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的旅游实践研究——以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为例(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其各个方面的价值既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灵魂的源泉。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同时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优秀历史文化之一,不仅有各个方面的价值,而且数量也众多。而非遗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更好的保护它。而在现在的旅游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成为了旅游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要怎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实践,这是一个我们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时在现在的旅游开发当中也在不断的实践探究。而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实践的研究又比较少,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有相关的工作者积极的对其进行探究。

二、课题研究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很多,在本文中,主要研究其发展、保护、分类以及旅游实践。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稀缺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和公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xxx和xxx就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呼吁人民深入贯彻xxx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导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苑利、顾军(2013)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七个大类,分别为民间文学类 遗产、表演艺术类遗产、传统工艺美术类遗产、传统生产知识类遗产、传统生活知识类遗产、传统仪式类遗产、传统节日类遗产。xxx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九大分类。除了以上的保护和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之间也有很多学者在研究,比如叶克军(2021)学者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申请、研发、旅游联合发展的方向,不仅是有政策的支持,还有市场的支持,而现在很多旅游者的知识储备越来越高,对旅游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是再合适不过的。欧阳红、代美玲、王蓉、马晓龙(2021)通过时间脉络,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非遗旅游其实可以给旅游可以带动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重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传承、保护和旅游进行一个研究分析整理。非遗的种类丰富多样,在保护和传承中既呼吁我们要对其进行一个保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其合理利用到我们的旅游当中来,不仅能起到一个保护和传承的作用,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旅游实践

2018年,xxx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旅游业就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就业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有效手段。齐子鹏、陈斌、陈梅(2008)三位学者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研究生态旅游实践,分析中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中国生态旅游的实践途径,认为所谓的生态旅游实践就是要利用生态来推动旅游,得到一定的经济收入。xxx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田耿、马尚一(2021)两位学者的研究当中,他们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实践不仅可以使乡村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还可以带动乡村振兴,积极推进乡村文化、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使乡村旅游不断提档升级,从而征集农村的集体收入。方芳(2022)学者在她的研究当中提到根据中国2018年和2019年人均的出游人次来看得出旅游实践是一种普遍的活动,也就是说旅游实践就像一种日常生活一般,需要人们自己做出决策,自己实践。

综上所述,在旅游实践的研究当中,旅游实践最重要的是实践,而且还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达到实践的效果,同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利用好各种旅游资源,供人们去实现旅游实践的体验,从而实现旅游的经济效益。而在本文对于旅游实践的理解是旅游实践对于旅游者来说他们得根据自己的闲暇时间以及经济能力到一个自己想去的景点进行旅游活动。而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来旅游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旅游者来旅游之后又该做什么,以及在旅游者离开旅游目的地之后应该做一些什么。

(三)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发展历史久远,在其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对它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杨宇娟(2014)学者认为侗族大歌不仅与侗族地区的社会关系、习俗相关联,同时和侗族地区的自然生存环境紧密相连。李英(2007)在她的研究当中就提到侗族之所以传承到现在,它是以音乐的传承方式来传承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些学者认为侗族地区对于侗族大歌的传承和保护可以提升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族群认同,同时也能自觉的去接受和传承这一项民族文化。侗族大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侗族地区当中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侗族地区把侗族大歌作为一项特有的旅游资源,并且合理的运用在旅游活动当中。杨洋、蔡溢、范乐乐、殷红梅、周星(2020)四位学者在其研究文献中表示侗族大歌的旅游实践能够很好的促进当地的居民来参与其中,并且通过旅游活动来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保护侗族大歌。

在侗族大歌的研究当中,许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或是最后的研究结果,最后几乎是回到侗族大歌的一个传承和保护上,侗族大歌在贵州来说是唯一一个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省上下都很重视侗族大歌的保护和发展,先后还印发了《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和保护发展行动计划》、《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法》。因此我们在利用侗族大歌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的保护。

三、课题的目标和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反映了前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同时也是一些民俗习惯以及民族精神的缩影,有着重要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目前对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它的保护和传承以及旅游开发等领域。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实践研究来说目前研究得相对较少,为了能够更好地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实践之间的发展,本人选择在本科毕业阶段选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实践研究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其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课题主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论是它本身还是在旅游当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侗族大歌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价值毋庸置疑。因此,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侗族大歌的旅游实践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从备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背景出发,以肇兴侗寨为例看侗族大歌在旅游发展中是否存在问题,分别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实践中的意义、作用以及在旅游开发当中有没有得到保护等方面,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侗族大歌在旅游业当中的可持续发展。

五、课题进度安排

1、学生选题,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022.12.10-2022.12.20

2、收集、整理资料和数据,完成开题报告  2022.12.21-2023.3.4

3、分析资料,处理数据,撰写论文初稿,论文修改、定稿  2023.3.5-2023.5.15

4、评阅和答辩  2023.5.15-2023.5.20

5、毕业论文质量分析和总结,资料整理装订  2023.5.21-2023.6.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李任.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赵丽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21.

[3] 王珊珊.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

[4] ]胡和平.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学习贯彻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05):7-10.

[5] 苑利,顾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06):58-62.

[6] xxx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3)

[7] 叶克军.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 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1):64-66.

[8]欧阳红,代美玲,王蓉,马晓龙.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述评[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37(05):124-132.

[9] 黄永林.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阐释与旅游实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16-23.

[10] 齐子鹏,陈斌,陈梅.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实践[J].经济管理,2008(17):18-21.

[11] 田耿,马尚一.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基于北二堡村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1):51-53.

[12] 方芳.从反日常到日常:当代旅游实践的还原和再认识[J].旅游学刊,2022,37(01):44-55.

[13] 杨宇娟.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2):65-67.

[14] 李英. 侗族大歌演唱及形式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5] 马伟华,岳姝瑶.侗族大歌:复调音乐与族群认同的互构——以贵州省榕江县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21(01): 107-113.

[16] 杨洋,蔡溢,范乐乐,殷红梅,周星.侗族大歌的旅游实践、地方性重构与族群认同——贵州肇兴侗寨案例[J].旅游学刊,2021,36(02):80-91.

[17] 唐璐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释义[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06):109-113.

[18] 草家.绿色原乡肇兴侗寨[J].住宅产业,2018(09):73-80.

[19]千年侗寨 梦幻肇兴[J].中国政协,2018(20):67.

[20] 廖倩. 黔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非物质文化的旅游实践研究——以贵州黎平肇兴侗族大歌为例(开题报告)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4年9月2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111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4年9月23日
Next 2024年9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