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帝陵景区游客信息化偏好研究

关中地区是我国重要帝陵遗产的聚集地。本文对帝陵景区信息化及游客信息化进行偏好的研究,其意义不仅对关中帝陵自身吸引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帝陵景区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选择关中地区“秦”、“汉”、“唐”等著名的帝陵景区,进行帝陵景区的信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关中地区历史悠久,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丰富的帝王陵墓遗产资源。其空间分布之集中,文化内涵之丰富,品位价值之高,为世所罕见[1]。其中,以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最为著名,此外还有以西汉“汉阳陵”、“茂陵”,唐代“乾陵”、“昭陵”、“桥陵”等为代表的汉唐帝王陵景区,构成了关中地区独树一帜的帝陵资源遗产区。
  据考证,陕西经确认或初步确认的古代帝王陵寝共65处,其中62处分布在在关中西起杨陵和彬县,东至白水和蒲城的山岭与黄土台塬地带[2]。帝陵分布其相对集中,且数量比较庞大,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其文化内涵,帝陵规格评级,资源价值地位都是无可撼动的。而本文主要以秦帝陵,西汉帝陵,唐帝陵为研究代表,因为陵墓大多保存较为完整,得到进一步开发,便于调查研究,且旅游价值较高。遂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阳陵博物院、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及则天合葬墓乾陵为研究对象。对其景区内游客及信息化服务设施进行问卷及调查研究。
  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技术与景区的保护、管理、服务、发展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升景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整合景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3]。游客信息化偏好则是游客基于对于景区信息化服务需求及各种信息化服务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
  目前关于旅游信息化,景区信息化的研究结果不胜枚举,各种期刊,学术研究多达千篇之余。但是这种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企业,旅游热点城市,以及风景名胜区。而对于帝王陵墓景区,尤其是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的研究少之又少。然而这种研究现状既不符合帝陵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造成研究领域的资源缺失,同时也不利于帝陵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选取秦帝陵,汉帝陵,唐帝陵,为研究对象,分析帝陵景区信息化的游客的偏好需求,以及游客对于信息化服务水平的满意状况。以整合景区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景区运营的有效管理[4],探讨提升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方法策略,开发帝陵景区信息化的旅游新模式。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的量化研究方法,它是通过把标准化的问卷分发或邮寄给有关的人员,然后对问卷回收整理[5]。本文重选取了秦、汉、唐、三代帝陵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景区内的游客进行组织调查问卷。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来获取游客对于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的偏好的数据。问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游客个体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帝陵景区游客信息化需求;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满意程度。帝陵景区信息化满意程度由总体1项以及12个具体的子项(如图3.1)构成,备选项主要分为5个等级,其中各个的评分标准为:非常满意(9分)、比较满意(7分)、一般(5分)、不满意(3分)、非常不满意(1分)。调查问卷的时间为2016年暑假以及国庆节期间,总体一共发放问卷180分,其中收回153份。最后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数据分析,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关中帝陵景区的信息化准概况及游客需求。
  2.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通过降维来使得数据缩减的一种直观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内部关系进行的多变量研究,探讨测量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几个变量抽象为代表的基本数据结构。这些抽象的变量被称为因素或者是因子,能够清楚的反映原始变量之间的详细信息[6]。本文主要借助spss软件,对游客的对于景区服务的满意度各个子项进行分析,从而影响游客的主要因子。

  二关中帝陵景区游客特征与景区信息化分析

  (一)关中帝陵景区客源地与景区信息化分析

  旅游客源地即产生旅游者的地方,是旅游目的地存在的前提[7]。通过研究关中帝陵景区的客源地,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以及景区信息化的偏好动向。通过问卷调查客源地的调查得出:来自于关中帝陵景区的游客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大部分,但游客还是以国内为主 。再从国内的游客来源省份来分析,客源地主要分布在一些临近省份,以及东部一些地区,西北和西南地区则分布较少。影响这种分布的现状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因此,我们可以把客源市场分为两个大部分(如图2-1):1国内市场,主要分为a基础客源地,即以关中为中心的陕北和陕南等省内地区。B外围客源地,即包括陕西周围的一些临近的省份或城市。基础和外围客源地由于主要分布在旅游目的地周围,掌握的景区信息比较多,因此应该以提升景区信息化的服务水平为主,创造游客的多次旅游需求。C潜力市场,即沿海和一些东部省份,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游客消费能力比较强,开发潜力巨大。但经济距离又比较大,所以应该以提升帝陵的旅游品牌形象为主,特别是加强对于网络,媒体等信息方面的宣传。2国外市场,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其他国家,由于景区信息化发展比较早,信息化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游客对于信息化的需求较高。因此应该以注重建设景区自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主,辅以开发独特吸引力的信息化的旅游项目。
  图2.1客源市场分析图

  (二)关中帝陵景区游客人口性别分析

  由于不同游客的人口性别特征差异,造成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需求,满意程度,偏好等不同。因此通过分析关中帝陵景区的人口性别特征来进一步研究游客对于帝陵信息化的偏好。在帝陵景区被访者的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43:1,男性游客明显多于女性。原因可能在于:男性较女性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用于外出旅游[8];对于以历史文物和古迹为主帝陵景区,男性往往比女性更感兴趣。所以,景区信息化的建设应偏重男性方面,发掘帝陵景区更深层次的文化,开发多维的信息互动窗口,对于旅游项目的开发也应该尽可能多的考虑男性角色。

  三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满意度分析

  (一)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总体满意度分析

  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游客总体满意度偏向于不满意方向,如图3.1,不满意率占到了19.22%左右,比较满意率则占到16.39%,两者虽然相差不大,但可以看出游客总体对于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感到不满意。
  ​Chart1
  0.0105
  0.1639
  0.6122
  0.1922
  0.0143
  Sheet1
  信息化服务总体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1.05%
  比较满意16.39%
  一般61.22%
  不满意19.22%
  非常不满意1.43%
  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
  图3.1信息化服务总体满意度所占百分比
  帝陵景区信息化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91,介于不满意和一般之间,显示出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发展状况还不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其中,如图3.2所示,“景区门户网站吸引力”、“景区电子门票销售,验票、支付功能、景区信息化服务对帝陵保护作用、景区信息化对游客的疏导”的体验普遍在5分以上,表明游客对于帝陵景区信息化的的某些体验还是比较满意,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建设对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还是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体验5分以下的有“景区旅游信息资源丰富度”(4.73分)、“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施齐全程度”(4.74分)、“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施使用介绍”(4.45分)、“景区自助导游、导览内容丰富度性,趣味性”(4.8分)、“景区自助导游、导览手段多样性”(4.89分)、“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的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4.72分)、“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4.74分)、“网上投诉机制”(4.84分)。关中帝陵景区的开发周期比较长,且景区内旅游产品长时间内没有创新和改善。因此,景区内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差,帝陵文化也没有更好的展现出来。景区内帝陵信息资源丰富度总体较低,游客并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和掌握帝陵所包含的更为深层次的文化。并且在所调查的帝陵景区内,都没有自助导游和导览终端,这一点也在问卷中得以体现,游客普遍对于景区内自助导游感到不满意,这也与如今信息化景区建设的现状不服。再者,游客对于景区内虚拟项目的丰富性,以及体验都显得比较低,这与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较大,由于目前关中帝陵景区对于虚拟景区,虚拟项目的开发较少,除了后来开发的汉阳陵景区,以及正在开发的秦始皇帝陵景区,其他景区内虚拟项目的开发都处于停滞状态。最后,关于帝陵景区的网上投诉机制,游客也普遍得出不满意,这与各个帝陵景区官方网站设计有关,由于各帝陵景区网站基本没有建立网上投诉机制,游客大多都是投诉无门。
  图3.2帝陵景区信息化满意度得分

  (二)不同游客群体关于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满意度研究

  1.不同年龄段游客关于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满意度研究
  景区被访者的年龄段大多分布在19-49岁,约占总人数的87%左右,总体呈现年轻化,且分布在19-29岁的人最为集中,约占总人数的54%。原因可能为游客普遍精力充沛,求知、求异、求奇以及对书本知识验证的欲望强烈,并且暂无经济负担,消费欲望强烈。由于不同游客群体年龄段的而差异,以及自身阅历和旅游体验的不同,造成游客对于景区信息化的偏好也就不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关于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满意度分析,如图3.3所示:游客对于帝陵景区信息化的服务满意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18岁以下以及50岁以上的游客比较满意景区的信息化服务,而19-39岁的游客的则不太满意景区的信息化服务,这说明年幼的游客和年长的游客对于景区信息化的服务表现的较为宽容,而其他年龄段的游客对于帝陵景区信息化则表现出更为深层次的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对于景区信息化服务的侧重点也亦有不同。从分析结果中发现(图3.3),18岁以下的游客主要对景区对导览内容丰富性、趣味性,以及虚拟的项目不满意,这正好符合此年龄段在景区体验“游”的心里需求。19-39岁年龄段的人则普遍对帝陵景区“电子门票销售。验票、支付功能,和自助导游、导览硬件设施齐全程度,使用介绍,以及景区内一些虚拟项目的个性化需求”表现的不满意,说明此年龄段的游客对于景区内信息化的需求比较高,并且要求也更为严格,对于景区各方面的要素都有较强的关注度;49-59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则对帝陵景区信息化表现的比较满意,对于“景区门票销售、以及对于游客疏导”较为关心,这说明老年人更加在乎帝陵景区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崇尚历史文化的因素有关。
  ​Chart1
  0.75
  0.4079
  0.3685
  0.4286
  0.8443
  0.875
  Sheet1
  各年龄段内满意所占比例
  18岁以下75%
  19-29岁40.79%
  30-39岁36.85%
  40-49岁42.86%
  50-59岁84.43%
  60岁以上87.50%
  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
  图3.3不同年龄段对于信息化服务满意度百分比
  2.不同教育程度游客关于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满意度研究
  受教育程度不仅反映出文化水平的高低,而且受教育程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调查分析发现,教育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9]。调查结果显示,低学历者只占了极少数,大多数游客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且以学生居多。由于不同的教育程度会影响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等,进而会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的表达。游客受教育程度与满意人数比例显示一定的相关性,即当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时,游客对于景区信息化的服务满意度在降低。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图3.4),“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游客满意度最低,在调查的12个项目中,此类游客的满意度人数仅占到此类游客总人数的30%左右,其最不满意的项目集中在“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施齐全程度,使用介绍,丰富性,多样性”,“虚拟景区、虚拟项目的参与性,虚拟旅游项目的个性需求”等方面,游客普遍认为相关项目试图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但智能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他们对旅游信息接收与发布的需要;与此相反,此类游客都比较满意“景区信息化服务对帝陵的保护”“景区信息化对游客的疏导”,说明游客对于景区信息化服务带来的提升还是比较支持的。而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游客群体相比,“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游客群体对于则表现出较大的包容性,他们基本都表现出比较满意的态度。但是对“景区电子门票销售、验票、支付功能”“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施”等方面还是略有不满,不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这一结论说明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水平仍然较低,无法满足游客对于信息化需求,应进一步改进加强,向智能化、简洁化发展。
  ​Chart1
  0.84252.4
  0.57144.4
  0.5061.8
  0.3252.8
  Sheet1
  各学历满意度所占比系列2
  初中及以下学历0.84252.4
  高中0.57144.4
  本科0.5061.8
  研究生及以上0.3252.8
  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
  图3.4不同学历对于帝陵信息化服务满意度所占百分比
关中帝陵景区游客信息化偏好研究

  四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一)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景区网站媒介研究

  旅游信息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网络信息的传播,当今社会人们出行依赖于网络信息10]。通过对帝陵景区旅游网站两个方面的调查,如图(4.1),经常浏览旅游网站的人占28.29%,偶尔浏览旅游网站约占63.82%,而从来没有浏览过的约占7.89%,旅游过旅游网站的总人数约占到总人数的92%,说明游客总体还是偏向于信息化的方式去选择旅游的目的地。
  再者,从游客获取帝陵旅游相关信息的渠道中,“旅游网站”占总人数的67.11%,其次是“从他人口中得知”占47.37%,“百度”和“电视”分别占41.45%和37.5%.从数据中可以分析出:现代大众游客获取帝陵相关信息的方式主要以网络获取为主,虽然传统的获取手段“从他人口中得知”约占到人数的50%,但是“百度”和“电视”这两个信息化媒体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最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创新,为旅游者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渠道和新方式,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11]。在游客发表旅游体验的方式中(图4.1),“微信”约占42.76%,“口头交流”占了29.61%,“微博”“qq”“论坛”分别占了10.53%,12.5%,4.65%,从数据种可以看出:传统的表达方式仅仅占了总少人的数的1/3,意味着现代信息化的传播方式正在成为人们表达的主体。由于传统的媒介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所以在数据中还是占有较高的比例。但进一步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媒介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新型的信息化媒介则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方式。
  ​Chart1
  0.4276
  0.125
  0.2961
  0.046
  0.125
  Sheet1
  旅游体验表达方式
  微信42.76%
  微博12.50%
  口头交流29.61%
  论坛4.60%
  qq12.50%
  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
  ​图4.1不同旅游体验表达方式所占百分比

  (二)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需求分析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旅游信息化对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有重要影响,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12]。对游客进行景区信息化服务需求的调查,更加能够掌握游客对于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偏好方向,以便以后更好的提升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建设。
  通过对帝陵景区信息化服务的5个项目的调查研究,在帝陵旅游的讲解方式中,传统讲解员(30.26%)、手机导览客户端自动播报(15.79%)、语音播报导游(18.42%)、二维码导游(22.37%)、短信导游(9.21%)、不需要讲解(3.95%)。单个来个看,传统讲解员的方式约占全体的1/3,在各个讲解方式中仍处于领先位置,其他讲解方式都一定程度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从总体来讲,除过不需要讲解的,其他的剩余约2/3都是自助导游信息系统服务。说明传统的讲解方式在讲解方式中不可或缺,更重要是游客对于自助导游硬件设施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传统方式,由于这种自助导游地方式又显得不成熟,造成大众游客对多重的讲解方式都有青睐。
  此外,在购票和检票,虚拟系统上景区信息化服务就更加明显。就购票和检票系统分析(图4.2),购票方式各个所占比列为:景区售票处(7.89%)、互联网购票(56.58%)、短信申请(1.97%)、门户网站售票(4.6%)、微信关注售票(27.63%)、其他(2.63%)。在购票方方式中,传统景区售票处购票加其仅仅占了总体的7.89%左右。检票各个所占比例为:人工检票(9.21%)、条形码或二维码(68.42%)、手机短信检票(3.95%)、刷卡检票(15.79%)、其他(2.63%)。验票方式中,传统的人工验票也仅仅占了9.21%左右。由此可以证明,信息化的检票和验票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游客更加偏好于这种智能化、便捷化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大多帝陵景区都具备各种信息化的购票和验票的方式,以提升景区内接待和管理的效率。
  ​Chart1
  0.07890.0921
  0.56580.6842
  0.01970.0395
  0.0460.1579
  0.2763
  0.02630.0263
  Sheet1
  景区购票方式景区验票方式
  景区售票处/人工检票7.89%9.21%
  互联网购票/条形码检票56.58%68.42%
  短信申请/短信验票1.97%3.95%
  门户网站售票/刷卡检票4.60%15.79%
  微信关注售票27.63%
  其他2.63%2.63%
  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
  图4.2景区不同售票检票偏好所占百分比
  J.leston认为虚拟旅游能帮助顾客在出游前更好的了解旅游地以做出见多识广的实地旅游决策和合理的旅行前安排[13]。但虚拟旅游在帝陵景区的发展还不足够成熟,在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上(图4.3),非常愿意(10.21%)愿意(31.58%)一般(44.74%)不满意(10.53%)非常不满意(2.95%),对虚拟项目持有赞同的人约占总人数的42%,表明大众游客比较接受虚拟景区和旅游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持有中立态度的游客,却占到总人数的45%之多。通过进一步研究与实际调查发现:在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信息化的发展上,近几年有不少学者研究和探索,学术期刊也比较多。并且,圆明园采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technique,简称AR)完成建筑物的虚拟重建,用户在园中戴上特殊三维眼镜能够观览到当年皇家园林原貌[14]。但在这些帝陵景区的调查中却发现,只有汉阳陵景区发展得比较成熟,特别是幻影成像技术得到游客的大家赞赏和喜爱,秦陵博物馆也在虚拟旅游开发当中。除此之外,其他帝陵景区对于虚拟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处在停滞状态,传统的帝陵景区模式远远不能够满足游客对于信息化景区的需求。
  ​Chart1
  0.0295
  0.1053
  0.4474
  0.3158
  0.1021
  Sheet1
  虚拟体验意愿人数
  非常不满意2.95%
  不满意10.53%
  一般44.74%
  愿意31.58%
  非常愿意10.21%
  若要调整图表数据区域的大小,请拖拽区域的右下角。
  ​图4.3景区虚拟体验意愿所占百分比

  (三)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游客体验因素分析

  随着旅游活动大众化、个性化、散客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旅游者对旅游信息需求越发强烈,给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15]。通过对关中帝陵信息化服务游客体验的调查研究,分析出调查问卷中景区信息化服务的12个子项对景区信息化游客体验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地调查访问中,发现对于景区信息化服务满意度的结果在一定程度又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游客对于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施齐全程度的不满进而引起的对于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施使用介绍的不满等。因此,本文通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满意度中的12个调查子项的公因子,从而更好地分析出影响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游客体验的主要因素。
  将调查子项的数据录入spss软件后,通过主成分析法对因子进行提取,得到结果Bartlett的sig为远远小于0.001,并且kmo=0.775,表明12个子项的因子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计算机spss软件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4-1,有四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等于1,比较满足主因子的提取条件,这四个因子的样本贡献率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3.561%,可以代表大部分的数据信息。因此提取四个大于等于1的因子可以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地阐释和说明。
  表4-1方差贡献率及特征值结果
  元件起始特征值采取平方和载入
  总计变异的%累加%统计变异的%累加%
  12.26818.89818.8982.26818.89818.898
  21.45312.11131.0091.45312.11131.009
  31.39911.65642.6651.39911.65642.665
  41.30810.89653.5611.30810.89653.561
  5.9868.21361.774
  6.9017.51069.283
  7.8747.28276.565
  8.7085.90082.466
  9.6605.49887.963
  10.6035.02692.989
  11.4533.77596.764
  12.3883.236100.000
  表4-2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输出结果
  因子元件
  1234
  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的丰富性,参与性、互动性.651-.008-.376-.364
  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满足游客个性需求.604-.200-.225-.513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齐全程度.599.201-.207.288
  网上投诉机制.597.183.445-.060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手段多样性.401-.599.312.015
  景区旅游信息资源丰富度.082.546.517.108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丰富性、趣味性.344-.488.078.372
  景区门户网站吸引力.170.309-.193.230
  景区信息化对游客的疏导.394.328.502-.327
  景区信息化服务对帝陵的保护作用.077-.430.452.300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使用介绍.384.224-.173.527
  景区电子门票销售验票、支付功能.355.070-.248.369
  表4-2中各公共因子的特殊的代表变量并不突出,不足以解释其实际有效的内涵和意义,所以进行进一步旋转得到下面的表4-3。
  表4-3初始因子旋转后输出结
  因子元件
  1234
  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的丰富性,参与性、互动性.839-.015.081.089
  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满足游客个性需求.798.233.061-.053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使用介绍-.053.704.051.071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齐全程度.253.659.148.065
  景区电子门票销售、验票、支付功能.087.455-.065.092
  景区门户网站吸引力-.018.425.045-.178
  景区信息化对游客的疏导.197-.088.758-.015
  网上投诉机制.216.173.679.234
  景区旅游信息资源丰富度-.325.113.088-.133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手段多样性.250-.099.088.773
  景区自助导游、导览丰富性、趣味性.062.239-.116.653
  景区信息化服务对帝陵的保护作用-.226-.070.669.649
  根据表4-3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可以将12各子项的因子分为四个主因子:第一主因子在表中:(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的丰富性,参与性、互动性)、(虚拟景区、虚拟旅游项目满足游客个性需求)两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在载荷度,反映了关中帝陵景区虚拟旅游发展的状况,可以将其定义为“帝陵景区虚拟化因素”。第二主因子在表中(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设使用介绍)、(景区自助导游,导览终端硬件齐全程度验票、支付功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载荷,说明关中帝陵景区关于自助导游硬件建设影响因素,可以进一步将其定义为“帝陵景区自助导游因素”。第三主因子在表中(景区信息化对游客的疏导)、(景区信息化服务对帝陵的保护作用)、(网上投诉机制)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载荷度,说明帝陵景区信息化的建设对于帝陵和游客的正面影响,可将其定义为“景区信息化自我修复因素”。第四主因子在表中也可以看到(景区自助导游、导览手段多样性)、(景区自助导游、导览丰富性、趣味性)等方面有很大的载荷度,体现出帝陵景区导览方式的多样发展策略,可以定义为“帝陵景区导览方式优化因素”。

  五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提升建议

  根据前面的综合的统计和计算,有关帝陵景区信息化游客体验偏好因素的得分依次如下“景区信息化自我修复的因素”(5.003分)、“帝陵景区导览方式优化因素”(4.845分)、“帝陵景区虚拟化因素”(4.73分)、“帝陵景区自助导游因素”(4.595分)。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帝陵景区信息化发展提一些有效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景区的自助导游、导览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信息化自助硬件设施的覆盖。现在游客出游的态势已经由团体游逐步转变为散客游,而对于游客的需求而言,变得更加分散化和复杂化。游客对于讲解的认识也开始转变,传统的讲解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个性需求,所以自助导游的建设,更有利于游客和帝陵文化之间的信息交互,进一步帮助游客去了解帝陵背后的历史。
  第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虚拟项目已经成为新的旅游开发模式。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虚拟项目建设的成本也在降低。传统旅游方式要花费的时间和耗费的精力,以及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已经让人们开始去追逐虚拟旅游带来的新奇和便捷。除此之外,一些虚拟项目的的开发,更加有利于关中帝陵景区陵墓的对外展示,有利于游客更加真实的对帝王生前生活的深入了解。因此,对于全面建设帝陵虚拟化景区和帝陵景区开发思路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景区自助导览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以及手段的多样性,虽然不是景区吸引力的核心因素,但是对于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还是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导游讲解,现在出现了:语音播报导游,短信导游,二维码导游等等。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纸质导览图,以及导览地标背后的弊端。信息化导览手对段的开发,可以进一步帮助游客在景区内更好的掌握景点的地理坐标,旅游线路,基础服务设施位置,可以更充分得满足游客求职好奇的心理。因此,对于帝陵景区导览内容趣味性,手段多样性的开发,对也是十分关键的。
  第四,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使景区的管理经营,服务方式等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而景区信息化的目标就是提升景区的经营管理和优化景区的营销策略。不仅使景区自身更好的发展,而且可以提升游客对于景区的满意度。景区信息化的建设,就是为了弥补传统景区本身的不足,传统的经营管理不仅会对景区自身的优势资源造成破坏,而且会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再者,在景区视频监控,游客流量监测,突发预警,游客紧急疏导等公共服务方面,传统的经营管理,技术手段都无法充分的对其掌握,所以对于发挥景区信息化的自我修复功能是不容忽视的。
  第五,注重帝陵景区自媒体、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有一定的年限,各个景区也积极地发展,其他第三方旅游网站的合作也更加频繁。但是对于景区自身的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运营,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发展空间。如关中帝陵各个景区门户网站的建设却远远滞后,除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官方门户网站外,其他汉,秦帝王陵博物馆或是在搜索中被篡改或是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这对景区自身的管理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严重打击了游客的积极性,破坏了景区的自身品牌形象。因此,在帝陵景区自媒体、电子商务方面还要加强建设,利用信息化的大数据提升关中帝陵景区的品牌影响力。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对关中帝陵景区游客信息化的偏好进行相关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收集充足的信息进行支撑,对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游客满意度等做了进一步的学习,为研究帝陵景区游客信息化的偏好奠定了足够的基础。其次,对于关中各帝王陵墓景区信息化做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参考景区信息化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了问卷,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最后,依据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对于关中帝陵景区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帝陵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局限

  由于本人研究周期较短,思维方式的局限,以及对专业知识涉猎不深等原因,使得本文还存在一些研究不足的地方。帝陵景区信息化的发展起步比较晚,除了传统的秦始皇帝帝陵景区以及后起的汉阳陵景区信息化的建设外,其他帝陵景区信息化的发展都处于停滞状态。再者,由于信息化对于帝陵资源影响的未知性,如何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帝陵进行挖掘展示,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深入。

  (三)研究展望

  信息化作为国家21世纪发展的主要目标,不仅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提升国家实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帝陵景区游客信息化的偏好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关中帝陵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关中帝陵景区的品牌形象,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游客对于帝陵景区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杜忠潮.陕西关中地区帝陵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54-62.
  [2]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
  [3]杨帆.浅谈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与应用[J].数字化应用,2013,10(3):62-67.
  [4]邵小明.关于如何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J].当代旅游,2014,(5):34-35.
  [5]郑晶晶.问卷调查法研究综述[J].理论观察,2014,(10)::102-103.
  [6]朱建平,殷瑞飞.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刘勋,白月华,陈蔚.唐代国内旅游客源地等级与分布变迁研究[J].旅游论坛,2012,5(1):109-113.
  [8]杜忠潮,林君飞,文琦.乾陵景区国内旅游者人口学特征及行为分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1(2):46-50.
  [9]张学敏,何酉宁.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C].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教育与经济.2006:1-3.
  [10]张补宏,闫艳芳.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08(02):95-99.
  [11]刘怡然.以微博为例浅析社会化媒体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研究[J].中国市场,2014,(20):150-151.
  [12]李伟,刘凤霞.E时代旅游信息服务人员的信息素质探讨——基于面向旅游者的旅游信息服务的分析(​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9&CurRec=1&recid=&FileName=QUIT201202023&DbName=CJFD2012&DbCode=CJFQ&yx=&pr="\t"_blank​)[J].企业经济,2012,(2):81-84.
  [13]J.leston.Virtualreality:theITperspective,ComputerBulletin,vol.8,issue3,June1996,pp.12-13.
  [14]范承啸,韩俊,熊志军,等.无人机遥感技术现状与应用[J].测绘科学,2009,34(5):214-215.
  [15]刘怡然.以微博为例浅析社会化媒体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研究[J].中国市场,2014,(20):150-15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97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1月25日
Next 2020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