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摘 要

为了了解影响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哪些,现从家庭教养方式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帮助家长和老师建立更好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态度。采用国际认可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自陈量表对大理州某小学五六年级的15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家庭教养中不同评价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结构的不同、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都会影响子女在不同评价因子上的感受差异显著。针对问题,提出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改变不恰当的教养观念、加强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互动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工作,为家长和老师提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

引 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高压态势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有学习成绩好和全面发展才能立足社会,却忽略了家庭教养方式这一重要因素对小学生习态度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一个良港,父母的行事风格,话语、动作或者是对学习的态度和看法等都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综合国内和国外研究发现,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立场都阐述证实了家庭教养方式跟小学生学习态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这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去教导子女。又如常言所道“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一切”,学习态度影响着学习成绩,积极情绪体验和良好的获得感,对学习行为具有调节控制作用,只有培养形成了稳定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立足于全面发展,取得成功。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家庭教养方式

国内学者林磊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抚养教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特征的综合,是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与风格。[1]

(二)学习态度

陶德清(1998)认为学习态度是“个体对学校学习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要素的一种心理内在倾向,具有情绪和情感体验、行为和认知三种成分”。[2]

二、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大理州银冠希望小学内,按不同年级分层,抽取五、六两个年级各两个班,共156名学生。当场发放问卷156份,填完立马收回浏览检查,为了保证问卷的质量,把有问题遗漏的不完整废卷删除后,留下1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9.7%。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知网大量查阅国内外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态度关系论文期刊,对已有的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并查阅家庭教养类书籍,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

采用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系C.Perris等人编制,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1993年修订的中文版EMBU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陶德清教授的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自陈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共有66个条目,父亲教养方式有六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有五个维度。中小学生态度自陈量表共50个条目,分为情感体验、认知水平、行为倾向三个维度。

表2-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各个维度、对应题项及反向计分题目统计

各个维度 对应题目 反向计分题目
情感温暖与理解(父) 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60,61,66 20
惩罚与严厉(父) 5,13,17,18,43,49,51,52,53,55,58,62
过分干涉(父) 1,10,11,14,27,36,48,50,56,57 50,56
偏爱被试(父) 3,8,22,64,65
拒绝与否认(父) 21,23,28,34,35,45
过度保护(父) 12,16,39,40,46,59
情感温暖与理解(母) 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
惩罚与严厉(母) 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7,59 50
过分干涉与保护(母) 23,26,28,34,38,39,45,47
偏爱被试(母) 13,17,43,51,52,53,55,58,62
拒绝与否认(母) 3,8,22,64,65

问卷整理后将数据导入EXCEL ,用SPSS进行处理。用到的方法有: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140名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分和父母教养方式所得分数进行表示和描述性解释。

(2)显著性差异

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的11个分因子在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家庭结构和等方面的得分是否有显著差异。

(3)相关分析

分析证实父亲教养方式、母亲教养方式分别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相关性。

(4)基本人口学分布

表2—2 基本的人口学分布

人数(N=140) 百分比
性别 64 45.7
76 54.3
家庭结构 独生子女 19 13.6
非独生子女 121 86.4
父亲学历 小学及以下 31 22.1
初中 73 52.1
高中以上 36 25.7
母亲学历 小学及以下 32 22.9
初中 73 52.1
高中以上 35 25

三、家庭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一般情况分析

1.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总特征

表3—1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基本分析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情感温暖与理解(父) 1.16 4.00 2.89 0.56
惩罚与严厉(父) 1.00 3.75 1.48 0.46
过分干涉(父) 1.10 3.30 2.11 0.45
偏爱被试(父) 1.00 4.00 2.16 0.68
拒绝与否认(父) 1.00 4.00 1.55 0.48
过度保护(父) 1.00 3.50 2.18 0.50
情感温暖与理解(母) 1.00 3.95 2.99 0.54
惩罚与严厉(母) 1.00 3.11 1.34 0.36
过分干涉与保护(母) 1.19 3.25 2.15 0.42
偏爱被试(母) 1.00 3.60 2.20 0.69
拒绝与否认(母) 1.00 3.38 1.47 0.43

通过上表可知,父亲的家庭教养方式按照其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在家里感受到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过度保护比较多,感受到父亲的惩罚与严厉和拒绝与否认比较少。

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按照得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过分干涉与保护、拒绝与否认和惩罚与严厉。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会感受到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和过分干涉与保护比较多,感受到母亲的惩罚与严厉和拒绝与否认比较少。

2.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性别差异比较

表3—2 不同性别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男(N=64) 女(N=74) t Sig
M SD M SD
情感温暖与理解(父) 2.86 0.59 2.92 0.54 -0.622 0.535
惩罚与严厉(父) 1.56 0.53 1.41 0.39 1.880 0.062
过分干涉(父) 2.22 0.45 2.02 0.42 2.733** 0.007
偏爱被试(父) 2.05 0.70 2.26 0.65 -1.866 0.064
拒绝与否认(父) 1.63 0.50 1.48 0.45 1.863 0.065
过度保护(父) 2.20 0.57 2.16 0.44 0.477 0.634
情感温暖与理解(母) 2.93 0.56 3.03 0.51 -1.098 0.274
惩罚与严厉(母) 1.39 0.40 1.30 0.33 1.381 0.170
过分干涉与保护(母) 2.18 0.42 2.13 0.42 0.702 0.484
偏爱被试(母) 2.10 0.71 2.29 0.66 -1.642 0.103
拒绝与否认(母) 1.56 0.45 1.39 0.39 2.297* 0.023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男女生不同性别,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偏爱被试、拒绝与否认和过度保护这五方面上没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不同性别是在父亲过分干涉这方面有很大差异(p<0.01),表现为男生的得分大于女生得分。也就是说男生感受到父亲的过分干涉要比女生强烈一些。

男女生不同性别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保护这四方面上没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不同性别是在母亲拒绝与否认这方面有很大差异(p<0.01),表现为男生的得分大于女生得分。也就是说男生感受到母亲的拒绝与否认要比女生强烈一些。

3.不同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

表3—3 不同家庭结构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独生子女(N=19) 非独生子女(N=121) t Sig
M SD M SD
情感温暖与理解(父) 3.02 0.63 2.87 0.55 1.020 0.309
惩罚与严厉(父) 1.36 0.27 1.50 0.49 -1.154 0.251
过分干涉(父) 2.08 0.39 2.11 0.46 -0.258 0.797
偏爱被试(父) 2.61 0.82 2.10 0.63 3.082** 0.002
拒绝与否认(父) 1.43 0.47 1.56 0.48 -1.083 0.281
过度保护(父) 2.08 0.51 2.20 0.50 -0.890 0.375
情感温暖与理解(母) 3.18 0.72 2.96 0.51 1.448 0.150
惩罚与严厉(母) 1.16 0.20 1.36 0.37 -3.303** 0.003
过分干涉与保护(母) 2.06 0.43 2.16 0.42 -0.912 0.363
偏爱被试(母) 2.69 0.88 2.14 0.64 2.335* 0.033
拒绝与否认(母) 1.20 0.27 1.50 0.43 -2.622* 0.010

注:*p<0.05;**p<0.01;***p<0.001.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不同家庭结构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和过度保护这五方面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p>0.05);不同家庭结构是在父亲偏爱被试这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1),表现为独生子女的得分大于非独生子得分。即独生子女感受到父亲的偏爱被试比非独生子女多。

不同家庭结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与保护这两方面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同家庭结构是在母亲惩罚与严厉(p<0.01)、偏爱被试(p<0.05)、拒绝与否认(p<0.05)这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独生子女在惩罚与严厉上的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偏爱被试上的得分大于非独生子女得分;独生子女在拒绝与否认上的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即相比非独生子女而言,独生子女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更少,来自母亲的偏爱被试更多。

4.文化程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表3—4 不同父亲学历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小学及以下(N=31) 初中(N=73) 高中或中专(N=36) F sig
M SD M SD M SD
情感温暖与理解(父) 2.85 0.52 2.97 0.55 2.77 0.62 1.567 0.212
惩罚与严厉(父) 1.52 0.53 1.53 0.49 1.35 0.30 1.965 0.144
过分干涉(父) 2.16 0.47 2.15 0.43 1.97 0.44 2.171 0.118
偏爱被试(父) 2.15 0.52 2.23 0.71 2.05 0.75 0.818 0.443
拒绝与否认(父) 1.74 0.52 1.55 0.49 1.37 0.33 5.307** 0.006
过度保护(父) 2.35 0.47 2.22 0.51 1.94 0.41 6.495** 0.002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尽管父亲学历不同,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上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只在拒绝与否认(p<0.01)和过分保护(p<0.01)上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在拒绝与否认方面,父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明显低于小学及以下,在过度保护方面,父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及以下。即父亲学历是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比小学及以下感受到来自父亲更少的拒绝与否认,父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比小学及以下和初中感受到来自父亲更少的过度保护。

表3—5 不同母亲学历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小学及以下(N=32) 初中(N=73) 高中或中专(N=35) F sig
M SD M SD M SD
情感温暖与理解(母) 2.86 0.52 3.01 0.47 3.06 0.67 1.197 0.305
惩罚与严厉(母) 1.31 0.38 1.41 0.39 1.21 0.22 3.733* 0.026
过分干涉与保护(母) 2.08 0.41 2.23 0.45 2.04 0.32 3.066 0.050
偏爱被试(母) 2.23 0.59 2.14 0.70 2.33 0.75 0.873 0.420
拒绝与否认(母) 1.48 0.47 1.53 0.44 1.31 0.31 3.341* 0.038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尽管母亲学历不同,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与保护和偏爱被试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只在惩罚与严厉(p<0.05)和拒绝与否认(p<0.05)上有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在惩罚与严厉方面,母亲学历为初中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在拒绝与否认方面,母亲学历为初中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即母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比初中感受到来自母亲更少的惩罚与严厉和拒绝与否认。

(二)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一般情况分析

1.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总特征

表3—6 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基本分析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情感体验 2.00 5.00 3.92 0.66
认知水平 2.40 5.00 4.08 0.56
行为倾向 1.83 4.93 3.89 0.62
总学习态度 2.30 4.92 3.94 0.55

通过上表可知,总学习态度的平均值为3.94,说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总体良好。同时,学习态度的各维度的平均值在3.89-4.08之间,说明高年级小学生在情感体验、认知水平和行为倾向等方面均表现良好。

2.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性别差异

表3—7 不同性别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t Sig
M SD M SD
情感体验 4.04 0.66 3.83 0.65 1.871 0.063
认知水平 4.10 0.60 4.06 0.53 0.404 0.687
行为倾向 3.95 0.62 3.84 0.63 1.078 0.283
总学习态度 4.00 0.56 3.88 0.54 1.267 0.207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尽管男女生性别不同,但在总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态度的各因子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不同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比较

表3—8 不同家庭结构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独生子女(N=19) 非独生子女(N=121) t Sig
M SD M SD
情感体验 3.97 0.59 3.92 0.67 0.322 0.748
认知水平 4.35 0.45 4.04 0.57 2.246* 0.026
行为倾向 3.91 0.61 3.89 0.63 0.123 0.902
总学习态度 4.01 0.51 3.93 0.55 0.614 0.540

注:*p<0.05;**p<0.01;***p<0.001.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不同家庭结构在总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态度的因子——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家庭结构在认知水平上有明显差异(p<0.01),表现为独生子女的得分大于非独生子女得分。即独生子女的认知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4.文化程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表3—9 不同父亲学历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小学及以下(N=31) 初中(N=73) 高中及以上(N=36) F sig
M SD M SD M SD
情感体验 3.91 0.66 3.89 0.68 4.01 0.64 0.392 0.676
认知水平 4.08 0.53 4.07 0.58 4.12 0.56 0.094 0.910
行为倾向 3.80 0.68 3.90 0.64 3.96 0.54 0.527 0.592
总学习态度 3.88 0.59 3.93 0.56 4.00 0.50 0.408 0.666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虽然父亲学历不同,但总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态度的各因子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

表3—10 不同母亲学历的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小学及以下(N=32) 初中(N=73) 高中及以上(N=35) F sig
M SD M SD M SD
情感体验 3.79 0.73 3.92 0.64 4.04 0.63 1.217 0.299
认知水平 3.91 0.58 4.09 0.58 4.23 0.47 2.823 0.063
行为倾向 3.71 0.74 3.94 0.55 3.96 0.63 1.854 0.160
总学习态度 3.77 0.65 3.96 0.50 4.03 0.52 2.252 0.109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虽然母亲学历不同,但总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态度的各因子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

(三) 家庭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关系研究

1.父亲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相关分析

表3—11 父亲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相关分析

情感体验 认知水平 行为倾向 总学习态度
情感温暖与理解(父) 0.440*** 0.290*** 0.398*** 0.437***
惩罚与严厉(父) -0.295*** -0.282*** -0.315*** -0.343***
过分干涉(父) 0.079 0.084 0.003 0.039
偏爱被试(父) -0.075 0.114 -0.093 -0.058
拒绝与否认(父) -0.239** -0.148 -0.274*** -0.275***
过度保护(父) 0.032 0.062 -0.013 0.012

注:*p<0.05;**p<0.01;***p<0.001.

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发现,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和总学习态度、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学生感受到来自父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积极的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父亲的惩罚与严厉和总学习态度、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学生感受到来自父亲更少的惩罚与严厉,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积极的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父亲的拒绝与否认和总学习态度、行为倾向和情感体验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学生感受到来自父亲更少的拒绝与否认,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积极的行为倾向和情感体验。

2.母亲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相关分析

表3—12 母亲教养方式与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相关分析

情感体验 认知水平 行为倾向 总学习态度
情感温暖与理解(母) 0.388*** 0.271*** 0.313*** 0.364***
惩罚与严厉(母) -0.271*** -0.220* -0.246** -0.279***
过分干涉与保护(母) 0.066 0.193* 0.037 0.081
偏爱被试(母) -0.127 0.112 -0.150 -0.110
拒绝与否认(母) -0.274*** -0.194* -0.285*** -0.301***

*p<0.05;**p<0.01;***p<0.001.

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发现,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和总学习态度、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学生感受到来自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积极的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母亲的惩罚与严厉和总学习态度、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学生感受到来自母亲更少的惩罚与严厉,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积极的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和认知水平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学生感受到来自母亲更多的过分干涉与保护,学生有更积极的认知水平。

母亲的拒绝与否认和总学习态度、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学生感受到来自母亲更少的拒绝与否认,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更积极的行为倾向、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四、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习态度的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从性别比较差异方面上来说,男生感受到来自父亲的过分干涉和来自母亲的拒绝与否认要比女生多。

总体来说高年级小学生都能感受到更多的来自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而在有的因子上却有存在着明显差异,即在父亲过分干涉评价这一因子上男生的得分要比女生高,在对于母亲拒绝与否认这一评价因子上的得分也要比女生高。原因在于,高年级小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一般来说,男孩子性格比较刚毅直爽,活泼好动,甚至有易冲动易怒的特点,很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导火索引发争端和摩擦,违反父母规定或者是家规,况且在学习上,比较贪玩,没有女孩子那么认真或者说学习成绩没那么稳定,父母又会比较担心男生,只好选择强硬一点的态度来约束男生。而女孩子的叛逆期会比较晚一些,向来都是性格比较温和,比较懂事、乖巧,是父母的小棉袄,父母对待女孩子的方式也会比较温和一些,包容和爱更多。此外,男孩子的“刚”,即承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要比女生强一些,父母希望男孩子以后有担当有作为,这也会让父母在教养子女采用的方式上有所区别。

2.从家庭结构方面来说,独生子感受到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偏爱被试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并且独生子女在学习上的认知水平比非独生子女高。

独生子女的“独”就意味着数量的唯一,处于整个家庭的中心,父母腾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独生子女身上,事事代劳,同时会备受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的关心和宠溺,毕竟老人更容易有溺爱心理,父母还会时刻担心着安全和未来的发展。而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是要尽量公平对待,经济压力大,忙于生计,给予子女的关爱是有限的。

父母的偏袒和关爱,也有利于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因为比起其他兄弟姐妹,独生子女深知自己得到的东西更多,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那么自己的学习成绩也应该得到肯定,才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的接受宠溺,学习成绩带来的快感和获得感,不断正强化学习动机和态度,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学生。

3.从父母学历方面上来说,父亲学历越高,子女感受到的拒绝与否认和过度保护就越少,母亲学历越高,子女感受到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就越少。

学历高的父母亲在教养方式上会表现的更民主,更善于与孩子进行恰当的沟通或者是深入的交流,不局限于日常生活的关心。高学历父母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目标,不仅能把自己和子女分开来独立对待、尊重,还能够对子女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对子女的学习参与度较高,教养投入也比较高,父母文化程度低,社会地位可能不那么高,可能对高年级部分知识不是很了解,进而认为大多靠子女自己学习和求助老师,有时工作劳累,无暇顾及,对待子女的学习态度比较简单粗暴,或者就是过分严厉和干涉,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把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子女身上,爱之深责之切。

4.子女感受到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越多,学习态度越积极,子女感受到母亲的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越少,学习态度越积极,反之亦然。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子女完全可以透过父母的话语、观察面部神情来判断父母对自己的喜爱程度,父母给予的满满爱意和温暖也会给子女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会促进子女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小学生当前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习态度的端正。如果父母惯用严厉的方式对待子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子女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为了逃避这种消极的、否定的情感体验,必须争取做到更好,随时严格要求自己。但如果父母的严厉超过了一定的度,常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严厉惩罚或者是无缘无故对子女发脾气,过分拒绝与否认,久而久之,子女不明白到底自己做错了什么,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可度降低。试想,每个人在遭受了严厉惩罚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平复和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高年级小学生爱面子,自尊心比较强,抗挫折能力有限,严重者会逐渐丧失掉学习的兴趣,进而会降低对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无法保持较好的学习态度。加之,高年级小学生面临着很大升学压力,父母希望子女在升学测验中得到好成绩,有选择好的学校的机会,为初中发展打下基础。而处于青春期前期的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减少信任,叛逆心理较重,如果父母过分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就会开始以偏激的态度进行对抗,不好好学习,与父母的期望相背离,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和个人学习发展。

)改善家庭教养方式的建议

根据对本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对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1.父母转变不恰当的教养观念,采取得当的教养方法

首先,家长要正确全面理解素质教养,素质教养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成绩好,而是要使孩子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均衡发展,贯穿始终。不要压迫式的盲目报补习班、兴趣班或提高班,家长应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需要,以尊重孩子意愿、孩子自愿为前提。其次,要清楚认识到,遵循儿童天性的教养更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教养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学习态度的端正。教养家长要抓住机会适当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及时更新教养观念,可以多看育儿类书籍,和学校、老师及时沟通交流心得,一同成长,比起“填鸭式”的教养“因材施教”更可取值得探讨。

2.创建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更容易让人产生快感和幸福感。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不仅关心日常生活还要关注心理健康,在交流中提升学生对父母的信赖度和获得足够安全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家长应给予儿童大量的陪伴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旅行,当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可事事包办。父母以身作则,积极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当孩子学习时,或辅导孩子作业时不玩手机,不大声交谈,更不轻易吵架和制造家庭矛盾。遇事多讲道理疏导,不搞一言堂,不过分拒绝和否认孩子的提议和进步。

3.培养学生责任感和树立担当意识,学习为己任

学习是每个学生的首要任务,它奠定人生基础和丰富头脑,开阔眼界,获得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知识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为了父母而学习,而是明白我为什么要学习。排除父母的监督和他人的约束后,要保持稳定的动作习惯,将学习转变为不需要意志力支配的自觉行为。父母平常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做学习计划,要时刻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性,我可以我能行,不要过分拒绝和否认。不因家庭条件的好坏来决定需要努力的程度。不能好逸恶劳,不可以不劳而获。要做像父母一样优秀的人就得有学习担当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

4. 转变不良学习习惯,消除消极情绪体验

每个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学习的道路也充满荆棘和坎坷,没有人能一蹴而就,要不断的摸索和探究。父母作为过来人和先行者,可以关注子女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发现子女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纠正和指导,让其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的乐趣。也可以利用榜样教养法,激发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挖掘自身潜能。在选择榜样时要合理适当,可以是伟人,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和身边的朋友。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寓教于乐,将学习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学思结合,提高认知水平。

五、结语

即使选用了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量表进行调查和研究,但不能排除学校、同伴、教师、父母职业地位以及考试和作业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久的跟进观察和研究。在以后的时间里,如果有机会,可以研究学校、教师、社会、同伴交往对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使调查更加全面。

由于时间有限,本次研究样本取样时只使用了问卷法,方法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的调查研究在取样过程中,控制了样本在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结构上的差异,但受研究范围的限制,调查只在一所小学进行,其样本代表性有限,结果难以普及。

在之后的研究可以再结合访谈法等方式进行取样调查,多种的研究方式相互结合,加强其结果的代表性。学校调查的范围可以扩大,多选择几所学校,增加取样数量,同时对样本的城乡差异、省份地区差异等方面加以控制,减少干扰因素,确保样本的质量。

致 谢

论文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林丽花老师。从论文题目的筛选到项目的最终落实,林丽花老师始终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不懈支持,对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鼓励。在此谨向林丽花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要感谢学校和教养与艺术学院的所有老师对我的栽培和教养。最后感谢调查学校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积极配合,及朋友家人在调查写作期间的大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冯康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城市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J].甘肃科技,2014,30(04):63-64+60.

[2]王盼盼.家庭教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养,2018(07):4-6+10.

[3]张媛.当代家庭教养内容之中美对比[J].决策探索(下),2019(04):76

[4]朱磊.新时期我国家庭教养现状研究的思考[J].才智,2017(34):46.

[5]杨秀丽.论当前家庭教养方式及目前学生心理现状[J].心理月刊,2018(11):1-2.

[6]刘培培. 中国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母版)的初步编制[D].皖南医学院,2014.

[7]刘艳艳.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及其归因训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8]张云丽.洛克育儿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养的启示[J].文学教养(下),2017(12):126-127.

[9]张祎.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殷婷. 父母教养方式及性别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1]穆露露. 中国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的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4.

[12]刘在花.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研究述评[J].教养科学研究,2007(06):47-50.

[13]候利兵. 家庭教养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D].温州大学,2019.

[14]朱金富,樊荣,崔二龙.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家庭因素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03):243-245.

[15]高英男.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叙事研究[D].宁波大学,2018.

[16]沈俊娟. 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6.

[17]张翔. 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马基雅维利主义水平与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18]许媛.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和道德提升感的链式中介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9.

附录A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学习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了解实际情况,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母亲的四个等级数字上打√,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你的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

如果您的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请注意,这不是考试,最后也不作分数统计,只要说出了您的真实情况,那么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的。

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到他(她)很喜欢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与我家庭其他成员相比,父母更宠爱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我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喜爱。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8.父母的能让我得到家庭其他成员得不到的东西。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面打我或训斥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4.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5.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受到父母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6.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7.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8.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19.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负疚感。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0.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1.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这使我感到很难堪。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2.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而不是我的家庭其他成员。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3.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父母是很小气的。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4.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分数。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5.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6.我在家里往往被当做“替罪羊”或“害群之马”。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7.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28.父母总以为他们的不快是由我引起的。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29.父母总是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0.父母总向我表示他们是爱我的。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1.父母对我很信任,且允许我独自完成某些事。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2.我觉得父母很尊重我的观点。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3.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4. 我觉得父母对我很小气、很吝啬。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5.父母总是向我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这样做我会很伤心”。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6.父母要求我回到家里,必须得向他们说明我在做的事情。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7.我觉得父母在尽量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如给我买很多的书,安排我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2 3 4
38.父母经常向我表述类似这样的话“这就是我们为你整日操劳到的报答吗?”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39.父母常以不能娇惯我为借口不满足我的要求。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0.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就会使我在良心上感到很不安。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1.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2.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得到安慰。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3.父母曾无缘无故的惩罚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4.父母允许我做一些我的朋友们做的事情。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5.父母经常对我说他们不喜欢我在家的表现。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6.每当我吃饭时,父母就劝我或强迫我再多吃一些。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7.父母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既懒惰又无用。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8.父母常常关注我交往什么样的朋友。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49.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常常是家庭成员中唯一受责备的一个。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0.父母能让我顺其自然的发展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1.父母经常对我粗俗无礼。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2.有时甚至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也会严厉的惩罚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3.父母曾无缘无故的打过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4.父母通常会参与我的业余爱好活动。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5.我经常挨父母的打。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6.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的地方,而他们又不会过分担心。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7.父母对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8.父母常以一种使我难堪的方式对待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59.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0.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1.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2.父母常常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对我大发脾气。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3.当我所做的事取得成功时,我觉得父母很为我自豪。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4.与我的家庭其他成员相比,父母常常偏爱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5.有时即使错误在我父母也把责任归咎于家庭其他成员。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66.父母经常拥抱我。 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父亲 1 2 3 4
母亲 1 2 3 4
性别 男 女
是否是独生子女 是 否
父亲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及以上
母亲文化程度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 3.高中及以上

附录B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自陈量表

亲爱的同学:

您好!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为了了解实际情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我们要进行一项有关学习态度的心理测试。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当然,这不是考试,最后也不作分数统计,只要说出了你的真实情况,那么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的。十分感谢您的积极合作!

A完全不是这样

B很少是这样

C说不上是不是这样

D有时是这样

E经常是这样

性别 男 女
是否是独生子女 是 否
1.您是不是认为现在的学习对自己将来很重要? A B C D E
2.如果有几天因病不上学,你是不是会感到高兴? A B C D E
3.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你是不是要想尽办法把这个问题搞懂? A B C D E
4.放学后你是不是喜欢在街上逛? A B C D E
5.您是不是有制定好的学习计划? A B C D E
6.您是不是想要努力获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A B C D E
7.考试时,您是不是有偷看书本或同学的答案等现象? A B C D E
8.做作业时,您是不是遇到不会做的题就不想做了? A B C D E
9.学习的时候,如果有人找您玩,你是不是立刻就跟他去玩? A B C D E
10.如果要背诵一篇课文,您是不是先从头到尾看一遍,再开始背? A B C D E
11.您是不是认为学生就要把各门功课学好? A B C D E
12.您是不是因为不上学会挨骂,所以才来上学? A B C D E
13.您是不是喜欢做一些比较难的题? A B C D E
14.在家里您是不是能预习第二天课堂要讲的内容? A B C D E
15.在家里,您是不是能按计划学习? A B C D E
16.您是不是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没有刻苦用功的后果? A B C D E
17.您是不是觉得经过一次考试就可以发现问题,促进学习? A B C D E
18.学习上遇到不好理解的问题,您是不是就不想学下去了? A B C D E
19.放学回家后您是不是先玩耍,最后不得不去做作业,甚至忘了做作业? A B C D E
20.当您在家读书时,您是不是准备好了字典、词典或者其他参考书? A B C D E
21.您是不是认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A B C D E
22.您是不是一拿起书本就觉得疲乏想睡觉? A B C D E
23.上课没听懂的地方,您是不是会问老师或同学? A B C D E
24.课堂上刚学习的新内容,您是不是能把它再复习一遍? A B C D E
25.您是不是能不管心情好坏都有计划去学? A B C D E
26.您是不是认为要做一个好学生,只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A B C D E
27.期中和期末考试前,您是不是至少提前一周开始复习准备考试? A B C D E
28.您是不是感觉到学习上有困难就不想再上学了? A B C D E
29.家里来客人是您是不是就不安心学习了? A B C D E
30.在您书读一篇课文后,您是不是能回想一次来增强记忆? A B C D E
31.您是不是认为对您来说学习好坏关系不大? A B C D E
32.您是不是有害怕上学的感觉? A B C D E
33.您是不是觉得自己不聪明,无论怎样用功也没用? A B C D E
34.上课时您是不是能专心听讲? A B C D E
35.在家里您是不是制定了一个学习时间表? A B C D E
36.对成绩不好的课程,您是不是想勤奋学习提高成绩? A B C D E
37.老师批完试卷发给您,您是不是就认真检查一遍? A B C D E
38.在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会有不同的问题时,您是不是就去查字典或向别(包括父母)请教? A B C D E
39.您是不是因为玩耍看小说和电视忘了当天的学习任务? A B C D E
40.您是不是在某一天学习很长时间,又有两三天忘了学习? A B C D E
41.您是不是认为一个人上不上学无所谓? A B C D E
42.上课时您是不是觉得没意思就打哈欠? A B C D E
43您是不是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喜欢寻根究底? A B C D E
44.您是不是要在别人的督促之下才能去学习? A B C D E
45.您是不是能在预定的时间就专心学习,不再做其他事? A B C D E
46.您是不是认为学习成绩就代表了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A B C D E
47.考试前您是否比平时要紧张,而且多用时间复习考试功课? A B C D E
48.您是不是能排除各种困难,坚持把学习搞好。 A B C D E
49.您是不是能在很吵闹的环境里任然专心学习? A B C D E
50.您是不是在学习时一边看书一边给自己提问题? A B C D E

家庭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高年级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135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2日
Next 2023年1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