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改良FOLFOX7方案化疗,局部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化疗治疗。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直肠癌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NCCN(2006)直肠癌治疗指南中规定的入选标准。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34岁-71岁,平均年龄49.0±9.2岁。其中8例患者病灶在直肠的上段(与肛缘距离>11cm),30例患者的病灶在直肠的中段(与肛缘距离在6cm-10cm),4例患者的病灶在直肠的下段(与肛缘距离<5cm)。其中8例患者出现肝转移。临床症状表现:16例患者便血,14例患者大便的性状和便次改变,12例同时出现便血,多数患者伴有贫血和体重降低。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3岁-70岁,平均年龄48.2±9.9岁。其中7例患者病灶在直肠的上段(与肛缘距离>11cm),29例患者的病灶在直肠的中段(与肛缘距离在6cm-10cm),6例患者的病灶在直肠的下段(与肛缘距离<5cm)。其中9例患者出现肝转移。临床症状表现:15例患者便血,17例患者大便的性状和便次改变,10例同时出现便血,多数患者伴有贫血和体重降低。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改良FOLFOX7方案化疗,局部放射治疗)[1]。化疗采用局部动脉血管灌注的方法进行化疗,以改良FOLFOX7方案进行化疗。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计算总量,于介入下进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在主要的供血动脉置管,将奥沙利铂总给药量的一半溶入100ml葡萄糖溶液(5﹪),进行血管灌注。将奥沙利铂总给药量的另一半溶入100ml葡萄糖溶液(5﹪),进行静滴,2小时-6小时滴完,仅第1天给药;给予替加氟注射液(15-20mg/kg/次),将替加氟注射液(1g)溶入生理盐水(100ml),进行血管灌注。将剩余的替加氟注射液溶入生理盐水(120ml),经微量泵给药,48小时内将药物泵完。给予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1次/天,化疗时间为3天,在化疗结束后2周末开始进行放疗,以30Gy为照射总剂量,以3Gy/次/,1次/天为分次剂量,一个周期为5天,共放疗2个周期,中间间隔2天。患者取取仰卧位或者俯卧位,放疗野为两侧野和后,放疗范围为从耻骨联合上缘和髂耻缘以及骶骨岬上缘的连线,到肛缘(直肠和直肠周围及骶前以及髂内血管和淋巴结),新辅助放化疗结束4周后进行腹部CT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第4周开始,以改良FOLFOX7方案进行6次化疗,4周1次。治疗前和新辅助放化疗结束4周后进行腹部CT检查,对肿瘤的大小、体积、局部变化进行观察以评价放化疗疗效,观察记录新辅助放化疗过程中副作用情况。
  1.2.2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化疗治疗,在手术治疗后按照改良FOLFOX7方案进行6次化疗,4周1次。
  1.3疗效评估根据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2],分为:CR、PR、SD、PD,其中CR指患者病灶已经完全消失;PR指患者病灶已缩小50﹪以上,且未有新病灶出现;SD指患者病灶已缩小25﹪以内;PD指患者病灶增大25﹪以上,或者有新病灶出现。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CR PR SD PD总有效率
  观察组(n=42)
  对照组(n=42)8例(19.05﹪)
  5例(11.9﹪)24例(57.14﹪)
  17例(40.48﹪)9例(21.43﹪)
  15例(35.71﹪)1例(2.38﹪)
  5例(11.9﹪)76.19﹪(32/42)
  52.38﹪(22/42)
  由表一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副作用比较观察组6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5例患者出现腹泻,12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8例患者出现口腔炎。其中1度不良反应20例,2度不良反应15例,3度不良反应7例。对照组观察组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3例患者出现腹泻,1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患者出现口腔炎。其中1度不良反应19例,2度不良反应14例,3度不良反应6例。两组患者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口腔炎,患者均能耐受。

  3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该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所上升。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但手术效果不够理想。新辅助放化疗对肿瘤局部复发率的降低、保肛率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有着重要的显示意义。和传统术后的辅助治疗比较,新辅助放化疗具有以下优点:术前放化疗患者耐受良好,毒副作用较术后放化疗小;能够对微小的转移灶进行控制,对手术引起肿块增殖的刺激进行抑制,降低转移发生率;术前化疗可杀伤肿瘤细胞,且不损伤血供淋巴系统;可在术前实现有效治疗,提高根治性的切除率、保肛率;术前放疗可提高肿瘤组织的敏感度,降低放射性哮喘损伤和盆地粘连的发生率[3]。本研究显示,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改良FOLFOX7方案化疗,局部放射治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化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口腔炎,患者均能耐受。
  综上所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斌斌,杨新妹,朱远,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近期疗效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12,27(6):599-601.
  [2]孙燕来,徐忠法.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价[J].实用肿瘤杂志,2011,26(4):435-439.
  [3]陈慰慰,李增军,徐忠法.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40-42.
  [4]王志勇.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10,20(5):454-455.
  [5]赵亮.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1-33.
  [6]王仲照,周志祥,毕建军,等.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58例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9,15(1):35-3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35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8月1日
Next 2021年8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