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江苏省的实践为例

 摘要

根据《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要求,以金融支持本土实体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江苏省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计划。在现实执行中,由于本土经济发展向好,金融产业相对完善,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受到行业、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模式、支持成果,也从机遇与挑战两个角度阐述应抓住更有利的发展机会以及发展中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金融;实体经济;支持策略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下行的当前,让金融“脱虚向实”,即引导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不但能盘活企业资金和资源,让实体走出困境,推动经济向好发展,还能优化信贷结构,规避金融风险。近些年来,江苏省在金融市场的发展中,依照xx、xxx和省委要求,出台了诸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此,基于江苏省当前的实践成果,针对性的分析出台了诸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的研究分为六部分,第一章引言,介绍基本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框架。第二章理论基础,介绍何为实体经济,以及本论文相关的理论依据,为后文研究澄清概念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江苏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选择地区经济发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分析江苏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基于江苏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帮助金融主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动力。最后,总结全文。

二、概念与理论综述

  (一)实体经济

所谓的“实体经济”(economic entities)目前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学术解释。根据工具书中的解释,“实体经济”指的是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一定的自留资金,实现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同时可以在市场中与其他经济组织建立联系、达到合作的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1]。即实体经济,被视作是参与市场活动的各类组织,也是一种真实的、独立的经济体。在“实体经济”的概念中,“实体”就是其参与的经营活动是现实的、存续的。在一些学术文献中,实体经济连接了社会生产者、经营者,是企业、公司、服务组织、经营大户、个体私营户等。这些组织有的松散、有的紧凑,但是都在经济中进行买卖关系的缔结,进而达到资源、服务流通的结果。

实体经济之所以成为“实体”,是与“虚拟经济”相对的概念[2]。从范畴划分上来看,一切生产、制造、运输、挖掘、加工的商品与货物,参与市场活动过程中,均可以被视作是实体经济范畴。因此,实体经济是“看得见且摸得着”的经济。而实体经济相对的概念“虚拟经济”,则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活动,比如股票、电子交易的证券、期货等等。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根据安徽财经大学、中央政策研究室最新的权威定义,“金融”与“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荣共生的关系[3]。从相辅相成的视角来看,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功能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同时也是改变实体经济发展、经营模式的重要支撑力。

从理论视角来看,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在于提供融资、便利化交易模式、优化风险管理意识、提供资金成本信号、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从金融的基本功能来看,实体经济可以通过金融获得的服务包括融资中介,支付清算,信息咨询,风险管理[4]。因此,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而生,并且通过二次资源配置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金融本身的发展。因此,想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进行金融创新、金融体制建设与机制建设,也需要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所谓的“高质量发展”来源于党的十九大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定义,提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论断,进而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5]。而想要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必迎合政策需求,关注“质和量”,实现关注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也提升增长效率与质量,增加长效机制,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的内容。金融作为支撑和引导的外部力量,推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终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江苏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成就与潜力

  1.实体经济总体规模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省的GDP规模始终位于全国先列,对于国家的经济贡献十分突出。在自身的经济结构与经济表现上,江苏省也表现得十分亮眼。根据《江苏省人民XX工作报告》2021年明确提出的内容显示,江苏省的实体经济目前已经占经济总量的80%以上,实体经济正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在实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也在快速的发展。

根据《江苏省人民XX工作报告》2021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在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江苏省的经济贡献总量达到了93091.36亿元,与GDP总量的增长同步增长。从实体经济的竞争力现状来看,实体经济总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连年增长,增幅超过10%。同时,为了实现“经济赋能”的需求,江苏省加强新科技与传统实体经济的融合,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融合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之中,推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通过推进装备升级、技术进步、互联网化发展,促进了本土的制造业深度关联互联网,打造了超过五百项重点技术项目,创建了超千个智能车间,实现了“中国智造2025”的重点项目推进,深入化推进“双百”工程与互联网经济平台的建设,已经将本土的行业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由于地区将本土的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根基,因此江苏省对于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重点发展、逐步推进、积极实现快速发展步调。

 2.实体经济产业结构

根据江苏省产业发展网、江苏统计局数据信息整理,结合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现实贡献率状况来看,江苏省的实体经济主要贡献力量集中在信息技术、工业产业、材料、可选消费行业三大板块。同时,在区域发展中,主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苏南地区信息技术等科技密集型产业占比最多,超过其他两个区域/苏中、苏北地区以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工业、材料业。从地区分布状况来看,地区实体经济龙头企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占比全省企业总数的77%。

通过行业产业状况细分,可知,信息技术行业的产业结构状况如图1所示。

图1江苏省信息技术行业产业结构

2fb7b89ce8b036b9457c8ec216bd75c9  数据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如图所示,当前江苏省的信息技术行业产业产能主要集中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占比34%;其次,在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上,占比17%;互联网软件与服务占比17%;软件占比15%,通信设备占比8%,信息技术服务11%,其他3%。可见,在信息技术实业产业中,贡献率最大的是电子设备、仪器与元件的生产。

另外,工业行业也是贡献较大的实体行业,具体细分状况如下图2所示。

图2江苏省工业行业产业结构

9b01a367df920faff02dc707f29b6b88  数据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如图2,在江苏省的工业产业贡献中,机械产业贡献最大,达到了52%,其余贡献为电气设备、运输、建筑等行业。最后,可选消费品的生产贡献较大,细分状况如下图3。

图3江苏省可选消费品行业产业结构

c5621595b6138889281a7503eb677bfa  数据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如图3,江苏省的可选消费品行业贡献中,各项贡献度相似,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也相当。基于对江苏省的实体经济“三大板块”分析可知,江苏省实体经济发展动力雄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突出。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江苏省信息技术、工业产业、材料、可选消费行业三大板块的实体经济贡献率占比分别为44%,27%,以及29%。由此可见,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密集型产业贡献最大,对于地区经济的带动效果最为明显。

(二)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1.金融资源配置与存贷结构规模

从金融资源配置状况来看,江苏省金融产业化水平较高,对于地区经济的推动力量较大。根据江苏省人民XX最新发布的《省XX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60号)内容,江苏省“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增加9.11%。整体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总值为近16%。在地方法人金融资产现状上,资产总量近9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8%及以上。在日益完善的金融组织结构中,拥有143家法人银行、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25家、法人证券公司6家、法人期货公司9家、法人保险公司5家,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超过1600家。从存贷款结构现状来看,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7.8万亿元与15.7万亿元,位居全国的第三、第二位。上市公司融资额超1500亿元,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全国第一。可见,江苏省的金融资源配置、存贷款结构相对合理,规模巨大,对实体经济有着突出的影响力。

 2.金融服务体系与金融贡献现状

为了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江苏省积极建立金融服务体系。从2017年至今,全省主要大中型银行、金融机构制定了相关金融服务方案,已经形成了立足资源禀赋、深化自身结构性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的基本服务模式。从金融业表现状况来看,也提供了稳固的服务与贡献。根据《省XX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60号)公布的金融产业指标可见一斑,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江苏省金融产业指标信息

d6f4e08885c49f4a2f0c2a8b0c0b8608

数据来源:《省XX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60号)

如表1,金融产业指标显示,江苏省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强,直接融资规模较高,占比较重,信贷增速不断提升,普惠贷款领域稳步增加。这意味着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是现实的、切实的,因此可以有效的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3.金融风险控制与信用担保体系

为了控制风险,江苏省积极进行金融信用担保制度的推进,努力进行金融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2020年全域地区保费收入1.72万亿元,累计赔付近5000亿元,XX性融资担保覆盖全域,已经达到了近3200亿元的担保额度,并且覆盖了近63%的中小微、“三农”企业与项目。为了切实控制金融风险,江苏省也通过开展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金融普法、金融诈骗专项治理等活动,打击非法集资、诈骗等案件,使得地区金融环境进一步安全。为了控制地区的金融稳定性,要求省内P2P网贷机构可以全面、全行业退出市场。这一举措使得全省不良贷款率得以控制,化解了金融风险,建设了良好的金融生态。通过XX牵头,市场推进信用担保体系,稳定了经济的发展。

 四、江苏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拓宽市场机遇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培育产业主体,为产业的发展拓宽市场机遇[6]。金融支持的举措是地方XX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性金融工具,而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就是通过这一政策工具建立XX产业引导基金制度,进而建立多元化的市场创投空间,引导投资、金融、实业共同发展。对于传统实业企业而言,通过金融企业的支持,可以对自有资源金融化,譬如通过获得私募资金、项目融资等支持对自身的核心产业进行推广,获得技术投资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放大资产杠杆,进而促进产业的发展。以江苏省的电子技术、元件生产产业为主,需要不断的更迭技术空间,获得成长支持。通过政策性的金融支持,实现融资、投资、市场推广等一体化[7],既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还能够补充企业信用,推动商业性金融资源的调配。对于实体经济企业而言,也是拓宽市场机遇的重要机会,对于企业的“做大做强”有着重要的意义。

 2.盘活金融生态

由于金融业更迭十分迅速,因此实体经济借助金融业发展的“东风”,就能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进而通过金融科技盘活金融生态,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所谓的金融生态,实际上指的是供应链金融,也是当前处于赊销贸易顶端的高效金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上游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江苏省,实体企业多数为供应链上游企业,生产基本元件,加工服装等,这些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压力,同时不得不面对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就能够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以真实贸易活动为前提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模式[8]。在这一模式下,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可以形成应收账款质押、第三方监管、行业基金会支持、XX背书的模式,使得企业更好的盘活流动资金。这一金融模式下,一个“四合一”金融生态得以建立,农户、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贯穿其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质押空间和资金补充体系,进而可以在这一“金融生态圈”中获得好的发展空间。

 3.优化资源配置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利用金融的特殊影响力,目的就是对资金资源等进行二次配置。从结构上来看,江苏省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快,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良好,但是存在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主要体现再大中小型企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状态上,因此导致了产能过剩,以及新兴的产业发展存在矛盾。比如说,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苏南地区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支持,但是苏中、苏北地区则长期处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之中。这一局面使得地区、企业的配置不完善,也使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单方面倾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的方式打破当前的资源配置缺陷。在江苏省,金融业整体发展较为稳健,但是资金配置不合理问题突出,通过社会市场的调节,可以吸引资源的配置过程,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更好的推动资源的适用。金融领域的资金向不同方向进行配置,也能够展现出金融的调节作用,打破金融服务的桎梏牢笼。总而言之,这一模式对于地区资源优化配置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契机。

4.金融科技降低风险

最后,由于金融产业的发展具备先驱性,这对于传统实体经济而言,正是积极解决融资困境的契机[9]。当前,金融科技在我国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因此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打破传统实业企业的信息孤岛。通过形成分账技术,可以建立共享账簿,进而对商业信息进行整理,疏解信息困局[10]。对于需要融资的企业而言,借助当前金融技术可以形成凭证拆分,传递企业信用证照,进而获得更好的资金融通信任,并且得到社会的认同。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行业内还可以通过金融数据证照打造数据融合链,进而丰富贸易场景,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机制,对于企业的单证、支付、合作、贸易关系有效关联,并且形成更好的合作模式[11]。而对于支持的金融机构来说,这一大数据中心也能够成为智能空间,打破违约风险过高的问题。当与江苏省XX推动的“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活动相结合,便可以更高效的解决信贷风险。

(二)面临的挑战

  1.金融聚集效应不足

虽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江苏省在培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金融聚集区的配置过于分散,导致了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发展不均衡,使得金融的聚集效应无法达成。目前的金融配置中,一方面缺乏合理的评级、担保、法律制度背书、中介机构支持补充体系[12],使得金融环境的发展缺乏空间,导致了新兴金融业态的基础较差,难以支持金融业借助金融科技推进金融服务、建设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价值链、供应链等新兴模式在人才上相对缺乏,因此只能成为概念,却难以切实的实现。人才交流平台的匮乏使得信息交流不足。而江苏地区的人才政策明显相对滞后,没有对相关人才建设进展进行专项支持,最终导致了地区分布的不均衡。目前大多数金融企业、资源留置在苏南地区,忽视了其他地区的发展需求,贷款资源也倾斜于这一地区,导致了地区经营模式过于单一,产品缺乏特色,无法形成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和金融聚集作用。

 2.金融监管手段不够

近年来,虽然江苏省XX积极的推进地区金融环境的优化工作,但是相关信贷风险的监管手段依然不足,“一刀切”模式下的管理思维有限,导致了一味的拒绝某些较新的金融模式,譬如“P2P金融”被高度限制,这使得地区金融模式过于单一,金融思维落后。这一滞后现状是地区的金融监管手段不足导致的,这些问题使得地区的非正规金融活动仍旧处于风险高位,也使得金融风险十分得突出。近年来,为了防止金融风险,诸多地区开展了严格的金融行业管控手段,撤销、打击民间金融活动,使得行业活力不足。这些问题使得地区的金融环境建设依然不够乐观,并且导致了部分企业也难以获得合理的资金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精确的金融监管模式,实现积极的管理方式,对民间借贷、传统金融贷款、投资理财等金融模式进行更为精细的管理,一免“一刀切”管理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因素。

 3.财政手段应用不灵

江苏省的财政手段有限,主要表现在财政杠杆作用不明显问题上,使得各地区的财政出资方普遍规模有限、资金量小、管理模式固化,并且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相对落后,专业度不够,对于金融科技等相关新的行业技术有限,无法在合理范畴内得到正面积极的反馈。在大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带来负面影响因素,导致业务开展陷入困境。企业的融资担保与辖区内可以提供的资金空间完全不匹配,很容易陷入负面发展状况[13]。2019年以来,为了抵抗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金融风险,江苏省进一步收窄了金融市场的灵活空间,这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尤其是辖区内的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权责空间被进一步的弱化,使得这些企业难以承担担保责任,这也变相的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最终限制了资金的杠杆作用,导致了不良贷款率虽然下降了,但是市场的金融灵活度也降低了,最终财政资金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用没有实现。

 4.融资引导力度不佳

大型上市企业是支持地区实体经济发展、配置地区金融支持的重要基础[14]。但是目前江苏省的上市公司依然较为有限,仅能在新三板上市,这对于地区的金融发展融资支持有限,使得融资力度不佳,资金支持不足,并且使得地区的融资资源配置水平不足。这一问题带来的负面问题,还在于金融科技的配置不足,使得地区的金融市场融资能力有限。目前,江苏省境外上市公司、新三板上市公司、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远低于其他发达地区,这使得市场直接融资有限,企业积极性不足,XX准备与引导不够,很容易导致整体发展思想的滞后,并且不利于企业的快速融资与快速发展。

五、江苏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金融中心以加速产业聚集

想要解决当前江苏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首先应该通过建设金融中心的方式,加速产业聚集效应,更好的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依照江苏的建设需求,以苏南中心城市为主建立战略定点,进而沿着城市形成金融关联城市群。通过规划方案,对这些城市的金融进行方案建设,搭建更好的城市经济协同发展空间,打破地区之间发展的限制问题。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需要实现联动,这意味着需要协同建设金融中心,形成合理的金融功能化、精品化、合理化模式,彰显地方产业特色。另外,地区之间的XX也需要形成领导协同推进机制,彼此之间互信互利,互相借鉴发展经验,达到政策联动与资源协同,完善顶层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对于地区之间的合作项目,地区之间也需要积极的进行互动建设,打开招商合作平台,形成职能转变,打造联动模式,最终形成中心辐射四周的金融中心化模式,建立金融的合力,推进产业聚集发展。

 (二)完善金融制度以增强监管力度

优化金融制度也十分的重要,这对于地区金融环境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打造一个合理的金融环境,而环境的打造,需要制度先行。在江苏省,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地区金融环境进行优化,比如压实属地责任,建立地区县区、XX之间的积极推进工作,更好的实现风险化解、目标责任落实优化工作。另外,还需要形成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对风险问题借助互联网金融技术进行管理与控制,积极的建立执法检查、查处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积极的进行风险控制,对风险问题进行系统性监管。为了解决风险问题,还可以以地区为单位,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对所辖的乡镇、社区、网格员等制定考核办法,要整合信息,建立职能,优化执法水平等等。通过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更好的明确执法责任,并且更好的建立金融监管体系,形成风险监管机制,进而打造信息分析、信息共享、综合分析等制度,积极的进行资产质量分析等活动,专项进行风险排查,进而形成更好的金融监管体系,将民间融资资本进行合理引导,最终完善金融制度,用以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深化金融改革以推进财政扶持

深化金融改革,意味着需要完成“十九大”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对于金融发展的拳拳之意,推进绿色金融,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想要确保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需要江苏省不断的推进地区金融的改革步调,发展绿色金融,实现对于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绿色金融试验改革区,完善信贷、金融、保险、证券等一系列金融模式的优化,提升绿色产能的支持空间,才能够促进金融、实体经济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达到“高效高质”的实业发展路径。地方XX还需要建立与深化发展绿色信贷,进而形成专项基金,通过政策导向作用实现低成本扶持,更好的健全金融市场,从正面、积极的方向形成XX联动、金融支持、市场运作为一体的金融模式,深化改革空间,更好的建设金融扶持服务模式,有效的实现金融改革空间的优化建立。这对于地区的发展、金融、实体经济的优化,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创新金融服务以支持融资需求

最后,还需要江苏省XX牵头,强调地区企业创新空间与创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金融服务的高效水平,形成更好的服务空间,以更为完善的模式促进融资、市场、金融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进而支持融资需求。实现这一需求,首先需要实现金融平台的创新,建立针对性的,符合地区金融、经济发展特征的金融服务模式十分重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可以搭建一个集合了金融科技、金融空间,拓宽了金融服务的体系,进而支持地区的融资需求。停工建立示范区引进供应链金融,实现保险推动市场建设,完善各类融资模式的体系建设等,便可以更好的形成优化模式,助推地区经济的发展。另外,还需要实现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建设江苏省地区的“小微贷款”、“地区贷款”、“行业贷款”等产品覆盖空间,加大XX创业贴息水平,提升资金补助规模,就能够更好的发挥地区的信贷多角度多功能效果,完善风险控制、信贷支持、模式创新等需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服务、产品、技术的更新,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城乡、区域覆盖水平。

 六、结论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地区之一的江苏省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发展中自有优势所在,但是也难免由于发展速度较快而存在诸多的桎梏。本文的研究通过选择江苏省当前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找出存在的机遇与可能面临的挑战,为江苏省的战略发展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我国经济发展要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江苏省XX积极的推进实体经济配合金融发展的空间,对于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挑战。地区XX应该抓住推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实现金融“脱虚向实”,打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联动效果,最终促进地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衣春雨.黑龙江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研究[J].特区经济,2021(12):66-70.

[2]姜奇平.如何应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下降[J].互联网周刊,2021(24):8.

[3]王欣怡,严爽,马可.金融信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86-87.

[4]陈苗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J].西部金融,2020(03):32-37.

[5]李根忠,朱洪亮,周荣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1,32(05):59-70.

[6]成春林,陶珊,李琼.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江苏“强富美高”建设为例[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4):91-99+123.

[7]江苏省人民XX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的通知[J].江苏省人民XX公报,2021(17):19-42.

[8]王国杰.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江苏实践与展望[J].金融纵横,2021(10):3-7.

[9]杨华辉.“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福建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21,38(07):9-17.

[10]储东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撑之路[J].科技与金融,2021(04):25-29.

[11]喻桂华,林键.新时代县域金融高质量发展:挑战、机遇与推进路径——以江苏为例[J].现代金融,2020(05):3-7.

[12]郑长德,戚玉莹.中国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韧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01):117-131.

[13]徐伟呈,范爱军.数字金融、内驱机制与实体经济增长——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研究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01):28-42.

[14]Pokrovska Olga.CAPABLE TERRITORIAL COMMUNITIES:THE FINANCIAL ASPECT OF FUNCTIONING[J].Modern Economics,2018,7:118-121.

[15]Avram Costin Daniel,Avram Marioara,Dragomir Isabela.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as a Financial Communication Support[J].Ovidius University Annals:Economic Sciences Series,2017,XVII(1):127-132.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江苏省的实践为例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以江苏省的实践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875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15日
Next 2023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