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XXX的发展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核心方向,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学生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生的德智美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是全方面展现学生言行思想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音乐又是一种沁人心脾的艺术,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共振。因此,本文从音乐及语文的结合教育来探讨学生的德育能力培养,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将语文知识渗透给学生,并最终让德育功能在学生学习成长中潜移默化地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与语文的结合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在众多的教学中语文一直是一种感性的学科,需要的是学生情感共鸣以及思想上的感知,传统的“死记硬背”对语文成绩的提升或许有些效果,但很难做到有效的德育培养,甚至还抹杀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利用音乐的教学不仅可以带动学生情感起伏,还能提升语感的悟性,让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在小学很多的语文课文中,都是可以融入音乐来进行情感互动的。其实从现代很多优美的歌曲来看,语言和音乐的旋律都是相辅相成的,当诗意化的语言在乐谱上跳动时,那就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那温柔的文字配上灵动的乐章,在坚强的心也会为其卸下防备,这就是文字与音乐的力量。而小学生,他们的思想以及情感是不断向外摄取的过程,也是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当余光中的《乡愁》配上悠扬舒缓的乐曲,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家乡情怀,热爱自己的家乡;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配上慷慨激昂的音乐,那激发的是学生强烈地爱国情怀以及奋发图强的学习欲望。音乐是一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文字是一种直观的情感载体,两者交汇也就产生强大的情感共鸣,最后调节学生内心感受,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加强培养德育
(一)自主选择音乐,以读代讲,理解文章,培养德育
在语文的教学中,笔者首先会收集音乐素材,然后把素材音乐库按情感分类,例如低沉,欢快,忧伤,优美,沉静,激昂等类别。然后告诉学生:先试读文章几遍,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选取其中的一段来进行诵读,从音乐库中选择相应的音乐,但是说明自己的理由,为什么选这一段课文,又为什么选这一段音乐。记得在学鲁迅的《雪》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很多学生都很自然的把《雪》这篇课文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一到三段选取了轻松沉静的音乐去朗读,然后在情感表达较强烈的部分采取激昂的乐曲,这样对雪的画面能更加的印象深刻,对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也愈发深刻,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然后继续伴随着音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看法以及感受,让他们沉浸在这种意境中,从情感上体会作者,最后感悟自己。一节课45分钟同学们踊跃举手,大家听音乐读课文,谈感受,不知不觉过去了35分钟,但大家仍然意犹未尽,甚至连几个原本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跃跃欲试,本身我想用最后的十分钟来处理几个课文中的问题,但发现竟然没有什么可让我讲给他们的地方,重要的问题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学们谈的十分的精彩。这种教育模式属于“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能给学生很好的情感体会,对学生德育培养也是潜移默化的。
(二)音乐语文的融合,感知式德育教学
语文的教学很多文章都是可以运用音乐配合教育的,而德育功德都能很好的渗透其中,这不是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一种感知式的过程,在感知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选取不同的音乐旋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教学也是需要冠以情感需求的,很多地方都是可以做到交融的互动。感知式的德育教学是以情感为纽带,然后通过思想、文字、语言以及乐曲的互动从而塑造出一种完美的教学情境,这样创设的情境,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动效果,当人在很愉悦的情境中时,往往会内心会变得积极。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这样。在语文课开始时,通过音乐的互动融合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能带动情感价值观的认同导向。在其他德育教学方面,还可以通过一些语文教材的结合,课程讲解时融入音乐的互动,把德育逐渐渗透到课堂中,学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建立。笔者在课堂最后小结讨论时,运用音乐融合,鼓励学生朗读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音乐旋律促进思想教育
在相互关怀、团结友爱中,融入欢快的音乐不仅能消除学生负面情绪,还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音乐律动的影响下,老师传授语文知识时,学生能具有很好的兴趣。然后在一些爱国的课文教学时,可以加入一些爱国歌曲带动学生情感。音乐旋律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促进是一种情感过程,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美体的全面发展。
(四)诗歌配音乐,全面德育功能
说到诗歌,往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诗歌的优美在于他的韵律,这是语言赋予它的基础。音乐也是一种靠旋律的艺术,这两者都拥有同样的默契,那就是直击人心。每一首诗歌都具有各自的时代背景以及情感表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诗人的背景无法具象的体会,也很难明白诗人的意境。而通过音乐的配合,就能让他们体会到诗人是悲情还是喜悦,这些透过文字,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因此,音乐可以把具象的“文字情感”抽象化,让冲击心灵的情感更加直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能运用诗歌优美的意境全面培养学生德育功能,让德育培养诗意化,最终达到全面德育功能健全。
三、将德育教育置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都是主导作用,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还需要言传身教,这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就会模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教师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的良好行为规范,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其次是音乐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自身道德模范,把德育慢慢渗透到课文中,从情感到思想里面,然后教师运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德育的小学生的思想未熟,不正确的价值观,一至们的群,是教育的最有效的,因此,小学生德育模范老师的心。国语音乐融合了课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功德,教师首先规范自己的言行,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穿着得体,端正学习态度,运用适当的教学语言,通过以上几点,学生,老师的影响,自己也和老师一样的好习惯,帮助修改以前的不良学生的生活习惯,因此燕,教师的模范的言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德育功德。
四、结语
在所有学习的过程中,对艺术追求者最高的评价是德艺双馨。音乐不仅具有很强的情感导向,还具备较强的共性,在很多学科教学里都能运用到音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音乐的融入就能更好的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通过语文这种文字导向进行德育的培养。体会文章作者的情感,然后教师对其进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本文从两者结合的重要性以及运用过程中的效果展开论述,最后回到教师的言传身教上,将德育更好的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李娟平.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26.
[2]武都区汉王镇罗寨小学教师 席东平.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N]. 陇南日报,2019-11-11(004).
[3]李丹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4]高日升.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5):89-90+95.
[5]危嫣如.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实践浅析[J].黄河之声,2019(12):133.
[6]王思童.论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开展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25.
[7]张金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融入音乐教育的具体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41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7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