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我国的留守儿童群体较为庞大,其中大多数在农村。伴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学校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除去家庭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在校内进行着学习活动。因此,他们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教育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本次调查选取了位于湖北省孝感市Y县X小学的203名低年级留守儿童,通过编制问卷进行调查、访谈教师和部分留守儿童的方法,了解他们学习适应的现状,并剖析出现学习适应问题的原因。本文在研究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现状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状况整体上来看不容乐观;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能力在性别、是否独生、父母回家时间间隔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影响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特别是对学习环境的适应不良,成为一个普遍现状。基于此,本研究将从XX、社区、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这五个主体出发,提出一系列符合这一群体现实状况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能力,学会应对解决各种学习问题,助力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适应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进入快潮,吸引了大量来自农村的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但他们的子女由于户籍、经济等原因无法跟随父母被留在原住地,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国家发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农村留守儿童总数仍有697万之多。[1]众所周知,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发达地区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种不均衡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从经济、文化这两方面来看,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教育基建并不完备,再者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分配不均。所以欠缺的这两点从根本上造成农村基础教育很难取得较高的发展水平。由教育质量水平差异和亲子分离原因所引发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情感缺失,安全保障缺失,品德塑造和学业水平质量低下。[2]

2014年教育部公布我国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2075万人。[7]2016年民政部再次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数目降至902万人。[8]虽然人数下降速度和幅度较快,但就基数而言这一群体仍具有较大规模。学校是儿童除家庭以外的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场所。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已经非常严峻。轻度适应不良的占总群体的20%-42%,严重不良的占总群体的7%-12%。[9]小学低年级正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而言将会终生受益。倘若拥有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不仅能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尚未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还缺乏父母的陪伴。同时还面临其他因素的制约,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所以,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相较非留守儿童出现学习不适应的概率更高。更值得我们给与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第一,在理论上,了解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水平,探究现状背后的留守背景因素和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因素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探析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及其研究对策;丰富留守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研究理论。

第二,通过对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的访谈,了解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不良的表现和原因,并为后续问题解决策略的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将来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开展针对留守儿童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辅导及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1.2.2实践意义

第一,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可行性意见。有助于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中不适应现实状况和影响因素,开展因材施教。丰富一线的小学教师理论基础,为后续提供关怀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第二,给家长们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还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家长了解孩子的生存状态,为教养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重视家校沟通,和教师一起共同教育好孩子。

第三,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本人以后亲临低年级儿童的教学工作,遇到学习适应困难的学生时提供改善方法。也便于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问题辅导工作,助力低年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第二章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调查

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开始阶段,如果孩子能够在此阶段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适应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学习适应能力的高低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2.1调查设计与实施

  2.1.1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为了了解该学校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当前影响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对策。所以本研究主要使用的调查工具是周步成编制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小学1-2年级的学习适应性测验量表。这是一份已经非常成熟完善且多位学者皆加以运用并制定有国内常模参照的测验工具。在题目的内容和选项不变的情况下,参照《学习适应量表(LAS)》中的维度划分重新对题目进行了编排和删减,以符合本研究的调查目的。将学习适应划分为五个维度分别为: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身心适应。

1807b2902ac66d474c3c0538e9b4a5d1

 2.1.2调查对象

一般而言,在县域内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为庞大,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位于湖北省孝感市Y县X小学作为研究样例。所调查的Y县人口流出比率非常高,大多数青壮年受当地经济状况和经济岗位的影响外出务工,其子女随之成为留守儿童由老一辈或其他亲戚抚养。其中X小学是一所比较典型的农村小学,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该小学的招生规模较大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在该校调查的低年级班级数较多,其中一年级调查12个班,二年级调查10个班。

 2.1.3调查实施

调查中共发放学生问卷244份,其中学生问卷回收244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41份,实际有效问卷203份。其中一年级学生88人,二年级学生115人,男生102人,女生101人。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得到有效问卷,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开展正式调查前,先进行了小样本分析,发现问卷的信效度水平高。随后在与学校管理者沟通后,进入班级收发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对象为留守儿童,事先询问“父母在外打工多长时间?”“你现在和谁一起生活?”等问题进行条件排查,保证测试群体的准确性。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随机采访了该小学3名新入职教师和2名有数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了解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状况。在跟班收发问卷的同时,选取了5位有代表性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访谈。

 2.2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学习适应的差异性分析、适应现状的不良检出率及具体情况展开分析。

 2.2.1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基本情况调查

(1)人口学变量统计分析

表2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8e6170efc30afe6505e8cb112834fcbb

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被试的小学生中男生占比50.25%,女生占比49.75%,且他们均为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测试的男女数量较为平均。被测儿童均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一年级占比43.35%,二年级占比56.65%。其中有63%的儿童为独生子女,另外36.95%的儿童为非独生。

  2.2.2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差异性分析

(1)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表3性别在学习适应因子上的差异性检验

feff10ad8fa3cda130405db24c899f60

表3显示,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问题在性别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并不显著。仅在学习方法上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在我看来男生相较于女生而言身心发育较晚,对学习的认知和方法上,女生更加成熟。根据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在身心适应、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从各分项结果来看女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要优于男生。

(2)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分析

表4是否独生在学习适应因子上的差异性检验

762f4f15cf6d4b28ab29d04ef39a850d

注:*P<0.05

由表4的统计可以看出,在低年级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情况仅学习习惯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独生子女的学习习惯因子上的分数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留守儿童在面临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本就缺乏父母的监督和关爱。作为非独生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得到的关注更少,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无法无微不至地监督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在父母回家间隔上的ANOVA检验

表5父母回家时间间隔在学习适应因子上的ANOVA检验

b2404d7e7b19d28f54c1ef3816c1a18d

由表5可知,我们发现了父母回家的时间间隔在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三个月内回家的均值在1.577,半年内回家的均值在1.478,一年以上回家的均值在1.48,而一年内回家的均值为1.46。由事后检验LSD可知,一年内回一次家是显著小于半年内和一年以上回一次家的。

 2.2.3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现状

(1)影响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各因素的不良检出率

567906e482791d9e7f73d7ab243b0d77

由表6可以看出,一、二年级留守儿童在测验上的不良率由高到低的排位是:学习环境高于学习习惯,学习习惯高于学习态度,学习态度高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高于身心适应。可见,一、二年级学生在“身心适应”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困难;“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有36%-40%的学生存在学习适应不良;最为严重的是“学习环境”的适应不良,有48.96%的学生在环境上适应现状堪忧。近五成的低年级留守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对小学的学习环境、课堂模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感到极为不适应,已经成为学习适应困难的一个普遍性现状。

(2)研究对象学习适应现状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到被试儿童在不同方面的学习适应情况,本文对研究对象学习适应的情况根据问卷的具体内容,从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身心适应进行更为细致综合的分析。

①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学校建筑设施、课程教学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四种。低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所面临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低年级的留守儿童无法从幼儿园到小学生这个角色转变过来可能会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情况。5b472a47eba856eb8b59e203f6782d01

通过表7调查数据发现,有54.19%的留守儿童在家进行学习任务时,桌上并没有和学习无关的物品。另外45.81%的学生承认在家学习时,书桌上会有其他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通过和学生交谈发现,他们的书桌上通常都会放置一些玩具或故事书之类无关学习的物品。更有一部分学生直言,在家里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桌。有时候就在客厅的茶几上或是饭桌上完成自己的作业,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所以这可能是造成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较差的原因之一。

b432a29982b9703e6f913ba6538c93d3

通过表8的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上课时,如果老师对你进行了一些评价或是批评的话时,有58.62%的学生会感到害怕和恐惧,只有41.38%的学生不害怕,觉得老师的评价好好听取接受就可以了,不必害怕。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是各种校园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者。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是他们在校园内非常重要人际的交往环节。老师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批评一位学生。往往是因为他们上课讲话,开小差这种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但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害怕老师的责骂而选择不去讲话,而是偷偷摸摸的开小差。第二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自身性格的原因。有的女孩子性格比较害羞内向,在问题没有回答出来时,也会觉得很丢脸,害怕老师的提问,从而更加害怕与老师交流。第三种情况,留守儿童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家庭原因害怕老师。在开家长会时,有些学生的爷爷奶奶就会经常带着孩子和老师说,这个孩子我们老两口实在是管教不住,他谁的话都不听,就听老师您的,所以拜托老师一定要多管教多严格要求孩子。利用教师的权威来恐吓孩子在无形之中也会放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让孩子更加惧怕老师。0c9f90e7d3c2d63c068f02d9864e381b

根据表9的内容可知,有49.26%的学生经常像同学或是同伴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另有50.74%的留守儿童表示很少向同学问学习上的问题。低年级的小学生可能是因为还没有熟悉周围的环境,对身边的同学也没有足够信任,觉得这是一件很小很简单的事情,大多数人都知道,如果暴露了自己不知道那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甚至有的时候觉得身边的同学都是坏人,戒备心很强。同时,有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校的朋友不多,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的原因造成的畏惧社交,不敢和其他人交流。

0025e6769af61e7c641bd1326941d7c9

由表10可知,当你在教室内的座位不好时,有46.8%的学生想要换座位,而另外53.2%超过半数的学生不想换座位。这里我们需要认清学生心目中的座位好坏和我们心目中的座位好坏存在着差别。有的学生喜欢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或是坐在靠墙的地方,他们认为这样的位置老师不容易注意到,他们就能开小差也不被老师发现了,因为老师一般更容易关注中间位置和前排的学生。

表11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家长参与学习管理情况

e5f6b5d98b7f4c245f0e9662881a8de7

由表11观察得出,在家里学习时有57.64%的学生表示家里人从不打扰自己学习,另外42.36%的留守儿童表示家里人会经常在自己学习时打扰。通过和学生交流,有学生表示她喜欢安安静静的做作业,可是每次当她做到一半时,妈妈就会很大声音的进来和她说话,问她学习情况,打断她学习。还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时,家人会在旁边看电视而且电视的音量很大,严重干扰了自己的学习。研究表明,如果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里电视的音量一直很大,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过多的噪音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吵闹,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②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体现在学生的读书习惯、学习注意力、作业等三种学习习惯的好坏上。对于低年级留守儿童而言,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生。

表12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作业习惯

9a260435f2ce8fe32bc592b0b364a776

由表12可以看出有41.38%的留守儿童会边看电视边学习,还有58.62%的留守儿童选择不看不听只学习。一边看电视或一边听音乐完成作业是典型的不良学习习惯。在做作业时看电视思绪容易被干扰和打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极容易被电视内容吸引从而完全做不下作业,甚至于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其次是家庭方面,这些留守儿童有一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怎么上心,只要孩子在写作业就不会特地去干预不让看电视或者听音乐。

表13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看书习惯

2f690dc11a195e2b79af6edc4b6e3d26

由表13可以发现,有45.81%的留守儿童在家里经常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有54.19%的留守儿童则表示在家里从没有躺着看书过。从数据来看接近半数的学生喜欢躺着看书,因为他们觉得看书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躺着看书要比坐着看书要更轻松。但是躺着看书容易诱发很多负面影响。例如视力下降、容易疲劳、头脑昏沉等等不良危害。

表14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写字习惯

d6509d845d83f93a1bd61790bdcff17a

通过上表数据显示,有51.72%的留守儿童平时作业的练习本很整洁,48.28%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练习本并不整洁。国家规定,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家庭作业不允许布置书写类。所以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提前在学校内布置好作业,利用托管课的时间由他们完成。一位老教师告诉我,她在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上有自己的看法。这位老教师说,面对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如果家庭作业布置得太难,即使将作业发在班级群内,但一些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机,还是会造成很多麻烦。所以通常会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在校内完成。作业本一般不会长时间留在学生的手上,课上下发完成作业后课下收齐,同时也避免了作业本粘上一些其他污渍。低年级主要是掌握写字和认字,所以会特别强调字体的笔顺以及结构。同样教师会自己准备一个和学生相同的作业本,将今天课上要完成的作业用相同的格式利用屏幕投影让学生抄写下来。解决了低年级儿童作业排版不整洁的问题。但是因为个体差异,仍然有半数的学生被老师认为作业不整洁。这些留守儿童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③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表示学生在学习兴趣、对课堂学习的态度、对学校教学环境的态度等三种学习态度的好坏。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4bfaf6546baeefdc09d075c18f14fc11

由表15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大人不督促的前提之下,只有58.62%的留守儿童会主动的去学习,41.38%的留守儿童如果没有大人的督促就不会去学习。一位新入职的教师表示,她在布置低年级的语文作业时,通常不会布置书面的作业而是布置一些朗读、记忆、背诵为主要形式的作业。在作业完成后,需要家长签字,来验证学习过程。这时,从学生角度来看,有的学生会主动记下今天的阅读作业,然后主动完成。也有部分学生他们需要家长根据班级群内的作业消息,由家长督促来完成,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从家长角度来看,有的家长会主动过问孩子的作业并督促其完成,还有的家长则会因为工作或是忙于一些娱乐活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教孩子的学习。只是简单的过问,并没有针对孩子的作业情况过多的去了解、检查。

b527eeb29fe4a2477e779b025812758d

由表16观察可知,当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有49.75%的学生常常认为是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所以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另外50.25%的学生只是有时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没考好。大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是受老师、家长、同伴的影响的原因,不善于反省自身的问题。

④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都是来源于课堂的学习,所以能否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也是提高自身学习适应能力的一个方面。学习方法有学习技巧层面,例如对学习内容的时间分配上、课堂学习策略上、课下学习技巧上。

91c0c0c88484a6530a3e74c2c55dd87c

由表17可知,有74.38%的学生回家后会主动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但仍有25.62%的学生表示偶尔不会复习。根据访谈新老教师的内容来看,每天教师都会布置课后阅读作业,并要求家长签字。所以对于低年级留守儿童而言,大多数处于教师权威阶段,教师的命令还是会听从,所以整体适应性较为良好。

b60532af59c95235b961343880cb7da1

通过表18调查发现,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如果听懂了,只有70.44%的学生会举手回答问题,剩下29.56%的学生选择听懂了也不举手。结合访谈内容发现,教师有时特地点名那些不举手的留守儿童回答问题时,他们的脸上就会有不同的表情。有的学生面露难色,愁眉苦脸,还有的表情木讷茫然不知所措。但是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中,他们回答问题时随意性很强,甚至忘记和违反课堂规则。例如在教师将某个问题提出后,或是问题还没问完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前将答案念出,七嘴八舌十分吵闹。或是有两个以上的答案出现时,他们还会因此争辩起来,无视课堂规则,扰乱课堂秩序。

41c055b9e98075855bce71576a969fbf

由上表统计数据可知,在面临学习任务时,38.42%的学生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玩耍或者看电视。还有61.58%的学生能够立刻行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刚入职的新教师向笔者表示,低年级的学生面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者是课堂指令往往需要重复强调好几遍学生才能意识到。在一个班级里留守儿童相对于其他非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往往更难集中,容易被那些更加有趣且没有压力的事情吸引。

⑤身心适应

身心适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观念、自制能力、情绪稳定性、身体健康这四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自主意识慢慢得到了发展,能否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也是学习适应的表现内容之一。

05982e3008f3df594824d8cd8067b132

由表20观察可知,当上课铃响起后,有71.43%的留守儿童可以很快的进入教室,另外28.57%的留守儿童则慢慢吞吞的进入教室。一位新入职教师表示,每当下课铃响起,老师说完下课后,很多学生会迫不及待的冲出教室,跑去操场上玩耍,追逐打闹。当上课铃响起后他们又从操场往教室飞奔。还有的学生在即将上课时,突然想起来自己没有上厕所,等待他们再回到教室时,铃声早就已经打完了,老师却还要在教室等待他们一起上课。这些学生进教室后还需要花费几分钟整理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这节课的书籍等等,磨磨蹭蹭影响教学进度。

ed9a385e4fe6c016c31ff80f51f0becc

由表21我们可以看到,当留守儿童遇到不会计算的数学题时,有39.41%的学生会马上厌烦,对学习和计算提不起兴趣,有60.59%的学生表示不会厌烦,仍然会耐心的把题目计算出来。通过访谈那些马上厌烦的学生发现他们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后,就不愿意再去认真读题和思考。因为害羞对老师存在着畏惧所以不敢主动去办公室请教老师问题,也不会主动去和同学讨论解题思路,没有意识到老师帮助学生是他们的责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6cce1c43b9043f651abc2ade348c6ccd

由表22我们可以知道当学生调皮时,如果家长教训了他们,有36.95%的学生就会不想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还有63.05%的学生则表示即使家长教训我,我也还是会学习。在了解不想学习的学生具体情况时发现,这些孩子一是因为年龄过小不懂事,觉得自己学习都是为了父母,我学习好他们就会开心。二是因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在与孩子的沟通中,让他们认为只有学习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需要都是次要的。学习上某一方面没做好就对孩子严厉的批评或是否定。有些家长还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作比较,极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恶,对孩子的伤害也很大。

 第三章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前面的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现状不容乐观,下面将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身心适应这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1父母长期缺席导致学习方法有效性缺失

在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监督和关爱的背景下极其容易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即使留守儿童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校听从老师的教导,遵纪守法。但他们没能运用简捷高效的学习方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还会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在与教师访谈交流中发现,由于低年级留守儿童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思维还没能完全从学龄儿童上摆脱出来。所以在面对一些简单的加减口算题时,仍用原来的思维,采用掰手指计算。再者,不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当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后,往往跟随大流,不动脑随意回答。学习方法对学生适应性强弱和能力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3.2学习习惯不良导致个人学习自觉性偏低

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的过程,可见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倘若农村留守儿童在低年级时便因为没能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感到学习吃力,那等到高年级时更是会感到极度不适应。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周主任交谈时告诉我们,“低年级的儿童刚开始学习时,对知识都是抱有浓厚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其实还没有好好养成。也就是说学习习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如果哪一天没有老师或者家长的督促,有没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那么一旦某一课没有学扎实,那后面的课程很难再保质保量的学好。因为整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都会产生畏难情绪,当自己落后于身边的同学,再想要赶上来就会越来越难。平时也不养成不懂就问,做好预习工作,课后回顾旧知的好习惯,所以才会相比于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越掉越远”。可见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是造成如此困境的罪魁祸首之一。

 3.3学习态度不好导致整体学习效果较差

在采访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时我们得知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内容,其实都很简单。考验的就是哪位小孩更能够专注的学习知识,也就是学习态度上。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只要智力没有问题,那低年级的课程学完后,她的成绩也肯定不会太差。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普遍都有以下特点:一是听从老师的指令。低年级教师的教学往往要通过非常清晰明确的指令来执行。当老师说“请安静”,学生就答“就安静”,或者教师让学生“将语文书翻到第28页”时,学生会立刻执行。他们的学习动机完全跟随者老师的步伐,充满学习热情。所以对老师的话非常敏感,也能很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二是能自觉主动完成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有些低年级留守儿童因为放学后没有老师的督促,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但也不懂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就干脆放任自流。此时对学生是否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大考验。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应会更好。

 3.4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近五成的低年级留守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对小学的学习环境感到极度不适应,说明学习环境对他们来说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每天在校和老师与同伴的生活交流时间甚至远远大于同父母、长辈的交谈时间。所以他们实际上的环境适应过程就是适应校园生活的过程。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距离较远,无法从父母身边获得情感支撑。这就使低年级留守儿童必须从身边的其他关系中得到弥补。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竞争中,他们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充实。但是根据问卷数据可以看出,近半数的低年级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在学校并没有很多的好朋友。他们更多独自承受着心理上的孤独。还有超半数的学生在自己遇到困难时,并不愿意向身边的同伴寻求帮助。这都是因为他们身处一个新的环境,对身边的任何事物不了解不适应造成的同伴关系紧张。

 3.5学习动力不足导致身心适应发展受挫

以上所说的观点其实都会落实到学生的身心适应上来。不论是学校、教师、同伴、家庭,四方合理付出努力最终都是为了低年级留守儿童能够尽快的适应自己的身份,适应学校的规则,适应课堂教学模式,适应老师的要求,适应与同伴的沟通和交往。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身为留守儿童的家长,他们又该付出什么努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呢。在调查结果分析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家长批评了自己之后,就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变得不想学习。心理学中,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力,往往来自于附属内驱力,假如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时不时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会学的更有动力,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是他们的年龄阶段决定的,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和留守儿童访谈的内容中了解到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每次和父母视频通话时,父母较少问最近生活得怎么样,让孩子感受不到被关心的状态。如果自己成绩没有考好可能还会被“臭骂”一顿。这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了损伤。平时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够全靠教师一个人来督促养成,教师面对的是一整个班级60多名学生,所以分摊到每个学生上的注意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家长更应该负起责任,多给予孩子关心,帮助他们身心上尽快适应。

第四章改善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问题的对策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研究者认为,要促进小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的学习,需要XX、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几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4.1XX层面

  4.1.1加大XX支持力度,确保地方落实成效

通过既往研究发现,XX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地方XX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不足。当然其中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例如地方的财政状况等。所以建议XX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关注和关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同时提高地方XX的办事效率,把上级政策落到实处。因此地方XX可以将相关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和实施。为地方的留守儿童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还可以扩充寄宿学校的建立,寄宿学校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规划出适合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能力的提高。但同时这对寄宿学校的要求也要更高,所以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寄宿学校的监察力度。

 4.1.2整合协调多方力量,注重创新关爱方式

XX出台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创立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可以帮助留守儿童的家庭以及学校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通过成长档案的记录,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能够分析出留守儿童的生活轨迹和规律。既可以方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也便于教师迅速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给予他们关注,选择恰当的教法。还可以建设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检测系统,在XX的引领下,由学校和社区来完善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状态及表现情况,家长通过各类社交软件交流群组来与学校和我社区密切联系了解孩子的适应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针对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相关对策也会显得更加合理化。

 4.2社区层面

  4.2.1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共同参与关爱行动

社区应鼓励居民共同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相关社区有许多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公共设施。所以农村社区也可以多建设这样的场所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以免他们进入其他对他们产生不利影响的娱乐场所例如酒吧、网吧等。社区还可以借助社会上爱心人士的捐赠,然后根据留守儿童的需要给予帮助。还可以定期开展志愿者招募活动,或是相关的教育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无偿的课余辅导,帮助低年级留守儿童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

 4.2.2建立重点跟踪制度,探索开展结对帮扶

社区可以重点整合来自学校、家长以及邻里提供的信息,精准锁定需要被帮扶和关爱的低年级留守儿童群体。低年级留守儿童年龄尚小,无论是从情感和心理上还是从个体需要来看,都需要更多来自周围人的关怀。社区通过多方面的力量了解他们的现实状况,建立和开展跟踪制度,为他们的教育和安全方面提供保障。也可以组织社会力量,以结对帮扶活动的形式,对他们的身心适应过程提供帮助。

 4.3家庭层面

  4.3.1重视亲子陪伴质量,掌握有效沟通方式

每位孩子都是有灵性的,他们是最单纯最天真的人。父母养育着孩子,日常的生活举止习惯孩子都看在眼里,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自律的家庭往往养不出懒孩子,和睦的家庭也养不出性格暴虐的孩子。孩子观察着家长的一言一行,在之后的生活中也会下意识的学习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一定程度上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的缩影实际上是家长的形象。所以留守儿童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时,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访谈的大多数的孩子都更喜欢与自己的父母像朋友一样相处,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也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孩向往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对各方面的适应能力都有一个显著水平的提高。还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处于这样家庭的孩子通常性格较为开朗,人生态度也很乐观,反之性格阴郁古怪不好相处,各方面适应能力也较弱。与孩子沟通时,不要总是询问成绩分数之类的话题,可以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成为他的朋友和他交心。及时了解孩子的信息,给予他们陪伴。

 4.3.2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学习习惯养成

教养孩子时,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生养者”妄图去控制孩子的思想,左右孩子的行为。平时要多学习育儿知识,和孩子平等相处交流。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有些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这只会增加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把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推越远。在家庭沟通对话和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将孩子的地位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渐渐觉得自己也是一位“小大人”也要得到家长的尊重。此时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就显得无比重要,这也有助于孩子积极的适应学习环境和适应学习问题。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看书时要坐在课桌上看,不要躺在床上看,对颈椎和视力都有不良影响;系鞋带、穿衣、收拾学习用品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都指望父母帮助完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寻求帮助,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品质。

4.4学校层面

  4.4.1革新教育教学策略,重视学习性别差异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策略,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上。也就是说,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教”,轻视了学生学习接受的过程。小学低年级课堂,往往是教师权威型课堂,因为农村地区的低年级学生,基本上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约束,不然无法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但就是这一现象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也有着很大的弊端。这也并不表明课堂的教学策略就一定要按此执行下去,要在“崖缝中求生存”,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低年级儿童对图像、游戏等形式的课堂更感兴趣。在访谈学校一位道法老师时,她也曾说,“低年级的孩子对图画类,故事类型的学习内容及其感兴趣。每次上新课我都会给他们准备一些动画片,或是一些小故事引导他们学习本课的知识。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活跃度与参与度也非常高,基本上一节课都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下来。同时也注重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年级课程动物朋友这一课时会给孩子们自由表达的空间,同时还锻炼他们上台发言的胆量,有益无害。”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民主课堂的创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适应能力。

其次,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中知道男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要低于女生,且在学习方法上有显著差异。作为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个问题重视性别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低年级男生易出现的问题体现在做事不细心,经常马虎大意,爱打闹。所以教师可以有的放矢的让男孩子做一些纪律委员类的班级职务,间接上约束了他们,让他们明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学生。如果他们表现得好也要及时夸奖他们,得到正向激励后,好习惯会持续更久。低年级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要弱一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一些提问小技巧,锻炼女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4.4.2注重教师以身示范,充分发挥教学主导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当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教师群体就应该认识到自身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好的老师会让学生铭记一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努力学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充分的了解学生。新时代的新教师要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在学习中反思自我,这样才能够和学生一起共同进步,还体现了终身学习。

其次教师在把握课堂的过程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发挥课堂主导的前提下,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充分的体现新时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爱学,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4.4.3健全家校沟通机制,普及家庭教育方法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对孩子的亲子关怀,只看成绩的现象提供改善措施。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线上的家校沟通交流会,开展教育讲座要求各位家长线上参与。在班主任工作环节中加入定期家访这一项,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要重点关照。访谈的几位教师都曾表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想要孩子“走在前面”家庭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家长对孩子多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并不长,如何才能让他们能够更加的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这些类型的专题讲座可以帮助家长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常识。与班主任的沟通就能更具体掌握孩子的学习、学习状况等信息。让亲子之间的鸿沟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实现跨越。

 4.5学生层面

  4.5.1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需要尽早养成,心理学也有相关研究要求我们要抓住关键期。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刚进入校园,在家校配合之下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伊始,教师对低年级儿童讲述校规、班规及课堂规则,并进行口令训练,使低年级留守儿童能够养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习惯。例如:早睡早起,在校内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老师授课时专心致志,遵守课堂规则和秩序,不乱起哄,做到举手后发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光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问题上更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使孩子变得更好,改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因为距离的原因可能做不到言传身教,但在休息日可以和孩子多沟通,有机会的话与孩子亲密接触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试着帮助帮助和体谅家人为家里做一些小家务小贡献,既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还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平时照顾自己不容易,更加有家庭观念,同时体会到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会带来愉悦的生活体验。

4.5.2预先计划科学的学习方法

部分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端正,上课时听讲也很认真。平时遵守校纪校规,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但是尽管如此,他们在学习中还是处于“学困”的状态,令人讶异。这是因为这些低年级的儿童仍然没有适应自己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的身份,他们的思维也还停留在幼儿时期。所以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出现了大问题,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打击学习自信心,不利于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时,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能使用“补十法”、“破十法”快速计算,而另一些还在掰手指计算,计算速度慢的同时,也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再有教师提问时,正常情况下学生都在用心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所以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注重儿童学习方法的提前掌握。提前指导孩子把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激发学习动力,获得学习热情。有了充足的入学准备会让留守儿童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重点关注的群体。儿童时期他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学校,因此,学习适应问题对留守儿童而言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问题。通过了解相关文献的调查后发现,国内外的学者对低年级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注较少,多聚焦于中高年级阶段。所以本人将目光放在了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的身上,期望了解他们的学习适应现状。据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状况整体上来看不容乐观;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在性别、是否独生、父母回家时间间隔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影响低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特别是学习环境的适应不良,成为一个普遍性现状。据此本人从学生、学校、家长三个主体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对学生,要注重学习习惯的早期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提前准备。二是对家长,增加亲子间的交流与陪伴;采用有温情的教育方式。三是对学校,学校教师要革新教学策略,重视性别差异;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发挥主导;学校要加强家校沟通,普及教育方法。希望这些建议和措施能够帮助到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学习适应能力,改善学习上不适应的问题,给教育者和抚养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议和帮助。同时也期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到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给予他们更多更有建设性和科学性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降至697万96%为隔代抚养[EB/OL].https://m.sohu.com/a/316991204 _ 114988?strategyid=00014

[2]雷万鹏,向蓉.留守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家庭教育决策合理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8,57(06):174-182.

[3]X: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建-人民网[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7/1108/c414210-29635035.html

[4]xxx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_XX信息公开专栏[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14/content_5041066.htm

[5]《民政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活动的通知》__xxx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EB/OL].http://www.nwccw.gov.cn/2018-01/31/content_195558.htm

[6]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XX门户网站[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6n/xwfb_160223/160223_sfcl/201602/t20160223_230102.html

[7]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570号建议的答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XX门户网[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jiaosi/201812/t2018 1219 _364038.html

[8]黄宁,辛涛,栗晓霞.儿童学校适应的分类及判定[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02):57-62.

[9]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0]Bramlett M D,Radel L F,Chow K.Health and Well-Being of Children in Kinship Care: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 in Nonparental Care[J].Child Welfare,2017,95(3):41-60.

[11]牟生调,南旺盛.留守儿童学校人际关系、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习适应性的关系[J].甘肃高师学报,2016,21(05):48-50.

[12]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24-28.

[13]白晋荣,刘桂文,赵笑梅,张杉杉.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3):76-79.

[14]李强.天津市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调查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

[15]彭云霞《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与教育》实验报告[J].现代教育研究,1999,(2)

[16]葛明贵,杨永平.小学生学习品质训练的实验研究[M].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3):367-371.

[17]张履祥,钱含芬.小学生学习策略训练效应的实脸研究.心理科学,2 000.23(1):103-104.

[18]李辉,蔺秀云,施江玉,高俊,胡金莲.三维干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

[19]牟生调,赵微.留守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及其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关系[J].甘肃高师学报,2015,20(01):117-119.

[20]杨绍平.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8.

[21]高先华.个案工作介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D].井冈山大学,2019.

[22]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23]涂芳.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4]潘晓路.湖北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5]刘琴.个案工作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倦怠中的运用研究[D].井冈山大学,2020.

[26]李杰.农村寄宿制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27]Baker R and Siryk B.Alienation and freshman transition into college[J].Joum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al,1980(21):437-442.

[28]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1):44.48.

[29]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0-80.

[30]刘晓陵,方优游,金瑜.中小学生学习适应的调查研究——以上海H区为例[J].基础教育,2019,16(02):56-63.

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学习适应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138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26日
Next 2023年11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