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媒体出现以来,网络传播工具也以各式各样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线中,所谓新媒体,也称数字媒体或者网络媒体,是基于互联网而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其特点是交互,及时,融合与延伸。[1]当人们在使用这些传播工具的同时,它们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媒体自出现到现在的20多年以来,博客,微博等这些传播工具都慢慢衍生开来,尤其是微博发展的迅速力极强,短短几年时间,俨然已经成为大众随意发声和舆论的平台。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微博评论;舆论暴力;应对策略
前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等各大传播工具出现,网络舆论和微博评论随之诞生,传统传播业受到了冲击。网络舆论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日益趋显的,不过网络舆论的产生也不能单纯归结于互联网的发展,它和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也是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当今社会的经济可谓是飞速发展,所以网络媒体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网络媒体的快更快换又给网络舆论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对于网络舆论的形成研究,沈刘红在《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立体化引导》中说过“唯有公开才能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或鼓舞的力量”,网络形成了新的公共领。现实生活中,微博作为互联网飞速发展下的衍生工具已经达到大众普及化了,现在我们可以自由申请微博账号随意发表自己的言论,而对于别人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或者视屏我们也都可以进行点赞,评论或转发。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
当网络使用者,这里也特指微博使用者,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对一些个人或群体性的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有时候是看法的阐述,有时甚至是争论,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网络舆论。从现在舆论的发展来看,微博评论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它最能体现出网民舆论生活的大致情况,往往新事物的出现会给人带来便利,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反面的影响即所谓的负效应,这里大部分是指微博舆论暴力事件。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舆论方面,传统新闻媒体上是没法实现个人言论的自由表达的,但在新媒体上,网络是自由的,是大众的,只要进入网络世界后人们便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网络媒体作为新事物,它的一些特征和传统媒体相比差别还是很大的,网络舆论又是在网络媒体发展的基础上衍生的,所以它是以一种新的舆论姿态,有别于传媒舆论,如报刊,电视,广播等。网络舆论中尤其指微博舆论,其特点一般都如下所述:
(一)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交互性
在微博上,一些博主发表的微博动态,无论时间过了多么久我们都可以通过其主页查找到你想要微博内容,这一点就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媒。报纸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是极高的,当天的报纸当天看,几乎没有人会去看昨天的报纸和评论。又或者广播也不会重复昨天的新闻事件。空间上更不受地域限制,微博上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在乎性别年龄和地域,喜欢你的微博就关注,不喜欢就取关,自主选择权很大,好像是网络商品,为了吸引更多的博粉,博主也会努力充实微博内容,只为更吸引人,博粉也是来自天南海北,只要你的微博有足够的吸引力。像一些地方台,电视或者广播就局限在地方,主要的功能是为地方服务,并不能很好的做到集思广益,传统媒体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宣传功能。
(二)微博舆论产生和散发的迅速性
新媒体发展很快速,微博作为新媒体舆论平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较真的讲,新闻生产的某些基本原则是彼此冲突的,比如说速度与准确,特别在网络时代,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要求抢新闻,而抢势必在准确上付出代价。[2]特别现在几乎每个有智能手机的网友都会有自己的微博账号,使用微博人数急剧上升,微博的反映速度也达到惊人的程度,如14年3月31女艺人马伊琍在微博发表的一篇微博:“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一夜之间转发过百万,点赞更是达到两百五十万以上,评论条数也至127万之多。不排除她作为艺人的网络号召力,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微博上网民反映的神速。当一个微博事件或舆论产生后,会以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模式进行传播,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会产生原事件和衍生事件的舆论,传播速度也呈加倍趋势。
(三)微博议题的草根性和舆论的群体性,规模性
微博属于自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发文的议题和形式什么的都是有严格把关的,都有限制。而微博的传播比较自由,平等和大众化,网民都有着平等的发言权,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网络舆论开辟出另一条真实体现民意的通道”微博面向公民的大众性即草根性也就决定了它的群体性,规模性。微博的关注功能使信息以分众的传播模式让受众可以任意时刻收到被关注者发出的推送消息,以裂变的方式扩充出许多的联系,正如前文所说这种由中心向外围散发的裂变放式给舆论的群体化效应打了一剂强心针,那些当代的如鲁迅笔下的看客更是紧跟着风潮进行语言暴力,恶意舆论。还有一些事不关己却热衷转发的人也为舆论的扩散尽一份力。微博使用者一般都是偏向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多时候会忽略了一些比较积极的比较正能量的微博,在微博关注的选择上个人自主性很大,这样会形成“围观”然后凝聚成强大的舆论。网络平台中媒体与自媒体平台对于各领域热点新闻话题的报道和讨论也有不同的表现,这些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路径与传播效果,同样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3]当微博舆论走下网络舆论就会形成行为舆论,从而引发微博群体性事件。[4]
(四)微博使用者身份的虚假性。
拥有微博的网友就好像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发声的世界,通过关注大家都可以随意看,评,转彼此的微博。我们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微博账号,一个账号也可以被个人或团体使用。微博上人和人交流具有很大的交互性,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微博进行互动,但是你却不知道你所关注的微博号到底是个人还是团体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失真性的,微博时代,人人自媒体,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分享新闻内容,正是由于信息碎片化和把关人的非专业性,使得微博成为网络谣言和假新闻的滋生地。[5]微博最多的使用者无非是那些需要关注度的明星,一些官方后援团,微博还是一些借此炒作走红的网红们的最佳平台。不过很多时候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很多知名的新闻团体,教育团体和央视的一些重大新闻都会借助微博平台来传播和普众。如新浪微博,人民日报,现代快报,南方都市报等,比如人民网最近在微博上更新的315打假完整新闻视屏,我们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利用微博观看全程,利用微博做到新闻传播的最大化。还有2016年的微博博主papi酱,papi酱作为个人微博的形式出现,但是是团队操作,经她微博发的视屏都比较轻松欢快又具有讽刺性,吐槽点也比较能抓住网友的胃口,视屏的制作也比较精良,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有一定的演员功底,外形靓丽的她一夜之间就火了。相比于papi酱,微博上也有一些人利用微博平台进行自我炒作,各种怪异行为更是没有下限,哗众取宠得到的也只是网友的谩骂和一片唏嘘。
(五)微博内容上的多元性
微博就像是一个大的熔炉,各种各样的微博内容都可以搜索的到,关于文字的,图片的,视屏的,应有尽有。较多的是明星微博和热搜,也有一些是新闻团体,现在互联网到人手一部智能机,所以微博新闻的传播效应很大程度高于传统媒体,还有小团体的搞笑视频,热搜视频,生活常识学习和购物微博也不在少数,微博其实就像是小百科,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既然像个大熔炉,包含东西有好的肯定也有不好的,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选择问题。
三、微博舆论暴力事件分析
舆论暴力多发生在网络社交平台,是网民在事实被扭曲的请况下对当事人的语言攻击甚至谩骂,也就是那些网络中的勇士现实中的懦夫引发的社会全体性议论风潮。
(一)西安凤城医院自拍事件回顾
2014年12月份,微博热搜上刮起了一阵舆论狂潮,有微博网友爆料称:“西安某医院医生和医护人员在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的情况下就玩起了自拍”该微博发出后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和媒体的关注。
12月20日,微博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转发了五张手术室自拍照片并配文“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该博主碰巧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她的批评和指责情绪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众的情绪,,把一件看似小事的事在网络放大镜下,网友便把问题细枝末节化,情绪被带动后的网友凭借其积聚性的力量再把细枝末节放大化。
12月21日,陕西都市快报官方微博根据该网友爆料,配上图片,发表了针对此事的“一说为快”的微博,大量网友参与事件评论,从而推动事件成为微博平台热议话题。
12月22日,事件热度在持续上升,西安卫生局在全民微博的压力下对该事件也对西安凤城医院作出了相应的处分:凤城医院两院长,两科长都留职查看,医院被扣行政分4分,还将展开医德及法制教育40天。
12月23日,涉事医生郑晓菊接受采访哭着说:“当时刚做完7个小时的手术,因为这个手术室将要搬迁,大家想拍张照留念一下”该访问也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该次风潮中,事件不仅被放大,更被曲解化了。近几年也是医患关系敏感期,所以形成了很大的舆论狂潮。其实最后起推波作用的是《陕西都市快报》官方微博在没有考察取证求实的情况下转发了微博,为舆论助了最后一力。网民都有着从众心理占主导,网民会在大量信息下不自觉受到干扰在微博的从众效应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微博意见领袖,如西安手术室自拍事件中的陕西《都市快报》官方微博,如果这些意见领袖打着正义的旗帜,发表一些带有某些倾向性的言论,并煽动网民的关注与追捧,表达的观点在正义的旗帜下出现某种偏向,那么网民就可能产生相应的非理性的情绪与舆论,最终出现网络暴力现象。[6]
媒体的报道和引导在新闻的传播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此次事件中媒体的大肆报道也助长了舆论风潮。

事件最后的平息是在省公安局的介入调查下查明了真相,五张照片的流出并造成重大影响是因为另一家医护人员,只有一张最早曾由医院的官方微信推送。所以该事件的引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家医院的竞争关系所致。而且照片的当事患者白海文也说了:“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7]针对此事件,很多业内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表示理解,有人坚持认为有违职业道德,网友们更是活跃参与发表观点:有人说用自拍来分享喜悦心情完全理解;有人说医生就应以职业道德为首位;还有人较理性的表达可能当时的请况外人都不清楚之类的。在对网友的态度调查中结果大致如下:

至今网络上还散落着这件事的只言片语,只是矛头不再只是指责了。希望事件在真相大白后不是随风而去,而是教会我们客观冷静去思考。
(二)内陆男明星乔任梁自杀事件始末
2016年9月16日晚,演员乔任梁在上海自杀身亡,在大家都表示不敢相信的时候他的经济公司发文证实乔任梁确实已经离开,乔任梁歌手出道后转型做演员。
乔任梁死后网上有人说他是SM过度致死,有人说他私生活混乱,更有人直接抛出活该之类的话。人性确实可以冷漠到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生死,网友的言语利剑已将伤害不到他了,但死者家人在承受丧子之痛时还要背负着这些轻蔑和侮辱自己孩子的言论,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实之前乔任梁就遭遇了两次网络暴力
2015年的时候,作为明星的他经常出现在荧屏上,刚出道的他就饱受争议和网友的攻击嘲讽,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网络暴力的连环打击,乔任梁的病情明显加重,抑郁症开始严重地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被频繁的投诉,换角,曾一度险被行业封杀。
2016年9月,乔任梁选择了自杀,他的死亡在圈内也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潮,甚至他圈内朋友也遭到攻击,和他参演情侣档节目的女演员徐璐就被大量网友攻击说她借Kimi进行炒作,人死之后却表现冷漠,虚伪,最后导致徐璐不得不关闭微博评论。同时间的还有X女明星陈乔恩,乔任梁死亡后,陈乔恩因为没有第一时间发声引来网友谩骂,几天后出现在娱乐新闻的机场憔悴照遭到网友讽刺其装模作样,之后更新微博表示对好友的离开仍然不能接受时又被网友说其事后炒作虚伪之类。其实陈乔恩明明是失去好友的人,却成了被谩骂攻击的对象。在网络舆论时代,打字是不用负责任的。
事后证实,乔任梁自杀是因为严重抑郁症,有合作演员表示乔任梁几个月前就有严重的失眠情况,需大把大把的吃药才能入睡。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迟到的正义,往往是无法挽回的悲剧。虽然已是悲剧,最起码逝者可以得到安息了。
2016年9月23日,当红男明星井柏然似受该事件影响晒出一张带有“微博再见”的图片,宣告退出微博,同时删除所有动态并关闭评论。
2016年10月12日,男星韩庚工作室发出声明:希望清除网络暴力,并撤销相关与其无关的不实负面报道。
2016年11月4日,男星马天宇工作室也发文抵制舆论暴力,“维护网络环境,打击网络暴力”还表示“从未正面发声,不代表沉默姑息”。其实根据微博知识库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5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如下图:

其实根据数据表可以看出:社会明星类话题更为微博用户关注,所以不难理解现在明星遭受网络暴力越来越频繁,明星一方面需要被关注取得话题量另一方面也要承受随时的舆论风暴,即便生活在聚光灯下,也是普通人,都有个人的情绪所以网友很多时候的以小化大对他们确实是困扰乃至伤害。通过网络我们确实能看到明星外在的生活状态,然而在网络时代,眼见的也不一定是真的,很多无风之浪都是舆论看客的自导自演。
四、微博舆论暴力留给我们的反思
只有当事件真相被剥开放在媒体放大镜下时,网友好像才开始反思一开始的人云亦云是错误的,网民的态度和评论画风也开始转变,由攻击到理解,这一过程网友也许只是缺乏理性但是网友的不理性带给当事人的却是极大的伤害。“头条新闻”微博中网络链接文章在最后指出:“医生群体需要反思职业伦理,围观者要学会冷静表达,这就是医生自拍事件给我们的教训”。[8]由此可见,医生和围观者都各占一半的责任,每个医生都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每个医院都有有规章制度的制约,做错事的医生肯定会受到处分。而占50%责任的网络围观者呢?没有网络准绳去审判,没有法律去制约,仅仅是事后才觉悟,悲剧发生了才偶尔的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时间也不会多余带给别人伤痛的时间。
而在乔任梁自杀事件中,网友也是由一开始的污蔑讽刺转变成后来的痛惜和怀恋,无论他是不堪舆论压力还是自我放弃,都不重要了,毕竟人已经离开。舆论暴力悲剧也教会我们应该如何冷静而理性的看待网络新闻事件。互联网是发言者的天堂,但是沉默的旁观,也同样使人受益,因为最好的思考者都是冷静的。[9]在这个打字不用负责的年代,最热心的永远是网友,最冷漠的永远是路人,到底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路人不上网。网络悲剧的发生大部分都源于舆论暴力的积小成大,那么网民正真的反思是不是也要源于舆论悲剧事件的积少成多呢?
五、应对舆论暴力,我们究竟该如何?
由于微博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舆论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因为它是一个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人们容易对热点事件产生持续批判,一些网友甚至根据个人信息进行互联网搜索便捷的进入当事人的博客或微博的空间,留下具有伤害性,攻击性乃至威胁性的语言,形成网络舆论暴力,文章以微博为例,对网络暴力内涵、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力图寻求规范化道路,从而为网络暴力现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应对网络舆论暴力?
(一)从道德层面上,我们应该加强各个网络角色的道德枷锁
1.先增强网民的道德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不道德言论。因为网民是微博使用的主体即是微博舆论的主体,所以主体上要控制好网民的道德素质,使其意识到不顾道德体制打着正义的旗帜去发动网络暴力事件从而导致的网络暴力的严重后果,这也是杜绝网络暴力不可缺少的一步。
2.强化网络舆论的道德规范。当我们在使用一些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时,也应遵循一些网络文明规定和道德标准,这就是所谓的网络道德。就像现实社会中,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必须控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此来达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样的,网络作为人们虚拟的第二生活世界,理应建设一套完善的道德制约体系,对虚拟社会的网民们起到一定的约束力,达到网络空间的绿色健康稳定发展,这需要社会,网站和网民们的共同努力。[10]因为网络中的道德问题仍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虚假新闻,网络暴力,侵犯别人隐私,污言秽语恶性谩骂等等,很多时候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开放的网络环境确实是个人们很大的自我发言权,但是也造成了人们道德意识的欠缺和权力的乱用,所以急需加快建设完整网络伦理道德体系的路程。
3.加强网络新媒体的道德自律。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新媒体存在着更大的道德漏洞。传统媒体如报纸类的纸媒在发表新闻事件和其他报道的时候都是经过层层把关、修改、定稿的,所有新闻报道都是经过考察求证的,可信度是值得肯定,所以也能解释为什么传统媒体几乎不会引起大众舆论的分歧和战队口水战。而新媒体则没有很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求证,仅仅是断章取义和只言片语就随意发表在网上,其实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国家对网络的管理门槛很低,入门门槛低,还有就是网络媒体很多都是商业化运作模式,在利益的驱使下,完全商业化的网络运作模式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媒体的责任意识,如果媒体把经济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那么必然会迎合商业目的,所以必然导致媒体应有的正义力量逐渐弱化。
(二)从策略上来看,在网络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入手
1.与传统媒体积极互动,对网络舆论实行立体化引导。[11]传统媒体比较追求新闻真实性,承担着很大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为什么传媒更受人信任的原因,而新媒体注重时效性和高度互动性,这正是传统媒体亟需的,更准确地说,网络和传统媒体正越来越深地纠缠到一起,互相印证,难分彼此。网络成为传统媒体的消息源,传统媒体将来料进行加工以后,又成为网络的供应商。[12]所以两者应该积极互动,取长补短来达到最佳的网络舆论效果。
2.做好网络“把关人”,用技术手段过滤信息,增加网络新闻可信度。网络新闻内容丰富,传播广泛,因此“把关人”的职责也就越来越大,新闻的生命并不在于内容和时效而是更在于其真实性,所以做好新闻真实性把关不失为减少网络暴力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具体做好把关,其实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来辅助,所有的网坛或网站都应该采用信息过滤技术,先建立一个较完善的信息库标准,一旦出现信息库所禁止的敏感字眼,该贴将会立刻被禁止或和谐,无法搜索更无法进行转发和评论。还有近几年发展应用较为广泛的防火墙系统,可以智能地阻挡所禁止的信息发送,也可以很好的防止黑客的入侵,还有很多可采用的其他网络技术都应该被广泛的采纳,让技术为网络服务,让网络空间更有秩序和纯净。
3.做好对网络舆论的方向引导。这里尤其指网络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如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堪称飞速。当一个网络事件突发的请况下,我们做不到立刻封锁消息的时候就需要用主流媒体的声音来把大众的思绪和舆论方向往正确客观的方向引导,这时网络中主流媒体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很多地方电视台的官方微博或者粉丝量较多的微博大V们,只要主流媒体传达出理性客观真实的信息,那么受众也很大程度上都会用理性的思维去对待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其实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遵循系统规律,从管理控制转向信息沟通、从短期信息调控转向长期心态调适”,一方面要坚持权威性、合理性和公共性等导向原则。[13]
(三)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加快规范相关新闻法势在必行
1.强化法制的规范化管理,加快网络新闻的立法进程。网络信息是较为混杂的,尤其是色情暴力内容在对网络使用者的影响中占着最大的部分,色情淫秽的网络内容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想是最为明显的,处于懵懂期的青少年所接触的网络不良信息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犯罪微博是网络发展中的新事物,它会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法规范围外的禁止发布。
2.在完善网络法的过程中,各部门积极配合。对于已存在的那些虚假的,内容涉黄的等不良信息就是做到及时清除,各部门积极配合,为网络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微博实名制可以成为种微博发展完善过程中的过渡办法
微博在出现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着不成熟到完善的过程,此过程中,可以实行一些可实施性高的手段过渡,比如:微博实名制,实名制的好处就是规范人们的言论,我们会减少听到很多谣言,毕竟谁都不想让别人知道那些假的事情是他们造的.即使为博关注,也不会想以这种负面的形像。实名制对于人们在网络平台发表言论会有更多的考量,不会在出现像“京东之死”这样荒诞的头条了,实名制对一些微博大咖和一些喜欢利用微博兴风作浪的人也会起到很大的震慑力,至少一个大的新闻谣言出现后,我们可以追根溯源,顺藤摸瓜找到谣言的造势者,但是微博也是一个很好的去倾听来自底层意见的平台,实名制以后,谁还敢说出实话,用实名制来遏制假新闻的同时微博也会失去一些价值,实名制阻碍了人们私下揭发和底层的最真实的意见,这对社会的前进或许是一种阻碍。如果实名去揭露那些黑暗,我们很可能被实名搜索,那些未知的黑暗势力会时刻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实名是XX管理微博的一种手段,它只是用来维护微博更健康的发展,这个手段并不是最有效的管理微博运作,实名制同时,我们也需要规范实媒的行为,很多假新闻都是个人编造。但是这些假新闻会在实媒的帮助下传播更广泛。“尽管有60%的用户从脸书等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但是社交媒体的新闻,其大部分来源仍然是传统媒体,传媒生产着70%的原创新闻。”[14]一些假新闻就是由于实媒的传播才让我们那么深信不疑。与其说是我们这些网络看客的胡闹,不如说是实媒的荒诞。在这个名利第一的社会,这不只是我们个人的悲剧。实媒不加以证实就作为头版头条发布,才造成“三人成虎”局面。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微博实名手段下,实媒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法律上对微博网友的言论权给予足够的保护,网络健康发展之路才会循序渐进。
结语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被放大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也形成了对立局面,舆论的快速发展更是加大了对它的监管和引导难度,所以,如何给予舆论发展正确导向应该成为新媒体使用者们关心的核心问题,通俗的讲就是我们该如何让它健康发展,在保障网民自由言论权利的同时又让其成为文明传播的新型网络平台,把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点,让其健康发展,减少甚至杜绝网络舆论暴力带给人们的伤害。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也是xxxx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总揽全局而提出的。作为新媒体如微博等的使用主体,我们更要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从自身做起,在遵循维护网络规范的前提下,引导大家成为网络文明的一份子,以己带人,让网络成为大家发展自己提升自我畅快交流的平台,而不要成为披着文明外衣的键盘侠,让情绪占据理性的打字机器。网络是虚拟的,但与现实是息息相关的,虚拟的言行,一样可能会触犯现实的刑律,思想无边界,打字有准绳。而且我们要相信经过合理引导后的网络空间,不会再是网民发泄心中不满的非理性空间了,而是促进人们文明交流的平台,共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姚广宜.微博直播庭审中的利益冲突与调整[J].当代传播,2016,(1):56.[2]彭增君.事实与谎言:网络时代新闻的去伪存真[J].新闻记者,2017,(2):40.总第408期.
[3]刘宁.2016年网络新闻热点议题及传播特征研[J].新闻记者,2017,(1):83.总第407期.
[4]刘涛,杜蕊.微博舆论与微博群体性事件[J].青年记者,2013,(3):70-71.
[5]高巍.传播学视角下不同社交媒体传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J].新闻传播,2017(3):109.总第302期.
[6]孙梦婵.浅析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暴力[J].企业技术开发,2014,(18):139-140.
[7]郑惠.网络空间医疗纠纷报道的话语权分析–以新浪新闻网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6.
[8]王彦飞.超半数受访者:手术室自拍有违职业伦理[EB/OL],新浪网中心:http://news.sina.com.cn/c/2014-12-27/023931333016.shtml[2014-12-27]
[9]杜骏飞.网络写作的23条戒律[J].新闻与写作,2017,(2):72.总第392期.
[10]杜骏飞.中国网络事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31页.
[11]谭萍.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策略[D].郑州.郑州大学,2005.
[12]长平.网络暴力来自传统媒体[J].青年记者,2007,(15):75.
[13]张志安,宴齐宏.网络舆论的概念认知、分析层次与引导策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5):20-29.
[14]彭增军.传统与挑战:网络时代的媒介伦理[J].新闻记者,2017,(3):32.总第409期.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