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快消品库存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应用

部分企业注意到了库存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宝洁和联合利华,快销行业的引导者,与合作方共享需求数据,减少库存对多方带来的压力;来自日本的丰田汽车企业采用新型库存管理模式准时制,达成需求与库存信息共享,从而获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整体供应链链条中,物流是一个不得忽视的环节,但是我国欠缺理论和经济支持,企业还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放在物流领域,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应该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以此在强有力的竞争中屹立不倒,用于研究如何更好的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提升效率、增加利润,进而应用到真正的领域中,获取更多的社会财富。
  快速消费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居民的日常所需的产品。因此即使爆发了经济危机,该行业的市场也不会被取代,而且其占据的市场格局也相对稳定。企业若想占有一定地位,不可避免需要面临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从而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来吸引顾客的支持和跟随。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就运用传统库存管理的企业来看,其在信息的传递方面质量和效率低、“牛鞭效用”作用明显且企业之间缺乏协作意识,还缺乏供应链中“链”的概念。然而,快速消费品所在市场是一个用户品牌忠诚度低、产品种类繁多且补货频率高、产品的损耗率高的面向库存的行业。因此,企业需要革新。
  同时,部分企业注意到了库存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宝洁和联合利华,快销行业的引导者,与合作方共享需求数据,减少库存对多方带来的压力;来自日本的丰田汽车企业采用新型库存管理模式准时制,达成需求与库存信息共享,从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现阶段,像JMI(Jointly Management 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模式、VMI(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等新型库存管理模式相继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和尝试。因此,就面临库存压力相对较大的快消行业,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库存管理方法,进而实现库存的优化管理,最终提升效益。

  1.3研究方法

  (1)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法
  (4)理论描述与图示分析结合法

  1.4研究内容

  受到价格波动大、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需难以预测,源于该行业的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值低、视觉冲击力大、价格变动幅度大的问题。由此可见,为研究该行业的产品,从而促进该行业更好的发展,需要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其库存管理模式。
  起初,以快消行业特点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其次,分析库存管理模式的使用条件和优劣。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深入比较选出合适的类型。同时,结合现实的公司案例来论证分析以上理论分析和模式选择的正确性、实用性,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克服模型的弊端,更好的帮助此行业进行库存管理。以下为文章的结构内容安排:
  (1)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分别为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理顺文章的结构安排、理论和结论支持。
  (2)第二章为列举与该文章主题相关的国内外以往的学术、实践理论研究。借鉴并学习相关经验,完善自己相关的研究。
  (3)第三章为针对需要研究的话题所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简单介绍了快速消费品行业基本信息,特别介绍了该行业所特有的性质以及当前的库存问题。
  (4)第四章为罗列库存管理模式类型,并进行选择。详细论述传统和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特征,结合第三章所述的快消行业特点,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就模式的利弊分析,选择对行业发展影响相对较小,与此同时为增加说服力,使用P&G案例补充论证。最后行业合适的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5)在分析快消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型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库存管理方式为核心内容。同时研究如何合理应用该库存管理方式。
  (6)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进行致谢。

  第二章文献评述

  2.1国外库存管理的相关研究

  20世纪初,Harris F.为随机性以及确定性库存模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通过对银行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得出库存管理模型以及相关公式。[[[1]胡雄鹰,张宗祥,万文君,梅森.EOQ扩展模型的模拟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8,30(11):50-51.]]在1934年,以上理论公式得到Wilson R.H.的更新,即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2]孙雪莲.几类库存EOQ模型的扩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6.]]不过这一模型也存在着弊端,其所包含的假设太繁杂且设计。有过多的考虑到现实问题,紧接着研究者们在假设以及设计方面试图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需求条件角度。Donaldson通过需求函数优化了经济订货批量模型,Weiss研究出了最佳补货方式。[[[3]Kunreuther H.Richard J F.Optimal pricing and inventory decisions for non-seasonalitems[J].Ecnometrica,1971,39(1):173-175.]]以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基础的企业各自为政,很少与其它企业达成合作关系。[[[4]Shinn S.Retailer's pricing and lot sizing-policy for exponentially deteriorating Produc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ermissible delay in payments[J].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ch,1997.24(6):539-547.]]
  随着学者的深入研究,多级库存管理得到重视。供应商库存管理,一定情况下也被称为“托管库存”被Magee在1958年率先提出[[[5]王梦雅.零售业的协同补货库存管理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进一步研究库存管理者。Wal-Mart和P&G是最先采用该库存管理模式的企业,两企业相互合作、共享信息。两者合作形式如下:为了减少库存带来的成本问题,得到了Wal-Mart库存的管理权限。同时,由于得到了库存管理权限,有机会获得市场数据和需求信息,从而Wal-Mart可以得到P&G精准的供货量。经过两方合作,P&G节约了订货成本以及库存所带来的花销,Wal-Mart也可以达成销售价格相对实惠的效果[[[6]Yugang,Feng Chu.A stackelberg game and its improvement in a VMI system with a manufacturing vendor[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192(10):929-948.]]。
  Yan Dong和Kefeng Xu共同探讨供应商库存管理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收购者在该模式环境下的利润明显高。短期内供方可能所获利润相对较低甚至没有,但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其收益必然会呈现增长趋势[[[7]Dong Yan.A supply chain model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2.38(1):75-95.]]。Higginson与Bookbinder对供应商库存管理进行完善,创立了以时间和数量为主的补货方式。一方面将数量作为货物发放的临界值,一旦需求满足临界值便开始货物的发放,其次,是以时间为主,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就开始发货[[[8]Bookbinder.J.H.Markovain derision process in shipment consolidation[J].Transportation science.1995,29(3):242-255.]]。将时间和数量综合考虑,Ching和Tai考虑到两方面的特征对供应商库存管理进行补充。货物补充时间中的最佳的库存目标值、补货临界值、补货时期。经过对比分析,以数量为主的补货方式优于时间所对应的方式,Ching和Tai的方案效果居中[[[9]China W.K.A quantity time based dispatching Policy for a VMI system[J].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ICCSA.2005.342-349.]]。参考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的案例,Sethi运用函数进行运算。[[[10]Sethi S.P,Yan H,Zhang Hanqin.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s:Optimal Decisions with Information Updates[J].Decision Science.2004,35(04):691-712.]]。Mishra A.K,使用算法分析并非单独供应商存在时的库存研究。针对库存管理的理论研究,国外开启的相对较早,为了促进深入研究,X建立了供应商管理库存协会确保企业和学者进行交流,带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进步。

  2.2我国国内库存管理研究现状

  就国外研究阶段来看,我国相关研究开始较迟。现如今,我国有能力进行库存研究和整改,同时也受成本的刺激,我国开始逐步重视物流领域。无论是企业发展中还是学术研究中,我国都投入了人力、财力和物力。
  近年来,我国零售商品的种类和数目增加,同时商品带来的库存费用也相对应的提升。这时,企业如果想要进一步得到提升,需要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来辅助。在库存管理模式中,供应商库存管理成果显著。我国国内如海尔通过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将与其相关的企业进行重新整理合作,实现共享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
  针对库存问题,马士华也提到了现阶段新兴的库存管理方法。就供应商库存管理,李洁深入研究一方就多方而言的固定周期下的补货模型。为实现供应链的协调,使用matlab进行模拟检验,研究决策下的利润如何进行分配。以需求预测为基础,杨勇通过数学运算论证分析支配供应链的收益的途径。刘丽文等通过将Cetinkaya简单化,并创建以上三种补货模型,不过文章中没有针对该类的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快速消费品FMCG领域理论研究

  3.1快速消费品的定义

  快速消费品(简称FMCG):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易消耗的必需品。其又被称为PMCG,即为了刺激消费,产品经过独立包装再流通市场[[[11]李莹.高附加值快速消费品分销渠道的构建与管理研究一一以依云矿泉水为例[D].上海大学,2008.]]。
  行业的基本准则+产品细节投入+线上线下市场宣传+创新点+产品的口碑维护=快速消费品(公式简述了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本质)

  3.2快速消费品的特点

  影响快速消费品的选择的因素更多的取决于消费者自身。消费者主要受快销品价格高低.、促销方式、包装风格等影响因素[[[12]杜少甫.锄工集成环境下的补货发货策略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具体特点:
  (1)产品需求量庞大、周转率高。由于产品是生活所需,购买总量大且变化波动小。价格易接受且消费者使用频率高。
  (2)使用周期短。食用类产品最佳使用时间大多不超过365天,日用品如沐浴露、化妆品等一般不超过1000天。
  (3)种类繁多。该行业产品易被复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企业不断的开发新型产品。
  (4)方便快捷。该商品价值低,出现在各个零售商铺,消费者单次购买数量少但呈现频繁的趋势。
  (5)视觉冲击。吸引消费者的商品往往取决于产品的外包装、商品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影响。
  (6)消费者忠贞度低。由于产品大同小异,功能性质类似,消费者同意受到价格的影响来选择商品的品牌,而非始终坚持一个品牌。
  (7)不便于预测。快消品价格波动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等因素加上更多的潜在因素还没有被考虑在内,均影响了预测工作。
供应链环境下快消品库存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应用

  3.3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结构

  生产、供应、销售为快消行业的三大重要环节。以下为具体流程图:

  3.4快消行业库存现状

  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从传统理念来看,其侧重分析企业如何就库存管理角度实现利润最大化;其次现代物流侧重在供应链环节上各成员通过资源、信息共享,从而获取利润。本文是根据供应链角度分析问题。
  通常来说,库存管理是在补货周期、数量以及库存现存状态中寻求最优平衡值。消费者易受到快消品价格的影响,主要原因是该类产品易复制性以至于难以进行需求预测。所以,影响快消行业库存管理的原因有很多,以下为不同因素影响条件下快速消费品库存管理研究方法。
  伴随着管理方式的进步以及相关领域的成熟,我国企业库存管理有着完善的发展环境。不过,当前我国企业在库存管理的方法中仍然留有疑惑,有待于企业和学者进行因地制宜式研究。

  3.5国内快消行业面临的库存问题

  在快消品行业中库存和销售在企业的资金流动中占据绝大部分比例,有学者曾提出“管好库存才能做好销售”,由于该行业单位挣得利润相对较低,且库存为企业发展的利润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保证库存的方便快捷以及能够做到及时补货的作用。我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通过投入小来换取产量大,使得资源没有浪费,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供应链管理中的两个根源问题为一方面需要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需要控制库存,换句话说,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解决成本。但是如果只重视成本,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服务等问题。因此,很多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要过高,忽视了库存问题。库存,一方面是代表产品;另一方面是交付,是货物的移交。控制库存等问题,不光是在数量、价值上进行把控,还有产品能否及时以合理的价格、地点、时间、数量等满足需求。随着产品的需求增大,相对应的矛盾也会层出不穷,进而凸显出库存问题。
  具体问题分析:
  3.5.1企业缺乏合作、共享理念
  库存的其中一个涵义为存货的转移。由上文可知快消品行业供应链的特点,为了能够信息共享,降低费用开销,利润最大化。不过,就传统模式来看,各企业之间各自为政,有独立的管理方式方法,与彼此的合作方很少进行有效信息共享。
  当今,供应链环节中的成员会将库存问题转嫁给合作方,以逃避库存带来的成本增加,如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降低相关成本,原材料库存问题将会被制造商转嫁到下游相对较弱的供应商。供应商被要求按时交货,为了保持生产合作关系,供应方需要提前准备材料且保证材料充足。如此看来要求供应方及时供货的上游部分通过转嫁需求虽然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其下游供应商的库存成本过重,不便于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得供应链整体不健康运行。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供应链环节中的各成员还是以自身利益为主,忽视了其合作企业的利益所得。这样的发展模式只是部分企业短期盈利的方式,长期来看,在牛鞭效应的作用下,部分企业由于库存过多积压导致企业把资金更多的放在了剩余库存上,从而导致企业之间的合作崩塌。最终处于强势地位的上游企业也失去了合作伙伴,丧失了更多甚至高于原库存成本的利益。企业之间应加强协作,减少牛鞭效应带来的影响,共同管理库存问题,把工作重心更好的放在有需要的地方,促进链上每一个成员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整合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好的达成信息共享,互惠互利的效果。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特性要求个环节快速反应,如供应部门、运输部门、零售部分、生产制造部门均需要作出调整,因为每一个成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发展。因此相比较得出在供应链背景下考虑库存管理问题,能够更好的刺激企业之间共享信息、团结合作,降低库存成本。
  3.5.2库存的冰山学说
  在中国,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在生产的每个流程都会保留充足的库存量。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带来沉重的库存成本,但是可以保证每次生产的数量,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根据律特法则6可知,这一种做法有违现实发展。伴随着产品数量的提升,产品的制造时间没有改变,反而会加重。在企业之间需要以供应链的视角来看待双方达成合作时,保证货物补充的周期和时间。然而企业彼此之间很少能够把工作重点放在关注对方的库存数量、周转期上。它们只管满足对方的订单数量要求,忽视了库存下隐藏的潜在问题。
  图示为库存冰山,形象地概括出库存的潜在威胁:
  当处于A水平线处,并不会冰山问题,一切都正常运转。
  当处于B水平线处,如图所示,潜在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如下为形成库存冰山问题的缘由:
  1.快消行业的预测能力还有待提升。
  2.只顾采购成本问题,而忽略了库存的成本。在采购单价相对实惠时进行大量的购入行为,然而忽略了为此所要支付的库存费用。
  3.供应商不稳定。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或者是频繁更换供应商,这一问题使得制造商需要更多的备置材料以防止由于供应商的不稳定引发自身供货不及时,从而失去市场。
  4.管理观念落后。库存管理观念陈旧,订货数量以及时间的分别没有根据计划来定。
  除此之外,当一个企业的库存出现问题说明其企业中在组织、体系、发展规划中存在着问题,一个问题的出现还会影响其他方面或者是由其他方面诱发而来的。因此,库存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小问题。
  3.5.3信息传递迟缓、低效
  企业之间的物料需求计划、产品的库存数量和补货时间以及相关的数据预测分析,在供应链发展中作为重要的数据支持起着推动作用。不过,当今还是有很多企业没有能够接收到共享的数据。并且,一方面数据的时效性相对较弱,没法准确的反应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容易误导企业,影响原材料的计划和供应。所以,一个高效运行的供应链链条还是很有必要的。
  3.5.4库存的不确定性
  当成功销售一个单位的产品,店家需要进行补货。这时一个单位的产品被运往商家的库房中,与此同时,制造商也在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因而,现如今在供应链上库存还没有实现完全同步。每一个环节的数据和信息都存在着不确定,所以库存的必要性由此显现出来。因此需要降低库存问题以及各个环节过程中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实现企业之间的同步。
  库存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析:首先,造成供应商不确定的原因有特殊天气导致配送时间推迟、材料不满足需求等。制造者的不确定性存在于生产工具出现问题、原材料质量出现问题、计划存在误差等。消费者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价格波动、个人行为方式引导、预测的误差。
  企业的预测基本上都会以一些背景条件为基础,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是完全根据既定的背景来演变,因此预测总是会出现偏差,存在着不确定性。
  3.5.5“零库存”的错误理解
  在上个世纪,部分企业对零库存有一定误解,认为库存的存在就是多余的,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因此,盲目追求库存量为“零”的状态。部分企业在追求零库存的同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调配库存量和周转时间,使得难以在短时间内及时供货,丧失了部分机会成本。其实,这里零代表的是一种货物周转的状态而非数量。

  第四章库存管理模式

  4.1库存管理理论概述

  库存管理:根据库存和企业的需求和特征进行需求预测和评估、补货的管理方法,最终目的为根据分析所得订货数量和时间。

  4.2库存管理方式种类

  4.2.1传统库存管理方式
  (1)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帕累托分析法)
  首先,该模式源于帕雷托定律。后来,被适用于库存管理中。面对不同数量和价值的产品,需要运用不同的理念将产品分类进行管理。“20/80”法则为该方法的思想核心:占整个产品价值的80%的A类产品占总量的20%;总价值为15%的B类产品数量占总量的20%;总价仅为5%的C为全部产品数量的70%。[[[13]叶伟龙,李青.ABC库存分类的多准则优化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758-761.]]
  根据划分类别,A类产品需要得到精准度更高的管理;B类所需的管理水平一般;C类管理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关注。
  (2)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Economic Order Quantity)
  当需求一定,订货数量呈上升幅度时,其相应的订货、缺货成本有所下降,这是企业说期盼的情形,但是,相应的库存数量以及对应的成本问题也会随之加重。EOQ就是根据估计来求得的理论数值。以下为上述三个决定因素的关系示意图:
  以下为经济订货批量数学模型:
  (3)订货点检查策略
  该策略分为两个部分,是用来解决如订货时期等库存问题的方法。
  ①定点订货策略
  方式一:(s,Q),当库存数量减少到s,每次固定补货数量为Q。
  方式二:(s,S),如同方式一,当库存数量减少至s时,这时,订货数量不恒定,改为订货数量满足S即可(订货数量=S-s)。
  这一种订货策略需要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适合需要精准把握的产品。
  ②定期订货策略
  (R,S)每隔时间单位R,企业就开始订货进行补货,补货数量到S为止。R是根据企业部门数据推算并根据管理经验得到的。该订货方式更加适合不需要精准把握的产品,不需要向定点订货策略一样需要严密监控。
  以上为三大有代表性的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企业在运用这些模式下都更多的关注自己企业的发展,忽视了合作伙伴的信息。缺乏信息的共享,因此造成成本增加。
  4.3.2新型库存管理方式
  随着管理方式的进步和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间的各自为政开始转化成了相互扶持信息共享,现代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开始被社会接收。
  (1)供应商库存管理VMI
  企业之间可以打破各自为政的状态,实现信息共享。特别是需求信息,企业之间可以将该数据透明化,进而可以将库存问题优化。上游的企业就可以根据需求补充库存,供应商就可以准备想制造商供货的时间和周期。通过这种管理模式,下游企业愿意把消费者的需求反馈给上游企业,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14]黄卫忠,陆海龙,张思.基于库存销售比的VMI补货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2:118-120.]]。
供应链环境下快消品库存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应用
  (2)联合库存管理JMI
  联合库存管理的特点是协调中心,促进供应链成员之间能够实现同步。在该模式背景下,各个企业都需要参与进来,确定好如何进行库存的补货行为以及根据哪些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以下为联合库存管理模型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原材料以及成品的联合库存即为协调中心,保持企业之间同步性的枢纽。
  (3)协同式库存管理CPFR
  该模式通过提升供应方的销售额同时降低零售方面的库存量,解决了前者的集成化缺失的弊端。从全局出发,共同管理彼此的产业链,共同分享需求信息,降低库存成本。

  4.3针对快消行业的库存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现如今,我国快消企业大都仍然以自己的发展为主,不会考虑到别的公司的处境。大部分企业还是继续沿用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这就是阻碍我国快消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所在。企业之间没有办法进行良好的数据或者是需求相关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从而出现了库存积压或缺货问题等相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系列库存问题,企业需要进行革新。
  供应商库存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即降低库存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15]吴文祥.VMI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果评论研究[J].管理评论,2003,15(6):55-58.]]。不过,企业之间在合作领域仍存在一定空缺。加之,如果企业想要实施该模式,需要了解到信息的渗透如一方把握另一方的库存量和周转期,都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这需要公司之间有充分的信任才得以继续开展合作。
  为了保证供应链每个环节高速运转,联合库存管理对环节之间能否很好的连接和沟通要求严格。该模式为确保供应链上每个成员都拥有适量库存,而不是过量的库存积压,建立中间环节,保证每一步的生产运输顺利进行。不过,这样的高速运行和严格把控的成本相较其他模式所花费的成本较高[[[16]李晓娟.供应链JIT采购与传统采购的对比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100.]]。另外,如果JIT管理模式中有一个部分没有达成效果,整个链条将会受到影响。日本汽车制造业本田公司是最早适用该模式用来管理库存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过相较于快速消费品品种多、量大、单位利润低可知,该行业如果采用JIT模式风险会相对较大。
  协同式库存管理是一个在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成功合作的模式,如Wal-Mart以及其合作伙伴供应商、咨询公司等率先推广使用该管理模式。在面对一个生产制造商,多个供应商在联合库存中补货的时候需要使用共同的仓库进行补货。这一模式需要生产制造或者是零售商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这种管理方式适用于规模大、资金多的企业占主体带动相关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进行计划和预测工作。在中国,大部分做快消行业的企业还不能承担该模式所需要花费的大量成本。因此,协同管理方式不能很好的加快快速行业的发展。
  生产制造商在VMI的引导下,获得合作方需求信息,从而进行科学的计划和采购。合理分配库存的管理权限,使得零售商等相关合作方可以直接把需求信息传递给生产制造方。制造方可以根据信息,提供库存的补货需求信息给合作方。这一库存决策权的转移简称为分销商的管理系统。其中P&G极具代表性。
  联合库存管理与供应商库存管理:使用前者管理模式的种类和规模的企业相比后者多。企业之间共享有价值的需求、库存量、库存周期信息,为获取供应链整体链条上的利益最优化而努力。其需要建立的原材料和成品的联合库存所需成本过高,需要单独的运营资金和人员辅助。由于快消行业的单位成本和利润低,不适合难度过高且风险较大的管理模式。
  协同式库存管理作为最新的管理模式,借鉴并吸收了前者库存管理的发展优势,并及时更正了两者的弊端。为实现供应链环节真正的准确合作,协同式库存管理可以做到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降低需求预测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虽然通过最新模式,企业的工作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该模式没有很好的将消费者考虑在内。
  因此,以上通过将各种模式进行独立分析和模式之间的对比分析可知,每个管理方式没有绝对性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弊端。就本文研究主体快速消费品行业来看,由于如ABC管理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库存数量较为庞大所花费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该类传统模式参考价值较低。就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来看,JIT模式需要额外对联合库存进行实时监管和传递信息,相较以往的管理模式步骤更加繁杂。就低成本的快消行业来看,不适合联合库存管理的高成本的开销。企业之间合作需要高度的信任和默契,这也是中国大部分企业中所缺乏的特征。就技术要求方面,中国企业还是有一定差距。综上所述,结合文中的快消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多种库存模式的适用性考察,VMI是最佳选择[[[17]涂艳红,罗贞礼.中国快速消费品战略性渠道建设初探[J].经济与管理,2007,21(2):90-92.

  4.4实例背景(VMI应用)

  4.4.1宝洁优化供应链的途径
  作为快消行业的代表,库存优化是P&G关注的要点。其中,该公司采用的主要管理方式为VMI管理模式。
  企业和上下游合作方需要密切联系,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最初供应链上各成员需要共同制定彼此库存问题需要参考的数值以及共享的具体信息清单;接下来,企业之间需要建立共同的信息处理模式;再者,汇总货物需求以及库存数据于供应商。通过这样的方式,宝洁公司合作的供应商不需要为了能做到及时供应、处理合作方的临时需求而额外定期或者是定量存储安全库存。就P&G自身来看,其依然可以得到及时的需求供应而且不需要准备剩余的生产原料从而降低了一定量的成本。
  4.4.2宝洁的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实践应用
  宝洁与香港某零售商达成合作。宝洁在香港拥有一个派送中心和十个门店。在两者合作前期,公司使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订单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合作后,双方采用KARS和EDI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处理订单。在于香港零售商达成合作之前,宝洁公司销售了115单位的产品,其库存的周转时间分别为56天(中心仓库)、49天(店铺)。其中,公司的货物的缺少率占总货物的5%。为了能够共同通过缓解库存压力减少成本,工作人员追踪数据得出零售商处的库存挤压过重且缺货数量出现问题。
  2000年3月份,宝洁正式和香港这边的合作方正式开始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这一模式。模式被分别下放在双方公司的计划采购、运输、操作控制等相关部门,使得管理方式渗透到每一个节点。7月,正式开启VMI的应用。在最初的开始阶段,企业之间开始重新安装使用新的系统软件(VMI)。除此之外,订货形式以及沟通形式和内容也随之更新。
  时隔90天,供应链整体有明显提升的迹象。与应用VMI管理方式之前的统计的数据相比,企业的效益得到进步。具体数据:宝洁产品的销售种类增长了26%,库存周转的时间段减少了50%(中心)、17%(门店),缺货比例减少了40%。相应地,宝洁的合作方零售部门的营业额也增加了40%。
  在品牌生产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友好透明合作下,双方的成本减少利润增加、库存问题得到缓解、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4.5实施VMI面临的挑战

  通过宝洁案例数据分析可知,供应商库存管理方法能够帮助各成员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不过,该管理方法还有一些条件有待于企业去满足。如供应商管理模式中没有一个固定的运行程序,使得企业在实施时会有些许迷茫。以下是针对快消行业特征,总结得到阻碍模式实施的问题:
  4.5.1缺乏对管理模式的总体认知
  供应商库存管理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完整的、真实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更加精准的解决行业中的库存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对库存展现出来的信息进行及时反应和记录。在实施VMI的企业中,还是有很多企业想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解决自身的库存问题,但是并不清楚该模式真正的定义。[[]]首先,很多企业对库存的处理问题还是带有传统的理念,企图通过某种形式将库存问题转移给下游合作企业。就快消品行业来看,由于零售商户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此这种错误的观念更加普遍。其次,企业的内部的程序、技能需要等都需要更新,内部工作人员会有不适应的阶段,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4.5.2企业之间的信用问题
  供应商库存管理是是增强企业之间的合作良好途径,但是企业之间没有强制的联系,因此企业还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不利于供应链的共同建设。
  快消行业之间缺乏信任的主要原因:首先该行业的强势方习惯性压榨弱势;其次,为了保持竞争力,供应商不愿意向生产制造商提供真正的数据和信息。
  4.5.3信息共享问题
  具有复杂性的快消品行业在实施供应商库存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过,在资源分享的同时,企业面临问题:
  第一,企业之间的共享信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因为没有办法保证自己提供的信息能否不流露到其他企业的手中。特别是如果详细信息被竞争者拿到,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在快消行业,产品容易被复制,通过数据信息便可以对某个企业的做到整体把握,因此存在着风险。
  第二,供应商库存管理的实施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一定效益。但是大部分企业急于求成,不愿意将企业的发展放在不确定的位置上。
  第三,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需要得到领导者的选择和支持,部分决策者没有看到该模式对本行业发展的正面意义,更多的关注在别的领域如销售等。

  4.6实施VMI、应对风险的方式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施供应商的库存管理方法,获取利润的最优化,快消行业需要应对上文所述的挑战积极采取措施。
  4.6.1深入了解供应商库存管理方法
  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不仅要注意销售的业绩,还要注意到工作理念的传输。在确定供应商库存管理方法的使用之前,企业的领导甚至是员工都要对概念、选取该方法的原因有所了解。
  4.6.2建立诚信机制
  企业之间为了能够很好的达成诚信方面的共识,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定立合约,用文件形式来约束双方的利益。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通过法律来鼓励企业之间进行信任合作,可以约束合作企业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同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6.3技术更新
  首先,实现技术更新,如运营方面和信息领域。
  运营领域:优化补货方式,随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准确预测未来的需求信息。
  信息领域:为实现供应链环节上各成员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方便资源、信息共享。
  其次,不断实现员工理论技术的不断革新。供应链领域的人才还是比较稀缺,需要培养、提升员工的理论技术,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协助供应链高效发展.

  第五章结论

  5.1结论

  新形势下,库存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问题,同时也决定着是否能够及时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库存管理模式对整个行业乃至是消费者都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宝洁公司供应链的实际库存管理方法数据效果进行论证模式的适用性的同时,分析如何进一步实施该模式,促进快消行业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
  1.库存管理在行业发展、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如果库存管理局限在快消行业,企业的发展会陷入深渊。通过以建立供应链为前提,整个快消行业链条上的成员共享需求信息,减少预测的失误,降低库存成本。
  2.在多种库存管理模式中,快消行业管理方法中相对合适的选择是VMI。其中,不同的模式都相应的为企业提供发展条件,同时,也都存在着弊端。值得注意的是,库存管理模式的选择受到行业特点的限制。就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单位利润低、需求量大、周转率频繁等特征,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大部分优势来辅助行业的利润最优化。同比其他模式,VMI虽然不是最优化、最新的管理模式,但是对快消行业是风险影响力度相对较小的。
  3.快消行业的企业在面对VMI模式的挑战时,需要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短期的困难,争取后来的效益最优化。企业在面临管理方法革新时,难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需要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合作起来,共同抵御风险。

  5.2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本文由于自身认知不足,对于快消品行业库存管理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案例分析时,缺乏具体数据的支持。三年来,我一直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充满好奇心,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管好库存”对快消行业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真正的踏入快消行业,接触到真正的数据,使得理论研究更具有实用性,真正的便利企业发展、服务大众生活。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87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7月1日
Next 2021年7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