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小班幼儿过度保护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瓶颈、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学校理论教育与实践的脱节促成了家长过度保护幼儿这一现象。家长对小班幼儿过度保护破坏了幼儿的成长生态,对幼儿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带来了不利影响。

基于此,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A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过度保护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过度保护的现状及这种现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小班幼儿家长保护的建议,以期通过这些措施解决家长过度保护问题,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过度保护;小班幼儿;A幼儿园;调查问卷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生育观念的变化,少子化家庭模式下孩子成了一家最重要的人,六个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对孩子极其宠爱甚至过度保护,以至出现有的孩子到了五六岁还不会自己吃饭、自己提裤子等。过度保护俨然已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现在幼儿园一些幼儿时常会出现如孤独、胆怯、不愿意与同龄人互动甚至不愿意参加团体活动并有严重攻击性行为倾向。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为什么父母给孩子都是最好的但结果却越来越糟?如何适度保护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作为父母必须思考的问题。其实产生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与家长的过度保护是密不可分的。过度保护是一种错爱,对幼儿无益,幼儿园幼儿行为的表现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家长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的影响会持续一生。为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学校、社会都要思考如何适度地保护孩子。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A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过度保护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过度保护的相关理论,对A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过度保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分析的结果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小班幼儿家长保护的建议,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研究意义

对社会中存在的幼儿过度保护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过度保护,过度保护的危害及采取何种保护措施保护孩子,如何采取正确的理念保护孩子。在实践中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存在过度保护问题能够有效帮助家长改善现有的教养方式,防止和减少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发生,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3个案调查背景

A幼儿园处于河北省廊坊市,接受的入园年龄为3-6岁。A幼儿园一共有12各班级,每个年级均有4个班,小班在20人左右,中班30人,大班35人,学生共250人左右。另外每班配有3个老师,幼儿园行政领导8人,整个幼儿园共300人左右。

第2章相关理论概述

  2.1过度保护的概念

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是天性的,保护是一种必要的行为,过度保护是一个相对而概念,国内外学者对过度保护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大多都会将过度保护与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等联系在一起。家长、教师对幼儿的保护应该保持一个合适的度,适度保护是必要且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一旦对幼儿的保护超过必要的限度就会成为过度保护。结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幼儿过度保护定义为:家长、教师由于对幼儿学习的特点认识不够,出于在生活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幼儿及生存能力过度担忧,为确保幼儿绝对的身心安全,在安全与发展之间选择时存在的一种不良倾向。

 2.2家长过度保护的类型

我国学者对家长过度保护进行分类时分为心理过度保护和生理过度保护。幼儿心理过度保护变现为父母等成人对幼儿生活在复杂社会环境的担忧,为了减少幼儿受不良媒体信息腐蚀和糟粕文化的侵害而采取的一种保守退缩、消极回避的过度保护战略。幼儿生理过度保护则是指成人采取措施防范幼儿身体受到伤害,在这过程中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采取措施过分限制幼儿日常活动,其中最主要是限制幼儿自主探索能力,从而限制了幼儿的成长。过度保护是一种消极的保护,他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利于其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国外学者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对家庭教育中的过度保护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权威型过度保护强调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并尊重孩子,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权威;宽容型过度保护的父母也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但不对孩子提要求,没有原则地任由孩子自行发展;专制型过度保护的父母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强行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这种亲子关系的交往是不平等的。

 第3章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3.1调查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采取的方法是随机抽样,调查样本为90名家长。一共发放9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率为100%。

3.1.1样本家长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按照亲子关系来看,样本中的父亲比例是36%,母亲比例是64%;而从个人文化水平来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是28人,大专及本科以上的有62;最后,依据职业等级来看,自由从业人员、工商农一般等非正式单位人数比例是13%,而其他事业单位、国企类等正式单位人员有87%的比例;这说明调查对象的总体素质较高,问卷的质量也较好。

3.1.2样本幼儿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幼儿男女性别人数分别是53、37人;其中,独生子女为56人,非独子女为34人。

表3-1 A幼儿园小班幼儿性别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情况分布

性别
53 37
是否独生子女
56 34

 3.2小班幼儿家长过度保护调查现状

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让人们在育儿观念上也有了转变。“内卷”的兴起让现代家长有了忧患意识,都想为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起跑点,可是大部分人却很容易因为过度爱护而忽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等基本能力。

家长对小班幼儿过度保护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图3-1 过度保护行为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父母是需要同孩子睡觉的,这对父母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能够说明父母是愿意陪伴孩子的。可这却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对儿童发展自主与独立意识有消极影响。此外,在诸如独立解决日常生活等小事上,比例也同样较高。虽然父母帮助孩子去解决生活问题是一种爱护孩子的表现,但是久而久之会磨灭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产生一种“我做不到”的心里暗示,因此,在幼儿期时期就应该慢慢培养独立与自主感,让其尽力而为,这对于今后的儿童身心发展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保护类型上看,主要有三种,权威型过度保护、专制型过度保护和宽容型过度保护,有的过度保护可能存在两种或三种交叉情况,具体如下。

3.2.1权威型过度保护现状

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有多数家长过于保护幼儿,总是怕幼儿受到伤害,甚至不让幼儿做一些日常的劳动或体育锻炼,这慢慢也娇惯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案例1:幼儿乐乐的班里组织集体卫生劳动,某老师提前一天已经通知过每个学生的家长,并让幼儿乐乐自己准备卫生用具。劳动那天,乐乐的奶奶一同和乐乐来到班级,某老师让乐乐去帮助同学们搬椅子,可是乐乐的奶奶怕乐乐累着想帮助乐乐;乐乐拒绝了奶奶的帮忙自己去搬,然而还没搬几个,就让乐乐待在旁边,替她搬完了剩下的椅子。

从这个案例中能够发现,幼儿园组织集体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可是作为乐乐的家长一开始还同意让乐乐自己干,但后来就替乐乐完成了他自己应该做的劳动,这一做法无疑是影响了乐乐健康发展,也有悖幼儿园组织集体活动的意图。

3.2.2专制型过度保护现状

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家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幼儿身上,自认为这件事是有害的,所以不让幼儿做,看似是爱护,其实是一种过于专制的病态现象,这从身心发展角度来看,根本上阻断了幼儿好奇心的发展,削弱了儿童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案例2:孩子:妈妈,我想去里玩泥巴,可以么?

家长:泥巴很脏的,不行。

孩子:妈妈,那其他孩子不也在玩泥巴么,他们不怕脏么?

家长:他们都不怕脏!

孩子:妈妈,那我也不怕脏,我可以去玩么?

家长:不行,你必须远离这些泥巴,甚至离玩泥巴的孩子都得远点。

那孩子哭求着家长,可是家长最后也没同意,强拖着把孩子带走了。

这个例子能够看到,家长与子女的意愿并不相同,大部分父母也同案例中的家长一样,也是如此做法。这种亲子关系的维护往往不长久,而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永远是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起来的,过于专断保护只能适得其反。

3.2.3宽容型过度保护现状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也不及时更正或给予适当的惩罚,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也会一并接受。这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小霸王”形象,最后酿成大祸,家长悔恨不已。

案例3:龙龙家的经济条件较好,独生子女,更是家里的宝贝,全家人对其关系爱护,可谓集众宠为一身,但龙龙在学习却是横行霸道,得理不饶人,总是欺负同学,还有撒谎的毛病,老师也不止一次提醒过家长,其父母觉得老师太敏感,总是以孩子太小为借口搪塞老师。有一次,同伴带来新玩具,龙龙也喜欢,动手将玩具抢来,打了同伴并坚持认为有理,老师劝说无果,最后只能被迫退学。

这个案例说明,父母的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这在无形当中纵容了坏习惯的滋生,倘若从小不过度宠爱孩子,加强教育,那龙龙也不至于被迫退学。

 第4章小班幼儿家长过度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小班幼儿家长过度保护存在的问题

4.1.1家长对过度保护的认识不够

家长错误的认为幼儿身心还尚未成熟,还不能自己完全的自主生活,所以经常有准备的为幼儿做好一切日常工作,可是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身为家长应该重新建立一种正确的保护观念,从而防止过度保护带来的不良影响,下图是家长对幼儿过度保护行为的认识情况。

家长对小班幼儿过度保护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图4-1家长认为属于家长对幼儿的过度保护行为

在调查项目“让幼儿不要与顽皮的孩子做朋友”中,家长觉得此行为属于过度保护的比例是52%;认为“代替孩子解决孩子可以自己解决或应该解决的问题”的行为是过度保护行为比例是84%;认为“迁就幼儿的消极情绪并向幼儿妥协”的行为是过度保护行为的比例是69%;认为“代替幼儿完成老师布置给幼儿自己的小作业”的行为是过于保护行为是比例为56%;从上述数据能够看出,家长可以正确的认识到过于保护的行为,可是认识不到位,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4.1.2家长对幼儿身体的关注多余心理

幼儿健康包括身休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个健康的幼儿应该是身心发展都处于健康状态之中的。

家长对小班幼儿过度保护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图4-2 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情况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家长很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基本生命健康方面的比例较高,为77%;对于心理发展方面的关注比例分别是62%;而在智力发展、全面发展及社会适应方面的注重比例是68%、52%、54%,这表明家长更注重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其次才是心理发展。究其原因可能是,家长忽略了心理发展对幼儿的关键性,再者,家长不能很好的兼顾家庭和工作,没有及时注意到幼儿的这些心理问题,由此才形成这种现象。

4.1.3父母对幼儿过度宠溺

幼儿时期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父母应该正视孩子教育,不能过度宠溺,应该让孩子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下图4-3反映了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对其的态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教育方式。

家长对小班幼儿过度保护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图4-3 家长教育方式

幼儿期正式培养儿童独立与自主感的重要时期,家长应该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宠爱适度,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从图4-3能够看出,家长对孩子犯错后的态度是如何的。家长认为孩子犯错后需要公平对待,以正确的态度去教导孩子改正错误。

从生活习惯分析,幼儿挑食现象居多,即便父母都知道挑食是不正确的,可是会因为爱护心理对忽略这方面的教育。追其根源,一方面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生活物质基本是可以满足幼儿的。另一方面是子女较少,即便家长不满足,也会有其他人满足孩子的要求。

从学习习惯方面来看,将近一半多的幼儿对待困难有逃避现象,而家长出于关爱,会主动帮幼儿解决问题。如此造成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强,不能很好的独立解决生活问题。

从行为能力方面来看,很多幼儿没有分享习惯,认为这个东西就是属于自己的,自我意愿很强烈,这也是由于大部分家庭子女较少,逐渐养成了占有欲,不懂分享带来的喜悦。

 4.2小班幼儿家长过度保护的原因分析

4.2.1从家长方面看过度保护的原因

(1)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不多

案例5:今年小成5岁,是家中的独生子。第一天走进幼儿园,家长放学时问老师,小成今天在学校吃饭怎么样?老师说挺好的。小成妈妈又问老师小成睡觉怎么样?老师说可能刚上幼儿园不太适应学校的作息规律,中午没睡。家长看孩子挺好的,没有问孩子是否适应合群或是孩子愿意交往等问题。几天后,小成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总自己呆在幼儿园角落发呆,老师和他互动也不愿意参与,老师把情况向家长反馈了一下,家长说没事,孩子身体好就行,他在学校呆一段时间就适应了。然而,小成变得更加孤单了。

以上情况可以了解到家长过度保护,导致幼儿很情绪化,长期不适应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并产生不正常的行为。他不正常行为的背后是他的心理问题。他害怕面对新事物,胆小,不愿尝试与老师的同龄人交流。这些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父母的过度保护,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阻碍了他的社会发展。

(2)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过度放纵

案例6:小雨今年4岁半了。他在幼儿园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老师温和的安慰和严厉的批评对他都没有帮助。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会发脾气,打人,踢人,扔东西,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经了解,小雨的家长对小雨非常疼爱,只要小雨想要的东西都会给他买。就是不想给小雨买的时候,因为小雨哭闹,最后家长也都会满足小雨的愿望,反正家长因为过度保护,没有不满足小雨愿望的时候。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小雨的父母对小雨过度放纵,满足小雨的任何需要,当小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小雨就哭闹不停,最后家长又会满足小雨的愿望。结果家长因为对小雨的过度保护,导致家长对小雨的任何要求都会满足。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样的家长教养是小雨情绪不稳定、固执、叛逆、有侵略性行为的根源。

4.2.2从幼儿自身方面看过度保护的原因

由于幼儿年龄小,很多时候都处在懵懵懂懂时期,很多事情都在适应当中,容易出现意外。如幼儿有可能走路时,没小心就摔了,家长怕幼儿再摔着,进而过度保护一直就抱着孩子走,不让孩子自己走。幼儿处在探索阶段,什么事情都想尝试,没有危机意识。如想看看橡皮能不能吃,家长怕孩子再吃,专制过度保护,你再吃橡皮我就打你。幼儿性格单纯,喜欢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摆玩具没摆上就嚎啕大哭,家长就过度保护,直接把玩具摆好。有的孩子调皮的大哭大闹,家长过度保护,答应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

以上情况可以了解幼儿性格单纯,活泼好动,处在探索阶段,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没有危机意识,家长担心幼儿受到伤害,全权替幼儿包办或限制幼儿自我探索行为,导致幼儿缺少自理能力,很难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4.2.3从家园合作和社区文化看过度保护的原因

(1)家园合作

案例7:小凯今年5岁。他的智力和身体状况发展得很好。然而,他的情绪是不受控制的,他易怒并伴随侵略性。他在学校经常欺负弱小的同学,老师怎么劝说也没有用。老师向家长反映小凯的问题,家长口上应下,可心里根本没在意,觉得小凯没被欺负就行。一次小凯在老师没注意的情况下把同学打伤,最终被辍学。

当教师向家长反映孩子问题时,很多家长都没意识老师反映孩子出现问题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过度保护甚至认为老师在诋毁孩子,直到孩子真正惹祸时,才意识到老师反映问题的重要性。

(2)社区文化影响

案例8:小风今年4岁。他在幼儿园总是脏话连篇,无论是对同学还是老师老师说话,总是带点脏字,同学们总是离他远远的,小风渐渐的孤单起来,性格也变得孤僻。老师和家长反映,家长认为孩子身体好就行,说两个脏字算什么。经了解,小风所在的小区位于菜市场,摊贩较多,人多嘴杂。小风家开麻将馆,很多脏话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陶冶是无形的,一个好的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一个不好的社区文化严重影响幼儿的发展。

 第5章完善小班幼儿家长保护的建议

  5.1观念更新树立榜样

权威的教养模式强调父母与子女平等沟通,在理解和尊重子女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权威;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也可以以宽容的心态听取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在专制型父母下,父母强调孩子对自己的绝对服从,不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过度地保护孩子。作为父母,应努力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培养他们独立、自理的良好品质,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行为及性格对孩子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会成为在与孩子在日常互动中学习的来源。但是当你发现孩子一旦养成坏习惯再去阻止或批评时,孩子会觉得这习惯在爸妈身上存在对自己来说就不是问题。因此,父母在家庭中的个性和行为对子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的案例2中小雨异常行为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性格特征和行为的影响。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好的榜样,帮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5.2科学指导共同学习

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儿童出生之时起便拥有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大,他们也慢慢接受了养育子女过程中的新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父母会尽最大力度满足孩子们的物资需求,也会尊重孩子们的意愿,允许孩子朝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却缺乏科学的指导,真正解决孩子的难题。

作为父母应多与幼儿教师沟通,向幼儿教师请教并自己多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多关注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针对性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5.3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进入幼儿园后与老师交往过程中才能逐步增强对社会的了解。许多孩子在基廷和幼儿园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本质上是其面临环境的改变,不同的环境导致了不同的表现。孩子在家都有父母维护着,在关系上不会产生太多冲突,但是进了幼儿园,与老师、同学打交道时,孩子就需要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在学校,老师会发现幼儿身上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实际生活中很多当老师与家长交流孩子问题时,许多家长不重视,导致幼儿行为问题加重。因此,家长应多与教师沟通子女在公园的行为,并接受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指导和建议。

同时,幼儿生长的社区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发展,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会影响幼儿。因此,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社区在教育的补充作用,对幼儿影响也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对教育的补充作用,如社区可以建立一个单独的幼儿娱乐设施、提供一个可以集娱乐和集体互动为一体的环境,让幼儿提前适应集体生活,也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大自然活动,亲近大自然,了解生命的真谛,让幼儿敬爱生命。

第6章结束语

幼儿是人生成长的最初阶段,天真无邪但自我保护能力弱,家长对幼儿的保护是必要的,但如何处理保护这个度是值得全社会及父母思考的。过度保护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导致幼儿出现退缩、无主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逆反、偏执等不良行为,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有过度保护行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家长对过度保护的认识不够、家长关注幼儿身体状况多于心理状况、父母对幼儿过度宠溺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从更新教养观念树立榜样、科学指导共同学习、家园合作共同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小班幼儿的保护建议。以期通过这些举措帮助幼儿家长掌握好“度”,防止过度保护。

 致谢

我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要结束了,这预示着我即将进行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挑战。在离开无忧无虑的学校之前,我还要写一篇论文,对我整个大学学习进行总结。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感谢导师对我耐心和细心的教导,从文章的整体大局至微小的内容,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果没有老师耐心和细心的指导,我想我很难完成,在此致以真挚的感谢。还要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指导我修改的老师及朋友们,使我成功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了这篇论文。

最后我要对我的家人表示真诚的感谢,感谢你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不断的支持,是你们让我有着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度过我面临的一切困境,感谢你们的培养和教育,使我健康的成长,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Urbaingauthier N,Wendland J.Mother-child interaction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excessive physical aggression and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young children.[J].Clin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17, 22(3):467-482.

[2]鄢云超.魏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学习品质解读[J].幼儿教育,2015(06):1-5.

[3]王宝华,冯晓霞,肖树娟,苍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及入学认知准备之间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宄,2016(4).

[4]马月成,韦仕英.幼儿孤僻行为的原因与家庭教育对策[J].林区教学,2018(5).

[5]许娜.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8(2):17-22.

[6]韩颖.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8(4).

[7]舒思雨.浅谈儿童的”过度”保护现象[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8]崔雨菁.都是过度保护惹的祸[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0(3):43-4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3703.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0月19日
Next 2022年10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