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乡镇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开了探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乡镇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其中包括乡镇中学学生素质偏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纪律管理不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纪律管理不力、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等五个方面。其次介绍了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其中包括了如何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材料和设备等三个方面。最后对本文做了总结。
关键词:乡镇中学;历史教育;解决方法
一、乡镇中学历史教学现状
(一)乡镇中学学生素质偏低
乡镇中学的学生大多数属于来自农村的“留守学生”,自从改课开放以来,城市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很多农村的青年选择去往城里打工,导致很多孩子从小便成了“留守儿童”。很多留守儿童都是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祖父外祖母一起生活,使得他们在家庭中缺乏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很多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以至于他们个人素质比较偏低。一方面,这些学生性格都比较叛逆,不跳容易受老师管教。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比较任性,往往不按照道德规则来做事,因此往往容易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会误入歧途。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纪律管理不力
从教学的狭义方面而言,就是指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融合到一起。老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达到协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老师,一定要学会对课堂学习的纪律进行管控。在乡镇中学,这一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睡懒觉、吃东西甚至有的学生随意走动等。而很多历史老师对于这种现象都似乎显得“习以为常”,对学生的种种行为不闻不问、视而不见,直只管自己教学。历史课堂没有良好的学习纪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因此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就变得非常的低,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不高。
(二)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没有被提高
自主性的培养对于中学生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并且也一直是新课程改革之下教学中重点培养的目标,对于乡镇中学的学生而言,缺乏自主性学习习惯的现象非常普遍。乡镇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这方面的学习都缺乏自主性,其主要原因既有外界环境的原因,同时也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原因。
其一,历史学科一直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重点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比起其他学科而言不仅在内容方面丰富多彩,而且学起来也不至于枯燥乏味。而这段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因此,如果一门课程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厌学心理,因此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极性不够高。
其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已经扎下了很深的根基,因此在学生们眼中,只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才是学习的重点,而历史学科只是作为一门副科存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影响考试比重较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作为考试的重点,而对于历史这一类的副科并不加以重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的历史教师也对此不够重视,很多历史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一种应付的方式草草的将课程讲完。因此乡镇中学的历史课程教育一直不容乐观。历史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课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分解成若干个不完整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司机硬背,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无助于他们对历史课程的理解。
其三、历史学科中文科方面的知识点比较多,历史的学习对学生的记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学科很难引起他们重视,学生们只有在面临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才会强迫性的学习历史。即便课程改革时候,教育部门将历史学科纳入到了中学生期末考试以及升学考试范畴中,但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国仍然是以其他的科目为主。对于历史这一类的副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无心学习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以至于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时候不太用心。作为一门需要反复记忆、反复练习的学科学生一旦放松了警惕,就会变得无心去学习,因此学生们的历史成绩也就很容易下滑。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未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要想提高历史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在这一方面,城市的中学一直走在前面。在进行乡镇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通过直接口述,缺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不能够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述远古时代的中国历史中,基本上大体简单介绍元谋人以及北京人的生活情况,讲课内容中既没有丰富的讲课细节,也没有生动形象的讲课内容。这种传统落后的讲课方法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很难激发起。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生动、详细的教学方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上面丰富的信息资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很多中学教师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开教学,但是多数教师将网络搜集来的资料“一闪而过”,很少将网络资源与教学活动充分结合。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乡镇中学历史教育与城市中学历史教育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乡镇中学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与学生就某一节的内容展开教学讨论。因此,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思维能力能南北发挥出来,进而不能够从正真意义上对其展开理解。
(四)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任何学校下教学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在这方面与城市里学校历史教育相比,乡村中学历史教育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首先,乡镇中学在图书以及影响设备方面的资料比较匮乏。城市的中学很早就开始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是在乡镇中学并不常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按照传统中口授的方式为学生讲课。一方面,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并且课堂教学也变成了教师个人的课堂。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比较死板,对于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缺乏深入的思考,这样长久下来,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慢慢抵消,最终将这门课程变成了被动式记忆的课程,进而不能够主动对历史课程形成理解。
其次,乡镇中学在学校图书馆方面的建设往往比城市落后许多,因此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比如,学会缺乏对教材以外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使得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范围比较狭隘。另外,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本身就比较重,学生将大量的学习时间花费在了学习语文、数学、外语上,而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时间比较少。所以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区涉猎一些课外的读物,因此学生历史知识掌握较少,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不够全面,进而不能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如何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而言有着非常高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是教育部门最为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轻初重高”的现象在当代乡镇中学生非常严重,由于中考中历史学科所占的比重较小,仅仅占有75分,对于中考成绩的影响比较小,致使中学的老师对于历史学习普遍重视程度比较低。在高考中,历史学科的分值为100分。所以在历史课程安排方面,就能看出学校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初中的历史课程每周安排一到两节,高中历史课程每周安排四节。上课时间安排过少使得初中生普遍对于历史学习的有效性比较低,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表现出无心学习以及怠慢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趣味性,进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对历史的学习形成主动性。学生只有形成了主动学习历史的习惯,才能提高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效率。此外,为了增强历史课程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个人魅力,良好的教师魅力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很多中学生往往因为对这门课程老师的喜恶而对该门课程产生了喜欢或者厌烦的心态。假如果老师的个性形象缺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那么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升个人形象,争取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喜欢,进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也是非常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教学设计完善,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并通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历史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主动思考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智力教育以及感情培养。现代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同样对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只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不够的,更要从学生自身做起。一方面,学生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展开积极探讨,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因此历史教学课堂往往都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这样的教学现象在乡镇中学是非常普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并且传统教育的缺点,不断探索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只靠单一的培养方法对学生展开教育,而更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丰富教学课堂。比如,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就可以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之间展开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锻炼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当然,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离不开教师在讲课之前对课件进行精心设计,并且在教课过程中教师还要学会将自身的情感投入进去,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一堂课,教师都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对讲课内容也需要精心设计。在课前,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整理材料。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对历史事件进行积极思考以及对历史事件能够形成自己的看法。课后,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习题,通过让学生巩固当堂的课程知识,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的手段方面,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这里我们仍然以“鸦片战争”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方面的视频,进而引出问题,通过让学生地图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明确了解,进而对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看法。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将历史事件的横向与纵向相互结合,进而使学生明白鸦片战争在中国爆发的根本原因。教师通过对鸦片战争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展开全面讲解,使得学生对鸦片战阵事件能够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随之提高。
(三)完善教学材料和设备
XX部门应该加大对乡镇中学的投资力度,通过完善教学过程中的软件以及硬件设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可以为教师提供制作教学课件,提供多媒体设备,充分带动课堂教学气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开设图书馆,并大量购置课外图书,以充实学生们的知识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特别重视爱国注意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向学生传达错误的价值观,进而忽略了历史本身的价值,让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历史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要让学生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现象。学生只有建立在正真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进而激发出自身的爱国情怀。
总结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历史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乡镇中学的历史课程教学尚且处于发展阶段,历史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改善乡镇中学的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是每一位中学历史老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丹丹.乡镇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简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78-80.
[2]沈洪成.教育下乡:一个乡镇的教育治理实践[J].社会学研究,2014,29(02):90-115+243-244.
[3]马戎.试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1998(02):1-32+92.
[4]李理.“去中国化”的X中学历史教科书编纂[J].X研究集刊,2008(02):26-3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