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乐教学在幼师专业中的意义
(一)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1.音乐有助于开发幼儿听觉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初期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听觉作为人出生后最早发展的能力,在幼儿时期的发展不容忽视,同时音乐又是重要的听觉艺术。此外由于年龄的增长听力能力会逐渐下降,因此越早进行听力训练对幼儿听力的意义越重要。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训练幼儿的听觉器官还有助于幼儿音感的养成,以此设置幼儿音乐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赏析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早期的音乐教育。通过学习不仅提高幼儿的听觉发育,也为幼儿将来学习音乐以及其他艺术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此外,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音乐教学的作用的发挥。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加快幼儿情感养成,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审美能力的增强,素质修养的提升。并且音乐能力的形成与审美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幼儿在音乐教育中难免会对音乐产生好感,进一步催生歌唱的欲望,这便是审美能力提高后外化于行为的表现。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催生幼儿对音乐表演的欲望,还有助于健康品性的塑造[1]。
3.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不仅如此,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才智提升和综合能力增强作用也十分显著。通过对听觉训练,可增强幼儿音感,对声音的辨识能力大幅提升;音乐的旋律、和声有助于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幻想[2]。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对声音辨识、才智、审美等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等能力。音乐教育对于幼儿众多能力形成的影响都是积极的,正面的。因此科学的音乐教育能够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
(二)声乐演唱是幼师必备技能
学前教育即幼师专业的目标是幼儿,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的。声乐不仅是音乐艺术的根基,更是人声表演的主要方式。声乐主要是以声带为主,舌头、口和鼻腔气息为辅,从而产生动听、节奏感强,不间断的声音。声乐演唱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是幼师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3]。
1.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在幼儿音乐教学的一些课程中,理论上大都集中在简单的乐理,而音乐课程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的掌握。从这一点我们知道,幼儿音乐教育课程在实践和活动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其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特点,如果过度规则化或自由化甚至有可能给幼儿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除此之外,幼儿音乐教育通常寓教于乐。教学氛围不可过于严肃,幼师需要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并学习音乐。因此,对幼师的声乐教学要有针对性的专业化进行。
我国的幼儿园进行音乐教育的内容有:唱、了解韵律、能够根据节奏进行打击弹奏以及欣赏音乐作品和音乐游戏。而在这些内容当中,孩子们只有先学会了唱,才能逐步掌握到音乐的一些表象,如节奏、旋律等等内容;通过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会表演一些难度较小的歌、舞;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音乐知识。
2.声乐在幼儿教育的应用
在目前幼儿音乐活动中,声乐演唱得到了极大的实践,所以在幼儿上声乐课的时候,幼儿教师的声乐素质和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另外,在幼儿的其他活动和教学当中,声乐技能也对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目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80%的教学内容都与声乐有关,例如:将汉字的写法编成儿歌便与背诵、学习英语字母时也会教学生通过唱ABC字母歌来学习,除此之外在学习跳舞、体育运动以及做游戏都需要用到声乐。因此声乐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考虑到声乐教学技能,幼儿唱歌课便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声乐的实践性。在歌唱课上,需要考虑课程的流程是怎样的,怎样去运用自己所学的声乐知识处理幼儿在歌唱上存在的不足,这些对于幼师的声乐教学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也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教师不只是能“唱”还能够“教”。
3.声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对人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4]。而在幼师专业当中,学生未来面对的是正处于艺术启蒙阶段的幼儿,针对此阶段的幼儿,声乐不仅能够让他们产生对艺术的正确认识,也是一种跟他们沟通的有效手段。幼儿的早期发育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利用音乐教育的手段来实现的,音乐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够调动或安抚他们的情绪。而正确的声乐教育是幼儿发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在他们对音乐刚开始感兴趣的阶段,科学正确的引导幼儿学习声乐,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都非常有帮助。而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很大一部分要面对的就是这些对音乐刚开始感兴趣的幼儿,作为他们的启蒙教师,声乐学习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时十分显著。
二、幼儿教师声乐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幼儿教师声乐教学现状
就业是职业教育最终的归宿,未来工作实践的要求是当前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幼儿教师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基于幼儿教师未来的就业方向,将学生培养为出色的幼儿教师,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应当铭记于心的责任要求。但实际工作中存在教学层次低,脱离岗位实际的现象。在歌唱能力的培养方面仅仅教授学生初级的声乐技能,如发声、呼吸、肌肉锻炼等;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未来教学的受众是幼儿,过多要求学生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忽视对幼儿作品的把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工作难度较大。因此这样脱离工作实际,忽视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显然是与教学理念和社会要求相悖的行为。此外由于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缺失,学生无法踏入幼儿教学的工作环境中,去感受幼儿教学的不同,深入分析幼儿学生在生理、心理、学习模式、声音等方面的独特性。同时学生对专业前景模糊,自身定位不清晰,导致学生学习消极、目的性不强。毫无疑问这会造成学生在毕业后踏入岗位时,专业教学能力差,面对幼儿声乐教育举足无措、无从下手,难以达到岗位的要求,适应期较长[5]。
当前,幼师教学模式受到高校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侧重歌唱技能的培养,训练仅以技巧训练为主,同时教授内容以优秀的声乐作品为主,忽视对幼儿歌唱技能的培养和作品的解读。但由于学生生理上恰恰处于变声期间,难以把握高级的演唱技巧,技能素质也难以达到要求,进而在学生心理上形抗拒、回避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难以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二)幼儿教师声乐教学问题
第一,教学实际与培养方向相悖的情况。以我校教学实际作为突破口,深入剖析当前教学的模式、方向、责任、优缺点,侧重从教学模式、观念、措施等角度入手,研究后发现当前教学最严重的不足在于:学习教学的特点不明显,声乐教学工作规划仍遵循旧式高校专业培养的观念和模式;此外受到高校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师范教学的方向不清晰。
第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的情况。基于当前的教学实际,授课老师在课堂内容安排方面没有清醒认识到幼儿教师培养与高校专业学生培养的显著差异,过分要求幼师学生对歌唱技巧的学习,甚至部分教师存在逐名逐利的心理,幻想将学生打造成专业的歌唱表演人员,引导学生参加歌唱比赛,将学生的比赛成果视为个人教学能力和荣誉的体现。然而却忽视对学生到岗能力的塑造,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任务和目的,由于育人观念与现实教学的错位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幼儿教师的岗位要求严重不匹配。同时由于教学理念缺乏合理性,导致教学片面化发展,教师在学习内容设置时选用了大量优秀的声乐歌曲,并且以美声歌曲为主,忽视了民族、流行、儿童等歌曲在演唱技巧和内容方面的学习,此外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配套的学习内容也明显不足。
第三,仍以旧式的教学举措为主。自1999落实高校扩招政策至今,当前国家教育处于高级教育普及化的时期。随着学生数量的大幅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受到了明显冲击,因此如何在扩招政策的引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当前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以加大人才培养助力社会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潮流。当前全社会音乐教育处在快速发展之中,而幼师专业所采用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进程。

三、幼儿教师声乐教学改进策略
(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生开展多种活动的基础环境,通过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进行积极创新。教育文化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一般只能在校园中使用,并且限制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发展。开展全面系统性的校园音乐教学基地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的观点是,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并且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应当在整个学校中营造适合的教学文化氛围,并且将音乐教育工作视为系统性工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外、课内与提高的路线,对于职业高中而言,若要实现整体系统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就应当按照下述原则:符合各种课程对于音乐课制定的教学要求;遵循学生的意愿,设立多元化的课外辅导班与艺术班;,开设大量的音乐讲座类课程;由音乐教师指导相应的专业人员,使学生在艺术团队中能够获得相应的归属感,通过专业化的手段组织素质水平较高的团队;在学生中组建音乐协会,开展多种音乐活动与节目[6]。
(二)量身定做教学模式
对“模式”的探究,不是建立整个音乐教育的基本框架,而是使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人员获得一种无形的平台。声乐教学的关键及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音乐并具备相应的声乐技巧。针对学习幼师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开展科学且定向的声乐教学,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达到更高的声乐水平,进而应用到未来的工作过程中。为幼师专业学生建立对应的教学模式,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高效开展声乐教学活动,同时也能有效化解目前声乐教学的各种问题。在中国教育事业中,幼儿教育问题是最为关键的,是否能科学有效并且寓教于乐的教育幼儿,是当前教育界一直在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音乐在幼儿教育当中非常广泛,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过于专业化、严肃化,所以对幼师的声乐培养不能一味的遵循同样的模式,而是要为其量身定制适合未来教育幼儿的声乐教学模式。现在社会在持续发展与进步,国内许多父母也开始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师范声乐教学当中,仅仅是注重培养幼师专业学生的声乐技能以及艺术知识,而没有针对其未来的职业进行引导化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就业当中就没办法很快的进入教学状态,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更有针对性的分层化因材施教
声乐学习是任务繁重且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因此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坚忍的毅力,如此才能真正掌握声乐学习的真谛与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而并非是主导教学为主;,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应用声乐学习技巧;在发声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所有感官实现协调与统一。将学生按照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分层化的更有针对性的每个层级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更好的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虽然这种方式对教师而言,会增加很大的一部分工作量,但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都能够对声乐有更好的理解。另外,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需要积极引导,把握好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可以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在自习课当中,也可以让声乐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即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声乐技能水平,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对于声乐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鼓励,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自信的学习声乐[7]。如此学生在开始工作之后,才会将自己教师的关心与鼓励传递给自己的学生。针对声乐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老师应当将其作为全班同学的榜样,从而引领所有同学在声乐学习方面一同进步。
四、结语
在幼师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当,声乐教育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一门课程。而在现行的教学当中,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对声乐技术以及音乐艺术知识的需求。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要求教师能够耐心的指导学生,从兴趣入手,因材施教,多种形式的教学并用的培养学生的声乐技术实力以及音乐知识修养。在注重声乐表演实力以及音乐知识的掌握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能够科学合理的教导幼儿学习音乐课程,这对于幼师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烟台市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杨桂兰.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状态[J].教育界,2012(18):94-94.
[3]王莹.在幼儿声乐教学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4(18):285-285.
[4]刘川.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14):164-166.
[5]魏菲.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现状[J].大舞台,2011(4):204-204.
[6]仝军.对幼师音乐教学改革策略的探究[J].吉林教育:综合,2013(8Z):9-9.
[7]曾亚平.提高幼师声乐教学效果的措施[J].赢未来,2017(3):5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