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作息情况调查

 摘要

以黄冈市实验小学为例,了解小学低段学生的作息情况。问卷调查了黄冈市实验小学1-2年级共393名学生的作息情况,同时也访谈了40名小学低段的学生家长。结果表明很多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够;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锻炼、娱乐时间偏少;有部分学生饮食不规律、有不吃早餐或者吃宵夜的习惯,拖沓的习惯浪费了很多时间;每天花费在学习方面的时间过长;参与家务劳动时间不足等。分析不良作息习惯会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危害,引起社会对小学生作息时间及习惯的关注;探索影响小学生不良作息习惯产生的因素,并从社会、学校和家长三个方面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小学生科学作息。

 关键词:小学低段;作息调查;作息时间;作息习惯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缘由

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关注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科学健康作息是社会主流趋势,具有研究价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第四章义务教育部分中指出“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作息习惯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探索影响小学生作息习惯产生的因素是具有研究意义的。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探究小学生现存的不良作息习惯,探索影响小学生作息习惯产生的因素,找到造成小学生不良作息习惯形成的根源,从源头进行防治;通过分析与研究指出不良作息习惯的危害,整合家庭、社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提高公众对小学生健康作息的关注度和执行度;针对小学生的不良作息习惯提出实施性较高的建议,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1.2研究意义

良好的作息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健康的作息保证了学生的正常生理需要,如每个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能低于9小时。睡眠不足会对学生的身、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导致学生生长迟缓、体质变差或者精神疲倦等问题。所以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做到科学健康作息。

良好的作息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安排时间,在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情,给每一件事都规划好时间并严格执行,合理规划好学业、家务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规范作息,学生的上课状态好,精神充沛,学习效率高。教师不再占用课余时间,课堂时间必定会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高,课堂效益得到提升,教学相长。

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科学作息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克服拖延习惯,培养学生时间的把控和充分利用的意识。

适应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需要。科学作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应该从娃娃抓起。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健康成长才能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践行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健康作息为基础。提高国民体质,需要科学、按时作息,从娃娃抓起。只有小学生健康成长,他们才能成长为健康合格的现代中国公民。

良好的作息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规划时间。良好作息习惯的形成表示学生的时间安排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拥有的自主安排时间也是比较丰裕的,这个时间的使用可以锻炼学生的规划时间的能力,时间的合理规划和使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能力。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通过中国如网、万方、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小学低段学生作息情况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文献,确定本研究的对象、目的、研究方法等;制定问卷和设计访谈提纲,发放、回收问卷,整理、归纳访谈的结果;分析整合所得数据,归纳出学生的作息习惯;分析小学生的不良作息习惯的危害;解读小学生不良作息习惯养成的背后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良作息习惯对学生学业、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作息习惯的建议。

 1.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如网、万方、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小学低段学生作息情况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从生存必需时间结构维度、社会义务时间结构维度、家庭义务时间结构维度和闲暇时间结构维度4个方面对黄冈市实验小学1-2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维度划分清晰合理,问卷内容切题详实。共计发放问卷397份,回收397份,有效问卷393份,有效率为98.99%。

(3)访谈法

本研究访谈了黄冈市实验小学的40名学生家长。访谈开始之前设计了访谈提纲(见附录二),在访谈时努力营造轻松自然的氛围,亲切、深入的和家长进行交谈,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

 1.4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1.4.1相关概念界定

(1)作息时间

“作息”一词出自于汉代王充的著作《论衡·偶会》中的“作与日相应,息与夜相得也。”“作息”指的是起居、劳作和休息。“作息时间”指的就是起居劳作和休息的时间。作息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包括起床时间、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闲暇时间和睡眠时间等[1]。

(2)作息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的特点是自动化、重复性、持久性[2]。所以作息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稳定的起居、劳作和休息的行为倾向。

(3)不良作息习惯

凡是对人的生活、身心等各方面产生消极作用的作息习惯就是不良作息习惯[3]。如熬夜、不锻炼等行为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1.4.2小学生作息时间情况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总的来讲,国内对于作息方面的关注度很高,研究的人呈递增状态,但是国内关于小学生的作息情况的研究比较少。国内对于作息时间的研究群体较为广泛,包括企业员工、船员、病患患者、中小学学生、大学生等。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上都有一些教育类的文献,但是大部分文献都是一线的教师写作的,文献类型类似于随笔和感想。小学生的作息情况研究近5年来研究的人比较少。其中我国研究者萧黎(2003)指出小学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不足,放学后存在学习时间过长,户外活动时间太短的问题。郭亮(2009)强调作息时间需要与身体的生物钟相一致。杨鑫(2017)认为现在大部分学校作息安排时间不合理,学生很难做到自主安排时间,应该切实提高学生的掌控时间的能力。叶子怡等研究者(2018)指出,作息习惯与疲劳密切相关。正确的作息可以帮助身体减少出现疲劳的机率。梁桂珍等研究者(2014)通过研究发现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董延淑等研究者(2018)指出熬夜、三餐不规律等不良作息习惯会危害人体健康。国内研究比较多的方向是学生课后作息时间调查、规范作息时间(尤其是疫情期间)、作息时间问题的对策、作息习惯与某一个事物的关系(如成绩、学生体质、疾病等)等。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作息的研究比较多,研究热度在2015年达到了巅峰。研究的主流方向是作息与医学,计算机软件,体育建筑,工业等方面的关系,针对教育类的作息情况研究少之又少。国外的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远没有国内的小学生的压力大,教学内容难度不大,每天的学习任务轻松,作息相对更健康,学生每天快乐学习。国外的升学压力也小于国内,国内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都争先恐后的想要通过读书来走进社会,但是国外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掌握一门技术同样可行。没有对学科成绩的过分追求,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健康作息自然更加容易办到,所以国外对学生的作息情况研究较少。

第二章小学生作息时间情况调查及结果

  2.1小学生作息时间情况调查

  2.1.1调查的对象

黄冈市实验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学,建校于1904年,是黄冈市教育局直属小学。本问卷针对黄冈市实验小学1-2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97份,回收397份,有效问卷393份,有效率为98.99%。

2.1.2调查的工具

汤超义等人提出的“新时间四分法”将时间分为:生存必需时间、社会义务时间、家庭义务时间和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又分为发展型闲暇时间,娱乐(放松)型闲暇时间。本研究以“新时间四分法”为划分作息的理论依据,调查包括35个问题,主要从生存必需时间结构维度、社会义务时间结构维度、家庭义务时间结构维度和闲暇时间结构维度4个方面进行。

 2.1.3调查的结果

(1)小学生的生存必需时间的现状

生存必需时间指的是小学生养护生命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包括睡眠,饮食,洗漱等方面[4]。结果如表1-5所示。

7cc30bb795ad27906317916f2fb9f705

2a7f51f9d9b9863f3004e4bc174d00ad  由表1和表2可知,在周一至周五,超过90%小学生在6:30-7:30之间起床,但是仍有5.34%的小学生在6:30之前就已经起床了,总的来说小学生普遍起的比较早。周末小学生在8:00-9:00起床的比率最高,其次是7:00-8:00;周末10点之后起床的小学生仅占1.02%,这说明小学生大都不会睡早床,但是和上学日相比,还是会稍微多睡一会儿补个觉。

0fddb6664fd7a406bb2e74bec8e69b10

由表3得出,周一至周五,65.65%的学生在21:00-22:00就熄灯入睡了,23.16%的小学生在21:00之前就入睡了,有0.76%的学生在23:00之后入睡。在周末,61.07%的小学生在21:00-22:00入睡,7.63%的小学生在21:00之前就入睡了,有2.54%的学生在23:00之后入睡。小学生在周末普遍睡得比周一至周五晚,在21:00之前睡觉的小学生大幅减少,晚睡的小学生增多,晚睡1-2小时的比例最大。

26a2c3cb0600176c343e363803aa4eb6

由表4可得,小学生午休0.5-1小时的比例最重,占比44.78%;其次是午休0-0.5小时,占比40.46%。午休一般控制在0.5小时左右最好,避免进入深入睡眠,不少学生睡的时间过久,不利于下午的学习安排。86.01%的小学生将洗漱时间控制在0-0.5小时内,洗漱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仅占0.51%,这说明小学生的洗漱时间安排的紧凑有序。65.14%的小学生将每顿就餐时间控制在0-0.5小时内,33.59%的学生每餐需花费0.5-1小时,超过1小时的学生占比1.27%,正常吃一餐饭需要花费20分钟左右,吃得太快、咀嚼不够充分会伤害胃等消化器官,吃得太慢会错过消化食物的最佳时间,不利于营养的吸收。约30%的小学生吃饭拖沓不专心,每餐饭花费的时间过久。

4fa31ebc87a6bc3e0a6fcbc4cf448293

由表5可知,16.03%的小学生不认可自己上午的精神状态很好,基本不会犯困,其中更有4.3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同意早上基本不犯困。这说明小学生晚上可能没有休息好睡眠时间不够或者睡眠质量不够高,也可能是小学生早上起得太早,导致小学生早上精神不佳频频犯困。39.4%的学生表示会在下午上课时会感到疲倦。有87.78%的学生同意晚上可以很快入睡。超过40%的学生部分同意午休太短。80.15%小学生每天都会按时吃三餐,仅有0.76%学生每天三餐不规律。92.37%的小学生每天都吃早餐,41.22%学生表示睡前不会吃宵夜或者零食,这说明目前小学生的三餐饮食比较规律,饮食习惯比较好。

(2)小学生的社会义务时间的现状

社会义务时间主要是指工作时间以及上下班路途中所花费的时间的总和[5]。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就是小学生的义务,所以,此处的社会义务时间调查主要调查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和上学放学路上所花费的时间情况。调查结果见表6-8。

10f63a910d66df950775ccb3b516306f

由表6和表7可知,周一至周五,58.78%的小学生放学后还需要学习1-2小时,但是仍有2.8%的学生放学后学习3-4小时,这说明小学生的课后作业偏多,存在写作业拖沓等情况。周末,51.65%的学生每天学习2-4小时,14.5%的学生每天学4-6小时,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

14c4f7b5faabdb679509e3800755f23e

由表8可知,65.65%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时总是很拖沓,84.48%小学生认为自己有潜力花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则这说明不少小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存在作业拖沓等情况。14.7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在上下学路上和同学打打闹闹,浪费了很多时间的经历。

(3)小学生的家庭义务时间的现状

家庭义务时间主要指用于促进家庭的维护与和睦的时间。调查从家务劳动时间和亲子共处时间2方面入手进行调查[6],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

dc126036ced051e5cb39e4ec870711a0

由表9可知,小学生在周末干家务的时间花费的更多,共调查了393名小学生,周一至周五,有342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0.5小时,有38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5-1小时。在周末,有282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0.5小时,有71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5-1小时。家务劳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小学生与上学日相比增加了不少。

f4a94efc34bdd8bb6a76017c40b82bdf

由表10和表11可知,周一至周五,39.19%的小学生平均每天和家长共处4-5小时,周末每天和家长共处4-5小时的小学生占比71.5%。周末亲子共处时间普遍都比周一至周五长。72.77%的小学生感觉每天和家人一起共处总是觉得很快乐,有1%的学生觉得和家人一起共处会有觉得不快乐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亲子关系都是非常融洽和睦的,但是少数学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4)小学生的闲暇时间的现状

闲暇时间是指由个人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闲暇时间可以分为2个类型——发展型闲暇时间和娱乐(放松)型闲暇时间。发展型闲暇时间是以学习为目的而开展活动的时间,如阅读杂志,看新闻等时间。娱乐(放松)型闲暇时间是以娱乐自我、放松身心为目的而开展活动的时间。如去游乐场玩、看动画片、旅游等[7]。

753de093304f75ef089e5d92172ffb7f

e957c98b820f6e1d9402c60bbbf0ffb0

1831d20ecfb509411bfe43878c10cb4e

由表12至表14可知,周一至周五,77.1%的小学生花费0-1小时参加非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周末30.28%的学生花费0-1小时参加非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35.62%的学生花费1到2小时,周末小学生比周一至周五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上。周一至周五,每天锻炼0-1小时的小学生占比88.55%;在周末每天锻炼0-1小时的小学生占比45.04%,周末每天锻炼1-2小时的小学生占比38.93%,周末小学生锻炼的时间相对更久,锻炼更加充足。72.77%的小学生表示完全认可每天的锻炼时间不足这一问题。周一至周五,38.93%的小学生花费0-0.5小时用于娱乐活动;周末34.86%的学生花费1-2小时用于娱乐活动,小学生的娱乐活动时间偏少。

 2.2小学生作息存在的问题

  2.2.1睡眠休息时间不足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周一至周五,超过90%小学生在6:30-7:30之间起床,但是仍有5.34%的小学生在6:30之前就已经起床了,总的来说小学生普遍起的比较早。周末小学生在8:00-9:00起床的比率最高,其次是7:00-8:00;周末10点之后起床的小学生仅占1.02%。周一至周五,65.65%的学生在21:00-22:00熄灯入睡了,23.16%的小学生在21:00之前入睡了,有0.76%的学生在23:00之后入睡。在周末,61.07%的小学生在21:00-22:00入睡,7.63%的小学生在21:00之前就入睡了,有2.54%的学生在23:00之后入睡。同时有16.03%的小学生不认可自己上午的精神状态很好,基本不会犯困,其中更有4.3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同意早上基本不犯困。39.4%的学生表示会在下午上课时会感到疲倦。小学生每天起床早晚上休息晚,超过40%的学生认为午休时间不足,学生休息、睡眠时间不足,导致学生精力不佳,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的个人成长。

 2.2.2每天花费在学习方面的时间过长

每天学生除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在教室进行学习以外,放学后仍然会花时间在学习上。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周一至周五,58.78%的小学生放学后还需要学习1-2小时,但是仍有2.8%的学生放学后学习3-4小时。周末,51.65%的学生每天学习2-4小时,14.5%的学生每天学4-6小时。周一至周五,77.1%的小学生花费0-1小时参加非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周末30.28%的学生花费0-1小时参加非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35.62%的学生花费1到2小时,周末小学生比周一至周五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上。

  2.2.3参与家务劳动时间不足

家务劳动既是一种身体锻炼又是提升亲子关系的良好的手段。共调查了393名小学生,周一至周五,有342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0.5小时,有38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5-1小时。在周末,有282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0.5小时,有71个小学生平均每天干家务0.5-1小时。家务劳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小学生与上学日相比增加了不少,但是总体来说,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时间较短。

 2.2.4娱乐和锻炼时间不足

周一至周五,38.93%的小学生花费0-0.5小时用于娱乐活动;周末34.86%的学生花费1-2小时用于娱乐活动。周一至周五,每天锻炼0-1小时的小学生占比88.55%;在周末每天锻炼0-1小时的小学生占比45.04%,周末每天锻炼1-2小时的小学生占比38.93%,周末小学生锻炼的时间相对更久,锻炼更加充足。72.77%的小学生表示完全认可每天的锻炼时间不足这一问题。

  2.2.5拖沓的习惯浪费了很多时间

问卷共调查了393人,有65.65%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时总是很拖沓,84.48%小学生认为自己有潜力花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则这说明不少小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存在作业拖沓等情况。14.7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在上下学路上和同学打打闹闹,浪费了很多时间的经历。

 2.2.6饮食不规律

调查问卷调查了393人,其中有73人有过没有按时吃三餐的行为,有30人不会每天都吃早餐,有231人有睡前吃宵夜或零食的习惯,长期的不规律的饮食,会导致小学生发育迟缓,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

第三章小学生不良作息习惯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3.1小学生不良作息习惯的危害分析

  3.1.1不良作息习惯对小学生学业方面的危害

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下降。小学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早。在周一至周五,超过90%小学生在6:30-7:30之间起床,但是仍有5.34%的小学生在6:30之前就已经起床了;65.65%的学生在21:00-22:00就熄灯入睡了,有0.76%的学生在23:00之后入睡。周末小学生在8:00-9:00起床的比率最高,其次是7:00-8:00;周末10点之后起床的小学生仅占1.02%。61.07%的小学生在21:00-22:00入睡,7.63%的小学生在21:00之前就入睡了,有2.54%的学生在23:00之后入睡。16.03%的小学生不认可自己上午的精神状态很好,基本不会犯困,其中更有4.3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同意早上基本不犯困。导致超过40%的学生同意早上上课容易犯困,精神不足;超过40%的小学生认为午休时间短,休息时间不够,39.4%的小学生同意下午上课容易感到疲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系统的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教师是经过系统学习的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专门人员,教师的课堂都是经过科学的设计和安排的,教学成效高。学生因为精神不佳而错过了教师的课堂讲解,没有完全掌握教学内容,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问卷结果显示65.65%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时总是很拖沓,84.48%小学生认为自己有潜力花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小学生的时间大部分都用来学习,但是学生学习时总是喜欢“磨洋工”,完成学习任务总是拖拖拉拉,学习效率低;每天的时间都由家长安排,靠家长逼着学习,自己的学习没有计划,目标不够明确。

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生作息习惯不良,如睡眠时间太少、缺乏锻炼等会让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一般,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内部学习动机减弱。

 3.1.2不良作息习惯对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危害

不良作息习惯会提高小学生的肥胖率。14.25%的小学生表示睡觉前有吃宵夜或者零食的行为,晚上身体已经进入休息状态,此时进食会加重胃的负担,热量无法消耗,造成体内脂肪积累,导致小学生肥胖超重,对小学生的健康不利。

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小学生体质变差。约2%的小学生每天在晚上11点之后入睡,晚上11点到凌晨三点,是身体排毒的最佳时间段,如果长期熬夜会损伤肝脏,降低人体免疫力[8]。有7.63%的学生有过不吃早餐的行为,当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时,身体分泌的消化液没有得到食物的中和,严重者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9]。72.77%的同学同意每天锻炼的时间太少了,锻炼太少,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疾病容易入侵人体。体育锻炼有利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的增强,特别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健康成长[10]。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近视低龄化。小学生晚上睡得晚,周一至周五,65.65%的学生在21:00-22:00熄灯入睡,周末有2.54%的学生在23:00之后入睡,深夜仍在点灯学习,照明环境不佳,而且小学生每天持续阅读时间长,眼部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放松,造成近视。

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睡眠不足,影响小学生身体发育。小学生每天应该睡够9小时,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满足小学生身体成长发育的需要[11]。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上学日48.85%的学生在早上6:30-7:00起床;65.65%的学生在21:00-22:00入睡。16.03%的同学在早上上课感到疲惫,39.4%的同学同意下午上课会犯困。约有12.22%的学生同意晚上可以很快入睡。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够,入睡存在困难,睡眠质量不够高,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12]。小学生主要在夜晚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够促进小学生的骨骼和内脏等的发育,长期晚睡,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13]。

 3.1.3不良作息习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不良作息习惯易引起考试焦虑心理问题。小学1、2年级的儿童处于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避免惩罚的服从阶段,儿童服从家长的权威,执行获得家长认可的行为——获得考试高分,以此避免受到惩罚。但是有时候家长、教师的期望过高,并且片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为了达到外在的标准和期望,过分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自己给自己施加了较大的压力,部分学生会在考试前夕熬夜复习,学习到深夜,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如忧虑、紧张、恐惧、甚至呼吸急促、视线模糊、肠胃不适等情况[14]。

不良作息习惯会引起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龄人。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压缩学生的自由活动的时间,把时间全部腾给课外辅导班等学习活动。本该快乐互动的亲子时光被安排辅导课业,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据问卷调查约3.8%的学生觉得和家人一起共处会有觉得不快乐的时候,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紧张,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家长正确高效的沟通,影响亲子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本该和同龄人一起在户外跑跑跳跳的娱乐、锻炼时间被安排坐在课外辅导班的教室里安静的接受学习。学生缺少同伴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缺少社交技巧,朋友较少,学生的内心容易产生孤独感,闷闷不乐,严重者还有可能产生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15]。

不良作息习惯会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由于外界的高期望,过多的时间被划分至学习板块,周一至周五,58.78%的小学生放学后还需要学习1-2小时,但是仍有2.8%的学生放学后学习3-4小时。周末,51.65%的学生每天学习2-4小时,14.5%的学生每天学4-6小时。学生的游戏、锻炼时间等的缺失,学生整天都在学习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加之平时没有休息好,慢慢的学生就会反感学习、讨厌学习、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外辅导机构提前学习了的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兴趣平平,觉得自己都掌握了,容易骄傲自满,听课效率降低,但辅导机构与教师所讲的有出入,考试时学生发挥不佳,导致越学越不想学,学习兴趣降低[16]。

 3.2小学生不良作息习惯的成因分析

  3.2.1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压缩其他活动时间。推广素质教育是全国的大趋势,但目前应试教育仍然没有被完全取代,应试教育在现代考试体系中仍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很多家长虽然心里认可素质教育,但是行动上依旧支持着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压缩孩子的睡眠、娱乐、家务劳动和锻炼时间等。问卷调查了393个小学生,结果显示在周末51.65%的学生每天学习2-4小时,14.5%的学生每天学4-6小时,家长每天替学生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却没有做到科学规划,将时间全部都用于学习。

午休放任孩子玩耍,休息时间不够。本问卷共调查了393个学生,有277个学生部分同意午休太短。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当代年轻一代的父母,大都忙于生计,没有多余的时间照顾孩子。经访谈得知,大部分孩子在白天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包括午休,只有晚上才和父母呆在一起。在近几年二胎政策开放之前,一家一户大多只有1到2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尤其是在“隔辈亲”加持下,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只求孩子不哭不闹。午休时间,孩子刚刚吃完午饭,精力充沛,困倦感比较弱,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不睡午觉无计可施,放任孩子玩耍,导致孩子午休时间不足,学生下午上课时就容易感到疲惫,上课状态差,听课效率低。

家长的作息对孩子的作息影响潜移默化。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良好的作息会造福一整个家庭。相反,家长早上贪睡导致送孩子上学快迟到了,就会选择跳过吃早餐的这个环节,问卷共调查了393人其中有30个小学生表示不会每天都吃早餐。小学生的作息一般都是由家长安排的,家长的作息规律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小学生能否健康作息。

(2)学校因素

布置的作业多,以成绩论英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比较严格。教师通过增加学生课业内容的途径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上导致其他活动时间被占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周一至周五,58.78%的小学生放学后还需要学习1-2小时,但是仍有2.8%的学生放学后学习3-4小时,这说明小学生的课后作业偏多,学生的课业压力比较大。

学校对作息的合理安排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家长对作息的认识不到位,学校没有意识到家长忽视合理作息的危害性,与家长进行沟通不到位,家校合作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3)社会因素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素质教育没有贯彻到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但是对于现在的考核考试体系来讲,应试教育是适用的,教学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所以现在很多父母都采取的是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一味的压缩其他活动的时间,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社会普遍对作息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每天都为生计所奔波,不太在意作息问题,忽视健康作息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不合理的作息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

 3.2.2主观因素

学习习惯不佳,有拖沓的坏习惯。问卷共调查393人,结果显示65.65%的小学生表示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时总是很拖沓,84.48%小学生认为自己有潜力花更少的时间就能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小学1、2年级的学生对同一对象所能保持的注意的时间是15分钟左右,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小学1、2年级的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机械练习占课外作业的比重大。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感,学生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背诵,完成作业时磨磨蹭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完成课后作业上,导致其他的活动时间被占用。

年纪小,自律能力弱,作息不规律。小学1、2年级的学生的意志的自制性、自觉性和坚持性都比较差,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自控能力还不完善,他们的行动往往需要外部力量来制约,到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才会迅速发展。很多家长疏于管理导致小学生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的家长比较纵容孩子,任由孩子在本该休息的时间玩耍,时间安排不合理,作息不规律。

时间概念不全面,时间的规划全部由监护人安排。小学1、2年级的学生对时间概念认识不全面,他们觉得时间就是钟,是辅助活动的一个工具,没有和自己的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对时间的充分、合理运用不够重视,时间安排基本都是由家长决定,家长对小学生的时间规划具有绝对权威性。

 第四章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作息习惯的建议

  4.1加强舆论宣传

通过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传播科学作息的重要性,营造出人人都要科学作息的大环境;媒体应该多面向大众科普不良作息的危害,不良作息不利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间接的扼杀小学生的创造力,阻碍小学生智力的发展。电视可以播放一些倡议健康作息的广告;呼吁公众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劳逸结合[17]。

 4.2学校应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拒绝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该关注、指导学生的作息安排,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同时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18]。

 4.3学校应指导家长提高对合理作息的认识

学校带头,通过开展讲座和家长会等形式,倡导科学合理作息[19],鼓励增强锻炼,合理规划时间,利用学校的影响力和对家长的定期培训来提高家长对合理作息的重视度。

 4.4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在不少的家长的眼中,成才与否和成绩的高低成正相关。只有成绩提高了,才能保证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对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单一的关注的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是不可取的。现在全国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该让孩子健康作息、快乐成长、全面发展,而不是把孩子养成病弱的“书呆子”。同时家长也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教育学和生理卫生知识,有助于家长科学育儿,帮助、指导学生合理的安排作息等[20],促进家庭教育的水平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同时也有助于家校共育,整合教育力量,共同完成对小学生的更高效更科学的教育。

 4.5家长应保持良好心态

家长应该科学从容的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关注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分的关注成绩是一种病态心理,家长应该正视学生成绩,保持良好心态。合理安排作息,科学安排生活活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21]。

 4.6家长应做一个科学作息的好榜样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健康作息,首先就应该自己做到健康作息,并且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做到健康作息[2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学习对象,无论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身体力行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单纯的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要求孩子做到科学作息,家长应该先做到健康作息做好榜样。

 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黄冈市实验小学的1、2年级的学生的作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小学低段学生的作息情况,对现存的小学生不良作息习惯的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到了一个结果,为以后在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提供了一个视角和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不够广泛,有效答卷数量不够多,问卷取样的数量不够丰富;其次,调查对象集中于黄冈市实验小学,不能反映出整个小学的低段学生的作息情况,黄冈市实验小学不能代表所有的小学,问卷取样的区域具有局限性,所以研究的结果不具有普适性但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农村户口的学生在黄冈市实验小学就读,建议今后其他的研究者可以朝城市小学中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户籍学生在作息情况方面的差别的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19][20]杨鑫.初中生作息时间问题的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7.

[2]曾文婕,黄甫全.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第3版:95.

[3]杨惠萍.小学生不良课后学习习惯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4][5][6][7]汤超义,陈启杰.“新时间四分法”及其在闲暇经济理论中的应用[J].学术月刊,2009,41(10):94-100.

[8][9]董延淑,蔡劭璇.大学生饮食习惯及作息规律与癌症年轻化趋势研究[J].饮食科学,2018,(04):139.

[10]吴昊.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方法[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06-608.

[11][12]覃志清.小学生作息问题调查与解决策略[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7,(10):12,20.

[13]李秀芬.中学生的作息时间要科学合理[J].教学与管理,2008,(19):28.

[14][15][16][21]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34-135.

[17]王佰济.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失调的危害与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4):18.

[19]原峰,郝碧玉,于强强.学校与生活作息制度差异对乌鲁木齐市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J].林区教学,2017,(01):109-111.

[22]夏小芸.浅析幼儿良好作息习惯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7,(62):82-83.

[23]丹扬.学会管理时间孩子才能彻底摆脱“磨”力[J].中华家教,2020,(11):24.

[24]萧黎.南京市1144名中小学生课后作息时间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03):288-289.

[25]金坤荣.为“规范作息时间”叫好[J].中国教育学刊,2008,(05):63.

[26]莫虹,许丽婉,林佳玲,郑晔艾.大学生健康作息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10):182-183.

[27].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J].中国市场,2010,(Z3):124-125.

[28]郭亮.学校“作息时间”与学生“生物钟”节律吻合度的调查[J].生物学教学,2009,34(03):64-66.

[29]王琪延.国民生活时间分配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5):45-50.

[30]林幼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06):72.

[31]叶子怡,龙海玲,林晓冰,李海,林嬿钊.饮食作息习惯与疲劳状态相关性分析[J].新中医,2018,50(08):84-87.

[32]梁桂珍,高亚丹,吴志才,张文龙,谢顺喜,滕罗英,张三凤.学生作息习惯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08):63-65.

[33]郭阳,杨舒,刘妍.调整生物作息的实验研究[J].赤子(下旬),2016,(12):153.

[34]刘国永.2000—2010年中日学生的体质差异与成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1):79-83+90.

[35]许莲清.疫情背景下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C].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2020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食药同源发展工作委员会,2020:179-180.

[36]孙冬.学校生活中的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7]陈绍义.小学生必备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策略[J].天津教育,2015,(9):59-60.

[38]伍新春.小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第3版:95.

小学低段学生作息情况调查

小学低段学生作息情况调查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2937.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2月7日
Next 2023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