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及对策—–以绥江县为例

XX总XX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早期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形象深入人心,与城市的环境优美形成很大的差距,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农村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人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个宜居优美的环境去生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其切身利益。同时,生态宜居问题被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这就要求农村的发展必须坚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满足农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实现农村美。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绥江县中城镇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策;绥江县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总体富裕”的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村振兴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xxx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将农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造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等作为重点的整治领域,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现状,争取到2020年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环境质量。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环境质量,就要加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厕所革命改造、治理农村的生活垃圾与污水、促进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活动等,建立生态宜居乡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局面,让自然生态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留住原汁原味的青山绿水。本文通过对中城镇的调查研究,希望能找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所在。

第一章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1.1概念界定

  1.1.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习总XX提出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谋划。目前我国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为适应新时代的矛盾变化,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再多的金山银山也比不上我们的绿水青山,我们应该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适度的使用自然资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累财富,为绿水青山保留空间。习总XX说过群众应该能够看见山、望见水、记住乡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任务目标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要将农村环境改善好,全面促进村容村貌的提升,将乡村的自然生态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相处,坚定不移的贯彻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1.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指在环境治理中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实施,该方案提出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指出要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池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划、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发挥基层和XX的力量积极参与,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合理规划村庄,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整治,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质量,促进农村教育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落实乡村文明风尚,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乡村精神风貌。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就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农村居民的愿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农村环境整治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笔者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污水排放处理、农村厕所革命的改造;杜绝环境污染,努力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对乡村“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着力解决衣服乱放、垃圾乱扔、污水乱倒、粪土乱堆和室内网线混乱等问题,实现村村干净有序、户户整洁清爽、努力建成文明的乡村环境。

 1.2基本理论

  1.2.1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的提出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多元的公共治理主体组成了公共治理。公共治理理论提出在治理的过程中XX的职能是有限的,XX不应该进行大包大揽,而是应该和社会上的各类组织进行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公共治理理论有两大基本特征,一个是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另一个是主体间权力的互动性和相互依存性。传统监管理论认为市场和计划、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是分开的;而公共治理理论与之不同,对于过去的传统思维有所突破,认为管理即合作。有效的管理是两者合作的过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是XX、社会和公民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共同参与提高治理的效率,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依赖着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公共治理的主体是由一个多元的主体组成的,而这各个主体之间又有着依存、依赖的关系。它强调唯一的治理主体不再是XX,在管理的过程中XX起着一个主导作用,农村居民是其主体,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需要依赖XX、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笔者认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应该是XX主导起带头作用,农村居民起主体作用主体,同时,要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主张XX、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治理,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共同治理,提高其效率。运用公共治理理论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多元化,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更高校的治理。

 1.2.2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要满足我们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且不对环境产生危害,不损害我们子孙后代的利益,以长远的眼光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的过度消耗等对人居环境的整治十分不利,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因此,对于人居环境的整治十分有必要和建设性意义。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使用自然资源时要有所保留,不损害环境、不对后代产生危害,为我们的后代谋求福利,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也能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技术和物质保障,提供财力、物力,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生态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乡村环境。

 第二章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分析

  2.1调查区域概况

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缘金山江南岸,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东连水富县、南接盐津县、西南与永善县接壤,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屏山县、雷波县为邻,县境东西横距48.5千米,南北纵距36千米,总面积882平方千米,全县辖5个镇。

中城镇地处云南省东北角,金沙江下游南岸,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全境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48%,竹、茶、魔芋等绿色食品资源丰富;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品味高、开发前景广阔;滇文化、巴蜀文化及湖广滇川带来的荆楚文化交融一体,“金江奇石”艺术凝聚自然与人文之精华,是中国藏石界一株奇葩。中城镇地处县城北部,是县城驻地,也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245.97平方公里,最大纵距16公里,最大横距18公里。东连新滩镇、南接板栗乡、西南与南岸镇接壤,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的屏山县为邻。镇XX位于金沙江边,距宜宾市100公里,距成都市442公里,距昆明市636公里,距昭通市255公里。

 2.2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

  2.2.1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大举措,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厕所问题是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绥江县严格落实《全国爱卫会关于印发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设无害化户厕。厕所卫生关系着民众的身心健康,中城镇镇XX为实现无害化卫生建设和改造、实现厕所的干净卫生和无害化标准,尽量使每一户用上卫生厕所,开始建设三格化粪池。所谓的三格化粪池就是需要先建立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粪便通过粪管进入到第一池、然后第二池,最后顺流到第三个粪池,这样能够达到灭杀粪便中的寄生虫卵以及病菌,保证群众健康。绥江县中城镇深入宣传动员引导,不断加强和规范农村改厕技术指导,确保改厕顺利进行,并且在改建户厕中出台了相关的补助,突出“有水冲式厕所、兼顾洗漱功能、卫生厕所与畜厩相分离”,并提出在农户家庭按照无害化户厕标准建设且达到使用标准的,每户补助2000元。截止2020年,中城镇建设农村无害化户厕14252座,已经超额完成改厕目标,但还有很多家庭没有完成改厕,还需要加大宣传和引导,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和改造。

  2.2.2治理生活垃圾、污水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中城镇农村地区排查各个地区不正规的垃圾堆放点,严禁随意倾倒垃圾、将垃圾倒在田地、河流里。村庄设置专门的垃圾桶摆放点、修建垃圾房,要求村民不能向以前一样随意乱倒垃圾,垃圾以后统一扔到垃圾房就地焚烧处理。对于随地乱扔垃圾以及没有将垃圾丢到垃圾房的的进行罚款处理,有力推动实现垃圾的有效治理,规范生活垃圾倾倒,将环境保护理念贯彻到底。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外包服务,引入第三方全程负责乡村垃圾收集、转运,管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保持村庄环境卫生整洁;推行垃圾收费和自来水收费,把垃圾收费这一规定纳入村规民约,养成村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垃圾治理。

生活污水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村庄被居民使用过和污染的污水。绥江县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重点清淤疏浚房屋前后的沟渠、排水沟,逐步消除黑臭水体。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重点治理村庄建立符合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尽快解决污水到处排放的问题;在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区,污水则排入厕所。将厕所粪污+厨房废水+洗漱废水“三水合一”,而最后将粪污作为农作物的化肥。同时,要求企业完善污水处置设施,严格管理生产加工等经营行为,严禁污水直排。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之前,生活垃圾处理过于粗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较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活垃圾往往都是倒在自家田地、河流里,破坏生态环境。村民随手乱扔垃圾,地面随处可见垃圾,导致生活环境脏乱差,影响河流的水质,不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经过人居环境的整治后,村庄有了专门的垃圾投放点,完善了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垃圾治理的成效也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2.3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2017年《绥江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以“先清理,后治理、再规范”为工作思路,全面清理农村各类积存垃圾,治理乱堆乱倒、污水乱排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护机制。全体挂钩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当中宣传环保知识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促进群众注意个人卫生与公共区域卫生,解决村民卫生观念薄弱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环境清理整治行动,不断转变群众发展理念,共筑山水绥江宜居环境。

2020年,绥江县启动“爱国卫生运动五大行动”,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以“百村示范、万村整治”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拆危房拆旧、复垦复绿、实施人畜分离、群众操持家务、推进厕所革命、整治陆域水域环境、农村垃圾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宣传,充分展示绥江乡村生态文明、宜居和谐的新画卷。

2022年,绥江县带动全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山水绥江。围绕“厕所革命”、安全饮水、垃圾处置、污水处理、致富产业、粪污处理、村容村貌、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等9个方面,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提高无害化卫生户厕的覆盖率;建立村规民约,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形成新的文明风尚。采用“一村一设计,一镇一方案”的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实施25个特色示范村建设,促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村环境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使乡村的整体形象大改观,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按照乡村示范村的打造要求,中城镇石板溪开始建设公共厕所、卫生户厕等无害化厕所,道路两旁放置垃圾桶,安装太阳能路灯、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石板溪自然村拥有500多亩的梯田,石板溪自然村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和油菜花种植产业,油菜飘香、梯田绝美的旅游景观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游客,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原本偏僻荒凉、人口稀少的小山村迅速发出新面貌和新活力,也由此打造出一个特色示范乡村,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同时新滩镇的鲢鱼村、板栗镇的罗坪村也在大力的扶持农家乐、休闲农庄建设,发展观光旅游业,打造多元化产业,建成省级的美丽村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如图2-7所示,有50.53%的居民对整治的成果表示很满意,35.79%的居民表示整治成果一般,仍有13.48%的居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不满意。由此可见,大多数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的效果是比较满意的,只有极少数的居民对此并不满意。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居环境整治之后,绥江县中城镇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比以往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整个村庄的风貌焕然一新,逐步走向了美丽、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群众的精神面貌也不断提升,加强了精神风貌,极大促进了身心健康的发展,居民对农村居民环境整治工作满意度较高。

 2.2.4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绥江县积极改善农村环境的治理,将新农村建设执行到位,实施危房改造、道路建设和村庄美化绿化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村危房,不符合居住要求的,要求改造、搬迁或者重新建造,建造XX会有补贴,而易地搬迁会根据家庭人口数在赵家坝按照一个人25平方米的面积分配房子;针对院落的乱搭乱建,影响美观的堆砌物进行清理。截止2020年,中城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548户,拆除农村危房2.78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拆除率98%以上,但还有一小部分不愿意拆除,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而绥江县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道路建设,使得群众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状态,截止2019年完成公路硬化305公里,改变了以往泥泞的道路,为村民出行提供便利,主干道基本完成公路硬化,但在乡村仍然有一些地区还没有建成公路。村庄道路两旁摆放垃圾桶并且还种植了花草等植物来增加绿化景观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

自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每个村内的环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民自身的素质也都有所提高,中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3调查问卷设计以及数据分析

  2.3.1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是农村居民,本次的调查对象为中城镇农村地区的农村居民,本次的调查结合了电子调查问卷和纸质调查,其中电子问卷90份,纸质问卷50份,共计发放了140份调查问卷,而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为95份。

  (一)受访者文化程度

从年龄上看,十八岁到三十岁的人数占比18.95%,这部分人大多是大学生和在外务工的人;三十岁到五十岁的人数较多,总共占比50.52%,这一部分人村里主要的劳动力;而五十岁以上的人数占比24.2%,这一部分的村民是村中的常住人口,他们文化程度都普遍较低。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53.79%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10.52%的农村居民从未读过书,而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比35.79%,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占比是较高的,反映出中城镇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文化水平高的基本都是外出务工,这也表明在农村的人才流失严重。信息如表2-1所示。

表2-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45 47.36%
50 52.64%
A 18岁以下 6 6.33%
年龄 B 18-30岁 18 18.95%
C 30-50岁 48 50.52%
D 50岁以上 23 24.20%
A 高中及以上学历 34 35.79%
受教育程度 B 初中及以下 51 53.69%
C 从未读过书 10 10.52%

 (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50.53%的人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应该是XX,11.12%的人认为是村委会,5.5%的人认为是居民,只有28.29%的人认为是XX、村委会和居民共同的事情。从调查结果可知,居民对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意识不清,没有意识到自身应当担当的责任。(如图所示)

76620d522eba0b3d62d9a4586a52a542  图2-1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

 (三)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

由表2-2可知,在农村由于受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在处理垃圾时基本不会进行垃圾分类。经过调查问卷发现,在处理垃圾方面,43.16%的居民都是垃圾当地焚烧处理,20%的居民有垃圾中转车将垃圾运到垃圾站焚烧,27%的居民仍然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让其自然降解,极少部分居民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由表看出,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表2-2当地居民处理垃圾的方式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垃圾当地焚烧 41 43.16%
垃圾运到垃圾站焚烧 19 20%
不进行人工处理,让其自然降解 27 28.42%
将垃圾归类,不同的垃圾进行不同的处理 8 8.42%

(四)垃圾桶数量

在走访中发现每个村庄道路都摆放了垃圾桶,据调查,垃圾桶数量大多都在5个左右。其中,垃圾桶数量在3个以下的就占比35%,数量在3-5个之间的占比46%,由此看来有81%的村庄垃圾桶数量都在5个之间,而5个以上仅占比19%。询问村民后了解到他们大多不会往垃圾桶里扔垃圾,平常扔垃圾都直接扔到垃圾房之后直接焚烧,所以垃圾桶数量多少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多大的影响。(如图所示)

ace01892a5344a70f0b7f07216ef8f67

图2-2垃圾桶数量

 (五)厕所类型

人居环境的整治,使得大多数的家庭都开始进行厕所改造,如今61%的家庭已经改造成水冲厕,但仍然有33%的居民依然在使用旱厕,6%的居民在使用公厕。因此,“厕所革命”仍需要更加努力推进,大力推进厕所改造,争取让群众都改成水冲厕,保证群众身心健康。(如图所示)

119dba473d73207c6af0e861557f827e  图2-3厕所类型

(六)是否经常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在走访中询问居民是否经常进行环保宣传活动中,表示经常进行的人占比10%,表示只是偶尔进行宣传的人占比52%,而有3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进行过环保宣传活动,由此看来还是有部分地区很少进行宣传,宣传工作不到位。(如图所示)

c55385925bac0908ee0790f80b9092e7  图2-4 是否经常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饮用水水质调查问卷过程中,针对受访者家里饮用水的水质分析,了解到有55%的居民表示饮用水干净清澈,36%的居民表示饮用水中有少量的漂浮物,饮用水中长期有漂浮物的占比达到9%,人居环境的整治还得加大力度,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保证农村居民的健康。(如图所示)

d6761aed30e8cabbd38aaba838ccc36c  图2-5受访者饮用水水质如何

(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问题

由表2-3可知,村民在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表示,XX监管问题占比33.99%,垃圾处理方式占比26.79%,资金问题占比13.72%,村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占比25.5%。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解决。

表2-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哪些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XX监管问题 52 33.99%
垃圾处理方式问题 41 26.79%
资金问题 21 13.72%
村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问题 39 25.5%

 (九)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吗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较满意,比如村内道路的硬化、绿化和美化、厕所改造都比较满意,其中对于污水处理不满意的人占比60%。据了解,很多村庄的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甚至有些村庄还没有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大多仍然是往自家田地和污水沟倒。由此看来,污水处理这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更加完善加强这方面的处理。(如图所示)

d1ec51f7b0e76f9515d3c82c1a661082  图2-6对当前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满意吗

 (十)如何优化人居环境

由图2-7可知,在关于如何优化人居环境这一问题,30.9%的村民都认为要引入专业团队,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发展以及实施的政策;50.62%的居民认为应该XX主导,加大投入,同时村民自治,形成长效的机制;还有18.5%的村民认为需要企业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投入社会资本。

b93c66166cf4c64abdede4dc84d9e3a8  图2-7如何优化人居环境

 第三章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3.1.1治理主体重视不够

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基层XX对治理工作不重视,存在治理工作浮于表面的现象。部门之间存在职能重叠、交叉不清的情况,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处理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使得治理工作难以实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长期的、耗时耗力的,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需要基层XX的执行和监督。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中,在村庄基本没有长效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机制,国家推行的相关计划具有严格的指标和任务要求,由于工作人员少、范围广、任务多,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在治理过程中难免会力不从心。因此基层XX及相关部门只注重工作的完成度和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规划,对其整治效果不重视。地方及基层XX对人居环境问题不重视,在整治工作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迎接上级检查为目的的情况,而地方XX各个部门的管理责职交叉现象存在,导致人居环境治理在某一方面无人监管或监管很少。

干部思想认识不足。干部在农村基层的第一线,直接服务于农村居民,在村干部队伍中,有些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比如村庄道路两旁放置了垃圾桶,不让居民往里面扔垃圾,要保持垃圾桶干净整洁,面子工程严重,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不足。还有些村干部能力不足,文化水平偏低,村干部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好坏,使得环境治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1.2群众参与度不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该是XX、村两委以及村民等多方共同努力、相互合作的结果。农村人居环境的开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村民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治理过程中没有主人翁意识,分不清治理的主体,过分依赖XX。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1所示,认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是XX的责任的农村居民占比50.53%,认为是村委会的责任的占比11.12%,而认为是XX、居民和村委会共同的责任的占比28.29%,只有极少部分的居民认为是居民的责任。居民的这种想法也导致了农村居民很少会主动承担起事情,缺乏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中村民的参与。也从侧面反映了村民参与治理的配合度很低,缺乏积极性,使得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难以长期治理,治理后也无法保持长久的效果,缺乏主动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意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很低,自觉性很差。

在对您所在村庄是否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中,有59%的人表示有,有16%的人表示没有,而有25%的人表示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还有41%的村民不知道自己所在村庄是否有开展治理环境,反映出大多数村民对村庄事物不关心,存在观望的态度,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低。

 3.1.3居民环保意识不足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目前绥江县农村地区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53.69%,从未读过书占比10.52%,这部分人就占比64.21%,表明了绥江县农村地区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村民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难以完全接受,对于上级领导的命令理解上会有偏差;加上大多数居民都是在农村生活,很少出去外面接触社会,长期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村民在环境方面的问题认识不足,不能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同时村民缺乏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淡薄,环保知识匮乏且学习的意识不强,对于随手扔垃圾、污水随便排放已然成为生活习惯,难以更改。而一些居民对自己居住的房子注重干净卫生,院外卫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不问不顾,缺乏一定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没有维护环境的意识,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环保意识还比较薄弱。还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即使村里有垃圾桶,也还是有一些村民会乱扔垃圾,乱倒垃圾。

 3.1.4基础设施方面有待完善

1.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在这次的调查问卷以及走访中发现,许多村庄治理的基础较差,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较低。根据调查发现,垃圾桶数量在5个之间的总共占比81%,而5个以上的垃圾桶数量仅占比19%,由此可以看来垃圾桶数量还比较少。同时也询问村民垃圾桶数量是否够用,村民表示因干部要求村民不能将垃圾往垃圾桶扔,需要保证垃圾桶干净,这就导致基本不会有人往里面扔垃圾。改造厕所使得大部分村民都改成了水冲厕,但也有很多村民保留了原本的旱厕,由于观念的不同以及长期的生活习惯,很多村民还是习惯了旱厕。因此,尽管XX对厕所进行改造,但由于村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其使用率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已经变成了储物室。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基础设施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价值,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

2.基础设施不健全。污水处理方面,中城镇农村地区目前还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据了解,中城镇的污水处理厂一直处于招商阶段,缺少投资,导致污水处理厂一直没有建成。由于缺少资金,在重点治理的几个村庄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而在大部分地区的污水都是排入厕所当做粪污处理,还有一些依然随意倾倒,这就导致民众大多还是将污水倒在沟渠最终流入河流,污染水资源。因此,对于污水处理的满意度调查中,对于污水处理不满意的居民占比60%。

在垃圾处理方面,截止2020年绥江县镇村垃圾中转站完工两个、建成垃圾房771个,中城镇的垃圾中转站依然在建设中。而新建的垃圾转运站是在其他镇村,因刚修好,一系列的流程设施还不完善,且垃圾中转站数量少、村庄多、距离远、垃圾车少、转运垃圾时间长且不及时,目前垃圾转运还没有形成配套的设施,基础设施不健全。

3.基础设施缺乏监管。部分地区存在着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情况,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刚开始修建时,各部门会比较重视,但是在建成后会因为管理难、维修费用较多等原因,各部门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监管工作就逐渐开始不重视起来。道路建设方面,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主干道路硬化,但是在部分村庄以及偏远地区还没有完成乡村道路硬化,由于缺乏管护的原因,道路出现坑洼不平的情况。村里道路边种植了花草,但是种下之后却没人打理,缺少后期维护。

 3.2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治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居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机制还不完善。尽管一直强调村民参与治理,但由于农民长期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对环境认知不足,使农民很难参与到治理中来。通过调查发现,对于村干部有没有询问过村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开展是否征求过他们意见和建议时,有21%的人表示征求过,而79%的村民都表示并没有询问过他们任何事情。说明干部并没有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的诉求和意愿,而村民处于观望的态度,缺少主动性,很难参与到治理中来,这也是因为农民缺乏参与到环境治理中的途径,不了解建言献策的渠道。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处于探索阶段,中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体现出协调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长效治理机制。在询问村民时得知,绝大部分村民都认为并没有长久的持续开展环境治理,很多情况下是在接受上级单位检查时才会突击整治。由此可以看出,中城镇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中并没有形成长效的工作管理机制,存在整治工作浮于表面的现象。

 3.2.2治理主体单一

农村居民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体。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很多村民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作为主体自己应当要担当的责任和义务,缺乏主动性,存在一种观望的态度。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不足,对于自己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占据的位置缺乏正确认识,主要是依赖XX,存在一种等靠要的思想,往往把整治工作当成XX的事情。而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比较多,年轻的青年都进城市打工谋生活,留在农村的大多都文化程度不高,也导致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低。

 3.2.3环保意识宣传不到位

由表2-4 可以知道,村庄也有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宣传活动,但调查发现有38%的村民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环保宣传,52%的人表示偶尔会进行宣传活动,由此可见在村庄环保宣传活动太少。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村子会在墙上刷标语,有时候会拉横幅给村民宣传讲解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据我了解目前宣传方式只有标语和横幅,没有其他的宣传方式。而这仅有的标语和横幅只是让村民明白农村人居环境要治理,对政策更是一知半解,对于怎样参与却无从知晓,而且宣传时间间隔太长,时间长了也就忘了。说明宣传方式还比较单一。村里居民大多是中老年和儿童为主,大多数人还有点不懂,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宣传,还可以结合短视频平台,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开展工作,以更加好理解的方式宣传,让宣传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让农村居民更加容易理解。

 3.2.4治理资金不足

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都普遍提高,农村人口消费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发展仍然落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不仅需要人力,更需要物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农村道路硬化、农村厕所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治理生活垃圾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扶持。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设施设备更新快,人力成本也很高,需要持之不断的财力支持。同时,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需要长期投资,对财政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财政投入也较少,目前经济压力增大,使得人居环境的治理进程缓慢,这也使得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使得人居环境的整治难以长期持续的进行。

 第四章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4.1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加强监管

1.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长期以来,绝大部分村民都养成了乱扔垃圾、随意泼洒生活污水等习惯,因此要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建全村规民约、垃圾收费等制度。对村民可能破坏人居环境治理的行为进行拘束和纠正,帮助村民改变其不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保障人居环境的治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群众自觉的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好习惯,着力形成长效机制。绥江县要以村规民约为突破,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强化村规民约管人、文明新风育人,突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抓好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要充实强化村庄保洁、家居卫生、垃圾收费和不准乱丢乱扔、乱搭乱建,细化处置措施;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和自治管理,引导教育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新风。

2.建立监督、奖惩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要建设好美丽乡村,需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进行巩固。建立监督、奖惩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对各个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的维护以及乡村文明的建设进行考核打分,对排名靠前的进行激励与表彰,而对于排名靠后的村庄则给予相应的惩罚。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后进行批评和通报,并要求其整改,督促各单位做好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全面推行奖惩机制,每季度开展文明卫生的评比,对于表现良好的居民进行奖励,卫生做的不好的有所惩罚,进行积分累计制,每半年可兑换一次生活物品。加强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居民自己自觉主动参与到治理中来,提高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的奖惩制度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并且能够约束村民自己的行为,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改变其不好的习惯,提高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建立监督与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主体的责任意识,更加高效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4.2尊重村民主体地位,调动参与积极性

中城镇XX、党员干部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在治理过程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树立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思想教育和宣传活动,组织相关的环境卫生评比活动,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鼓励村民参与到治理中来。同时,XX、村民、社群组织等也应该参与到治理中来,实现协同治理。

切实保障中城镇村民的知情权。中城镇各个村庄在治理过程中出台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要及时向民众公开,让村民享有知情权,可以激发民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让民众监督XX工作。在对人居环境的治理做决策时,应当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引导民众参与,鼓励民众建言献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众意愿。镇XX以及村干部要高度重视民众的意愿,尽可能的解决民众的需求,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同时可以拓宽居民建言献策的渠道,比如微信群、公众号留言等,鼓励居民参与其中,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4.3提升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

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提升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硬指标,关乎着无数农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存环境质量。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主要是靠农村居民将政策落到实际行动中去,环境好不好,关键看老乡。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保护环境,要不断加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培养群众的自觉意识,养成讲究生态文明的好习惯。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广播、宣传栏、抖音短视频、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尽量让每一位群众都了解政策的实施,将环境保护落实到每一个家庭中去。加大宣传的力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党员群众要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居民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同时也要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乡村等建设活动,党员群众定期组织村民围绕村子进行全面清理和大扫除,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增强村民们的精神面貌。

4.4多方筹措,加大资金投入

绥江县中城镇农村地区要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顺利进行,就要有相应的资金保障。XX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加大财政投入、合理分配资金,将资金使用明细透明化,以防工作人员以权谋私xx资金和资金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将清晰的具体财务报告发布在XX网站上,让群众互相监督,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为群众解决问题。

XX要多方筹措社会资金,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以及企业层面的资金支持,仅靠XX投入,难以满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庞大资金需求。因此,XX必须转变思维,创新投资模式,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中来,鼓励中城镇的一些工厂等加入进来,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与帮助。多方筹措资金不仅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尽快筹集资金建立污水处理厂,解决中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资金缺乏的问题,尽快解决治理污水问题,提升群众对污水治理的满意度;能提高无害化处理垃圾的技术以及进行分类处理,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环境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十分紧急,想要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就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给村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以绥江县中城镇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对绥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在对中城镇的人居环境治理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治理环境中,中城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厕所环境有所改善、生活垃圾、污水得到处理,基础设施得以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提升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在治理过程中,中城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治理主体重视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居民环保意识不足以及基础设施方面有待完善等,这些问题都与各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中城镇对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效果挺大,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还要持续加大力度。

第三,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中城镇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应该要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加强监管;尊重村民主体地位,调动参与积极性;提升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多方筹措,加大资金投入。同时需要XX、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逐步提升乡村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已经收官,中城镇按照XX的政策要求,这三年极大程度的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并且要互相监督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大程度的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希望通过本文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研究能够推动中城镇环境治理的提升,打造美丽乡村。

 致 谢

求学的路上,时光总是匆匆。全文将至,也意味着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始于2018年金秋,终于2022年盛夏。回首过往,满目繁华;目光所及,皆是回忆,我也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在本篇论文即将完成之际,瑾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框架构建以及论文修改,老师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耐心的指导,给了我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其次也感谢大学期间的所有任课老师,传授了我很多的专业知识和道理,使我度过了这受益匪浅的四年。承蒙各位老师教导,学生心存感激,祝各位老师今后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感谢相遇,莫负青春。我要感谢在大学期间陪我走过四年时光的室友和同学,我们来自天南地北,但我们相聚于此,皆是缘分。最幸运的是遇到了郑诗燚,她乐观善良、积极向上,大学四年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带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感动,感谢她在我失意时的鼓励,让我无比暖心。感谢让我在大学里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室友,让我们相遇于426寝室。青春的结尾有你们一起度过,是我毕生的荣幸,有你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毕生难忘。愿我们前程似锦,保持热爱,此去一别,顶峰相见。

感谢一直帮助我的朋友以及家人,一直支持我、鼓励我,让我能顺利上完大学四年。同时,我很感谢大学期间一直帮助我的叔叔阿姨们,因家庭原因之前素不相识的叔叔阿姨开始认识我,比如阿姨等,一直在无私的帮助我、鼓励我,给我争取各种补助,让我能顺利上完大学,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帮助了我很多,我真的十分感激。谢谢你们,衷心的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于盛世,见证百年,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春风里,不经战乱,不缺衣食。感谢我出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感谢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和平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我可以完成学业,成为一名有知识的大学生。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感恩所有的经历,感谢所有的遇见,感谢自己,一直笨拙而又热烈的爱与生活。

谨以此文,献给23岁青春热烈的岁月!再见了,我的学生时代。

参考文献

[1]曹守香. 新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21.

[2]徐燕.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DOI:10.27409/d.cnki.gxbnu.2021.001634.中共中央办公厅xxx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J].社会主义论坛,2018(02):12-14.

[3]蒋一鸣. 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的城市湿垃圾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DOI:10.27151/d.cnki.ghnlu.2019.004534.

[4]李云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20.DOI:10.27314/d.cnki.gsscu.2020.00015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及对策-----以绥江县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及对策-----以绥江县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8月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8607.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8月6日
Next 2023年8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