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对江苏省泰兴市部分中学的初中生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进行简要的分析讨论,并对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探讨。帮助刚刚脱离极度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小学阶段的初中生们更好地面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学阶段,保持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再者,可以帮助中学老师们更好地了解初中生现状,提出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案。
此次论文的研究结果为:
1.江苏省泰兴市部分中学初中生睡眠质量好者为28人,占被调查对象的9.5%;睡眠质量中等者为216人,占73%;52人睡眠质量较差,占总调查人数的17.6%。
2.在本次调查的学校中,初中生学习成绩在2017年一月份期末考试中占据班级前15名有89人,占30%;班级排名在16-40名有148人,占50%;班级排名在41名以后有59人,占20%。
3.学习成绩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睡眠质量越好;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与偏执、敌对、抑郁这三个因子呈正相关,学习成绩越优异的学生,在这三个因子方面的问题越严重。
关键词:中学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学习成绩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21世纪以来,因为人口不断增多,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高,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也随之而来,正因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家长们便会无意识地将这种就业压力加注在孩子身上。而对于处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们来说,他们在这一阶段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因此,他们的学习状态、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态也备受家长们、研究者们的关注。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人才竞争选拔机制都要借助考试这样的形式来进行筛选。学生的成绩及学习现状便成为了国内社会各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学生开始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压力。同时,很多岗位录取人才的评判标准便是——学习成绩。但是,如果学生和家长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关注学习成绩上,就会令学生们倍感压力,从而引发一些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给予健康的定义,即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层面,而睡眠作为对于生理健康异常关键的因素,所以对中学生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这三者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1.2概念界定
1.2.1关于睡眠的定义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可逆的静息现象,它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这种现象可被描述为:a.没有主动的行为,如运动,谈话,等。b.没有主动的意识活动,自觉意识消失,如不能思考问题、主动回忆往事、计划未来等;c.姿势固定,大多数是躺着的,少数情况下是坐着;d.对于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无法控制,少数情况会出现说梦话或者梦游。e.睡眠的可逆性,在睡眠过程中,可以觉醒;f.脑电图检查呈现出睡眠波形[1]。关于睡眠的研究不断深入,电波记录技术肌电图(LMG),眼动点图(LOG)等的开发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睡眠[19]。
1.2.2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即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1]。
1.2.3关于学习成绩的定义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泰兴市重点初中济川中学和非重点初中曲霞中学各150人,共300人作为被试。两个学校分别选取初一初二初三各3个班,共6个班,按照2017年学期一月份期末考试排名视作学习成绩的评定。
1.3青少年睡眠质量相关研究
1.3.1关于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研究
从高莉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概百分之十一的中学生有睡眠障碍的问题;从刘贤臣等学者的调查研究报告结果,我们可以得到青少年学生每晚失眠的概率大概为16.57%[2]。通过这些研究,可以看出,睡眠质量最差,睡眠时间短缺最厉害的往往是初中生,这个结果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长长以及对于睡眠质量的要求高。
通过查阅姜斌等学者着重于重点中学的高中生的睡眠质量调查研究结果后,不难发现,因为身处学习任务想对而言更加繁重的重点中学,高中生的失眠率约为24.4%。睡眠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的高中生约占调查总数的65.4%。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在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这两个因子的得分上存在着统计学差异[4]。高一、二学生和高三学生在睡眠时长这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别存在显著差异。依照相关学者的研究发现,调查对象的焦虑水平和其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比较容易焦虑的调查对象或者焦虑水平较高者非常容易产生睡眠问题[20]。高年级学生面临着中考,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同校低年级学生,所以无论是在睡眠质量还是睡眠时长上都比他们的情况要差。
1.3.2关于不同性别睡眠质量的差异研究
由于在青春期里的生长模式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男女生在睡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关性质特点也大有区别,这就导致了不同性别在睡眠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日本学者崛日淳发现,相较于女性而言,男性则会更多的存在入睡困难,早醒或易醒等症状[5]。在中国,高莉等学者的一些类似研究也支持了崛日淳的观点[6]。这些研究的结果都说明,女性的睡眠质量要高于男性。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Kimi-Gray以及price有了这样的结论:女性睡眠障碍问题的发生率约为21.3%,而成年男性仅有18.6%[7]。刘贤臣等学生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也发现,女大学生受失眠困扰的人数要远远大于男大学生。
1.4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
因为青春期阶段的发展对于整个人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整个社会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他们对于日后的发展方向的选择都是通过一些考试来进行的。国内各行各界的人士都称他们为“祖国的花朵”,意味着他们身上承担的压力更加沉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期待远远超过能力,从而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在中国,很多学者都倾向使用SCL-90量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对西北地区乡镇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张岗英等学者发现大多数中学生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8]。然而,叶苑等学者在对西安市区部分中学生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却与其大大相反,中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5青少年学习成绩的研究
关于学习成绩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通过阅读王秋芳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后可以发现,在学习成绩上男女生呈现正态分布[10]。学习方法、动机和家庭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甚重,而学习成绩在性别上基本没有什么差异。马红彪等学者认为,不单单是学校里发生的事件,家庭环境包括父母的工作职位、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影响[11]。但是与之相反,谢金西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家长的工作种类以及家庭的收入和父母双方的学历都对学习成绩没有较大的影响[12]。赵永华学者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习惯以及意志力等是造成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相较于男生而言,女生在学生时期的专注度和自觉性都要高。女生的自尊心强自控能力较高,努力克制自己,常常鞭策自己努力学习,积极摸索、思考。而同一时期的大部分男生,因为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和人生目标,对于老师留下的学习任务经常不上心,把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玩耍上,通常需要父母和老师的耳提面命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1.6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6.1关于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在关于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方面,我国的卢惠文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短时间内,睡眠时间不满于8个小时不会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而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则会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不容乐观的影响[14]。睡眠状况在性别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而成绩优异的学生们发生睡眠问题的几率要低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是万兴松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通过对初三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后,李云贵学者发现,初三生有无午觉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无太大的影响[15]。
1.6.2关于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我国很多学者对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关研究。通过对太原市初中生调查研究,王芳芳学者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学习成绩,反之亦然[16]。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学生更加充满信心去克服困难,有很强的自尊心,可以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矛盾。与此同时,老师对于学生们的态度也会相对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通常来说,老师和班级同学比较欣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因此会获得比较多的赞赏和认同,从而更好地激励他们。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更有可能遭受到老师的批评惩罚和同学们的轻视,使他们认为自己百无一用,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创,认为努力也不能换取优异的成绩,从而放弃自我。相关研究表明,初一生自我感觉最幸福,而初二生则恰恰相反。这一结果主要来源于他们对于幸福的认知以及对于自我价值的判断。譬如,相较于初一生而言,初二生则把重点放在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上,关注于智力、认知和思维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着重于发展自身,从而达到人生目标。
我国学者丁兆叶先生通过研究心理健康以及学业成就,发现二者关系十分紧密,学生们在不断思考、模仿、探索的过程中会因为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产生阻碍[17]。面临着升学压力的初三生比初一、初二生更加害怕学习,反复出现不想上学、不去上学的想法和行为。如果初中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来自外界的羡滟、夸奖和赞赏,心态平和心,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但是,如果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初中生,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遭到同学们的轻视,父母老师的失望和惩罚,而感到冷漠不快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重点初中)和曲霞中学(非重点初中即普通初中)各150人,共300人,共三个年级,分别为初一初二初三,每个年级50人作为被试。此次发放300份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为98.7%。
2.2测验工具
2.2.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于1997年编制,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组成,包括10个分量表。它们分别为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8]。由应试者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评分为5级评分,每个项目为一个陈述句。一次评定约需20分钟。适用年龄范围:11~20岁。
2.2.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在此次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选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于研究对象的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检测。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一共有19个项目,7个因子依次是: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障碍。每个因子按照0-3分计分,依次累加总分为最后的总得分,得分越高者睡眠质量越差。PSQI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构想效度和实证效度[21]。
3结果
3.1初中生睡眠质量现状
3.1.1初中生睡眠质量总体现状
3.1.1.1初中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

根据表3-1我们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得分较高的两个因子是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而得分最低的是睡眠效率和催眠药物。
3.1.1.2初中生睡眠质量(PSQI)等级
我们把在此次研究中睡眠质量总得分在3分以下的调查对象视为睡眠质量好者,3-7分为睡眠质量中等者,8分以上为睡眠质量差者(即睡眠障碍者),调查结果如表3-2所示:

由上表可知,PSQI中只有睡眠障碍得分是在这两所中学上存在差异的,且差异极其显著,p﹤0.001,可知,重点中学(济川中学)初中生在睡眠障碍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曲霞中学),而在PSQI其他因子上没有发现这两所中学上的差异。
3.1.2.2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初中生睡眠质量等级比较,根据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的等级划分,此次调查结果如表3-4所示:

此次研究把男女中学生的总体睡眠质量得分和各个因子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5所示,所有得分在性别上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1.2.3男女初中生的睡眠质量等级比较
根据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的等级划分,男女中学生的比较结果如表3-6所示:

3.1.2.4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睡眠质量分值比较
为了考察PSQI总分及其各因子在年级上的差异,我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显示: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是存在年级上的差异,初一初二学生得分明显低于初三学生,说明初三学生睡眠质量更不好。

3.2初中生心理健康程度现状
3.2.1初中生MSSMHS分值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比较

为了考察MSSMHS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我们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在MSSMHS各因子上的分数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3.3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3.3.1初中生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4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江苏省泰兴市济川中学与曲霞中学共296名初中生的调查,了解初中生在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成绩的现状,分别从学校、年级、性别等因素来说明事都对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并且进一步的分析了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
4.1初中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分析
4.1.1初中生睡眠质量的总体分析
此次调查研究的初中生的睡眠质量的总分平均分为5.56±2.38。张冬红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相关量表对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初中生平均得分为5.69±3.14[1].麦锦城等对广州市初中生调查结果为PSQI平均分为4.33±3.15[1].王莉对农村初中生研究显示初中生睡眠指数平均数为4.73±1.52[1]。就睡眠质量指数的总分平均分而言,本次研究的指数结果比张红所做的研究结果低,但明显高于王莉和麦锦城所作的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表明睡眠质量较差的初中生约占总人数的17.6%,睡眠质量中等者占73%,睡眠质量较好者则占9.5%。多数中学生的睡眠质量处于中等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以部分说明由于升学所产生的压力愈演愈烈从而使初中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
依照此次研究的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结果来看,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得分比较高,睡眠效率和催眠药物方面得分最低。可部分说明,初中生存在睡眠质量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入睡障碍以及睡眠质量不好。
4.1.2初中生睡眠质量的差异分析
4.1.2.1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初中生的睡眠质量差异
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这五个因子上,重点中学得分都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其中,在睡眠障碍这个因子上的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及其显著。
由此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因为学校的设置不同从而导致学校老师方面与家庭家长方面对于学生学习压力的不同,而且非常明显。就以此次调查的重点中学(济川中学)为例,部分学生都曾反映有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课业压力大,作业做不完或者担心作业质量导致失眠,造成睡眠障碍。此外,重点中学的学生还存在因夜晚无法快速入睡,睡眠质量较差而导致的白天乏力、困倦、打盹、精力差、反应迟钝等日间功能障碍,这些都与非重点中学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此次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学生之所以会面临日益严重的睡眠问题,很大部分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课业压力。虽然在这个问题上,XX以及各个地方教育局都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由于升学压力这个无可避免的问题,纵使会使学生面临睡眠问题,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还是会在入学时更加青睐重点中学。
4.1.2.2男、女初中生在睡眠质量上的差异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初中生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所有因子得分上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李建民等研究表明在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两个因子中男生得分高于女生,王莉研究表明在入睡时间因子中男生得分高于女生[1]。而本次的调查研究结果与之前的两个结果都不用,但却与有些类似的相关研究一致。这正说明了,在关于性别的睡眠质量差异上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定论,每个学者的研究思路不同、研究方式不同,而且男女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睡眠特征也不径相同从而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
4.1.2.3初一初二与初三学生在睡眠质量上的差异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初三学生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这七个因子的得分上均高于初一、初二学生。
这说明,相较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初三学生的睡眠质量更不好。初中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课业压力,而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来说,不管是来自于学习的压力还是生活上的压力都在初中生当中是最大的。很多初三的学生们反映,由于中考的临近(此次调查在中考前的四个月左右),不仅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父母老师殷切的期盼也加重了他们肩上的担子。初三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比初一初二学生更加繁重的课时作业压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夜晚无法入睡,就算是勉强睡着之后,仍会出现梦多、惊醒这些状况,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就会造成白天精神恍惚,常常感觉到乏力困倦。
4.2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4.2.1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学生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强迫症状、偏执、心里不平衡三个因子上,重点中学高于非重点中学,其中,在强迫症状这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这恰恰说明了,重点中学的初中生会比非重点中学的初中生更多地存在这三个心理问题。由于重点中学老师的严格管理和对自己严格要求,造成重点中学的初中生对于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精益求精,久而久之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强迫症状。例如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曾反映,晚上作业要来回检查数十遍,睡前会在脑海中思考自己的下一场测验是否可以拿到满意的分数,明天课堂上的提问是否可以使老师满意等等。同时,因为重点中学血压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们产生竞争意识,变得敏感多疑,对于别人所获得成绩感到紧张甚至嫉妒。同时,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重点中学的学生成绩优异,很容易造成重点中学的学生们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从而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他人,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然,所有的家长都期盼自己的孩子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所有的学生也都希望自己可以不辜负自己、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盼,但是压力过大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要用正确的手法去引导学生,舒缓学业压力,让他们得到适时适当的放松,为学生们制定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可好高骛远,一味的追求“第一名”会使学生们产生消极观念,对心理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4.2.2男、女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在MSSMHS的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女生在强迫症状、抑郁以及焦虑上这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这说明,处在初中阶段的男女生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女生会更有好胜心有目标性,相较于男生而言会更容易出现强迫、抑郁和焦虑等症状。而在这一阶段的男生则明显更贪玩一些,对于学习和玩耍之间平衡的掌握不是很好,所以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心理情绪不平衡等问题。但此次研究的样本容量比较小,且只选取两个中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难免会存在差异。
4.3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分析
4.3.1初中生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显示,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与睡眠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成正相关,且相关显著,但是与其他因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这部分说明,学习成绩越好睡眠质量也会越好,睡眠时间相对较长,睡眠效率也会越高。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消化上课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快速地完成自己的课时作业,做到早入睡、入睡快,睡眠质量也就相对提高。但是,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需要承担比成绩优异的学生更重的学习压力,不仅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消化上课所学习的知识,在课余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会相应地延长,为了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他们不得不牺牲睡觉的时间,对于考试则会更加的焦虑,导致入睡困难,就算睡着了也会时常惊醒多梦,白天则会感到乏力,精力不足。此外,随着移动电话的功能发展,很多学生常常会躺在床上使用移动电话娱乐,例如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等等,会拖延入睡时间,有些内容会导致学生的大脑兴奋,从而使初中生产生睡不着、多梦等一系列的睡眠问题。
4.3.2初中生心里健康与学习成绩的相互关系
依照本次研究的结果分析显示,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与MSSMHS的偏执、敌对、抑郁这三个因子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这说明,学习成绩越好的初中生,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越严重。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有偏执的倾向,总是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非常敏感,就此次进行研究的学校来看,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初中生会因为学习压力大,一心扑在学习上面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导致他们认为其他同学不够了解自己,给予自己不恰当的评价,感觉大多数人都与自己作对等偏执方面的问题。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不遗余力学习的同时对生活中的其它事物提不起精神,因此,会忽略生活中的很多乐趣,每时每分都心系学习,从而感觉到生活单调无味。一旦他们遇到学习上的挫折,例如测验没有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水平或在课堂上没有回答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便会在心里责备自己且容易因为这些事情沮丧、哭泣,产生一系列的抑郁方面的问题。
由于父母老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们异常关注,他们会感到双重压力,在担心是否能把学习任务完成的同时,还要担心自己的成绩是否会令老师和家长满意,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暴躁,容易发脾气,特别事对自己的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压力来源于父母,有对他们产生敌对的倾向,容易激动,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认为父母是自己的“仇人”,反其道而行。
本次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告诉我们,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与学习挂钩,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等有关系,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现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当然,这只是此次调查研究结果。
5教育建议
我国初中生总体的睡眠质量不佳,因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例如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父母与老师对其的过于期待等。建议国内各中学安排专门的抗压课程,由专门的教师帮助学生们舒缓压力,更有条理性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学习任务。同时,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当鞭策鼓励初中生,不要一味严格要求,非要学生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与学生们进行亲切友善的沟通和交流,不要用父母的身份压制要以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其次,初中生们也要适当自我调节和放松,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学习上,偶尔可以进行一些有益的健康的娱乐活动。
重点中学相较于非重点中学无论是睡眠质量还是心理健康状况都要差,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取消这种学校的设置,或者相对淡化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做到一视同仁。重点学校的相关课程安排不要过于繁重拥挤例如三天一小测五天一大测,老师和家长也不要因为重点中学的这样的名号,一味地严厉要求学生,要给予学生们可以休闲娱乐的时间。
对于差生,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补差班,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老师应该给予差生比平常学生更多的关注,不要随意惩罚他们。父母也要多多关心成绩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学生们要时时鼓励自己鞭策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提醒自己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要屡败屡战。
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过度严格要求自己,会产生抑郁、偏执等症状,与父母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变少,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校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公共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分享的平台。老师们要多注意优等生的心理状态,时常找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走向。父母要营造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可以在周末举行一两次家庭活动,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6结论
(1)江苏省泰兴市部分中学的初中生睡眠质量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17.6%的初中生睡眠质量较差。非重点中学初中生的睡眠质量总体上优于重点中学初中生,初中生的睡眠质量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这四个因子上,初三学生得分高于初一、初二学生,说明初一、初二学生睡眠质量高于初三学生。
(2)此次研究调查的部分学校中,在强迫症状这个因子上的得分上,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初中阶段,男女生在MSSMHS各因子上的分数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3)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与睡眠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睡眠质量越好;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与偏执、敌对、抑郁这三个因子呈正相关,学习成绩越优异的学生,在这三个因子方面的问题越严重。
参考文献
[1]刘蓬.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1995(1):26-28.
[3]黄娟旭.中专学生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08,22(2):172-173.
[4]姜斌.344名重点学校高中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4):384-387.
[5]崛日淳,助川鹤平.大学生的睡眠觉醒障碍探讨[J].精神病学,1994,1(1):47-49.
[6]高莉.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1):48-50.
[7]Kimi-GrayK,EaglestonJR,GibsonE.sleepdisturbanceinadolescents:sleepqualitysleephabits,beliefsaboutsleep,anddaytimefunctioning[J].YouthAdolesc,1984,1(1):35-36.
[8]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3):180-183.
[9]叶苑等.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85-387.
[10]王秋芳,初中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及性别差异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24(4):51-54.
[11]马红彪,王芳芳.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02,16(2):112-114.
[12]谢西金,杜屏.家庭背景对初中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1):50-52.
[13]赵永华.小学至初中阶段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原因及其克服途径[J].教育视野,2000(4):77-80.
[14]卢惠文,岳自强.中学生睡眠状况与学习成绩关系分析[J],中国校医,2000,14(2):112-112.
[15]李云贵,罗玉梅等.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与睡眠和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2004,13(3):334-334.
[16]王芳芳,李雁杰等.初中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9):1121-1122.
[17]丁兆叶,李寿欣,李君春.初中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J].当代教育科,2004(19):46-47.
[18]王极盛,赫尔实,李焰.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21-25.
[19]MellingerGD,BalterMB,UhlenhuthEH.Insomniaanditstreatment:prevalenceandcorrelates.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1985,42(3):225.
[20]DSchneiderhelmert.Twenty-four—hoursleep—wakefunctionandpersonalitypatternsinchronicinsomniaesandhealthycontrols[J]sleep,1987,10(5):452-62.
[21]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吴宏新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中华精神杂志,1996,29(2):103-1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