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五号公告介绍了现阶段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占比18.7%,5岁及以上有19064万人,占比13.5%,全国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甚至有12个省份比重超过14%,老年群体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使得老年人能否安度晚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关乎国家总体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xxx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坚持资源整合、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因此,近年来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在全国有了广泛发展。
根河市受经济、教育、医疗资源等的影响,人口流失导致老龄化程度极为严重,养老问题受到XX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相比于家庭养老的环环相扣反馈模式和机构养老的离家群居模式,嵌入式社区养老以“养老不离家、医养结合、多元运作、资源整合”的优势获得快速推广。虽然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发展得到XX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但是在人力、资金、资源等方面存有问题。研究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困境与出路对未来根河市养老政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研究过程中,通过协同治理、嵌入理论、城市人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发现嵌入式社区养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能让根河市养老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嵌入式社区养老;老龄化;养老服务;老年群体
前 言
养老问题是关乎国家全局发展和百姓福祉的大事。嵌入式社区养老自提出后便在多地获得发展成效,从最初上海的探索到如今嵌入式养老模式在北京、青岛、武汉、成都等多个省份落地生根,并且结合了当地特色有了更加丰富的发展。根河市的社区养老发展也不例外,将在2022年全面建成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照顾服务、基础医疗服务、精神文化服务等。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XX和社会相互配合,不仅为社区养老提供发展机会,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目的是让社区养老在在根河市广泛发展,也让广大老年群体真正享受到这项政策带来的好处。
嵌入式社区养老以社区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嵌入功能和服务、多元运作,逐渐形成了发展过程的规范化、具体化,在为老年群体提供日间照料、全天候照顾、康复训练、家政服务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发展动力主要有三方面,一是XX扶持,二是社会参与,三是市场运营。三方之间通力合作,让嵌入式和养老有效结合,并形成了这项惠及大众的养老新方式——嵌入式社区养老。
近年来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各大房地产企业看重其中的发展机遇,先后投资嵌入式社区养老,其中最为典型的几个地产企业是:万科房地产的智汇坊、北京嘉园长者中心、成都幸福家智者公寓;保利地产慧享福;中铁建业南昌九九颐家养老中心。但是由于根河市经济发展落后,并没有此类房地产企业介入,因此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发展主要以XX和社会为主力,联合当地房地产企业以及各物业管理部门,为当地老年群体提供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的方法了解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现状、基本内容、服务范围等,对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XX、社会、个人三方面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措施,目的是让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成一个更具人性化、现代化、规模化的服务模式。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1.1嵌入式社区养老相关概念
1.1.1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一种传统的、拥有悠久历史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主要通过子女赡养的方式、以家庭为基础,由子女提供老年人的生活补助。这是一种与历史、文化、思想道德密切相关的养老方式,这种以血缘为根基,在家庭内部进行“反哺式”的养老模式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家庭养老含义的界定可以概括为:由成年子女负责老年人的精神、物质、资金等方面的生活资源,子女的付出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随着子女经济水平的变化而变,主要的养老时间趋于一致,一般为父母丧失劳动能力且子女到达法定年龄。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是一种比较主流的养老方式,为大部分家庭采用,尤其是在农村和落后地区。
1.1.2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是相对于家庭养老而言,随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社会承担一部分养老职能,主要由XX、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可基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市场型养老机构,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是以市场为导向,既具有福利的性质,又拥有一定的盈利能力。服务对象主要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他们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管理服务费用以进入养老机构,主要的组织形式为老年公寓。第二类是救助型养老机构,这类养老机构区分于市场型养老机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XX划拨专项资金,服务对象为有特定需求的老年群体,组织形式主要为敬老院。第三类是由XX和社会共同努力、筹划资金而形成的福利性养老机构,这类养老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低保、独生子女老人等。
1.1.3嵌入式社区养老
嵌入式社区养老是应对发展新形势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的养老新模式。嵌入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波兰尼,X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1985年提出社会嵌入理论,他们认为个体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嵌入式社区养老的提出,正是以此为依据。老年人作为养老的个体,通过社区这个基础平台,与周边资源、功能和服务形成网络关系,因此嵌入式社区养老的相关概念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既整合周边资源,又能解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问题,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独特的优势既满足老年人重视家庭思想,又能通过医养结合极大程度的解决子女对父母养老生活的担忧,给予老年人情感、精神、物质等全方位的关照,让老年人生活的更丰富有趣。
1.2嵌入式社区养老理论基础
1.2.1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治理理论指XX、公共组织、个人和非营利组织等共同为公共事务服务。西方学者对协同治理理论的理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XX和其他组织一起参加治理活动,二是他们拥有共同目标。协同治理理论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多个部门因同一个问题而解决公共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通过资源共享实现良性发展,而为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特定功能,往往需要对其职能做相应的划分,以明确行政过程中主体责任。
嵌入式社区养老中对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为应对养老问题,社区、医疗、服务等资源通过组成正式的组织机构相结合,划分各部门职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共同为老年人搭建一个现代化的养老平台。
1.2.2社会嵌入理论
社会嵌入理论起源于波兰尼提出的“经济的社会嵌入”观点,当时的社会嵌入理论仅反映社会关系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直至20世纪80年代Granovetter正式提出社会嵌入理论,并将嵌入性的研究外延性地推向新发展阶段。他认为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嵌入的主体,而嵌入的客体则是社会关系及网络,嵌入的主要方式则是客观物质发生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嵌入理论得到更多学者的丰富发展。Halinen等对其进行宏观嵌入和微观嵌入的区分。虽然多位学者对社会嵌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多层次的区分,但其实质仍然是指:将一事物的发展融入到另一件事务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其更大优势,从而推动原事物向更高层次和阶段的进步。
将社会嵌入理论和养老结合,不仅是社会嵌入理论的发展,还是现阶段养老问题的解决措施。将社会资源、功能、管理嵌入到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有效的养老方式,能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也能解决一些由社会老龄化过快引起的社会问题,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2.3“城市人”理论
“城市人”理论是加拿大学者梁鹤年先生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的。他主张“以人为本”的理念,综合考虑居民属性和需要,以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分配,通过空间差异化布局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完善的公共设施对于提升公民幸福感极为重要,对于老年人更是如此。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利于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更安全、便捷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嵌入式社区养老组织过程中极为重要,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又不会因为规划不合理产生供不应求,他们既能相互关联依靠,又能彼此独立运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对根河市这类极端严寒天气漫长的城市,发展嵌入式养老具有重要影响。
1.2.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他根据三个基本假设将人类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将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嵌入式社区养老建设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也需要得到从生理到精神方面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正是未来发展趋势。老年人希望从社区获得的关注需求越来越多,但是社区发展的滞后性使得老年人养老需求无法满足。另外,老年人思想不断进步,他们希望获得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更多的依赖于社区提供社会资源,然而目前社区发展过程中忽视老年人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令老年人对嵌入式社区养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差。
1.3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的现实依据
1.3.1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57%和0.53%,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但老年人所占比重却呈上升趋势,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2010年13.26%升至2020年总人口数的18.7%。这些数据显示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更值得关注的是2035年以后的养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到计划生育政策之前,我国人口处于高增长阶段。图 1所示,现阶段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1962年以前出生的群体,尤其从1962年开始,我国开始了十多年每年出生超过3000万以上婴儿的高生育期,60年后,这个群体依次进入到退休年龄,高出生率必然导致高老龄化。1973年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加大力度,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到近年来二胎政策开放,期间极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他们将要面临的是“421家庭”,四个老人的负担加之老年人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逐渐升高的人均寿命水平和急剧增长的老龄化速度,使得2035年后的养老形式更加严峻。另一方面,适龄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低,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生育率的降低和老龄化的提升都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但是老龄化速度加快,必然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会让社会公共负担增加,这就要求社会发展更高水平的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口越来越丰富的需求。因此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年轻人压力、提高居民幸福感都很有必要。
1.3.2传统养老方式存在弊端
传统养老方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老年人在家庭进行养老,由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目前阶段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主要出生于1962年以前,他们受传统观念影响,既怕养老给家庭带来资金上的压力,又不愿离开几十年的社交圈,其子女迫于生活压力对他们的关照较少,因而他们大多选择在家独居,成为空巢老人。但是家庭养老模式的弊端在于:第一,加重子女负担,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对夫妇需要承担双方父母的赡养义务。第二,医疗条件不足,家庭养老尤其是独居老人,他们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把握不是很明确。特别是生活在偏僻地区的老人,一是医疗资源本就较差,二是思想相对落后,老年人口对资金方面的顾虑使他们忌讳就医,基本的医疗条件难以满足。第三,家庭养老容易产生矛盾,多子女家庭在赡养老人时,尤其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口,谁来养老是这类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对于老年人财产的分配也容易产生分歧。
机构养老是指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主要是指养老院、敬老院、养老公寓等。这些养老机构能够对老年人口进行比较全面的照顾,有相应的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还能丰富老年人的物质精神活动,获得更多的陪伴,减轻子女负担,但是这类养老机构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养老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好环境优的养老机构所需要的费用相对较高,给子女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环境较差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可能不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服务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突出,子女担心老人的生活能否得到妥善照顾,失去了机构养老的意义。二是传统思想影响较大。机构养老所需费用让习惯了勤俭节约的老人望而却步,还有一部分老年人认为养老院进行养老是子女不孝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表现;也有一部分老年人不想离开现有的生活、社交环境,看重家庭及周围邻居、亲友之间的情谊,因而不愿去养老机构。
1.3.3嵌入式社区养老优势明显
“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出现,源于X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嵌入理论。“嵌入式”养老要求充分结合社会内部以及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既能提供机构养老的入住服务,又能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入户养老服务,集合了传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势。
在中国,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为了能够让老年群体安度晚年,上海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先后提出过“9073”、“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嵌入式社区养老是上海继“9073”后提出的又一项新政,并且成为上海大城市养老的模式首选。其具体发展起源于2013年上海闵行区颛桥镇的养老服务,在社区内围绕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需求,嵌入相应的功能性设施、适配性服务和情感性支持,让老年人既能原居养老,也能获得生活及情感关照。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养老模式克服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把社区内闲置空地改建成养老中心,虽然规模小,但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距离短,既可以为老年群体提供日间照料,为他们提供社交、精神活动场所,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依恋,又可以为不具备自理生活能力的老人提供全天候的照料。嵌入式社区养老整合周边资源,并且获得政策支持,老年人的资金压力小,专业人员的照顾让子女更安心。这些优点都表明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十分符合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
第二章 根河市养老现状
根河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夏季短暂多雨,冬季寒冷漫长,老年人活动受限,更多偏向于室内活动,而满足需求条件的、可聚集性的活动室又相当匮乏,因此老年群体希望社区能提供一个室内活动中心。对此根河市XX也高度重视,并且积极响应上级政策,提出了很多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具体措施,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建设了养老服务综合中心,在中心内设置了阅读室、聊天室、影音室、棋牌室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这些场所的设置,一方面能缓解家庭及机构养老的压力、为老年群体提供康复护理,另一方面还能扩大老年群体的社交网络,学习更多精神文化知识、满足老年人口的精神照料。
让社区具备照护能力,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养的了老,看得见家,即便是在经济落后地区也能提升养老幸福指数。医养结合的深化发展,对于根河市老年人口也十分重要。地理位置偏僻、医疗资源较差、老年人口受思想禁锢害怕就医、长期独居生活,加之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老年疾病高发,因此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口进行更专业的照顾。
2.1根河市养老政策
2021年度根河市总人口123784人,比上年减少3433人,同比下降2.7%。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33096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为26.7%,这表明根河市处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快阶段。
根河市为加强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谋划,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2019年提出大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品质,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具体行动方案为:开展老年人养老需求评估、加快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依托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站、卫生服务中心等资源,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紧急救援、健康、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和养老机构建设小型、连锁化社区养老院,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方便亲属照护探视。2021年为落实《呼伦贝尔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完成森工街道、河西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中心建设。2022年发布《健康根河行动实施方案》,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制定出台,使得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有了快速的发展,老年人在社区中获得的关照越来越多,极大程度的提升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在养老方面的幸福感。
2.2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从根河市目前人口结构入手。据根河市公安户籍人口统计年报表显示,2021年根河市总人口123784人,较上年减少3433人;全市总户数56551户,较上年减少944户。全市总人口、户数继续呈逐年减少趋势。根河市0-34岁人口占比仅为全市总人口的21.3%,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从2019年24.3%,到2020年25.9%,再到2021年26.7%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数据表明,根河市人口、人才流失严重,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缺乏发展机遇且均处于落后水平。这种低水平的发展在在社区建设中表现为“社区秩序混乱、没有社区文化,相关人员不重视、服务意识差,社区居民没有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尽管近年来社区发展得到重视,但由于各项事业均处于起步阶段,且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发展仍旧缓慢且困难重重。
表 1嵌入式社区养老了解程度
青、中年群体 | 老年群体 | ||||||
44及以下 | 45-49 | 50-54 | 55-59 | 60-64 | 65-69 | 70及以上 | |
了解(人) | 9 | 8 | 6 | 13 | 6 | 4 | 1 |
不了解(人) | 4 | 6 | 6 | 8 | 15 | 14 | 20 |
共计(人) | 60 | 60 |
根据表 1可知,了解嵌入式社区养老的青年、中年共计50人,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健康、多彩的老年生活,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了解嵌入式社区养老的老年群体则比较少,只有13人,原因是他们了解嵌入式社区养老的渠道比较少,对此根河市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宣传,让更多现在就处于老年阶段的群体了解此养老方式。
这种背景下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虽然存在着巨大挑战,但是目前已经取得了一部分成果,例如,初步决定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的初期阶段,嵌入式社区养老的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区内生活的老年人口。包括为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一定的家庭照顾、为普通老年群体提供日间活动和场所、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提供定期身体检查等基本内容。对周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后,能够为老年人口提供医养结合的照顾服务。综合服务中心的室内场地划分也充分了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包括书画、阅读、室内健身、影音、聊天、棋牌等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场地,而且将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覆盖率将达到100%,以更好地为老年群体提供家庭照料、家政等贴心的服务。根据根河市建筑规划的布局,两个综合中心完全能够满足本社区内老年群体“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建设构想。
2.3根河市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的潜在机会
嵌入式社区养老政策在根河市落地后,得到了社区的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中心的建设对本小区内老年群体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现阶段根河市以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并且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使得嵌入式社区养老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3.1连点成面的地缘优势
通过对根河市唯一一家养老机构即根河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调查发现,根河市养老院现有床位50张,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床位不足让很多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群体及家庭不得不在家中养老。另外,在根河市养老院进行养老所需费用高昂、对老年群体自身要求较高、居住环境相对于家庭较差、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上,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大多是一些工作中经验的积累。
XX投资建立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本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依靠社区养老多元运作的嵌入式养老模式能够更大程度的满足老年群体需求。虽然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面积小且仅能为本社区内老年群体提供服务,但胜在数量多,所以能连点成面的缓解总体养老压力,极大程度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此外根河市近年来建筑面积增加,而人口越来越少,完全有能力规划出合理且现代化的建设场所。XX政策扶持,也为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3.2医养结合照顾全面的优势
图 2根河市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根据图 2显示,除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6.7%外,50-59岁群体所占比重仍然比较大,他们也是未来嵌入式社区养老的主体,他们目前的情况是:子女在外地上班,父母人至中老年,具有生活独立能力,不用担心工作问题且退休后有退休金。这些中老年人一是不想离开生活几十年的家乡和朋友到陌生城市养老;二是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而抗拒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三是他们又不同程度的患有老年慢性疾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平时可能不会对生活产生太大影响,但是一旦发病或引起并发症后果难以预料,追求的是就医的及时性。子女担心其身体健康却不能及时得知父母身体状况,因此这就是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的潜在机会。
通过表 2和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发展理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医养结合的发展理念正是适合整体年龄偏大的老年群体的。养护中心既提供养老服务,又提供医疗服务,让老年人看病养老两不误。其中的“医”旨在早发现、早治疗,在重大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相关疾病诊断和评估、有关检查、功能康复、诊疗护理、重大疾病早期干预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技术上的服务。“养”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照料护理,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饮食的营养均衡、药品的针对性治疗、日常学习活动、身体健康状况分析等内容。这一代中老年群体则更加关注日常养生,以此希望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给子女造成额外的压力。
表 2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意愿统计表
服务项目 | 60岁以下 | 60(含)岁以上 | ||
人数(人) | 占比(%) | 人数(人) | 占比(%) | |
日间照料 | 43 | 71.667 | 54 | 90 |
家庭照顾 | 6 | 10 | 21 | 35 |
基础医疗 | 54 | 90 | 57 | 95 |
康复训练 | 39 | 65 | 46 | 76.667 |
膳食营养 | 41 | 68.333 | 43 | 71.667 |
精神文化 | 58 | 96.667 | 56 | 93.333 |
家政服务 | 17 | 28.333 | 24 | 40 |
其他 | 8 | 13.333 | 6 | 10 |
目前看病不能休养、休养不便看病的状况表明,未来医养结合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是老年群体的首要需求。在社区内就实现病症的复查,配有专业化的照顾团队,方便程度大水平提高,儿女也不会因为无法及时了解父母身体状况而担忧。只有充分了解老年群体的需要,并且根据其需求做适当发展,才是嵌入式社区养老在医养结合方面的发展动力。
2.3.3嵌入式社区养老得到中老年人支持
对目标群体共计120人的调查研究发现,根河市中老年人目前对于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建设抱有很大期望,尤其是图 3中55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希望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能够尽快建成并对外开放,能让老年群体有一个温馨的活动场所。尤其是在根河市春秋相连、夏季时间短且多雨水天气、冬季寒冷低温,综合服务中心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多样的文化活动场所。老年群体希望通过活动中心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娱乐活动,例如书画比赛、手工制作等内容。
图 4所示,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新一代能够自理的老年群体大多不愿意早早到子女身边养老,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还希望通过社区获得老年大学的支持和帮助,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境界,过一个更健康、更丰富的老年生活。如图 5所示,子女也希望让父母在社区进行养老。通过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群体调查了解,现阶段他们对家庭照料的需求其实并不大,原因一方面是这类老年群体在家庭照料中基本无法离开人,这对来照顾他们的护理人员要求较大,且目前这类专业人员短缺;另一方面,子女也比较担忧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在家独居,他们更偏向于将父母接到自己身边照料。
因此结合市场需求可以在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过程中偏向社区活动中心内的服务,例如培养专业水平更高的医护人员、在餐饮方面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室内活动装修方面更加贴合老年人身体状况等。总之,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中结合老年群体的需求,他们会更支持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
根河市民政局2021年工作总结中,在“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相关内容中提出,要进行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并完成森工街道、河西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中心建设。尽管这两个社区街道也已经进行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但受根河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人口思想观念等的影响,现阶段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各个年龄段受访者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专业人才、责任意识差、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低、新政策缺乏资金支持。
3.1.1缺乏专业人才、责任意识差
表 3根河市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员人数
年龄性别 | 男 | 女 | ||
愿意(人) | 不愿意(人) | 愿意(人) | 不愿意(人) | |
40岁及以下 | 0 | 2 | 0 | 1 |
41-45岁 | 0 | 4 | 6 | 0 |
46-50岁 | 1 | 8 | 10 | 1 |
51-55岁 | 2 | 8 | 7 | 0 |
55-60岁 | 0 | 3 | 5 | 2 |
合计 | 3 | 25 | 28 | 4 |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中心,必不可少的是为老年群体提供照顾的护理人员,护理员是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他们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基础保障和支撑的角色。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遵纪守法、关爱老人、有爱心、有责任心,这些要求一般很容易满足。但是对于护理人员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例如技术护理中,要能够读懂一般的护理文件,进行简单的护理记录;生活照料中,要求能够分析造成非正常睡眠的一般原因并予以解决、科学合理调配饮食,这些技能没有专业的培训很难精通掌握。中级养老护理员和高级养老护理员更是要求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例如急救、肢体康复、情绪疏通,结合表 3分析,这些技能培训并不适合现阶段从业人员。
养老护理员不仅需要短时间内的职业培训,还需要有较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然而目前根河市人才流失极为严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都很紧缺,具备基本能力的养老护理员少而又少,且没有年轻的新鲜血液注入到行业发展。即使是有专门的培训课程,根据表表 3调查结果显示,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男性仅占调查人数的10.714%。分析原因,一是传统思想影响,男性不愿从事这类工作,他们认为这是偏女性化的工作,二是男性普遍不够细致、耐心,而老年护理员的工作尤为需要细心。
此外,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中心中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管理能力,既要解决好老年人日常问题,又要负责服务中心日常运营活动,还要与护理员进行沟通,负责他们的绩效考核等内容。这些工作看起来不重要,但是耗费巨大精力、体力,尤其和老年人沟通,更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尤其遇到性格执拗、脾气暴躁的老年人,处理不好极容易引起他们的负面情绪或是争吵,不仅对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不利,而且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失去了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初心。
3.1.2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低
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的重点内容即为整合周边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地理位置、医疗资源、资金支持、基础建设、服务人员等进行合理配置、协调运作的过程。嵌入式社区养老资源整合的优势在于能够进行资源配置、协同高效,发挥出最大优势。社区养老首要的就是要为人提供服务,在“人”这一方面,是指要整合社区内老年群体的分布和需求,合理划分布局区域,使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更加合理,不只是老年群体,还包括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根据他们所擅长的领域,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配合,嵌入式社区养老所需要的场地以及物业服务方面,需要养老部门和小区物业进行沟通,这关乎小区内的设施规划以及人员配置问题,基础设施设计也更应考虑老年人现状,充分结合“城市人”理论进行规划设计。如果不能进行资源合理整合,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使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存在短板,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3.1.3新政策缺乏资金支持
嵌入式社区养老是根河市近年来新提出的养老模式,这项政策虽然让老年群体受益颇丰,但是由于发展初期探索阶段,各项政策制定还存在不足之处,对于资金方面的规划可能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存在一些资金短缺的问题。
第一,在人员培训方面,所需要的就是极大一笔开销,因为根河市目前没有专业化的护理人员,所以既需要从外地引进人才,又需要专业的培训过程,在这方面的资金开销是必须的,这就需要XX的财政拨款给予支持。第二,对于嵌入式社区养老的设备设施,结合老年群体的需求后,包括健身设施、道路建设、标语标识等都要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一部分适合老年人的器材。这部分的花费需要资金支持才能合理进行,这些细节方面需要的资金多,却很容易被财政拨款时忽视,所以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新政策缺乏资金支持不仅表现在以上两方面,还体现在服务经费上,嵌入式社区养老的特点就是所需资金少就能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它和机构养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机构养老需要老年群体交费才能提供服务,所以在嵌入式社区养老的过程中,就缺乏一些服务经费。虽然嵌入式社区养老提倡运作的多元化,但是由于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因此嵌入式社区养老在服务经费上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3.2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
根据上述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人口、人才流失;二是XX政策不完善导致部门分化、社会资源被浪费;三是投资回收期长导致利润率低、缺少社会投资。
3.2.1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人口、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根河市总人口12.3万人,2021年全市GDP总量34亿元,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中处于落后地位。原因一是经济重点领域集中在与绿色资源相关的旅游业、与民生相关的住房、修路领域,经济来源主要依靠XX财政拨款。二是尽管私营企业420家,但是大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的形式,社会中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极少。三是根河市天然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几十年来以采伐业为主,自从2015年4月1日根河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工作后,全市无单位的中年人口失去工作机会,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因此导致一部分人口流失。四是根河市仅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一所高中,教育环境落后、教育水平不高,适龄儿童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分分离开本市,导致本地入学学生数量年年降低。以上种种原因相加,导致根河市近年来经济环境低迷,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就业渠道极其狭隘。拥有高水平、高学历的大学生看不到家乡发展前景,大多数不愿返乡创业及就业。
如此,根河市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年轻活力越来越少,老年群体成为根河市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现在留下的这些中老年群体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低,且已经在工作岗位工作几十年,没有工作活力,对很多工作持有得过且过的态度。这些外在原因使得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有关人员缺少负责的工作态度。
3.2.2XX政策不完善导致部门分化、社会资源被浪费
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虽然有其他城市的优秀案例借鉴,但是更需要因地制宜的发展,这离不开XX政策的规范和引导。这项政策是XX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它的本质是在全社会对公共利益进行引导、规划,以达到各项内容平衡发展并达到预期目标。
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XX虽然提倡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发展,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是其具体措施类并不完善,主要是在一些文件中有所提及,并没有专门的文件来规划、解决社区养老的资源问题。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过程中所需资源的获取、分配在不同层面和社会现有资源产生重复,如果有必要和适当的XX政策对之进行规制和调节,就会实现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整合和优化。
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社区、医疗部门、规划部门等,这些部门是相互独立的不相关的主体,尤其是嵌入式社区养老运作过程中提倡的多元主体,想要嵌入式社区养老快速发展,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最有效的就是通过XX政策的规范,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彼此将的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让嵌入式社区养老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3.2.3投资回收期长导致利润率低、缺少社会投资
嵌入式社区养老在建设过程中的投入是多方面的,人力资源、场地建设、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所占的比重大、费用多,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嵌入式社区养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它的公益性使得这些投资回收期加长,更多的是依靠XX财政拨款,虽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模式,但是它和机构养老的资金回收时间短不同,机构养老通过市场竞争、老年群体付费提供服务,这些机构对服务进行明码标价,想要获得更好的服务就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因而投资方能够通过不同的服务来回收资金并且获得利润。
嵌入式社区养老中,老年群体无需提供过多的资金就能获得专业化的服务,养老服务中心获得的利润远低于机构组织,由于商人更加看重资金回收和利润率,因此在社区养老发展中,社会投资所占比重小。这就容易使社区养老的资金链陷入恶性循环,因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低所以没有投资方愿意注入资金,想要发展,只能通过XX资金支持,而XX财政拨款又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虽然商业性的养老机构人文关怀较少,但是嵌入式社区养老的低效益同样不能吸引商业机遇,二者相互影响导致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存在资金问题。
第四章 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发展对策
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困扰着未来发展前景,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不仅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还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寻求适合根河市目前人口状况的解决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精准定位发展阶段,健全公共监督体系;第二,加强部门合作意识,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第三,完整政策补贴,吸引投资资金和专业人才。
4.1引进专业人才,培养责任意识,完善公共监督体系
专业人才在一个行业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过程中的专业人才同样如此。养老护理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年龄阶段、生活作息等做出规划和调整,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利。根据调查发现,根河市养老护理员人才缺口极大,想要嵌入式社区养老政策在本地落地生根,需要XX和社会给予政策倾斜。借鉴其他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给予被引进人才资金、住房、教育、医疗等资源上的补贴,因地制宜解决目前根河市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
对于引进的人才也应合理利用,让他们带领本市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的人员进行实践培训与帮扶。另外,只引进人才还不够,还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正规培训,不断为嵌入式社区养老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培训后进行严格的阶段测评,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服务水平,还能让工作人员提高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经历,认真照料老人。转变思想观念同样是一项重要措施,职业不分性别、高低。养老护理员不只是女性的工作,让更多男性自愿加入本行业,让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组成更加科学合理。有正确的职业观念,才能充分理解、尊重这份工作,让养老行业焕发生机。
培养责任意识不仅需要工作人员自身的调整,还需要通过公共监督体系进行加强。公共管理监督体系,是指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多元的监督主体在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时的任务和权限划分体系。嵌入式社区养老的运行主体是多元的,因而它的监督主体也可以是多元的。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两种监督体系。包括XX、民政等在内的上级部门对嵌入式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及所属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完善部门内部监督检查、督促等自我约束、自我制衡的自体监督体系。完善嵌入式社区养老的行业地方性法律法规,在上级行政监督机关和XX的领导下,行使监察权,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及时整改。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行业标准、工作规定、绩效管理等方法激励促进相关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外部监督体系则是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在嵌入式社区养老中,主要指社会监督,各种社会团体、公民作为监督主体,对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实施监督,虽然公民的监督不具备法律效力,也不能直接改变嵌入式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决定和行为,但是这种监督的广泛性和灵活性能够对行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让相关人员更加认真、负责的工作,也能推动行业发展。
4.2明确发展阶段,加强部门合作意识,合理整合社会资源
目前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工作要点在于认清发展阶段,对于发展初期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应该尽快解决,早发现早应对,不能等问题严重时才亡羊补牢。明确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目前发展情况,发展适时的政策,不能只为了速度而放弃质量,结合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配套的养老政策。目前处于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初期阶段,就要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将重点放在发展医养结合、提供活动场所上,尽量避免事与愿违。统一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标准,以便形成科学管理。
嵌入式社区养老还要合理分配周边资源,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对于资源整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整合能力低,各相关部门之间配合程度低,导致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阻力,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浪费。解决这类问题,要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意识,合理调整社会资源分配。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老年群体的需求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他们关注个人身体健康和营养的均衡搭配,还渴望通过社区活动中心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培养。结合这种情况,嵌入式社区养老综合活动中心可以和周边现有的社区医院取得联系,根河市社区医院目前的医疗水平基本能满足老年人日常需要,慢性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水平基本和医院持平。
为满足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服务中心可以与老年大学取得联系,利用老年大学现有资源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近年来根河市老年大学发展势头良好,文化活动丰富,但是由于距离原因,很多老年人无法参加学校活动,因此如果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负责人可以通过老年大学分校的方式,为本活动中心内的老年人提供文化课程,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同时不会造成老年大学资源浪费。
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有很多人不了解这项政策措施,也还有很多人对综合服务中心持怀疑态度。因此还要社区、社会与机构相互配合,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并且愿意接受这项新的养老模式,借鉴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取长补短,让老年群体真心感受到这项政策的优势。
4.3完善行业政策,吸引投资资金,发展高水平嵌入式社区养老
由于投资回收期长,利润率低,导致现阶段嵌入式社区养老发展缺乏资金支持,也没有更多的能力培养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要完善XX相关政策,一要给予嵌入式社区养老更充足的财政补贴,让它们获得发展资金和动力。二要出台专门措施激励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发展,这些专门措施的出台不仅能规范行业发展,还能让更多机构组织看到发展机遇,发挥多元运作的主体作用,让市场竞争也加入到嵌入式社区养老中来。虽然类似嵌入式社区养老这种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有XX政策的支持,XX对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入市场竞争是一个较好的办法。鼓励各类型企业将自身优势与嵌入式社区养老相结合,保障行业发展投入资金充足。
完善行业政策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厘清XX角色,XX组织有权支配和运用公共资源,但是更多的利益集团应该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中,XX不再是“掌舵者”的角色,而是重要的“参与者”,通过完善的行业政策,既划分权责边界,又促进XX和企业合作。XX行使管理职权,又对企业放权。企业肩负职责,摆脱公益组织行业发展的局限性,实现养老的组织嵌入与多元运作,从而提升嵌入式社区养老总体行业水平。
结 语
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政策虽然最早于2019年提出,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最近两年才刚开始发展,目前两个养老服务综合服务中心正处于初期阶段。落后地区的人口结构中,老年群体所占比重大,并且未来几十年也将以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为主,这也表明在根河市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的必要性。
本文通过期刊文献、会议、XX政策等多种渠道,以实际调查访问的方法,了解根河市养老现状,发现老年群体的很多需求并不能得到满足,对根河市嵌入式社区养老目前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存在缺乏专业人才、责任意识差;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低和新政策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对此提出的解决措施是:精准定位发展阶段,健全公共监督体系,以规范行业发展,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见性的解决措施;加强部门合作意识,合理整合社会资源,结合城市人理论,让社会规划更加合理,也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完整政策补贴,吸引投资资金和专业人才,以此来为老年群体提供更高水平、专业化的服务。老年群体为我们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在他们老年时,更需要我们的关照,也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根河市未来在嵌入式社区养老方面也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魏伟,潘雪晴,谢波.基于“城市人”理论的社区养老设施规划配置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2(01):30-37.
[2]晏小雪.基于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探索构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1(33):46-48.
[3]吴琼,赵光红,程瑜,杨欢,钟扬,黄一伟.老年人视角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20):19-22.
[4]朱礼华,杨晴.智慧养老服务的供给、需求及媒介分析——基于“服务链”理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8):4118-4124.
[5]何秋洁,羊芯谊,陈国庆.基于共生理论的四川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5):94-100.
[6]赵浩华.需要理论视角下社区居家养老困境及治理对策[J].学习与探索,2021(08):50-55.
[7]李鸿渊.嵌入式养老:农村地区农民集中养老新模式探索[J].行政管理改革,2021(06):83-90.DOI:10.14150/j.cnki.1674-7453.2021.06.010.
[8]赵曼,邢怡青.“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政策机理和实现路径[J].社会保障研究,2021(02):55-60.
[9]赵欢,蒋国宏.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SWOT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02):439-443.
[10]朱浩.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及其实践逻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5):98-106.DOI:10.13727/j.cnki.53-1191/c.2020.05.015.
[11杨茹侠,谢红.京津冀社区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养老机构人力配置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02):205-209.
[12]王晶,李鹏飞.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与思考——基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养老服务现状的考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06):133-139+222.DOI:10.15939/j.jujsse.2019.06.sh1.
[13]赵小兰,孟艳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困境与出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04):89-95.
[14]周悦,崔炜.北京市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研究——以养老服务驿站为例[J].新视野,2019(04):90-96.
[15]徐旭,吴梦园,郭婷,李恩宏.天津市嵌入式养老模式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S1):84-89.
[16康越.日本社区嵌入式养老发展历程及其经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4):110-117.DOI:10.16255/j.cnki.11-5117c.2017.0066.
[17]张嵩,赵雅.城市小型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7(10):18-22.
[18]张明,范英杰.青鸟软通 “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J].企业管理,2017(09):65-67.
[19]章萍.嵌入式养老:上海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06):64-66.
[20]胡宏伟,汪钰,王晓俊,张澜.“嵌入式”养老模式现状、评估与改进路径[J].社会保障研究,2015(02):10-17.
[21]Fingerman Karen L,Kim Yijung K,Zhang Shiyang,Ng Yee To,Birditt Kira S. Late Life in the Living Room: Room Décor, Functional Limitations, and Personality.[J]. The Gerontologist,2021:
[22]Iijima Katsuya,Arai Hidenori,Akishita Masahiro,Endo Tamao,Ogasawara Kouetsu,Kashihara Naoki,Hayashi Yukiko K,Yumura Wako,Yokode Masayuki,Ouchi Yasuyoshi.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vibrant, super-aged society: The future of medicine and society in Japan.[J]. 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21,21(8):
[23]ZamoraSánchez JuanJosé,ZabaletadelOlmo Edurne,FernándezBertolín Sergio,GeaCaballero Vicente,JuliánRochina Iván,PérezTortajada Gemma,AmblàsNovellas Jordi. Profiles of Frailty among Older People Users of a Home-Based Primary Care Service in an Urban Area of Barcelona (Spai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Cluster Analysi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21,10(10):
[24]Grenier Amanda,Burke Equity,Currie Glenys,Watson Susannah,Ward Jonelle. Social Isolation in Later Life: The Importance of Place, Disadvantage and Diversity.[J]. Journal of aging & social policy,2021:
[25]Kolanowski Ann,Cortes Tara A.,Mueller Christine,Bowers Barbara,Boltz Marie,Bakerjian Deb,Harrington Charlene,Popejoy Lori,Vogelsmeier Amy,Wallhagen Margaret,Fick Donna,Batchelor Melissa,Harris Melodee,Palan Lopez Ruth,Dellefield Mary,Mayo Ann,Woods Diana Lynn,Horgas Ann,Cacchione Pamela Z.,Carter Diane,Tabloski Patricia,Gerdner Linda. A Call to the CMS: Mandate Adequate Professional Nurse Staffing in Nursing Homes[J]. AJN,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21,121(3):
[26]Fletcher James Rupert. Age-associations in British politics: Implications for the sociology of aging.[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021,72(3):
[27]Parker C.N.,Harvey T.,Johnston S.,MacAndrew M.. An exploration of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staff at residential aged care facil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21,96:
[28]Shi Jing. The Practical Logic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 Under the Dimension of Innovative Big Data[J].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20,8(2):
[29]Tianqi Li,Lijun Wan. A Study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atisfaction of Community Home-Based Nursing Service Based on ACSI Model[C]//Proceedings of 202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EMIT2020).,2020:64-67.DOI:10.26914/c.cnkihy.2020.037321.
[30]Zhang Lei,Yang Jinwei.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Community Eldercare Service in China[J]. Frontiers in Sociology,2019,4.
[31]Shao Qiuhu,Yuan Jingfeng,Ma Junwei,Ding Hongxing,Huang Wei.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 An SEM method.[J]. PloS one,2020,15(1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