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这个社会的起点,幼儿一日活动则是其从进行成长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幼儿的学习、运动、游戏、锻炼等成长活动。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会出现大量消极等待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在园体验和健康成长。但是这种消极等待在幼儿园管理方和幼儿教师的教育规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将基于实践调查探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教师指导幼儿更好利用时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消极等待;过渡环节
引言
“等待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中是个常见的现象,等待行为大多伴随着吵闹和争执,使教师很难进行管理。有序等待是幼儿在园需要完成的社会化成长学习的重点之一。幼儿的等待行为培养本应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但是基于笔者的观察发现,幼儿在等待过程中所呈现的吵闹、闲聊、发呆等消极现象仍然较多,这类消极等待不仅仅消磨了幼儿自己的时间,还会让儿童失去本该拥有的自主性,这样一来幼儿反而很难获得正向的成长,于此同时,还会增加老师管理的难度。本文通过分析一日活动中出现幼儿消极等待的环节及出现消极等待的原因,探讨把握幼儿心理,让幼教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意识到消极等待问题对幼儿及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探索解决策略。
1幼儿消极等待概念界定
1.1消极等待的界定
笔者认为幼儿园应该首先倡导的是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本文中关注的消极等待事件主要是幼儿受特定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综合文献,笔者对消极等待定义为:一切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等待都属于消极等待,幼儿在等待中处于身心的停滞状态。这种等待无目的、无计划。例如:教师备课不充分造成的幼儿等待;为了处理某个幼儿的个人问题导致其他幼儿的等待;教师没有给幼儿布置任何任务,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处于打闹、无所事事等行为后教师没有及时的介入等。
1.2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定义
本研究认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即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的整体框架,包括入园环节、盥洗环节、进餐点环节、喝水环节、如厕环节、自由环节、午睡环节、离园环节和集体活动环节。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是具体而琐碎的,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正常运作。
2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的现状
幼儿园是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是幼儿学习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一日生活中幼儿园各活动间合理的衔接和过渡,才能使活动开展得自然、紧凑、流畅,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工作中,多数幼儿园并没有重视各个活动之间的衔接,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为了更深入探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现状,笔者分别随机选取了A、B、C三所幼儿园的3个幼儿的一日活动为例进行观察研究。
2.1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的整体现状
2.1.1消极等待的环节和时间
虽然每个幼儿园对于一日生活的时间表并非完全一致,但是整体来说一日生活流程是相同的,可以归纳为下表:
表1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
在A、B、C三所幼儿园中,笔者在每个幼儿园都随机抽取一名幼儿去进行其一日活动的观察,进而总结消极等待时间。调查结果显示以下8环节是最易发生幼儿消极等待的:
(1)幼儿来园时。每天早上都会有个别幼儿来园很早,但没有到早饭的时间,幼儿只能呆教室里,老师这时候需要去迎接其他来园的幼儿和家长,不能照顾到来园早的孩子。
(2)教师提问时。在教师提问后,有些幼儿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的作出回应,而有些幼儿就不在思考,还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幼儿不感兴趣时幼儿也常处在消极等待中。
(3)举手发言时。当幼儿发言很积极,都在你争我抢的时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轮到自己回答,研究者发现,在集体活动中,经常出现孩子举了很久的手才被老师点到的情况。
(4)幼儿表达过程时。幼儿在回答问题中,因其语言发展的不完善,有些问题是他的确知道的,但是表达不流畅,重复了很多次也没有真正的回答出问题。有些问题是真的不知道,他们行为表现出站着不动,也不说话。这会造成浪费时间,造成其他幼儿的消极等待。
(5)分组合作或游戏的时。考虑到幼儿园的资源或者游戏需要,为了便于管理和教育教学,教师通常会把一个班级的儿童分成若干组进行活动,轮流过程中有些幼儿迟迟不把玩具和场地让给下一组幼儿,下一组幼儿只能无所事事的等待,或者与游戏中的幼儿发生争吵,打闹。
(6)排队时。幼儿园中排队现象是每天都会进行的,在进入早操场地以及返回教师,上厕所,更换活动场地等时间都会涉及排队。
(7)分发饭菜和午点的时候。教师分发饭菜的时候教室里面乱糟糟,打成一片。老师的会时常提醒幼儿保持安静,但是始终效果不大。
(8)午睡前后和起床时。有的幼儿会跟紧节奏抓紧穿衣服,叠被子,但是有些幼儿会去打闹,玩其他玩具,先完成穿衣服和叠被子的孩子有些在无所事事的等待,有些和其他幼儿聊天,有些在走廊上打闹。
从上面列举到的环节可以看出,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过度的环节较多,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明文规定,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然而据观察知道,在幼儿园中,出现消极等待的原因正是过渡环节。
2.1.2幼儿消极等待中幼儿的表现
此项研究主要以一日校园中的“晨间入园”为例观察并记录幼儿这个时间段的消极等待表现。早晨幼儿在入园后,到班里后一般都会搬着自己的凳子坐在座位上,要么玩玩具、要么说话、要么在那坐着发愣。入园后会有一个一小时的早饭时间,往往幼儿在这个时间段里会在消极等待中度过。本文根据研究幼儿的消极等待的状况制定了行为观察检验表,表中把幼儿的消极等待的表现划分为:静坐发愣、乱跑乱动、打闹嬉戏、翻东西及无目的的玩玩具五个方面。静坐发呆指幼儿静静的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东张西望或者独自坐在角落发愣。乱跑乱动指幼儿在教室里或者在走廊里到处走动。打闹嬉戏指幼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嬉戏、相互打闹。在这里注意的是,幼儿之间通过相互嬉戏可以解决之间的冲突,也能在相互嬉戏中懂得行为规范,这个前提是有老师做正确的引导,用好的方法去教导他,切记不可采用恐吓的手段去训斥孩子们,要不然还会属于消极等待。翻东西指幼儿在教室随意的在玩具架、衣柜等地方漫无目的的乱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无目的的玩玩具指的是幼儿心不在焉的去玩一些东西,没有专注其中。
表2幼儿园晨检入园消极等待现象
从上表中我们看出,在A、B、C三所幼儿园中,幼儿在无目的的玩玩具中所占的比例均最高,但是还是有一点差别的。在上表显示得出,在A幼儿园中幼儿发愣的比例占据最高,占到30.7%,其次就是无目的的玩玩具。据调查可知,在A幼儿园中,中班的教师基本上运用的是高要求,高控制的管理方式。但是对于一些相对较活跃的孩子,这种命令式的管理方法显然不太实用,打闹嬉戏、翻东西的还是比较多的。在B幼儿园中,教师采用的是低控的方法,是在三所幼儿园中最低的,所以打闹嬉戏的孩子较多。但是在大班和中班的孩子,社会交往相对多一些,在处理矛盾上这些孩子的处理方法还是欠缺的,经常与伙伴间产生矛盾。在一些课外活动或者自由活动中,这些孩子出现无目的情况比较多等待着老师去命令他们。C幼儿园中,采取的是三所幼儿园中最高控的凡方式,教师们极其严厉,经常恐吓训斥孩子,这些幼儿只能在座位上安安静静的坐着,稍有不对,就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
2.1.3幼儿消极等待中教师的表现
(1)幼儿消极等待现象中教师的行为表现
我们发现,在幼儿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时,教师一般会出现做事、四处查看、旁观、聊天和恐吓物种现象。这五种表现中,做事的情况比较多,例如早上老师在幼儿园门口接待孩子或家长,打扫卫生、准备教案等;在中午时,午睡结束后帮助孩子穿衣、梳头、整理床铺;在孩子们喝水或者上厕所时帮忙排队或者整理衣物,饭前饭后打扫教室、整理桌椅;在孩子们离园时在门口护送及照顾。四处查看指教师们在教室或者幼儿中间到处查看,组织好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玩耍,并及时给孩子们帮助。
旁观指的是教师在一旁静静的观察孩子活动。聊天指的是教师们几个人在一起闲聊,或许商量问题,或许是置孩子与不顾。恐吓是指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当幼儿没有完成自己想要的任务,教师用严厉或者恐吓的语气去训斥幼儿。
(2)教师对幼儿消极等待的看法和态度
根据我们的访谈记录得知,三所幼儿园的教师对消极等待都有了解,而且一致认为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在A幼儿园中,教师虽然认为消极等待不好,但是他们都能接受,认为是正常现象,他们认为,幼儿还小,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些什么,只有在教师的要求下才能去完成。这反应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误区,这与他们采取高控的形式很吻合。B幼儿园教师认为这种消极等待的现象是不好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班级的人数较多,教师们一时顾及不过来。他们认为应该采用分组管理和分组照顾的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C幼儿园中,教师认为出现消极等待现象是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系,采用分组、游戏的方式去避免,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2.2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个案分析
慧慧(C幼儿园大班)在早晨入园8:03—8:53阶段,除了给老师打招呼并放好自己书包物品在座位上后就跑来派去玩了,8:35分教师让收拾玩具上厕所,慧慧上厕所回到座位后一直和旁边的男孩说话,直至上课,消极等待时间:42分钟。
外出做操前9:44—10:02阶段,慧慧心不在焉并和坐在旁边的小女孩发生冲突,被教师斥责后保持沉默直至跟随队伍下楼做操。消极等待18分钟。
午饭11:00-12:01阶段,慧慧排队上厕所后就趴在桌上等待吃饭。饭后拖着凳到处找位置,被老师斥责,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消极等待24分钟。
午休起床后14:30-15:34期间,慧慧起床等保育员梳头7分钟,和小朋友闲聊10分钟,然后排队领午点,但是在慧慧吃完后还有小朋友没有领到午点,故而收拾自己的盘子餐具后交给老师就又返回作为和其他小朋友闲聊。消极等待时间37分钟。
接下来游戏环节后15:38——15:47的一段时间,教师说小朋友们需要上厕所的就去,慧慧没有去反而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直到教师让集合的时候才插队去厕所,被教师发现严厉批评并罚站了5分钟。消极等待时间5分钟。
放学前16:20-16:41阶段,慧慧因为心情失落就坐在自己的位置发呆,等待爷爷来接她,消极等待时间20分钟。
在一天中,518分钟里,有146分钟属于消极等待。早上被罚站后,以至于是她一直出于消极等待的状态中,上课时不能专注,心不在焉的,在课外活动中也不积极。一旦慧慧表现得不好,老师就开始批评训斥,老师越训斥慧慧就愈加状态不好,这样使得她的这种消极的状态越来越明显。教师们认为,在管理孩子上,应该采用训斥的方式,让他们能长记性。在一日的生活中,美美和其他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教师们不问清楚原因,直接就去训斥美美。老师们认为,必须让孩子们害怕自己,有威严,这样有利于他们的管理,而没有意识到应该去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在遇见一些东西时,会展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抑制不住自己的爱自由的天性,在这时教师们不能在遇到问题时就采用训斥批评的方式,这样会压制孩子们的内心,逼迫他们进入一个消极等待状态中。在被训斥后,他们会出现发愣,无所事事,从而又被训斥,造成恶性循环。教师认为的有效的方法,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只会造成恶性的循环。
3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的原因
3.1幼儿园制度不够合理完善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外界社会的出发地,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后,一天之中,将近有大半的时间待在幼儿园,因此,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合理的一日活动安排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多数的幼儿园对于时间的安排都比较细化,会精确到孩子的洗漱、休息、学习、运动等,但是总体的安排方式较偏向于小学,对于时间的管理虽便于老师管理以及检查,却又不够灵活,局限性较大,孩子们不能自主,最后只能被动消极等待。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不同,生理需要不同,其所进行的活动以及睡觉的时间也应有所改变,不能一成不变的使用同一套作息时间表,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对作息时间表进行适当的调整。
3.2幼儿园活动安排不紧凑
在幼儿园的活动安排中,尽管每天都会略有不同,但其大体主要围绕学习、生活、娱乐、运动等方面。在每一项安排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小段空闲的时间,这些时间我们称之为过渡环节,也就是时间的空窗期。在这个空窗期中,孩子们通常是自由活动和休息,所以老师们常常将此忽略,任由孩子们去打闹、玩耍。虽然在这个空窗期内,教师无需组织,但在一日活动中,每一次活动的更替,都会迎来一个这样的空窗期,一个空窗期时间虽短,但每天的空窗期加起来,这个过渡环节就会是一个被忽视的大片时间,因此,这个细节问题需要有所重视。
3.3教师时间观念和专业素养不足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时间观念较差,而大多的幼儿消极等待与此相关。幼儿教师们在授课中,经常有接电话以及串班的行为发生,对于时间的掌控不到位,若教师不能够做到良好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那么孩子们所学习到的行为习惯将会是怎样?
再者,一日活动的进行顺利与否,还得看活动的负责教师。若教师在活动前没有进行完整策划,没有对活动的流程进行充分准备,那么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环节脱节,突发情况的处理等,都会浪费许多时间,导致幼儿消极等待。
4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的解决策略
4.1调整和修改幼儿园作息制度
作息时间的调整,应从以下五点进行:
(1)时间分配整体应有顺序,如清洁卫生、饮食、教学、运动游戏及睡觉等。
(2)有顺序的时间分配应按照幼儿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制定,全面且具备可行性。
(3)活动与作息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要充分的考虑幼儿的各种情况,要有利于孩子的智力,生理,安全,情感等的成长。同时,一日活动要能够连续的进行。
(4)时间表活动的分配应控制好比例,文艺活动与体育活动、儿童自由活动与老师带队指导活动,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都应该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
(5)细节时间要减少浪费,尽可能的留出幼儿个人自由分配的时间。
4.2巧妙安排时间,优化活动环节
教师们对于计划的良好制定,对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是让幼儿们对于生活的节奏与规律进行感知,对适应周围的环境和对社会安全感的形成有良好的帮助。教师们可以在早晨的时候向孩子们介绍一天的活动时间安排,让孩子们对于一天的生活内容能有所了解,对于其中的自选活动,教师们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自由选择,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帮助孩子们制定合理的计划。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规范时间的习惯,并且能够合理安排事物,调整不同事情与生活的关系,使得消极等待变为积极等待。
教师在对于过渡环节的把控上,应提早进行计划和准备,尽可能的让幼儿可知或参与其中。孩子们提前了解到活动内容,当活动执行起来时,其就能够对活动进行更快速的理解,反应速度会得到提升,这样在过渡环节时,孩子们会具有自发性,减少过渡环节的时间,同时也会减少孩子们嬉笑打闹而造成事故的概率。另外,教师要经常变换过渡环节的内容和安排,也可以适当地将教师安排转换为幼儿自主调节和选择。
4.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增强教师责任感
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还有人格素养,这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从专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园区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养,让幼儿教师更能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提升教师对自身的要求,改善自身的风气,将更好的教育带给学生,让教师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对孩子高度负责,去影响孩子的成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了,对孩子更有责任心了,那么幼儿教育才会更好,教学时间与效果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幼儿消极等待也会随之减少。
结论
本文章通过研究幼儿消极等待的现状,调查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在幼儿的消极等待的事件中,教师们只要耐心教育,悉心引导,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快的解决这个现象的,更能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改幼儿园作息制度、巧妙安排时间,优化活动环节;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根据教学实际和幼儿特点去,考虑幼儿的心里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有的放矢,减少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消极等待时间,使其每天过的充实且丰富,相信通过努力,幼儿消极等待现象一定会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幼儿园师幼互动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华爱华.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3][美]丽莲.凯兹著,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曽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陈美凤.幼儿园应避免集体活动时间的隐性浪费[J].学前教育研究,2015,2.
[6]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秦晴,孙民从.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探析[J].儿童发展研究,2017(03):1-5.
[8]周圆,宋笑丹,吕奕.园本教研之起床活动调查研究[J].教育观察,2018,7(12):50-52.
[9]陈辉.合理计划过渡环节避免幼儿“消极等待”[J].中国教育学刊,2018(08):101.
[0]徐菁霞.谈如何提升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7.
[11]陈晴.还孩子们一个自由而快乐的生活方式——谈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现象的避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94.
[12]何以男.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优化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17):223-224.
[13]许红.有多少幼儿还在消极“等待”[N].中国教育报,2014-12-07(002).
[14]EvaÄrlemalm-Hagsér.StudentTeachers’Workplace-BasedLearninginSwedenonEarlyChildhoodEducationforSustainability:ExperiencesinPracticeSetting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arlyChildhood,2017,49(3).
[15]KarinRönnerman,PeterGrootenboer,ChristineEdwards-Groves.Thepracticearchitecturesofmiddleleadinginearlychildhoodeduc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ChildCareandEducationPolicy,2017,11(1).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