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目的、意义(附文献综述):
目的: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成熟,许多企业对中国的并购市场抱有极大热情,中国的并购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也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我们可以深刻的感觉到,一股世界的力量正在推动和引导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颁布关于企业并购的正式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交易中还存在很多风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改革,随着企业竞争力度的增加势必会产生企业并购这一现象,现阶段企业并购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流行了。很多的企业都在依靠并购来寻求发展,结果有好有坏不尽相同。企业并购慢慢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中国企业的改革、发展、市场能力都有一个较好的提高和促进作用。
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1、结合并购的特点,分析并购的协同效应。
2、分析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及成因。
3、分析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的解决对策。
涉及知识内容、技术方法及获取资料的途径:
涉及知识内容:财务管理学、财务风险、财务分析等
技术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获取资料的途径:图书馆、文献著作、期刊杂志、知网数据库、百度文库、国家图书馆等网站
1、结合并购的特点,分析并购的协同效应。
2、分析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及成因。
3、分析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的解决对策。
课题目的与意义
目的: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成熟,许多企业对中国的并购市场抱有极大热情,中国的并购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也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我们可以深刻的感觉到,一股世界的力量正在推动和引导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颁布关于企业并购的正式会计准则,企业并购交易中还存在很多风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改革,随着企业竞争力度的增加势必会产生企业并购这一现象,现阶段企业并购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流行了。很多的企业都在依靠并购来寻求发展,结果有好有坏不尽相同。企业并购慢慢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中国企业的改革、发展、市场能力都有一个较好的提高和促进作用。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从现有的文献中收集资料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的资料尽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但它可以获得间接知识,从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和灵感,突破本人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观察范围的局限性,有助于把握当前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2、规范研究
规范研究是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多偏重于对研究对象的理性判断,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根据规范分析、理性判断的需要,本文对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财务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以此对后续发展趋势做预测。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结合市场实际,以典型案例为素材,并通过具体分析、解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文对具体的一家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成果,提出解决方案。
初拟论文提纲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相关研究评述
第二章并购的概述
2.1并购的概念
2.2并购的类型和特点
2.3并购的协同效应
第三章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并购定价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3.2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及存在问题
3.3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3.4企业并购后整合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企业并购中财务问题形成的原因
4.1并购制度尚不健全
4.2XX干预介入过深
4.3中介机构作用微弱
4.4金融环境仍不完善
第五章解决企业并购中财务问题的途径探索
5.1完善企业并购的宏观环境
5.2完善企业并购的微观环境
第六章A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案例研究
6.1案例介绍
6.2A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分析及对策
6.3案例启示与评价
第七章总结

参考文献:
[1](美)J.弗雷德·威斯顿(J.FredWeston),(美)萨缪尔·C.韦弗(SamuelC.Weaver)著,周绍妮,张秋生译.兼并与收购[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美)约翰·马歇尔(JohnF.Marshall),(美)维普尔·班赛尔(VipulK.Bansal)著,宋逢明等译.金融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宁.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149-150.
[4]徐翠梅.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秦小丽,陈沛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A].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2013:7.
[6]余成武.浅析我国企业并购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及改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4:194.
[7]梁彩霞.浅析企业并购中的相关财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9:27-28.
[8]柳建军.基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
[9]童自锋.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1(19)
[10]苏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06)
[11]童伟.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的XX行为研究[J].当代经济.2010(03)
[12]赵凌志.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1)
[13]邹仁忠.公司收购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7)
[14]Mei Wen.Bankruptcy,sale,and merger as a route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SOE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
[15]Alexander R Slusky,Richard E.Caves.Synergy,Agency,And the Determinents of Premia Paid in Mergers.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1
[16]Dosoung Choi,and George C,Philippatos.An examination of Merger Synergism.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83
[17]Mei Wen.Bankruptcy,sale,and merger as a route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SOE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
[18]Alexander R Slusky,Richard E.Caves.Synergy,Agency,And the Determinents of Premia Paid in Mergers.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1
文献综述
回顾百年并购历史,西方国家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积累了丰富的并购经验,并购理论也随之趋于完善。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和国有企业改革,并购活动也日益频繁。然而,有关企业并购实务和理论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尤其反映在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上,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并购行为快速健康发展。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并购所面临的财务问题进行详细探讨。经过详尽的分析,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指导与建议,使使我国并购活动健康展开、不断规避风险,达到促进企业新陈代谢、优化社会资源利用之功效。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如下: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并购理论
西方并购浪潮不断兴起,对于并购实践的研究如影随形。西方并购理论有竞争优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价值低估理论。
(1)竞争优势理论
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击退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垄断利润。而已获得的垄断利润又能进一步提高竞争实力,产生新的竞争优势。
(2)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起始于科斯,后来得到威廉姆斯等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并购是出于效率方面的考虑。简单说,并购就是用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来代替市场协调,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在纵向并购中,企业并购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使原来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的产品现在通过企业内部之间的行政指令就可以完成,这当然就节约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3)代理理论
1976年,詹森和麦克林从企业所有权结构入手,提出了“代理成本”问题。在股份制公司中,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股东的目标是企业财富最大化,而管理者的目标是享有高报酬、低风险。因此为了保证管理者愿意为股东的利益努力工作,公司必须付出代价,这就是代理成本。要想降低代理成本,一方面要在组织机构方面下功夫,将企业的决策管理与决策控制分开,限制代理人侵蚀股东利益。另一方面,要在市场机制上做足文章,股票价格体现了经理决策的效果,股价水平低会促使经理更多地为股东着想。如果经营业绩不好,股价下跌,这会给管理层造成压力,如果他们不能达到股东的目标,不能保持公司良好的业绩,公司将会被收购,自己也会失业。
(4)价值低估理论
当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反映出其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时,其他企业可能将其并购。企业并购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标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低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管理能力并未发挥应用的潜力;并购方有外部市场所没有的有关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认为并购会得到收益;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造成目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如果当时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格小于该企业全部重置成本,并购的可能性大。价值低估理论预言,在技术变化快,市场销售条件及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并购活动频繁。
2.国内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
随着我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并购理论研究也在逐步发展。我国并购活动起步较晚,对于并购理论的研究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对并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并购动机的研究有:《关于企业购并动机的理论研究》王春,齐艳秋(2001)从经济维、管理维、战略维构建了企业并购动机框架,其中经济维包括投机动机、财务协同动机、管理协同动机、规模经济动机、交易费用动机,管理维包括代理成本动机,战略维包括资产组合动机、市场竞争动机,同时认为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动机正在从经济维向战略维过渡,而我国企业并购动机还停留在行政维(包括消除亏损、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企业集团),甚至经济维的购并动机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并购的伦理审视》廖朝晖(2006)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合理的并购交易应当通过协同效应提升公司业绩,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只有这样的并购活动,才具有道德价值,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的经济活动。基于价值评估的研究有:《期权定价模型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申勇锋(2004)认为期权定价模型将并购活动置于动态经济环境中,充分考虑了企业外部经济条件不确定性,可以量化各种机会价值,具备传统评估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基于并购绩效的研究有:《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的效应分析》朱宝宪、王怡凯(2002)运用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绩效评价标准,研究了1998年发生的67起控制权发生转让的并购案例之后认为,总体上参与并购的上市公司在并购前的绩效水平呈现出连年下滑的趋势,绩效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并购后的两年内,绩效水平连年上升,超过了市场的平均水平,并购确实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方式的博弈分析》邹斌(2006)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寻找影响并购效率的因素。《企业并购、价值创造与控制》姜理(2000)从价值创造与行为控制角度出发,对企业并购估价、并购策略、并购行为进行可控性研究。
二、总结
由于国内企业并购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对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所以和国外学者侧重企业并购的实证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更多的则是侧重理论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真正结合国内企业并购实践对财务问题进行深度探讨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主要都是介绍、阐述、解释和分析国外企业并购实践研究成果的文献。由于未结合实例作具体分析,缺乏系统的分析和便于操作的防范措施,所以对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美)J.弗雷德·威斯顿(J.FredWeston),(美)萨缪尔·C.韦弗(SamuelC.Weaver)著,周绍妮,张秋生译.兼并与收购[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美)约翰·马歇尔(JohnF.Marshall),(美)维普尔·班赛尔(VipulK.Bansal)著,宋逢明等译.金融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林宁.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149-150.
[4]徐翠梅.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秦小丽,陈沛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A].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2013:7.
[6]余成武.浅析我国企业并购所面临的财务问题及改善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4:194.
[7]梁彩霞.浅析企业并购中的相关财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9:27-28.
[8]柳建军.基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
[9]童自锋.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1(19)
[10]苏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0(06)
[11]童伟.我国国有企业并购中的XX行为研究[J].当代经济.2010(03)
[12]赵凌志.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1)
[13]邹仁忠.公司收购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07)
[14]Mei Wen.Bankruptcy,sale,and merger as a route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SOE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
[15]Alexander R Slusky,Richard E.Caves.Synergy,Agency,And the Determinents of Premia Paid in Mergers.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1
[16]Dosoung Choi,and George C,Philippatos.An examination of Merger Synergism.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1983
[17]Mei Wen.Bankruptcy,sale,and merger as a route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SOEs.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
[18]Alexander R Slusky,Richard E.Caves.Synergy,Agency,And the Determinents of Premia Paid in Mergers.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