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以徐州第三中

摘要: 课程整合由本世纪初期的研究高潮到现在的低谷,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新形势,调查研究了徐州第三中学的课程整合现状以及进行了整合现状原因分析。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本文提出

  摘要:课程整合由本世纪初期的研究高潮到现在的低谷,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新形势,调查研究了徐州第三中学的课程整合现状以及进行了整合现状原因分析。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包括了设置情境任务驱动、优质输入缓解教学压力、小组协作演练增加课堂交际活动、主题作文输出、多元评价等,并做了案例设计。
  关键词:新形势;课程整合;中学英语;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个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发展需要雄厚的人才基础,而教育作为培养国家第一资源—人才的主要方式,也就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促进国际发展,我国一直对英语教学投入较多关注和精力,但是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一直不能改善。语言环境缺失、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一直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1]国内课程整合研究多年来,依旧处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封闭的整合阶段[2],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依旧沿用“一人、一书、一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理念与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3]理念还有一段距离,可见课程整合实践道路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的意义

  英语作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少于其他科目,但是大量的付出却没有获得等量的结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人才一直受到大众的质疑,如今又面临着整合遭遇低谷、外界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新形势,所以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整合研究需受到高度重视。

  (一)英语综合能力要求提升

  1.高考英语改革
  对于外语“一考定终身”的现象,2014年xxxx发出《xxxx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4]。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旨在为其他省、市做出参考和示范。改革试点之一上海市推出一年两考模式,考试内容包括笔试和听说能力。而高中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的浙江省推行总分不变,成绩两年有效的政策。可见当前形势要求学生应注重外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2.国家拓外发展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当今全球几乎所有国际会议都是使用英语,2/3的出版物是英语,80%的网页是英语。[5]中国作为全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xxxx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6]可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发展,而我国英语水平任处在“低熟练程度”[7],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及其不符合的。

  (二)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优势

  1.信息技术有助于英语综合能力培养
  中国教室因为班级学生数量多,缺少“听、说、读、写”的环境一直学习外语的一个重大问题,“一人、一书、一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死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但许多研究发现: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英语整体水平[8],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效[9],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提供口语教学资源优化教学,丰富传统课堂教学[10]。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学管理与实施
  通过对徐州第三中学的英语教师访谈结果得知,教师表示常常难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深度谈话得知她们由于没有系统地接受相关培训,往往制作课件费事费时,难以跟上其他传统授课班级的教学计划。校教育信息化部门可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教师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MOOC的名师讲学为指导,年级优秀外语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师辅助下录制适合学情的微课(件)上传校资源平台形成资源库,这样可以帮助年轻教师或者信息素养较低的教师缓解教学压力,且便于同一年级学生使用共同的教学资源,实现优秀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根据以上分析,传统的外语学习模式面对教育研究者提出的理论与改革措施显得苍白无力。为了快速适应高考改革,教育者应改变观念,明白英语课程的特殊性。英语在是一门没有语言环境优势的科目。枯燥生硬的字母符号、晦涩难懂的语法、纸上谈兵的英语教师费时费力培养了一批批“哑巴英语”学习者。语言的复杂、环境的缺失、教师的能力结构等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当然最根本的是教学出现了问题。
  其实,国家早在2001年新课改就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2010年也在10年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教师不能局限于原有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迫在眉睫[11]。同时,2012年《高中英语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徐州第三中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活动设计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开,从学生、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师、学校信息化环境等多方面展开调查,获取切实有效的数据。
  1.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具体了解中学生对传统教学的满意度、对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的态度、英语教师对课程整合的意识问题和该校的信息化环境,为提出针对该校的课程整合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2.调查对象
  为了能了解该校的实际情况,更为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和提出模式的有效性。对于调查问卷,在该校的高一(5)班(实验班)、高一(6)班(普通班)和高一(17)班(树人班)进行;对于访谈,在三班中随机抽取6人进行,并对该校的年轻教师和英语学科主任进行。调查范围广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正式使用问卷之前,本研究工作人员对问卷进行了小范围的测试,以完善问卷。从徐州第三中学中抽取了30人,其中15名女生,15名男生。对问卷中问题难度、顺序、份量、语言表达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自主设计的《中学生对当前英语教学满意度和未来期望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具体包括答卷者的基本信息、对英语各科目等的重视程度等。第二部分为高考科目变更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第三部分为学生对英语课堂信息技术手段的满意度等信息。
  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此次问卷采取纸质发放形式,研究人员在旁进行指导填写。问卷共发放120份,收回117份,有效率97.5%。
  5.访谈的进行
  此次访谈分为两个部分,包括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在问卷发放的三个班中随机抽取6人进行;教师访谈对高一(6)班的英语教师和年级的学科主任2位教师进行。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现状

  1.整合程度低,以简单的PPT展示为主
  徐州市第三中学是江苏省数字化校园实验基地,是徐州市老牌重点中学,教
  师和教学资源都较丰富,且学生在高考中也连续取得佳绩。各班虽然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但缺少网络环境,只能进行简单的PPT展示,且部分教师透露教学时间太紧有时PPT都来不及做,运用其他信息化手段更少。
  2.实行“讲学计划”助学,上课依旧以满堂灌为主
  徐州自2014年全是推行“学讲计划”以来,各班各年级针对教学内容制定
  导学案,旨在通过“学进去”、“讲出来”和“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能力。问卷就“上课形式”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图1结果显示:50.5%学生表示他们上课依旧以满堂灌为主,但也14.5%的学生接受学讲计划方式。而通过访谈教师则表示她们都进行的是学讲计划教学模式。从师生不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讲计划落实浮于表面,还是以满堂灌为主。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以徐州第三中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课程整合问题主要集中两大类:第一类在于整合不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教学设计不当、忽略课程特点、忽视师生情感交流等;第二类是整合实施困难,主要的原因有整合意识不强、实际行动不迅速、整合理念理解不明确等。而徐州第三中学影响课程整合不利的原因属于第二类,主要表现为对课程整合的效果不明确、师生信息素养较低和数字基础设施不足。
  1.对课程整合效果不明确
  问卷就“徐州第三中学科目重视程度”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图2结果显示:相比于数学105人次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只有10人次。通过对随机抽取的6名学生和教师访谈发现,学生对信息化教育了解甚微。通过对问卷和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该校对英语单词部分重视较多,教师认为信息化手段对单词记忆无任何帮助,甚至出现了教学目标设置错误,对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效果不明确。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以徐州第三中
  2.师生信息素养较低
  由于调查人员是5班和17班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通过对学科教师访谈内容分析可知,部分学科教师也认为自身信息素养较弱,对教室的多媒体设施操作甚至不熟练。徐州市第三中学计算机教室和老师办公楼设置在单独的教学楼顶楼,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之间交流较少,教学之间除了对学生的认知特征有交流,其他从不交流。
  3.数字基础设施不足
  调查发现,学生对当前英语学习状况表示不满,表示希望能够接触到标准的外语输入。通过对学校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学校配置了语音教室但数量较少且不经常使用。全校仅有三个机房,每个机房约60个座位,有两个班级的音响效果长时间损坏并没有得到修复。平时若有公开课录制需要,课堂会移至与教学楼分离的办公楼六楼—信息技术层进行。紧张的数字基础设备和遥远的距离也让教师渐渐失去了实践的勇气。

  三、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设计

  分析MOOC发现,名师效应、课程内容的精炼、开放社区的特征,使得课程整合的设计和发展有一定的路径,支持和促进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多元评价和学生创造性和开放性学习的协作学习。在这一部分,将从理论基础和设计思路两个方面进行详述。

  (一)理论基础

  在高考指挥棒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知识转移,即从教材到学生笔记本而动口表达的机会很少。本模式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发现学习和乐于学习的习惯;并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协作学习理论辅助,实现优秀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课堂备课时间,和实施教学评价多元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1985:2)由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Krashen)首次出,他认为学习(learn)和习得(acquire)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习得语言是在无意识下通过接受和理解大量的输入信息(语言材料),且需要有情感的要求。这些语言材料需要包括四个特点:①可理解性,学生只有懂得语言材料,才不会花大量的注意力放在语句分析上;②激发学生兴趣,兴趣帮助学生激发内在动机积极投入习得过程中;③不过分强调语法,他认为随着语言的大量输入和使用,这些错误会自动消失;④大量输入材料和会话。[12]且Foster(1998)研究发现积极参加课堂交际活动从几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发展第二语言:增加课堂上的语言运用时间、减少单纯听他人说话的时间、避免有害的焦虑感和拘束感、增加教师个别指导的时间、创造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13]由此可见,创设一个帮助学生进行大量输入和输出机会的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2.协作学习理论
  协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简称CL)起兴于上世纪70年代X,并于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去的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14]黄荣怀教授(2003)提出了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为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加工。但应注意的是,协作组的人数最好保持在3~5人。且大量调查表示,在混合组中女生的建议常常被贬值或大打折扣。采取全由男生、或由两个女生、一个或两个男生、再或全由女生组成的小组,应避免一个女生、两个男生或三个男生组成的小组。[15]协作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应跟紧学习目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教学环境和任务量等要素。一个教师难以与全班所有同学进行协作交流,建立协作小组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且成功的协作小组可帮助减少焦虑感和约束感。

  (二)课程整合模式设计

  1.模式架构图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以徐州第三中
  2.模式分析
  基于建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和协作学习理论,本模式(图3)从课前活动(设置情境,任务驱动)、课堂落实(优质输入缓解教学压力、小组协作演练增加课堂交际活动)和课后(主题作文输出与个别指导、多元评价)3个部分详述。
  (1)课前活动
  ①设置情境,任务驱动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告别传统重语法和词汇的教授和传递,转而从学生的兴趣、认知和信息特征出发,即明确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此外,根据上文对当前国内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出现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本模式(图3)指出,在进行教学之前,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教师分别学习者进行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非智力因素对班级学生建立异质协作小组,小组学习避免了个人学习孤独感,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和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交际活动,树立共同目标即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开启每个话题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或小组协作学习校学习平台(图4)上传相关资料(视听结合),并通过回答问题寻找不足与疑问。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以徐州第三中
  (2)课堂落实
  ②优质输入,缓解教学压力
  “Practicemakesperfect.”是实践者第二语言学习者秉持的观点,认为只要长时间重复练习就能习得目标外语。著名的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Krashen)认为传统的“机械式练习”不能顺利地帮助习得第二语言,需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各方面进行有意义学习。学生经过自学和协作学习回答问题后,教师可根据统计问题并分别做出个性反馈。此时班级共性问题和学生求知欲就成了整合点,教师并以此制作针对性的微课(件)。本校的优秀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教师合力完成,使得教学视频具有专业性和设计性,且缓解部分年轻教师教学压力,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③小组协作演练,增加课堂交际活动
  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学课程,不仅包括语言学性知识,还包括应用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当今传统的课堂和评价方式注重语言性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课程教师主张知识的传授和了解,常常出现“哑巴课堂”。英语教学专家Harmer(2000)指出,成功外语课堂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应用(activate)。[16]为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和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本模式认为,精炼和优秀的视频帮助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投入(engage)到每一节新课中;每节课教师选取话题和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和优秀示范帮助学生找出本节课的优秀词汇短语,对下一环节学生有效交流形成认知;协作小组根据示范视频进行创新演练,习得第二语言;速记训练指学生在观摩时学会速记,迅速从模范话语中认识新词汇、发音、句子结构,挑出中心词汇、段落含义等,为小组演练添加语料和避免课堂小组演练冷场的尴尬。
  (2)课后活动
  ①主题作文输出
  作文是口语表达的书面形式,当缺少交流环境时,作文是一种提高表达能力的方式之一。课后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模拟演习时,书面形式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课堂的速记训练(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软质笔记本,通过听力及时记录优质视频和师生对话中呈现的优秀词汇和主题大意),选择有关本主题词汇进行书面形式描写,按照主题上传校学习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
  ②个别指导和组间评价
  课程教师对他们的作文和课上口头发言做专门指导,其他团队人员或是班级同学针对课堂交流表现和作文做出评价和期望。多样的评价方式帮助学会教师对学生的多维度了解,也有利于师生通过发展性评价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和学能力。
  3.中心思想
  (1)课程教师积极与教育技术教师交流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课程教师在积极发展自身的课程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传统课堂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视听技术有利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等。
  (2)找准课程整合点,把握课程特点和课程目标
  在计算机与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英语教育者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推动教育技术和英语课程的整合发展,促进CALL由辅助走向常态化(英文称“Normalization”)[17]。当然,也应认清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而身正师范、言传身教、师生关系建立等需课堂教学来发挥主要作用。[18]徐万胥(2003)提出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是课程目标之一,但优化学习,改善教学质量才是课程整合的主要目标。作为一线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整合意识,明白整合不等于技术,更不等于简单的PTT课件和微课,避免为整合而整合,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寻找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
  (3)合理利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中学生已有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解决一些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埃里克森八阶段论,高中生正处于第五阶段,发展的重要事件主要是同伴交往,合理的协作方式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RogerT.andDavidW.Johnson),促进学习者之间更加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和更密切的关系(DirkE.Math-ling,1995)。教师应根据任务难度和获取资源难度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和小组协作的任务。
  (4)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反思教学
  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各式各样的学习心理,并产生多种焦虑。而焦虑会影响高中生的听力(付刚萍2005、陈艳君2005)、阅读(石运章,2004)、口语(PWmps,1992)、写作和整体成绩(张金生,2004和唐军俊,2005)等产生影响。教师应进行充分的学习者分析、教材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制定多元的评价方式,避免评价机制产生学习焦虑和学习懈怠。

  四、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模式应用案例设计

  教学内容来源于高中英语教材牛津版第二模块第三单元AmazingPeople的WelcometotheUnit和Reading部分,受教学生为高一上学期高一(6)班学生。在TCALL模式的理念下设计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学生的学习活动、课上的教学活动以及课后交流活动。三者结合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4.根据选择的内容的进行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帮助解决部分疑惑,上传学习空间 调查发现这段时间的学生的搜索能力还较弱,这节课设置在上半学期。提供相关英文视听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处在英文语境中学习习惯;帮助部分信息素养较低的学生避免信息迷航,链接网址引领她们学习搜索。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以徐州第三中

  五、结语与期望

  人类亲眼目睹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身心不断发展的学生,所以信息技术很难迅速对教育带来质的变化。但是,教育者首先应有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意识,其次是用实践研究促进学生和自身发展。切记课程整合不等于课件,不等于微课,也不是万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特征以及课程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最后本文不足之处在于该模式只是提出了设想,没有真正在教学中得以实施,希望在以后科研道路上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CD].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html,2001-6-8.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xxxx.xxxx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CD].http://en.eol.cn/
  kuai_xun_4210/20140904/t20140904_1171565.shtml
  [5]刘道玉.退出高考,扯~英语教改,赞~[N].南方周末,2014-6-21.
  [6]xxxx:瑞士将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EB/CD]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3_05_24_146748.shtml,2013-05-24.
  [7]英孚教育.EF英语熟练度指标第四版[EB/CD]http://liuxue.ef.com.cn/epi/,2014-11-19.
  [8]徐晓菁.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英语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5.
  [9]张文双.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0.
  [10]田密.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有效应用方法的研究[D].辽宁: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1.
  [11]新华社.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CD].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60/201007/95600.html,2010-07-29.
  [12]谢玫珍等.基于克拉申输入理论的二语口语习得研究[J].大学英语,2014,(2):34-38.
  [13]FosterP.Aclassroomperspectiveonthenegotiationofmeaning[J].AppliedLinguistics,1998,19/1:1-23.
  [14][15]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6]JeremyHarmer.HowtoTeach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4.
  [17]AndreaChambers.StephenBax.MakingCALLwork:Towards:normalization[J].ELSEVIER,2006.
  [18]何培芬.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7.
  [19]赵可云,何克抗.设计研究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2,(01):117~120.
  [20]刘奇,田治兰.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51~53.
  [16]宋伟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J].中小学电报.2013,:62~65.
  [21]周小梅.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J].英语教师,2013,(10),62~6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59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12月4日
Next 2019年12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