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摘要:社会退缩是儿童常常出现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还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建议。研究后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认识不全面。在做法上,主

  摘要:社会退缩是儿童常常出现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化进程,还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建议。研究后发现: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认识不全面。在做法上,主要有积极型和放任型两种。采取积极做法的教师主要是通过游戏和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的方法来帮助社会退缩幼儿的。采取放任做法的教师认为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没必要告知家长,自己多加关注即可。在形成原因上,教师的知识经验、性格、能力以及与家庭的沟通都是影响教师对待幼儿社会退缩做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社会退缩行为;教师态度;幼儿;社会化

  一、研究综述

  本文所提及的幼儿社会性退缩行为,是指具备正常交往能力的幼儿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社交意愿低落,表现为个人主观上对社交活动抵触排斥不进行交往,抑或是幼儿由于社交能力不足、社交策略不当造成的想要进行社交活动却被拒绝的这一现象。
  关于教师的态度,依据习惯分为正向态度和负向态度,正向态度主要表现为对幼儿的支持、鼓励及劝慰和开解等,负向态度主要表现为对幼儿的放任无视忽略,乃至强硬的批评与斥责等。目前有关教师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态度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动机水平和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是孩子离开家庭单位初步进入集体生活的重要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幼儿的发展非常关键,对社会退缩幼儿的良性发展更是如此。有研究表明,在和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教师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社会退缩幼儿在交往中会变得被动。在有些个案中,教师通过积极地关注退缩幼儿,并主动的与退缩幼儿进行互动,孩子的社会退缩情况得到好转。这些研究均表明积极的教师态度在促进学生成长中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关于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主要是从它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目前关于“社会退缩”的定义主要有两种,它们分别从行为描述和社会测量这两种角度对社会退缩进行了解读。从行为描述的角度来看,“社会退缩”指的是与同伴相比,社会交往频次低的独处行为。它不在乎交往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种测量方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我们从交往频次中无法确切得知,幼儿的交往意愿和交往策略水平的优劣。从社会测量的视角而言,“社会退缩”则被视为低水平的同伴接受或高水平的同伴拒绝,即当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时被同伴排斥的概率高,被同伴接受的概率低。从这一角度看,这种说法明确地表明社会退缩幼儿的交往水平是低下的,社交技能是不够优秀的。
  国外学者对幼儿社会退缩的定义也是不同的。奥康纳把幼儿同伴之间互动交往频次较低的行为归纳为社会退缩行为。同时,社交频次低的幼儿,也称为社会孤独儿童。也就是说将社会退缩幼儿与社会孤独幼儿等同。有研究者对此提出质疑,他们发现虽然有些社会孤独幼儿表现出较多的社会交往行为,但是由于交往策略不当,同样也可能遭到同伴的排斥,也就说社会退缩行为并不能完全用社会交往频次来衡量。鲁宾(Rubin,1982)借鉴了奥康纳的行为描述方法,在游戏中来观察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最后,他把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独自玩,不经常与同伴交往的游戏行为称为“非社交游戏”。20世纪90年代,鲁宾和爱森道夫(RubinandAsendorpf,1993)统一使用“社会退缩”概念来指称这一“非社交游戏”行为,并把环境从游戏情境扩大到整个社会情境,将其界定为在社会情境中个体不与其他人交往、游戏,而只是一个人独自打发时间的行为。
  我国学者郑淑杰认为,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与熟悉的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郑淑杰,闫秀云.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和反应》.2009]国内的学者以往一般比较认同Rubin和Asendorpf(1993)的定义:社交退缩是指在交往场合中,独自一人,不与他人交往的行为表现。
  社会退缩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公认的是三种亚型:“安静孤独”“沉默寡言”和“活跃孤独”。
  “安静孤独”指的是在同伴环境中,幼儿自己进行结构游戏和探究活动的行为。这些儿童不喜欢和同伴进行社会交往,他们倾向于独处,这反映了他们低交往的趋近动机和低交往的回避动机。此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存在缺陷,他们有能力参与同伴的游戏活动,是比较良性的社会退缩类型。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将逐渐显现。
  “沉默寡言”指的是幼儿旁观同伴的游戏活动和幼儿的一些无所事事的行为。爱森道夫认为这种行为反映了趋―避动机的冲突――既想参与又怕参与同伴互动,所以经常会出现矛盾、纠结、选择困难等情绪问题。概括来说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抑制性气质。在陌生环境中,抑制性气质的儿童表现出害羞,不能与他人很好互动;二是教师或家长的负面评价、期望或者是幼儿不利的交往地位。这种行为很容易发展为交往焦虑。
  “活跃孤独”表现为频繁的、夸张的独自游戏,包括喧闹、重复和多动的行为以及夸张的戏剧性表演。这种类型的幼儿交往趋近动机高,他们喜欢和同伴交往互动,但经常被同伴拒绝而独自游戏,反映了幼儿的行为比较冲动以及他们的社交能力比较差。有研究表明,导致“活跃孤独”行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幼儿缺乏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二是家长对儿童冲动行为的负面评价。但是因为这种行为出现频率不是很高,目前对于这种类型的社会退缩行为的研究也不是很充分。
  我国学者郑淑杰和陈昌会等人,把社会退缩划分为三种类型:弱社交退缩、矛盾型退缩和被拒绝型退缩。
  本文所提及的教师态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在行为方面,如直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表扬、赞赏,或在家长面前对幼儿发表某种评价等。本文中所提及的社会退缩类型采用的是公认的三种亚型:“安静孤独”“沉默寡言”和“活跃孤独”。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目前,在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关注的是幼儿社会退缩的类型、影响因素以及行为的干预上。较少有研究者深入研究教师在幼儿社会退缩中的作用。本课题从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出发,实施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认识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研究意义
  目前,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多,而社会退缩作为行为问题的一种,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人接触社会的初始时期是在幼儿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社会性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此外,社会退缩是幼儿期常见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其中,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关注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
  同时,教师对社会退缩儿童的不同态度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氛围,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师日常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师幼关系、师幼互动以及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只有全面了解幼儿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从中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帮助教师增强相关意识,改进其教育行为,从而促进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以及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除了家庭之外,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直接、重大的影响。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行为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与同伴的互动,会恶化或缓解儿童的社会退缩。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是对南京市三所幼儿园(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南京市第三幼儿园,省机关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实施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
  2.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本调查主要是对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和省机关实验幼儿园分别发放25份问卷,共发放75份教师调查问卷,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回收后,根据统计学的知识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获得有力数据,反映该区部分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文献法:通过网络、书刊等多样化的途径,收集有关教师与幼儿社会退缩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以供研究参考。
  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其他的方法,比如观察法和访谈法等等。
  3.研究步骤
  1.综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同时通过网络、书籍、期刊等途径来收集有关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2.利用实习的机会深入幼儿园,观察了解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的态度与做法,并做记录与分析;
  3.根据观察所得,以及书籍资料来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调查问卷;
  4.在实习期间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认识的情况

  问卷中是将幼儿的社会退缩分为安静退缩、焦虑退缩和活跃退缩。三种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具体如下(见表3-1社会退缩不同类型的行为表现):
  表3-1社会退缩不同类型的行为表现
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调查后发现: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认识不全面。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是,喜欢独自和物体游戏,在集体活动中徘徊、无所事事,以及和同伴交流会焦虑不安的幼儿,也就是我们说的安静退缩和焦虑退缩的幼儿。简单来说,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认识的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对活跃退缩型幼儿的认识上。对于幼儿社会退缩类型中的活跃退缩型行为,48人不确定,占总数的64%,认为应该不是的有18人,占总数的24%。(见表3-2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情况)
  表3-2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情况
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二)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采取的措施

  对于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教师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概括来说教师的应对方式主要分为积极型和放任型两种。
  积极型大致分为:培养社会交往技能、增强幼儿自信心、借助游戏、告知家长、提供交往机会和其他六大类。其中,60人选择借助游戏,占总数的80%。65人选择为幼儿提供表现机会,占总数的86%。可以清晰地看出选择这两种做法的教师最多(见图表3-3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积极做法)。相比之下,选择告知家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理念的教师并不多。而且,教师较少的关注幼儿社会技能的培养。
  放任型大致分为:不影响他人、家长自行处理、不告诉家长和其他四大类。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认为没必要特意告知家长,自己平时多给予孩子关注和鼓励的的教师有20人(见图表3-4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放任做法)。
  表3-3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积极做法
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表3-4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放任做法
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三)教师对待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做法的原因与分析

  调查发现,教师对待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不同的做法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即教师的性格、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教师的能力。
  教师外向型的性格对社会退缩存在双重作用。一方面,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更容易感染社会退缩幼儿,影响其情绪情感状态,使其更加主动的融入到集体中来。但另一方面,外向型的幼儿教师往往情绪情感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调查中,4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情绪不稳定(见图表3-5外向型性格教师情绪不稳定的调查情况)。不稳定的情绪情感导致了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做法每次都有所不同,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与社会退缩幼儿之间的互动,甚至会破坏已有的互动效果,使得退缩幼儿更加远离教师和集体。
  表3-5外向型性格教师情绪不稳定的调查情况
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教师的知识与经验,会影响教师对幼儿认知及行为的处理和对待方式。社会退缩幼儿在心理表征和行为表现上有其独特之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主动了解和学习社会退缩幼儿的身心特点,对社会退缩幼儿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且要掌握系统、科学的方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不会过多地关注能够遵守班级规则,经常独自安静玩耍很少同伴交流的幼儿,在教师眼里此类幼儿没有社会发展问题,更不会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教龄越高,对于幼儿社会退缩的认识就越深刻而全面。教龄低的幼儿教师缺乏经验,对社会退缩幼儿的认识肤浅而片面。
  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对幼儿的教育能力,对家长的沟通能力和对自己的反思能力。对于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如果教师能够选用合适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并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积极地和家长沟通,那么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会有所缓解。调查表明:50%的教师觉得“当幼儿通过大吼大叫等夸张的方式试图吸引他人关注时我会很困扰”,反映了教师对这类儿童的教育能力需要加强(见图表3-6教师对幼儿以夸张的方式试图吸引他人关注感觉困扰情况)。18%的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反思”(见图表3-7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反思情况)。幼儿教师的反思对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利的。幼儿教师较少的对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反思,会造成教师对社会退缩幼儿的忽视。
  表3-6教师对幼儿以夸张的方式试图吸引他人关注感觉困扰情况
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表3-7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反思情况
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态度研究

  四、总结与建议

  从调查的原因与分析中发现,教师的知识经验、性格、能力以及与家庭的沟通都是影响教师对待幼儿社会退缩做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丰富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知识经验。在与幼儿不断地接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积累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经验,敏锐地观察和掌握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幼儿的社会退缩不仅包括幼儿的主动退缩,如不愿意和他人交往的幼儿。它也包括被动退缩幼儿,如在社交情景中由于社交技能水平较差,经常通过喧闹、多动等夸张的方式引起同伴注意,却被同伴反感疏远的幼儿。因此,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对社会退缩幼儿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
  第二,保持自身情绪情感的稳定。教师在与社会退缩幼儿互动中,要建立积极稳定的情感倾向,用乐观的性格来感染社会退缩幼儿。容易被激怒的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耐心地引导退缩幼儿走出消极的退缩状态。同时,教师要做好榜样的作用,增加亲社会行为促进社会退缩儿童参与更多的同伴交往和集体活动。
  第三,提高教师的教育反思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计划,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尤其是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如社会退缩行为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棘手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以及和同事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第四,关注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环境。家长是儿童成长之路上最重要的人。家庭结构的完整、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的和谐都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又能使幼儿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于有社会退缩倾向的幼儿,教师应该及时的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鼓励家长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娇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尤其是早期的亲子依恋关系,对儿童今后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应与幼儿建立积极地亲子依恋关系,使幼儿感到安全、自信,能够积极地探索周围的环境。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家长传达其他科学的育儿观和行之有效的策略,达到家园合作,协调一致的教育效果。

  五、结语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现状所做的一些粗浅的调查,希望以该区教师的认识情况现状来折射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所存在问题。但本研究只研究了南京市鼓楼区中三个幼儿园的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现状,而各地区幼儿园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这次的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他地区教师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认识的全貌。在这里,期望由此研究引起幼儿园教师的广大关注,深化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认识,并且能够采取积极地措施。

  参考文献

  [1]陈露.幼儿教师对儿童不同社会退缩行为信念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谢华静,田澜.幼儿社会退缩的师源性成因及其干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47-150.
  [3]左恩玲.儿童社会退缩的亚型、特征与干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3:22-26.
  [4]张丹如.4-5岁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与其自我知觉及亲子依恋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
  [5]杨靓.幼儿社交退缩行为游戏干预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黄静.学龄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及同伴接纳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
  [7]张彩丽.三种类型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状况的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09.
  [8]李娜.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6.
  [9]王欢.5~6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1:172-173.
  [10]王雪.影响社会退缩幼儿与教师互动的教师因素分析[J].现代交际,2012,02:166-167.
  [11]王丽双.社交退缩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5
  [12]李曼.社交退缩最新研究述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62-163.
  [13]张雅慧.幼儿教师与行为“失范”幼儿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14]王玲凤.师生关系、应对方式与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12:1293-1296.
  [15]张玲.被忽视幼儿行为特征分析及教育方法初探[J/OL].华夏教师,2015(07).
  [16]王明明.师幼互动过程中的身体接触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17]李燕,吕芳,陈露.退缩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02:27-34.
  [18]杨靓.幼儿社交退缩行为游戏干预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58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8月22日
Next 2020年8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