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当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拘泥于“量”的发展,更加注重“质”的飞跃。金融业的“异军突起”进一步改变了经济质量。金融促进辽宁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与宏观调控,金融结构的不断改革加快了经济质量的持续发展,加快了“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实现。但同时涌现出了诸如辽宁金融科技创新不充分,金融发展与辽宁省区域经济不尽协调,辽宁高标准绿色经济改革亟待深化,辽宁金融业对外开放制度不尽完善,辽宁金融业集中强度不足导致经济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金融业对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从金融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入手,剖析了当前辽宁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状况,以及当前金融支撑辽宁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辽宁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辽宁,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引言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进行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倾向于强调“质量”而非“速度”。高质量有利于保护绿水青山,有利于产品精细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激发创造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发展成为重要前提,发展关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十四五”期间,在辽宁省发布的《辽宁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不断创新,自贸区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非常喜人的结果。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辽宁金融能力大幅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水平大幅提升,乡村振兴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不断丰富,地方金融改革深入推进,社会资金结构明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以及优化。《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辽宁金融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底,辽宁金融业总资产超过14.5万亿元。如果金融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且年均增速不低于全省GDP增速,辽宁省证券交易所中心新增融资额将增加200亿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的交易量增加了700亿元[数据来源:https://mbd.baidu.com/ma/s/ol2PjelB]。显而易见,金融业和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前者早已成为后者的重要支撑。[1]

金融是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辽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常态”背景下,推动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撑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聚焦问题的同时,要把握当前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问题,在辽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问题存在的根源,真正做到“釜底抽薪”,而并非“扬汤止沸”。将目光聚焦在促进金融业更好地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上,针对于根源性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文章相关概念概述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叫经济发展,真正的经济发展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从本质意义上,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同义语。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经济制度的基本特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维持各区域经济发展稳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追求的一个目标。本文将从“五个发展理念”的角度研究金融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要实现高水平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实现高品质发展是以创新为基础,是以协调为方法,以绿色为要求,以开放为驱动,以共享为目的。五大发展思想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是其使命和目标,同时也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基本手段。过去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与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密不可分,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金融提供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个发展思想,也为金融支撑经济高品质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基础。

在创新方面,金融改革促进了经济高水平的发展。要推动经济高水平的发展,必须改变财政的服务方式。提供更加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个体工商户、家庭工作场所、流动供应商、灵活就业和农村创业群体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农民工金融服务,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2]同时,积极寻求新产业、新业态、灵活就业的保险保障,充分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从而使经济得到高质量发展。

在协调方面,金融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金融建立新发展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发展,国家积极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创新水平,促进城市凝聚力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工具。我们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建立金融体系旨在助力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

在绿色方面,要构建一个绿色的财政体制,以推动高品质的发展。拓展绿色融资的市场主体、推动绿色信用创新、完善地方绿色融资制度、强化绿色融资组织制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强化绿色金融制度等。实现了促进高品质发展、保障高水平发展的目标。

在开放方面,金融开放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金融业的开放程度,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促进金融业的自由化,必须提供一定的制度支持,同时要找到合适的节奏,发挥关键作用。达到推动经济高质量成长的目的。

在共享方面,金融共享为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金融业共享”是指以科技和大数据为支撑,进行金融产品与业务的革新,建立资源共享、要素共享、利润共享的融资方式,以求更有效、更公平地配置资金,推动经济的现代化,为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均衡发展,体现金融消费者的自主性,推动创新、和谐、绿色、开放的经济发展。[3]

 三、金融支持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金融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金融业的持续深化改革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加深,使金融在辽宁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愈发明显,甚至占据着关键位置。2021年全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27584.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1.8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0875.2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14247.1亿元,增长7.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026元,比上年增长6.4%[数据来源:https://mbd.baidu.com/ma/s/LbWPDO7E]。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巨大动力,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在金融领域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金融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农村金融活动的动力来自农村金融的产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农村金融保持活力的根源。不断地实现金融产品的创新,适应“多元化”三农服务需求,需要提高涉农相关金融机构的自我要求,培养创新意识,不断挑战新模式新方法,努力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准利用不断完善政策的措施,进行创新产品服务,实现业务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一个主要目的。金融服务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辽宁省在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制度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向农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围绕产业链的合作,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协作,提高当地的支持水平。为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符合市场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2.金融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一直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同时,第二产业中又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的GDP长期占工业总量的70%以上。此外,辽宁的老工业基地由多个资源型城市组成,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这又导致了辽宁形成了僵化、单一的产业结构。同时,新兴产业发展缓慢还未形成竞争优势,无法成为主导力量,第二产业经济抵抗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大中型企业的规模效益一定会影响到辽宁省工业经济的绿色转型的效率。但是,小型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小型企业的规模较小,比较难发展,很难成大气。所以大型企业的数量不足也确实是经济效益发展的主要问题。

金融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增强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辽宁金融发展滞后体现在银行坏账率高,金融生态环境差,金融深度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等。在这种形势下,尤其是辽宁省的老工业基地,要明确金融工作的重心,实行“以供给为中心”的金融发展模式,把握机会,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环境建设,确保改善金融环境、加强项目的长期融资策略。

 3.金融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到2022年,辽宁省服务业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已初见成效,服务业的供给结构更能适应需求的变化、更灵活的需求、更高的配置效率、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市场主体的活力、持续的服务增长点、构建了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供给体系,从而确保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生产服务机制运行也带动了金融服务企业的繁荣。2021年至2022年,辽宁省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占投资比重达到63%。服务业在辽宁经济构成中占比最高,也是2021年辽宁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远超GDP总量增速。金融业作为辽宁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辽宁省的服务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体来看,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2948.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247亿元。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金融业增速最快,金融业发挥重要作用。[4]2105亿元,增长275.8%[数据来源:https://m.askci.com/news/zszc/20220407/1738551801145.shtml]。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增加值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金融业增速最快,金融业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持续上升,辽宁的服务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金融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辽宁省金融科技创新力度不足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辽宁金融科技也面临着平衡创新与风险的挑战。作为衡量辽宁省科技绩效变化的重要指标,辽宁省技术合同交易额778.6亿元,同比增长20.7%,总数突破1.4万件。辽宁虽然金融科技创新能力较之自身有所提升,但远不及其目标和全国平均水平。[5]辽宁省金融科技发展的不充分会导致其经济运行的风险随之增大,使得辽宁经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辽宁省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尽协调

辽宁金融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尽协调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平衡,从2020年开始,我国总体进入小康社会,辽宁人民更加富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增加。目前,辽宁省金融产品数量少,服务种类多,金融结构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无法适应辽宁金融产品质量的需要,而且当地金融产品的发展逐渐走“下坡路”;二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不平衡,尽管辽宁融资结构有所优化,但直接融资占比较低,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难以满足经济动能转换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是造成实体经济高杠杆的原因之一;三是金融市场开放与实体经济开放不平衡,辽宁省金融市场开放滞后于实体经济开放,但于近些年该情况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走出去”,不断提高了金融开放水平;四是各类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辽宁省高标准绿色金融经济改革亟待深化

我国正在努力到2030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绿色金融的概念越来越流行。目前,辽宁省绿色金融结构单一,信息披露不完善,绿色金融正在兴起,得到XX的大力支持。辽宁绿色金融还面临回报率低、期限长、风险大等问题,绿色金融主体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辽宁各地绿色金融标准不统一也成为了一大难题。

 4.辽宁省金融业对外开放制度不尽完善

辽宁省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依旧不高,同时,外资准入标准过高。竞争壁垒尤为突出。依据现有的开放举措,与国际制度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原则性、鼓励性政策较多,但实际可操作性的政策内容较少。辽宁省的一些举措和国际交流并不充分,尤其是一些举措关于创新方面的内容不足,虽然符合辽宁省的实际状况,却缺乏国际创新意识,无法在体系范围之内推动其发展。辽宁省金融业对外开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短板,诸如外资金融分支机构所设立的门槛较高,一些产业政策不足,影响公平竞争。

 5.辽宁省金融业集聚力度不足导致经济共享不充分

共享经济是指把社会上的闲散的人力、物力、教育医疗资源等进行再分配,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将一些未使用的资源,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得。近些年来,辽宁省共享经济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由于金融业集聚力度不够导致共享经济发展不充分。[6]所以,尽管表象上共享经济发展迅速,一些有关金融业的监管体系有待加强。同时,创新引发的利益调整,统筹协调的难度也更大。这就需要及时调整传统法律法规。

 四、金融支持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监管机构——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离不开监管机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优化省内的金融生态环境,使金融业顺利稳健发展,才能助力辽宁省的资源转型。

一是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一方面是完善征信系统的开发,尽量做到征信一体化,各个机构部门银行要实现征信信息的共享,各个省份,市级,县等要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贷的时间,促进金融的发展,在有效的征信软件的支持下,推动各个大中小微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导入信息,共同完善征信的信息收集,使信息透明化,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等级评定,在信贷时候可以在短时间内评估对象能否申请的金额和信贷风险率。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应该注重企业发展的前景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为城市经济转型作出贡献,支持金融转型,若有机会转型至第三产业,那么发展的持续性也更好,前景更好。[7]同时定期加强对信用建设的宣传,定期对信用资质进行评估,注重黑名单的推送和惩罚的执行。

二是严格执法,加强监管。针对故意、恶意逃债的行为进行强制管控和执行,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损失减少到最小。加强宣传和素质教育,加强对生态金融的宣传,为其搭建好相应的平台,并大力支持发展,为金融的发展提供经济的支持和有效的保障。

 2.各级XX——鼓励金融创新服务

第一,为了实现金融对经济转型的支持,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建立相关的支持中小型企业信贷的部门,更直接地对接中小型企业,亲力亲为,更方便于对企业财政状况和还款能力的调查,有利于减低银行坏账烂账的情况的同时更有效避免贷款的风险,下放的权力也能带动基层银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立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的专业公司担保公司,降低企业风险的情况下,减少贷款的流程,节约贷款时间为企业贷款提供便利,鼓励中小企业和银行建立联系,工作上互相合作,互利共赢;第二,需要建立合理的税收的优惠政策,为辽宁省的中小企业借贷提供一定的便利,孤立借贷,一方面可以增加银行的业绩,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

 3.企业——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科技投入也应该支持和提升,建立高科技,新能源的企业,创造高能源转化率,降低成本,也可以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推进新能源改革。引进先进的能源技术,控制污染型企业的入驻,大力发展生态能源。促进XX、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增加新能源研究的经费投入,支持企业的创新和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型。

 (二)着力于防范区域金融风险与协调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不协调严重阻碍了辽宁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平稳的发展。而地区财政风险的预防,则是统筹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一剂“良药”。因此,首先应注重风险防范,其次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约束,最后把握“去杠杆”节奏力度,以达到防范金融风险助力协调区域经济的目的。

  1.注重风险防范

深化金融结构的改革,我国大型、中型的金融业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其体系应当具有多元化、多元化的特点,应撤离非农业银行的县市分支机构,实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支”的分层管理体制。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正确的方向上,例如放在二级的分行,并给予二级分行相对独立的操作权力。[8]每个层次的银行重心有所不同,各行各司其职,为了本行的目标不断努力。针对农行,可以相应地将权力往上级收,除了必要的地区和政策扶持的地区之外,将一些常年亏损,订单量少的分行筛选撤离,减少经营的投入,重点发展业务量大,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分行。

 2.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2021年货币政策总体基调保持稳定,但当前货币政策方向发生了微妙变化。信贷、地方XX和公司的杠杆水平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高位,导致了金融风险的累积,同时,货币信贷的迅速发展更加不利于防风险与降杠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应该更加稳健、更加中性化,更好地实现稳增长、结构调整、抑制泡沫和防范金融危机,为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关键是规避财政风险。尤其要注意保持金融稳定性与防止伦理风险的矛盾。因此,加强对辽宁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第一,为了更好地实现宏观审慎评估的功能,保障存款保险平稳运行,对辽宁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风险状况变化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价。把执行推进制度、勘探存款保险制度与防范金融危机相联系,能够及时地对各种新的风险事故进行预警和处置。第二是要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严密的追踪和分析,注意到实体经济中的潜在危险,防止金融系统和经济的相互传递。

 3.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力度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中央提出了关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成本、去短板”的五个方面,其中,去杠杆是最主要的工作。

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辽宁省大胆实施减法。目的是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通过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金流向更有效的区域。从而实现经济的升级,优化组合和开发。

国有企业是结构减负的关键。辽宁省国企自2017年起一直在积极应对和化解公司负债方面的问题。从2021年起,国企将会大力推动结构化的降息。对高资产负债率的公司实行负债控制与资产比率控制,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促进公司的降息。[9]

债转股是推动金融机构进行结构调整、降低公司负债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辽宁省的高负债公司在进行高负债的投资时,必须对其进行资本结构调整,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

因此,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尤为重要。完善金融市场,应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和遏制相关制度,加强对地方XX债务的监管,组织纠正隐性债务,加强监管。供需差距,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继续深化辽宁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把握“去杠杆”节奏力度,以达到防范区域金融风险,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推进高标准绿色金融经济改革

  1.培育产业生态,加强试点示范

目前辽宁省信贷体系存在着贷款耗时长,严格的筛选和审批流程、严格的条件、有限的资金支持使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因此,民间贷款可以适度放宽,对贷款额度较低的企业要予以包容和支持。当辽宁省XX全面减少贷款审批程序,降低企业贷款额度时,就容易在风险的把控上出现问题,因此,放宽民间借贷和发展小额贷款的问题需要银行内部发行一定的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进。如,允许同行拆借市场利用小额贷款在和银行有合作的机构获得所需资金,扩充资金的金额,数量,来源,仅限小额贷款方面,对小额度的贷款税率进行优待政策,通过并入征信来减少审批的烦琐手续,这同时也节省了银行的审核成本,也促进了小额借贷的发展,节约了贷款时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贷款难,贷款慢的问题,同时促进了辽宁省经济的转型。

 2.创新体制机制

辽宁省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模式侧重于贫困家庭的减贫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获取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农民、消费者的支持与配合更加容易。目前国内的其他绿色金融试验区对绿色微型和小型企业以及绿色消费贷款的支持仍旧不足。因此,辽宁省应该大力推广发展绿色金融政策中的“双金融”模式。产品创新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互联网金融价格低廉,应用广泛。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识别客户需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首先是对绿色信贷的创新,注重发展污染权、专利等抵押贷款,同时创造更多类别的信贷产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其次,应当大力发展辽宁省绿色资本市场。鼓励企业从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并将对辽宁省符合标准的公司实施试点转移。支持有资格的金融机构和相关公司向中小环保公司发行债券。XX要利用专业手段参与和指导市场的运作,并引入更多社会资本进行绿色投资。同时,要加速发展辽宁省的碳汇业务。中国必须加速碳交易的建设,完善相关的制度,发展碳债等金融工具,并在“碳”相关领域继续发展,为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新的活力。

  3.深化辽宁省金融与国际合作

辽宁省应积极参加国际金融的协调和协作,特别是在制订国际金融法规和标准时,加强对金融组织的短期资金流的监控和管制,从而使其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并为维持国际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而努力。其次需要建立地区产业发展和金融投资体系也尤为重要,通过建立有序的国际投资规则,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规范外商投资行为,以信息革命为契机,加快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四)加强对外金融开放程度

外商投资辽宁的相关政策在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完善的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也非常紧迫和必要。目前,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对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没有完全了解,另一方面在这方面迫切需要完整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通过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将外国直接投资的风险降至最低。

 (五)加强金融业集聚力度以促进经济共享

当前,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较快,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还存在融资机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降低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对此,辽宁省可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减少对富余产业和“僵尸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减少对低效领域的投入,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金融需求较大的经济机构。为此,辽宁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资金需求,培育优质信贷市场,加大对新兴战略企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高效领域的信贷投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绿色环保等。“新兴金融部门”。[10]辽宁省的主要产业是金融、新能源、医疗卫生、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可以适当将金融资金投放这些行业中,并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来给予其充分的支持。

此外,辽宁省还可以加强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的发展力度,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各地区的优势产业等情况,鼓励特色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企业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当商业银行的资金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发展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拓宽资金的发展渠道,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为企业降低负债规模努力,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当企业的经营达到稳定状态后,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产值,这对辽宁省实体经济的增长也会非常有利。

因此,为了尽可能拓宽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辽宁省除了鼓励银行加强信贷力度外,还需要鼓励其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财产品、债券、票据等,不管是任何一种金融产品,都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丰富,保障金融交易、财务管理等的顺利进行,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五、金融支持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以及展望

前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于企业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绿色金融改革,以及加快对外开放制度和经济共享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金融资源分布上来看,虽然辽宁省大型企业的财力相对充足,但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力却相对稀缺。为此,辽宁省部分中小企业采取了一些财务信息披露手段进行财务信息xx,如财务报表xx。这对股市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将加快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创新投入,并提供外部支持和激励。

第二,辽宁在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方面相对沿海城市滞后。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辽宁省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金融科技企业的资金投入,为企业创新产出增加提供完善的外部环境。目前,辽宁省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金融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进一步丰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技术,结合各行业企业开展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全面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困难。因此,为确保从源头上提升辽宁企业创新绩效,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辽宁省XX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准备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为确保金融科技投入全部用于科技创新活动,严防挪用、滥用科研经费等欺诈行为。金融科技企业应向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服务,让金融科技企业利用辽宁省的闲置资金和XX财政支持,加强各类高新技术的研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满足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金融需求。

第三,随着未来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进一步深化,将缩小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距,为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提供完善的金融科技环境。目前,辽宁省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活动开展困难重重。这主要是因为创新活动是复杂的活动,周期长,风险因素多。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时必须面临许多风险因素。创新更容易失败。因此,未来随着辽宁省的发展,企业将在金融支持的影响下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改进产品,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更多的优惠和选择,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科研活动提供资金便利,解决技术创新存在的资金问题。

最后,在各项金融扶持政策的影响下,金融机构在放贷业务上也大幅减少了对部分企业的歧视,鼓励他们进行企业创新。企业要做好各项创新活动的准备,减少技术创新失败,做好各项项目管理工作,加强自主创新,消除辽宁省企业创新惯性,丰富创新成果。

 六、结束语

文章从理论上对金融业发展与辽宁经济高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综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次,本文以辽宁为例,从辽宁的实际出发,探讨了金融的转换与运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辽宁省实体经济使用金融的规模正在增长,金融结构也在不断完善,但相比间接融资比重而言,直接融资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而且增速快于间接融资,但辽宁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融资主要手段局限于间接融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成效不足、区域之间的金融支持水平不一致、小微企业利用金融低效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常新锋,陈璐瑶.金融发展、资本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04):11-12.

[2]蔺鹏,孟娜娜.环境约束下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测度与动力解构——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J].经济地理.2020(09):15-16.

[3]上官绪明,葛斌华.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06):19-22.

[4]乔美华,石东领.质量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时空演进[J].统计与决策.2020(13):23-25.

[5]王立平,刘勇,吴文韬.财政体制失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20(07):11-13.

[6]师博,樊思聪.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测度及分析[J].东南学术.2020(04):20-22.

[7]潘雅茹,罗良文.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改革.2020(06):9-12.

[8]程莉,王琴.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重庆市例证[J].统计与决策.2020(01):5-9.

[9]张治栋,廖常文.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XX干预视角[J].软科学.2019(12):11-14.

[10]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19(11):20-22.

[11]PETER L.ROUSSEAU,PAULWACHTEL.WHAT IS HAPPENING TO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EPENING ON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 Inquiry.2011(1):25-26.

[12]Karima Saci,Gianluigi Giorgioni,DKen Holdenoes.financial development affect growth?[J]..Applied Economics.2019(13):22-25.

[13]P.L.Rousseau,P.Wachtel.Equity markets and growth: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timing and outcomes,1980–1995[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0(12):14-16.

[14]Ann Harrison,Gordon Hanson.Who gains from trade reform?Some remaining puzzles 1 Prepared for the 10th Annual Inter-American Seminar on Economics,November 21–22,1997,in Santiago,Chile.1[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9(1):20-23.

[15]Ross Levine,Sara Zervos.Stock Markets,Banks,and Economic Growth[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8(3):14-16.

[16]Vei-Lin Chan,Sheng-Cheng Hu.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and aggregate consumption:the evidence from Taiwan[J].Applied Economics.2017(11):19-20.

金融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金融支持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878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15日
Next 2023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