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研究背景
在我国制定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将提高老年护理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机构的能力建设,以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规范[1] 。在医疗建设不断深化的今天,本科护生作为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其优逝期望水平影响着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2],目前护生对优逝期望的认识较多的是在心理、社会层面上, 对生理和宗教方面上的认识仍有欠缺。国内外相关文献显示[3-4],护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较高,总体持自然接受的死亡态度, 但有大部分学生对于死亡持逃避态度[5], 在刘伟静等的研究中[6],结果显示实行临终关怀教育,有利于帮助护生改变对死亡的消极认识,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总而言之,我国护生的优逝期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提高对护生优逝教育的重视,促使护生对生命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覆盖生命全过程的护理。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电子问卷的形式,选取了某本科院校2016级中知情并愿意参加调查的已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共143名,于2019年11月—2020年2月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1、本科院校学生
2、接受过临终关怀课程教育
3、已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
4、已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因休假等原因暂停实习的护生无法填写发放的电子问卷
拒绝参加本调查研究的护生
2.2方法
2.2.1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患严重疾病经历、危重患者接触史、处置死亡患者的经历、参加遗体告别或葬礼、宗教信仰等。
2.2.2《中文版优逝期望量表(GDI)》
本研究所采用的中文版优逝量表是由Miyashita等开发的英文版优逝量表 (Good Death Inventory, GDI)翻译并修订而来, 此量表由10个核心项和8个可选项两部分组成。该量表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分为1、2、3、4、5分,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分数依次递增,条目得分合计最低分为54分,最高分为270分。
于 2019 年 11 月,选取自愿参与本调查研究的30名实习护生发放电子问卷共30份进行预调查,通过预调查,该量表总体信度 Cronbach’s 为 0.974。
2.2.3资料收集
利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 11 月 – 2020年 2 月进行调查。发放电子问卷共143份,回收有效问卷143 份。
2.2.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把核实后的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
2.2.5 数据的分析
对护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患严重疾病经历、危重患者接触史、处置死亡患者的经历、参加遗体告别或葬礼、宗教信仰等一般资料利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显示样本的特征。
在本研究中,条目得分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
3结果
3.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某本科院校护生的一般资料(n=143)
项目 | 人数 | 百分比(%) |
性别 | ||
男 | 10 | 6.99 |
女 | 130 | 93.01 |
年龄 | ||
20-23 | 143 | 100 |
健康状况 | ||
良好 | 116 | 81.11 |
一般 | 27 | 18.89 |
家庭所在地 | ||
城镇 | 62 | 43.36 |
农村 | 81 | 56.64 |
家庭人均月收入 | ||
1000元以下 | 20 | 13.99 |
1000-2000 | 38 | 26.57 |
2000-3000 | 34 | 23.78 |
3000元以上 | 51 | 35.66 |
患严重疾病经历 | ||
有 | 5 | 3.5 |
无 | 138 | 96.5 |
危重患者接触史 | ||
有 | 72 | 50.35 |
无 | 71 | 49.65 |
处置死亡患者经历 | ||
有 | 19 | 13.29 |
无 | 124 | 86.71 |
参加遗体告别或葬礼 | ||
有 | 47 | 32.87 |
无 | 96 | 67.13 |
宗教信仰 | ||
有 | 10 | 6.99 |
无 | 133 | 93.01 |
3.2各核心条目得分(见表2)
表2护生优逝期望量表各核心条目得分(n=143)
核心条目 | 条目得分
( |
身心舒适 | 4.05±1.02 |
在喜爱的地方逝去 | 3.99±0.73 |
维持希望和快乐 | 4.06±0.69 |
良好的医患关系 | 3.99±0.61 |
不成为负担 | 3.28±0.44 |
良好的家庭关系 | 4.02±0.70 |
独立自理 | 4.43±0.68 |
环境舒适 | 4.08±0.56 |
获得个人尊重 | 4.14±0.69 |
人生使命的完成 | 3.80±0.75 |
接受足够的治疗 | 3.91±0.72 |
自然死亡 | 4.13±0.80 |
临终前准备 | 4.32±0.60 |
对将来的把握 | 3.93±0.60 |
自觉意识 | 3.83±0.82 |
自尊和美丽 | 3.98±0.78 |
有人生价值 | 3.93±0.68 |
宗教信仰和精神慰藉 | 3.33±1.00 |
4讨论
本研究调查143名护生中,获得优逝期望的总分均分为(215.06±26.49)分,条目均分为(3.98±0.49)分,本研究中护生优逝期望总体水平高于葛春花、侯丽[2]的研究结果。
4.1生理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结构中核心条目“身心舒适”得分较高,其中“没有疼痛”的同意比例为82.51%。疼痛作为人类生命体征之一,不仅是临床观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会给人带来生理、心理方面的不良反应[7]。因此为患者解决疼痛问题无疑是重中之重。
在所有核心条目中希望“独立自理”的得分最高为(4.43±0.68)分,其中93.7%的护生同意临终阶段“大小便能自理”。出现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自理能力的高低影响个人的自尊水平。有研究显示护生的自尊水平与正向的死亡态度成正相关[8],郑玉仁、王玭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自尊水平低的护生较容易有消极的死亡态度[9]。
有研究显示[10],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不仅使患者提升自理能力,同时提高了其行为、社会、外表自尊水平,减少了焦虑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陈淑娟等人的研究显示[11],自尊与死亡焦虑成负相关。自尊水平高的患者具有积极的自我评价,促使其积极寻找减轻压力的方法途径,进而进一步减轻死亡焦虑水平。
4.2 心理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在“维持希望与快乐”等心理需求方面得分较高,其中81.82%的护生同意逝去前“生活有希望”。有研究显示,希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且有利于维持护理质量[13]。
尹伟琴、范晓东的研究显示[14],对晚期肺癌病人家庭照顾者实行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希望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使患者临终阶段维持希望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自觉意识”均分为(3.83±0.82),其中90%以上护生选择不确定或同意,在逝去前没有意识到死亡、不去考虑死亡、不知晓病情的坏消息。这表明大多数护生逃避死亡的现状。但只有了解自身情况,才有了正视死亡的前提,进而有优逝的可能。因此,院校应当加强临终护理教育,使护生正确认识优逝。
4.3 社会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家庭关系”得分(4.02±0.70)其中72.55%的护生希望临终前不会成为家人的负担,“有家人的支持”得分为(4.22±0.73),这表明大部分护生较了解家庭对临终患者的护理有重要作用。陈菁菁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15],大部分护生认同家庭成员应尽力为临终患者提供优质的环境,叶赐君,杨嘉卉的研究中[16],条目“家属应当帮助临终病人顺利度过最后的时光”得分最高 (4.19分±0.68分),这显示了护生认识到家庭对临终患者的重要意义。
杨青等人对九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17],晚期肿瘤患者的社交需求较强,希望亲近家属的陪伴。家属的陪伴有利于缓解患者失落焦虑等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安全感,从而使患者获得心理安慰。
4.4 宗教信仰和精神慰藉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信念”的得分为(3.88±0.79),“获得宗教信仰的支持”均分偏低为(2.97±1.34),表明护生对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照护缺乏了解。
有研究显示[18],宗教支持可能是绝症儿童的非宗教有神论父母的精神支持因素。提出宗教支持和非宗教支持的多种策略应合理地纳入非宗教有神家庭的精神支持之中。建议在与患者讨论死亡之前,应评估患者对死亡的个人信念。
有研究结果显示[19],通过与家人或朋友交谈或拜访宗教场所可以使患者感觉更好,并建议对患者的精神和情感支持应进一步纳入姑息治疗服务。
在国外的非绝症癌症患者的精神需求及其与生活质量指标的关联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中[20],结果显示宗教需求未得到满足与患者的疼痛强度和身体机能的降低呈正相关,而且与生活满意度的降低相关。
因此,我国护理院校应加强护生的临终关怀教育,提高护生对患者宗教信仰和精神需求认识和相关技能。
结 论
本研究一以某本科院校2016级已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通过网络电子问卷的形式发放护生优逝期望调查问卷。对实习护生优逝期望的认知现状进行描述,了解某本科院校护生在临终关怀方面的培养效果,对某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1、本研究结果显示,某本科院校护生的优逝期望水平:总体较好,各维度均分相对较高,均分最高为独立自理条目,得分相对低的为宗教信仰和精神慰藉。
2、根据实习护生优逝期望现状,院校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加强临终关怀教育,来实现实习护生临终关怀护理能力的提高,满足今后临床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 国家卫生计生委 .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5.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7.01.001.
- 葛春花,侯莉,等.高职护生对优逝期望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19,33(07),1207-1210.
- 彭亚, 赵莉, 李莉, 等.802名本科护生死亡教育需求水平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 2017, 24 (17) :48-50.
- Osterlind J, Prahl C, Westin L, et al.Nurs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caring for dying people, after one year in nursing school[J].Nurse Educ Today, 2016, 41:12-16.
- 刘伟静, 王燕, 闫春妹, 等.临终关怀教育对护理本科生死亡与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 2015,12(2):103-106.
- 周仕霜,陈嘉.护理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01),70-74
- WILLIAMS A C,CRAIG K D.Updating the definition of pain[J].Pain,2016,157(11):2420-2423.
- Edo-Gual M, Monforte-Royo C, Aradilla-Herrero A, et al.Death attitudes and positive coping in Spanish nursing undergraduates:a cross-sectional and correl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5,24(17-18):2429-2438.
- 郑玉仁, 王玭.护生自尊水平及死亡态度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23):77-78.
- 朱开梅,丁瑜.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自尊水平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J].2016,23(03),342-345
- 陈淑娟,胡成文,丁娜,等.肺癌病人自尊与死亡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4):661-664.
- ATKINS G T,KIM T,MUNSON J.Residence in rural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lung cancer mortality.disease incidence,treatment disparities,and stage-specific survival[J].Ann Am Thorac Soc,2017,14(3):403-411.
- KOOPMAN W J, LEBLANC N, FOWLER S, et al.Hope, coping,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J].Can J Neurosci Nurs,2016,38(1):56-64.
- 尹伟琴, 范晓东.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病人家庭照顾者希望水平、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7),3042-3045
- 陈菁菁, 张旋, 吴炜炜, 等.护理本科生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 (1):71-74.
- 叶赐君,杨嘉卉,等.本科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循证护理,2018,4(10),891-895
- 杨青,于洋,李香风.晚期肿瘤患者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4),30-33
- Cai Siyu,Guo Qiaohong,Luo Yanhui,Zhou Yuchen,et al.Spiritual needs and communicating about death in nonreligious theistic families in pediatric palliative care: A qualitative[J].Palliative medicine,2020
- Rubayat Rahman,Megan Doherty,et al.P314 The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Needs of Palliative Care Patients in Bangladesh.[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16,52(6),e147
- Olga Riklikienė,et al.Spiritual need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indicators of quality of life among non-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Cross-sectional survey.[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20,44(101681),18-20
致 谢
转眼间毕业在即,回首本科学习的四年间,我感慨万分。我对那些给予我鼓励、指导、帮助和关怀的人,我充满感激。
我要向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我的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她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感谢她能耐心、认真地解答我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也感谢她关心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给我们温暖。
衷心感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各位老师大学四年的栽培与指导,让我能带着扎实的基础进入临床,能让我学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向着更好的自己一步步迈进。
衷心感谢课题研究过程中为我提供帮助同学们及临床老师们给予我的建议与支持,使我的课题顺利完成。
最后,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
附录
护生优逝期望调查问卷
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本调查旨在了解本院校护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优逝期望现状,以便更好提高本院校教学质量。本调查仅供科学研究参考,不会对您和他人产生任何影响,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谢谢!
1、您的性别
○男 | ○女 |
2、您的年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的健康状况
○良好 | ○一般 | ○欠佳 |
您的文化程度
○中专 | ○大专 | ○本科 |
家庭所在地
○农村 | ○城镇 | ○大城市 |
6、家庭人均月收入
○1000 元以下 | ○1000-2000 元 | ○2000-3000 元 | ○3000 元以上 |
7、患严重疾病经历
○有 | ○无 |
8、危重患者接触史
○有 | ○无 |
9、处置死亡患者的经历
○有 | ○无 |
10、参加遗体告别或葬礼
○有 | ○无 |
11、宗 教 信 仰
○有 | ○无 |
项目 | 完全不同意 | 不同意 | 不确定 | 同意 | 完全同意 |
1、没有疼痛 | ○ | ○ | ○ | ○ | ○ |
2、没有身体上的不适 | ○ | ○ | ○ | ○ | ○ |
3、没有情绪上的不适 | ○ | ○ | ○ | ○ | ○ |
4、在喜爱的地方度过余生 | ○ | ○ | ○ | ○ | ○ |
5、在喜爱的地方逝去 | ○ | ○ | ○ | ○ | ○ |
6、逝去之处满足要求 | ○ | ○ | ○ | ○ | ○ |
7、生活态度积极 | ○ | ○ | ○ | ○ | ○ |
8、生活有乐趣 | ○ | ○ | ○ | ○ | ○ |
9、生活有希望 | ○ | ○ | ○ | ○ | ○ |
10、信任医师 | ○ | ○ | ○ | ○ | ○ |
11、与护士融洽相处 | ○ | ○ | ○ | ○ | ○ |
12、有倾述对象 | ○ | ○ | ○ | ○ | ○ |
13、不会成为他人的负担 | ○ | ○ | ○ | ○ | ○ |
14、不会成为家人的负担 | ○ | ○ | ○ | ○ | ○ |
15、没有经济方面的担忧 | ○ | ○ | ○ | ○ | ○ |
16、有家人的支持 | ○ | ○ | ○ | ○ | ○ |
17、有足够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 ○ | ○ | ○ | ○ | ○ |
18、能够向家人表达情感 | ○ | ○ | ○ | ○ | ○ |
19、能够独立移动或起床 | ○ | ○ | ○ | ○ | ○ |
20、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 | ○ | ○ | ○ | ○ | ○ |
21、大小便能自理 | ○ | ○ | ○ | ○ | ○ |
22、生活环境安静 | ○ | ○ | ○ | ○ | ○ |
23、生活平静 | ○ | ○ | ○ | ○ | ○ |
24、不受其他人的打扰 | ○ | ○ | ○ | ○ | ○ |
25、不被当作一个物品或小孩对待 | ○ | ○ | ○ | ○ | ○ |
26、自身的价值受到尊重 | ○ | ○ | ○ | ○ | ○ |
27、获得人性化关怀 | ○ | ○ | ○ | ○ | ○ |
28、没有遗憾 | ○ | ○ | ○ | ○ | ○ |
29、人生是完满的 | ○ | ○ | ○ | ○ | ○ |
30、生命是充实的 | ○ | ○ | ○ | ○ | ○ |
31、已接受足够的治疗 | ○ | ○ | ○ | ○ | ○ |
32、相信治疗已尽全力了 | ○ | ○ | ○ | ○ | ○ |
33、与疾病抗争到最后一刻 | ○ | ○ | ○ | ○ | ○ |
34、没有连接医学仪器或管道 | ○ | ○ | ○ | ○ | ○ |
35、没有接受过度的治疗 | ○ | ○ | ○ | ○ | ○ |
36、自然死亡 | ○ | ○ | ○ | ○ | ○ |
37、与想见的人见面 | ○ | ○ | ○ | ○ | ○ |
38、对周围的人心存感激 | ○ | ○ | ○ | ○ | ○ |
39、能向亲人讲述需求 | ○ | ○ | ○ | ○ | ○ |
40、知道预计生存期 | ○ | ○ | ○ | ○ | ○ |
41、知道将来的病情变化 | ○ | ○ | ○ | ○ | ○ |
42、参与制定治疗方案 | ○ | ○ | ○ | ○ | ○ |
45、去世前没有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 | ○ | ○ | ○ | ○ | ○ |
46、像平常一样生活不考虑有关死亡的事情 | ○ | ○ | ○ | ○ | ○ |
47、不知道有关病情的坏消息 | ○ | ○ | ○ | ○ | ○ |
48、担心外表的改变 | ○ | ○ | ○ | ○ | ○ |
49、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 | ○ | ○ | ○ | ○ | ○ |
50、害怕向家人显露身心 | ○ | ○ | ○ | ○ | ○ |
51、觉得能为他人做贡献 | ○ | ○ | ○ | ○ | ○ |
52、觉得人生活得有价值 | ○ | ○ | ○ | ○ | ○ |
53、能够保持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角色 | ○ | ○ | ○ | ○ | ○ |
54、有信念 | ○ | ○ | ○ | ○ | ○ |
55、获得宗教信仰的支持 | ○ | ○ | ○ | ○ | ○ |
56、觉得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保护 | ○ | ○ | ○ | ○ | ○ |
感谢您的参与!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