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斯廷圣母》绘画的艺术特色

《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知名画家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之作,趋于世俗平民化的圣母冲破了以往宗教绘画中的高高在上的肃穆、威严的形象。画作描绘了圣母决定奉献自己孩子,去救赎灾难人世的伟大形象。整幅画面构图平衡稳定,均衡多变,画作风格平稳、典雅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动态

  《西斯廷圣母》是画家拉斐尔众多圣母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画作不仅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绘画特点的完美诠释,也体现了画家独特特质的绘画风格,更是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思想发展的反映,是一种人文精神与宗教历史完美结合的作品。画作也为后人对文艺复兴的艺术研究和对现代艺术创作有着长远的影响,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在圣经中,圣母玛利亚是一个不可缺少又有着高地位的宗教形象,人物自身形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她不仅为众位艺术家提供了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源泉,同时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主题题材。就围绕她协助耶稣完成救世工程的宗教神话故事展开的众多画作更是艺术绘画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圣母玛利亚的研究由艺术绘画在逐步扩大到了不同的学术领域,《西斯廷圣母》更是被其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课题之一。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观看文艺复兴这段历史时期,现实主义和人文精神是这段历史的艺术基本特征。这时期的艺术作品大部分由这一特征来创作,打破宗教禁欲主义,打破使人们身心危害根源的封建制度,人们思想的解放是这一时期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1]。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就是产生在这一背景之下,画作用传统的创作思想,进一步的开拓创新,改变了圣母“神”的庄严形象,将圣母形象进行世俗化的缔造,理想化的处理了传统宗教题材,更多的体现了圣母一种母性美的人的形象,歌颂了普通人类母性的美[2]。这种突破创新的创作方法及展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又和在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上解放思想、自助创新有着多重的衔接。这一创新理念对我国现阶段艺术创作作品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启发和指导作用。因此,对《西斯廷圣母》的研究,不仅是对西方艺术的研究,也于我国现阶段的艺术发展和创新创作有巨大的影响。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是对《西斯廷圣母》的创作背景进行叙述,作者拉斐尔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西斯廷圣母》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概述,详细介绍《西斯廷圣母》创作所处的时代背景,探究这些外部的客观环境对画家艺术作品的绘画表现的影响;其次是对《西斯廷圣母》所涵盖的艺术特色进行详述,运用绘画艺术分析方法通过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对《西斯廷圣母》独特的绘画风格与艺术特色进行透彻分析;再次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姿态、神情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宗教以及自我对《西斯廷圣母》绘画创作的认识,对《西斯廷圣母》中所展现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剖析;最后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论述进行总结,说明《西斯廷圣母》不仅是一幅经典圣母像绘画创作,也是拉斐尔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认识的汇聚,更是文艺复兴时代的社会缩影,为研究西方绘画及文化和现代绘画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文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西斯廷圣母》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从绘画角度、社会、宗教、思想、文化等方面对绘画创作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通过论者本人对《西斯廷圣母》绘画的学习来说明其涵盖的艺术特色。通过以上两方面理论与自我认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其艺术特色更透彻明了。

  二、《西斯廷圣母》的创作背景

  (一)解放人性——文艺复兴运动

  5世纪——15世纪这是一段在西方历史中这是有着特殊历史价值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中世纪时期,同时也被视为是人类思想的冬眠期[3]。这一时期宗教被捧到了社会的中心位置,在宗教的严格控制下,不仅是人们的思想、文化甚至艺术、文学、哲学的发展方向也受到了教会的制约。就艺术而言,这本身就给予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所以中世纪时期的艺术成为了宣传宗教教义基本的形象手段,绘画成为一种表现社会艺术形态的产物,与当时社会的统治者和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历经了中世纪时期宗教黑暗统治之后,人们从思想上真正反对并试图脱离宗教的束缚,着重提倡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人的本质的探索,这一时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的到来使沉睡许久的人们觉醒,这一时期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涌现出来,将人们的视线角度从“神”回归到了人。这一时期,艺术倡导表达人的思想、精神和感情,把人的感情、思想从宗教神学中解放。这从本质上肯定了人的作用、价值和尊严,而这一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在圣母像绘画创作领域,新的思想观念的产生和转变为圣母像的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内容。最明显的表现是在中世纪圣母像的绘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圣母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绘画作品从中世纪圣母形象的单一化、平面化、神性化、程式化、失真化的传统绘画模式转变为人性化、世俗化、立体化、生活化、平民化、科学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拉斐尔在这一绘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把自己笔下的圣母,刻画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是圣母像绘画创作领域的典范和集大成者。

  (二)拉斐尔与《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1483——1520)为意大利有名的艺术家,与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的画坛三杰”[4]。
  人所共知,拉斐尔一生短暂且富有传奇性,他过世时只有37岁,他的英年早逝是西方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巨大的损失和遗憾,但是由于他勤奋努力的创作,创造了300多幅宝贵的美术画作品,他的艺术作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影响多为宗教圣母像绘画。圣母像是拉斐尔绘画艺术主题的主旋律,占有他众多绘画作品的三分之一,这也许是因他儿时丧母出于对母亲的眷恋和渴望母爱情感的寄托,所以在他的笔下的圣母形象已不再是中世纪时期美术中苍白、呆板、枯燥、乏味的偶像,而是温柔、优雅、柔美的人间母亲的形象,是人权至上实现了对人文精神的最好阐述,是这一时期人文精神在艺术创作的体现。拉斐尔的绘画风格古典秀美、人物形象端庄优雅、画面和谐明朗以完美闻名。可以说拉斐尔的圣母像不仅收录了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的精华,而且集中表现了普通母性的温柔、纯洁。
  拉斐尔独特的艺术画风可以说是融入了当时时期艺术所有长处。首先,他从小受父亲画画影响耳濡目染。其后又拜师佩鲁吉诺门下,他对绘画的感觉、思考、技巧都受到老师的感染影响。随后,在佛罗伦萨生活不仅受到当时民主精神和人文思想的影响,同时还认真探索并汲取各画派大家的艺术精髓,对达·芬奇的绘画构图技法与圣母像绘画风格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钻研,对米开朗琪罗表现人体的风格进行研究学习。这些学习探索经历促成了他古典主义绘画风格与人文主义精神的结合的成形与成熟,也促成他取得了与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三足鼎立的非凡成就。佛罗伦萨时期他的圣母像作品已经摆脱宗教的枷锁,圣母形象以真实生活中母性的纯洁、柔美和以母性反神性的寓意来表现,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
  最后,拉斐尔迁至罗马,受到客观环境因素和自我认知的影响,使之圣母形象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普通母性到女王式的转变,同时保有了圣母普通母性的光辉与慈爱世人的怜悯之情的两种特质,使之圣母形象的内涵更加丰富,更深入集中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将人性展现到了极致。最具典型性的当属《西斯廷圣母》(图1),这幅画品的诞生标志着他艺术创作的黄金阶段,他以自己出众的才华开拓了艺术的新世界。
  但丁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为这一位伟大的天神作了至尊至敬的赞扬:“她走着,全神贯注倾听颂扬,身上散发着福祉的温柔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在尘宇之间”[5]。用这首是来形容《西斯廷圣母》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西斯廷圣母》也为这首是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受教皇朱理亚二世所托为圣西斯教堂绘制的油画作品,所以被命为《西斯廷圣母》,现在为德国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画廊珍藏[6]。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创作于1512年到1514年的一幅油画作品,画宽1.95米,高2.65米,画作描绘了圣母决定奉献自己孩子,去救赎灾难人世的伟大形象。画面以一个舞台的方式呈现,当绿色的帷幕逐渐拉开,青春、美丽、圣洁、温柔的圣母怀中抱着圣子赤脚踩在云端上,祥云徐徐将她送来,身后涌动而来的云气变化成无数的小天使头像,画面中仿佛在萦绕着他们为圣母歌唱赞歌的辉煌旋律。教皇作为人间的统领者,他身穿圣袍,手持取下的皇冠,恭敬接迎着圣母降临。在另一边是代表平民的圣女则来接驾,她侧着头部将脸微微低下微闭着双眼,虔敬敛目,带着母性仁爱的目光注视底部抬头观望的小天使。观赏者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天使抬首观望的目光继而和圣母相会是精神与目光的汇合。
  图1《西斯廷圣母》
  整幅绘画的人物原型都取自世俗中的真实存在,也体现了艺术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了宗教社会中圣母的至高无上,还展现了圣母母性的光辉与慈爱世人的怜悯之情,使圣母的形象内涵更为丰富,更深入集中的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将人性展现到了极致。不论是从绘画的形式、布局、色彩、人物、线条不但都遵守当时绘画艺术的特征,还加以创新和开拓,为当时绘画艺术世界开拓了新世界。

  三、《西斯廷圣母》的艺术特色

  (一)均衡的构图

  在构图上《西斯廷圣母》展现出画家的匠心独运:全画为直立长方形的构图,作品整体和细部比例的尺度适中。整幅绘画作品采用了稳定的三角金字塔形构图,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式样,代表了肃穆、庄严、崇高,采用这种构图的样式使的画面构图具有了强大的均衡感和庄重感,在安静虔诚的氛围中,前景上的绿色帷幔随之揭开,美丽圣洁的圣母怀抱圣子脚踩祥云缓缓向人们走来,教皇西斯克特与圣女渥瓦拉分别位于圣母的左右,他们二者都以屈身姿态仰视的方式围绕在圣母身边,二人在高度上要远低于圣母,在构图上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将圣母置于画面中心,突显圣母的伟大形象,使圣母显得庄重、沉稳。人物安排的三角形位置与拉开帷幕的三角形配合得当、恰到好处,增添了画面崇高、庄严的氛围效果。拉斐尔独出心裁的利用祭坛画的优点来构图,那就是画面下方的两个翘首瞻仰的小天使,增添了圣母的降临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固定的形式,使人物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个圆圈,为整个画面注入了很多生气活力、和谐的氛围。
  从画面人物所处的位置就可以洞察出画家对画面整体构图设置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对画面的空间布局安排得当,透视处理的恰如其分,为了表现画面背景的空间纵深感,艺术家应用了多视点和并列法刻意避开了焦点透视法则,使每个人的身形彼此都不遮挡。圣母与圣子位于画面中心位置,教皇与圣女分别位于圣母左右,小天使位于画面的下方[7]。人物位置合理的安排,使之彼此的联系形成一近似的圆形,大小不等的圆滑弧形又构成人物边线,一个个椭圆形随之产生,画面整体构造庄重、柔和。点睛之笔的则是画家利用人物之间的互动从眼神、肢体的互动为画作的均衡做了更好的表现。教皇西斯克特朝上注视圣母的目光和圣女渥瓦拉朝下的目光彼此均衡,西斯克特向外指的手势与渥瓦拉向内的紧握双手的手势构成平衡,圣母作为画面的主角是唯一的站立姿势正面呈现的人物,把其余人安置在画面边沿位置,从人物位置、姿态的协调安排,可以看出圣母作为主角的形象又被渲染出来。
  整幅画面构图平衡稳定,均衡多变,流畅的线条来描画衣纹的弧线与白云,表达一种隐约存在的运动感,逐渐变化的节奏感,再加上画面中人物位置的排列所呈现的节奏感,表现出画面的协调、均衡。画作追求平稳、典雅的风格,让观赏者获得一种雅致、愉悦、圣洁的精神享受。

  (二)典雅的光色

  在《西斯廷圣母》中光色并存,光与色的和谐被拉斐尔应用到了极致,整幅画面色调柔和而纯洁。画家遵守了视觉与色彩的原理,在光的运用体现在圣母身边围绕的白色进行处理,画家提高了圣母周围背景的亮度,这与圣母身着的深色长裙形成强烈的对比关系,圣母脸上的柔和用光和微起的红晕二者交相映衬,而左上角和右上角的绿色帷幕都满足了构图的需要,增加了整体画面的稳重感,画面中的传统褐色和棕色应用,是表达一种庄重的感觉。
  “有光才有色”,光是色彩产生的唯一条件的原理得到了充分体现。用丰富转变的色彩和光的明暗特征体现人物的形体、姿式和服饰,通过对色相、纯度、明度应用改变,来塑造人物的立体三维感,对衣服饰纹路和白云的处理,表达了一种潜在的形式动感和逐渐变化的韵律感。
  关于画面中人物衣饰的色相上,圣母身穿深红色长裙不单彰显她属于“圣家族”,同时也代表了尘世母亲的温暖,深蓝色斗篷寄意于她是人间最纯洁的女人,这两种颜色是圣母的标准颜色。圣母身上这两种色彩是利用了对比色与相近色的关系,不但使色相感鲜明生动,并且还可以进一步突出主题形象。画面两侧人物衣饰色彩的应用则是放下了中世纪时期瑰丽奢华的绘画风格,左侧的人物教皇西斯克特的塑造运用邻近色与同类色关系以黄色、红色表现暖色调,对画面整体上起到调和冷色的作用,使画面效果和谐统一[8]。右侧的人物圣女渥瓦拉则是运用互补色与对比色的关系,来达到画面的和谐,使得颜色对比强烈,色相鲜明,使人的视觉能够产生些许的刺激性。小天使的白色象征洁白、单纯的一种纯净美。作品发挥色彩搭配的均衡性,色彩之间彼此照应、合理的衬托、得当的层次、主次之间关系的掌握凸显主题,画面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柔和、典雅、和谐、统一与简约的圣洁美。
  人物动态的丰富诱发出光线的多变,整幅作品的明暗和色彩的关系使光与色达到了完美的契合,让人们在朴素柔美的画作中产生庄严崇高感。画家在光与色运用的讲究和色调的整体搭配,大大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流畅的线条

  《西斯廷圣母》画面中会有一些比较偶然或者说是不考究的线条运用其实都有着更深层次严格谨慎的规律。画作为了呈现出让圣母可以面向世人走来的形式运动感,为了强调圣母的整体动态,画面中运用了很多的长线条,力求整体轮廓的简洁、节制而又深奥。在具体的单个人物的塑造上,又运用了大小不一的圆滑曲线,圆润的线条来来描画衣纹褶皱的曲线和朵朵白云[9],给人线条流畅圆润的感觉,更有一种隐隐存在的运动感和逐渐变化的韵律感表现出来,使画面的整体氛围表现柔和、协调、生气勃勃。进而形成观众越是接近画面,就越能感觉到圣母莅临的气魄的一种感觉。可以说对线条方向的运行和一些复杂影像的处理方式,这些都会有一个最终的目的所在,将观看者的视线聚焦于圣母。
  作品在统一中的体现变化,又在变化中达到统一,这符合了造型美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画家拉斐尔绘画的基本特征和独特风格,也是他风格魅力不衰的关键因素。

  四、《西斯廷圣母》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西斯廷圣母》的诞生集中展现了画家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和人文思想。就圣母形象来说,《西斯廷圣母》的圣母形象改变了以往庄严、枯燥、呆板和至高存在的使人敬畏的圣母形象,代而取之的是取缔了宗教外在的青春、端庄、温柔的普通女子而不失女王气质的圣母形象,兼具了圣母普通母性的光辉和慈爱世人的怜悯之情的两种特质,画家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圣母的完美形象,使得圣母形象的内涵更加丰富,更深入集中地体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将人性展现到了极致。
  在《西斯廷圣母》的画作中,每个人物都具备了本人繁杂的情感活动,正如黑格尔所说“绘画可以用内在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7]。在人物情感与心理活动的表现上,最直观的是圣母的造型和脸上流露的情感。画中圣母眼睛的神态中有极为温柔和慈爱的情感同时也带有淡淡的忧愁与哀伤,因为圣母的孩子圣子耶稣的诞生是为了拯救苦难深重的人间,这种忧愁哀伤的目光即是为圣子在拯救世人这条道路上的坎坷,也是为了身处苦难的大千世界。这种复杂情感的表达和圣母瞬间神情捕获在拉斐尔的细腻画笔之下被淋漓尽致的描绘而出。
  圣母她刚刚生育完孩子,得知自己要和孩子分离开,内心充满了的都是对圣子不舍与忧虑。圣母衣着朴素,双脚赤裸睁大双眼,怀中紧紧抱着圣婴,将自己的脸庞紧贴着孩子的头部。这一动作即显示出了她的不舍也体现了她“保护”的力量。这时圣母已然没有了作为“神”高高在上不食烟火的权威感有的只是作为普通母亲母爱的无私与奉献。
  从圣母怀抱圣婴的姿态和神情来看,表明他们已经得知自己的使命。圣母的上半身准备将圣婴献出,眼睛望着苦难深重的人世间,又因为献出圣子的忧伤和对圣子未来的彷徨使得圣母的双腿一前一后,仿佛是正在原地与人间之间踌躇着,不知道应该是往前迈步还是往后后退,说明她的心中有对圣子在艰险人世担忧的母性仁爱之情,,但是同时又对苦难多灾的人世间的牵挂的复杂心理。在这里圣母不再是宗教中的临危不惧与大义凌然,而是有着普通母亲的担忧、害怕。这是圣母像中少有的人之常情,是这幅画的动人之处。与圣母相反的是圣子,圣子已经是侧着身体和脸庞,伸出自己的腿。这一姿态已经表明了他已经知道自己将要走上救赎世人的艰难道路,虽然他还只是婴孩,但从他表情祥和淡定的面对着世间的一切,在这可以得知他对自己使命的认知。在圣母和圣婴耶稣两人彼此之间流露着一种仁慈、善良与轸恤的情感,这种互相交融的情感不仅仅是母子之间彼此互相的关爱,更是对人世苦难和大千世界世人的关怀。
  而位于画面左右两侧的教皇和圣女的姿态、神情也起到了烘托画面氛围的效果。位于左边的教皇屈跪着身体,他将左手放在胸口,他的右手伸出向圣母指着通往人间的道路,这一系列的行动说明他虔心的迎接着圣母到来,而对于圣母献出圣子的不舍、忧虑、哀伤与圣婴面对牺牲的平静,二人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又产生不忍之心的感性心理,但作为教皇的身份和为了世人的救赎又迫使他伸出右手指引道路的理性战胜感性的表现。与他截然相反的是作为平民百姓来迎驾的圣女,同样身为女性的她似乎更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圣母复杂的心理,她屈跪着身体双手叠放在胸口,侧着头部将脸微微低下微闭着双眼,表明她已经不忍心甚至拒绝看到这压抑悲痛的一幕但是又因为她的无力阻止所以唯有扭头敛目来逃避这一幕。作为女性的圣女的感性心理与作为男性的教皇的理性心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起到了平衡画面的效果。拉斐尔这巧妙构思之间的情感对比是这一幅画的一个亮点所在。
  最后,我们顺着圣女的视线看到了画面下方两个睁着大眼睛翘首仰的小天使,他们充满好奇、童稚、不懂世事的眼光看着上方发生的一幕。为整个沉重、肃穆、悲伤的画面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天真烂漫、无知、乐观的形象与上方复杂的场景形成了对比。而画面背景上由云雾幻化成的小天使头像,似乎是在为圣母高唱赞歌的旋律,画面中好像回响着他们辉煌优美的赞歌。
  《西斯廷圣母》是将传统的绘画题材与世俗中的真实相结合所产生的理想美的作品。其中圣母成为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平易近人的母性形象,各人物之间细腻的情感变化和对比使整个画面无懈可击,画面中的几个人物互相指引联系,从教皇伸出的手指开始到圣母子再到圣女的视线由小天使的目光又一次的回归到了圣母子身上,使其形成一个完整、合拢的圆满画面,作品已经拥有了尘世的气息,又充满了对情感的表达,是拉斐尔诗一般绘画的语言对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达,透露出强烈的人性的光芒。
  无论是从构思、绘画的人物原型、表现手法、技法、圣母的绘制都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绘画的精神,据说那时的意大利不少有着身孕的主妇都会争先恐后地将这幅画作放置在自己的寝室里面,希望自己也可以像圣母一样,散发着无穷的母爱荣耀。
浅析《西斯廷圣母》绘画的艺术特色

  五、《西斯廷圣母》对绘画界的影响

  (一)《西斯廷圣母》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西斯廷圣母》中拉斐尔描画的祥和、清纯、平民化的圣母形象安抚了在封建教会长达一千多年的禁欲统治的紧张氛围下世人的精神和心灵。他笔下的圣母像的艺术图示也成为了同时期乃至后继圣母像的一大标准,对众多艺术家笔下的圣母像画风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圣母像的绘画风格越发和善、和谐且富有生活气息,在画面的构图、色彩方面也越发的协调、丰富。圣母形象代表了平凡母性母爱的存在,它和世俗平民生活的联系也越发亲密。
  《西斯廷圣母》展现了柔和、典雅、完美的古典模范,人们赞赏其是一幅“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艺术作品的成功之巅”画作,是作者对这一时期艺术成就的综合学习与突破。克拉姆斯柯依将这幅圣母像视为标榜的存在,更是在人类艺术史上有着永垂不朽的价值。

  (二)《西斯廷圣母》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绘画艺术的顶峰之作,他的圣母以祥和、青纯、人性化的形象获得了全世界嘉奖,作品反映的不仅是画家在技法的汇总、还是特殊感情的融入,是在文艺复兴历史背景之下,破旧立新,推崇人性、理性的凝结点。拉斐尔在《西斯廷圣母》中将自己的心态、感情和思想融入其中,使圣母走下神坛,走向世俗,使神秘感逐渐消失,为后世圣母形象审美化和个性化的创作表达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画作中拥有诸多创新之处,而他的创作创新理念也是我们当今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灵魂所在。
  以拉斐尔的个人情况来说,他所创立的绘画艺术风格对欧洲画坛的艺术产生了深刻长远的意义和影响,一直到十九世纪还有人不断的向这位传统的艺术大家学习,将其视为标榜的存在。直到法国的印象派兴盛之时,他还有着夏凡纳一样的知己存在,追求远离世俗的纷扰,获取深思的宁静,将拉斐尔的艺术境界切实的再现。拉斐尔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画面的协调感、和谐感,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也成为了历史上知名的古典典范。人们将“古典主义大师”的称号赋予他,“巴洛克风格”、古典学院派的产生都受到了他的影响。拉斐尔在西方甚至是世界艺术史上都是位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他创建的古典典范使后辈画家望尘莫及。

  结语

  《西斯廷圣母》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绘画中的经典之作,其绘画艺术从布局、线条、色彩、人物的构造既延续了之前的绘画风格又打破中世纪束缚的绳索。圣母形象也由之前供人朝拜的高高在上转变成充满母爱,趋向于平民化的慈爱亲民形象,透露出强烈的人性光芒,浓缩了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想、宗教、政治与绘画的巨大转变,使绘画完全走向了自由,并逐渐延伸出更多的艺术形态。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受教皇朱理亚二世所托于1512年到1514年为圣西斯教堂绘制的油画作品,画作描绘了圣母决定奉献自己孩子,去救赎灾难人世的伟大形象。整幅绘画的人物原型都取自世俗中的真实存在,尽显艺术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了宗教社会中圣母的至高无上,还展现了圣母母性的光辉与慈爱世人的怜悯之情,使圣母的形象内涵更为丰富,更深入集中的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将人性展现到了极致。整个画面构图平衡稳定,均衡多变,画作风格平稳、典雅;人物动态丰富,光线多变,明暗与色彩的搭配完美,极具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作者在统一和变化之间完美契合,既符合构造美学原则,有展现出自己的绘画风格。作者不论从绘画的形式、布局、色彩、人物、线条不但都遵守当时绘画艺术的特征,还加以创新和开拓。在构思创作和绘画风格特色都显出了人性光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精髓所在,为当时绘画艺术世界开拓了新世界。
  绘画仿佛时代的镜子,映刻着时代社会的一点一滴,折射着人类的追求和向往。拉斐尔用《西斯廷圣母》呈现出了文艺复兴时代解放思想向往人文主义的追求,其打破禁锢绘画艺术创作的创新思想,一路指引着后世绘画前进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娟,倪晓敏.浅析外国美术史上的伟大变革——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26-27.
  [2]周沁.从欧洲美术史上圣母题材绘画作品看人性的解放[J].大众文艺,2014(18):66-67.
  [3]汪秀霞.中世纪时期程式化夏娃图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17-218.
  [4]姝娜.浅谈拉斐尔的艺术成就[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3):84-85.
  [5]紫都.世界绘画摄影大师画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99-102.
  [6]梁运清.德累斯顿画廊[J].美术研究,1983(3):84-86.
  [7]杨建.新中国十七年美术中的女性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6.
  [8]史贤琴.装饰画创作中的色彩应用.大众文艺(理论),2008(7)
  [9]周二贞.绘画构图——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J].郑州铁路教育学院学报,1999(3):98-100.
  [10]王洪香.人文主义色彩的体现——拉斐尔作品中的圣母形像[J].电影文学,2008(10):156-15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869.html,

Like (4)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1月20日
Next 2020年11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