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大学生理想变化调查与分析 —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

 摘 要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以及在进入大学以后的理想变化所产生的问题,了解大学生对未来的幻想,并解决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本文从大学生理想信念认识以及从幼时到现在理想的变化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当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自我调节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心理

 前 言

  1.研究大学生理想变化的目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远大的理想信念可以指引我们大学生如何做人。我们的理想变化也侧面的反映出社会发展和人类自我发展的影响。因此,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形式来改造我们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理想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指引着我们奋斗的方向;理想提供着我们人生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行。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神圣使命的伟大复兴。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学生们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青春的懵懂以及初次踏出自己生活已久的舒适圈等都会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在大学学习期间,我们要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权衡利弊,制定更加符合企业实际、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理想,并“量身定做”一个能支撑需要我们为理想而快乐生活奋斗的目标,牢记做人的本质。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研究大学生理想变化的意义

理想信念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人生发展目标,提供社会生活学习动力,改善人生精神状态。我觉得人的理想分为好多层次,终极的理想和阶段性的理想。其中,终极的理想一般不会变化,阶段性的理想看阶段的不同会有些许的变化。阶段性的理想可能就多一点了。上学的时候想考个好大学。大学的时候想找个好工作,工作找好了想赚钱。其实这些都是方向性的。具体性的理想,随着阅历和经历的增加,而千变万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青年的理想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青年心怀大志便能激发其向上的动力,前进的斗志。推动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首先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理想变化的特点,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针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本质而做出改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纷至沓来,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一些颓废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高度重视并消除影响大学生理想改变的各种负面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加强对于大学生理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大学的诱惑和浮华时期,为了不让青春和生命埋葬在大学的愚昧之中,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完成人生重任!

 3.调查背景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以及在进入大学以后的理想变化所产生的问题。本文在对山东交通学院的学生理想变化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毕业生在当前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3.1调查对象及形式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在山东交通学院上学的学生。通过实地采访以及网上问卷对山东交通学院的学生理想变化进行调查,为了问卷的有效性,问卷只有在所有的题目都被回答以后,才可以被成功提交。换意思来讲就是如果被调查者没有作答其中的任何一个题,那么他在提交问卷时,会被提示问卷未完成。另外参与者未解答完毕的问卷不会作为有效问卷使用。将全部的97份调查问卷分析比对后发现,问卷没有故意乱答或错答,所有问卷。

3.2调查数据

本次调查的样本中有42位学生是女性,占总人数的43.30%,有55位男生作答本问卷,占比56.70%。

4029563458e62f73f4ff4cf4134009d4  在该问卷中,关于学生的年级分布,大二的学生最多,占据总学生的35.05%,大三学生占比仅次于大二学生,为30.93%,而大四学生占比17.52%。大一学生仅占16.49%。

4a8e28e27e59ffa5e148e3adf94d060e  总体来讲,大二,大三的学生在校园闲逛以及在网上的时间比大四,大一的学生多。进而说明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浪费到了无用的事情上,而对于大四的学生则是要么去公司实习,要么奔波在图书馆忙于考研,大一的学生因军训还未真正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无数的幻想:考取专业相关证书,参加社团,考研等等。

根据数据显示,山东交通学院的学生中,打算考研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5.67%,其中调查的大一新生全部都打算考研,而到了大二大三大四的调查阶段,大二想要考研的学生占比是其调查人数的一半,大三的同学占总人数的60%,大四同学则少了很多,仅仅只有17.6%的比例。

91e091e615a605c2b0c235dec5ba3ab6  通过调查可知,76.29%大学生都存在着迟到早退,甚至还有45.26%的同学有着旷课等现象,83.5%的同学在上课期间玩手机这已经是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有32.6%的同学有着挂科的经历。

当问到从小到现在的理想时,几乎所有人都出现了迟疑,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的理想,85.6%的学生说根据情况自己已经不知道已经换了多少个理想了,当然也有6.9%的同学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未曾改变。当提到小时候的理想,大多数的同学都会说有着远大而又宏伟的理想,100%的同学的理想都是做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的人,76.3%的同学的理想是成为为自己家乡添砖加瓦的人,如科学家、警察、教师等,7.2%的同学的理想是想要成为大富翁,16.5%的同学的理想是想要成为为国家增光添彩的人,如世界冠军、进入NBA等。如今22.68%的同学只想着随大流,得过且过的找份工作,还有着55.67%的同学想着考研有追求更高的学术,21.65%的同学选择考公,为建设自己的家乡、国家贡献一份力。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迷失在了这无人看管的自由国度,殊不知那是沼泽泥泞,得瑟的越快,陷得就越深。

4b146a5a2571e62e7f5cec5b8acbe3cd

3.3调查结果

在调查当中有的学生说,长大后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了,不像小时候,喜欢画画就会一直坚持,那时候的理想就是当个画家,只不过后来爸妈觉得对学业没帮助,所以就放弃了。调查可知,在幼年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兴趣,也有很多远大的理想,但是越长大,随着等到自己有了一定的判断力以后发现这地球缺了谁都会依然转,在这现实、物质的世界里或许自己的理想都已经微不足道了吧,只能把自己的小小理想揣回自己的怀里。从小到大,学生们被灌输“功利”的思想,即每个行为必须带来有用的结果,但兴趣却不一定有用,所以兴趣这个老师就被扼杀了。再大点,学生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极度缺少深度思考的时间,因此无法识别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最终结果是,现在大学生的知识面很宽,但都只是泛泛的了解,无法深入其中,将其发展成自己的兴趣,同样更难形成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有着什么样的境界。然而,现在的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在物质横飞的现实社会面前,逐渐丧失了最初那天真无邪的理想和为之坚定奋斗的信念。

 4.当代大学生理想变化原因

小时候的理想是单纯的,没有任何杂念的,它透明的像水一样。有些人想当科学家,有些人想当兵,有些人想当医生等。随着我们的长大,受外界的因素,我们的理想会发生变化。在这个高速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变换,有时候我们稍微慢一步就跟不上时代了,我们的思想在变追求也在变,所以我们的理想也会变的,但无论怎么变。只要我们有理想,这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至少我们有理想我们有追求。我们不是一堆行尸走肉,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成长,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为了理想我们一直在努力着。

对于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同学来说,这是个让人迷失自我的地方,没有了父母的唠叨,老师的管束,还有一群跟自己有相同想法的朋友。对于一些意志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他们稍不注意就会陷入这温柔乡,当初的凌云壮志也会在这泥潭中慢慢给磨灭被吞噬。而在这背景下,他们原先身怀的理想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果学校在这期间无法发现其异样并对其做出正确引导,那对于孩子将会是毁灭性的灾难。在这锻炼意志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抵抗住了外界的诱惑,他们的理想将会更加坚定,也会在走向理想道路上走得更加轻松;反之,他们将会走向自甘堕落的境地越陷越深。

  5.当代大学生理想变化的问题

  5.1生命的空虚和追求利益化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现实主义的社会,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强者至上,这就是现实。而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从小就被拿着比较,从分数到工作再到婚后的生活,以至于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判断就是薪资丰厚又或是当个不大不小的官,这就是他们的理想。小时候父母宁愿让他们多学一会课本,也不愿让他们去休息,玩耍又或者是做一些与他们自己的兴趣相关的事情;而现在他们宁愿多考几本证书,也不愿读一些跟自己专业不搭边的书籍。在大学期间,学生们有特别多可自由分配的时间,同时也没有老师的管束,父母的唠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放肆让他们忘记学习,他们报复性地不在看书、听课,慢慢沉浸网络、游戏,就算每天醒来不知做什么的时候,学习也不再在他们考虑的行列当中。追求名利,以获得最大化的好处,价值观的扭曲使他们的理想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也不再追求长远的目标和深厚的底蕴。古时的君子六艺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继承,当然这也是社会改变后的趋势,然而如今的孩子又有多少真正能掌握一技之长的,而且是因为自己真正的热爱才去学习的。当初大学的学生会存在的意义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应该是以为同学服务为己任,为的是更好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而如今的学生会不过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学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搞出来的官僚体制。一些学生抱着理想如果有利可得那就可以有,一切利益当先,这是价值取向的扭曲,理想的表现更加趋于利益化,现实化。

 5.2生命的焦虑和强烈的成功欲

现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日渐开放,每个人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生存竞争,但是其中也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大学生算得上绝对的主力。在充满危机的征途中,散布着各色各样的危险,有灯红酒绿的换了场,有一掷千金的销金窟,也有乐不思蜀的温柔乡……在这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中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就连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人生目标确立上也蒙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只将拥有物质的多少作为衡量成功的卡尺,而将道德,理想远远地抛在了脑后。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并且违法乱纪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在这些行为的背后却是那些隐藏的是道德与不道德之间的巨大利益的诱惑,如果不加以改善,去完善法律法规,法必依,执法必严那么道德与不道德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人们就会对真正的真善美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也会变得不再严格。这种现象必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仁人志士都希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皆是呕心沥血共同浇灌中华民族这颗长青之树。反观欧洲历史在几方势力不断地权势争夺中,又一些实力的帮派就会结盟从而从中独立出来称为一个国家,这种西方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会导致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荣誉和贡献。

 5.3生命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独木难成林,人亦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无法完全独立于整个社会之外,或多或少都会有丝丝缕缕的联系。人需要社会关系并从中获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正是人人都需要依附于社会反作用于社会所以社会关系才会如此多元化,全面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变得成本越来越低,从以前的山河不可逾越,到山高路远,只凭锦书言情,再到千里之外,了了几字传真电报表意,最后发展到我们现在身边常见的网络通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快捷,但是正是因为通讯的成本变得低廉,人们渐渐地隐去了在日常一字一句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看似可以随时随地的向别人投递信息,看似可以向更多的人甚至是陌生人吐露心声,归根到底却是用网络铸起了一座围城,自己出不来,别人进不去,最后索性沉溺在网络编织的虚拟世界中,看似一切美好,看似触手可及,看似亲情友情具在,其实不过是一个编织在你心里的虚拟梦而已。常年如此只会造成生命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5.4思想观念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独立性、自主性的不断增强,但同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主要原因为:从国内来看,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行为大学生接触新思想,学习新理念提供了有力的背景。我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飞速发展,生活日益丰富,尤其是手机的使用,让人们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实时的动态。这些新思想、新理念良莠不齐,而大学生对于这些思想理念的辨识度不足及分辨好坏,且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更容易被带入歧途。并且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呈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这也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受反动分子、封建残余势力的以及国外反华人员的鼓动,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xxx的领导产生了困惑和不信任,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冲击已经进入了低潮。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更是趁此时机,利用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渠道,贬低社会主义,吹捧资本主义,利用各种手段企图对中国实行西方化,甚至想分化中国。受此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5.5心理素质脆弱化

社会正在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辽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机遇。然而,面对日益增大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情感压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压力等大学生所处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他们变得无法正确疏导这些压力,如今各种环境压力的增大,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更是不容小觑,由此抑郁症患者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亦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做一些有关这种类型的网络测试,夸大其词的去描述一些本来很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但人觉得自己能够理解别人,别人永远理解不了我,体会不了我的这种难过,我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在那无病呻吟,寻求别人的同情或帮助。理想是空虚的,学习没有目的,心是焦虑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信仰,容易动摇,遇到挫折,困难容易改变,甚至被现实彻底摧毁。

 6.针对大学生理想改变给出对策及建议

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社会发展,物欲横流,物质役使着肉体一骑在前,精神被远远地抛离在荒芜的从前。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然而在这不可阻挡的洪流中,我们是不是应当等等身后的灵魂?“某某景区游客刻字到此一游”“某某中国人在海外旅游乱扔垃圾”“高铁霸座”损害中国伟大形象的事情屡屡发生,我们是不是该做深刻的反省?现在早已经不是王权至上的封建社会,现在也已经不再是被人奴役欺凌,直不起脊梁的近代,现在是中华民族腾飞的时代,我们能上九天揽月,也能下五洋捉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跟着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还有我们浮躁的心。

当今社会中需要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弘扬。我们是一个谦虚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天人合一境界的民族,在灯红酒绿,霓虹闪耀的今天,万万不能被浮华蒙住了我们奋进的心,田园将芜胡不归?中华男儿当俭以炼身,静以修心,望清前路,青年有梦,则国有梦。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大街上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行人各色各样,他们有梦想么!为梦想奔波的还有几个?苏轼被贬黄州,仍思何日能遣冯唐;老骥伏枥志向尚在千里之外;乌蒙磅礴也只是红军草鞋下的泥丸……有人说,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是啊,正值韶华何不绚烂?当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般的宏图大志!不管前方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们都应该砥砺前行。青春正当少年,莫怀鸿鹄志,安于燕雀身!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和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所处的环境下,如何避免大学生理想的缺失,如何帮助其改变如此现状呢?解决方法如下:

 6.1调整心态

兴趣是人生的调剂品,与利益、名誉、物质等因素无关,只要能让你快乐,能充盈你的灵魂,强大你的内心,你就应该尝试着全身心地投入,并坚持一段时间。当你惶恐时,又或自信满满时,如果最近的状态一直不怎么稳定,需要重新审视下自己,调整心态,学习学习再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只有如此,人生才不会迷茫。

通过学习来改造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一味的取悦别人,只能让自己陷入被动,最终还不会被人认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才会来取悦你,这是强势文化的思维。但改变的过程确实艰难和困苦,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相信自己能走过这段艰难和曲折的道路,未来不再迷茫,一条光明的大道在缓缓铺来。

强势思维模式必须要根植于我的脑海,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短暂的人生路,任何时候都不能辜负,唯有心怀大理想、以担负人类发展的重任于一身,方能圆满。

 6.2拥抱变化,走出舒适区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算要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是为了看尽世间大起大落、祖国大好山河,为了听到自己真正的心声。而不是一成不变,漫无目的,一眼就可以看完结局的生活。待在舒适区或许让你感到舒适,让你觉得并没什么,可是那种漫无目的,满满空虚的一天并不是我们真正来到这生活的意义。一天天下来,不进则退。待在舒适区太久,我们就会疲于改变,一辈子做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呆在舒适圈里,舒服之余,会感觉到焦虑和不踏实。就像一个人一直在忙着,节奏很快,突然闲下来,无所事事,所能体会到的那种不踏实。

为了避免这样不舒服的状态,就得使劲探索自己的可能性边界,看看自己还能干点什么,尽管需要付出,也是值得的。把眼睛放在自己身上,灵魂动不起来,就让肉体先动起来。过多的关注别人,会迷失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响里,因为没有人会为我们的人生负责。迷茫的时候,就静下来做一个规划,有目标行动才可靠。

 6.3放空自我

有时候阻碍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真面目,通常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偏见。你对这个世界有多少偏见,你内心就会有多少惆怅。消除内心的偏见,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的自由流动,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的世界通常是我们内心自我的投射,通过放空自我,你会意识到,世界可以由你所发现的东西来塑造。如果觉的现在不知道做什么,那么现在就算什么都不做,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不妨放空一下,把昨天的自己扔掉,尝试着进行自己隔绝,关掉网络、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慢慢地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不看表,随意地做事,更不要给自己设定任何期待,比如,要培养一个兴趣、要养成一个习惯等。坚持一段时间,也许你就会有收获。

 6.4读些无用的书,关注一些有趣的人

闲暇时,不妨看些无用的书,比如小说、散文等等。过程中,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学到什么,只要保持自己内心的愉悦与自我的放松就好。很多时候,某些灵感与想法就是在人完全放松时,突然迸出来的。正如董卿说过的:“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它或许无法提升你的物质条件,但是能够丰富你内心的世界,变得无比精彩而富有内涵。读书多了,气质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认为自己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但是它们其实是潜在的。它会体现在你们的气质中,谈吐上,在无涯的胸襟中将会处处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著名的吸引力法则指出,当我们的思想集中在某领域时,与此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所以,平时多关注一些有趣的人,你的思想与行为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带动你的生活发生改变。

中国的发展需要有理想的人为之奋斗,当代大学教育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科学技能的培养,这只是大学教育的一方面,更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远大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我们中国行动的灵魂,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结 论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既有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也有消极的、迷茫的、脆弱的。正如高晓松的那句话,有人攀高枝,有人尽人事,有人归故乡,有人越重洋。每个人的理想变化是不断的,就是现在这个疫情,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打击,是方方面面的。也许会影响到中国的整体的经济发展,也许会直接把X这个经济,但是这都是未知的。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或者对于大学生来说,他在毕业的年代,若找不到自己工作的岗位,然后觉得自己是一个学习还比较好,但是呢,被社会狠狠地教育一番,或被社会磨平棱角,或把社会磨平。所以帮助学生重新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和培养坚定的信念势在必行。摆正心态,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我们应展开翅膀,为了理想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时光欢呼,为成长喝彩。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朝阳,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成败。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成长后所贡献的成就使国家更加强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大学生,是我们的目标。理想教育是关乎学生能否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培育建设性人才的重中之重。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

行百步者,半九十。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人更长的路。老一辈中给现在的年轻人的标签之“三分钟热度”“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在他们眼中,我们不能吃苦,没有百折不馁的品质,可是时代是在进步的,每一代都会超越固有的成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他们的期望中,我们是该努力证明我们并不是世人标榜的样子。虽然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来眺望远方,但是来终究是我们的,建设祖国的重任也会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在当代中国xxx的领导下,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身为未来的接班人,越要以身作则,不能懈怠、加倍努力,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传承不朽的是英雄的精神,是每个时代都有价值观念。在原始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整个时代都在追寻的目标;在封建王朝,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信奉的信条;在动荡的近代,为中华民族度过生死存亡的时代是每位仁人志士的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对满目疮痍,建设祖国又是一代老革命家的目标……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其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这些在历史长河中依然熠熠生辉的时代价值观,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他自身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生而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普通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青年是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我们青年身上正气就是“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人人都充满浩然正气,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

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新时代的青年,不仅仅要敢于做时代的先驱,想着做一番辉煌的事业,也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还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露台上眺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瞭望远方的高塔,指引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待机会近在眼前时,能伸手牢牢抓住,或者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起生活重担。每一个小到集体,大到国家,都有精英,但是主体还是那些平凡的人,只有甘于平凡,于平凡中沉潜,积蓄,才能在需要时大放异彩,亦或力挽狂澜。打铁还需自身硬,谱写青春的华章要我们静修己身,需要我们树立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致 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忙。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菲利铺G阿特巴赫﹒大众高等教育的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2]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刘月岭,耿春亮.论21世纪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的建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4]吴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视野[J].高教论坛,2003,(5).

[5]赵金飞.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6]谭龙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于对大学生理想变化调查与分析 ---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

关于对大学生理想变化调查与分析 ---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7月2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6901.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7月24日
Next 2023年7月2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