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分析

当前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部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此外,全球汽车工业也正在遭受中美贸易战的不利后果,全球汽车工业格局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首先,跨国汽车公司正在改变其全球生产能力。例如,沃尔沃将最初仅在X南卡罗来纳州生产S60的计划更改为两个承诺:中国的大庆工厂+X的南卡罗来纳州工厂;例如,特斯拉(Tesla)设立了上海工厂等。变化正在改变着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

面对生产和销售下降以及中美贸易争端的双重压力,行业分析师提出了两种不一样的论点。例如,著名经济学家宋庆辉说:“中国汽车工业及其附属产业链将受到中美贸易战的更大冲击。”除了整体产销量下降对整体市场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进口委员会现任主任王存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从一开始,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就被提前释放了。目前中美贸易争端的重启,并未对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产生预期的影响。”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自2018年6月首次出现负增长以来,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在中国的增长趋势自2019年6月开放以来一直持续下降。这一增长趋势尚未完全被有效性抑制。目前,中美两国在汽车贸易争端中未解决的争端似乎为中国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造成”了新的竞争压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网站5月13日公布的最新汽车生产和销售统计数据,4月份中国大型乘用车共计产销166万辆和157.5万辆,分别下降了20.5% 和22% 。同比跌幅分别为17% 和17.7%。今年1月至4月,中国小型乘用车的累计产销分别为688.8万辆和683.8万辆,同比下降13.6%和14.7%。过去的两年中,发展速度非常快,这种投资趋势可能会逐渐变得更加明显。根据路透社今年初的全球统计报告,预计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将计划在纯电动汽车上的投资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将超过1,350亿美元,中国有望收获其中的45%。

其次是跨国汽车公司全球研发分布格局的变化。早在2016年,一份普华永道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吸收了总计9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超过德国成为第二大汽车研发进口国,X位居第一。在产量方面,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位居榜首,而X则位居第二。

1.2 文献综述

陈继勇研究报告指出,中美贸易战发生的三大背景、本质、原因,并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相应对策。

沈庆马胜孙延猛研究报告指出,中美汽车贸易战对当前我国大型汽车产业的直接影响,。提出了我国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应对中美汽车贸易战的主要政策措施和其他相关政策建议。

郑雪芹研究报告指出,中美汽车贸易重大摩擦对全球汽车产业的直接影响具体如下:首先,中美两国在汽车贸易中的重大摩擦将对世界各国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格局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其次,中国重新征收进口关税将直接将中国的市场结构转变为进口汽车市场并且格局面临调整。第三,X加征关税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产生更大的影响。

赵佳、管志杰、肖邦国研究指出了当前中国汽车生产现状及钢材消费。

赖佩琦专题研究报告指出,中美产业贸易战对国内新兴产业的直接影响,并就此提出了中国国内企业如何应对中美产业贸易战的三大对策战略建议:产业转型从挑战转变为把握机遇,充分掌握国内核心前沿科技和争做打造高端产业价值链。

史自力研究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策:战略切入点-加快实施中国汽车工业研发技术的战略转型;提供战略支持,以成为领先产业并实现规模经济; 战略目标-XX主导,市场调整战略布局。

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1、文献数据分析法。查阅与研究论文内容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专业人士对中美汽车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主要影响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的不同见解,并且可以结合论文相关的产业期刊资料,客观、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分析中美汽车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主要影响及提出相关对策进行研究。

2、数据分析法。通过引用汽车期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对比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增减情况,了解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3、归纳法。结合所收集的文献,多方面角度总结分析出中国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对策。

1.3.2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介绍本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发展背景,分析中美汽车贸易对中国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以及相关对策性的研究。同时,对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内容进行专题综述。阐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意义。

第2章: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分别从中美汽车产品贸易情况、中国汽车产业情况这两点进行分析。

第3章: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了中美贸易战对中美汽车产业方面的几点影响。

第4章:我国汽车产业应对策略分析。根据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下当前汽车产业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四点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5章:结束语

第2章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

中美贸易战发生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其所面临的市场营销环境比以往复杂。在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之后,从整车贸易结构、零部件贸易结构、中美贸易战汽车产品征税情况三个方面来分析中美贸易战下中国汽车产业现状。

2.1中国汽车整车出口X市场分析

中美汽车进出口贸易总体发展相对平衡,中国对美进出口贸易顺差逐年缩小。中美汽车贸易顺差从2015年的39亿美元缩小到2016年的33亿美元,到2017年缩小到25亿美元。中国和X在整车方面的贸易逆差,大约有100亿美元。与X的零部件贸易出现顺差,总额约为150亿美元。一般来说,在中美汽车贸易中,主要是进口整车,出口零部件。贸易发展总体水平相对平衡。

2017年,伊朗、越南、智利等国家是我国整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从数据分析得出,2017年,中国向世界出口了89.1万辆整车,向X出口了5.3万辆,价值14.3亿美元。 整车出口到X的比例比较低,占据了中国整车出口目的地的第二位,是中国整车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与2017年中国销售的2887.89万辆汽车相比,从中国出口到X的汽车数量相对较少,约占中国汽车销售量的千分之一点一三。该行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低。中美贸易摩擦对汽车整车出口影响不大。 2018年,中国出口整车10.41百万辆。其中,有51,000辆汽车出口到X。但是,汽车总出口额达到141.6亿元,占中国对X汽车产品出口总额的11.89%。原因是中国一直向X出口汽车零部件,主要是备件,而整车相对较少。 2019年,中国整车出口达到102.4万辆。2019年,在X“232调查”和“301调查”的影响下,中国向X出口了40100辆汽车。详见下图2-1和2-2。

据下图2-1可以得出结论:2017年-2019年我国汽车整车对外出口总量为295.6万辆,同时,过去三年时间,我国出口到X的汽车总数为144,100辆。根据中国对X出口占海外出口汽车总数的数据显示,2017年,为5.9%,2018年为4.9%,2019年为3.9%。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出口整车数量逐年增加,而我国出口X整车数量却逐年减少,说明我国出口X整车数量占对外出口整车总数量的比例也越来越小。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图2-1我国出口X汽车整车占对外出口总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根据下图2-2可以得出结论:2017年-2019年中国整车出口X数量逐年下降,从2017年的5.3万辆到2018年的5.1万辆,再到2019年的4.01万辆,这也意味着中国对X的出口依赖程度降低。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图2-2中国整车出口X情况(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2中国对美进口整车产品情况

就中国的整车进口而言,X目前在中国进口汽车来源国名单中排名第一。2017年全年进口汽车124.6万辆,进口总值510.3亿美元,2017年,中国从X进口了28万辆汽车,价值131亿美元。关税的上涨将使国内进口X产整车的零售价格水平得到大大提高。从车型中来说,中国从X进口主要以美系整车产品为主,其进口量最大的车型是SUV和美系小客车合计。从品牌来看,主要包括德系、美系和日系汽车品牌,比如宝马、奔驰、林肯、福特、特斯拉、丰田等品牌。

而2018年在关税实际执行后的几个月份,从X进口的汽车数量已大大减少。 例如,在第一批340亿美元的增税清单于2018年8月生效后,中国在8月从X进口了15,000辆汽车,减少了34%,占13.7%,而从欧盟的进口数量则增加了27.3%,达到6.4万辆。2018年,中国进口了1108400辆汽车,其中190100辆是从X进口的,价值约80亿美元。2019年,中国从X进口了180,600辆汽车。详见图2-3。

根据下图2-3可以看出:在关税执行后,我国自美进口汽车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从2017年的28万辆到2018年的19.01万辆再到2019年的18.06万辆,自美进口整车的数量逐年减少,这也说明我国对X进口依赖程度也降低。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图2-3 我国自X进口整车情况(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3中国对美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量分析

就中国对X的出口而言,以美元为单位,2015年中国对X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为177亿,2018年为167亿,2017年为170亿。就中国从X的进口而言,2015年中国从X进口了22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2018年是25亿,2017年是28亿。详见图2-4。

根据下图2-4中数据可得出:我国对X汽车零部件以出口为主。从数据中看,我国出口X的汽车零部件总额变化不大,说明我国汽车零部件占据了X一定程度的市场,我国是X进口汽车零部件的主要国家之一。而进口方面,中国零部件进口主要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对美进口份额相对较小。但这几年我国对X的依赖程度也呈小幅度的提高,但不难看出对X汽车零部件的进口依赖程度并不算高。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图2-4 2015-2017年我国对美汽车零部件进出口情况(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2.4中国各汽车品牌出口情况

目前长城、吉利、力帆、奇瑞、比亚迪、东风、北汽、上汽、华晨、江淮等汽车品牌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品牌,2015年至2019年各汽车品牌出口量见下图2-5。

2015-2019年,我国出口量最高的汽车品牌是上汽,出口总量达到了739319万辆,其次是奇瑞465815万辆。东风和江淮的出口量也是不容小觑,分别达到了304841万辆和303059万辆。从变化趋势来看,长城和东风的出口量除了2016年出现小幅度减少之外,其余几年都保持较稳定的增加。比亚迪和北汽近几年的出口量变化不大,增减趋势比较平稳。而力帆的出口量则呈现下降趋势,数量逐年减少。吉利出口量2017年小幅度下降,其他几年都平稳上升。2017-2018年之间,奇瑞、华晨和江淮这三个品牌的出口量都在增加。而上汽品牌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2017年遭受打击出现骤减,而2018-2019年则大幅度增加,发展迅速。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图2-5我国各汽车品牌出口量情况(万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5中国对汽车产品进口关税调整情况分析

表2-1 中国对汽车产品进口关税调整情况

时间 发展情况
2018年4月4日 经xxx批准,中国决定对原产于X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中国自X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2018年5月19日 中美经贸磋商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且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2018年6月16日 中国对原产于X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
2018年7月1日 中国大幅度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
2018年12月14日 中国xxx发布公告,从19年1月1人起对原产于X的汽车及零部件暂停加征关税3个月。19年3月31日中方发布公告,继续暂停加征关税
2019年8月23日 我国对美实施第三轮关税反制,对美约750亿美元商品分两批加征10%、5%关税,对此前暂停加征关税的美汽车及零部件恢复加征25%、5%关税。
2019年12月15日 税委会公告对原定于当日加征关税的750亿美元清单二商品,暂不征收10%、5%关税,对美汽车及零部件继续暂停加征关税。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网及公开整理数据

中美贸易战期间,美方多次调整关税,打击我国经济发展。而为了缓解经贸摩擦,扩大经贸合作,我方同步调整了有关措施。期间降低进口关税,而后又提高关税来反制X,之后还暂停了加征关税。我国对进口关税的调整,都是为了迎合X而做出的反击。贸易战尚未正式结束,接下来主要根据中美经贸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 我们希望加强与X的合作,把消除所有关税上涨作为最终目标去努力。

第3章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本身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一方面,对于零部件行业而言,人才成本低廉,设备齐全,生产线高效等优势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劣势更加明显,例如新产品研发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存。以下分析出中美贸易战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四点影响。

3.1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汽车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中美汽车产业贸易战的进一步深入,势必也有更多机会直接涉及到进口汽车、等领域。不言而喻的是进口汽车产业在中美两大经济国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这场贸易战中,特朗普在电视讲话中以其当前的汽车进口关税制度为例,表明中国对从X进口的紧凑型汽车征收的进口关税为25%。X对从中国进口的紧凑型轿车只征收2.5% 的关税。X进口汽车的成本和关税的降低将更有利于扩大X在中国市场的进口汽车的规模。

在中美贸易争端中,X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涉及车辆,包括传统燃料车辆和新能源车辆。中国对X征收的关税清单涉及汽车行业中的28个项目。涉及的车辆包括传统的燃料汽车和新能源汽车,SUV的比例相对较高。由于中国与X的汽车整车贸易处于逆差状态,约为100亿美元,因此中国与X的汽车整车贸易主要以进口为基础。中国的汽车出口对X的份额很小,X是中国汽车进口的最大国家,X的汽车出口对中国的依赖性更大。这表明关税的提高将提高X进口汽车的价格。因此,目前的情况对X出口中国汽车不利,但对中国本地汽车公司来说,尤其是高端品牌和高端车型非常有利。

3.2X加征关税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在全球采购体系下,中国零部件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零部件采购往中国转移,中国零部件出口值的增长保持稳定状态。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为了保持成本竞争力,跨国公司制造商和零件购买者逐渐将中国零件纳入供应链体系,并增加了中国零件的采购量。

X占据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首位,持有25%的份额,但主要是轮胎,车轮,离合器和传动轴等附加值低的产品。X对中国征收的关税清单包括从中国出口到X的汽车座椅,橡胶制品,齿轮轴承和其他主要零部件。这无疑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并可能面临大幅降价的威胁。

中国的零部件属于X的贸易顺差,主要是出口导向型,X是中国零部件出口的最大国家,并且对X有高度依赖。但是,相反地,中国较少从X进口零件。可以推测,参与这一关税上调的一些生产公司将承受着大幅度降低价格以维持销售的压力,但这只是暂时的。对于中国有能力更换零部件的公司来说,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而且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状态较缓和的时候,中国有望降低零部件降价的风险。

3.3贸易环境恶化使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受阻

中美贸易战争对中美双方而言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和影响,其中包括中美贸易战致使中美两国的贸易出现问题,我国贸易环境呈现恶化的情况。对我国汽车产业而言,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高风险环境使许多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的中国汽车公司望而却步。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遇到巨大阻力,国际化进程难以加速。此外,X建立的贸易壁垒打击了大量如拜腾,广汽等想要进入X市场的汽车公司。尤其是对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场贸易战的进展意味着关税的增加,这对新能源车企以及其他同样致力于国际化的车企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挑战,中国车企想要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就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

3.4汽车生产企业外资股比全面放开

中国XX为应对中美贸易战,北京时间2018年4月17日下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回答记者有关制定新的外资负面清单和开放制造业的提问时表示,中国将取消外资在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份额,并将以过渡性方式逐类开放汽车产业。到2020年,外资在商用车辆中所占比例的限制也将取消; 到2023年,外资在乘用车中所占比例的限制也将取消,合资企业不得超过两家。 在五年过渡期内,全面取消对汽车业的限制。在这方面,发改委详细阐述了中国全面开放制造业的决定以及放开汽车业外资持股比例的立场和原因:“制造业在中国的全球工业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不管是传统制造业,或者高科技制造业,我们都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实现全球价值链最大化。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开放,表明我们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坚决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开放制造支持中外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实现共同发展,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更广泛、更多元的合作与交流。

毫无疑问,全面发展汽车行业的外国股份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利益所必需的。这一政策意味着,外资份额的全面自由化必将吸引外资流入,并提高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共享程度。因此,这是中国本土汽车公司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的好时机,但与此同时,面对外国公司的大量涌入,中国本土汽车公司也将面临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威胁。机遇与危机总是并存的。这样,国内汽车公司可能被迫不断提高其质量和技术水平。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刺激和动力。

第4章 我国汽车产业应对策略分析

中美贸易战必然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出几下几点对策。

4.1加强我国整车的自主研发

X发动了一场贸易战,它主要是把“中国制造2025”作为主要目标,使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收到阻碍,为了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限制先进技术的引进,严重削弱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X征收的关税清单上涉及汽车产业的多达28项,因此X进口车的价格必然会上涨,这有利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其中,X向中国出口的产品高端车型包括福特探险者,野马等,新款车型例如林肯大陆,MKC等,宝马奔驰SUV等。其中大多数属于豪华高端车型,因此这对于中国本地高端汽车品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中国的汽车公司应该把握住这个宝贵的机会。首先,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从模仿阶段向创新阶段过渡的目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可以增加研发基金的投资,并可以提高车辆部门的投资比例。其次,有必要引进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以解决由于人才储备不足而导致的创新和研发力竭的问题。只有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我们才能被视为汽车强国,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

4.2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竞争优势

面对关税上涨,如果想使利润保持以往不变,除了提高零部件的竞争优势例如降低价格外,你也可以从零部件的性能开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产品质量差、创新能力低的缺点。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加强与上游钢铁和石油行业以及下游汽车生产、回收和再制造行业的联系,协调各行业提高效率。其次,为了集聚技术力量,加强信息集成,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创新资源的投资将受到诸多限制,因此,企业应加强合作,改善“分散”、“规模小”、“混乱”状态,减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4.3降低对美零部件出口的依赖程度

X长期作为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主要生产和出口的国家之一,以前我国依赖X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如今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美汽车贸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摩擦影响。为减轻影响促进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目前我国应该降低对X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依赖程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零部件合作力度,将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往除X以外其他国家。除此之外,还应不断提高我国零部件制造水平,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取得更多国家的信任依赖。关于零部件的进口,X的零部件有很强的替代性。可以选择从日本,德国或独立品牌公司进口的替代产品,以减少影响。

4.4不断提升国内车企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

汽车制造企业完全放开外资份额,必将吸引大量外资流入,并提高外资企业的技术共享程度。因此,中国的本地汽车公司应抓住良好的机会,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此外,面对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也将面临竞争压力增大的威胁。机遇与危机并存。此时,国内汽车企业应抓住机遇,化解危机,不断提高技术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5章 结束语

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势必会影响中美双方的许多方面,很多领域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中美汽车贸易也在其中。基于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中美贸易战有很大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尽管汽车所占额度不大,但企业必须准备好长时间应对的对策;第二、X高价位进口整车将变常态化运行,相关的汽车公司务必以最快速度转移转能去其他国家,将关税损失降低到最低范围;第三、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对中方来说其实更大,尤其是在如车轮、轮胎、制动灯等汽车零部件企业领域,也给未来的整车出海蒙上了一层阴影;最后、自主车企可以选择转口贸易、拓展到一带一路、联合建设工厂或其它国家工厂作为近中期应对手段,但从长远来看,要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陈继勇.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05):72-81.

[2] 赖佩琦. 中美贸易战对国内企业的影响以及对策分析[J]. 现代商业,2018(13):48-49.

[3] 崔家靖.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 中国市场,2019(03):24-25.

[4] 沈庆,马胜,孙延猛.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和相关建议[J]. 汽车与配件,2018(14):34-37.

[5]许鸿德.楚河汉界车怎么走?中美贸易战,对汽车产业有何影响?[J].汽车杂志,2018(7):16-22.

[6] 赵佳,管志杰,肖邦国. 中国汽车生产现状及钢材消费分析[J]. 冶金经济与管理,2019(01):50-54.

[7] 李义福.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2015(29):165-167.

[8] 史自力.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策[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06):30-34.

[9]许楚钰. 中美贸易关系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2019(03):35-37.

[10] 郑雪芹. 歇斯底里的特朗普或致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美贸易摩擦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J] 汽车纵横,2018(08);71-73.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贸易战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6677.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15日
Next 2023年1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