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家校合作系统,纾解家长焦虑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我国的教育意味着新的开始,不仅仅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公平了。同时,家长和学校合作对学生进行教育,家长的教育焦虑开始从“私人事务”变为“公共事务”。此时,学校和家长本人都要知道之所以会产生这个焦虑的原因。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需要和家长多进行沟通;不断晚上家长学校合作系统,这样才能顺利缓解家长的焦虑。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分别从家长的年龄,家长的角色,家长的文化程度,家长的职业出发,了解这些因素是否对双减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不同年龄段对双减政策的看法。从文中我们了解到补课班并不能够给学生带来真正的提高成绩,很多时候都是家长沟通不到位,认知不到位的原因。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校合作;教育焦虑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目前双减政策下来后,导致很多补课班都无法开班,而家长们此时却陷入了焦虑,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非常强烈,长期以来,家长过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易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即家长焦虑。

“双减”政策实施后,大部分家长因孩子学习负担重而产生的焦虑得以缓解,但”一对一家教””教育内卷”成为新的焦虑生长点。应试教育的存在与学习任务的减少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导致家长焦虑的根源。而高考改革重”考什么”、轻”怎么考”的特点又是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只有从高考改革入手,革新高考命题技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减少应试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或能实现”双减”减负增质的效果,缓解家长焦虑。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会引起家长的普遍焦虑。”双减”政策的出台或能成为这一问题的”解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关于”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的调查,组织方为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调查的参与者是272名家长。

自古以来,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我国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双减”下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和校外培训的减少,家长们旧的焦虑去除了,新的焦虑也同时产生了。家长们担心突然松了下来,孩子把握不好学习的力度和节奏,成绩下滑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内卷”早已成为教育热词,形容一种普遍的恶性竞争局面。

1.2研究的意义

应试教育和高考的严格要求令孩子们不得面对赢不了高分的局面,因此孩子们都踏上了补课班的路程,但是双减政策出现后,导致孩子们没有地方可以上补课班,只能选择一对一辅导,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以分数作为评判”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教育”内卷化”日趋严重。

对现有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将其加入高考,一方面可以满足应试需求,实现教育”育人”目标,改善家长和家长的”唯分数论”。另一方面,高校在招生的时候,能够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生,达到”见分也见人””比分也比人”的标准。打破唯分选人的标准,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从”育分”理念向”育分+育人”理念的转变。这样一来,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加多元,从而避免走向”应试主义”的深渊,教育内卷和”鸡娃”现象也会得到有效改善。要健全综合素质评价,使其在高考中发挥作用,真正地将高考和综合素质挂起钩来。就要加强人们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提高国家对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还应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评价体系中来。

以数据分析时代为背景,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从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核心素养、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的应用一方面节省了评价时间,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也更加全面和公平。这样才能改变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也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减负提质”的效果,家长的新焦虑也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理论价值:双减政策虽然帮助了大多数学生的公平性,但是却让家长们陷入了焦虑,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后研究家长们的焦虑心态,并且给与一定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数据更具有真实性,更有影响力,而且可以给与一定的分析和对策,因此双减政策对家长们的焦虑影响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1.3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基于双减政策对家长们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采用272份问卷调查,并且做出不同的数据,给与焦虑分析,然后分析出焦虑的原因,并且给与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双减”政策能够解决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大的问题,完善教育系统。

关于“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对该政策的有效、科学实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对272名调查对象,即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之后,继续进行访谈,以理论研究思路为基础,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压力确实比之前小了,家长的焦虑减少,对整个社会起着正面的作用;和政策实施之前相比,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与此同时,不可以放弃对学生和老师多元化需求的关注;相关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质量需要提高;家长在提升学生教学质量方面有较大的压力;支持保障措施没有非常完善。根据学生和老师多方面的需求,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改善;继续提高课后服务的水平;提高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质量;减少行政任务的数目等。

1.4研究方案

1.4.1 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对272名家长的对双减政策的焦虑分析,了解到家长们都在哪方面焦虑,焦虑的点在哪,焦虑方式是怎么样的,焦虑的解决方案,同时在问卷调查中了解进行焦虑分析,并且给与问题建议。

1.4.2 探讨法

本研究通过和学者们共同探讨,综合分析出家长们的焦虑点,同时又做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调查,综合测评

1.4.3 研究创新点

本文主要以272名家长双减政策焦虑,提出了问卷调查,并且做了多种方案进行spss数据分析,并且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1.5技术路线

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调查后,进行spss数据的分析,将家长们的焦虑分析的问题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数据统计

1.6解决的问题

面对双减政策家长的焦虑还怎么办,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家长杜绝焦虑,因此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几个观点。

 一、家长们能否学会改变观念

“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减少了作业量和课外培训班的数量,看了2021年由中央颁布的一些文件之后,应该明确地认识到,”双减”文件的下发,预示着中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要大变脸了,过度关注孩子的学科类成绩变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上面来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孩子的品行,二是孩子的学业,三是孩子的体质。这三个方面要均衡发展,一个孩子的素质、能力培养起来后,他的学习主动性被激活了,就用不着焦虑提高分数。但是每天只围着分数、卷子转,最终却未必能获得。将来人才的竞争不是分数的竞争,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所以家长要加强学习,把心思从过度的关注孩子的分数成绩转到均衡发展孩子的素质上来。

 二、家长们是否可以调整思路

爸爸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爱她的妈妈,妈妈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尊重他的爸爸,总而言之,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和睦的家庭关系和好的家庭氛围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要把重心转到家庭建设上来,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可以将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比作是河里的水,而我们的小孩就像鱼一样,要想让小鱼茁壮成长,我们首先要给他提供一个干净、富有营养的水质。在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是健康的、阳光的、积极的、乐观的,他们不管在校时分数怎么样,将来走到社会上也是受人欢迎的有用之才,当然,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会太差。

 三、家长们是否可以相信传统教育

“双减”后,孩子除了学校学习生活外,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家长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必须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和老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成才道路上两个最重要的人,一定要携起手来,并肩战斗,才能给孩子十倍的力量,走稳成长的每一步。

 四、家长们是否可以学会淡化成绩

分数乃一时之得,好习惯才会形成好性格,一个好的性格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有一些孩子缺乏好的习惯,时时处处离不开父母。这是很可怕的。家长们为此需要做出改变,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作业上、分数成绩转移到培养孩子的习惯上来,将家长的注意力放到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上,例如:讲卫生的习惯、坚持运动的习惯、坚持运动的习惯和主动与家长老师打招呼的习惯等等。一个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他的成绩肯定不会太差,一个孩子有了讲卫生、爱干净的生活习惯之后,那么他的生活能力自然很强。而如果我们只简单地关注他的学习成绩,那他的人生就会很单调,而且还会走弯路、邪路甚至绝路。

 五、家长们是否可以让孩子放松

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需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家长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习一些特长,尤其是艺术特长和体育特长。艺术特长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体育特长能让我们强身健体,而且这些特长能陪伴孩子的终生,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双减”后,家长一定要放松心态,为孩子确定孩子感兴趣的特长项目,兴趣是促进孩子学习最好的东西,如果孩子感兴趣,他一定能学好的。

六、家长们是否可以用心陪伴

“双减”后,孩子的节假日都在家度过,家长要克制理性地使用手机,千万不要做手机控。现在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沉迷手机而烦恼,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两点需要家长注意,一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一天手机不离手,孩子自然学会了做手机控;二是没有用心陪伴,孩子没有被比手机更有趣的事情所吸引。家长要学会陪伴孩子,学会与孩子和谐相处。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娱乐活动,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做事情不求完美,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在陪伴中要教会孩子学会选择,这是孩子自立的第一步。一个懂得选择的人是很强大的。

 2文献综述以及问卷

“双减”文件的下发,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这要求家长和老师需要一同改进自己陈旧的教学理念,根据新的政策设计出新的教学思路,提升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为建设祖国未来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史上,新颁布的“双减”政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改变了原本的学校、家庭、辅导班之间的关系。“校内减负,校外加负”的现象不复存在,辅导班的数量不断减少。学生的教育主要由学校负责,家长起着辅助作用,家长和老师之间关于学生教育的讨论越来越多。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如果仅仅由学校来负责对孩子的教育,那么孩子的发展是不全面的,教育也是不完全的,只有家长和学校联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变得更加重要,由于家长最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习惯,所以家长是和学校合作教育的最佳人选,并且也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人选。每个家长都是期望孩子能够有个好的发展,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具有最高的积极性。学校通过及时调查出家长的焦虑可以看出教育期望和实际的差别是什么。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和教育相关的改革政策中出现了“家长教育焦虑”这个指标。在新政策实施之后,对家长的焦虑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的家长的焦虑减少了,小部分家长的焦虑只减少了一点点,个别家长的焦虑反而增加了[1]。根据家长所产生的焦虑,老师和家长一起合作,解决焦虑,这样能够大大提升教育质量和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满意度。

 一、家长教育焦虑的内涵与特点

  1.家长教育焦虑的内涵

很多人都有过焦虑的情绪,焦虑被Freud(1895)归为两种类型,分别是神经症特有的病态焦虑和一般的焦虑情绪。神经症特有的病态焦虑是指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兴奋,对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产生一些极度异常的反应[2]。一般的焦虑情绪是指当外界产生危险的时候,自己不能适应的反应,这个是基本人人都会有的焦虑。

根据现有的调查,家长焦虑主要是家长在对孩子所受的教育不够放心,害怕孩子不能有个好的教育结果[3],这个如果要分类的话,归为一般的焦虑,是基本上每个家长都会产生的焦虑。这种焦虑一旦产生,主要的表现是:家长担心孩子是否能有个好的考试成绩、是否能有个好的未来等等。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大大减小,这归因于“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顺利实施。在新政策实施之后,孩子的课外辅导班的压力大大减少。目前,家长的焦虑是由于对现有政策的不够有信心,不能够确定现有的机制是否能让孩子有个好的结果,也担心自己的教育能力不够。

 2.家长教育焦虑的特点

家长由于对孩子教育产生的焦虑越来越深,并且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分别是持续性、动力性和蔓延性。

家长的教育焦虑具有持续性。家长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孩子之间的竞争压力很大,不同的家长会禅城不同程度的焦虑。如今,我国的教育主要都是看重分数,也就是应试教育。这也是导致家长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不是每个地方的教育资源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也会导致孩子不能接受到完全公平的教育,在这些问题都还没解决的时候,家长的焦虑也会一直存在。

(2)家长的焦虑具有动力性。当家长的心中产生焦虑的时候,一些家长不会选择坐以待毙,而是寻找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自己可能要面临的危险[4]。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的心中存在着适当的焦虑是有一定的好处的,特别是在当今的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孩子的背景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提高,适当的家长焦虑可以促进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但是,有一些焦虑是没有办法转换组成动力的,例如:一些孩子成绩一般或者说是很差,但是家长却抱有很高的期望,这就使得家长的心中存在着一些落差。这样的家长焦虑无法转换成动力,只会成为家长的负担。

(3)家长的焦虑具有蔓延性。家长的焦虑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仅仅存在于家长身上而不改变的。身边的其他家长也会收到影响,这样子女随之也受到了影响。这样在整个家庭中,都会存在着焦虑的情绪、压抑的气氛、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在双减政策没有实施的时候,辅导班的各种广告推销使得家长的焦虑越来越严重。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但是,关于对孩子的期望和孩子本身成绩一般之间的差距本身就会让家长产生焦虑,很难完全消除。

3.理论分析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焦虑是人人基本都会出现的一种情绪。家长的焦虑都是社会问题在教育过程中的体现,接下来讨论主客观方面的家长教育焦虑影响因素。

3.1客观因素

(1)文化差异。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发展历史,文化深厚。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不论是价值观还是内容和方法都收到他的影响。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就让我们觉得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并且确定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有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教育在人们眼中的重要程度。教育可提升社会地位,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2)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水平。“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许多校外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辅导班被迫关门,孩子的教育重担主要压在了学校的身上,学校开始开展课后服务来提高教育质量,如果只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够的,所以,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但是,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辅导水平和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同,这就让一些家长产生了焦虑,担心因为自身水平问题不能让自家的孩子受到更好的辅导。这一方面的原因往往更能激化家长的焦虑。

从问卷调查spss数据分析后,可以了解到父亲,母亲,外祖父,爷爷奶奶不同的角色的问卷,我们总计调查272人,爷爷奶奶6人,祖父69人,父亲36人,母亲是161人,母亲的文化程度普遍为高中,比较多,占据比例的66%,从另一个角度对子女关怀的多数为母亲,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

表1父母角色和文化程度

交叉分析结果
题目 名称 1、您的家庭角色? 总计
父亲 母亲 外祖父 爷爷奶奶
3、您的文化程度? 初中以下 12(33.33%) 21(58.33%) 1(2.78%) 2(5.56%) 36
高中 88(54.66%) 66(40.99%) 3(1.86%) 4(2.48%) 161
大专 31(44.93%) 36(52.17%) 1(1.45%) 1(1.45%) 69
本科以上 3(50.00%) 3(50.00%) 0(0.00%) 0(0.00%) 6
总计 134(49.26%) 126(46.32%) 5(1.84%) 7(2.57%) 272

3.2主观因素

(1)教育期望过高。家长的教育期望、教育要求过高是教育焦虑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受到社会教育条件及就业环境等信息的影响,家长教育焦虑的产生实质上是由教育期望和实际中呈现的结果之间不相符的落差造成的。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重要方法。家长一直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且认为教育好自己的必须的义务。但是,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能够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最好的教师队伍,家长就会与此同时产生焦虑。我们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们对学校的学习程度处于比较不满足为207人,满足人数为10人,不满足占据总比例76.1%,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

表2家长对当前学校教育的满足程度

您认为现有的学校教育能否满足孩子教育方面的需要吗?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完全满足 17 6.25
比较满足 38 13.97
不怎么满足 207 76.1
不满足 10 3.68
合计 272 100

(2)年级的不同,影响会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来看总体的比例,普遍家长认为有影响,占据影响很大为63.97%,占据272人中的174人。

表3家您认为双减政策对自己的孩子有影响吗

您认为双减政策对自己的孩子有影响吗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一般 67 24.63 24.63
很大 174 63.97 88.6
一点点 17 6.25 94.85
没有 14 5.15 100
合计 272 100 100

表4家根据年级的不同对比双减政策的影响

您认为双减政策对自己的孩子有影响吗
您的孩子今年几年级?(平均值±标准差) F p
小学(n=3) 初中(n=184) 高中(n=77) 大学(n=8)
1.67±0.58 1.86±0.76 2.04±0.62 2.13±0.35 1.44 0.23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的比例是1.86±0.76,我们的p标准差小于0.5.可以看出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小学,初中,高中影响比较大,因为这几项都大于0.5。

(3)过份信任辅导班。家长们很多时候都看身边的人上辅导班,而自身并不了解,而根据实际调查,辅导班并不能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家长们仅仅只是看到身边的人去上辅导班,自家孩子不去,就认为会输在起跑线上,这根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有很大的关系,并没有认真的考虑孩子的问题。图中可以看出,认为真正有用的才有57人,而上了辅导班不明显的却139人,占据比例的51.1%

表5您认可课外学习辅导班的作用

您认可课外学习辅导班的作用?
名称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特别有用 57 20.96 20.96
一般 66 24.26 45.22
不明显 139 51.1 96.32
完全没用 10 3.68 100
合计 272 100 100

524c62faf185852436b656171d7bd67a  图1您认可课外学习辅导班的作用

3.3评估结论

我们通过年龄对比以及补课班的作用,我们并不能够看出,补课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从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满意度,以及学生的影响,对课外辅导班的作用方面,来看,家长们的并没有因为学生没有上辅导班而受到影响,图中影响很大占据24%,67人,一般占据115人,占据比例42.88%,综合来看本文中的双减并没有对孩子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也没有因为上了补课班有很大的提高,综合原因还是家长的年龄,职业,跟风,性别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们关心孩子的普遍为女性,而女性则喜欢以主观意识判定双减政策,因此家长们应该提高自我认知,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

表6作业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您认为辅导班对孩子的成绩有影响吗?
名称 选项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影响很大 67 24.63 24.63
一般 115 42.28 66.91
影响很小 77 28.31 95.22
没有影响 13 4.78 100
合计 272 100 100

4.建议分析

扶正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家长焦虑的产生是由于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利于孩子的问题没有的到好的解决,然后出现的结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会对焦虑产生影响。学校需要做的是采取恰当的措施让家长拥有一个理性和健康的教育观念。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比较陈旧的,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忽略孩子其他所有方面的教育。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承受着自己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学习压力,家长也很难发现自己的教育失误。学校可以采取对学生家长线上授课的方式,针对现有的各种教育问题对家长进行一个讲解,回答家长的各种教育方面的问题,培养家长拥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

为了能够让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不再产生那么多的焦虑,学校开始向学生家长传授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一些人认为家庭教育是很普遍的、大众的行为,不要求家长拥有很高的教育水平,也不要求家长通过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其实,这都是错误的想法。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在整个教育过程需要遵循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发展规律。例如:一些家长遇上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或者直接采取强硬手段,这样的做法通常都不能帮助孩子很好的多国自己的青春期。一些家长没有很好的教育手段,最后导致孩子的发展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家长与此同时就会产生教育焦虑。此时,学校开展一些和家庭教育相关的培训可以让家长很好的学习一些教育方法,了解孩子每个阶段不同的发展特点,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同时,家长也能学习到一些和家庭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每个行为原因。让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会再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

如果想要很好地实现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孩子,家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必须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学校的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上。由于大部分的家长并没有专门学习过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所以学校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对家长进行相关培训,让家长早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大大的缓解家长心中的教育焦虑。

4.1扫清家校合作障碍,实现有效沟通

缓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焦虑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家长和学校之间平凡的交流和沟通。马忠虎曾经说过,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小孩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只有单方面的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较少等问题[8]。在过去的教育中,家长一直是配合学校的各项指令的角色,现如今要求家长和学校协同合作一起教育孩子。这个转变不能够立刻完全的实现,是因为家长和老师之间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第一点问题是:家长和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自然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所以一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候是在添乱,并且认为教育就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第二点问题是:两者之间无法感同身受。有些年轻教师刚刚进入岗位,还没有自己的子女,无法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忽视自己的教育作用,过于重视教师的教育作用,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于教师。第三点问题是:教师和家长拥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古板,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孩子的举措,也不认为自己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两者互相独立,不互通消息,就会形成相应的矛盾。

要想实现家长和学校共同协作教育孩子,就必须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去除。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分享各种最新的教育信息,将和家长商讨后的教育目标与细节公布在该平台上,这样可以促进家长与学校合作教育孩子的效率。家长通过对最新教育信息的学习,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不会束手无策,焦虑自然而然也减少了。与此同时,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其实,从某些方面来看,学校的教育对象并不仅仅是学生,对学生家长也有一些教学。在对家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感受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没有考虑现实因素,家长的焦虑程度体现着该学校的教育水平如何,学校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对家长存在的焦虑的调查。

4.2完善家校合作系统,纾解家长焦虑

在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起着教育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目的也是相同的,这两者的合作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完美衔接。家长的教育观有不同、学校的制度和合作责任边界等问题降低了两者之间的凝聚力,家长目前存在着焦虑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家长和学校合作的顺利施行、缓解家长的焦虑变得有可能。

将现有的政策作为实行的基础,巩固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的系统,不断提高该系统的完美性。这项举措至今为止已经实施70年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总是停留在文件中,并没有具体的细节性实施策略,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没有规定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责任边界是什么,这样就不会获得很高的合作率。今年新颁布的“双减”政策中就对这点内容进行了补充。但是,一些教师确认为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反而是增加负担,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好处,这样的想法使得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差,与此同时家长也会产生新的焦虑。我们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一个完善的合作机制,让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稳定发展。

不断研究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办法,并且不断完善和提高,让家长都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自从我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家校合作教育系统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虽然一直都遵循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教育孩子的理念,也设立了相关的管理体系、督导评估等,但是仍然呈现零散的状态。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归因于当前我国只重视了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孩子之间的重点环节,缺少在设立一个健全的机制上下功夫。目前,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相关的地方开展试点,建立家长委员会来配合学校的工作,同时也能保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知情权,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参与度。家长在这个系统中有了参与度,行使自己该有的权利,家长心中对孩子的教育焦虑也会减少。

(3)选择合适评价指标对目前存在的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孩子的体系进行评价,并且家长焦虑指数也设置为指标之一。家校合作的一些措施是否很好的实施由督导评估这个指标来体现,对接下来的每一步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一直以来,各个文件中就写出了学校和家庭合作督导评估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教育学生这一点却没有被包含在评估体系里[9]。在《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10]这个规划中就写到过在建立家校合作系统的时候也要使用设置第三方评估机制和进行督导调研的方法使系统更完善,但实际上还没有做到。在实际中,家长和学校合作教育孩子的机制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评估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今,新颁布的“双减”政策中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指标进行了更新,家庭教育的指标没有更新。目前,家庭和学校合作教育学生的策略虽然已经实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时候,没有关注到家长自己存在的问题,家长的焦虑也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在学校眼里被认为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如果想要彻底的进行改变,就必须将家长的焦虑指数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将学校的政策作为基础,将学生健康发展作为目标,采取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教育孩子的手段,有效的缓解家长因为教育孩子而产生的焦虑。

感谢老师。

参考文献

[1] 黄冲,王志伟,姚奕鹏,等.“双减”实施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N].中国青年报,2021-09-16(010).

[2] 田代信维.焦虑与心理冲突[M].路英智,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

[3] 王洪才.教育失败、教育焦虑与教育治理[J].探索与争鸣,2012(02).65-70.

[4] 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02-106.

[5] 吴信英.教育焦虑现象的成因及纾解之道[J].人民论坛,2019(24):138-139.

[6] 杨小微.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问诊、探源与开方[J].人民论坛,2019(34):104-105.

[7] 罗良忠.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04-105.

[8]李凤琴. “双减”政策下少儿图书编辑的应对之策[J]. 传播与版权,2022,(05):20-22.

[9]蒋乐滢. 御“双减”之风 展“想象”之翅[J]. 小学教学研究,2022,(14):62-63.

[10]赵婀娜. “双减”也需做好教育管理“加法”[J]. 小学教学研究,2022,(14):1.

[11]朱琴芬. 双减背景下对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优化的研究[J]. 中学生英语,2022,(18):63-64.

[12].我的“双减”生活[J]. 作文新天地,2022,(12):4.

[13]陈馨,费超男. 我的“双减”生活[J]. 作文新天地,2022,(12):10-11+2.

[14]沈晓娟.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原则与实践研究[J]. 中学生英语,2022,(20):23-24.

[15]纪驭亚,夏现伟. “双减”后,如何赋能学生全面成长[N]. 浙江日报,2022-04-27(003).

[16]伍强,曹瑞. “双减”政策下,在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开展兴趣课程建设初探[J]. 新课程,2022,(17):120.

[17]秦国阳,张延东. “双减”政策下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规范化发展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22,(04):96-97+110.

[18]周勇,雷欣. “双减”政策视角下学校武术教育优化路径探析[J]. 青少年体育,2022,(04):98-99+102.

[19]盛子豫. “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社团开展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08):134-136.

[20]蒋秀琴.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J]. 新课程,2022,(18):8-9.

[21] Energy.Researchers from Fuzhou University Discuss Findings in Energy (A Dual Vibration Reduction Structure-based Self-powered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Pmsm-ball Screw Actuator Via an Improved H-2/h-infinity Control)[J]. Energy & Ecology,2020.

[22]Yelin Li. Research on energy absorption effect of double damping system of high-power hydraulic rock drill[J]. 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20.

[5]Song Mumian. Und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P]. 202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Language and Art (ICELA 2021),2022.

完善家校合作系统,纾解家长焦虑

完善家校合作系统,纾解家长焦虑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9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51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9月15日
Next 2023年9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