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保存着完整的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是贵州最大的一个苗族聚居地,凭借当地的苗族建筑及民族风俗吸引了大量的远近游客。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江在发展旅游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的乡村旅游相关资料、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运用收集文献和实地调研分析的方法,研究西江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西江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西江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在2017年时,“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报告反映了党和XX对三农问题的重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三步走”规划的时间表及目标,其目标为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做到因地制宜、遵循规律;提高发展水平,加强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黔东南州千户苗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而且在城乡共同发展方面产生着重要作用,黔东南州千户苗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能给当地的传统农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研究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西江苗寨乡村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研究过程发现黔东南在发展乡村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为黔东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乡村旅游的创新和发展中做出对应的政策,为加强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和农业发展作出积极的对策建议。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为研究新时代“三农”问题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研究内核。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乡村旅游的便捷性、自然性、文化性受到人们的青睐。“井喷式”增长的形势下,实现乡村旅游科学的、符合生态的发展是旅游地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大多结论基于全国范围的统计结果,较少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本文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切入点,通过黔东南州千户苗寨这一具体案例进行研究,能够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
(2)现实意义
乡村旅游与农村、城市紧密相连,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最大、驱动力最强、效益最广的领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策、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研究分析黔东南州千户苗寨目前的乡村旅游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形势,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和改善的对策,为实现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打造黔东南乡村旅游品牌具有积极作用。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本文基于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黔东南州千户苗寨西江苗寨为例,通过对黔东南州千户苗寨西江苗寨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对发现的乡村旅游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通过收集资料,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二是对黔东南州千户苗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三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对黔东南州千户苗寨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对策。
2、研究的方法
(1)文献归纳法,通过理解分析题目,了解题目所需要的相关文献,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类途径进行收集和查阅,为写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同时通过查阅到的文献进行学习和研究,借鉴相关乡村旅游的理论,为本文提供如何发展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
(2)实地调研分析法,为了能够了解到黔东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通过前往黔东南州千户苗寨的西江千户苗寨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对其旅游业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西江苗寨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现实的一个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乡村旅游概念
对于乡村旅游不同年代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Ady Milma(2010)简洁地将乡村旅游解释为:乡村地域的旅游,并指出它的特点是规模小、空间大和发展可持续。[1]2011年国外学者Blancas FJ认为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的区别主要特色就在于它是一种集观光、娱乐、休闲和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活动[2]。Weaver(2012)认为乡村旅游指的就是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包含三种,分别是市场驱动模式、治理驱动模式与综合路径模式[3]。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提出很多新概念和新理论。何景明认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地区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旅游活动。[4]刑卫平提出乡村旅游围绕农村主题开展的各项学习、体验、观光活动,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民收入增加,也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为农村经济增添动力。[5]吴必虎(2017)认为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区分点在于其运行地域的不同,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中所进行的所有旅游活动的总和。[6]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邱海蓉(2005)在论文中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存在了很多困难和矛盾,其中包含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各种经营质量和游客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当地的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对本地乡村的规划缺乏正确的引导规划作用,缺乏对乡村旅游较为积极的宣传和促销。[7]肖湘君(2006)在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认为,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认识乡村旅游;宏观管理力度较弱;没有系统的营销策略;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较差;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8]蓝进(2009)同时在对成都郫县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之后,提出了郫县在旅游发展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业较为贫乏;乡村旅游产业缺乏必要的特色和深度。[9]刘沙(2010)提出了成都市区近郊的“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乡村旅游的经营理念的问题,以及乡村旅游本身的基础设施的问题和产业效益低下的问题。[10]姚蔚蔚,尹启华(2018)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存在重复投资无特色;服务管理欠规范;配套设施不健全;促销推广缺创新的问题。[11]
三、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黔东南州基本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地纵横,居住人口主要以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大,山清水秀,江河交错,气象万千,具有“百节之乡”“神奇之州”的称号,有丰富的原生民族文化,保存良好的原始自然生态,是全国最多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二)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情况
西江苗寨位于雷山县雷公山山麓下,保存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以民族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业,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作为贵州省最大的苗族居住地,西江自2008年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抓住了发展旅游业的机会,XX重视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业发展,以西江苗族的民族特色文化为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据统计,西江苗寨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由2008年到2017年实现了质的飞跃。西江苗寨作为景区开发后,西江苗寨的经济己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贵州及国内的民族文化旅游建设的典范。2016年7月24日,西江千户苗寨在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上被设立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12]2018年11月3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旅游IP高峰论坛上,西江千户苗寨获得了“2018年度最佳人文景区”的奖项。[13]近年来,西江以乡村旅游作为抓手,将苗族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不断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符合中央对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渐享誉盛名。
四、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一)乡村旅游规划滞后
乡村旅游规划的好与不好,关系着乡村旅游发展的快慢,旅游规划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旅游规划不好,乡村旅游缓慢。总的来看,黔东南州千户苗寨各地在乡村旅游发展中都存在缺乏统筹安排和系统规划的问题,当乡村旅游资源在缺乏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任由外来经营者进行投资和开发,在利益的诱导下,社区旅游资源开发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开发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档次低下、特色不强,资源环境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作为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头羊,西江千户苗寨在旅游开发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西江旅游从业者规划意识较差,本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缺少系统规划,导致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消退,传统建筑文化逐渐消失。
(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旅游上的需求不断提升,游客前往旅游的需求,不仅只满足于休闲观光旅游,而是追求多样化的旅游。目前,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雷同度高,品质不高,不能满足于市场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以西江苗寨为例,当地依靠自然景观的优美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西江目前已开发观光和休闲度假两个类型的旅游活动,但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来看,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对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旅游产品多集中苗寨夜景、长桌宴、观看民族表演、民族特色产品的销售等方面,雷同度高,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难以吸引游客的目光。
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居民自身能力受限,旅游发展意愿淡薄,缺乏产品创新意识是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江苗寨因为大部分社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能力有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边缘地位,旅游发展意愿淡薄,本应作为乡村旅游资源承载者和利用者的当地居民,难以有旅游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导致对当地民族特色、风土人情、人文内涵的挖掘深度不够,民族特色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
(三)乡村旅游要素投入不到位
一个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交通便利度、宣传方式等要素有关,与好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脱不了关系。乡村旅游发展稳定需要一定资金保障,以及持续的宣传和营销。但就实际情况来看,西江乡村旅游发展在配套设施上的资金投入不足,其中包括旅游餐饮、住宿、游乐、购物等配套功能建设不全,停车场、公厕、游客中心、民族特色产品交易市场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除此以外,旅游区内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服务质量及交通通达度不够,也进一步影响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若此问题一直不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西江乡村旅游业的整体布局。
(四)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不够
一个好的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的发达程度,影响乡村旅游的受欢迎度,总之市场主体的培育够不够是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因素之一。企业经营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的单一,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态度不到位等原因会导致西江部分企业发展经营困难。西江市场主体不能满足年轻游客的需求,游客去西江苗寨旅游,主要目的是感受苗族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文化,而现在西江苗寨里的商业化气息浓厚,苗族传统文化逐渐消退,传统建筑失去了原本的苗家特色,同时西江苗寨旅游市场主体服务水平待提高,在节假日或者旅游高峰期的时候,景区内管理混乱,拥挤现象无人疏散,景区内的旅游商品价值相比平时要贵的多,旅游服务态度恶劣,游客旅游体验感差,严重破坏了西江旅游形象,影响西江苗寨的整体旅游价值。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地方XX对旅游市场主体的培育,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石,若XX缺乏对旅游市场主体的扶持和引导力度,那么不论是当地旅游产品研发、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亦或是旅游服务都将趋于调敝,这将让西江乡村旅游业陷入病态发展的恶性循环中。
五、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科学规划开发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下,黔东南乡村旅游应重点围绕文化、美食、观光等发展新型的旅游业,结合黔东南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加强XX的引导,合理规划发展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开发以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提高黔东南的市场竞争力,根据黔东南民族特色定位和黔东南旅游资源现状,科学编制《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根据黔东南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对黔东南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细致的研究,从数量、质量等方面入手,要把握住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的优势,积极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全面加强发展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农村才艺展现平台、特色产品开发设施及博物馆方面的建设。而西江苗寨作为黔东南发展乡村旅游地之一,发展乡村旅游要做到加强西江民族表演舞台、西江苗寨才艺广场以及苗寨博物馆等基础配套建设,促进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
(二)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新内涵
西江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发展旅游业主要是西江特有的民族文化及苗家特色建筑,西江想要更好发展旅游业,西江必须树立差异化的发展理念,结合民族文化资源,挖掘民族特色文化,突出特色内涵,形成差别化于其他苗寨的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西江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西江模式”,要继续深入挖掘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具有西江特色的旅游产品。西江要在现有的苗族特色文化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结合当地宗教文化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形成西江苗寨特色产品,提升西江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无中生有”。
(三)加大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投入力度
针对资金、土地、人才等因素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西江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会,加强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保障方法,并努力加大财政资金对西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快速发展乡村旅游。
1、保障旅游用地,并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要素的投入,一个完备的要素投入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是在土地、人才、资金上的一个投入。一是对旅游地要有效供给。在旅游地的保护上,建议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范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价值,打造新的优质旅游线路;在景区设施布局上,加强对西江苗寨土地进行管理,合理规划景区内的设施布局,在合理的规范化基础上,积极对土地进行有效的流转,促进西江苗寨的产业发展,强化了发展旅游业的活力。二是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西江在旅游厕所方面分布较散,可以根据国家要求合理增建,方便游客在卫生间上的需求,其中停车场距景区门口较远,可以根据景区布局,合理修建一个靠近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同时还要加强对游客服务中心、消防设施、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以农为本,以乡为魂。进一步加强XX对西江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加发展乡村旅游的财政支持。西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应禁止建造大型项目,拆除旧的建立新的,,不得随意改变乡村里的景象,不可以破坏村里的生态环境,不经过XX同意不得随便拆除民族村庄和古村落文化遗产。
2、注重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多的地方,乡村旅游发展较兴旺,西江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重视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西江发展乡村旅游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对保护西江民族文化表现突出的居民进行一定的奖励,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鼓励居民加入各种社区治理主体,尊重居民的话语权,对居民的合理的诉求,进行集体决策,鼓励居民加入到发展乡村旅游中来。二是加强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在西江可以通过从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人员素质要求、西江民族文化知识等方面对景区内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为了加快西江旅游的发展,还需要对经营者进行其他方面的培训,如普通语、服务礼仪、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运营商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他们能够重视长远利益。三是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招聘以及培训。西江苗寨远离城市,这使得乡村旅游很难吸引到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乡村旅游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上还比较落后。要解决这些问题,西江苗寨的旅游公司可以在旅游淡季节的时候,合理安排时间,对景区内的经营者进行培训,加强和旅游专业高等院校的合作,与此同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开发西江的乡村旅游,给予适当的物质待遇,改善福利待遇,吸引相关旅游人才及专家学者和创新人才到西江进行考察调研,为更好地促进西江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对策。
(四)加强乡村旅游宣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江要开展大规模宣传乡村旅游,加强民族特色产品的宣传,树立独特的乡村旅游形象。一是拓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西江应加强改善乡村旅游发展产品的生产方式,在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取其精华部分,去其糟粕,加大对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做到因地制宜,不粗制滥造;同时积极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在旅游产品销售渠道上,积极引入高科技专业人才,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各类开发;同时,还要利用网络、短视频进行宣传,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二是加强旅游形象的宣传。对西江民族特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开发出属于西江苗寨旅游发展的乡村旅游形象。利用互联网、视频、广告、微博等渠道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进一步提升西江苗寨的知名度。
结论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黔东南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建议和对策,为黔东南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中发展存在的问题:即乡村旅游规划相对滞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单一,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旅游要素投入不到位;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培育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对黔东南州千户苗寨乡村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即科学规划开发乡村旅游;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新内涵;加大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投入力度;加强乡村旅游宣传。
参考文献
[1]Ady Milman.The global theme park industry[J].Worldwid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Themes,2010.2(3).56-61
[2]Blancas F J,Lozanooyola M,González M,et al.How to use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tourism planning:the case of rural tourism in Andalusia(Spai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1,412(7377):28-45
[3]Weaver D B.Clearing the path to sustainable mass tourism:A response to Peeters[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5):120-143
[4]何景明.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1,26(11):7-8
[5]卫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8):92.
[6]吴必虎.中国乡村发展的三重困境[J].中国乡村发现,2017(04):32-39
[7]邱海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05):122-124.
[8]肖湘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06.
[9]蓝进.成都郫县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乡镇经济,2009,25(07):76-79.
[10]刘沙.成都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4-7326+7453.
[11]姚蔚蔚,尹启华.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8(01):59-61.
[12]张伟.海内外聚焦2016首届“中国民族文化旅游.黔东南峰会”2016-07-24
[13]侯天智,潘希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荣获“2018年度最佳人文景区”奖项2018-12-0
致谢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在这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也为毕业论文敲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四年的大学生涯也即将结束。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我的成长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首先感谢给予我论文指导的X老师,X老师为一无所知的我打开了科学研究的大门,并且耐心地解答了我在实验和论文写作时遇到的许多疑问;X老师在工作学习中认真严谨的态度也一直是我的榜样,激励着我在学习道路上的不断努力。然后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的爱与理解,他们给予了我渡过这繁忙一年的源源不断的力量。最后,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老师们对我在学习上的教诲和生活中的帮助,使我不辜负四年的时光。
此外,我还要感谢参与实验的各位校友,没有他们,我难以顺利完成实验,谢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毕业不仅是结束,更是另一个开始。
希望在之后的道路中,仍能怀揣梦想,踏歌长行。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