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研究目的:基于目前对治疗糖尿病的药品情况的剖析,进行药学服务干预投入糖尿病病人医治的效果的探究。研究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80个样本,其均是本院的病人且具有糖尿病。全部患者入选时段为2019年01月份-12月份,对这80个样本进行相应的排序,依次进行分组,将常规的干预施加于对照组的40例,而将药学服务干预和常规干预共同施加于观察组,统计患者用药治疗效果。结果:在对照组中,施加了药学干预后,存在16例部分依从患者,14例完全依从患者,其相应的依从率为75.00%,而在观察组当中,存在39例部分依从以及完全依从的患者,计算得97.50%,P<0.05;施予药学干预之后,对照组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空腹血糖分别为10.11±0.62、7.18±0.54 mmol/L,观察组8.15±0.56、6.05±0.49 mmol/L,P<0.05;观察组经药学服务干预之后十分满意、满意患者22例、17例,计算得97.50%,对照组14例、17例,计算得77.50%,P<0.05。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能够通过药学服务干预得到缓解,从而病人的用药依从性得到提升以及达到其服务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 键 词:糖尿病;用药现状;药学服务;干预效果
1 绪论
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2型糖尿病好发于年龄超过40岁的群体中。由于糖尿病具有易变性,因此增加了患者对自身疾病控制及管理的难度。随着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然而目前本国糖尿病患者拥有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未达到标准。药物治疗随访具有经济性较好、工作简单方便等特点,不仅能提升治疗服务的内涵,还可使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保障治疗效果。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作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一种的糖尿病(DM),其属于慢性高血糖症,是环境以及遗传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体内胰岛素(Insulin)分泌因子变少或者相关功能出现问题都会出现该症状,妊娠期糖尿病,l型糖尿病(type1 diabetes mellitus,T1 DM),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 DM)与其余类型的糖尿病共同组成了糖尿病家族。在这当中,有着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别称的T2 DM,占全部DM比例的90-95%,在DM中它出现的频率最高,它的症状是胰岛素生物学功能紊乱以及胰岛素分泌障碍[1]。在第八版的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资料中,目前全球4.25亿人患有糖尿病,8.8%的患病率,这当中,2型糖尿病出现的频率最高。自1980年到现在为止,增长了近5至6倍的糖尿病患病率,特别是在21世纪初期,其上升速度更是突飞猛进,由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6.5%被采纳进新版诊断标准,当前,存在1.14亿糖尿病病人于我国,位居全球榜首,糖尿病率更是高达11.6%[2]。由于本国的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基于国际患病人口数量,当前患有糖尿病的人口已然在其25%以上,并且整体的糖尿病病人人口数量上升趋势愈演愈烈,按照这个形势来看,糖尿病病人在2030年的数量会增加至1.2亿[3]。因此,作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的糖尿病已经开始影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了。
老年人是年龄超过60岁且包括60岁的人群,这一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与卫生部定下的。但是就那些发达国家而言,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超过65岁的人群即为老年人[4]。考虑到一些要素的作用,如文化水平,生活习惯以及年龄大小等,本国的患有T2 DM的老年人有着极低的依从性与自我管理水平,从而使得患病情况偏离预期,同时有可能损害器官功能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根据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可知,冠心病也是糖尿病病人容易患上的疾病,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生命。当前的医疗设施难以应对糖尿病,病人在得到诊断之后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医治,同时由于时间的推移,病人会持续患上糖尿病并发症,病人与其家人需要承担极大的医疗费用以及心理负担。12.32%是本国超过60岁且包括60岁的老年人口系数,这一数据来源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而22.86%为超过60岁且包含60岁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这一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在2017年,国际共有400万人口因为糖尿病去世,其构成了国际死亡率的一部分[5]。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可知,由于糖尿病以及其并发症的存导致患有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与其家人都承受着心理以及经济压力。综上所述,当前本国迫切需要得到预防与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这样一来,“健康老龄化”的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与身体健康的寻常人相比,老年糖尿病病人有着较低的自我治疗能力,同时老年病人身心都倍受压力,所以目前的热门话题为怎样改善当前现状。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如今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条件的正在主见发生变化,这一转变离不开,老龄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等一系列原因,在此背景下,患有糖尿病的人口数量每年也在增加,在这当中,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程度相比,1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程度较小[6]。国际共有4.25亿名的糖尿病病人,其中超过25%是成人糖尿病病人,这一数据来自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整合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基于这样的趋势而言,在2030年之时,国际将有5亿人患有糖尿病,而1.2亿为我国的人民[7]。就本国而言,糖尿病患病率在不断增长,同时他国的患病率均小于本国,自1980年开始,增长了5至6倍的糖尿病患病率,特别是在21世纪初,其上升速度更是突飞猛进。1980年的患病率为0.67%,到了2007年,患病率增加至9.7%,这一数据来自5次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其时间跨度为1980至2007年[8]。在2017年,10.9%为本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共有糖尿病病人1.139亿名。在全球排名第一[9],这一数据来源于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加入了糖化血红蛋白≥6.5%标准)。所以,作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的糖尿病已经开始影响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了。
1.2.1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在当前时期,本国有着较多的人口数量,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渐增加,有着现有养老需求以及社会养老配套的特征,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逐渐成为一个世界难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代替传统的医疗模式,人们研究发现,心理及社会因素在患者治疗过程及生存的质量影响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健康老龄化是由WHO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需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将患有疾病的老年人的患病周期缩减,使其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进而迎来健康的老龄化时代。如今,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预期寿命以及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是由于疾病谱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成了重要元凶之一。因为患病周期较长,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等一系列因素造成老年糖尿病病人的部分生理结构与功能出现问题,将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产生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严重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研究人员自1990年起,其就重视了糖尿病病人的社会心理问题的研究工作。糖尿病病人出现压力负担是由于多种并发症,复杂且严格的自我管理以及长时间的药物治疗等因素,烦躁,恐惧,焦虑,抑郁,孤独等种种负面情绪均与其有关[11]。倘若要想缓解病人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状况,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得到改善,可以采取教育开导病人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合理的运用心理治疗能够缓解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在管理糖尿病病人的方面,疾病的治疗离不开病人的心理韧性,通过较好的韧性,病人能够以更加乐观的态度参与疾病的治疗。加之,在现在大环境急速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糖尿病逐渐在年轻的群体中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刘豫霞等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情绪的不稳定、生活习惯不规律、抑郁焦虑及负性生活事件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的发生有明显关联[12]。
60岁以后发生糖尿病患者群体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特点:1)患病人数多及患病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在总患病人数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2000年的10%增长至2006年的13%,占总患病人数比例大于20%(2007-2008),这一比例高于20-13岁患病人群比例的10倍[13];2)糖尿病并发症极大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据调查得出,未患有糖尿病和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相比而言,尿毒症比例为1:25,患冠心病比例为1:3,失明比例为1:12;3)自控能力较弱:因为传统风俗、年龄、生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老年病人的自我约束管理性差,病情容易反复[14];4)疾病加重身心负担:目前糖尿病不能、长期治疗够得到治愈、病情因外部和自身因素容易反复的特点,给患者带来较重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明显高于年轻患者,与糖尿病的并发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发症与糖尿病导致患者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因此管理好老年患者的健康,努力降低糖尿病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危害是必要的。
1.2.2药物治疗现状
除了常规的用药以外,还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时长大约为24周。在治疗期间定时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大约一个月进行一次患者健康状况的回访。同时,提供给患者达格列净(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生产,每片含量5mg,口服,每次一片,每日一次)。如果在治疗期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疗效(在治疗实施>4-12个星期后,FPG>13.3mmol/L,或是在实施治疗>12-24个星期后,FPG>13.3mmol/L),这个时候就应该添加辅药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0,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00mg每片)进行补助治疗,总用量为:每日500-2000mg[15]。
糖酵解发生第一次反应时,葡萄糖激酶(GK)起到关键性作用,对血糖的平衡、代谢十分关键,干细胞、胰岛β细胞是其分布的主要场所。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激酶会使得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肝脏糖原的生成,促使血糖浓度快速降低。经有关学者研究发现,胰腺β细胞葡萄糖激酶缺损的小鼠体内血糖值就会大于正常值,严重时直接丝袜,但是小鼠的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激酶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16]。所以,无论小鼠是不是患病鼠,葡萄糖激酶含量的增加都会引起小鼠抗糖能力的提高。对于患病者而言,他们的体内缺少有活性的葡萄糖激酶,因此耐糖能力很弱,体内血糖值就会升高,因此葡萄糖激酶的活性对于糖尿病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胰腺中葡萄糖激酶是葡萄糖的调控器,其能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且十分敏感,即使是极小的活性变化都可能引起血糖代谢发生异常,且葡萄糖激酶不会出现负反馈的机制,也就是说磷酸化葡萄糖不会对其活性产生抑制,换言之就是胰岛素的信号会无限的被放大。考虑其可能致使低血糖,使得β细胞发生衰竭,治疗最终失败[17]。
胰高血糖素又名升糖素,分泌于胰岛α细胞,其能促进唐医生、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增加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恰好相反,人体内的血糖就在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着相对稳定,因此胰高血糖素对于患者的血糖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在人体的肝脏(GR)里面存在着大量的胰高血糖素受体,肾脏和心脏中也有部分受体,当胰高血糖素受体被激活之后,就会促进体内的血糖升高。通过调查得出[18],如果将小鼠体内的GR受体移除,那么和正常小鼠相比,摘除的小鼠饮食摄入、运动量都远低于正常鼠,但是灌胃后具有更好的耐糖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高血糖对小鼠体内其他细胞的进一步伤害。虽然GR受体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症,但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过低,另外研究学者表示:若α细胞分泌过多的胰高血糖素时会发生胰高血糖素血症,加大胰腺肿瘤的几率[19]。
G蛋白偶联受体119(GPR119)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一个变形,通常在说在人的胰岛β细胞中分布较多,在胃肠道分泌细胞中也有分布。如果去除小鼠基因中的GPR19,和正常小鼠相比,小数的耐糖量和胰岛素分泌量都降低了。因此可以得出,GPR19胶带机能够促进胃肠道L细胞增加GLP-1的分泌,同时也可以控制GLP-1的含量,还能够增加体内的胰岛素含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GPR19也会影响人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所以目前还不能直接将GPR19激动剂直接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不仅如此,GPR119激动剂对降糖的临床效果还普遍较差,因此如何提升其治疗效果还亟待解决[20]。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苏氨酸激酶\丝氨酸激酶的一个变形,具有使细胞能量稳定的作用。通常来说在人的骨骼肌和肝脑等地方分布较多,AMPK可以时刻感应到体内的能量状态,如果细胞的能量处于缺失状态,那么AMPK就会被激活,激活对骨骼肌和肝脑等部位发出指令,产生一系列摄取能量的活动。部分研究表明,有一些糖尿病或者是代谢综合症的患者体内的AMPK含量是异于常人的,在患者体中如果AMPK被激活,那么患者的身体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治疗药物,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降糖的靶标主要是AMPK,故而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希望靶点可能就是该药物。但是因为AMPK分布较广,将脑、心脏等组织中的AMPK进行激活,可能会引发未知的副作用,因此增加药物的特异性、选择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21]。
PTP-1B含有丰富的酶,几乎分布于每个组织中。对胰岛素起到负反馈调节的作用,当其被激活时,就会促进胰岛素受体磷酸化。对于一些肥胖患者或者是胰岛素抵抗者来说,PTP-1B的活性会有所增强。小鼠中PTP-1B缺乏其胰岛素活性会明显增强,并有效阻止肥胖的发展。通过调节后,小鼠的血糖减低,胰岛素水平逐渐正常。但是该药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亟需提高其选择性。
2 资料和方法
2.1资料
本次研究在我院选择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全部患者入选时段为2019年01月份-12月份,将80例患者编号分组,对照组40例施予常规的干预,观察组将常规干预与药学服务干预联合应用。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2)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3)患者同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其或者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1)头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2)有严重的肝、肾内脏功能系统障碍的患者;(3)因糖尿病产生的并发症比较严重的患者;(4)意识不够清醒,有精神病的患者。在研究之前已经取得了所有患者家属的同意,院中伦理委员会也批准,所有相关人员都签署了同意书;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对比发现,P>0.05,研究结果具有临床意义。
2.2方法
40例对照组进行相同的处理,包含药品类别、服药时长、服药数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等,以口头健康宣教为主。
观察组将常规干预与药学服务干预联合应用。①成立药物干预小组,确定主题:药物干预小组由科内 8 名护士组成,每周由护士长组织开会讨论“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干预后的护理措施”。②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疾病史、年龄、性别、用药史等方法,并积极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健康需求。③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不同的用药指导,对于病程长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其他影响因素,通过更换药物及调整用药剂量,来预防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④药学监护:护士教授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作用机制、各种药物剂型以及名称等让其学会观察药物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提高自护能力。⑤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每 2 月定期电话随访,询问其近期身体状况,叮嘱其按时服用药物,并询问其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2.3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治疗依从率评价标准按基本依从、完全依从、不依从三个维度来分,从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规范服药、血糖定期监测等方面对调查表进行制作,对患者依从性展开评价。
对2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包括餐后两小时血糖、空腹血糖。
对比本院内部调查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上述两组治疗的效果,在100分的基础上,如果获得的分数越多,就说明患者的满意度很高。
2.4统计方法
本次的数据统计是建立在SPSS 21.0的基础上进行的,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当结果为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价值。
3 结果
3.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线资料对比,P>0.05,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
分组 | 性别 | 年龄 | ||
男 | 女 | 跨度 | 中位数 | |
对照组 | 22 | 18 | 60-82 | 69.38±2.93 |
观察组 | 23 | 17 | 60-80 | 69.24±3.02 |
X2/T | 0.3298 | 0.4182 | ||
P | >0.05 | >0.05 |
3.2依从性
在进行对照处理之后发现,部分依从数量为16例,完全依从数量为14例,得到依从率为75%,而观察组的部分依从数量为39例,计算得97.50%,P<0.05。
表2 依从性
分组 | 完全依从 | 部分依从 | 不依从 | 依从率 |
对照组 | 14 | 16 | 10 | 75.00 |
观察组 | 23 | 16 | 1 | 97.50 |
X2 | – | – | – | 6.8397 |
P | – | – | – | 0.0002 |
3.3血糖水平
施予药学干预之后,对照组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空腹血糖分别为10.11±0.62、7.18±0.54 mmol/L,观察组8.15±0.56、6.05±0.49 mmol/L,P<0.05,见表1。
组别 | 例数 | 餐后两小时血糖 | 空腹时血糖 |
对照组 | 40 | 10.11±0.62 | 7.18±0.54 |
观察组 | 40 | 8.15±0.56 | 6.05±0.49 |
T | – | 12.0819 | 10.2763 |
P | – | 0.0000 | 0.0000 |
3.4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经药学服务干预之后十分满意、满意患者22例、17例,计算得97.50%,对照组14例、17例,计算得77.50%,P<0.05。
表4 满意度情况
组别 | 例数(n) | 十分满意(n) | 满意(n) | 不满意(n) | 满意率(%) |
观察组 | 40 | 22 | 17 | 1 | 97.50 |
对照组 | 40 | 14 | 17 | 9 | 77.50 |
X2 | – | – | – | – | 7.3298 |
P | – | – | – | – | 0.0001 |
4 讨论
在所有的代谢性疾病中,糖尿病的占比较高,糖尿病患者大多数表现为持续高血糖,属于终身性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增加了巨大的负担。再加上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临床表现为血糖的升高,这主要和胰岛素的含量失衡有关,从而引起血糖的上升,进而引发其他的病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临床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和四肢乏力等,同时它属于终身性的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糖尿病是由生活方式改变、环境、遗传等因素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完善,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遍地开花”,但效果不太理想,相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每年都比前一年增加得更多,据预测,到2035年,全世界将会有5.92亿糖尿病患者,且愈发趋于年龄化。我国调查研究也发现,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者约占9.7%,而糖尿病控制率仅为10.24%。
在日常生活中,患上糖尿病的几率是很大的,加上现代人不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患上糖尿病之后,还会有患上并发症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所有,我们要尽最大努力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最近的几年,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降糖药物,患者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这也意味着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可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一定的不可预测的伤害。所以,控制药物使用,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用药中最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第一种解决办法就是设立咨询点,或者是由专业人员监督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频率都是正确的;第二就是利用摄取的药学服务中心,对社区出售的各种降糖药物进行检查和筛选,将不符合要求的药物移除,并对符合要求的降糖药物进行一定的分类和说明,方便不同症状的患者选择正确的药物,保证用药的合理性。通过研究发现,药学干预之后对照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患者为14例、16例,计算得75.00%的依从率,观察组完全依从、部分依从39例,计算得97.50%,P<0.05;施予药学干预之后,对照组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空腹血糖分别为10.11±0.62、7.18±0.54 mmol/L,观察组8.15±0.56、6.05±0.49 mmol/L,P<0.05;观察组经药学服务干预之后十分满意、满意患者22例、17例,计算得97.50%,对照组14例、17例,计算得77.50%,P<0.05。
结论
综上,药学干预作为现代医疗服务的重点,是指药师组织围绕用药时间、方法、剂量、次数等用药相关知识开展的指导及教育服务,以为患者提供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用药需求,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目的。将药学服务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实现患者服务满意度以及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可以将这种方式推广于临床。
致 谢
转眼间,我的学习时光也即将结束,在这毕业季节中,尽管带来了别离与伤感,但是,也让我走向了辉煌。
首先,我想要感谢我的恩师与论文指导老师,不管是为人还是治学,您都是我前进的榜样,学习的标杆。在承担了繁重教学工作与指导工作的情况下,您随时都会关心我的学习生活与科研,从毕业论文的开题、相关文献的查找,到文章内容的改正与完善,您对我给予了很多帮助与点拨,让我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地进步与成长,您的谆谆教诲必定会让我终身受益!
此外,我还想要感谢所有关心我并且帮助过我的同学、家人们,是你们给予了我无限的关爱与前进的动力,让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最后,感谢论文答辩委员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的所有老师们,我一定会悉心地听取各位的宝贵意见,并不断改正与提高,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赛付丁·帕孜力,艾山江·阿帕尔.药学服务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价值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9,(52):285.
[2]李国华.药学干预对多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5):336.
[3]邓彩霞.药学服务干预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5):174-176.
[4]黄建芳,王富海,曾彩贤, 等.药学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学干预及临床治疗评价[J].北方药学,2019,16(8):156-157,174.
[5]黎奔,钟玲,翁贤, 等.中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21):2205-2209.
[6]韩鹏定,郭洁茹.2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实践[J].医药导报,2019,38(10):1363-1365.
[7]杨明磊.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药学服务方式及施行效果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138-139.
[8]黄勇,刘琦薇,何萍.依托微信平台个体化药学指导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用药不良事件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2):4692-4693.
[9]周燕,张澜译.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用药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6):105-107.
[10]邓彩霞.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105-106.
[11]沈闻文,王振乾,原源, 等.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探析[J].饮食保健,2019,6(37):56.
[12]王维波,李振卿,王继美, 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住院患者的药学科普干预研究[J].中国药师,2019,22(8):1464-1467.
[13]杨兴杰.实施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用药依从性干预作用评价[J].家庭医药,2019,(8):382.
[14]王志辉,季敏,孙子杭, 等.药学服务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7):880-883.
[15]宋艳.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5):112-114.
[16]吴逸梅,盛月红,刘毅, 等.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2型糖尿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并发肝脓肿的药学监护[J].药学实践杂志,2019,37(4):365-369.
[17]赵娜,史永志,解沛涛, 等.临床药师对1例青霉素过敏的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药学实践[J].中国药房,2019,30(15):2143-2149.
[18]米日尼沙·阿木提,夏美斯亚·依格木,李治纲, 等.规范化药学服务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分析[J].中国药业,2019,28(11):126-128.
[19]宋杰.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药学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76.
[20]倪冲,施亚男.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5):116-117.
[21]侯丽艳,于成勇.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患者门诊治疗的药学实践[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3):3665-366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