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没骨花鸟“撞水撞色”在创作中运用与创新

要:

在中国传统国画的教学中,随着时代的更迭,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绘画技术,这些技术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探讨和使用,并且在选择技法上面,有很多画家都是根据实际所进行创作的,具体需要来进行合理的取舍以及创新,而不是对其做到全盘接收。画者对撞水、撞色法的选择也是基于创作的实际需要,并在使用程中进行取舍和创新我们应该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创造主体的适应性,从而能够为作品的使用付出自己的一己之力。

关键词:没骨花鸟画;撞水法;撞色法;撞墨法

引言

中国传统国画的发展时间是非常长远的,并且,自从20世纪以来,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借鉴以往所发展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在对中国化进行改造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前辈们也对此进行不断的开阔,从而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使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在题材上面进行研究,从而扩大影响流派上形成了很多画派,比如说海上画派以及金陵画派等,这些画派在中国的画坛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实际创作实践中主观因素的重要性

绘画中的主观因素非常重要。我国的工笔画发展到现在。演化出许多技法。无论是在与西方绘画的结合当中我们都受益匪浅。画者在选择时完全可以按照作品及自己想要的效果做到”万法皆我用”。用什么技法,选什么题材与当事人一-画家有非常大的关系。画家的喜怒哀乐、画家的思想、画家所处的时代特色和空间定位。甚至是周围的环境,都是影响画家创作的因素。而选择什么样的技法、画完后预期的效果等都是依画家的喜好而定介其体现在技法的随意件上不能一块地依精一种方法。我们要抱着一种为自己而画。为自己的情怀而创作的理念,而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那样就违背我们画画的初衷了。

撞水、撞色、撞墨法”在实际创作实践中的运用

“撞水、撞色、撞墨法”创始人为居廉。广东籍的居廉是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与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他们创立的”撞水、撞粉”的花鸟画技法影响了岭南画坛近一个世纪。居廉的传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则创立了著名的”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撞水、撞色、撞墨法”多用于熟宣或矾绢,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等。在”撞水、撞色。撞墨法”与笔者的创作相结合时最初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萌生了改进它的想法用传统工笔中淡色、淡墨罩染的方法进行使用。多次用淡色、淡墨进行”撞色、撞墨”后原本的”没骨”淡雅效果变为厚重且富有肌理变化的效果。在创作时笔者较多地使用”撞水、撞色、撞墨法”而且多以三法同时运用。

三、勇于创新让艺术更加有生命力

在岭南画派中,画家在绘画技法上使用”没骨法”用”撞水、撞色、撞墨法”以求其真。这正是前辈们勇于创新的鲜明例子。就像前文提到的,画者在画画的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心完成作品。在技法选择和运用上要切合实际,既可以效仿古人,又可借蓼今人。更可以有独创之法。总之,技法只是离者完成作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所谓”条多大路通罗马”在技法的运用上,再者不能一味地坚持一种技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的绘画史悠久而丰富。艺术在历史的传承中是有生命的,是会”呼吸”和”吐纳”的。在这”一呼一吸”中,逐渐沉淀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绘画形式。纵观中国绘丽史,从岩画的单线条勾勒到帛画的勾勒平涂,再到后来的分染、晕染,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努力。不断有新的好的东西被吸收。旧的、坏的东西被淘汰留下的就是精华所在。在这”一呼一吸”中”吸”更为重要,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吸入”新鲜空气,原来的”浊气”才会被呼出。如果一直处于”浊气”中艺术是无法正常”吐纳”的。我们学习古人之法。是一种感性地传承。也必须去传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思想的载体;但我们更应该理性地创造,创造更多的新鲜空气让艺术的”母

结合本人的创作经验和感受,我们对这些历史前人的美股花鸟画法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且也就其中的艺术特色对艺术道路进行探索。并且能够实现绘画方面作品的持续传承与创新。

在最近几年以来,我特别专注于没骨花鸟系列题材的研究,并且我们将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品来作为视力,对很多田间作物的画法来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多种方式来描绘更加清秀的南国田园气息,我们选择更加狭长的条幅来充满中国画特色的画幅格局,能够通过用一些简单的颜色来构成一种关系,来寻找中国画传统过程中的构成理论以及进行结合的主要方法,并且能够在其中营造一种高低跌荡的节奏气氛,再进行调色水粉的技法,在我们国家的创作过程当中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手法来进行以后的创作过程。通过这种风格的探索,也是在进行发展的过程的一次非常有效的探索,这种画派的风格主要是对于画面效果进行晕染和点写勾勒等,来制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这更像是偶然效果,与理性制作的一个融合,并且没骨画法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对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研究也非常深入,比如说可以对其中所表现的凹凸结构进行有效的表现。

、”没骨法”概念

所谓”没骨法”,也就是指的是在进行花鸟绘画的过程中,不用使用笔墨,而只是用一些彩色来对花卉进行绘画,这是一种特别的技术,并且,在当代著名的没骨花鸟画家李魁正先生的话语中,其中就有对没骨画来进行阐述,李魁正先生说,没骨画画顾名思义,就是将骨藏在皮肉之内,也就是说,古画在画面中不应该对其进行仔细的勾勒其轮廓,而应用颜色来对象进行描绘,因此,李魁正先生再进行绘画就不瘦轮廓线的约束,用画笔工笔一笔的发挥之间表现没骨化的自身特点,这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描绘的,其实在线条上也具有一定的使用。

、”没骨法”之流变及代表画家

岁月更迭,经过历代画家们不懈努力,”没骨法”在当代花鸟画坛有了全新的面貌:随着绘画材料的不断拓展、观念的不断更新、技法的不断探索升华,”没骨”风格更加多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很多高手流派进行清楚地看待,能够在题材上面进行研究,从而扩大影响流派上形成了很多画派,比如说海上画派以及金陵画派等,这些画派在中国的画坛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已经有相当完备的体系,成为与写意、工笔分庭抗礼的独立画种;另一方面又广泛吸收其他画种之长,融汇当代艺术语汇与时代审美的体验,从而形成了一种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所进行融合的艺术样式。当代画坛,涌现了一系列等在”没骨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优秀艺术家,更涌现了大量没骨花鸟力作,使当代中国画坛更加丰富多彩。

、”没骨法”技法特征及其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中的运用

笔者多年从事高校花鸟画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对传统”没骨法”的探索、研究、临习,和对当代花鸟画坛的研究、思考,结合自己的创作心得,将从”凹凸晕染”、”点染、点渍”、”接色、撞色、撞粉、撞水”、”积色、积墨”、”虚染、洒盐、冲水”等几方面分析”没骨法”的技法特点及其运用。

1、凹凸晕染

晕染,是工笔花鸟常用之法。尉迟乙僧将的”凹凸花”带到中原,开后世”三矾九染”之先河,徐崇嗣在继承家法的基础上,参黄筌渲染法,”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恽寿平的没骨花作品中多见于花头分染。没骨画中的”凹凸晕染”之法的特点在于在分染之前未加勾勒,为层层分染、工整细致一路的没骨画所常见。叶鹏飞先生在过去的研究中,就曾经指出恽寿平则进行创作时使用色彩是能够做到千变万化,主要作用是得力于它独特的渲染作用,在他的绘画过程当中,渲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整体也非常美观。

中国画中的晕染不同于西域之立体效果,它更强调平面装饰效果,讲究的一种前后层次与韵味。在当代没骨花鸟画创作中画家往往通过层层晕染表现其结构、层次、情趣。在我的创作《夏季荷塘》中的花头晕染经过了多个步聚:首先是打底,先分染出前面主要花头的结构变化,接着统染出全局的结构变化,再以醒染之法分出明度层次并强化结构,以提染标示转折层次,最后用背景烘染强调主题。晕染是没骨花卉创作中必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大型花鸟画创作,若缺少这一环节,画面则显得灵动有余沉稳不足。因此,虽然没骨画讲究水与色的互化,但必要时”三矾九染”的功夫是必不可少。

2、点染、点渍

点染,又称点跺,即先以羊毫饱蘸白粉或其他基本色,然后以笔尖蘸胭脂或其他深色,使一笔之中笔根为水、中部为粉色、笔尖为胭脂等系列色彩,一笔点出,花瓣的色彩自然丰富。也可以单色点跺,一笔点出浓淡干湿。即所谓”粉笔带脂”的点写之法,多用于花头的点写。点渍,则是对点染法的进一步发挥,用宿墨或颜料进行点染,往往在生宣或绢上形成一些渍点的效果。这种利用材料的特殊性而形成的肌理效果,往往不易临习、摹仿,但因其生动活泼而为画家和读者所喜爱。《图画见闻志》援引徐铉的叙说,徐熙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映隐也。”徐熙在《翠微堂记》中也写道:”落墨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碎为工”,此处,之落墨,除了勾与勒等技法,点染、点渍是重要内容,米芾在评其代表作《雪竹图》时说:”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⑤]正因为以点染、点渍为主要技法的”没骨法”具有不可复制性,随性点染的笔触十分生动,富有野趣,别见风致。我们发现在《满堂春色》时,就体现了没骨花鸟画的气质。”没骨法”讲究骨力隐没于皮肉之内,因此,没骨花鸟画创作中的用笔则更讲究骨力、骨气、骨韵,下笔肯定、结构严谨,在这幅作品中用笔时注意了用笔的力度、速度、节奏与气势等”骨法”因素,因此即使所用”没骨”种类再多也不显得杂乱,反而使画面有一种丰富和谐的韵律美。

探析没骨花鸟“撞水撞色”在创作中运用与创新

 

3、接色、撞色、撞水

在《生命律动》作品中,叶子则用接染法,正叶以煤黑、花青、深紫三色接染,以期达到一种湿润均匀、自然柔美的效果;反叶以石青、石绿、藤黄接染,反叶局部又以赭石、藤黄等色相撞,丰富了画面效果。

撞色技法中若蛤粉、石青、石绿、朱砂、朱磦等粉状颜料或石色的比例较大,则称之为撞粉。而在撞色过程中,为了丰富更多层次,往往在叶子边缘以清水相撞,则谓之撞水法。在作品《花鸟草虫图》中的青蛙背部的花纹就是采用了以墨破色的撞色法,这种撞水、撞色的绘画表现技法,打破了传统的表现技法,以水破墨、以墨破色、以色破墨,在色块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渍痕,具有流动之感,这样既保持了色彩的艳丽,有突破了那种“匠心”、“呆板”的染色效果,达到了文人画所主张的“松”、“逸”、“疏”的绘画效果,符合了文人画的审美标准。

探析没骨花鸟“撞水撞色”在创作中运用与创新

《花鸟草虫图》

4、积色、积墨

积色与积墨一般作为底色或形成局部效果,它是以多种色彩或以浓淡不同层次的墨层层积渍而成的一种没骨技法,它的要求是根椐画面需要大胆、多次积渍,待晾干后,再细心渲染、收拾。《端阳时节》中局部叶面就是通过积色达到色彩斑斓的效果的。先以胭脂、花青及墨等积色,或以纯墨相积,形成水墨互渗的积墨效果,半干后再以花青调墨积第二遍,等晾干,根据画面主色调,再以白色分染花头,最后以白色勾花丝,藤黄加白点蕊。

5、虚染、洒盐、冲水等

虚染,即先将纸或绢打湿,然后在半干之时渲染,或一色、或多色接染,要把握火候,否则容易花或形成水渍,虚染亦适合用于底色设计。洒盐,则是在平涂底色的基础上,洒上粗细不同的盐粒,让盐份将水色充分吸收,形成一种朦胧的虚静美感。冲水,则可在画面的空白处掏填底色,然后以清水冲撞,与撞水法有相似之处。。综上所述,”没骨法”的主要特征是,兼写意与工笔之长,既重分染之凹凸有致,又重意笔之灵活生动。它以造化为师,为花鸟传神,活色生香;它长于用水,或冲或撞,水色互渗;它长于撞色。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2]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孙美兰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陈蔷浅谈现代花鸟画撞水撞粉技法的创作体会,科教导刊。2009(36).

[5]辛友岭南虽派—中国新国新的创始者收藏界2006(6)

探析没骨花鸟“撞水撞色”在创作中运用与创新

探析没骨花鸟“撞水撞色”在创作中运用与创新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204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2年12月8日
Next 2022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