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

2013 年人民币汇率表现出较强劲的升值态势,反映出中国相对稳健的经济增长和市场中的升值预期。但经济基本面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已失去大幅升值的基础。另一方面,受我国经济发展减速、X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世界经济运行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

  一、引言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信息,2013年10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6.1406,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而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失衡或错估,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外部均衡,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然而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一再显现。币值的高估将有损于投资;若币值低估将有损于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各个因素的相关性有较深的认识,无疑对汇率水平的制定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动趋势

  人民币汇率制度波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初期汇率波动制度,当时国民经济处于恢复上升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内,我国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大幅度贬值和反复回落阶段,XX主要通过外汇管理的方式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改革,在进行外汇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我国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获得全方面的复苏。第二阶段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外汇管理模式,这个阶段主要是1953年到1978年之间,西方国家货币普遍实行浮动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由中国银行进行统一管理,相对于西方国家的货币浮动汇率,我国人民币汇率实行高度计划管理模式。第三阶段主要为经济转型时期的人民币汇率改革趋势,这段时间主要为1979年到1993年,在这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在计划体制内部实行双向运行,买卖双方根据交易需求进行有效管理,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全方面的管理,在这个时期,人民币汇率主要分为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美元汇率浮动管理模式,通过这两种模式来进行人民币汇率管理。第四个阶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实行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二)人民币升值原因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再围绕单一的美元兑换,而是采用多种货币方式,形成一个多元的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来营造人民币多元化汇率指数(潘亚岚,吴琴,2009),从而能够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发展,由固定的人民币汇率转变为多元化的人民币汇率浮动汇率制。2005年人民币汇率波动由单一的汇率制度过渡到浮动汇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稳步升值,人民币升值原因可以细化为如下几个方面:
  1.国内经济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固定的人民币币汇率波动机制,汇率浮动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汇率水平无法正常反应我国的外贸关系,使得外贸资源难以按照市场机制进行有效调节,难以实现汇率水平与贸易直接的平衡。汇率水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通货膨胀水平,第二为外汇储备。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随着贸易规模和贸易数量不断增加,我国贸易矛盾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给我国外汇储备工作带来了难度。按照货币理论,外汇储备并非与国家经济发展成正比。第一,随着外汇储备数量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了市场流通压力。第二,外汇储备主要是一种国外金融债券的持有,这种持有仅仅是货币上的持有,无法增加国内生产扩大规模,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难以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风险。
  2.降低外贸矛盾需要
  随着我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商在国内投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长期以来与美元相挂接,人民币贬值增加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但是这种长期实行的低价格水平优势也造成了我国贸易摩擦,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利于降低外贸矛盾。
  3.来自国外压力
  人民币汇率改革压力与国外外汇交易市场压力有着密切联系。各国XX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会采用外汇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随着我国外贸数量不断增长,外贸压力成为了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01年,X开始推行美元贬值的策略,不断提升我国人民币汇率,加速人民币升值进程。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超过了916亿美元,我国外贸储备不断增加,并且以每个月200亿元的速度进行高速增长。人民币价值可以分为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人民币的内部价值主要是指人民币的购买实力,即人民币对商品的购买能力。人民币对外价值主要是指外国货币对本国货币表示,也就是我国通常所说的汇率。汇率主要是用于买卖商品或者其他生产要素,比如说土地、厂房等,汇率能够对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贸易产生深刻影响。以中美贸易为例,当我国出口大于进口时,人民币会呈现出升值过程,人们普遍用美元兑换人民币,随着X压力持续加大,推动了我国人民币汇率高涨。
  日本和X是力主提升人民币汇率的两个主要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滞缓,随着日本出口数量不断增加,日元呈现出升值趋势,日本效率极高的生产线流水作业,一方面提升了日本的整体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让日本失去了国际竞争实力。因此日本开始转移流水线工作线,推动了日本产业化进程。提升日本产业化水平和出口企业竞争力,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为降低日本国内工人工资,第二为日元实行贬值。降低日本国内工人工资,显然是难以实行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可能引发消费购买力不足的问题,使得金融系统、工业系统出现不利趋势。第二种方法为日元贬值问题,贬值日元需要提升美元,但是美元升值首先要赢得X同意,所以日本将发展经济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从而能够挽救日本经济。除了日本,X也是支持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国家。从2002年开始,XXX官员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近几年X经济发展速度滞缓,造成了失业问题,国内压力需求释放出口,另一方面XXX一直宣扬中国经济威胁论,X处于自身政治利益,需要通过提升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来实现经济问题转移。
  一旦人民币汇率水平能真实地反映外汇的供求关系,则人民币汇率应贬值或升值的国际政治压力将不会再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日本、X还是欧洲都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中国,他们唯一所能做的将只能是承认中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实行浮动汇率,让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意味着完全让市场价格机制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将有利于使人民币汇率传递真实的国内外价格信息,并促使国内资源成本与国际机会成本相一致,同时产生真正的激励、约束和惩罚机制,促使国内企业出口机会成本最低的产品,而进口机会成本最高的产品,即为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而出口,为利用别国的比较优势而进口,从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真正建立在比较利益的基础之上。同时促使国内企业真正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国内外进行成本最低或收益最高的投资,以创造我国的竞争优势,从而使我国的资源能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最优配置,并使我国能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国内的经济增长。可见,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必然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个除旧迎新的调整过程,使中国经济焕发新的勃勃生机

  三、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

  (一)我国经济状况

  汇率可简单地理解为外汇的价格,即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也就是说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它反映的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自上世纪4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以及世界主要货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不一。有些国家的货币出现持续贬值,有些国家则大幅增值。最典型的是美元的贬值,日元汇率的走高。其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X则相对削弱。经济实力是决定汇率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但整体缓步上扬。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而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GDP与人民币汇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我国GDP的水平逐年增加,表明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逐渐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人民的需求则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缓步上扬。此外,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相应提高,这也使人民币在长期内保持坚挺。

  (二)人民币流通状况

  衡量人民币流通状况的主要指标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往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抑制了出口,刺激了进口,若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将使本币汇率下跌。但通货膨胀的影响往往具有时滞性。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一个取决于两国相对价格的名义变量。当本国的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购买力下降,即本币贬值,则汇率就下跌;反之,汇率上升。

  (三)利率差异

  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周边的国家,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使本币需求上升,可能会导致本币汇率上扬。利率平价理论的提出者凯恩斯认为:汇率变动与两国相对利差有关,投资者根据两国利差大小以及对未来汇率的预期进行投资选择,以期获取收益或避免风险。

  (四)国际收支

  如果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引起外汇需求增加而可能导致外汇汇率上升和本币汇率下降。顺差意味着对外债权增加,本币需求增加,可能促使本币汇率上升。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呈现顺差,支撑了人民币汇率走高。

  (五)人民银行干预

  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至今。我国汇率虽双向波动,但缓步上扬。1994年人民币并轨时,汇率为:1∶8.7。在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人民币没有贬值,仍然保持稳定,1美元兑换8.2757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说明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是成功的。人民银行的汇率制度和人民银行对汇率的干预只能在短期内对汇率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银行外的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组织,实现人民币全面的自由兑换并走向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进程中,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具有关键意义。

  四、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长期贸易顺差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动力。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外汇储备增加速度也持续增加。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贸交易长期存在顺差现象,势必会引起国际贸易纠纷,我国生产产品大量进入到国外市场,对国外就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因此长期的贸易顺差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因此很多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二,我国央行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形成了供过于求的显现,对人民币升值产生了压力。第三,人民币升值是吸引外资进入的需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不断加快,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合作组织之后,我国市场应当为外国资本提供大量的服务措施,资本项目顺差也造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第四,X推行弱势美元政策。无论是在X国内还是国际上,X持续推行弱势美元政策,随着美元贬值进程加快,人民币也呈现出贬值倾向,美元贬值能够带动X出口,推动X经济发展进程。同时随着我国贸易市场越发恶化,国内呈现出通货膨胀压力,依靠汇率方式调整经济发展需求,显然是非常有效的,因此人民币升值成为了缓解国内通货膨胀主要的手段之一。
  人民币升值与汇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民币汇率终极状态是自由浮动,从而能够逐步建立市场供求决定、有管理浮动汇率机制。建立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升值需要一步到位。在我国外贸交易中,热钱涌入现象非常严重,大量热钱充斥在我国外汇储备和一般交易之中。如果人民币升值进程过快,有可能导致热钱贬值进程加快,从而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致命影响(崔民强,赵倩,2009)。在人民币逐步升值过程中,无论是出口企业还是进口企业均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逐步调整经营政策,比如说在产品研发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生产成本降低,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来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问题。如果采用一步到位的人民币调整方式,就有可能造成企业来不及调整自身经营策略,使得我国出口企业丧失产品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大规模企业倒闭现象。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大,一旦热钱开始投资人民币贬值,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我国大量热钱流出国内市场,在国内汇率市场上造成波动。从实践上来说,汇率是一个国家调整经济政策的手段,当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均衡的时候,汇率会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当一个国家外部经济发展与内部经济发展失衡之后,国家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动来实现资本变动,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涉,推动人民币汇率稳步增长。
中国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
  黄盛在《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一文中,对影响人民币汇率因素进行了分析,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购买力。外汇就是用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时所标识的价格,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水平。我国外贸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国内经济和对外出口企业经济高速增长,多边相对价格取代了双边价格,人民币购买力增加是导致我国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与中国香港、中国X地区相比,高经济增长速度会提升实际汇率,从日本发展轨迹来看,我国人民币升值同样也要遵循这一发展轨迹。第三,外汇供求和国际收支情况。货币状况直接影响到了经济发展情况,在货币体系中,外汇供求情况直接关乎到汇率水平。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直接影响到了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情况和货币发展情况。从短期来看,外汇市场波动受到人们心理因素影响,从长期来看,外汇市场由一国的交易情况决定。以2011年数据为例,我国连续多年呈现出贸易顺差,随着外汇储备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人民币必然面临着升值压力。第四,出口换汇成本。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均是以出口换汇成本作为汇率水平参数,主要目的是用于推进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第五,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波动同样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进口替代战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进出口关税和汇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目标是建立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二为出口导向型战略,我国通过实行较高的进出口关税和较低的汇率,来建立出口贸易加工体系,从而能够顺利实现国际贸易。第六,资本项目与国力基础。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终结之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拥有强大国力的国家才能迅速恢复本国经济,推进本国经济获得持久发展。第七,XX的政治义务和外在压力。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承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是出于对其他国家金融负责态度的承诺。尤其是香港回归之后,我国XX支持香港XX经济稳定发展,并且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黄盛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方向为更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发展机制。从世界发展角度上来看,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汇率政策不恰当造成的。选择正确的汇率制度关乎到本国金融稳定,同样也关乎到本地区的金融稳定。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快,资本流动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延续固定汇率制度或者放弃独立货币政策,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不适宜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以目前推行的资本自由流动机制和盯住汇率制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多数采用这种货币政策,实行这种货币政策,一方面受制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投机者投资金融的风险。从经济发展状况来说,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不相一致;从金融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人为抑制汇率,投资者利用游资对发展中国家汇率产生威胁,进而引发金融危机(陶小琴,吴泞江,2010)。
  目前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篮子货币政策,对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我国对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理。从金融发展教训来看,东南亚国家大量开放资本项目,国内经济存在严重依赖性,因此在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保持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前提下,我国人民币汇率可以向更加灵活的制度演进。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层次不断提升,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主要围绕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考量,因此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同样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过程中,理想状态就是以渐进式、长时间的方式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但是在人民币汇率变动期间,有可能存在X施压等原因造成的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现象。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是存在基础的,其一,国内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国内经济主体逐步对人民币升值有所适应,从而为人民币升值创造了条件。其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持续推进。虽然现阶段,由于受到国内经济转型影响和国内就业压力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放缓,但是远期改革是可以预见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在目前情况下会稳步推进。其三,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国际压力缓解有限,尤其是以X为首的发达国家以政治名义或者经济名义施压,虽然人民币汇率有所上升,但是涨幅并没有赢得X等国家的认可,使得人民币面临着进一步升值的巨大压力。

  (一)X经济

  如前所述X经济已然复苏和退出QE已是尘埃落定,但退出QE后何时加息、加息的比例是个未知,这一因素会缩小中美二国的利差,人民币汇率因此会贬值,但贬值的幅度要看加息的比例。

  (二)中国经济

  从经济发展史来看,中国经济已失去高增长的基础。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5年的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较为成熟,经济基数已达一定的高度,GDP已从高速成长期过度到了中度增长时期,在没有大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受到限制,因此,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失去了高增长的条件。而中期,经济发展趋势十分的不理想,虽然增长速度从第一季度的窘境中摆脱出来了,但是增长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房地产市场供需出现转折点、国际市场的外需不足、政策的退出、经济转型的阵痛等等不利因素都牵制着经济的平稳增长。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2%,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幅创2008年12月以来新低,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从上述一系列数据分析,CPI和PPI说明全年通胀尚在可控范围,压力不大;但明显内需不足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PMI等领先指数均出现下滑,预示着中国经济仍存在下行的压力,目前经济尽显疲态。如果没有货币政策的强
  刺激中国经济快则今年第四季度,慢则明年第一季度可能重新进入降速周期。糟糕的经济数据无疑对人民币升值有一个正面的抑制作用。

  (三)贸易顺差

  商务部8月公布的外贸数据,进出口总值2.2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9%。其中,出口1.28万亿元,增长9.2%,增速比7月下降4.9个百分点,但仍为年内次高水平;进口0.98万亿元,下降2.4%,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3061亿元,扩大了76%,比7月增加142亿元。进口增速持续下降是缘于当前国内需求疲软,而出口在5、6月份扶持政策的疏导下有了较快的增长,由此扩大了贸易顺差。这一点从5月-9月份的人民币汇率反弹尽显端倪。设想如果今后中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态势,外汇储备有增无减,有助于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另外外资流入和流出比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短期因素。目前影响外资流入流出的最大因素是X经济复苏和加息问题。X退出QE之后,加息已成定局,近在眉睫,由此美元价格持续走高;再考虑中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人民币持续升值受阻等因素,外资流出自然是确定性事件。央行最新公布8月份外汇占款的数据显示,全口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数据仅为29.46万亿元,外汇占款环比减少311.46亿元。让人意外的是在8月份外贸顺差创纪录的同时,外汇占款却再度出现负增长。这只能说明目前存在外资流出中国的情况。

  (四)外部施压

  X是强调人民币升值的主导者,这是一个政治阳谋,X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寻找“替罪羊”的国内政治需要,更想以此刺激出口,创造就业,带动X经济复苏。但中国XX有自己的主张,在7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后,中方针对X财长雅各布·卢对人民币贬值的责难,明确表示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XX才会减少对外汇的干预。这足以表明了中方的态度和立场。因此,X的指责不会左右人民币汇率的总体趋势

  结论

  综上所述,GDP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与人民币汇率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利差和进出口差额的增长率影响较弱。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利率市场化的提高,利差和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会增强。本文深化了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的认识,希望为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史蒂芬·罗奇.人民币汇率:以不变应万变[J].科技智囊.2005(04)
  [2]唐彬文,左相国.影响人民币汇率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金融经济.2007(08)
  [3]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随机波动模型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4]柳晓霞,尤文涛.人民币汇率决定的简单模型及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7(05)
  [5]尹庆民,许长新.基于资本流动的人民币汇率博弈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06)
  [6]黎平海,李瑶.人民币汇率的双重困境管窥——一个双层博弈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4)
  [7]夏强,杜金沛,梁茹冰.汇改后三种因素影响下的人民币汇率变化新特点[J].统计与决策.2009(08)
  [8]胡志强.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些思考[J].科技风.2010(24)
  [9]李利.人民币汇率与区域产业结构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2(03)
  [10]张建英.基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80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月20日
Next 2021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