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能够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和交通拥堵,是人们首选的公共交通方式。大客流的发生对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冲击,甚至会对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问题,,对大客流特点分析、大客流的组织原则及应对措施进行较详细的探讨,提出了如何有效应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大客流;应对措施
1背景介绍
城市发展和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城市轨道运输。在中国城市地铁的施工和运行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下,地铁运行的危险性和意外事件也越来越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交通事故的出现,将极大地降低铁路旅客的服务品质,从而造成旅客的突然性扩散,从而对铁路旅客的安全性和整个铁路运输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虽然目前国内对突发性事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如何有效地减少突发性事故对列车运行和旅客人身安全造成的影响仍是一个难点。为了更好地安排旅客在紧急情况下的紧急撤离,许多学者、专家和研究单位采用统计学、实验、仿真等多种方法对旅客的撤离组织和机制进行了研究。拯救旅客的人身和财产。随着铁路网络运行的日益成熟,今后的铁路路网将呈现出形式多样、需求旺盛、路网复杂等特点。由于地铁交通的封闭性、乘客密集和结构的复杂性,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很容易造成大量旅客滞留、运营中断、财产损失乃至人身安全。而轨道运输是大都市运输的骨干,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其对其路网的冲击将会造成整体的破坏。所以,面对紧急情况,既要减少旅客的人身和财产的损害,又要保证系统的运行。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路网的不断发展,铁路路网的不断优化,将会带来更多的客流。大流量的出现会影响到地铁站的正常运行,严重影响到旅客的生命。为了有效的疏散人流,避免发生踩踏事故,保证列车安全、有效的运营,本文就如何在大流量条件下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制定相应的客流调度方案。在各个大城市,都将其作为一个关键的工作,它反映了整个城市的运行系统的运行和运行的质量。
2大客流概述
2.1大客流定义及特点分析
大客流是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时间,一个或多个站点的旅客聚集的站点,超过了一般条件下的客运安排和旅客设备所能承受的最大客流量。车站内存在着客流线交叉、局部拥堵、车站客流流动减缓、站台乘客等候时段显著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一般来说,客流集中在早上、傍晚、傍晚、国庆节等公共假期导致的短期流量增长,而在城市轨道上,比如足球比赛、演唱会等临时事件导致的人流激增;按大流量规律可划分为正常大流量和突发大流量,也就是大流量流量的产生具有某种一致性和稳定性。按大流量的大小和持续的大流量分为连续型、“潮汐式”、“洪水式”型;大客源是指在一定时段的客源保持较高的高峰;所谓“潮汐式”大客流,就是每天的人流有两个高峰和两个低谷;所谓“洪水式”大规模人流,就是在很短的一段时期里,突然出现的大批人流。
2.2大客流组织原则
旅客组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站点的设备、设施和场地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结合实际的旅客进出、换乘、乘降疏导和引导,并按照方案进行行车、票务和工作人员的安排。根据园区前站的运营实践,归纳了针对大流量的客流安排的基本原理:
①大客流的安排要坚持“安全第一、快速疏散”的方针,确保旅客快速安全出行,保证车站运营秩序安全、顺畅、平稳;
②大流量的管理应遵循“集中领导、统一调度”的方针,即:车站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现场工作,负责车站的客流安排和现场的信息;
③按照“从底到里、从里到外”三个层次的旅客管理,按照旅客的人数来控制旅客进出和安排旅客的乘车,确保旅客的人身安全。保证旅客在运送途中保持有序,有序地安排旅客。
④在大流量条件下,车站旅客组织必须坚持“能控制站在站外面就不能控制站内、能控制站就不能控制站内、不能控制站就不停站”的原则,防止旅客大量积压在车站站台、站厅等区域有限的狭小空间内,保障旅客安全。
⑤以保障旅客的乘车安全为目标,在大客流时期,与地铁公安、公安、街道等部门进行协调。
2.3客运组织关键点
车站旅客的安全要点主要包括:站台、扶梯、站台和出入口。
2.3.1站厅
在旅客运输中,应充分发挥旅客的作用,增加旅客等待区;采取设置栏杆、安排员工引导等措施来有效地减少客流的交叉和对流,确保客流的畅通。在完成旅客流量管制后,车站应及时将有关旅客物品收回,以免影响旅客的正常出行。
2.3.2扶梯
电梯客流控制处的选择与电梯/楼梯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米,且控制端口的宽度不宜超过电梯/梯道的宽度。在人流较多的电梯或楼梯处,要有专人带领旅客,以便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便于帮助旅客登上电梯。密切留意电梯的使用状况,当实行旅客管制需要关闭电梯时,应当事先做好广播,以引起旅客的警觉。在关闭电梯之前,请确认所有的旅客都已撤离。密切留意电梯/楼梯间的旅客进出情况,当灯光闪烁时,禁止旅客进出,避免旅客争先恐后地抢夺。控制点处的铁马采用绑带进行定位,按“渐进缩小”的原理布置为喇叭状或倾斜状,不能纵向调节,如有条件或需要,可采用多个控制台。来降低撞击的力度。管制站在开放之前,首先要进行广播,逐步取消封锁,防止交通拥堵,发生交通事故。
2.3.3站台
在月台屏蔽门时,应对保持进出车辆的秩序的伸缩带、铁马进行有效的监控,以防止其绊倒乘客、撞击屏蔽门或卡住门/屏蔽门的缝隙。在客流组织完毕后,一定要“物随人走”,在高峰岗上疏散时,要移除防护入口的全部伸缩皮带和金属马匹。做好旅客等候时的指引,使旅客在等候时平均分配。让儿童,老人,孕妇,抱婴者,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进入到有爱心的等候区域,安排旅客的队伍,保持有序的队伍,为旅客提供最多的退路。密切注意旅客进出车辆的情况,避免旅客争先恐后,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
2.3.4出入口
为了保证客流的顺畅有序,在入口附近布置了一个“回”字型来进行客流的疏导。在到达临界流量的临界值时,对进出站的人流实行限制。管制站在开放之前,首先要进行广播,逐步取消封锁,防止交通拥堵,从而减少交通事故。车站按实际需要对旅客进行分区管理,实行分区责任制。客流管理总领导按照各个地区的客流状况,对各个地区进行“控、放”调度;各地区主管部门负责在该地区进行的旅客管理,并与其它地区的人员进行联合控制。
3大客流组织应对措施
在客流较大或区间满负荷情况下,对站点内部或区间的客流进行控制,以保证客流的有序分布,可以划分为单一站点和线网级客流控制。园区门前的人流以周边商圈为主,因园区B端D、E、F口分别连通北京路、五月花商场、动漫星城,造成A、B端的客流量不平衡。车站根据客流状况制定了应对措施,以保证客流的有序和可控。
3.1单站级客流控制
单一站点的旅客流量管制是对车站旅客进行有效的管理。可将其划分为一级控制、二级控制和三级控制。第一阶段的流量管制:在站岛站等待的旅客在进入旅客控制区(从黄色安全红线开始算到第3个方格)时,如果两次列车无法将候车旅客全部疏散,则车站将开始第一阶段的客流管控,也就是换乘平台客流控制。关闭通往月台的自动电梯,并用铁马车在通往月台的台阶和电梯门口的乘客进行阻截,由工作人员按照月台主管的指示控制和释放进出月台的乘客。二是旅客流量管制:在园区站岛站等候的旅客在进入旅客管制的关键线上,并且在15分钟内有2000名或更多的旅客时,将会开始第二阶段的旅客流量管制,也就是入口旅客的进出通道。在车站大厅内,请安排工作人员放置铁马匹,并根据需要关掉一些自动售票器及进出门,并在入口处组织工作人员带领旅客进入候车大厅。三层客流控制:在对站厅和站台进行二次客流控制后,站台和厅内乘客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时,实行了三层客流控制,即进出站客流控制。取消出口的一些下行自动扶梯,采取措施限制旅客进出,并在出入口设置专人进行讲解
3.2线网级客流联控
线网级的旅客联控主要包括:单级旅客流量管控(以下简称“线控”)和线网级旅客流量管控(以下简称“网控”)。线控系在主要车站发生大量旅客或在某线路存在多个区间时,采取客流管制措施,对有关辅助站进站旅客进行限制,并通过合理均衡各站进站客流,以缓解重点站或高满载率区间客流压力的客运组织行为。网控是在主要车站发生大流量或本线多个区间的情况下,对本线和邻线辅助站点进行客流管制,以减少在主要站点和高负荷区间的客流需求。对于因大流量和节日期间的大流量而采取单一站点的客流管控措施不能有效地减轻客流的情况,应当在该线路多个站点进行线路管控;当预测区段旅客流量超过警戒线时,必须对该线及其转运站进行网络控制。在车站实行三层客流管控后,在客流紧张状况下,经站长批准并报公安部门经理批准后,可在大流量条件下进行客流的调度。
3.3大客流情况下客运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遇到大流量时,由于站台面积小,人流多,所以在站台上拦截旅客的工作人员要注重技术。避免与有异议的旅客发生争执,并在收回铁马时要提醒旅客小心踩踏,避免划破,并在上坡时向旅客发出警告。小心点。当乘客或老人、孕妇、抱婴者带着较重的行李时,应积极协助。在站区实行站控、线控流量控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站场中的旅客数量会更多,一旦出现突发的突发事件或突发事故,很容易引起旅客的惊慌和群体踩踏、群死群伤等事故的出现。为减少事故的发生,该站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进出和关门。如果在车站内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则由调度员向上级领导汇报,提出该站点的关闭请求;站接到上级的通告,进行停机。采取如下对策:①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停机时,必须向站长、公安、部门经理报告,并告知全体员工随时待命,确保与站点相连的物业部门已准备好关机,方可开始停机手续;②必须在进出站(站)的工作人员对旅客进行解释和安慰,如果有记者来站,及时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并做好对旅客的服务和引导,让记者们可以随意拍照。但是一定要小心,不能擅自去见传媒;③在出口和出口封闭后,值班人员要时刻关注车站外面的人流状况,一旦发现有骚乱、踩踏等意外事件,应向车控室报告,并向地面公安、派出所汇报。
4结语
旅客撤离是指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仍能确保地铁线路的运行。经营的一个关键先决条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健全和交通运输的需要,交通事故频发而一旦出现,将会因旅客的扩散而对铁路网络的稳定性产生不利的作用。在此期间,因为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将在今后出现线路形式多样化、客运需求增长迅速、道路网络的特点是网络的复杂性。地铁交通是一种相对封闭、旅客密集、旅客构其特点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大量乘客滞留,列车停止运行。而且,如果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危及到旅客的生命。而这座城市,却是一个巨大的城市。作为市的主要运输网络,如果出现紧急情况,那么整个城市的运输体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完全丧失的危险,并且随着其在城市中的位置的重要性的提高,危险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并且到时候,所带来的影响就会越来越大。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铁路网络每日总客流量不断增加,创下历史新纪录,大客流已成为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常态,也是地铁运行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客流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的车站类型和运输组织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有效地进行大客流的疏散,避免发生踩踏事故,确保客流有序、高效、安全运输。
参考文献
[1]王树盛,黄富民.基于交通引导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预测方法——以苏州为例[A].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10年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0年会论文集[C].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2010:536-541.
[2]张海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通行服务水平的仿真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3]曹启滨.地铁客流引导信息系统设计方案[J].甘肃科技,2011,27(20):38-40.
[4]李森荟.城市轨道交通站台乘客行为规律与引导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5]辛晓敏.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6]曾敏.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导向标识系统研究[D].深圳大学,2015.
[7]李芳,狄月,陈绍宽,贾文峥.考虑客流引导和小群体行为的地铁车站疏散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9,54(03):587-594.
[8]李爽.新线接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组织方案研究[D].东南大学,2020.
[9]张铭.城市轨道交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20,35(04):4-6.
[10]姚自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应急客流疏散引导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21.
[11]Hyeon Seounghwan,Kim Chiwon,Lee Kwan-Soo.Thermal enhancement of an air-cooled motor with a flow guid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22,183(PC).
[12]Lei Yuanzheng,Lu Gongyuan,Zhang Hongxiang,He Bisheng,Fang Jiaxin.Optimizing total passenger waiting time in an urban rail network:A passenger flow guidance strategy based on a multi-agent simulation approach[J].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2022,(prepublish).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