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的永定河治理

康熙朝是永定河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式确立了束水攻沙的治理方案,这是历史发展与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对永定河的大规模治理应始于康熙三十一年。筑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应归罪于于成龙。康熙朝治理永定河,是根除直隶水患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束水攻沙思想的实

  引言

  永定河是流经北京、天津等地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因北京在清朝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永定河受到清廷的重视。但清朝时期,永定河河患严重,决口频繁,其原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文、人口、疏防等自然与人为因素。清朝永定河河患对沿岸州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主要有淹毙农民、牲畜淹浸民房、田亩,造成XX的财政负担,破坏建筑物和道路等[1]。
  面对严重的永定河河患,清朝采取诸多应对措施,主要从四个方面:一是救灾措施,首先XX采取镯缓、贩济、工贩、抚恤与安辑、截槽与劝捐等多种措施进行救灾;其次沿河州县地方官员采取筑堤、捐银救灾、亲身犯险救人等举措应灾;另外,民间有诸多的自救措施,如涸干补种、乡绅救灾、义贩、灾民自救等。二是治理措施,治理的主体是清XX,其采取的主要有筑堤、疏浚、宣泄、改河等治河方法治理河患,其虽未切断河患的根源,但缓解了严重的河患[2]。三是永定河河工弊端与整治,河工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河工实施过程中的xxxx科派、河防中的疏防问题、堤工验收中的舞弊问题、河工与地方州县矛盾、河工中村民交土等问题,清XX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治与整顿。四是管理措施,清XX设立职官并在岁修与备料上进行具体规定,XX还重视河工的奖励和惩处,清朝中后期出现财政问题,清廷千方百计筹集挪借治河经费,此外河官还编纂河志、以史为鉴[3]。
  清朝时期,针对永定河河河患,以XX为主体采取诸多应对措施,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患频发的问题,但清XX应对河患采取的种种努力(救灾、治理、除弊、管理)不可抹杀,其功绩值得肯定。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永定河是流经内蒙、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的一条重要河流,尹均科在《论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中多角度论述了“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然而永定河在清朝泛滥成灾,河患严重。据统计自顺治八年至宣统三年,二百六十年间永定河漫决约160次,平均大约每隔一年半就发生一次漫口,可见其频繁的河患现象。永定河距北京较近,其河患危及北京及周边地区,北京在清朝又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因此永定河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重视[4]。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凡河道工程,黄淮二读为大。运河次之,永定河又次之”,可见其重要地位。学术价值:通过对清朝永定河河患的梳理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清朝永定河河患频发的认识,了解河患的原因与影响。文章通过对永定河河患应对之策的考察,可以深入了解清XX采取的诸多对策,如贩灾、治理、整顿河弊、加强管理等应灾措施。[5]现实意义:现今虽然科技水平提高了,但仍需以史为鉴。对清朝永定河河患与应对之策的研究,可以为永定河的治理、防洪及救灾提供经验教训。如今社会灾害频发,本论题的研究也可以为应灾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清朝前期永定河的治理研究

  如康晓硕的《康雍乾时期永定河治理研究》,首先作者对清代之前永定河的利用和治理进行简要梳理,其次对康雍乾时期的管理及治理机制做全面的呈现,最后对康雍乾时期的种种治理方案做纵向梳理,并对治理成效进行正反两方面评价,从中总结经验教训。[6]陶桂荣的《清代康乾年间永定河治理分析》,对康熙三十七年、雍正三年、乾隆二年的治理活动和主要治理思想进行研究,并对治理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治永定要治本,并采取综合治理、科学规划、多措并举的方法。宋开金根据前人研究的基础,在《论康熙朝永定河治理问题》中先是指出康熙时确立束水攻沙的治理方案,并论述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因时代背景于康熙三十一年开始大规模治理永定河。随后指出于成龙对永定治理做出很大贡献与成绩,最后对康熙朝治理永定河进行评价,指出其功绩与不足。二是时间上的延伸,历史上永定河治理的分析也有。如李红有的《历史上永定河开发治理分析》[7],分析永定河开发治理三阶段(三国至隋唐、辽金至明清、民国时期)、特点及其成因,作者得出结论:第一是永定河的治理内涵逐渐丰富且每阶段皆有侧重;第二是其治理侧重点不同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第三是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其开发治理的基础;最后阐述进入21世纪应怎样开发治理永定河。吴文涛的《还永定河生机,莫忘防洪治理一一关于历史上治理永定河的几点思考》[8],就北京历史上的永定河水灾和防洪治理思路进行论述,重提永定河的治本之道:全流域的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历史人物与永定河治理的研究,其一是清朝皇帝与永定河(的治理)。如商传的《康熙与永定河》就从康熙帝的治河动机、治理过程中康熙帝成为工程的直接领导者及其治理成效三个方面论述;丁进军的《康熙与永定河》则论述永定河在康熙帝主持下对中、下游进行较大规模的七次修治活动,充分肯定了康熙帝的治河功绩;高继宗的《乾隆诗论治理永定河》则以乾隆皇帝的诗为主要材料,分析其对永定河的治理。其二是河臣与永定河(的治理),主要有于成龙和方观承。如陶桂荣的《于成龙与永定河治理》,首先介绍了于成龙与永定河治理的背景,随后论述了于成龙的治河思想与实践;汪宝树的《方观承治理永定河》,简短地介绍了方观承的治河史实;张艳丽的《方观承治理永定河的思想与实践》较为详实,首先论述方观承的治河思想:兼顾上下游、堵疏并举、防治结合等,其次叙述其在筑堤、疏浚河道及改移下口等方面的治河功绩,最后指出方观承对永定河治理的承上启下作用。吕晓清的《直隶总督方观承治理永定河研究》,阐述方观承从临灾治河、锐意根治两方面对永定河治理,方观承后期治河面临困境,并从方观承治河中总结其治河理念。王妓妓的《李逢亨与清乾嘉时期永定河的治理》,主要论述李逢亨在治理永定河上的诸多贡献及其评价。
康熙时期的永定河治理

  (二)永定河与北京城关系的研究

  如尹钧科的《论永定河与北京城的关系》[9]主要是论述永定河与北京城的相互影响,指出永定河对北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北京城的历史发展对永定河亦有深刻影响,最后倡导大力保护“北京的母亲河”。姚孝在《对永定河历史洪水几次波及北京城区的探讨》[10]通过资料论证永定河历史上的洪水分别在1626,1668,1801,1890年四次波及北京城区的说法。吴文涛的《永定河流域的水文化》则主要论述永定河水文化的几个主要内涵:第一、北京的母亲河;第二,人们在利用永定河河水中创造出灿烂的水利文化(如开渠灌溉遗迹、利用水利资源建造水磨加工、历史上的永定河航运等);第三、金元明清治水精神与经验教训;第四、永定河滋润下的美丽景观。尹钧科、吴文涛的著作《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是两位学者研究的集大成与延伸,详细论述了永定河形成与名称演变,水系及其流域,永定河与北京的双向关系,历史上永定河的水利、水害、水文化等。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1、归纳分析法:认真阅读大量相关材料,对清永定河患、原因与影响,贩灾、治理、除弊、管理等措施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2、计量统计法:对永定河决口次数可以做一个详细的统计,由此观察其严
  重的河患现象与河决频率,分析其原因影响,更有针对性。
  3、图表法:文章列有多个表格,清晰明了地展现史料及要说明的问题。

  (二)资料来源

  1、文献资料。文章主要从河志、沿河方志、实录、奏折等相关古文献中获
  得史料,如《永定河志》、《永定河续志》、《再续行水金鉴》、《清实录》等。
  2、网络资源。运用网络上的电子资源,如读秀、超星、中国知网、中国国
  家图书馆等,阅读或下载相关史料,研究己有的论文及著作,归纳与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借鉴。

  四、清朝永定河河患

  (一)清朝永定河河患的原因

  永定河河患的形成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文等,人为因素主要有人口压力、修治与防范不力等。
  1.气候因素
  永定河所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般情况下,一年中的降雨多集中在六月、七月、八月、九月等月份,降雨量与河流的汛期息息相关,所以永定河汛期多在夏季、秋季。因季风性气候,北部南下的冷空气和西南湿润的暖气流交汇,再加上永定河上游是山脉,下游是华北平原,容易形成强降雨。一旦强降雨(雨带)持续时间过长,河水难以排消,洪涝灾害就相对容易发生。如乾隆三十五年,五月十六至十七日“大雨倾盆,昼夜不止”,造成北二工漫口成灾。嘉庆六年六月,京裴一带雨水较多,“六月朔日,京师大雨五昼夜”,下游地区降雨强度大且时间长,其上游雨水也多,“在晋省名为浑河。本年六月初十前后,雨水较多,河水浩大”第二节清朝永定河河患的影响
  2.地形原因
  永定河上游支流山洪暴发,再加上地势原因造成被冲的危害。如乾隆十年四月,张家口外西大沟因雨急河水涨发,“漫过民修石堤尺余”,同年五月山水陡发,万全县焦泥等村近水禾苗微有冲损,“冲去耕牛五只,驴七只,羊十三只”。光绪二年,据李鸿章报称“本年六月十六山水涨发,冲塌护营石土二坝,并各营兵房二百四十余间”,光绪三年,坝堤再次被冲,冲塌营房二百余间,并淹毙妇女幼儿九口。除了张家口地区,还在上游桑干河的大同府浑源州造成损害,如乾隆二十年,七月雷雨大作,山水陡然涨发,冲向浑源州傍河渠居住的笼咀村,“冲塌土房五十三间,淹毙男妇大小一十八名口”。宣化地区也难逃被灾,乾隆十二年,六月山水骤发,将宣化县北门外旧存护城石坝冲塌四丈,西头土坝冲刷四十余丈,水势直冲城北,幸亏城垣庐舍并无损伤。
  3.水文原因
  永定河上游支流众多,如桑干河、浑源河、洋河、十里河、大峪口河、黄水河、泥河、等等,其支流多是源自沿岸的山上,无论是化冰还是降雨,汇聚入主河都使得水量急速上升,造成河决水灾。如乾隆二年“六月二十八、九等日,大雨如注,山水陡发,永定河骤长二丈有余”,导致河水漫过卢沟桥,冲刷石景山石堤一处,漫溢南岸十八处,北岸二十二处,造成大的洪灾,灾情严重。同治十一年,六月下旬后阴雨连绵,二十七日起大雨彻夜不止,“西北口外,山水暴发,平地数尺,汇流入河”,宣泄不及,以至于北下十七号漫口,附近村庄被淹严重。永定河各支流在降雨时节汇聚致河道难容,容易造成河患。此外,永定河下口处河流众多,雨季同时涨水,最终漫溢,尤其是和其息息相关的大清河、凤河等。如乾隆二十四年,“永定河下口,清浑并涨,以致四工漫溢”,其具体情形是因清河大涨东淀难以容纳,大清河水由凤河倒漾,北捻上、中、下三汛内清河水与捻顶相平,随后永定河水涨发至北捻,在下口处清河与浑河相抵,最终导致南四工漫口。道光十四年,六月因雨水太勤,下游大清河涨水,上游大同府来水又较多,“下游又成顶托,来源既旺,去路复阻,以致泛溢漫堤”。

  五、清朝永定河河患的救灾应对

  (一)XX的多样贩灾措施

  清XX面对灾荒,己建立相对完善的救灾体系,其救灾程序的首要环节是勘灾与报灾,勘报灾情是救灾活动的基础。永定河漫口亦是先行查看被水州县情形,再实施具体措施,清朝的中央XX针对永定河的河患频发展开诸多救灾措施,主要有抚恤和安辑、镯缓、截槽与劝捐、等。

  (二)地方官员救灾举措

  在XX采取救灾措施之外,地方官员针对永定河河患也采取了救灾措施,主要有修筑堤堰、亲身犯险救灾民及捐奉银贩灾等措施。
  康熙四十三年董馄任永清县教谕,受到上级官员的委托筑堤及监贩饥民,收到实际效果。乾隆二年,永定河水涨之时,西路同知杨绳孙见水势汹涌,“即传令城外居民并桥东西歇店所有客商,俱进拱极城躲避”。兰第锡,乾隆二十七年任永清县知县。当时永清连年被水,洪涝严重,饥民无法生存。
  咸丰七年,永定河北四上汛漫溢,淹永清、固安等县,直隶总督谭廷襄首先捐银一千两,藩司钱忻和续捐银一千两,永定河道崇厚续捐五百两。总督派遣官员与地方官分往各村,携上述捐资量加抚恤。光绪十六年,永定河由卢沟桥决口右安门至草桥一带(因地势较低禾苗己被雨水淹浸),五十余村庄成为一片汪洋,平地水深数尺至丈余,此地居民逃赴高处的庙宇避难,难以出行,“连日由地方官绅运船扎筏,将无业者度至关厢,归入各厂收养。其有业不肯远离者,亦可载运食物”。

  (三)民间自救措施

  受灾后,灾民会在XX帮扶下及时补种。另外,面对永定河河患,社会各阶层展开救灾活动,除XX和地方官外,也有绅士、慈善机构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救灾,灾民还有一些自救措施。
  1.涸后补救
  2.绅士救灾与善堂应灾
  3.灾民自救措施

  六、永定河的治理

  (一)于成龙的“疏筑兼济”

  永定河治理历经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历次治理中或是“堵塞缺口”或是“疏通河道”这只是单纯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于是于成龙危难受命,实践“疏筑兼济”的治水思想。他将治理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清淤疏浚,使河道宣泄通畅;二是加固两岸提防,筑底疏水,束水攻沙;三是疏通下游河道,使之不与其他河流同流并注,免流阻赛。于成龙的治理在当时有巨大的进步意义。,相比于同时代人的治水理念和治水实践,他更善于综合、为我所施,并且因地制宜提出自己的治理之道。

  (二)靳辅治理

  清初黄河下游,从河南流经江苏北部在淮阴附近与淮河运河交汇夺淮河河道入海。清初到靳辅任河督,以前河患日甚一日顺治年间黄河年年泛滥堤岸处处溃决,从康熙元年到十五年1662年1676年黄河决口竟达69次之多。在靳辅出任河督前夕的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河淮河同时涨水黄河倒灌洪泽湖决开高家堰大堤34处。淮扬七州县被淹淮安一带的运河河道都被淤塞漕运严重受阻。
  靳辅在江南治河的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从康熙十六年到二十一年,1677-1682年靳辅在江南为解决水患问题而进行了一系列大修工程,包括清江浦到云梯、关海口的疏浚、高家堰以西、清口的挑浚运河以西、高家堰的堤工堵塞黄淮运沿岸的决口深挖运河以及清水潭工程更改运河口还有挑皂河修筑归仁堤等等
  从康熙二十二年到二十七年,靳辅治河着力于改善运河交通进一步解决漕运问题即从骆马湖经宿迁桃园至清河仲家庄开辟出一条长达180多里的中运河。使得漕运行经黄河的航程不到20里,从而大大减少了漕运的危险。黄淮运的综合治理工程浩大工期漫,长在靳辅任河督期间他的治河活动几乎都在江南河督名义上仍综理全河实际上转化为专注于江南治河了。在河工形势危急的时候靳辅出任河督靳辅。

  七、清朝永定河河患的治理应对

  (一)筑堤御水

  筑堤御水是清廷治理永定河的首要方法,也是清朝始终奉行的治理措施。顺治及康熙早期忙于内忧外患,直到康熙三十一年康熙帝提出:“浑河堤岸久未修筑,各处冲决,河道渐次北移。永清、霸州、固安、文安等处,时被水灾,为民生之忧”。康熙帝下令详细查勘、估计工程。康熙三十七年,皇帝询问浑水与保定府南河水常常泛滥的缘由,有人言因保定府南之水与浑水混于一处,水势过大不能容纳以致泛滥成灾。于是,康熙帝派遣于成龙前往查勘修治,这就是清朝永定河官方针对永定河河患大规模的初次筑堤。雍正五年,雍正帝提出治河要:“堤岸坚固,以资捍御。凡漫溢之水,不能夺溜。大抵各处冲漫,皆由堤岸不坚所致”,除筑堤外,加固堤防亦成为治河之策。永定河堤工多是土质,易冲损,再加上风雨侵蚀、车马碾损,在大规模堤防建立后,维护成为摆在统治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浚河之法

  清朝对永定河较早的疏浚是在康熙三十七年,在这一年于成龙奉旨大规模修筑永定河大堤,并在孙家沱南部所有高岗之处开宽并间段挑挖,将水引入清河。此次大筑堤堰、疏浚兼施效果较为明显,永定河几十年没有迁徙,但出现新的问题。永定河水浑浊不堪,携泥带沙,流经下游水缓沙停,淤垫严重。清朝统治阶级针对此问题的主要治理方法是浚河,其中设立疏浚银是浚河方法实施的表现。雍正九年,鄂尔泰奏准,永定河添设疏浚下口银五千两,用于疏浚下口河淀。每年雇佣招募民船、民夫,疏捞永定河下口河淀、池塘、河道。

  (三)宣泄之法

  清朝针对永定河汛期宣泄盛涨的方法有两个:闸坝和减河。闸坝与减河较早运用是在康熙年间,在乾隆年间达到最盛,一直持续到光绪年间,是贯穿整个清朝的治河之法。康熙四十年,在永定河竹络坝斜向西北五里修建草坝,将莽牛河河水逼入永定河,冲刷河道。

  (四)改河之法

  清廷针对永定河河患还实行改河之法,仅康雍乾时期就改河六次,整个清朝大小规模的改河多达十次,改河的治理方法也贯穿了整个清朝。最早的是康熙三十七年初次改河。永定河是从卢沟桥出来,其主流经固安往南经霸州与玉带河、中亭河汇合于保定府入东淀,达津归海,因其向无修防,所以河道渐渐北移,水势散漫、迁徙不定,宛平、良乡琢州、固安、永清等州县频频受灾。在康熙皇帝指示下首次改河筑堤,“南岸自良乡之老君堂村起,至永清县之郭家务止;北岸自良乡之张庙场起,至永清县之卢家庄止,筑堤长百八十里。

  七、清朝永定河河患的管理应对

  永定河河患频发,清朝的重要应对措施还有设置官员、重视河工奖惩、筹措规划治河经费、编纂河志等,加强对永定河的管理,以更好的应对河患。

  (一)管理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1.文职官员的设置
  (1)永定河的最高级别管理者一一由总河到直隶总督
  清朝初建时期,永定河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职官,河务主要归到直隶或工部九卿共商管理。清顺治元年,设立河道总督,管辖直隶、山东、河南、江南、浙江等地的河务,驻扎在济宁州(今山东济宁)。“雍正九年,添设直隶正、副总河。驻扎天津府,专管直隶河务”①。乾隆元年,裁撤副总督,十四年裁撤正总督,直隶的河务归直隶总督兼管。总督掌管永定河归淀、疏浚、堤防等事,下辖永定河道、石景山同知、永定河南岸北岸同知、三家淀通判、十五汛州判、县y、主簿、吏目等等,永定河的治河建议的上奏、皇帝谕旨的下令等都由其经理,特殊情况下会派遣大臣会同总督办理。
  (2)永定河的专职管理者一一由分司到永定河道
  康熙三十七年,在河道总督下设立具体经理河务的官员,南、北岸分司各一员,主要有备料、巡视等职责,下有正副笔帖式36人,管理南、北八汛。雍正元年,裁南岸分司,南岸分司的事务由北岸分司兼管。雍正四年,改设永定河道代替原来的南北岸分司,驻扎在固安县,其下辖同知、州判、县y、主簿、巡检、河营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同治十年,以宛平、琢州、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霸州、武清等沿河八州县,有关于河工事宜,统统由永定河道考核。永定河道成为永定河河防水利事务的专职管理者,xxxx永定河务,对于河流的治理提出建议,统率下属河员完成关于永定河的修筑、河防等事宜,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光绪二十年,在卢沟桥设立河防局,但因意见不合、权责难分,再加上河防局官员有xxxx现象,两年后裁撤,仍由永定河道专责河工。
  2.武职官员的设置
  最初并无设最高管理者,由绿营兵调任,后设专门的河营。乾隆四年,设立南岸守备,统辖南北岸的河兵。五十年,添设协备一员,管理北岸,称北岸协备,原设的守备专管南岸。
  武职官员还有南岸、北岸千总与南岸、北岸把总,凤河东堤分防把总,石景山水关外委、淀河经制外委、经制外委、额外外委、河兵等,在《康雍乾时期永定河治理研究》武官体系中都有其最初设立及职责的论述,此处略去不再重复。武职最低一级的是河兵,在清一朝多有裁复、减增,乾隆四十七年奉旨裁去四十一名,“嘉庆七年,奏准添设战兵四十名,守兵三百六十名。共河兵一千五百八十九名”,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奏请:“于本省绿营内,添拨战兵十名,守兵九十名”。武官最高长官是嘉庆十六年设立的河营都司,管辖守备、协备、千总、把总、等,受永定河道管辖。河营武官派驻各工汛统辖河兵,担任守护河堤、抢险等任务。
  3.河工奖惩制度
  (1)治河责任追究
  清早期关于永定河追赔惩处事宜较为杂乱,它是逐步完善的。康熙四十二年皇帝下令,河工官员凡是领征收钱粮修筑堤岸,被水冲决,则照例追赔,其中自己捐银修堤者,完工后被水冲决,令总督查明情况有地势难筑的免其赔补。五十二年,规定修筑工程由厅上报,总督及河道立即亲赴工程勘察,如修筑不坚固,料物短缺则将承修官员从重治罪,若督、道不揭发题参,都按包庇罪议处。雍正初议准河工给发钱粮,交给熟谙河务之人修筑,如果因修筑不坚固有冲决河堤者,令其赔修,不能赔修者革职查办。
  4.其他应对措施
  嘉道咸同及光绪年间,清XX面对诸多内忧外患。嘉庆元年至十年之间,主要是镇压四川湖北的白莲教起义,此次军事活动花费巨大。例如嘉庆二年十一月,拨内库银四百万两押解往四川,用于军需。嘉庆三年六月,“拨部库银一百万两,解往湖北,以备军需”,后又拨二百万到陕西。嘉庆四年:“甲申,拨山西藩库银四十万银,解往四川,以备军需……是日,拨内库银二百万两,押送四川达州,以备军需”,嘉庆五年:“是日,拨部库银五十万两,解往陕西,以备军需”。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二十二年战争结束后签约赔款,清XX财政出现新负担。咸同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如咸丰四年的太平天国北伐,导致“部库支细,减半支领,再按银钞各半给发”,岁修银减半。咸丰七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十年战争结束签订条约,清廷割地赔款;同治年间,捻军、苗民、回民起义,清廷出力镇压。光绪二十年,甲午海战爆发,随后签订《马关条约》,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同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二十七年签订《辛丑条约》。

  总结

  清朝永定河河患频发,威肋、沿河州县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河患,民间的力量十分有限,清XX则显示出强大能力,主要有采取多种形式贩灾、采取多种方法治河、清除河弊、对永定河设官并详细管理岁修、备料等,在贩灾、治理、除弊、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及后期资金缺乏问题,治河效果差强人意,这也表现在河患频发上,直到近现代,随着科技水平提高,较好的控制住了河患。但清XX在应对河患上的努力不可抹灭。清朝在永定河治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功绩值得肯定,其在清除河弊与管理上值得借鉴。本文在永定河河患所造成的具体损失上并未进行探讨,在河员奖惩上并未深入阐述,对于永定河河治理、除弊、管理等的成效研究较少、不够深入,希望后来研究者能深入探讨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珊珊.直隶总督高斌治理永定河研究[D].河北大学,2017.
  [2]王姣姣.清朝永定河河患与应对之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3]吕晓青.直隶总督方观承治理永定河研究[D].河北大学,2016.
  [4]陶桂荣.清代康乾时期永定河治理方略和实践分析[J].海河水利,2015(04):36-38.
  [5]宋开金.从金门闸看清代永定河治理思想的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3):58-62.
  [6]姜荣升.康雍乾时期水灾防治技术及其体系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7]宋开金.论康熙朝永定河治理问题[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2):9-12+27.
  [8]李雪梅.定章立制:清代《永定河志》中奏议和碑文之功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4(03):1-7.
  [9]徐超.《康熙实录》科技史料新辑及其计量史料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0]王洪兵.清代顺天府与京畿社会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9.
  [11]丁进军.康熙与永定河[J].史学月刊,1987(06):35-38.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老师从选题指导、论文框架到细节修改,都给予了细致的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这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
  感谢所有授我以业的老师,没有这些年知识的积淀,我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和信心完成这篇论文。感恩之余,诚恳地请各位老师对我的论文多加批评指正,使我及时完善论文的不足之处。
  谨以此致谢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85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17日
Next 2022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