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阜新市村改居现状的调查报告 ——基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行政管理 专业调研

 摘 要

随着阜新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城市边缘地带村改居数量也日益增加,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村改居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但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转型问题。文章以阜新市村改居为切入点,分析了村改居在居委会、物业、社区安全、居民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各地的成功实践经验进行了简要的整理和总结,对阜新市村改居工作的总体状况和典型实践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字:村改居;就业;居委会

 前 言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地加快,很多农村地区自主或者被动地进入到城市化的浪潮当中,其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和生活文化需求等方面发展到了城镇的水平或者接近于城镇的水平,或者是由于要适应村级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等形势,被强制性地划入到城市建设的规划区域之内,这些地区都面临着要进行“村改居”工作。

“村改居”是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政策的产物,缘起于对“城中村”的改造,而后扩大到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农村。在“村改居”转制过程中,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改变了性质的主要有:

1、农民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农业户口改为“城中村”转制居民户口,身份变了。

2、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无偿转为国有,包括农用地,土地所有权变了。

3、村民委员会成建制地转为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牌子变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联社、经济合作社)改革为股份制公司,即农民的社区型集体经济组织变为股份制企业,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性质变了。

4.、经营收入从农村集体经营收入免税变为企业经营收入并按八级累进照章纳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阜新市村改居的若干实例为切入点,分析村改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作用,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研究村改居后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边缘地带基层政治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新社区与城市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及其发展开辟新的途径,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富裕、服务配套的新社区打下坚实的体制基础。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从实证分析角度,对阜新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村改居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同时,简介本文所阐述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全文的分析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阜新市村改居工作的发展现状研究。主要阐述阜新市以及两个村改居实证工作的基本情况、基本经验,分析村改居存在问题。

第三部分,阜新市村改居发展和完善。

  2 、研究方法

本文以村改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村改居问题的研究动态。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阜新市村改居的实践和成效。同时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力求做到系统全面。另外,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个体研究与总体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阜新市村改居工作存在的问题采用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得出相应对策建议。

二、我国城市“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改居”以后,由社区居委会代替了原来的村委会,管理体制发生改变,社区居委会也按照《居组法》的要求进行了改组。但由于在大部分地区,原村委会的影响力巨大,导致在实际改造的工作中,两者的关系没有理顺,在多方面产生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着“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良好运行。

(一)“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管理职能定位不明确

通过调查访谈中了解,目前大部分“村改居”社区居委会未实现由行政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无法按照社区的要求对社区进行有效管理, 也无法向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治安、教育、社会保障等社区基础服务工作。由于XX对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复杂性了解不够,准备不足,因此在取得城市发展需要的土地以后,不愿意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和人事安排,没有将新改造的社区纳入到整个城市的统一管理体系当中, 将“村改居”社区事务留给原来的村组织自行解决。

(二)“村改居”社区居民适应能力不强,社区参与有限

在关于“村改居后,您是否适应居委会社区的生活”一题中,有3.5% 非常适应,生活质量有了改善,很舒服,有39.4% 比较适应,有35.9% 比较不适应,和原来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需要时间适应,有17.2% 很不适应,还是喜欢原来的生活步调。农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土地的依懒性很强,受到传统生活习性的影响“, 村改居”虽然将其身份改变为城市居民,将其居住的地区由农村转变为城市,但很多人无法改变其农民的意识,下至居民,上到“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管理人员对社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行政村上。

(三)生产生活保障问题

在关于“您目前从事的职业”一题中,有29%的居民选择失业。在关于“您所在社区居委会在村改居就业服务方面解决居民就业了吗”一题中,有46.5%居民选基本没有解决,现在很多居民在为就业烦恼,有25.3%居民选没解决,没有选过居民就业问题。生产生活保障问题。“村改居”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成功,关键是解决好由农民“变”为居民的这个群体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改居前,农民有一块土地,出租物业有收入,集体有分红,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不成问题,改居后,土地没有了,现在使用的土地和经营的物业也随时会因城市建设而失去,基本的生产生活没有稳定的保障。

三、完善阜新市“村改居” 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暂缓“村改居”转制推进工作,加强村改居公务人员行政伦理建设

对“城中村”,通过改造后转制,范围较小,改革成本较低,只要解决好转制后的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其他矛盾则容易解决。但对城市郊区农村,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XX又不具备巨额的改革成本,城乡二元结构和相关政策没有彻底消除之前,不宜盲目转制。发展城镇化或者说农村城镇化,XX关键在于做好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不需要急于通过推进“村改居”改变农民的身份和集体经济性质来谋取土地求得城市的发展。重视公务人员伦理共识与责任能力的培育,建立相应的政绩考核制度。XX各部门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加定期下访的制度性规定,了解村改居居民所处的困境,及时有效的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并且付诸于实践之中。认真履行国家及地方所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努力做好法制宣传工作,并对区域经济发展复杂的条文进行解释说明。认真听取职工提出的各项合理意见与要求并向相关部门及时反映,多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绝不能摆出“官腔”,对群众置之不理。

(二)积极推进“村改居”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村改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宣传, 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树立强烈的社区意识,促使他们转变过去的原有观念,是促使他们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思想基础。强化宣传要注意有针对性、广泛性和多样性。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居民参与的机制。要坚持社区需求本位原则,注重用共同需求、共同利益来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应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放在首位,把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 从而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三)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切实解决就业问题。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为依托,筹集资金集中对村改居无业或者失业人员进行1-2 年的正规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颁发正规的中专或大专证和相关的职业技术证书。其次,鼓励村改居劳动力向外转移,实施外出打工者未成年子女资助帮扶计划,本地区的吸纳能力有限,向外转移不失为良策。外出打工能够提升村改居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加就业经验,是推动煤炭下岗职工创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并且对其未成年子女进行资助不够,以解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2]王晓黎.现阶段改善乡镇XX与村委会关系的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9 .

[3]高金环,林晓琪.村改居社区遭遇政策盲区惹争议[N].福建之窗,2008.

[4]康俊亚.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民自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

关于阜新市村改居现状的调查报告 ——基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行政管理 专业调研

关于阜新市村改居现状的调查报告 ——基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行政管理 专业调研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8月2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201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8月18日
Next 2023年8月2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