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部分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很好的进行自我时间的安排,无法很好的进行自我情绪的管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自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调节与管理能力,帮助其更好的了解情绪,提升情绪认知并掌握情绪调节的能力,提供情绪管理方法指导,这对情绪智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进而更好的帮学生进行优质学习环境的构建,更好地做到身心健康,健康快乐地成长。方法:本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情绪调节量表(ERS),问卷对308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填写率和回收率百分之百于。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期间,以各高校大学生作为测量对象,符合条件的均可填写,收集整理好问卷之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没有相关。2.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总体状况良好3.从性别层面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会引起而产生明显的差异。4.基于家庭居住地,展开分析发现大学生情绪调节受此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5.基于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大学生情绪调节调查与研究发现产生的差异并不显著。6.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于学生在情绪调节方面产生的差异并不显著。7.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会受到性别的影响。8.基于专业类别,大学生睡眠质量优劣出现了明显的不同。结论:大学生的情绪调节与睡眠质量整体状况较好,二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在性别方面具备一定的显著性差异,但大学生情绪调节并不会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学生干部而受到显著的影响产生较大差异。针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发现受到专业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受性别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质量情绪调节
1.前言
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情绪调节以及睡眠质量会对其生理及心理产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大学生若出现情绪不佳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等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学习效率产生不良影响,人们能否有效管理情绪,对人们的学习、人际交往和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实现人的情绪认知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得人能够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情绪智力的全面提高,进行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良好打造。更好地做到身心健康,健康快乐地成长。
1.1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的概念
1.1.1睡眠质量的概念
睡眠质量中涉及了不同的因子,以多维结构形式存在。其中一大主要考量因素是人们对自我睡眠状况的主观评价与体验,应有睡眠时长、睡眠满意度、睡眠困扰、日间功能障碍等。针对睡眠质量的评价还可以利用睡眠生理指标来完成综合性的评价。故而,将主观与客观评价进行有机融合展开睡眠质量评估使得最后的评估结果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
1.1.2情绪调节的概念
情绪调节的内涵较为丰富,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情绪调节做了具体的定义,由此使得目前情绪调解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定义。Cicchetti提出[[[]肖柳婷.睡眠不合理信念、情绪调节方式和睡眠质量关系研[D].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08.]],情绪调节指的是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情绪进行定向的修正与控制,使得情绪能够在机体得到焕发更好的适应行动、生存与发展。Thompson教授情绪调节的功能主义层面出发指出情绪调节指的是为了实现机体目标对机体情绪进行修正与评估的过程。Gross[[[]Gross J J. (1998а).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consequences for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physi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8, 74(1):224 237.]]认为情绪调节会对个体情绪的产生以及情绪的表达等过程产生影响。
1.2国内外相关研究
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睡眠相关问题,睡眠相关的问题研究起步相对较早,但是在19世纪下半年才开始逐步针对睡眠本质进行分析。一开始的时候在人们的观点中,睡眠就是护动物保持静止的状态。这一概念一直应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法国生理学家通过研究后重新展开了定义,指出因身体需要促使感觉及运动性活动终止,但若对机体施加刺激便可觉醒的状态其称作为睡眠[[[]Lau.JJ, Calamari JE, WaraczynskiM. Panic attack symptomatology and anxiety sensitivity inadolescent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1996,19: 355 364.]]。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睡眠是抑制过程,当此过程,从大脑皮层向皮下中枢进行扩散,即将进入完全睡眠。通过以上睡眠定义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展现出了睡眠的某些特征,但是整体认知过于表面,没有深度挖掘睡眠本质。
20世纪80年代对情绪调节展开研究,发展心理学指出情绪是各体发展的一大主要推动力。Cole(2004) [[[]Barlow,D;H.,Chorpita,B.FandTurovsky,J. Fear,panic,anxiety,andthedisordersofemotion.In:Hope,D.A.,Editor.Perspectives on anxiety panic and fear,1996, 43:251 328.]]指出情绪调节包括情绪的心理调节和情绪的行为认知调节。情绪可以对机体的系统功能进行协调,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情绪调节对其他心理现象的调节这一方面显得多余。因此,有学者指出情绪调节指的是情绪被调节的形式过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对情绪调节进行概念定义。[[[]Taylor S.,Koch, WJ,Woody,S.and McLean,P.,Anxiety sensitivity and depression: how are theyrelated? Joum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6,105:474-479.]]但是,针对情绪调节,不同专家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认知。部分学者指出情绪调节会对个体和他人的情绪产生影响,部分学者认为情绪调节只会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
李芝[[[]李芝.初中生睡眠质量、情绪调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在评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运用的一个综合性指标是主观幸福感。最近几年,研究者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到了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上,并从环境以及个体因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索,通过分析进行优化建议的提出,为了更好的是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受得到优化。在经过分析后发现睡眠质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并没有具体开展两者之间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影响的,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做深化研究。
纪宇[[[]纪宇.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对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基于辩证行为疗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5月.]],大学生在认知情绪调节过程中,对重新计划等积极调节策略进行使用的不是很多,一般会对责任他人等消极策略进行使用。
赵晓妍[[[]赵晓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的关系及叙事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2016.5.]],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均和主观幸福感三者均会产生直接联系。倘若将自变量设置为负性生活事件,因变量设置为关幸福感,而将情绪调节方式当作为中间变量,会出现部分中介效应,且此类效应占比达40.8%。
张晓[[[]张晓青:情绪反应性对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4.5.]],情绪反应同焦虑及情绪调节困难两者是呈现正相关关系,此外焦虑与情绪调节困难两者也是为正相关。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焦虑与反应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
罗宗盼[[[]罗宗盼: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4.5.]],专业、年级、生源地,独生子女均会使得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以及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是负相关关系。与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和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之间分别是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
张萍,汪海彬[[[]张萍,汪海彬: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外倾性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在神经质、主观幸福感之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会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
余金玲[[[]余金玲.失眠障碍患者睡眠努力与客观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基于失眠的认知模式[D].暨南大学.2020年.]],失眠症患者更多的选择表达抑制作为情绪调节策略,睡眠良好者更多的使用认知重评作为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策略影响状态焦虑在睡眠努力和睡眠潜伏期的中介效应。失眠障碍患者可以更多的使用认知重评策略时,会减缓个体睡前状态焦虑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
张丹,胡雪庆,刘勤学[[[]张丹,胡雪庆,刘勤学.大学生压力和睡眠质量: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JournalofPsychologicalScience2023,44(1):90-96.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研究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将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的基本情况掌握并了解。同时讨论并分析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的相关因素。最后针对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3.2研究意义
1.3.2.1理论意义
国内外有不少关于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的研究,但是关大学生于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本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索、查阅以及思考,在前人已有的成果基础上,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了解当下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各个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的影响,愿此项研究的结果或许可以对有关的现状研究起到一些作用。
1.3.2.2实践意义
在现今,全面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人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中就包括了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而睡眠及情绪状况是影响人们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睡眠不好或情绪不佳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危害性也逐渐受到重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会对自身的身心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通过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及“情绪调节量表(ERQ)”,将有助于深刻地了解大多数人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现状,而研究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希望可以提高人们情绪认知能力水平,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
1.4问题的假设
假设1.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的总体状况比较良好。
假设2.情绪调节能力较高的大学生睡眠质量普遍较好。
假设3.家庭关系亲密的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能力高于家庭关系一般和家庭关系疏远的学生,有显著差异。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023年2月到2023年5月,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308名在校大学生,总计发放了308份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涉及的变量有个人的基本信息情况、与家人的关系情况、爸妈婚姻关系好不好及个人的经历。问卷对308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经过对问卷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筛选,问卷填写率和回收率百分之百。
由表2-1得知,308份有效问卷中,在性别方面,以女性为多,占58.1%。在年纪方面,以大四及以上的被试较多,占57.5%。在所学专业方面,理工类的被试数量最多,占到了27.3%。在是否是学生干部方面,否的被试比例约68.8%,人数最多。就家庭所在地方面,城镇的被试较多,约占50.6%。在家中属于方面,非独生子女的人数为多,占62。3%。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得研究数据,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主要采用网路发放的方式让在校大学生填写数据,对回收回来的无效数据进行剔除,而相应的有效问卷,根据本研究的目的进行分析和处理。
2.2.1文献综述法
笔者根据研究的方向,广泛阅读和整理关于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这两个研究领域相关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和梳理的基础上,得以深入了解了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这两个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从而使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更加清晰和明朗。
2.2.2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调查问卷
本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情绪调节量表(ERS),睡眠质量评估的一大常用方法就是PSQI。1989年PSQI得到正式开发,主要利用这种方法对被测试者一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测试与评定。PSQI包含的自评条目和他评条目分别有19个和5个。其中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日间功能需求时间和入睡需求时间等。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是数据的主观性较强。这种睡眠质量评估方法,目前整体发展较为成熟,但是无法对睡眠进行直接测量。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量表包含的项目有10个,一般越高的得分对应的是越高的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该量表包含表达意志和认知重评两大维度。其中认知重评维度统计有6个测量题项,整体有着较好的效度。
2.3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采用处理研究数据的SPSS软件,将问卷中所收集到的数据全部录入到该系统中去,然后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而得以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的总体现状。
3.研究结果
3.1基本情况描述
问卷对308名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经过对问卷进行严格的分析与筛选,问卷填写率和回收率百分之百。
3.1.1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的相关分析
将308分问卷统计数据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的总体情况,具体分析结果如表3-1。
由表3-1中不难看出,本次调查的308人中,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没有相关。
3.1.2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对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使用,比较分析了大学生成人依恋情绪调节当中的性别差异。比较结果如表3-2。
表3-2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3-2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性别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是0.01,明显小于0.05,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于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3.1.3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对所选取的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家庭普遍所在的居住地分为城镇或农村两个类别,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在家庭居住地上的所产生的差异,结果如表3-3。
由表3-3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情况。情绪调节策略在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为0.067明显大于0.05,说明不同性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对于情绪调节策略不存在显著差异。
3.1.4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根据家庭的普遍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两大类,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样本T检验,对家庭中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两大维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表3-4。
从对表3-4分析可知,是否为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显著性检验为0.22,大于0.05,说明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对于情绪调节策略不存在显著差。
由表3-5的分析可知,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是否是否为学生干部的显著性检验差异是0.24,大于0.05,说明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表3-6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是否为学生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3-6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专业类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1.5大学生睡眠质量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根据性别分类,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收集整理回收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8。
表3-7大学生睡眠质量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通过表3-7的分析可知,大学生睡眠质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
3.1.6大学生睡眠质量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比较
大学生群体根据不同专业类别,又可分为五个群体,进行大学生的不同专业类别的划分。对大学生专业类别实施单因素F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9。
3-8大学生睡眠质量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比较
通过表3-8的分析可知,大学生睡眠质量在专业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由统计分析可知,大学生情绪调节与睡眠质量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关联,与此同时,针对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基于综合视角现阶段大学生总体表现良好,并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性别会导致大学生情绪调节存在明显差异,而相对来说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学生干部等因素并不会对其产生明显作用。专业会对大学生睡眠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而相对来说性别则没有。
4.研究讨论
4.1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的总体情况
在308名被试中,睡眠质量很好、还行、一般以及较差的分别占据的比例是:9.4%、63.2%、25%以及4.9%,说明大学生睡眠质量普遍还行。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上,得分在40分以上的人数占81.9%,说明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较高。
4.2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1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有差异显著,分析原因如下:男生和女生的思维和看问题的角度上都存在差异,男生大多比较看得开,心思和想法男生没有女生细腻,实施沟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结果”,男生在处理问题中运用的模式就是:把握重点,立刻处理。女生则关注的重心在于“过程”,讲究因果,需要对全过程进行阐释。男生和女生解决压力的方式不同,女性遇到问题时,一般会愿意倾诉出来,与他人进行商量,实现问题的解决,女性认为可以向信任的人进行问题讲述,帮助自身减压。女性遇到问题时,一般会愿意倾诉出来,与他人进行商量,实现问题的解决,女性认为可以向信任的人进行问题讲述,帮助自身减压。他们会将倾吐自己的难处视为示弱的表现。男生会对情绪调节策略加以运用,由此使得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4.2.2专业类别导致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的差异,故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学习与储备方面存在区别,最终导致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因为专业类别方面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差别。
4.2.3性格导致大学生睡眠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以下是具体原因:人的差异性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体貌特征之上,与此同时还有性格、气质、能力等,前者是生理上的差异,后者是心理上的。在心理差异中,最为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性格,也是一项明显著的外在表现,全世界是不可能找到两个一致的性格的人的。古语有云:“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性格差异是必定存在的,故而不能苛责自己,和别人保持一样的性格。这样有助于消除因为性格的不同导致的“合不来”情况,存在的矛盾要积极的缓解作用。如果遇到不一样性格的人,能够有效的缓解出现的厌烦情绪,多一点点的耐心。性格是人在现实生活中中呈现的稳定状态,同时与此状态进行匹配的行为与人格特征。性格内向的人经常把心事放在心里,大多选择自己消化,不愿意说出来,事情积压越多,越会影响睡眠质量;性格外向的人喜欢交朋友,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愿意说出来,这也就减轻了自己的心里负担,让自己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能更加愉快放松,所以睡眠质量在性格上存在显著差异。
5.结论
1.从总体分布上来看,大学生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总体表现良好。2.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分析。在此项内容的运用调查中发现,性别是导致频率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家庭居住地、独生子女、性格等因素造成的影响总体不大。3.大学生睡眠质量。再进行大学生睡眠质量分析中,发现其受到性格、专业类别的影响比较显著,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最后,积极干预并采取措施,让人们对情绪认知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帮助其可以应用不同有效方法来管理自我情绪。完成情绪智力的提升与优化,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做到身心健康,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6.建议与对策
6.1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的建议
睡眠是正常的生理活动,是生理周期中一项基础表现。神经系统在白天会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可以使得工作以高效状态不断推进,时间推移至晚上,人体大脑就需要休息,同时五脏六腑也需要通过睡眠来进行修养,此时才能保证第二天可以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并持有充沛的精力。故而,若人没有较好的睡眠质量,那么会出现记忆差劲情况发生,情绪和精力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还有头晕昏沉的表现。因此,若睡眠质量长期处于不好的状态,那么亟待纠正处理。四季变化下睡眠状态存在一定差异的。换言之,四季之中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适合早睡早起的。春秋季节,提倡人们早睡早起。而相对来说冬季,可以将睡觉时间安排得更早一点,而起床时间可以适当的向后顺延,简言之就是早睡晚起。而晚睡早起对于夏季来说具有较好的合理性。睡眠时间的安排要以每一天的昼夜规律相符合,这样才能更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情绪调节,具体指的是个体调节本身情绪唤醒水平。通常情况下进行情绪调节,是为了将处于较高状态的唤醒水平加以有效调整,亦或是处理好过强情感体验。此外若出现低水平的情绪那么也存在调解的必要。经研究发现,认知会因为高唤醒而出现瓦解情况,会因其遭到破坏。人们会极易进入狂怒状态,丧失理智,做出一些不符合常规的行为。进行情绪的成功调解指将情绪体验及行为加以管理,让其转变为合理的状态与水平。情绪调涉及内容有:情绪的抑制、削弱、掩盖以及维持、增强等。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6.2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大学生必须要预留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睡觉休息。这是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此外大学生还需要及时缓解内心压力。过大压力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多梦失眠情况比较容易发生,要学会释放心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6.3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1、转移注意力若人的情绪为低落状态,无法对事情产生兴趣,脑海中总会回忆起伤心过往。故,若要摆脱此情绪,就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进行转移,不要让自己再关注此类问题。2、正确面对自己的选择:从多角度看待问题,那么很可能在分析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痛苦在逐渐的减弱渐渐消失。3学会控制自己。人无法保持一直为善的,恶念的出现有时只在于瞬间,无需为其感到惶恐。人的思想具有复杂性,恶念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成功将内心的不满加以宣泄。
7.不足与展望
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睡眠质量及情绪调节展开充分调查,并结合两者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目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今后会多加注意:
(1)在研究工具的方面上,本研究只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这一方法,没有采用更多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这个方法简单单一,并不能够较好地解释问卷的研究结果。所以,今后在研究工具方面,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问卷调查法可以和访谈法相结合,还可以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这样一来可以使研究方法多样化与丰富化,从而确保研究的可靠性。
(2)在样本和样本量方面上,本研究的样本采用的是云南省各高校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各高校大学生,即样本的代表性不足;而且本研究收集回来的样本量偏少,使研究所得的结果和数据会由有一定的影响,不够全面。今后,在选取研究样本上,选的范围可广泛化和扩大化,不局限于某一地区,使研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同时扩大研究的样本量,保证研究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
(3)在实际运用方面上,由于时间原因,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和建议局限于文本上,并未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和推广。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当把这一研究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以求验证。
参考文献
[]肖柳婷.睡眠不合理信念、情绪调节方式和睡眠质量关系研[D].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08.
[]Gross J J. (1998а).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consequences for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physi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8, 74(1):224 237.
[]Lau.JJ, Calamari JE, WaraczynskiM. Panic attack symptomatology and anxiety sensitivity inadolescents.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1996,19: 355 364.
[]Barlow,D;H.,Chorpita,B.FandTurovsky,J. Fear,panic,anxiety,andthedisordersofemotion.In:Hope,D.A.,Editor.Perspectives on anxiety panic and fear,1996, 43:251 328.
[]Taylor S.,Koch, WJ,Woody,S.and McLean,P.,Anxiety sensitivity and depression: how are theyrelated? Joum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6,105:474-479.
[]李芝.初中生睡眠质量、情绪调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
[]纪宇.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对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基于辩证行为疗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5月.
[]赵晓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的关系及叙事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2016.5.
[]张晓青:情绪反应性对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4.5.
[]罗宗盼: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4.5.
[]张萍,汪海彬: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神经质外倾性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
[]余金玲.失眠障碍患者睡眠努力与客观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基于失眠的认知模式[D].暨南大学.2020年.
[]张丹,胡雪庆,刘勤学.大学生压力和睡眠质量:反刍思维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JournalofPsychologicalScience2023,44(1):90-9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