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小学阶段是个体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都非常的重视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屡次提出学校的教育工作要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德育教育价值,有利于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和小学生的德育水平。

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绪论,主要对选题的缘由、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研究较少。但是从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小学生发展需求等方面来看,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研究具有时代的鲜明性和迫切性。

第二部分则是对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隐性德育资源、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以及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内涵。fangshe

第三部分对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价值进行的探讨,明确了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在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以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针对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设想,从设计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目标,选择小学德育中常见的隐性德育资源,到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创设、开展仪式教育活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健全学校文化制度等开发途径,设计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教育活动案例,并运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来完善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

第五部分提出了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实践后续改进建议,即强化阶段检查、注重开发过程评价、总结开发结果。

第六部分是研究反思,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小学德育;隐性德育资源;开发

 第一章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社会对公民的道德素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因此,近些年来“德育”、“立德树人”等一直被中共中央视为我国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在国家所颁发的教育政策文件里随处可见德育的影子。

本研究在广泛收集和整理隐性德育资源的内容、特征、价值以及小学德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与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目标进行了设计,并根据开发目标的指导运用隐性德育资源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最后对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开发结果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构成体系。通过开发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提高对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力。这对学校教师以及小学德育研究者和开发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

  2.1隐性德育资源

  2.1.1隐性德育资源的内涵

隐性德育资源是德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术界对于隐性德育资源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结论,对隐性德育资源类型、内容构成上,学者们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本研究根据已有研究的共性对隐性德育资源的概念进行界定。笔者认为隐性德育资源是指在学校的教育资源中能够对学生道德素质、思想观念等的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的,且具有隐性特征的德育资源。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影响力的形式是隐蔽的、资源广泛性、功能的无意识性。在学校里通过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隐性德育资源,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目标,规划德育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案等方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德育气息和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有意无形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德育,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增强,并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

 2.1.2隐性德育资源的类型

根据隐性德育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它可分为校内、校外两个区域的隐性德育资源。其中校内的主要是指校园范围之内的隐性德育资源,它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校园文化制度、教室、体育运动中心等。校外隐性德育资源包括学校范围之外的隐性德育资源,它包括社会、家庭中一切对小学生有德育影响的隐性教育的资源。根据隐性德育资源的性质,它可分为自然、社会隐性德育资源。其中自然隐性德育资源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风景以及地貌、地形等。社会隐性德育资源则是指除自然资源外,人为修饰形成的。根据隐性德育资源的形态的划分,可分为制度、物质、精神三种形态。其中物质形态的资源主要包括校园建筑设施、学校的文化设施、校园饰物、校外人文环境等。精神形态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组织体系制度、课外活动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以及地区管理制度等。精神形态则主要通过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师德师风、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体现的。

 2.2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是指在小学德育活动中可以被小学德育工作者有意识的用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品德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一切潜在的德育资源。小学德育工作者的合理利用隐性德育资源和有计划地创设某种德育情景,营造德育氛围,在无形中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提升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要重视隐性德育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在开发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中重要的基础性地位。隐性德育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一切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思想、道德行为等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作用的德育资源。

 2.3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是指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通过对隐性德育资源进行充分地认识,了解其蕴含的德育教育价值,将隐性德育资源融入到德育活动中,以便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小学德育工作者结合德育的实际情况对闲置的德育资源、没有得到重视以及没有充分挖掘的隐性德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

 第三章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价值

  3.1有利于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xx、xxx多次明确提出,并强调的硬性要求,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关系到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德育教育进程。[16]因此,学校的教育活动必须做到教书育人,而不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目前部分学校仍旧德育工作的实施方式放在了“教”或者“管”上,而没有充分发挥好“育”的功能。如部分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德育的渗透,多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方面仅仅依靠《守则》《规范》等刻板性的规章制度,以“禁止”“不准”等刚性的条款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没有注重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而只是注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强化。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而隐性德育资源通常以一种潜在的状态存在于小学生的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对小学生施加影响。[17]利用隐性德育资源能够丰富小学德育的实施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发隐性德育资源有利于塑造小学生高尚品行和健全人格,促进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

3.2有利于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小学德育的实效性不能更好的满足小学生的现实需求。小学品德课的开展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常见途径,但他的教学形式过于系统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采用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德育教育,存在脱离学生生活环境情况,没有考虑到多元化社会生活实际,品德课的开展不能满足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实际需要。而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没有成熟,容易接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如今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小学德育课难以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严重隐性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要改变这种现状,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3.3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虽然在学校教育中大力强调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但在现实情况下,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重视课堂中学科知识的传授。在大多数学校,仍以成绩论英雄。这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等产生的大的影响。然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不好,自我判断能力不强,受不良思想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少年强大,国家强大。少年兴国。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是很重要的。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整合隐性德育资源,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强化道德感情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第四章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初步建构

  4.1明确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目标

小学德育工作目标主要是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来制定的,而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旨在落实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提高小学生道德水平。现以他们作为依据,明确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目标。[18][19]

 4.1.1小学低年级开发目标

(1)利用隐性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添加自然常识、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社会常识、有关祖国的知识。

(2)并培养小学生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时。同时,也要具有敬爱父母、热爱集体、热爱故乡的思想意识以及有自信心、诚实勇敢、责任感等良好品质。

(3)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德育活动中,小学生逐渐养成了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4.1.2小学中高年级开发目标

(1)将家乡文化、祖国历史、传统文化和党的革命发展传统等相关知识融入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教育活动中,使小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祖国历史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党的革命发展传统等知识,培养学生对党、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

(2)通过活动规则的制定等形式,使小学生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具有民主法治的基本理念。通过引导小学生要保护环境,逐步引导小学生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在德育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促进小学生形成诚实守信、乐观向上等道德品质。

 4.2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与梳理

  4.2.1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选择的原则

(1)适切性原则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考虑资源的适切性,即是否有利于达到小学德育目标,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合理的隐性德育资源选择和利用,使小学德育工作顺利展开,促进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并且小学德育中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到12之间岁,在此期间,他们的身心理发展都不够成熟,具有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不强等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存在着认知水平与实际需求不平衡的现象。因此,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应该考虑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与小学生的年龄发展、认知状况以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德育内容。[20]选择合适的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内容,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的认知,提升他们道德认知水平,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量体裁衣,因生制宜”,要遵循适切性的原则。

(2)有效性原则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考虑资源的有效性,遵循有效性的原则。隐性德育资源的的内容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隐性德育资源都是有利于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的。有些隐性德育资源的利用可能会增加学校的德育工作负担,阻碍小学德育工作目标的落实。虽然隐性德育资源多种多样,但只有对小学德育工作开展有促进作用,有效的,才是应该选择的。因此,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考虑资源的有效性。

(3)可行性原则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即要遵循可行性的原则。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依托一定的载体或者一定的实施条件,如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师资水平、学校的实际状况与需要等现实情况。小学德育的德育工作者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体,其德育认知、开发意识等决定着他们是否能正确的、合理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的实际状况关系到学校是否有能力可以承载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实施。[21]因此,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遵循可行性的原则。具有可行性的隐性德育资源才可以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落实。如果不考虑资源选择的可行性,不仅可能导致学校难以对隐性德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4)教育性原则

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是为了更好的小学德育工作服务,更好的教育小学生。因此,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应该体现教育性。资源的类型丰富多样,有的能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但也有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德健康成长和发展。在选择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时,要选择对小学生积极作用的、有价值的、有教育性的隐性德育资源。[22]

(5)生活性原则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要遵循生活性的原则。小学生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缺乏道德认知经验,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产生不良思想,从而形成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认知和思想观念。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当加强周边环境的管理和创设,避免生活中不良因素对小学生的影响。其次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低,传统的道德灌输不能更好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以一种小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接受的方式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才能使德育深入小学生的心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2.2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梳理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选择必须要有利于促进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以及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要有开发利用的价值意义。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德育理念和要求,对小学德育中常见的隐性德育资源进行梳理。梳理时笔者参考了喻凤姣的《乡村小学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中的维度和依据了隐性德育资源本身的类型。因此,本研究对于小学阶段常见的隐性德育资源进行梳理,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a560f68fa41a2cc1441be8dc11c903d5

f92a20daca50c645cbe0f4f3bdf412c8  1b1b0c84028a2c8196b2e1f9d45fdde9

f11219067af051a1b99248cc5c41bbf3

a83ad3f19528df05af2d00a13508f388

隐性德育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隐性德育资源作为独立的个体时本身不具有价值,但当我们赋予它一定的价值意义,深入的对其进行开发和挖掘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对小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思想、道德行为等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从物质层面来看,隐性德育资源主要包含校园建筑设施、校园文化设施、校园饰物、地方性的德育资源等。其中校园建筑设施有校门、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它们都是重要的隐性德育资源,正确的设计利用可以是其根据德育教育价值。如校门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的直接显示,不少学校在设计校门是都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以增强小学生、学校教师、家长等对学校的认同感,甚至是归属感。学校的校门通常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针等设计的,上面有激励学生的对联、校徽、校训以及为方便出行设置的出行标志,它们会对每天进出的小学生产生潜在的德育教育影响。校园文化设施主要包含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国旗、校服等,它们也是重要的隐性德育资源,如国旗。在每一所学校里都会有国旗,在星期一的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等。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随着小学生对其认识的加深,而国旗又以看得见的形式经常出现在小学生的视野里,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校园饰物主要包含壁画、名人雕像、花坛等,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壁画,通常学校在对壁画进行设计时都会选择一些革命英雄人物的画像,并对其英雄事迹做简要的介绍。或者选择一些有教育价值的名人名言摘抄上去。学生作为校园生活的主体,它可以对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地方性德育资源主要有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性名人文化资源等,它也是重要的隐性德育资源,如地方性名人文化资源通常都矗立在文化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的醒目位置,小学生游玩参观时会对小学生有影响,并且有地方性名人文化的地区会自发的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提升小学生道德情感体验。

从制度层面来看,隐性德育资源主要包含学校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以及社区管理制度。其中学校管理制度是指对教师、学生、校园环境等的管理制度。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师德师风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规范的教师管理制度可以改进教师行为作风,更好的发挥对小学生的引导作用。班级管理制度是指对学生安全、班级卫生、学生奖惩等的管理制度。如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合理的学生奖惩制度可以在鼓励品行优秀的学生继续保持,也可以对其他学生产生隐蔽式的德育影响。社区管理制度是指社区卫生、社区干部等的管理制度。如社区卫生管理制度,健全的社区卫生管理制度,可以使小学生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社区环境中。面对干净的环境,小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忍破坏的情绪,不由自主的增强小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从精神层面来看,隐性德育资源主要包含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课外实践活动等。其中校园文化的影响通过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班风班荣评比活动来展现的,如班风班荣评比活动,通过活动可以增强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建立团结合作的班集体。班级文化的作用则是通过班级中的活动如学科教学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体现的。班级活动的展开是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品行,如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时,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自主组织,教师在旁引导适当点拨,启发诱导小学生提高安全认识。红色文化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吟诵红色经典、红歌演唱等方式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如通过演唱《五星红旗》、《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等红歌,可以在小学校园内引起学习红歌的热潮,无声的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之情。传统文化的影响则是通过节日文化、剪纸艺术等活动来展现的。如节日文化,节日文化的形成都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文化氛围,收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课外综合实践活动通常通过组织小学生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研究性学习等途径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小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尊亲敬长、爱护环境等。

 4.3小学德育中隐形德育资源开发设计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在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时提出了要提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六个要求。笔者依据这六个要求提出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途径,并尝试对小学德育中部分隐性德育资源进行开发设计,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德育活动案例。

 4.3.1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途径

(1)学科教学渗透

学科教学渗透是开发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要有意识的结合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活动是小学德育的基本途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隐性德育资源。小学的品德课程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其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23]其他学科的德育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教师可以自发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它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小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理念、注重社会责任感,勇于面对挫折的执着品质等,对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产生影响。也可以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利用时政资源,开展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不同学科教学活动各具特色,都具有丰富的隐性德育资源,探索不同的德育活动形式,充分利用这些隐性德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渗透,让学生从不同的活动中获得德育的感染、熏陶,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24]

(2)校园文化创设

校园文化时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利用在提升小学德育效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包含着重要的隐性德育资源。校园文化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校园的一切隐性资源对校园文化进行创设,对小学生具有行为方式上的约束性、情感体验上的激励性、心理感受上的调适的作用。如学校布局合理的教学楼、美观的教室布置、整洁干净的小路、完备的娱乐设施,他们的利用可以激发小学生对学校的喜爱之情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及长处,建立自信心;励志的班风、校风可以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学校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文明的校风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小学生的团体意识、创新精神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等,班级氛围、班风等都是班级管理中隐性德育资源的一部分。[25]在校园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隐性德育资源,比如在小学德育工作者的组织下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德育的活动;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气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归属感等等。良好的校园文化创设,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26]小学生如果没有道德情感会使其在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缺少自身的情感投入,只有空洞的道德认知。比如在学生在做某件事时,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文明的,符合道德要求的,但就是会选择哪种错误的方式。因此,我们要探索校园文化中的隐性德育资源,并充分合理的利用它。[27]

(3)开展仪式型教育活动

仪式型的教育活动通常都给人一种庄严的、神圣的感觉,活动的开展比较注重参与者内心的情绪情感体验。开展仪式型教育活动也是开发隐性德育资源的重要途径。我们常见的仪式感活动有升国旗仪式、节日纪念仪式、开幕仪式、颁奖仪式等。在仪式开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在那一天、那一刻都会都不同的感悟。小学生通过对参与仪式所带来的意义的感悟和体会,产生仪式性的感觉精神,他在无形中会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举办亲子运动会,可以通过亲密配合,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举办文艺汇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对家庭和学校的归属感。这些活动看似是可有可无的,但通过仪式的举办,可以使小学生产生难以言说的情感体验,从而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学校里我们主要是从课本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比较的系统化、比较的抽象化,有时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会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补充单纯教学的不足。开发隐性德育资源也是这样,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在开发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时,要积极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我们常见的校外德育实践活动有历史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参加养老院志愿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参加都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价值,其中蕴含丰富的隐性德育资源。深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

(5)建立家校协同机制

学校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家长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学校、家庭是教育小学生的两个重要地点,他们共同承担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因此,家庭和学校可以联合起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可以使学校与家庭的活动理念、步调一致,使双方最大程度的发挥德育教育合力的作用,共同努力推动小学德育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家长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他们对于小学生的隐性德育资源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收集归纳他们的观点和建议,做到集思广益,有利于学校更好的形成对隐性德育资源的认识,并深入的开发和挖掘隐性德育资源。[28]

(6)健全学校文化制度

校园文化制度是指对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等有影响作用的校园资源建立的一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以是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加的有秩序、有方向、有规划,使得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至于盲目混乱,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德育体验和感悟。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学学科教学活动、主题班会活动以及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健全学校文化制度。制度的运动会使这些活动的在开展时自发的形成一种的德育教育氛围和德育精神,具体体现在校风、班风、学风等方面。他们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及价值观念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健全和完善优秀的学校的文化制度可以塑造良好的校园风貌,可以提高对学校文化管理的管理水平。积极的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制度同时也是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29]学校是小学生给予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园文化以他独特的存在形式,潜移默化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体验。隐性德育资源的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建立健全学校文化制度可以促进小学生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

 4.3.2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教育活动案例设计

本研究尝试对小学德育中部分隐性德育资源进行开发设计,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德育活动案例,并对活动内容、活动途径及实施建议对象进行说明,具体如表2所示:

89e6f58f5a92bbf45ce2c236d8059d1d

8c4dcc6cc3cc283db5845e9224d8f57d

b9db1cf47b5e2983f57273c3c0236189

56ed0c69394d92a9b118de1b9e3174f4

书海遨游精神在世界读书日,为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开展书籍颁发仪式,是学生,增强学生对书籍的热爱之情。开展仪式型教育活动一至六年级

 4.4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评价

制定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目标、检测开发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开发实施前、开发实施中、开发实施后,都需要发挥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评价的作用。进行评价的最主要目的是对本次开发进行反思,优化小学德育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小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落实小学德育目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德育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多个评价主体,不仅仅只关注小学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尝试着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进行评价。并且在进行评价时必须保证评价的目的要与开发目的一致,评价的过程要注意客观公正、科学可行。

第五章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实践后续改进建议

  5.1强化阶段检查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在开发实践后,要做到定期检查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利用以及管理情况,阶段性的检查学科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时利用隐性德育资源现实情况以实施效果;并开展关于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相关教研活动以及教师培训活动,让教师更加专业的利用隐性德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小学隐性德育资源结构体系更加的完善。

 5.2注重开发过程评价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并不会完全的按照事先预计的方向发展,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情况。因此,在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之中,要及时的对各个环节的实施状况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并及时的对隐性德育资源开发进行反思,以及时的改善开发过程中不足的方面。

 5.3总结开发结果

要想了解到开发的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是否有效,必须将所有的开发成果整理编辑,并在其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升隐性德育资源内涵等的认识。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开发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隐性德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德育的种子,并使学校教师的德育思想得到升华,让隐性德育资源贯穿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之中。使隐性德育资源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锦上添花。要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开发出一套特色的隐性德育资源课程体系以及实施方案,并且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它,这就需要不断总结开发结果。

 总结

本研究建立在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具有巨大的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研究发现目前关于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笔者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能够促进小学德育目标的落实和提高小学生思想水平的作用后,以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作为理论基础,对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进行探索与研究,并依据泰勒课程编制的步骤来构建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制定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计划,它是泰勒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的过程。本研究的开展也可以为开发校本课程或者开发某种资源的研究者提供基本的路径参考,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同时探索研究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有利于丰富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的构建体系,更新和创造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理论,对小学德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性的价值。但是本研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本研究中只是对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进行了探究,没有真正投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对现有的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没有具体的对某个隐性德育资源进行相应的探索与分析。并且在设计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教育活动时,没有一些具体的实施过程,没有充分运用到小学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可能会显得比较空洞。还有研究的过程中没有研究数据做支撑,没有真正数据分析,多为笔者的个人观点,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缺乏科学性、严谨性。

  参考文献

[1]黄宝源.试论中小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0

[2]张磊.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3]林英典.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路径[J].中国德育,2018,(04):31-34.

[4]张艳红.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4):45-48.

[5]喻凤姣.乡村小学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9.

[6]王彩芳.隐性德育及其校园资源的育人功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5,(02):30-31.

[7]石春红.班级隐性德育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实践[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559-562.

[8]徐静,任顺元.教师隐性德育资源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8,(11):29-31+19.

[9]梁标.移动互联时代隐性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4):49-52.

[10]张炜,李祥永,陈智玲.专业课程隐性德育资源开发利用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48-151.

[11]谢胜利.基于隐性德育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05):148-150.

[12]邹红双.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开发[J].文学教育(中),2013,(12):139.

[13]张艳红,张澍军.促进德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03):64-68.

[14]陈敏.润物于无声养成于无痕——浅谈小学隐性德育[J].教书育人,2019,(01):32-33.

[15]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M].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16]张生花.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17]冯永刚.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作用与误解[J].外国教育研究,2008,(09):73-78.

[18]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17-08-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19]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2011-12-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112/t20111228_167340.html.

[20]李维春.城市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1]李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2]孟平萍.春雨润物细无声——品德教学追求德育无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4):72-75.

[23]赵倩.略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的“四性”[J].高等农业教育,2013,(09):26-29.

[24]张婧婧.农村小学德育资源开发利用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5]石美萍.中国梦背景下的民族德育资源开发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9):204-207.

[26]迟淑清.论蕴含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109-110.

[27]杨树虹.谈隐性德育在学校教育载体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1,(10):140-141.

[28]张洁琼,闫芳,王丽娟.学校德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662-1666.

[29]刘任丰,杜时忠.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J].教育导刊,2006,(08):34-36.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德育中隐性德育资源开发的探索与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292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2月7日
Next 2023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