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现状,结合以往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关进展和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

  摘要:本研究以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全日制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现状,结合以往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相关进展和理论,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作为阅读行为的驱动因素阅读动机和阅读行为的表现因素阅读时间量,本研究将从这两个角度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做分析。本研究选用“总体幸福感问卷量表”、“TheMotivationforReadingquestionnaire(MRQ)”等研究工具,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图书馆阅读时间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的阅读动机总分处于中等水平。阅读动机总分在性别上、生源地、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大学生的阅读动机在年级差异存在显著性。
  (2)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阅读时间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地差异、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充满活力和激情、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因子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
   (4)在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时,因子阅读动机进入了回归方程,其中大学生的阅读动机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主观幸福感;阅读动机;阅读时间

  1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阅读对个人这一生的发展意义可谓非同小可。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或知识,另外一方面阅读能力的大小也影响着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动机水平的高低,我国学者土稀和许明在2003年的时候,曾发表文章于The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他们认为阅读素养可以用作一项重要评估因子。另外学者朱永新也认为,提升个人精神修养的道路有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那就是他的阅读史[1]。Ramona和Daniel于2013做过实证研究,阅读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性,其对精神上的影响也可谓意义深远,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缓解压抑、难受、不愉快等诸多负面情绪。我国学者郝振省以及陈威曾发表文章表明,一个国家的阅读水平绝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基本修养、国民素质、发散创新能力以及自身未来的发展潜能,通过促进阅读不仅仅有利于增强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经济的软实力,甚至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年的重要文献中均有提到要提倡导促进全民阅读,全社会阅读,形成阅读的一种氛围。有学者表明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仅要有丰富和大量的图书,关于阅读,阅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大小、甚至外在的阅读氛围和生理状况都会对阅读有着不可名状的影响。柳长友于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阅读动机是带动个人阅读行为的强大心理因素,是诱发和指导个体阅读行为指向阅读目标的潜在过程,按照文章的观点,阅读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作用。迄今为止,经过国内外学者己有的大量实证研究,可以确认的是,阅读动机对个体自身的自尊感和个人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而明确的影响关系[2]。莎拉,林恩和苏三人指出,个人的阅读动机水平和阅读时间长短对个人的阅读行为和阅读表现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而明确的预测作用,以上内容可在学者宋凤宁、佘贤君、以及Mucherah、Wigfield的相关著作上加以确实。研究了解个体的阅读动机和阅读时间,加之研究前者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然后根据针对不同的阅读动机、阅读时间量的大学生团体,提供不同的参考意见。
  大学生的阅读问题以及主观幸福感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越来越多,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课外大学生图书馆阅读时间减少,大学生图书馆阅读量减少,且幸福感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各大媒体报道中,越来越多出现大学生抑郁、跳楼、与同伴发生冲突等新闻则证实了这一点。主观幸福感减弱导致的严重后果不仅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暂时的学业发展道路,还还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现在还有将来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大的破坏,那么,关于阅读,究竟是哪些关键因素会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呢?
  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和阅读外文研究后我们发现,自半个世纪末以来,大学生阅读行为和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随着社会各方的关注度越发的突出,其研究领域也进一步的扩大,譬如阅读动机、阅读氛围、阅读时间以及阅读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倡导大学生通过图书馆阅读行为来觉察自我的内在情绪,去拥抱快乐,享受高质量的生活[3],通过研究了解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活动去积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阳光程度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上所述,当大学生团体面临主观幸福感减弱或者逐渐消失的这个问题时,大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时间量是否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阅读动机和阅读时间的关系如何?阅读动机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如何?大学生阅读时间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又如何?然后这三者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带着以上这几个问题,本研究计划着对大学生图书馆阅读动机、大学生阅读时间量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三者的现状分别进行调查,进而探讨三者的关系,希望得到一些的结果加以指导。

  1.2概念界定

  阅读动机:迄今为止,不管国内也好国外也罢,学者们对阅读动机的定义虽有相似之处,但还未达到一个准确的共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有着些许的差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抵可以从内外动机、生理阅读动机、精神阅读动机的角度来解读,最新几年,也有学者开始从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就国外的大多数学者而言,他们认为阅读动机可以解释为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结构,国外的Gnthrie和Wigfield将阅读动机解读为一种对阅读的目标、信念和一种阅读的趋动力,这种驱动力不仅仅会影响个体的阅读行为,还会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4]。学者克里斯汀曾在梳理近百篇英文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明,其实绝大部分的研究者对阅读动机的慨念只做了个隐式的概念界定,有些研究甚至没有做出稍微详细些的说明,只有极少数的学者给出了相对来说较为清晰的概念界定,克里斯汀在总结前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克里斯汀提出了一个相对较合理的概念界定:阅读动机是源于个体对阅读活动的信念、态度和阅读目标的综合内驱力,在学界中存在一种这样普遍而公认的划分模式,即把阅读动机分为外部和内部动机两大类。外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因受外部因素所影响而形成起来的外部驱力,如他人的奖赏和获取某一具体实物等;内部动机是个体因自身内部需要而阅读的内部驱力,如自我的效能感,自我自尊,自我形象的维持等。
  国内学者黄葵、陈晓莉等人则借鉴心理学动机的含义,在通过查阅前人文献和不断的精炼总结阅读动机这个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认为阅读动机是在阅读需要的刺激下,对人们进行阅读行为的推动和促进的驱动作用,它是在阅读期望的调节和维持过程中对阅读行为过程起重要的心理过程。国内学者蔡少辉则认为,阅读动机是对由与阅读有关的目标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不断进行阅读的一种内在的自我动力[5]。国内学者蔡少辉则定义来的相对简洁,他认为阅读动机是由阅读目的所驱动的阅读行为。
  综观国内外学者的对阅读动机定义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同意阅读动机是一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追求某一愿望或目的实现的内在的心理过程。
  主观幸福感,有时也简称幸福感。目前,学者们倾向于用英文单词subjectivewell-being来表示,这个词的表面意思就是指个体的一种愉悦,高兴,兴高采烈的状态。360百科上,将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有时也简称幸福感。解读为人们对其生活状况的按照内在标准进行的主观评价。这也就是说,其实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和自身的内在评价息息相关,处于上层社会的人不一定就比那些游走于生活边缘的人更快乐[6]。因为认知层次属于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所以可以这么说,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是一个相对来说较稳定的值,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轻易的有所不幅度的改变,这也就为我们测量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时也简称幸福感。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问题,其现状和阅读动机的情况很相似,两者的概念的界定并不统一,但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中大致可归纳为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以诺加盾和坎特利尔为代表,他们认为幸福感是自身对外在环境和生活水平作出的整体评价[7]。因为这种测量一般来说,是会和上世纪中叶对生活质量的研究相结合起来一起讨论,所以也叫做的生活质量上的主观幸福感。第二种看法是迪纳对主观幸福感的界定: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的内在的评价。其幸福感有三个特点: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迪纳认为,主观幸福感可以概括为包含两个主要成份:认知成份与情感成分。首先认知成份是指个体做出的的认知性和理性的评估。其次的情感成分是指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的人毫无疑问要更幸福和快乐些[8]。就目前而言,迪纳所提出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得到许多研究者的实证研究的确认和支持。
  在目前的研究当中,我国所使用的幸福感,愉悦感,生活质量度都是主观幸福感的某种意义上的表达。我国颇有建树的学者程灶火,他认为,主观生活质量应该包括两个最最主要成份:第一,情感成分是情绪体验,第二,认知成分是认知评价。
  由此可观,我国的大部分研究者大抵认同迪纳的主观幸福感总体评价的概念界定。本研究也将在此基础上展开并分析。

  1.3研究现状

  目前看来,关于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国内大多集中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其中图书馆界的相关研究很多,也有一部分研究借鉴了一些心理学上的研究方法[9]。这里的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概念、国内外研究概况、影响因素和分析探讨以及建议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讨论。
  1.3.1阅读动机研究进展:
  就国外研究阅读动机而言,查阅相关文献主要从施普林格Springer电子期刊及图书、合作伙伴SCIE/SSCI/A&HCI、科学直接、JSTOR、威利Wiley电子期刊这4个数据库,以“readingmotivation”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查,检索出与阅读动机相关的文章和研究报告,对某些文献的参考文献也进行下一步的“滚雪球”式跟踪检索,删除一部分不必要的文献,进行去重处理,共检索出153篇文章。转过头来关注国内研究阅读动机这一现状,其相关文献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以“阅读动机”的期刊或者毕业论文为检索标准,共搜集到86篇相关的文章[10]。首先从成果数量和近10年国内外对阅读动机研究成果分布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外阅读动机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方法[11]。其次在研究对象和被试上面,绝大多数集中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接着在阅读动机的研究内容上面的话,国外主要关注的是对阅读动机的量表、影响因素,譬如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家庭、学校等、阅读动机对个体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国内的话,则更多的是关注于阅读动机的应用功能,譬如关于阅读的激发与树立和关于英语阅读动机两方面进行的详细研究[12]。在研究代表人物上,国外泰斗人物,不得不提到的就是,X马里兰大学教授Wigfield和Guthrie.他俩于上世纪90年代末编写了阅读动机量表TheMotivationforReadingQuestionnaire,被他们的同事和其他国家的研究者广为使用和修订,国外在阅读动机领域的研究,不仅包括最开始的量表研究,随着深度广度的加深,其研究领域也逐渐涉及到阅读动机的影响因素、以及和阅读动机相涉及的相关研究等诸多方面[13]。国内研究力量较分散,最有代表性的是,香港学者Kit-LingLau,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根据中国国情修订Wigfield教授的阅读动机量表,形成了适用于中国的阅读动机量表;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李武教授,他在网络阅读动机上也有很高的建树
  1.3.2主观幸福感研究的进展
  首先,在1997年,迪耶内在大量翻阅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分别可以概括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14]。
  在第一阶段研究中,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界定的,在第一阶段研究中的基本假设是人口统计变量和某些社会结构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譬如年龄、性别、生源地、家境状况等,通过对不同人群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比较,之后再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差异性和显著性。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学者们认识的程度变得更深层,开始把影响因素分为内在外在两部分,前者是研究外在的客观因素,譬如生活质量和诸多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者是着手从个体的人格特质维度来进行描述分析[15]。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开始转移到主观幸福感测量技术上面的不断完善与进一步的发展。
  有研究表面,到目前为止,分别以subjectivewell-being为主题词、题名或者篇名为检索项,可以从X图书馆联机馆藏书目中检索到1253本和596本关于主观幸福感的书籍。国外对主观幸福有持续的研究,学科分布很广,以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居多,其次是信息科学最近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等[16]。
  1.3.3我国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研究的进展
  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研究方法上我国和国外上很一致,几乎都是对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或者从描述性研究、理论建设和测评工具的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对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作一详细的论述。自古依赖,中国向来不乏利用和阅读相关的方法来进行医治病疾的著作,首当其冲的是清代学者张潮的《书本草》,他根据不同病症开列了对症治疗的书目,这里面包括了儒道两家等的一些经典著作,有《四书》《齐物论》和《释藏、道藏》等等。在中国,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上面,以阅读治疗、阅读行为、图书疗法和图书治疗为关键词进行全网检索,之前有研究者进行过统计,截至到2010年十二月份,有记录396条,而截至到下一年的十一月份,共有记录574条,由此可见,关于阅读行为和主观幸福感两者相关关系研究论文数量的增长速率是非常快的[17]。这里面,最早的一篇阅读与幸福感的相关论文发表于为1993年。总的看来,对阅读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广度上还不是很全面,深度上也还不是很到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探讨和展开。

  1.4图书馆阅读行为与幸福感影响因素

  根据以往研究和理论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影响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大学生图书馆阅读动机、大学生图书馆阅读时间量、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量和某些人口学变量,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也存在着非同小可的影响[18]。因此国内外都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1.4.1大学生阅读时间量
  根据X国家基金会的某项全国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图书馆阅读时间量的多少,较多的阅读时间对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自我觉察和自我幸福感的大学生表达能力要优于那些普通大学生阅读时间量者和较少阅读时间量的大学生。对这些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那些每天阅读时间相对来说较多的大学生,在日后的学历、收入、职业还有精神层面上的自我感受等若干方面都要高于平均水平,而那些极少阅读时间量的大学生行为者则处劣势,其更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如忧郁、自卑、辍学、失业、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19]。
  1.4.2大学生图书馆阅读动机
  按照MBA智库的定义,阅读动机是指引起个体阅读活动,维持并促使阅读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以用来满足个体某种内在的或客观的需要和愿望等。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曾指出,引起动机的两种条件:内在需要和外在因素[20]。国外著名学者舒特和马洛夫他们认为大学生图书馆阅读动机更大程度受到内在动机和自我调控这两方面的影响。

  1.5课题的提出

  本文通过对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全日制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研究,找到了关于图书馆阅读行为中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分析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读者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和影响因素,根据SPSS数据分析结果,找到有利于提升读者主观幸福感的方法和建议,有利于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供阅读方面的服务和指导,以及针对性的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1.5.1选题的意义
  通过了解大学生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现状和幸福感状况,有助于增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进一步了解和知悉,在研究时,将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到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这些研究无疑对大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甚至是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对以往研究的了解基础上,再对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进行了解,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其特点在于这些建议都是从大学生长远角度着手,旨在通过改变大学生阅读行为来达到较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幸福感:
  (1)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加强和促进国内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研究,推动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和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扩宽其领域和途径,通过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活动或大学生阅读行为的推广,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自我幸福感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积极的参考价值。
  (3)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为图书馆提供导读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实施和推广,有助于实现百年教书育人实质性的功能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1.5.2研究的创新
  第一,研究角度有一定程度的新颖性。就目前而言,国外已有通过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来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但国内还并不多见,只有较少的一部分学者从积极心理学的立脚点进行两者的相关研究[21]。其中,国内现有的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研究大多是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将来开展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活动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可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2]。
  第二,研究角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随着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作为医学、心理学和图书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的研究大热点,本研究将从应用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探索。

  2研究设计

  2.1研究目的

  通过采用文献法和问卷法,对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时间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时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问题和图书馆阅读工作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和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的自我幸福感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的参考价值[23]。

  2.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在校全口制本科生,通过调查共获有效问卷313份,以在校,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大学三年级学生为主。其中,男生占47.3%(148人),女生占52.7%,(165人);来自城镇的160人,来自乡村的153人;大一117人,大二有63人,大三有50人,大学四年级71人。
  本研究通过采用问卷法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时间量、主观幸福感等状况,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验证假设并进行讨论,得出研究结论。

  2.3研究工具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均通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根据本研究的特点和问卷调研情况,本研究选用“总体幸福感问卷量表”、“TheMotivationforReadingquestionnaire(MRQ)”等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问卷量表:总体幸福感指数(GWB)量表包含该4个维度共计28个题目的大学生阅读动机量表,进行分别分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8个项目)、自豪或愉快的心境(9个项目)、人际关系(5个项目)、负罪感和羞愧(6个项目)。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因子的一致性信度都在0.72–0.86之间。采用LikerL5点计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中间选项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记5分[25]。被试总分越高,表明其主观幸福感程度越高。其中第19、20、24、25、26、27为反向计分题,(即“5”=1“4”=2“3”=3“2”=4,“1”=5)。
  TheMotivationforReadingQuestionnaire(MRQ):由Wigfield,Guthri于1997年编制。它以自我效能理论、成就目标理论为基础,指出阅读动机包含该7个维度共计27个题目的大学生阅读动机量表,涉及包含自我成长(4个项目)、情感抒发(4个项目)获取信息(3个项目)和阅读时间量(1个项目)[24]、阅读自我效能感(3个项目)、阅读内在动机(5个项目)、阅读外在动机(7个项目)。问卷的重测信度在0.56–0.78之间,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MQR的各项效度检验中,内容效度、构思效度、校标效度良好,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通过采用5级评分,MRQ较全面,而且比其他测量工具更好理解,是目前市面上影响较大的测量工具[26]。

  2.4研究文献的查阅

  通过查阅期刊、书籍和网络、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文献资料,从而了解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研究背景以及发展前景,通过了解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现状,从而指导对该选题的研究。

  2.5施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主试说明本次测试的作用和目的(有些情况下为了保密或者有可能会影响结果则可以进行双盲实验),征得被试同意和理解后发放问卷并宣读指导语。被试在理解问卷意图的基础上完成问卷,再由问卷星回收。通过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性检验、方差分析、事后检验、回归分析。

  3结果与分析

  本节主要就调查结果及阅读动机、阅读时间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3.1大学生阅读动机的结果

  3.1.1大学生阅读动机的总体状况
  将阅读动机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3可以看出:在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和自我成长、情感抒发、获取信息、内在外在动机的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事后检验结果见表4: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4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获取信息和阅读动机总分因子上,大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另外三个年级学生;在获取信息和内外动机上因子上,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内在动机上,大四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生得分。
  3.1.2.3大学生阅读动机的生源地差异检验
  通过对大学生阅读动机进行生源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5: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6可以看出,除了获取信息这一因子,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2大学生阅读时间的结果

  3.2.1大学生阅读时间的总体状况
  将阅读时间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7: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9可以看出:在大学生阅读时间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
  3.2.2.3大学生阅读时间的生源地差异检验
  通过对大学生阅读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生源地差异检验,分析结果如表11: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12可以看出,大学生阅读时间总分和两个因子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果

  3.3.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将主观幸福感状况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分别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3: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13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127.50,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上,大学生自豪和愉快以及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得分最高为28.21和27.65,大学生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最低,
  从表15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充满活力和激情、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p<0.05),而在大学生满足和兴趣、自豪和愉快、人际关系和羞愧或自罪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事后检验结果如下: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17可以看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因子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3.2.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是否独生差异检验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是否独生差异检验,结果如表18: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从表19中可以看出,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及其各个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每个因子几乎均成显著正相关。
  3.4.2大学生阅读时间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阅读时间与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0:
 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由表21可得,在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时,阅读动机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方程Y=21.24+1.427X,其中y代表因变量,即主观幸福感,x代表自变量,即阅读动机。调从左至右依次标准化回归系数standardizedCoefficients、B值、t检验、判定系数Rsquare,经过校正的判定系数AdjustedRsquare和显著性水平。B是模型的回归系数为1.427,R决定系数,表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决定程度,越大越好由于F检验的结果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²为0.544,即大学生阅读动机和阅读时间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54.4%的变异,其中大学生阅读动机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阅读动机和阅读时间的提高而提高。

  4讨论

  4.1大学生阅读动机的讨论

  作为阅读行为的驱动因素阅读动机来说,大学生阅读动机和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且这次研究的结果和舒特Schutte和马洛夫Malouff他们认为大学生图书馆阅读动机更大程度受到内在动机和自我调控的影响相一致。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的全日制本科生,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相似,此外,研究时间的不同、样本不同的程度差异也会导致上述结果的不同。在调查中发现,本研究施测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被浓郁的读书氛围所包围,也没人特意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故学生的阅读动机水平不高。
  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阅读动机各因子上,大学生的各自因子也均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这可能是大学男女生在阅读方面上来说并不有太大的代沟或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远远小于诸如社会背景,年级差异上的影响程度。
  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和自我成长、情感抒发、获取信息、内在外在动机的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显然可以推测出其影响程度很大被内心所主导着,这和前人的研究相一致。由此推测,大学生的年级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真的很明显,这可能和生活阅历和所认识的人脉朋友不同所导致。
  大学生阅读动机在总分及各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生源地上不存在差异,这和我刚做调查研究时所预料的不一样,在我看来,农村城镇其阅读动机会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研究被试团体不同,研究问题的明确程度不同,以及时间差异所导致的。
  除了获取信息这一因子,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获取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获取各种实用信息,譬如看新闻了解最新的世界局势、新新科技的进展以及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的信息。结果表明获取信息上存在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这可能和是否独生子女其受到父母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的话,父母会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灌注于唯一的儿子或女儿身上,譬如一部印度电影里面显示出的那样(摔跤吧,爸爸),故其独生子女有更大的获取足够信息的愿望。而非独生的话,家里孩子比较多,而且这一差异上,一般是由于家境不大好的情况下才会生的孩子更多,这和父母的思想有关系,如此一来,父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挣钱糊口的事情上。所以非独生也就不会太重视阅读所能带来信息的作用性,大部分时间花在温饱问题上。

  4.2大学生阅读时间的讨论

  作为阅读行为的表现因素阅读时间量来说,大学生阅读时间水平较低,这种变化是因为随着考完高考后社会上对读书的要求不是很高,大部分孩子在高中的时候都会被老师和家长灌输一种这样的思想:你们好好读书,努力完这一次,到了大学就好了随你怎么疯。其实这不仅和这种思想相关,其各个大学的教育制度也和高中不大一样,注重的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对学生没有实施以封闭式管理,这可能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阅读时间的急剧减少。
  大学生阅读时间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性别与阅读时间不存在差异,在阅读时间上来说并不有太大的代沟或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远远不会导致时间的不同,这可能和大学的氛围有关,而性别只是生理上的不同。
  大学生阅读时间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年级差异不显著这和我所预料的也不大相同,就年级而已,到了大四的时候,各自考试相继而来,而且这些考试和自己的未来几年都息息相关,故大四的学生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此次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和被试团体以及其他因素相关。
  大学生阅读时间在生源地得分上均不存在生源地差异(p>0.05)。生源地未导致阅读时间的差异,这大学这个大氛围下,可能生源地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大学生阅读时间总分和两个因子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独生子女在我看来,和阅读时间关系不大,两者只是两个不相干的变量而已。其重要的是氛围的影响,譬如家长会有看书的习惯或者班级有读书的风气,这些和阅读时间会有紧密联系。

  4.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讨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127.50,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上,大学生自豪和愉快以及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得分最高为28.21和27.65,大学生人际关系因子得分最低,为16.00。
  本研究选取苏北教育地区的被试,大家可能因为本身就不大爱学习,而研究表明学业成就和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相关,故这次研究所得来的主观幸福感可能有所偏低。且主观幸福感和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展望密切相关,由于教育制度的普及,大学生已经很普遍了,故被试学生没有产生高程度的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上,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大学男生显著高于大学女生,而其余因子得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女性别上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就大四而言,因为要考虑的东西会比女生要多些,男生可能会产生更大的自我肯定,将来的事情好像一下子都落到了肩膀上。男生就生理上而言,要比女生更大的力气更大的掌握感和主观幸福感。
  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充满活力和激情、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p<0.05),而在大学生满足和兴趣、自豪和愉快、人际关系和羞愧或自罪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就年级而言,因为多经历一年两年的生活起世界观真的很不同,相对而言,大一和大二的充满活力和激情,而大一和大四的对自己持肯定态度。这和大家对未来的展望相关,对未来有着更美好而热切的愿望。
  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因子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学生的生源地不存在差异这是很难解释的,这么多年的研究表明,农村的孩子相对来说更自卑些,而那些城镇户口,尤其是大城市的户口其本身就是一种骨子里的自豪。之前网上有着这么一句话,我乡下来的,没文化,你别骗我。可能第一眼看来像是搞笑的对白,但如果细究,你会发现这是种深深的自卑。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因子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独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影响并不大,这很可能和独生非独生并不涉及到幸福感的重要实质性因素,独生非独生只是一个客观变量,并不对主观幸福感有决定性影响。

  4.4大学生阅读动机、阅读时间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讨论

  4.4.1大学生阅读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讨论
  作为阅读行为的驱动因素阅读动机总分及其各个因子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其每个因子几乎均成显著正相关。一方面,根据以往研究发现,自我成长、获取信息、阅读自我效能感、阅读内在外在动机和阅读动机总分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影响,这次的结果和以往的结果相一致。阅读动机属于精神层次,主观幸福感也是,两者都属于稳定的因子,故存在相互影响这并不意外。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其阅读动机的大小或类型。一般来说,主观幸福感强烈些的其阅读时也会更愉悦,阅读的动机也就相应的变化。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这本书上说,情绪影响表现,譬如因为哭,所以难过,因为笑,所以高兴。因此,这个结论也并不意外,大学生阅读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从理论上是可以的得出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阅读动机和主观幸福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旦出现其中任何一方面的问题,就很可能会影响到另外一方。
  4.4.2大学生阅读时间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讨论
  作为阅读行为的表现因素阅读时间量,大学生阅读时间总分与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不显著相关。
  分析其原因,首先大学生阅读时间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生源地差异,年级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各个人口学信息与阅读时间不存在差异,在阅读时间上来说并不有太大的代沟或不同,人口学信息之间的差异远远不会导致时间的不同,这可能和大学的氛围有关。
  其次,阅读时间和满足和兴趣、自豪和愉快、人际关系、羞愧或自罪感、
  充满活力和激情、对自己持肯定态度、主观幸福感总分之间也不存在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大学生阅读时间和主观幸福感关系并不密切、也不会互相影响,其中一方面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不一定会引起另一方面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4.5阅读动机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讨论

  在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时,阅读行为的驱动因素阅读动机这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方程Y=21.24+1.427X,其中y代表因变量,即主观幸福感,x代表自变量,即阅读动机。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²为0.544,即大学生阅读动机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54.4%的变异,其中阅读行为的驱动因素阅读动机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大学生阅读动机的提高也会使得大学生的自我主观幸福感得到提升。
  驱动因素阅读动机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阅读动机能在很大程度上反应阅读行为的表现。阅读动机水平高的大学生在学业上表现为,能专注于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当遇到阻碍时,愿意积极地向老师、同学和家人讨教,而不是随意的放弃和不了了之。同时在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时也更倾向于找人诉说,排解郁闷。因此,倘若由此下手,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辅导以促进阅读动机水平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势必对当前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5结论

  5.1大学生阅读动机的结论

  作为阅读行为的驱动因素阅读动机,其大学生的阅读动机总分的平均数为12.41,处于中等水平。在阅读动机的各因子中,大学生的阅读内在动机和阅读外在动机因子得分较高,而大学生的获取信息因子得分最低。
  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和阅读动机的各因子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
  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和自我成长、情感抒发、获取信息、内在外在动机的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获取信息和阅读动机总分因子上,大一学生得分明显低于另外三个年级学生;在获取信息和内外动机上因子上,大二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内在动机上,大四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生得分。
  大学生阅读动机在总分及各个因子上均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
  除了获取信息这一因子,大学生阅读动机总分及其各因子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5.2大学生阅读时间的结论

  作为阅读行为的表现因素阅读时间量,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0.5小时以下的占24.6%,1-2小时的占22.4%,2小时以上的占53%,其中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上,约占总人数的一半。
  大学生阅读时间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在大学生阅读时间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
  大学生阅读时间在生源地得分上均不存在生源地差异(p>0.05)。
  大学生阅读时间总分和两个因子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5.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论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为127.50,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上,大学生自豪和愉快以及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得分最高。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上,生理耗竭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大学男生显著高于大学女生,而其余因子得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充满活力和激情、对自己持肯定态度因子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p<0.05),而在大学生满足和兴趣、自豪和愉快、人际关系和羞愧或自罪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事后检验表明,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因子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各因子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p>0.05)。

  5.4大学生阅读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论

  在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时,阅读行为的驱动因素阅读动机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回归方程Y=21.24+1.427X,其中y代表因变量,即主观幸福感,x代表自变量,即阅读动机。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²为0.544,即大学生阅读动机和成就动机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54.4%的变异,其中大学生阅读动机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随着阅读动机和成就动机的提高而提高。

  6建议与展望

  6.1大学生阅读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根据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以及这次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因为内在动机的学生都是自发的来自内心的感觉,所以,他们也就无论干什么相对那些外在动机的学生会付出更多用的努力也会坚持更长的时间,显然他们也会更开心更幸福些。大学生的图书阅读行为越是自发的,那么他就越有可能感到满足,感受到一种愉悦感和幸福感,相反如果大学生阅读动机以功利性占据主导地位,譬如学习备考、工作需要,那么他所体验到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负面情绪。
  阅读行为的改变和适当调控将更有利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阅读行为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利用校园网建设
  利用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到各种校园网的传播效应,譬如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报或者校园贴吧等,充分的发挥校园网络的效应,弘扬正能量,对网络上的歪风邪气进行抵制和肃清。对于积极的阅读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还可以适当的利用校园网进行阅读行为的推广和普及[27]。
  (2)对阅读中碰到的主要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解决
  对阅读中碰到的主要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解决,这样更利于及时了解到大学生在阅读时所面临的问题,也更有利于直接组织行为对此进行调节。在这次研究中,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阅读氛围和缺少积极的阅读动机[28]。因此,我们可以建议不仅仅要给大学生提供更浓郁的阅读环境,形成书香校园,还要帮助大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书的厚度和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这一生都会有影响。
  (3)转变功利性阅读取向
  结合以往的研究和这次的调研情况,我们发现内在性的阅读动机比外在性的阅读动机会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像工作需要类的功利性的阅读,长时间以往,功利性的阅读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肯定是有不好的影响,一般来说功利性的阅读只能在短时间里激发大学生的阅读,但一旦没了动机源也势必褪去。人这一生总该有一件一直一直在坚持的事,这样才会更幸福。
  (4)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图书馆应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定期的做一些问卷或者口头调查,可以把自己平常不愿说的东西在调查问卷里面全部都写了出来,并且还能尽情发写自己的不满情绪,激发大家积极性,提升主观幸福感。
  (5)各种培训都很有必要
  培训,我觉得各种培训都很有必要,学校在鼓励学生自发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立志从学生的长远角度来处理问题,从根本上利用图书馆阅读行为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起到促进作用。

  6.2不足与展望

  通过调查,分析阅读动机、阅读时间量与应对方式及幸福感的相关性,本研究认为:阅读的积极功效与具体影响还需以个案或实验形式来加以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仅从阅读动机、阅读时间量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及预测力角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讨论,并结合文献报道与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资源等条件所限,很遗憾没有能以实验的形式来研究阅读对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影响,对阅读的积极作用进行更进一步的验证。
  对于阅读行为的研究与开展,对高校进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来说,具有更广泛的适宜人群和更普遍的应用价值。比如,将阅读疗法融入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及人本主义中去。期望后续的研究者能够在此方向上或者更好的方式和角度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2007.
  [2]李健,杨秀真.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3):45—46.
  [3]沈固朝.图书治疗一一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J].图书情报工作,1998(4):34—35.
  [4]陈音.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爱好对人格影响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5]李劲.论浅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时代图书馆对大众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的深度引导.图书馆学研究,2008(4):17一18
  [6]郝振省,陈威主编.中国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全民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蓝皮书[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
  [7]陈晓莉.大学生大学生图书馆阅读行为动机问卷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
  [8]黄希庭.压力、应对与幸福进取者[[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3-7.
  [9]朱翠英.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北京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07.
  [10]姜倩.大学生心理问题求助方式的调查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12:78-79.
  [11]傅安球著.《青年性别差异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陈静、杨宏飞.杭州市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1期.
  [13]陈妹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3期.
  [14]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4期.
  [15]何瑛.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16]景淑华、张积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青年研究1997年第1期.
  [17]田丽丽、刘旺.国外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概况,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第12期.
  [18]唐洁、孟宪璋.大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4期.
  [19]王极盛、丁新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1期.
  [20]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年第4期.
  [21]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2期.
  [22]EDDiener,EunkookSuh,ShigehiroOishiNewdirectioninSubjectiveWell一beingresearch.Indian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March,1997
  [23]Wilson,W.Correlatesofavowedhappiness。PsychologicalBulletin,1967
  [24]ShechtmanZ.Bibliotherapy:AnIndirectApproachtoTreatmentofChildhoodAggression[J].ChildPsychiatryandHumanDevelopment,1999,30(1):39-53.
  [25]BrunsteinJC.Personalgoalsandsubjectivewell-being:Alongitudinalsteet.[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3,65(5):1061一1070.
  [26]DienerE,SuhEM,LucasRE,etal.Subjectivewell-being:Threedecadesofprogress[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9,125(2):276-302.
  [27]ReisH,GableS,RoscoeJ,etal.DailyWell-Being:TheRoleofAutonomy,Competence,andRelatedness[J].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000,26(4):419-435.
  [28]PatrickH,KneeCR,CanevelloA,etal.Theroleofneedfulfillmentinrelationshipfunctioningandwell-be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7,92(3):434-45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62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0月14日
Next 2020年10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