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感冒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因其常见性和多发性,感冒药的市场需求也不断高涨。中药感冒药因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又因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多品日常用于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被证实对新型冠状病毒确有作用,中药感冒药的市场更受欢迎,也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因此本文综述了中医对感冒的认识分类及用药,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对中药感冒药的市场发展提出了见解,以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药;感冒药;新冠肺炎;市场
引言
中医药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来与疾病不断斗争中积累的产物,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线。中医将感冒大体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类[2]。在我国古代,中医治疗感冒会根据病症及方剂,将其编成歌诀,方便记忆和临床使用。麻黄汤、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银翘散、桑菊饮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新加香薷饮、六一散用于治疗暑湿感冒。中药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兼具一定的预防及保健功能,在治疗感冒方面有专属优势。除了辨证论治,对应病症给予相对应的药物外,中医还可进行针刺和拔罐治疗。到了现代,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很多不便于服用的中药,经过炮制和加工衍变成了各种剂型的中成药。如桑菊饮衍变成桑菊感冒片,银翘散衍变成银翘解毒胶囊等。很多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已经走入药店,成为非处方(OTC)类药物,可供消费者自行选用。市场上感冒药品类众多,很多消费者走进药店,不知如何选择。感冒药虽然大多数为OTC类,安全性高,但是在选用上也不能马虎,要根据自身的症状以及驻店药师的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此外,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参与治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市场上多品常见的用于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都证实对新冠肺炎确有疗效。包括血必净注射液在内的三品药,已获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其中,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就已经出口到国外。现在,在治疗新冠肺炎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是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接受和认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让世界看到中医药的价值,进而打开国外市场,使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感冒的概念
1.1西医对感冒的认识
西医一般将感冒归为上呼吸道感染范围内。人们常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内科学》[4]认为普通感冒为病毒感染引起,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临床表现通常有咳嗽,流鼻涕,鼻塞,咽喉干痒,咽喉灼烧感等。
另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冒是人们常说的流感,即流行性感冒。《临床内科诊疗指南》认为“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5]。
有两种类型的感冒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较为明显,相对普通感冒而言症状比较严重,特有病症为全身酸痛,发病急,发热高,通常需要抗病毒的药物对症治疗。而普通型的感冒全身的症状比较轻,发热也不是很高,咳嗽、流涕、咽喉肿痛症状相对流感而言症状更为明显。身体较好的情况下有时不需要药物干预治疗,一周左右便会自愈。但若有其他并发症出现可致病程延长或许需要药物干预治疗。
1.2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早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素问》中: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泄[6]。这段话的大意是指人体吹到凉风,会出现寒冷颤抖、发汗、头疼、身体感到沉重并且怕冷。选取风府穴进行治疗,调和其阴阳。如果是正气不足的虚证,就采用补虚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是邪气有余的实证,就用泻实的方法来治疗。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便对感冒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采取了相对应的治疗举措。
《中医内科学》中认为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为主,以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7]。
2.2中医对感冒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参照《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大致将感冒分风寒、风热、暑湿三类。具体分类及临床表现如下表。
3常用感冒药
3.2中药感冒药
3.2.1风寒感冒药
常发生于春季和冬季,治疗时应注意,要以疏散风寒,宣肺解表为主。治疗风寒感冒时可选含有麻黄、桂枝、生姜等解表散寒成分的中成药,若伴有咳嗽咳痰症状,还可以选用配伍有甘草、杏仁、桔梗等宣肺成分的中成药。可选用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参苏丸[18-19]等,各品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及功能主治如表3.4。
3.2.2风热感冒药
风热感冒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治疗时应以清凉解表,清热宣肺为主要治疗方法[20]。可选择含有板蓝根、桑叶、金银花等清热解毒成分的中成药。如二丁颗粒、桑菊感冒片、复方大青叶合剂等[18],具体可选药品及功能主治详见下表。
3.2.3暑湿感冒药
大多发生于夏季,因暑季炎热,乘凉,喝冷饮致使收到了风邪的侵袭,湿热中阻。治疗时以清暑热、祛湿气、解表证为主要治法[21]。临床上可选含有藿香、防风、茯苓等化湿解表,利水渗湿成分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口服液、暑湿感冒颗粒、六一散、六合定中丸等[18]。该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功能主治可见下表。
3.2.4中药消炎药
感冒病情加重时,往往需要使用抗菌消炎类药物辅助干预治疗。因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们在选购药品时对西药抗生素有些望而却步。因此中药消炎药在此关头脱颖而出。有研究表明,有些中成药确实能起到消炎的作用[22],而且是非抗生素类的消炎药,对症使用时有着和西药抗生素类同等的疗效,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穿心莲内酯滴丸在临床上广泛使用[23-24],且疗效媲美西药类抗生素。除此以外可以替代西药抗生素的中药消炎药还有清肺消炎丸、复方鲜竹沥液等[18]。主要成分及功能主治如下表所示。
4中药感冒药在临床使用中的优势
4.1对症治疗,疗效显著
市场上感冒药的品种很多,大部分还是OTC类,因此如何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西药治标,那是因为西药大多时候只是针对感冒产生的症状而用相对应的药物干预进行治疗和缓解。人们常说中药治本,因为中医讲的就是辨证论治。感冒有着不同的类型,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也分为不同种类。在选用感冒药时要注意区分自己的感冒类型进而选用相对应的中药。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用中医药干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银翘散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其含有的黄酮类和牛蒡子苷等是主要抗流感病毒的物质[25]。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杨敏杰等[26]研究表明,在治疗小儿风寒感冒上,感冒清热颗粒治疗效果要优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二丁颗粒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临床上治疗风热火眼、咽喉肿痛有着特殊疗效。张国银[27]通过临床对比治疗得出,二丁颗粒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优于盐酸氨溴素分散片。双黄连口服液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功效,刘松[28]在治疗口腔溃疡过程中证明,双黄连口服液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的治疗效果。藿香正气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暑湿感冒的临床症状最直接反映在胃肠道方面。刘艳璟[29]通过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结果证明藿香正气胶囊在治疗胃肠型感冒有明显的疗效,且对于调理脾胃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4.2用药安全,增强免疫
感冒是四季常见性疾病,用药的安全性方面不容忽视。相关研究表明,选用中医药干预治疗,不仅效果明显,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还在某种程度上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30-32]。
治疗感冒时,若病情病况加重,西医通常会采取抗生素干预治疗。众所周知,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这些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无一不在向我们发出警告,如再不重视并加以严格的管控,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会与我们不期而遇[33],寻找抗生素替代类药物迫在眉睫。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不断有学者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感冒上有良好的效果,且相对抗生素而言不良反应少。齐慧[34]在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的效果优于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使用利巴韦林。时春梅[35]在选取的700例感冒病例中,分别采取了中医中药疗法和抗生素疗法。最终的结论是采用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在有效率方面还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效果都高于抗生素疗法。张岩[36]通过抗生素与中药治疗感冒对比观察,表明在中药辨证施治下,效果优于抗生素治疗。刘小霞[37]等研究结果也证明,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中,在不良反应和有效率方面,中药治疗明显优于抗生素治疗。
5中药感冒药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
5.1中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根据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后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随后,我国其他地区也发现了同样的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该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38]。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与疫病不断斗争中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在《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中,“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6]。“五疫”指的是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这段话讲的是“疫病发生时,传染性都是相同的,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感染该病表现出的症状都是相似的”,可见我国古代对疫病就有了一定的认知。在现代与SARS抗争的过程中,中医药干预治疗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据新华社报道[39],在中药大黄中提取到了能够阻断SARS病毒的有效。朱家勇等[40]指出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金莲清热颗粒、新雪颗粒等,都在治疗非典的过程中起到了西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5.2中成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应用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38]中的中医治疗部分,共推荐的14种中成药,包括藿香正气制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苏合香丸、疏风解毒颗粒(胶囊)、安宫牛黄丸、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该方案推荐的药品中,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已获批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其主要成分及功能主治详见表5.1。
6中药感冒药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6.1机遇
6.1.1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有显著效果
连花清瘟制剂用于治疗热毒袭肺证者,金花清感颗粒用于治疗风热犯肺证者,血必净注射液用于治疗瘀毒互结证者[41]。除了这三品已获批的中成药外,还有很多在治疗新冠肺炎中有明显的疗效。
其之所以在此次疫情中获批,是因为连花清瘟制剂,金花清感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非典和甲流中就有了应用,在此次的新冠肺炎治疗中,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有报道[42]指出,中药感冒药所占市场份额高于化学药。消费者们认为,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小于化学药的毒副作用。出于用药安全角度考虑,在选购感冒药时往往更倾向中药类的感冒药。
6.1.2政策形势好
我国的中医药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我国医药学的光辉巨作,推进了本草学的发展,并使之走向更科学的道路。中药作为悠久文化的产物,无论是在治疗疾病方面,亦或者是养生保健方面[43],从古至今从未淡出过人们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医药的发展的脚步也不断前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同志为核心的xx大力推崇中医药发展,中医药的改革发展迎来了高光时刻。有关于中医药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的实施[44],足以证实,国家对大力发展中医药的重视。
6.2挑战
6.2.1药材的质量
从“药材”到“药品”,中间有很多繁杂的步骤,影响药品的质量的因素也很多。药材的品种、质量、制剂工艺、贮藏等,都影响着最终药品的质量[45-46]。其中最能直接影响药品的直接因素就是药材的质量。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野生资源愈来愈少,因此需要更多人工栽培培育的中药材来填补市场空缺。
其中,中药材的农药重金属指标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因素,这会直接影响到用药的效果,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孙莹[47]研究指出,脱除中药材农药残留可选用的方法有水洗法、炮制法、光化学法、氧化和水解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中药材讲究道地性,如吉林人参、四大怀药、浙八味。因此选取药材时要尽量选用道地药材。此外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还有种植与养殖、采收、加工、炮制等[48]。高品质的药材,是中药感冒药的关键,也是能否站稳市场的根本。
6.2.2走向国际的标准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逐步走向世界。中西医是建立在两个不同体系上的,每个国家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医疗体系和用药传统。中医药走向世界还面临着文化差异,政治经济因素,也缺乏相对应的系统研究和法律法规。因此走向国际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此外,中药本身还存在着用药特殊性、“同名异药,同药异名”、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还有涉及到进出口时的运输、储存、包装等。总之,建立一套完整的统一认证的中医药国际标准迫在眉睫。
由此不难看出,想要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就要保证中药的有效、安全、可控。我们应该制定中药产业国际化战略,增强国际中医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话语权,增强创新意识,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49]。
结论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普通感冒从发病到痊愈,一般需要5-7天。在症状不严重的情况下,不需要服药,注意饮食,多饮水,劳逸结合,适当的进行锻炼即可自愈。症状加重的情况下,若选用药物干预治疗,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更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在选用药物上,一定要注意结合自身症状,辨证施治,正确的判断出自己所患感冒的类型,给予相对应的药物,同时还要注意用药禁忌。
中医药传承历史源远流长,在治疗感冒方面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药的疗效更是得到了证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购感冒药时,出于对安全性和价格方面的考量,会优先选择中药制剂。加上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大力推崇,有些中药已经走向国家,中药感冒药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在目前这样大好的形式及市场环境下,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的去传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将其推上能发挥更大优势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薛文仲,张斌,王中强,等.流感病毒的检测和分型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1,22(04):559-563.
[2]李建生,余学庆.普通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J]中医杂志,2016,57(08):716-720.
[3]苏健武.中成药占据半壁江山[N].2014-03-31(A06).
[4]陈宗宁,刘茜.内科学(现代实用临床医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630-635.
[5]邓守恒,陈萍,王一平.临床内科诊疗指南[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15.
[6]王洪图,贺娟.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27-1663.
[7]宋一同.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社,2016:100-106.
[8]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148.
[9]王莉.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7):79.
[10]邓文娟.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J].科技风,2019,(32):203.
[11]吴秀芝,袁芳.某医院β-内酰胺类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合理用药性评估[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09):1055-1056.
[12]雷剑华.青霉素V钾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0):49.
[13]周鹏翔,冉晓华,闫盈盈,等.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安全性研究:基于北京市近5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J/O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40(5):8[2020-04-17].
[14]范宝川.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40-141.
[15]纪泽洪.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8):129-13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