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二孩政策对家庭的影响,主要从三方面来介绍本文的内容,先对适龄夫妇的生育意愿进行调查,发现女性的生育意愿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受到个人自身状况、政策影响认知、社会地位认知、工作家庭的担忧的影响;而对男性生育意愿的调查主要采用线上调查,因为学术界对男性生育意愿的调查非常有限,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男性不愿意生育二孩的理由是收入不允许和家里没有人帮忙照顾小孩。然后介绍“二孩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一些家庭生育了二孩影响了家庭的经济能力,会减弱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对男女双方的就业产生影响,特别会对女性的事业产生影响,让她们错过升职的机会,甚至错过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最后,提出了二孩政策的实施建议,XX层面应该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减轻一些家庭的教育负担;在立法方面,完善与妇女权益相关的法律,保障妇女的就业时的权益;在医疗方面,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对于生育二孩的产生的护理需求可以适当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之内。还应该及时补给教师数量和鼓励母婴行业的发展并完善其产业的相关政策,以满足二孩出生后产生的对婴幼儿产品的需求和对入学学位的需求。
关键词:二孩政策 家庭 生育意愿 就业 建议
一、引言
国家指导或者制定的规范育龄夫妇生育行为准则为我们国家的生育政策。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是二孩政策。我们国家鼓励适合的育龄夫妇生育两个子女。在少数民族地区,要根据当地经济、人口状况、文化发展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决定来实施计划生育的方法。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依然是计划生育政策,由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实行节育、并提倡晚婚晚育政策,到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初步形成,人口才逐步得到控制,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公开信》标志着一胎化的开始。紧接着开展单独、双独二孩及全面二孩政策。其实早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就出现了人口的负增长,老年人口数量众多,很多人面临的是未富先老的现状。因此在中国xxx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上提出了全面开放二孩的政策,公报的亮点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生育二孩不在有单独和双独的条件的限制,只要是适龄的合法夫妇都可以生育二孩,才能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生育了二孩家庭里增加了人员,不但可以减轻独生子女赡养老人们的负担,还可以减少父母过于宠爱大宝的现象,有利于大宝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在另一方面,从对大宝的自身成长来讲,父母生了弟弟妹妹后可以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更好的学会独立,为未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 对适龄夫妇的生育意愿的调查
(一)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调查
以北京市的女性为例,我们发现有42.8%的女性是愿意生育二孩的,表明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女性有26.4%,除了这部分的人以外,还有30.8%的女性对生育二孩表示没有考虑好,见表1。其实,自从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以后,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北京家庭其生育意愿并不是特别明显,从2015年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夫妇中,他们生育二孩的申请率还不到10%。从2015年出台二孩政策以来,从近几年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并没有出现人口显著增加的现状(见图1)。因此, “单独二孩”政策的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客观统计数据都同样显示北京市的职业女性对二孩的生育意愿并不高。
图 1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实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中女性自身的状况因素和文化水平对她们的生育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见表1。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和本科的女性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分别为39.2%和42.4%,而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愿意生育二孩的女性有55.8%,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她们的生育意愿程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女性们的自我实现需求有关,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对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期望比较高,而这种期望往往需要通过工作中的职场来实现,她们认为生育会成为她们职业发展的“拦路虎”,延误她们事业发展的黄金期的出现;同时,女性所处的单位性质对她们的生育意愿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愿意生育二孩的就有42.2%,远远高于私企和个体、国企的女性的职工。受到岗位稳定性的影响,来自私企和个体单位的这两类群体的女性们表示“不会”生育二孩的比例是最高的,为36.7%;户籍对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的影响也很明显,有58.6%的农业户口的女性是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的远远高于非农业户口的女性。从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来看,非独生子女表示不会生育二孩的有29.1%,高于独生子女,这说明为独生子女的职业女性们有着较高的二孩生育意愿。
从政策的影响的认知的方面来看,二孩政策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认知都会对女性的生育意愿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对劳动就业的影响认知方面,认为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就业没有影响的职业女性生育意愿达到了48.4%,而认为二孩政策使女性的就业更加严峻的女性生育意愿达到38.8%,也就是说担心生育会使就业更加严峻的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没有那么强烈,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表明了对女性的就业保障的完善与否也是影响职业女性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假设我们可以改善女性的就业环境,保障女性在就业时的合法的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女性的生育意愿,从而提高二孩的出生率;从二孩政策对家庭的影响认知方面,认为生育了二孩有助于家庭的稳定女性生育二孩的生育意愿达到了57.8%,认为生育二孩对家庭没有影响的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达到了38.7%,而认为生育了二孩会加剧家庭矛盾的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仅仅只有29.8%,在这其中认为二孩政策会加剧家庭矛盾的女性表示不会生育第二个孩子居然达到了40.1%,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对家庭矛盾的担忧显然可以妨碍女性生育第二个孩子。
从社会地位认知的方面来看,对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的认知是影响职业女性生育行为的重要因素,认为男女差不多的社会地位的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达到了47.6%,而认为“男性社会地位更高”的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有38.6%,这表明男女平等的两性社会地位有利于改善职业女性的社会地位,改变以往男尊女卑的旧社会思想。
从对工作家庭的担忧方面来看,影响着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还有对自身就业和家庭的担忧,如“担心就业难度加大”、“担心孩子3岁以前无人照顾”等等。
表 1各群体选择和支持生育二孩的意愿情况
会 | 不会 | 没想好 | 样本量 | 卡方值 | 概率度 | |||
(%) | (%) | (%) | ||||||
总体情况 | 42.8 | 26.4 | 30.8 | 978 | — | — | ||
个人自身状况 | 受教育程度 | 初中及以下 | 55.8 | 11.6 | 32.6 | 972 | 17.594 | 0.007 |
高中(中专技校) | 44 | 34 | 22 | |||||
大专 | 39.2 | 25.7 | 35.1 | |||||
本科及以上 | 42.4 | 27.1 | 30.5 | |||||
单位性质 | 国企 | 33.6 | 28.5 | 37.9 | 776 | 20.295 | 0 | |
机关事业单位 | 42.2 | 24.2 | 33.6 | |||||
私企或个体等 | 40.4 | 36.7 | 22.9 | |||||
户籍 | 农业户口 | 58.6 | 18.4 | 23 | 961 | 19.095 | 0 | |
非农业户口 | 39.5 | 27.8 | 32.7 | |||||
是否为独生子女 | 是 | 40.2 | 23 | 36.8 | 965 | 13.979 | 0.001 | |
否 | 45 | 29.1 | 25.9 | |||||
政策影响认知 | 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 | 没影响 | 48.4 | 22 | 29.7 | 974 | 40.328 | 0 |
就业的影响认知 | 更重视女性就业权益保障 | 46.5 | 12.5 | 41 | ||||
使女性就业更严峻 | 38.8 | 33.7 | 27.5 | |||||
二孩政策对家庭的影响认知 | 没影响 | 38.7 | 26.2 | 35 | 963 | 68.682 | 0 | |
有助于家庭稳定 | 57.8 | 15.3 | 26.9 | |||||
加剧家庭矛盾 | 29.8 | 40.1 | 30.1 | |||||
社会地位认知 | 对男女两性的社会认知地位 | 说不清 | 43.1 | 32.5 | 24.4 | 972 | 22.855 | 0.001 |
男女差不多 | 47.6 | 32.3 | 20.1 | |||||
女性更高 | 40.4 | 42.6 | 17 | |||||
男性更高 | 38.6 | 28 | 33.4 | |||||
工作家庭担忧 | 担心家务劳动加倍 | 是 | 38 | 26.6 | 35.5 | 973 | 13.357 | 0.001 |
否 | 48.2 | 26 | 25.8 | |||||
担心就业难度加大 | 是 | 41 | 29.4 | 29.7 | 971 | 7.941 | 0.019 | |
否 | 45.8 | 21 | 33.2 | |||||
担心产假时间短 | 是 | 42.6 | 27.2 | 30.2 | 972 | 1.297 | 0.523 | |
否 | 43.8 | 23.9 | 32.3 | |||||
孩子3岁前无人照顾 | 是 | 40.5 | 29.8 | 29.8 | 972 | 6.933 | 0.031 | |
否 | 45.6 | 22.4 | 32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次,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也显示,“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后,2015年的出生人口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例如:在2015年时,全国就有185万对夫妇申请生育二孩,但是全国符合条件的夫妇就有1100万对,申请的夫妇占符合条件的夫妇的17%。早就2014年,湖北省和河北省曾经开展过调查,发现湖北省不想生育的女性就占了5/3,而河北省申请二孩的夫妇还不到1/10。
(二)对职业男性的生育意愿的调查
因对男性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的参考资料有限,所以对职业男性的生育意愿的调查采取线上调查的方式来获取调查结果,以下是我的调查结果:
本次采取线上调查,共调查了115人。其中18-24岁的男性占了大多数,有75人;年龄在25-29岁的男性占了29人;而年龄在30-35岁的男性占了6人;45岁以上的男性为4人;而40-45岁的男性这部分的男性为0人。这些男性中大部分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大部分的文凭都是大专和本科,为98人。这115位男性中,有58.26%的男性表示不愿意生育二孩,原因是没有时间和人力照顾二孩,而有55.65%的男性不愿意生育二孩是因为收入不允许,而仅有11.3%的男性不愿意生育二孩是受到周围亲戚、同事、朋友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愿意生育二孩的男性中,有77.39%的男性中认为生育二孩可以减轻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和缓解社会老龄化,认为有利于家庭幸福的人也不占少数,占了41.74%。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愿意生育二孩的和不愿意生育二孩的理由有很多,愿意生育二孩的大部分是因为家里可以增加人口以减轻大宝以后的养老负担以及有利于家庭的幸福。而不愿意生育的大部分都是由于收入不允许,小孩子没人照顾这些原因。
三、“二孩政策下”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
有关家庭发展能力的概念在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1】有学者认为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所处的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和发展的任务,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禀赋、权利和策略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和家庭发展可持续的能力。还有学习者认为家庭发展能力是凭借其所获得资源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生活与发展需要的能力。也有学者认为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促进自身功能不断的优化的升级,有效的满足家庭成员的合理需要,实现自身结构的稳定与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演进的各种手段和方式的总和。【1】本文认同的家庭发展能力是家庭所处的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和发展的任务,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禀赋、权利和策略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和家庭发展可持续的能力,即是第一个学者的观点。
其实在学术界有很多观点认为二孩政策遭受了冷遇,国内的人口出生率并没有显著增加,但是通过阅读中国统计年鉴的关于历年抚养比的资料,这一政策明显增加了总抚养比,如图2。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是持续增长的老年抚养比和儿童抚养比的上升造成。二孩政策不仅使家庭要承受不断增大的养老压力,而且要承受不断增大的儿童抚养负担,会对其家庭发展能力造成冲击,特别是一些收入水平本来就不高的家庭。其实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冲击不单单会对选择生育二孩的家庭造成影响,对那些没有选择生育二孩,但是又符合条件生育的家庭也会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家庭发展的能力不足,其发展能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瓶颈。
图 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家庭的选择成本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让一些人选择生育二孩,有的人选择不生,在生和不生之间必定要做出选择,家庭成员之间就会有争论,所以家庭成了家庭成员之间博弈的主要场所,造成家人之间产生了很多无法避免的矛盾。矛盾主要表现为祖辈之间、父辈之间、亲子之间的冲突,毕竟祖辈和父辈他们较多的受到了传宗接代、人丁兴旺家族才兴旺及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会经常督促年轻一代生育二孩,认为在年老之时才有更多子女来赡养老人。但是年轻一代由于养儿成本和工作的原因,选择不生育二孩,因为彼此的意见不合所以带来了几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即便怀孕也出现堕胎或者出现离婚的不良后果。
(二)对家庭经济能力的考验和影响
有关研究称【2】,在城市里普通的家庭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每个月高达3000元,从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养育孩子的成本是极高的。此外,如果生育了二孩,家庭成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抚养孩子,这就要牺牲他们的工作时间,特别是女性,她们会可能因为生育二孩而丧失掉升职的机会或者错过事业发展的黄金期,甚至导致她们直接失业,存在家庭收入减少的风险。
(三)对家庭保障与支持能力的影响
一方面,生育了二孩确实可以达到心理慰藉、感情交流的作用,特别是与祖辈和父辈之间,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可是,在另一方面,却是养老和育儿质量的下降,前面的内容也已经讲到二孩的出生会使家庭的经济能力减弱,资源稀缺理论当中曾经讲到过,二孩的出生会使照顾孩子的时间减少,经济支持减少,随之会对孩子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另外,在父辈那一代由于他们大部分人的小时候生活艰苦,为了谋生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是只管子女吃喝不理子女教育的理念,社会上虽然有很多看护机构,但都是私人承办的,看护费用极其昂贵,超过了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使大部分的家庭都让祖辈或者父辈们帮忙照顾和养育孩子,从而导致他们的晚年的生活质量下降,这只是一方面。每个人都需要适当的娱乐休闲时间,如果帮年轻的一代帮忙照顾孩子,他们的娱乐休闲时间会受到严重的挤压,照顾孩子辛苦特别是在晚上,这会使他们的睡眠质量下降,生活水平质量也不高。
(四)对家庭发展策略的冲击
许多家庭在二孩政策出台以上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生育期望,有些想生育二孩的家庭由于政策的不支持只能望而止步,等到二孩政策出台之时他们大都年龄比较大,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或者成为了高龄产妇,面临着年龄大生育孩子的风险。而那些没有明确的生育期望的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的夫妇会对孩子采用优质的抚养方法,毕竟家里仅仅生育了一个孩子,他们在抚养子女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借此要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他们这种抚养方式主要表现为在子女的消费上偏重。另外,一些人生育了二孩,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他们会考虑房子的扩容问题,可是如今的房价是居高不下,很多人无法实现购房换房的想法,更何况他们还要面对抚养幼儿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生育二孩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原来的生活质量水平。所以,很多决定要生育二孩的家庭,必定会面临家庭发展策略的改变,使之不能按预期或者努力的方向去发展,会带来巨大的转变成本。
(五)对家庭风险应对能力的影响
阅读很多的相关的文献都曾提到过生育二孩会减弱家庭风险的应对能力,前面的内容也曾经提到过二孩的出生在一些方面的确是会对家庭的经济能力进行考验,例如抚养幼儿会占据家里很大的一部分开支,导致他们的经济能力减弱,如果这时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如家里老人突发疾病或者亲人遭遇车祸和在工作中遇到的伤害等这些我们无法预估的风险,都会使家庭难以有效应对这些风险。
(六)对家庭中男女双方就业的影响
1、女性就业
根据有关的研究调查报告表明,应届毕业生当中有90%以上的人认为我国的社会中存在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的问题,女性在就业过程当中常常遭到不公平的对待,其中有60%以上的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曾经遭遇过就业歧视。女性在生育二孩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兼顾她们的职业发展,可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适应经常出差的工作,有更多工作表现和工作晋升的机会,对她们来说在职场上可以通过努力来破除社会上对女性在职场上的偏见,有机会迎来她们职业生涯发展中事业发展的黄金期。
职业女性生育了二孩会给她们的事业带来很大影响,据河北省人社厅的《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劳动年鉴的数据,显示了2015年末在河北省的就业人员达到了4212.50万人,在城镇中,就业人员年末的人数有1073.50万人。而城镇的女性就业人员仅仅只有236.1万人,仅占城镇的就业总人口比重的22%。很明显,女性的就业的人口数量远远少于男性的就业人口的数量。这充分说明了女性生育二孩的就业的严峻性,其实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回报,二是职员所创造的劳动价值是否与用人单位给予的报酬成正比的关系。女性在劳动力方面本来就不比男性有优势,所以在怀孕生子过程中会导致女性的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女性生育了二孩后很难避免在求职中不遭受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现象。
2、男性就业
在历史上,男性们都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一些重要领域占据着主要角色的地位,可以说在社会的重要领域男性都占据了主导者的角色,这种思想自母系社会以后就延续了数千年,例如: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国家在促进男女性别平等方面做出过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男性在很多的社会领域仍占主导地位,甚至占优势地位。比如,2017年的谷歌男程序员詹姆斯·达莫雷声称在领导领域中,处于领导层的女性员工人数少,因为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生理差异。所以即便他们选择了生育二孩,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角色还是由女性承担,男性依然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和打拼事业,他们不会像女性一样因为生育二孩而错过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也不会因为在生育了二孩后在求职中受到就业歧视的现象。在一篇名为《硅谷的女性困境》的文章中,讲到了一个关于 “谷里的大象”的调查,这个调查主要说明了在科技领域的200多位的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结果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表示自己遭遇过性别歧视。对职业男性来说,生育二孩前和生育二孩后对他们的就业来讲,影响都很小,大部分影响都集中在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上面。
四、“二孩政策”的实施建议
众所周知,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来说,生育了二孩的确可以给他们的家庭带来幸福,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会产生很多问题。特别是如何减轻人们养儿负担来刺激二孩出生率是很值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措施。毕竟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对不同的收入家庭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一些决定生育二孩的家庭且又有经济困难的家庭可以给予他们一定期限和额度的家庭辅助性的无息贷款,以帮助他们渡过家庭发展困难期。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适当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由于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会有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决定要二孩,这样会有很多家庭都有入学学位的需求,特别是低收入水平的家庭,幼儿教育并不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幼儿园都属于私人承办,他们需要面临巨额的教育费用,所以XX应该适当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发展体系,特别是义务教育,争取早日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内,以减轻人们基础教育费用的支出,才能提高二孩的出生率。因为根据对男性生育意愿的线上调查,有很大一部分职业男性不愿意生育二孩是因为其经济收入,处于对经济支出的考虑,往往不选择生育二孩。
(二)完善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
这方面要完善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法律,少一些试行办法类的法规,就拿《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来讲,“试行办法”对某些中小企业缺乏一定的约束力,要明确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五险,特别是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有些企业会要求员工要入职满了3个月甚至1年才愿意为员工购买五险。还有就是对于一些企业侵犯女职工的行为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如罚款、业内公开警告、对当事人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等等措施。
以上企业违规操作的可看出,生育保险的使用人群的范围狭窄,参保率不达标,我国的生育保险制度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三)鼓励母婴行业的发展并完善其产业的相关政策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二孩的出生推动了母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母婴医药及用品领取、儿童服饰、玩具等零售业,还有儿童早教、培训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方面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其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婴幼儿食品产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保障其安全生产。对于一些违法的行为,一定要采取严厉的措施,严厉的打击其违法生产的行为,才能增强国民对国产产品的信心,减少购买国外高昂的奶粉产品,减少家庭开支。有了早年出现的三鹿奶粉的恶劣事件,作为XX层面一定要出台更为严厉的措施,不然人们即便生育了二孩,在购买婴幼儿的奶粉方面也是有所顾忌,转而购买国外的一些知名的价格昂贵的奶粉品牌,对于民众购买婴幼儿用品的购买力方面的问题,在国家层面可以减少婴幼儿用品的税费,以减轻人们对婴幼儿用品的费用负担。
(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一些人选择了生育二孩,随之会产生对护理服务和产后护理的需求,这部分需求的服务可以适当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减轻人们的负担,以刺激二孩的出生率。作为XX层面,对于一些优惠的医疗政策XX要广泛宣传,通过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宣传居民医疗保险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城镇居民的参保意识,才能提高广大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积极性。对于有些人生育了二孩后产生的护理需求适当的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范围内,使费用让XX和人们按比例分担,因为我们国家目前还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行按比例分担的措施这样子既可以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也可以减轻XX的财政负担。
(五)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师应急补给机制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一些家庭决定生育二孩,所以作为XX层面应该及时补给教师的数量,以缓解教师资源紧缺的现状。除此之外,还要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也要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的数量和性别比例都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之内。在建立教师的应急补给机制之前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提前了解教职工的生育意向,建立起教师错峰生育的机制。(2)对于一些新招聘的教师,实行以老带新的措施,注意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数量控制在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3)师资储备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通过一些师范院校的毕业年级的实习生的顶岗实习来实现或者聘用一些优秀的退休老师返校继续工作。借此来缓解师资紧缺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一些家庭生育了二孩后产生的入学需求。
五、总结
从历史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同时期的生育政策都是对应的历史产物,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也影响着二孩的出生率,我认为作为XX的层面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以带动二孩的出生率,如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之内,适当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等等。本文认为的随着国内发展情况的改变,我们国家XX都有积极地调整生育政策,在一定时期内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总的来说,生育政策的调整,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对中国家庭来讲,其积极影响是大于消极影响的,对消极影响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去规避,把其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石智雷.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04):83-94+115+142-143.
[2]庄庆鸿,杨雪.算算单独家庭的二孩成本[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3(12):39-41.
[3]翟振武,刘雯莉.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与应对[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6):15-22.
[4]郑英龙.失独家庭特殊保障问题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4(06):111-118.
[5]叶传龙.三代人的生育观[J].中国社会工作,2019(32):40.
[6]李霞.浅论女职工生育保险的社会支持[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33(02):47-50.
[7]陈淑君,梁晓宇.居民再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55-62.
[8]陈一佳.鼓励全面二孩,要从减少女性就业歧视做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1):104-105.
[9]傅尧.全面二孩政策对老年经济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02):16-18.
[10]侯秀梅.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8(S1):163.
[11]王广州.生育政策调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中国人口科学,2015(02):2-15+126.
[12]章晓懿,沈崴奕.医疗救助对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研究[J].东岳论丛,2014,35(08):10-16.
[13]Lei Jia,Fangyuan Ji,Jing Wu,Yin Wang,Caiqin Wu. Paternal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child policy in China[J]. Archives of Psychiatric Nursing,2020,34(2).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很快就要划上一个句号了,求学生涯虽然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职业生涯就要开始启程了。四年的求学生涯虽然艰辛,但是在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的道路才走的没有那么艰辛。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他在我的论文写作中细心指导和教导,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都给予我悉心指导和不懈支持。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使我收益匪浅,也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在这里我要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您的细心指导就不会有我论文的完成。
最后一次再次感谢在我论文写作中曾经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以及被我引用或者参考的论著的作者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