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要
近年来,广东港口物流业在软硬件建设上不断完善自身发展以适应世界贸易量与日俱增的趋势,但与国内甚至国际一流港口相比,广东所建设的港口物流管理体系还不足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港口贸易量快速增加的需要。本文结合近五年广东港口贸易吞吐量,对广东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作了系统分析;简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对广东港口物流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比较分析目前广东港口物流实际运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港口信息技术有待完善;港口自身竞争力亟待提高;港口物流腹地功能单一;港口人力资源管理;港口环境污染等。根据所分析的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港口的具体做法经验,进一步阐述发展广东港口物流的策略。以利于广东港口物流企业转变运营机制,在激烈的国内外港口物流市场竞争中保有竞争优势,强化实现对外贸易的港口物流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广东港口;港口物流;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
第一章 序 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贸易量日益增长,国际物流运输量的逐渐增加,推动着国内海洋运输发展。港口作为外贸运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信息技术、物流系统和集装箱的方法发展港口物流,在每一个节点的外贸运输实现一体化,现代港口物流在追求降低港口物流总成本的同时提高港口综合物流服务理念。在我国近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港口物流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首屈一指的领导产业,国内港口形成了各有特色、合作发展的格局,整合沿海与内河港口的资源以满足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逐渐增大的趋势,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
其中,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拥有着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枢纽港,尽管广东的港口物流有着突出的发展优势,但与国内大型港口相比,广东港口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本文以这一背景和前提为基础,研讨广东港口物流的发展概况,研究的意义从反映广东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原因,为广东港口物流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提出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二)港口物流的概述
1.定义
港口物流,即中心港口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凸显港口集存优势,加强对周边港口物流活动的业务影响力,优化整合港口资源,发展包涵物流服务供应链为特点的港口物流综合性体系,完成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基本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2.功能及模式
港口物流的功能有:经济贸易、综合服务和流通功能。大力发展国内外贸易港口物流业,带动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港口物流除了能满足其基本的物流服务之外,还具有工业、商业、旅游和增值服务等各项服务。目前,现代化港口利用高效的信息技术与配运方式开展物流服务,优化物流的“门到门运输”。
如今的港口模式正由“运输中心+服务中心”转型为“国际物流中心”,不仅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还需要把有形商品、资本和信息技术等提高物流集散效率与物流一体化。
第二章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概述
(一)港口与物流发展的相互关系
港口是我国远洋运输的一个重要起点和终点,担负着太平洋港口和货物运输最大的市场份额,作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世界贸易90%以上的商品都是通过海上运输的方式完成,我国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贸易总量也达物流运输贸易量的85%以上。现代港口作为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点,不仅是进出口工农业物资的集散点,且具备物流和信息服务、商业和产业功能,是商贸金融、通讯、技术和信息、物流资源的汇集中心,实现现代物流资源业务和信息集中,成为各种运输方式中关键运输节点。
我国现代港口物流正在快速发展,远洋船舶和内陆的货物运输以港口之间的业务整合和沿海内河港口之间的紧密联系作为基础,这成为中国港口行业未来主要发展趋势。我国港口物流资源整合后,更突出了港口的优势,加强了港口物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港口物流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由于港口在我国的物流服务链和生产经营体系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不仅被认为是我国海陆空间运输货物的重要节点,更被视为世界贸易的物流服务运输基地和物流分拨中心,因此我国发展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产业的前景比较乐观。
(二)国内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
我国港口物流行业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具有五大趋势:物流系统化、信息网络化、高科技物流技术化、环保化和服务化,对港口的统筹发展与规划,控制货物的运输过程进行调节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扩大港口物流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安全可靠、流畅且可控的港口物流流通体系。强化港口在物流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位一体的整合,有利于增强港口物流供应链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
第三章 广东港口物流的发展概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根据“一城一港”的建设模式,广东港口基本形成了以五大沿海主要港和两大内河主要港为龙头,其余重要港口提供沿海枢纽港喂给服务,辐射华南、西南,面向全球的港口发展格局。
图 31广东省航道港口图
(一)广东发展港口物流的区位优势
1.历史条件
表 3—1广东省港口历史进程表
时间 | 做法 | 影响 |
汉代 | 建立广州港,沿海港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 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半岛 |
唐代 | 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上对外贸易 | 广州确立了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地位 |
宋代 | 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 广州是世界闻名的大商埠 |
清朝 | 闭关锁国,只在广州开设对外通商口岸 | 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海外贸易 |
上世纪60年代前 | 港口的主要功能是海陆中转 | 只能简单地处理货物运输和装卸活动,只具备港口贸易的单一功能 |
上世纪60到80年代 | 实行改革开放 | 开始发展具有流通功能、相关产业功能和城市社区功能的港口物流业务,港口逐渐发展为运输工业和商业服务的集聚点 |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大力发展以广州港和深圳港为枢纽港中心体系,大规模建设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航道,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和陆上作业装卸机械化设备,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并以城市为主体和自由贸易为依托,为国际和内陆地区提供港口物流服务。
2.环境因素
位于太平洋的西部、印度洋的东部广东省区位优势明显,位处亚太经济通道——日韩-东南亚-大洋洲的中心位置。海陆兼备,毗邻港澳,全省大陆海岸线总长4114km,岛屿海岸线总长2126km[1],水深条件优越,数千个码头泊位,拥有优良的港口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3.资源因素
广东省内产业呈现梯形体系,同时拥有先进的制造业、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其拥有的经济发展规模、工农产业状态、外商联系程度等提升省内综合竞争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但有助于广东沿海港口建成国际一流港口与合作发展成为港口群,还有利于广东成为世界级现代化城市群,省内良好的经济环境运行有利于增加供给,为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4.政策支持
2019年广东省GDP首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6.3%左右,随着广东自贸区的建立,广东XX强化粤港澳地区合作以及省内港口物流业务量激增的情况,推进农工商业建设,也推动了商业贸易载体的港口物流建设与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5.需求因素
广东作为能源消耗大省,对铁矿石、原油、煤炭等原材料需求较大,促进广东港口物流货物量的增加。同时,广东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前进,还以绿色环保低碳,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方向转变,广东沿海港口业务正以传统仓储、装卸、船代、货代和中转物流等附加值低的业务转型升级为商业贸易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服务等现代高附加值航运服务业务。
(二)广东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广东港口贸易发展辐射中国南方,面向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集装箱、容器、食品等专业化运输体系已逐步得以完善。广东省建成港口码头岸线长度达256公里,全省港口生产性泊位2715个,其中沿海港口泊位1778个,内河泊位93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309个,约占全国1/8,居全国第二。
1.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
全省利用港口物流运输的外贸货物达90%,原材料和能源等大宗货物通过出口95%完成。广东省在2015年至2018年四年内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17年的增长率突飞猛进,如下图所示。
图 322015-2018年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
图 332015-2018年广东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2.2019年广东省港口物流吞吐量排名
2019年广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1819万吨,按可比口径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内贸货物吞吐量131010万吨,增长15.7%;外贸货物吞吐量60809万吨,增长3.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711万TEU,增长5.2%,以下为港口吞吐量排名。
表 3—22019年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表
排序 | 港名 | 2019年(万吨) | 比增(%) |
1 | 广州 | 60,616 | 12.6 |
2 | 深圳 | 25,785 | 2.6 |
3 | 湛江 | 21,570 | -2.8 |
4 | 东莞 | 19,032 | 26.9 |
5 | 珠海 | 13,838 | 0.3 |
6 | 惠州 | 8,353 | 44.2 |
表 3—32019年广东省集装箱吞吐量港口排名表
排序 | 港名 | 2019年(万TEU) | 比增(%) |
1 | 深圳 | 2,577 | 0.1 |
2 | 广州 | 2,283 | 5.7 |
3 | 佛山 | 444 | 15.5 |
4 | 东莞 | 368 | 15.6 |
5 | 珠海 | 256 | 10.7 |
6 | 中山 | 141 | -1.5 |
7 | 汕头 | 135 | 14.4 |
8 | 湛江 | 112 | 10.4 |
数据排名显示2019年广东港口位居一、二的为沿海主要港口,而作为内河港口的佛山港,也担负着广东省巨大的集装箱的物流运输作业。由此也得出,广东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别大导致港口的发展也存在差异。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广东港口物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随着粤港澳对外贸易的发展拉动经济上升的势头,XX继续深化巩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地位,2016年3月,xxx颁布文件明确要求建设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2019年2月,xxx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粤港澳大湾区在城市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港口作为国际和国内物流贸易综合运输的交通枢纽,会加大广东港口物流的效益并为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与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大小港口错落,互相依存”的特色布局形成巨大的港口群,其最大的优点是:港口群具有优良的设施设备,港口群吞吐量位于世界第一,丰富的国际国内航线和核心三港地位突出。大湾区的建设促进城市之间和港口群的合作,加速港口整合,寻求互补效应,根据城市地区不同的地理与经济特色、政治制度来打造港口物流产业,合理配置资源,为广东港口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2]。大湾区全面提升港口运营机制,货物进出口的吞入比重增大,对外贸易也会呈现积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进出口的发展程度,也有利于增强广东港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提升港口运营的物流服务。
2.困难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投资从经营主体来看,投资商除地方国企外,外资、央企、民营资本、货主企业对港口投资活跃,灵活地调动和激发港口群的发展积极性。但复杂的投资经营主体高度的市场化,对港口投资运营理念、物流管理模式、港口发展战略目标等问题往往具有比较大的差异甚至产生分歧[3],加上城市间的经济政策沟通协调机制的缺位,港口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政策联动性较弱,有碍于实质性的港口经济合作顺利开展。大湾区内投资建设港口资源重叠性,物流行业同质化与恶性竞争的现象较为普遍,无法有效关联于港口群和物流产业,港口缺乏实质性深度合作,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和趋同,造成了对港口建设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促进广东港口内部的有效协同与发展。
第四章 广东港口物流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港口物流企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随着广东省港口航线,公路和铁路等交通网络设施的不断完善,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在省内各港口间的均衡化布局形成。尽管港口物流贸易总量不断上升,但省内的港口物流竞争进一步加剧,甚至改变了原来已形成的港口竞争形势。
广东主要沿海港口有广州港和深圳港,内河港口有云浮新港和河源港等,然而,与国际一流港口相比仍有不足的是,广东港口缺乏真正规模化、标准化的主导型领头企业。在当今竞争趋激烈的情况下,每个港口都希望扩张规模,提升港口物流业务,争取得到更丰盛的物流资源,却忽视了自身的功能和战略定位。有的港口企业甚至在贸易吞吐量还未达到港口最大承受能力前,就计划建设新码头,以求占领更大的国内外进出口市场,取得广东港口物流龙头地位,便容易造成港口货源和腹地重叠,同质化竞争更加突出。
(二)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如今物流技术日益发展,但广东港口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和企业运营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主要表现为:1、数据传输技术、虚拟网络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等一些与港口物流发展紧密相联的信息技术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限制了企业借助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决策、管理的能力[4];2、物流信息管理体系仍未达到真正的立体化,制约了港口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物流信息资源分享利用不充分,导致物流资源的浪费;3、某些港口还没建立现代港口物流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制约了广东港口物流企业之间进行物流信息资源交换。
(三)港口对日益苛刻的社会物流服务需求难以适应
一方面,由于广东沿海港口航道水位限制,油品、粮食、散货以及其它大型集装箱运输装卸码头停泊位较少,港口运输通过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港口贸易增长的发展需求[5]。另一方面,尽管广东港口物流的硬件设施逐渐完善,但还需要提高港口物流交通网络与资源之间的整合程度与配合度,改善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水域陆域设施设备整合力度不够,港口腹地支撑力度不足,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软硬件设施还未能更好适应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需要。
与上海港的建设相比,广东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设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省内大部分港口内河码头分支航道等级偏低,内河港口水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许多港口还是以传统物流运输作业作为企业的主要业务,码头设计运输能力与实际货物吞吐量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缺口,港口设施与技术装备不配套,导致港口物流运输服务的功能和现代港口物流服务市场不相匹配,现代航运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相对缓慢,物流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港口物流人力资源的管理有待加强
近年来由于电商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行业备受欢迎,但物流服务质量引起了争议,只有拥有良好的物流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才有利于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山东省汇聚了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院校与人才,突出的人才优势推动着山东环渤海港口群的资源整合发展[6]。反观广东省的一体物流是外向市场经济的重要代表,但省内培养从事物流管理人员的大学院所很少,缺少高级物流管理培训的场所。中小型港口物流企业在初期的起步和发展阶段难以找到满意的物流管理人员,且对人才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普及,人员管理机制、晋升机制有待透明化。
(五)港口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近几年我国的环境污染日渐严重,尤其是港口作业。由于我省港口泊位的密度高,港口之间构造集中,复杂的港口物流流通工作环境,加上一些港口物流企业只重视自身获得的经济利益,忽略了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社会责任,导致港口区域的环境日趋恶化。广东省在专注于港口物流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减少港口环境污染,向绿色环保港口物流发展。
第五章 广东港口物流发展对策
为解决因广东港口物流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广东优化区域港口包括集水运体系、提高铁路运力、推进绿色物流配送、发展多式联运、加强治理货物运输等五大方面的环境建设,推动广东港口物流更好更快地发展,还需要港口物流企业内部发展。
(一)提升广东港口物流企业竞争力
1.优化区域港口群布局
发展港口物流需要企业间进行纵向与横向的联盟合作,或由单个港口发展合作成在位置上临近集聚的网络型港口群发展模式。比如,广西北部湾港聚集成一个港口群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年吞吐能力同比增长13%至35%,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7]。广东为应对国际港口贸易扩展带来的港口物流货物吞吐量迅增的情况,关键是增强港口整体竞争力,每个港口应准确找好自身的定位,例如:广州港打造成国内外贸易的主要集装箱港口、煤炭和散装粮食中转港;深圳港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集装箱干线港;佛山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集装箱喂给港;肇庆港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地区的水运集散中心;汕头港为省内东部集装箱和煤炭运输的公共物流港。把广东港口区域内构筑成一个大框架,各港口都拥有一致的战略目标,港口物流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对港口物流企业实施统筹配置,优化港口物流的社会资本和劳动力结构,活跃行业多样化的物流市场经济,提升港口物流行业的竞争力和经营理念,才能为港口物流企业带来更高的物流效益。
2.打造集装箱运输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的集装箱化衍生了大型集装箱货物运输新体系,例如,厦门港在海铁联运领域开展中欧班列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并扩大业务覆盖范围至内陆腹地、X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其集装箱货值可达1687万美元[8]。广东要把大型集装箱枢纽港建设摆在优先战略地位,形成以集装箱枢纽港作为领头、功能完整、层次分明、各种集装箱运输方式系统互相关联的模式,明确港口物流企业内部劳动分工,让集装箱港口物流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集装箱运输是门到门的物流运输服务,建设内外贸易集装箱码头,配备相应的货车与码头机械设施进行操作,加强港口与内陆地区的连接,优化集装箱从海港的进出口。企业根据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规划集装箱业务发展目标,在广东港口开辟“无轨铁路货场”的运营机制模式[9],例如,首个铁水联运的佛山三水西货场永泰港场,第二个是佛山货运中心与肇庆港共同设立,进行一站式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的运营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美誉度。
3.促进港口物流企业的转型
现代港口物流不仅以传统物流的方式存在,而是拥有新型的港口供应链服务,港口物流企业在发展中也需要逐渐转型,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明确企业自身定位与功能布局。例如,以横滨港作为主导的东京湾区,以纽约港和新泽西港作为主导的纽约湾,内河与沿海港口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其组成完整的港口物流运输体系[10]。广东省为建立世界级的港口,优化管理港口物流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全省港口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还将以广州港与深圳港作为全省港口物流发展的龙头。强化广东港口城市与港澳之间的商业贸易合作,加强广东各类港口与国际港口接轨,不断推动广东港口国际航线建设以满足世界进出口贸易吞吐量的运输力,提升广东沿海港口的国际地位,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航运集群,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完善广东港口物流现代信息化建设
1.创建广东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由于广东各港口物流的软硬件设施相差较大,因此加大投入改造各港口的物流管理组织架构,物流企业不断更新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原本独立的内部信息系统统一改造升级为标准化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实现不同港口物流端口之间的数据互换,共享广东省内所有港口物流的信息数据。企业共同建设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完善系统各项业务功能,可参照电子口岸建设的要求规划进行改造,进一步将广东省的港口物流、贸易同税务、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业务有机结合起来。这个平台利用信息共享、信息整合和决策支持等功能,增进客户服务的质量,提高港口物流信息处理的网络信息化水平和广东港口整体的物流营运效率。
2.创新应用广东港口物流技术
广东港口物流产业应不断发展创新高科技技术,将信息化水平与物流技术有机整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港口物流,采用RFID识别技术系统创建物流电子监管通道,建设智能化和数字自动化运输的物流信息配送体系;依靠物流信息技术的创新,建设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数字物流信息港。先进的电子订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物流数据库和创新应用EDI技术,使广东港口物流成为物流开放型和经济活动中心。在此基础上,鼓励港口企业创新与提升自身的物流信息技术,并推向港口物流市场,使高科技的物流信息技术不仅服务于单个企业,更能帮助广大的港口物流企业升级发展。省内港口物流企业应充分借鉴上海港创新物流信息技术,在2019年2月14日上海港全面推广设备交接单(Equipment Interchange Receipt,EIR)电子化,该信息化工程是以电子化数据替代应用超30年的纸质单进行呈现并流转,这属于港口物流行业中的一大创举[11]。
3.港口物流投资打造技术密集型“智慧港口”
重点建设智能信息化港口物流,构筑绿色安全的港口物流信息服务管理体系,鼓励各类运输装卸、仓储、流通加工等传统港口物流企业以各种参股控股、兼并合资等方式充分整合优化港口物流资源,培育创新化、智能化现代港口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进一步提升广东港口企业物流信息技术自动智能化水平。提高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资源整合与处理能力、自动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科学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信息化技术等科技手段,使广州港和深圳港与其他物流信息技术欠发达的港口如梅州港、河源港等港口无缝对接、协同联动发展,为港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三)完善广东港口物流软硬件设施以满足社会需求
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公铁水高效衔接的港口集疏运通道,内河水运发达,多条高等级航道网络的建设使其港口集疏运体系已走在全国前列[12]。在此经验上,广东正建设各港口集疏运网络,为各港口货物吞吐运输提供更便利的方式。
1.优化建设港口物流集疏运体系
针对港口铁路运输层面,建设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促进铁路专用线的堆场和码头建设,完善铁水联运的配套设施,加大以广东五个主要沿海港口为首的铁水集疏运网络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水运的优点,提高铁水承担大宗货物的运输量。在港口公路运输方面,广东各港口对外公路运输体系进行统一规划,打通沿海港口与内河港口的沟通联系,扩大与外省港口的高等级公路网,促进各港区的货物集散运输。XX要合理规划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以满足港口物流的发展,根据不同的港口位置不断构筑和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港口物流企业选择适用于自身物流业务发展的联运方式,大力创造多方式的港口物流联运条件。
2.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加快转变港口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
根据广东各类港口物流运输业务、码头场地和货物品种的特点,合理构建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江海联运码头、锚地等设施的技术,对港口内外现有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确保货物畅通地进出港口,协调上下游流通加工、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项目传送到港区码头的运营操作。港口物流与生产商和消费者相结合,开展差异化或个性化服务的进出口港口贸易业务和多种方式的港口物流代理业务,开创港口物流大宗货物交易市场。结合现有规模的港口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转型升级为综合性的规模化港口物流基地,推进港口物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港口物流服务水平[13],为综合管理系统、公共资源、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等内容整合广东港口物流腹地资源。
3,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
欧洲有超过40个无水港(FV)在运营,它们互相已经实现了网络化,如X堪萨斯内陆物流中心也作为进口货物分拨中心,设有海关为货物运输提供通关服务,货物在物流中心直接完成报关[14]。得益于广东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为持续拓展广东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广东省已建立11个无水港,如广州港与最新建立的韶关港和云浮港。港口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供应链体系的核心,设立无水保税港区,水路与陆路紧密链接形成铁水联运,集装箱在无水港内一次性完成申报、查验、签发提单、放行等操作,货物运送到母港口后集装箱可直接发货完成海运,通关效率提升25%,无水港的建立大大降低了港口物流运输成本。以广东港口物流供应链服务为基础,在提升其主营业务的同时,利用发达的口岸装卸运输、仓储、配送、海关、金融等相关产业,增加企业投资力度,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把传统的港口业务融入现代港口物流业务。
(四)加大港口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随着港口运输市场扩大,人们对港口物流服务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不仅需要设施设备的支撑,还需要物流人员的支持,必须加快解决在港口物流产业中人才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是企业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根据每个港口内部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物流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养,满足该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适合该港口物流企业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具体方案,有计划地调整和优化高效率的人员运营机制。二是XX加大港口物流培养人才、引入人才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培育或引进一些具备专业现代港口物流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重点储备具有港口物流理论、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优秀港口物流管理人才队伍[15]。
(五)注重港口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
港口物流的运输方式占物流产业所有运输方式中的比重是最大的,所产生的污染排放也是不能忽视的。2018年,广东省环境环保厅贯彻《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大力实施沿海水域环境综合整治。首先,要兼顾江海区域,根据入海江河污染情况,有的放矢地针对每个海域的环境问题,合理详细地设计防治方案,从而实施对应的管理和工程措施;其次,加快沿海港口产业转型升级,规范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配套程序,综合循环利用港口物流资源;最后,控制陆地源头污染排放,切实制定入海排污口管理标准,改善水质。作为港口物流企业应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不乱排放污染物,向绿色港口物流方向发展。
第六章 结论
港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外部宏观环境的支持,更需要港口物流企业不断超越自身的运营模式。本文对广东港口物流的背景和发展概况作了系统的分析,概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广东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分析广东发展港口物流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他优秀港口物流运营经验对广东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广东港口物流不断完善发展,使广州港确立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内陆贸易的运输量都日渐增加,广东沿海与内河港口的贸易吞吐量也跟随市场需求而上升,进一步提高了广东港口物流对外开放水平。港口物流企业的成长还需要不断改进自身的发展方式,提升应用到港口货物装卸与运输的能力,港口设施要与货物吞吐量能力相匹配,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日俱增,给广东港口物流发展带来无限机会;而广东省独特的区位优势与社会需求,让广东港口物流企业不断突破发展,有利于构建一个具有高水平和优质服务的广东港口物流国际航运中心。
参考文献
[1]龙巍.广东谋划世界级港口群[J].珠江水运, 2017, (15): 48-50.
[2]陈伟.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港集装箱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汪德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港口发展之途[J].中国港口, 2017, (12):17-19.
[4]李娜.“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港口物流发展方案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 (11):213.
[5]葛颖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中的XX推动策略研究——以广东广州港为例[J].船舶物资与市场, 2019, (07): 86-88.
[6]刘桐, 崔佳勐.对山东港口群整合发展路径研究与启示[J].价值工程,2020,39(02):66-67.
[7]李崇蓉.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北部湾港口集群发展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06):73-77.
[8]姚艺飞, 康文庆,初良勇.“一带一路”背景下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J].集装箱化,2019, 30(10):1-4.
[9]Duc Nha Le,Hong Thi Nguyen,Phuc Hoang Truong. Port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Vietnam[J]. The Asian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Logistics,2019.
[10]刘淑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背景下广州港的发展机遇[J].珠江水运, 2019, (21):60-62.
[11]张明香.助力口岸营商环境提升上海港经验来了[J].中国港口,2019, (11):18-23.
[12]姜乾之,李娜.新形势下长三角城市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名城,2020, (02):12-16.
[13]Andrzej Montwiłł. Inland ports in the urban logistics system. Case studie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2019,39.
[14]郝攀峰.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内陆无水港发展思路[J].中国远洋海运, 2019, (10):66-68+70.
[15]高鹏.浅析港口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 2017, (01):180.
附 录
附录一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15年-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为:
1、2015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1109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1854万吨,下降0.03%;内贸货物吞吐量119255万吨,增长5.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512.12万标准箱,增长3.5%。
2、2016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9924万吨,比上年增长 5.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4865万吨,增长5.8%;内贸货物吞吐量125059万吨,增长 4.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5782.25万标准箱,增长4.9%。
3、2017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97131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9614万吨,增长8.7%;内贸货物吞吐量137517万吨,增长1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398.8万标准箱,增长11.7%。
4、2018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11037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60793万吨,增长2.7%;内贸货物吞吐量150244万吨,增长8.2%。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447万标准箱,增长3.5%。
附录二
2019年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参考中国港口网公布的《2019年中国港口吞吐量排行榜》。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