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和《死水微澜》中自然主义的比较研究

摘要:19世纪中期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兴起,并在20世纪初传播到世界各地。福楼拜被看成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虽不能被视为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但其作品具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国内不少学者将福楼拜的经典小说《包法利夫人》与民国作家李劼人的代表作《死水微澜》做比较。两者都运用了自然主义创作方法,追求绝对的真实客观和细节化。在人物塑造、叙事角度、对环境的刻画上,作家李劼人运用自然主义和作家福楼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自然主义;福楼拜;李劼人;包法利夫人;死水微澜

前言

提及法国19世纪文坛,绕不开对福楼拜的探讨。尤其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成为了文学长廊上一个熠熠闪光的经典。在1935年,中国作家李劼人翻译了第一个中文版本《马丹波娃利》。此书于1936年问世,在十年之后,他的三部长篇小说也相继问世。他创作了三部前后时间相关联的长篇小说。其中第一部小说的影响力最大,经常被拿来与《包法利夫人》做比较。虽然一开始大家对李劼人的这部作品褒贬不一,但隔了数十年,它愈发显示出了它本来的魅力。其中,刘再复先生将《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相提并论,可以说是很高的评价了。

19世纪中期自然科学革命兴起,实证主义随着革命的开展而兴起。包括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全新的思考,它有着法国思潮全方位的基础,有自然科学,有医学等等。自然主义思潮接收了关于遗传学的理论知识,以现实主义为背景,融入医学,是19世纪中期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所以科学思想显得尤其浓厚。再加上泰纳的“时代、环境、种族三种因素决定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的提出,使得19世纪的文学家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写作可能:打破科学文学的分界线,融入医学,以客观冷静的叙事态度追求绝对的真实,尝试从医学的角度剖析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继而在20世纪,法国这股文艺思潮传到世界各地,传到日本发展为私小说,传到中国时正值我国的五四运动,文学青年们吸收了广泛的国外的文艺思潮,自然主义便在其中。再加上作家李劼人自身留法深造的经历,使得他对于自然主义喜爱和研究颇深,他看到了自然主义的长处和弊端,想效仿巴尔扎克创作长篇巨制的历史小说。又因为李劼人身为写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定将中国正值辛亥革命这历史交替的社会变动状况用小说记录下来,并且打算以他生长于斯的四川地区的社会变动作为模板来以小见大,《死水微澜》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诞生的。

做两部作品中自然主义的比较分析是因为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中期法国文坛上很重要的创作手法,深层次地了解这种创作手法对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有一定启迪意义。在这篇论文里,将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法国自然主义的起源是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明确自然主义在文学上是什么定义,它具体表现在哪里;福楼拜认为自己什么主义也不是,他究竟是哪一阵营;在自然主义的运用上,两位作家分别通过哪些方面怎么运用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本篇论文通过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环境描摹等方面来论述两者相同方面;通过人物塑造以及环境的刻画上做两者的不同方面的比较。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比较法。将两部作品作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作家李劼人对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继承与发展。以下本篇论文将从自然主义的起源与定义开始对两部作品做细致的比较分析。

一、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

19世纪的法国科学飞速发展,各种文艺思潮兴起,带来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先后蓬勃发展的局面。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都站在浪漫文学的对立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左拉是自然主义的决定性人物,而福楼拜也被划归为自然主义的开山鼻祖阵营。在20世纪初,欧洲的文艺思潮传到亚洲,包括日本中国等。留学青年李劼人在法留学四年,深受福楼拜大师创作手法的影响,回国后创作的《死水微澜》被称为他学习自然主义文学的首要代表文章。以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自然主义的起源,福楼拜与自然主义的关系以及自然主义对于李劼人自身的影响。

1.1自然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文学往往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19世纪中后期兴起的自然主义也不是空穴来潮。它有着法国思潮全方位的基础,有自然科学,有医学等等。自然主义思潮接收了关于遗传学的理论知识,以现实主义为背景,融入医学,是19世纪中期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所以科学思想显得尤其浓厚。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实证主义的盛行,包括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全新的思考,再加上泰纳的“时代、环境、种族三种因素决定文艺创作”文艺理论的提出,给19世纪以左拉为首的作家们树立了写作应该注重科学、注重从医学尤其是生理学和遗传学的角度剖析人的一种创作观。真正意义上自然主义文学开始的标志是龚古尔兄弟的文章《日尔米尼·拉赛德》的发表。《包法利夫人》被文学界认为是自然主义的经典之作。自然主义在文学上是这样被定义的,主要是指“回到人和自然,是直接的观察,追求最精确的真实。”[柳鸣九.西方文艺思潮论丛—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高举自然主义大旗的作者们认为,作者应该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地描述自己想描绘的东西,像人体解剖的医生那样,隐藏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感受以及判断。

在自然主义在法国兴起不久,就传到世界各地,包括英、美、日、中、印度等,在各国掀起文艺思潮。当时我国正值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飞快学习别国的制度、文化,各种文艺思潮传入国内,自然主义也在其中。自然主义传到日本,结合日本注重内心独白的小说传统,渐渐发展为私小说,并在日本文坛上占领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1.2关于福楼拜的论争

国外学者经常把福楼拜划归为自然主义文学阵营,有时候也划归到现实主义阵营。虽然左拉把福楼拜当成是自然主义文学的老师,但是福楼拜本人很排斥把自己归类为自然主义或者现实主义阵营。在晚年他给自己的爱徒莫泊桑写短信,让他停止关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喋喋不休的言论,他认为文学应该忠于艺术,划分到具体的阵营里会限制他的写作。福楼拜虽然与自然主义阵营的作家们关系密切,写作上也相互影响,但这不代表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他经常批评左拉的自然主义文艺理论,也经常辩驳自己什么主义也不是,虽然也许把一个作家完全地归为一个主义阵营不正确,但是福楼拜在创作上思想上对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确实有很大的倾向。

关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两者的区分,常常让人争论不休,李宪瑜给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盲目的追求真实,不是现实主义的态度。在自然主义看来,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描写的对象。”[李宪瑜《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三四十年代·英法美卷),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05一106页.]两者在站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对立面,都批判现实方面等非常相似,但两者的区分在于描写的对象以及写作目的,自然主义只为了描摹自然和真实,现实主义是有选取的批判现实。在描写对象方面自然主义是全部对象,而现实主义的描写对象是作者自身择取他想要呈现的内容。所以从这个层次划分,《包法利夫人》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自然主义作品,在本篇文章第二章节部分也会根据文本更详细地分析。

1.3李劼人的留法历程

李劼人曾经在法国边打工边学习四年,这四年是他学习并且接受法国文学观念的飞速时期。“李劫人《自传》中说:“当时(1919年),我的同学周太玄,李磺已到了巴黎。他们在那里办了一个通讯社‘巴黎通讯社’,业务颇好,人手不够,写信来问我能不能去法国。”[李士文.李劫人的生平和创作例.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李劼人在法国这段时间学习并且翻译了不少法国文学作品,他很喜欢福楼拜的作品,他是国内第一个将《包法利夫人》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人,对福楼拜的推崇可见一斑。第一本译本名叫《马丹波娃利》,后来改名即为今天的《包法利夫人》。

在结束了四年的法国学习之后,他开始自己写小说。之前提到他的三部长篇小说,他是有野心的,他想效仿巴尔扎克写出描摹社会历史画卷的长篇小说,再现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后近二十年的一段历史。“打算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的,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抿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是以1911年即辛亥年的革命为中点…”。[李劫人.死水微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所以,他的小说力求社会性和历史性,试图描绘历史的画卷,众生万象,用事无巨细的笔法,一一用写实的笔法描绘出来。他向福楼拜借鉴自然主义的手法去创作他的小说,用尽量冷静客观的态度去写书中的人物。于是他开始了有选择的吸收择取,结合他自己自身的经历感受,写下了引起一时轰动的《死水微澜》。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在他的作品里最完美地实现了他对于描绘社会历史画卷的“野心”。

二、《包法利夫人》和《死水微澜》文本世界中的自然主义

《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艾玛是一个年少时在修道院度过的漂亮的农家女孩。她从小在修道院里阅读的都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加上长年的宗教训导生活,艾玛向往的爱情从来不存在现实生活里,只存在她的幻想与激情中。她嫁给了医治自己父亲的乡村医生查理,但她向往的是上流社会奢华无度的生活,所以丈夫的平庸和生活的平淡根本满足不了她。一次沃比萨舞会上子爵的邀请更是让她心绪难平。在她搬到荣镇之后,艾玛遇上了一个实习医生莱昂,很快两人相爱,但碍于身份世俗的眼光,莱昂只能忍痛分别,离开荣镇前往巴黎学习。在第二部艾玛遇到了一个纨绔子弟罗道尔夫,他垂涎艾玛的美色,利用艾玛对上流生活的渴望欺骗了艾玛的感情。在小说的第三部分,艾玛又去巴黎看戏偶然遇上了莱昂,但莱昂已不再是当初单纯的莱昂,莱昂为了钱财与艾玛在一起。艾玛在两次出轨期间债台高筑,向莱昂和罗道尔夫借钱都遭到了闭门羹,期间还遭受了侮辱,她感受到了绝望,决绝地吞下了砒霜自杀而亡。

《死水微澜》中女主人公和艾玛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邓幺姑的农村女孩,她很美貌,自命不凡,梦想着嫁到成都去。接着嫁给了平庸甚至有些呆傻的天回镇的杂货铺掌柜蔡兴顺,她不满意这样无趣的婚姻生活,也不喜欢这样有些痴傻的丈夫。渐渐的有一位人称“袍哥”的人经常出入杂货铺,与蔡大嫂渐生情愫。这位”袍哥“也就是罗歪嘴,成了蔡大嫂的情人。最后,罗歪嘴因为被人告密四处逃亡,而她的丈夫也进了监狱,“土粮户”顾天成看上了蔡大嫂的美色,想要娶她为妻,蔡大嫂提出只要让丈夫平安回归,让罗歪嘴不用逃亡,让自己的儿子有很好的前程的三个条件,顾天成爽快应允。于是蔡大嫂变成了顾大嫂,两个男人都得到了救助,儿子的前程也有了保障。这是一出很激烈的川西教民势力与“袍哥”势力的民间画卷。

2.1人物塑造

《死水微澜》的女主人公蔡大嫂的形象常常被拿出来与包法利夫人艾玛的形象作比较。两个作者描绘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时都是用客观冷静的笔调来写,非常注重细节性和客观性。

两个女人都不满平淡的婚姻生活,不满无能糊涂的丈夫,向往的爱情都是火花四射,奢华浪漫的。福楼拜在书中描写艾玛对于爱情的想象:她向往中的爱情有一个情意绵绵的小哥哥,为了给她摘鲜红的果子,可以爬上非常非常高的大树,可以光着脚在海边无忧无虑地跑。作者没有掺杂自己的评论,只是用第三人称向读者缓缓地叙述这幅场景,用很多细节化的形容词,例如对于色彩的描绘“鲜红”,例如对小哥哥的形容“情意绵绵”,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对于这种浪漫的爱情十足的渴望。蔡大嫂也是向往爱情的,罗歪嘴在表达过对她的情意之后,哪怕已为人妻,她正经地、像是认真地问了他,如果他真的爱自己,会不会有一天离开她。她是非常认真的询问罗歪嘴,一个细小的“像”字十分生动形象,写出了她状似无意其实心里又很认真的状态。她是相信并且也渴望一段爱情的,所以她对于罗歪嘴她也是心里有意的。

两个人性格中的贪慕虚荣也细节化处理。艾玛总是向往不切实际的生活,向往不切实际的爱情。在一次沃比萨的舞会上,被上流社会的生活深深吸引,又被子爵邀请跳了一支舞,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婚后生活更如地狱一般。她觉得她的生活一下子空洞了起来,但她没有任何缓解的办法,书里是这么描写的,“只好虔诚地把她漂亮的衣裳放进五斗柜里,就连那双缎鞋给地板上打的蜡磨了的鞋底,她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她只能通过把那天舞会上穿过的衣服鞋子好好折叠,再非常不情愿的塞进衣柜,来逼自己忘了这一切浮华的令她向往的生活,“虔诚”一词准确无误地把她对于上流社会生活的渴望之情表现地淋漓尽致;“打了蜡磨了的鞋”她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她对于之前的舞会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偶然见到的子爵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死水微澜》里的蔡大嫂也有着很细节化的人物描写。成都对于她有着天一样大的吸引力,她对于能嫁到那里心向往之。“邓幺姑顶喜欢听二奶奶讲成都。讲成都的街,讲成都的房屋,讲成都的庙宇花园,讲成都的零碎吃食。”[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她喜欢那里的一切,连细小到路边的吃食也感兴趣的不得了,通过这些细节,作者将邓幺姑对一生对于成都的向往生动地展现了出来,也从侧面表明邓幺姑务虚荣的本性,为下文人物的走向作铺垫。

2.2叙事结构

两本书基本故事结构也一一对应,故事情节也类似,都是讲述一个美貌虚荣的农家女一生和三个男人纠结的故事,最后结局却大相径庭。《包法利夫人》分为三部,第一个部分讲述她与查理平淡的婚姻生活,为她之后的出轨和债台高筑做铺垫,第二部分讲述了她与罗道尔夫的故事,第三部分是高潮,艾玛出轨与莱昂在一起,但是已经债台高筑,女主人公走投无路最后自杀。而《死水微澜》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述了女主人公与丈夫蔡兴顺无趣的婚姻生活,第二部分讲述了她与罗歪嘴渐生情愫的婚外情,第三部分是她的丈夫进了监狱,罗歪嘴逃亡,蔡大嫂答应嫁给“土粮户”顾天成,成功解救丈夫情人和儿子。两部作品在故事结构上惊人的相似。

在两部小说的叙事上,也有一个相似的叙事视角转变。《包法利夫人》中,一开始是以一个小学生夏尔·包法利的口吻写的,是第一人称,随着故事的进展,第一人称消失了,变为了第三人称。而《死水微澜》里也是由第一人称逐渐改为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好处是更加亲切,用在文章的开始可以更快的吸引读者进入文本。第三人称显得更加客观,将作者置身事外,这符合自然主义的叙事态度。这种叙事也有利于作者更全面的展开别人的生活,可以展开一幅全景图,更好地刻画民生百态,而不是一个“我”的具有很强片面性的一个视角。所以第三人称的状态使得作者可以冷静地把人物的本来样貌展现在读者跟前,让读者自己判断,追求绝对的真实和客观。

2.3环境描摹

“自然主义创作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重视环境的作用,自然主义认为人不是孤立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每天改变着社会环境,并且每天也受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李诚钰.李劫人对法国自然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以《死水微澜》为例[J].四川南充:科教文汇,2017]注重对环境的描摹可以体现自然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即泰纳的“时代、环境、种族决定文艺创作”的文艺理论。环境分为时代历史背景、居住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等。环境和人物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作者非常注重环境的描写,其实是注重对现实的描摹,也是注重人物在环境这个大背景下的喜怒哀乐、所作所为,从而更好地去展现书中人物的形象。

这两部作品可以说是完美贯彻注重环境刻画这一点了。例如《包法利夫人》,副标题是“外省风俗”,可见环境还有风俗的描写占的比重有多大了。整本书一共写了艾玛一家从小村子贝尔托到大村子,从小城镇到大城镇的迁徙,通过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描绘了19世纪中期人们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等等。生活环境的描写,例如第一章第一节“看见底下的小河流过桥梁栅栏,颜色有黄有紫有蓝,使得卢昂这个街区变成了见不得人的小威尼斯”[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这是描写一开始艾玛居住的小村落贝尔托的人们生活的情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描绘了艾玛那个时代那个村庄的生活,也可以侧面烘托出艾玛的心情,反映镇上人们的生活状态。还有艾玛的婚礼习俗也有描写,一行人弯弯曲曲的走,小提琴师们走在最前面,孩子们走在最后面,大人们是稀稀拉拉的状态,见到人就上去攀谈。这是艾玛结婚嫁给查理时候的描写,描绘了风土人情,婚嫁做礼拜等的习俗。这部作品确实涉及到了各个中心人物所在的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生动的向读者展开了一幅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小村落小城镇人们生活的事无巨细的社会风俗画。不仅是文学读者的享受,也可以作为考据,探究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习惯等。

同样,在环境刻画上李劼人也没有丝毫放松,对周围环境的描写甚至到了一种严苛的地步。在周遭建筑物环境的描写上,描写天回镇的场景,独独形容街面的石板块,用上面的车轱辘辙来显示他的年代久远,并且描写它上面有甘蔗渣子还有牛粪。非常有生活画面的一个描写。作者非常详细的描绘了天回镇的建筑物、道路以及各种铺子。给整个故事构筑一个框架,也为交代人物做铺垫。描绘天回镇镇上赶场时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人山人海,有家禽、有织布、有大米等,应有尽有。镇上的一切都细细的描绘,属于社会环境。在社会风俗方面,在民间吃食上面,正午过后,大家会吃几个花生糕,下点酒,这就是不一样的民风民俗。还有蔡大嫂的婚嫁风俗,要坐花轿、喝交杯酒、撒帐等等,这些在书里都有细细地描绘。再例如丧事的忌讳上,当地人认为人死了后不应该遮住他,不然他的七魂六魄出不来,无法投胎。这虽然是迷信的说法,但是也展现了当地人的一些必须掌握的生活习俗。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自然主义注重环境刻画的特点。

三、《包法利夫人》和《死水微澜》的差异性

李劼人对福楼拜的自然主义并不是全盘吸收,他看到了自然主义的长处,即提出了种种问题,看出了种种弊端,但是却没有提出实际解决策略。所以他对福楼拜的自然主义必定是个择取的过程。刚刚已经论述在人物塑造、故事结构和叙事角度、环境刻画上两者的相同方面,接下来在人物形象、环境刻画上论述两者自然主义运用的不同之处。

3.1艾玛与邓幺姑

《包法利夫人》和《死水微澜》中自然主义又是有区别的,通过人物形象就可以体现出来:《包法利夫人》中的自然主义是有宗教因素的,而《死水微澜》中的自然主义是非宗教因素的。艾玛在少女时期都是在修道院里度过的一个宗教生活,读的都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在她心中,是宗教的诉求的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误认为那种书里的上流社会的爱情就是她苦苦追寻的,其实在现实生活根本就不存在。“艾玛在少女时代晚祷之前,会在自习室读宗教书,每天会读圣史摘要,或者《基督教真谛》。”“后来她会读司各特,梦中也看到过苏格兰乡村的衣柜、卫士的厅堂、吟游诗人。她歌唱的不过是金翅膀的天使、圣母玛利亚、威尼斯的环礁湖。”[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她爱的是宗教书中的浪漫骑士与公主的传奇故事,她爱的是宗教书里描绘的美好的奢华生活。错误的不断去追求爱情的安慰其实是自己的宗教理想得不到满足后的走投无路。表面上是物欲膨胀、贪慕虚荣害死了主人公艾玛,深层次的原因是错误的宗教理想的投射。而邓幺姑,她是一个很实在的川妹子,她比艾玛务实多了。“总想将来得到成都去住,并在大户人家住,尝尝韩二奶奶所描绘的滋味,也算不枉一生。”[李劫人.死水微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她年少时对于理想生活的极致想象就是去成都大户人家过日子,可见她是世俗的虚荣的,和艾玛的比,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实现理想。再例如从最后,她没有为了坚持自己的爱情而殉情,而是向有权有势的顾天成提出了三个条件,从最后是一个相对完满的大结局就可以看出来,蔡大嫂是个实在实在为自己而活为家人而活的人。这样的妥协不是艾玛决绝的性子可以做到的,所以说,蔡大嫂一直都是很现实的人,她的爱情虽然理想化,但是也世俗化。蔡大嫂是没有接受过宗教教育的,她的观念也是非宗教因素的,是世俗的。

3.2法国外省与巴蜀之地

自然主义追求公正客观,以及实证精神,再加上全知的认识和描写,必然追求环境大背景的刻画。环境刻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包法利夫人》里,极多描绘“外省”风俗的画面,从自然场景到社会风俗。例如当艾玛一家还在小村落时,“有时海上忽然刮起一阵狂风,一下子就席卷了科州的高原,把清凉的咸味一直带到遥远的田地里。灯心草倒伏在地上,嘘嘘作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描绘小村落贝尔托的农村田园之美。在莱昂约好与艾玛在巴黎教堂见面时的场景描写:闪闪发光的银楼,灰色石墙上的缝隙在阳光底下居然变成了波纹,广场上各种花香扑鼻,有光头的卖花女在罗马甜瓜旁边卖着一束束的蝴蝶花。这段场景是莱昂为了艾玛买花在圣母院等她的时候描绘的。莱昂期待雀跃的心情跃然纸上,也侧面描绘了巴黎夏天早上圣母院的景色。再例如沃比萨的舞会上描写餐桌上的情况:枝形烛台上的蜡烛被银质的钟形罩罩着,餐桌上排成一条直线的鲜花,宽边盘子里有折得像主教的帽子的餐巾。瓷器大炉下有雕刻着一位妇女的一根小铜柱,妇女的衣服上都有波纹褶皱。这是描写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小城镇舞会上的习俗。在艾玛趁着黎明奔赴与莱昂约会时:城里有擦铺子橱窗的戴着希腊小帽的伙计,在街角吆喝的腰间挎着篮子的妇女,到处都是剧院、咖啡馆,遍地都是牡蛎、雪茄、牡蛎的气味……这是19世纪中期巴黎繁华的城市里人流量庞杂的宾馆附近的社会场景描写。

在《死水微澜》里,自然环境方面,它是在川蜀之地,是被大山环绕的盆地,人们都自给自足,这是中国特色的景和人文,和福楼拜笔下的法国外省风俗显然不同。社会环境方面,例如描绘了天回镇子的道路以及铺子,这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还涉及到很多民风民俗,例如上文例举过的婚嫁丧事的习俗。还有一些是中国当时的国情,《死水微澜》的背景正是中国辛亥革命前后,里面有很多当时用的词汇以及很多巴蜀地区的方言,如“阑干”一词,在当时是很普遍,意思为女人通身缘的一道辫子。再例如文中因为“袍哥”是涉及到教民势力的,所以文中会出现一些哥老会的词语,也是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所以《死水微澜》是融汇了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巴蜀当地文化、当地民俗风情的一幅社会民生图。而且李劼人自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度过,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必定是带有个人烙印的。因此蔡大嫂不是“亦步亦趋”的包法利夫人,两者在自然主义的刻画上完全基于不同的“民情”。

结语

19世纪随着自然科学革命的开展,实证主义、泰纳的艺术哲学以及医学尤其是遗传学的发展,自然主义文学在19世纪中后期兴起,随后传到世界各地。自然主义强调用医学、科学介入文学,用实证精神对笔下的人物做绝对真实的观察。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物,而福楼拜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之一。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看成自然主义的典范之作,尽管他自己拒绝承认自己归属具体的某一流派,不可否认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自然主义的杰出作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20世纪初,李劼人留法攻读文学四年,又正值五四运动,我国对外国文艺思潮持开放态度,自然主义传入中国,对李劼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回国创作了《死水微澜》等三部曲。

总的来说,《死水微澜》是一部成功的学习福楼拜大师运用自然主义展现中国特殊历史时期下的四川的一部小说。它是融合了作家自身的亲身经验,站在民族角度上进行借鉴转化的一部作品。自然主义追求真实客观和细节化,这些在两者中都有很明确的体现。

在人物塑造上,两本书对艾玛和邓幺姑的对于爱情的向往以及贪慕虚荣这两个性格特点的刻画上,极力的运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在作者不显心绪起伏的描述背后,不做任何道德的评判,让读者自行感受。在故事结构和叙事角度上,两部书也体现了惊人的相似性。两本书的故事结构都可以清晰地被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女主人公和丈夫的平淡婚姻生活,第二部分是和第二个情人的出轨故事,第三部分是女主人公和第三个男人的纠葛故事,同时也是两部书的高潮。在叙事角度上,都是由第一人称渐渐的转为第一人称,这是相同的地方。一开始的第一人称可以使得人物叙述更加亲切,很快把读者拉到文本中。迅速的转为第三人称可以让文本的叙述更加客观,不显露作者本人的态度。在环境的刻画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者都极尽描写之能事,这两方面都符合自然主义的创作主旨。在不同的方面分为两个方向:人物塑造和环境刻画。在人物塑造上,两者人物性格也有不同的因素,艾玛是带宗教色彩的,而蔡大嫂是不含有宗教思想的。在对环境的刻画上,两者的自然主义也有区别,李劼人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视角上来创作的,融入了当时时代背景,融合了鲜明的川蜀地区的风俗文化,而《包法利夫人》则是描绘法国19世纪外省的风俗生活。通过本文明确自然主义的定义以及《包法利夫人》和《死水微澜》中自然主义运用的异同,可以为现当代的作家们提供借鉴的思路,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合理运用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也为他们学习西方的文学观念加以吸收做了一个良好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柳鸣九.西方文艺思潮论丛—自然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宪瑜《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三四十年代·英法美卷),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05一106页.

[3]李士文.李劫人的生平和创作例.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4]李劫人.死水微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

[5]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李诚钰.李劫人对法国自然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以《死水微澜》为例[J].四川南充:科教文汇,2017.

[8]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9]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10]李劫人.死水微澜[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

[11]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512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8月31日
Next 2022年9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