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社会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我国幼儿的教育水平,特别是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对我国的长远发展和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意识具有积极影响

  有研究显示,幼儿的“心理自由”是形成创新意识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来适应教育的目标,形成幼儿的轻松、活泼的风园和人际关系,以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土壤”、“气候”。因此,创造幼儿心理自由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环境和氛围,摆脱了传统幼儿教育中的规则束缚,创造出适合幼儿易创新的意识和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教育对幼儿创造性意识的培养有着强烈的影响。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欲望的基础和条件。家庭中的轻松、自由、活泼的氛围,有助于幼儿的创作意识和欲望的发展。因此,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主动调整家庭教育的目标,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并以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行为支持、鼓励、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实践证明,父母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巨大作用模式,创新意识和行为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会感染和驱动的孩子[张丽.谈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宁夏教育,2007(11):33-34.]。男女幼儿创新性思维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根据皮亚杰的“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年龄发展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发展,同年龄男性、女性和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呈现出共同的特征,虽然男性、女性和幼儿在发展中存在不平衡,而且个体差异存在,但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并不明显。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传统观念在成人的社会角色、性别期望、教养方式等方面都会产生差异,“男尊女卑”的思想严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在父权观念的转变中,成人教育同样受到重视,女孩也可以得到平等的教育。因此,男性、女性和幼儿的创新意识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性思维能力具有引导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他们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发挥了她所特有的优势,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我们的家教工作呈多元化的特点。其宗旨是努力转变家长观念,让他们学习指导方法。如:日常的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观摩、家园同乐、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家长直接学习各种指导方法,如:言语性训练法、图形训练法、符号训练法、操作训练法,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创造,从而与幼儿园达成共识,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坚实保障。
  孩子们喜欢不停地摆弄物体,拆、装玩具,甚至收集“破烂”,依靠这些行为,他们不断地感知观察自然界,满足他们永不止境的好奇心,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很多家长对他们的孩子的行为不理解,认为是捣乱、搞破坏或不讲卫生,一味地加以训诉、盲目地限制,这也不行,那也不准干,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是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探索,如当孩子拆装玩具时不要盲目地加以制止,而应耐心地引导他们探索玩具的组合方法和工作原理,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道理。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幼儿的提问及向幼儿提出问题。因为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知识,并不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事物,发展新的联系,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限制,对很多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理解。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这正是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反映,是幼儿好奇心的体现,也是幼儿积累知识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应该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切不可训斥或敷衔了事,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向幼儿提出问题,并积极诱导他们提出问题及自己取得答案。

  (三)影响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

  1.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幼儿失去了话语权和独立思考的权利,成人是社会的主体,幼儿处于从属地位,作为“人”的核心特征被忽视,这与以“培养人”为宗旨的教育相背离。在这种压抑、机械的教育中,孩子的人格是不可磨灭的,扼杀了创造力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孩子需要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通过活动实践、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意识能力[史玉清.简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5(02):42-43.]。
  2.教师素养对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影响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能力离不开教育,创新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将“创新意识”定义在动手能力上,还有一部分表示“不是很清楚”,只有极个别教师认为:“创新意识是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的广度,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事物,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教师对“创新意识”了解并不多,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教育是教师的一项重大挑战。其次,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师思维敏捷、流畅、灵活、独特的教育和教学在孩子们的独特作用下,更加灵活面对复杂的教育形势,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促进教育体系的发展。此外,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创造性教育的迁移,影响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董素华.浅谈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8-9.]。

  二、幼儿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当前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

  1.创新意识欠缺
  现在的孩子,他们不能“吃苦”,客观地说,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如果在完成“别人”指定的某项任务时是一种好的精神、好的表现。不幸的是,这项任务是由别人,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创新思想。在家长的压力下长期分配的任务,孩子缺乏个性、好奇心和批判精神的探究,缺乏创新的人才具有独创性、抵抗力和自我贬低。创新意识,只有通过创新实践,才能在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形态。因此,培养孩子加强创新意识。
  2.综合素养缺乏
  实践证明,该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目前在X、英国等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中普遍开设了技术课程。但在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开设这种课程,缺乏护理技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只懂机械书学知识,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技术,更不可能得到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是造成幼儿创新能力弱的重要因素之一[肖晓红.浅谈幼儿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5(10):16-18.]。
  3.创新能力较差
  在创新过程中要运用逻辑思维,在过程中关键点的逻辑思维在过程中没有创新识,比如在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教师”、“创造性”的回答“教师”,并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思想,这是主体。当代中国文化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提问后自己回答,已用在非创新过程和创新意识中发挥,但只有思想的再现。因此,孩子的创造力培养和教育意识的培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应具有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二)家庭教育中对幼儿培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调查

  1.调查问卷分析
  参与问卷的幼儿家庭为240个,发放问卷240份。实际回收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00份,其中,女孩88人占比例为44%,男孩112人为56%,独生子女占总人数的92%:非独生子女占8%:参与调查的幼儿的年龄分布见表1;参与调查的幼儿父母亲的年龄分布表2.
  表1幼儿的年龄段分布
试论家庭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
  表2回答问卷幼儿家长的年龄分布(岁)
试论家庭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
  表3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的了解认识
试论家庭教育如何促进幼儿创新性思维能力发展
  由表3可以看出,54%的家庭对幼儿的创新意识有所了解,但是还是有一部分的家庭觉得幼儿的创新意识并不了解。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成为自立、自强、自信、自尊和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呼唤家庭教育的卓越和成功。笔者认为,根据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和文化的理解和记忆,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使人变得高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幼儿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家庭人格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养育子女的目标是明确的,是直接关系到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培养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存在认知偏离
  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3-6岁的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父母通常最头痛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有趣的,任性,不发展,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好习惯,首先说贪玩,对于3-6岁的孩子是他的天性,它应该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基本知识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游戏,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自然引导孩子玩培养孩子的娱乐,更多的是去玩,其实玩也知识和技巧很多,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境界需要更多的家庭的反思与家长的积极努力才能真正的做到[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55-58.]。
  2.家长没有充分发掘孩子的个性与创造力
  家长还应注意保护孩子的创新个性,传统的教育过分讲求教育整齐划一,要孩子乖巧听话,循规蹈矩,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事实上人的个性与创造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的幼儿个性发展环境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孩子而言,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由父母创造出来的,需要精心营造良好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耐心发挥自主性,培养创新意识;精心引导孩子参与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的孩子将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第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
  3.家庭教育期望值过高
  家庭教育良好的期望值与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成正比,如果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值,即使幼儿各方面表现较差,家长依然会提供各种机会,并加以鼓励,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这样有助于幼儿个体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力的发挥。科学家通过对数学和作曲方面的天才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成功往往是他们的父母对他们一直寄予厚望,不仅给予热情的鼓励,还为他们寻找最好的教师,鼓励他们考最好的大学,而且家长自己也充满热情地积极参与。这些事实都证明,家庭教育良好的期望值可以促进学生向家长期望的方向努力,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家庭教育中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的建议

  (一)增强家庭教育中的创新意识

  第一,解放眼睛。孩子具有一双明亮、好奇的眼睛,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学习观察和分析。在书中展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书籍,并定期改变他们,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阅读,谈论自由;利用公园的种植角度,动物园,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季节性特征;利用社区建设,农民市场,商店,邮局导致幼儿扩大视野了解社会。积累了一定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有关表象,幼儿才有可能去创新、发挥。
  第二,解放头脑。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它起着全指挥的作用,大脑是一个关键,创新教育是对大脑的好方法,是对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好方法。例如,使用“一个组合的图形方法”,对孩子们的各种图形拼图的集合,要求他们拼写出不同的图形;运用“用途联想法”,让幼儿说出水、纸等各有什么用途;运用“符号推理法”,让幼儿对一些抽象的图形、线条说出自己的想象等[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55-58.]。

  (二)深化家幼合作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培养

  幼儿园所开展亲子与家园互动,家长之间的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和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在家长的观念里,幼儿园教师是经过专业化训练的,因此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后,孩子教好教坏都是幼儿园的责任,如果幼儿园有需要,家长会在幼儿园的指导下进行配合,很少有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幼儿园也为了便于管理常常大门紧闭,把其他人谢绝在门外。所以在这里是要提出的,如果你想在同一时间改变幼儿园管理者和家长的情况,转变观念,更新观念,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实现家庭互动配合的完美境界。

  (三)家庭教育中注意品德引导,注重创新意识养成

  注重3-6岁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家教的第一要素,是决定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关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社会周围环境的一些消极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做到凡事从正面教育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帮助孩子辨别是非、真善,培养孩子的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富有爱心、同情心。客观公正等优良的品质,以及热爱集体,尊敬师长,遵守规章制度等行为规范。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人品的重要部分,好行为习惯一经养成,孩子将终身受益。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去做。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喜欢而且经常与孩子接近善于和孩子交流,沟通思想感情;口常生活中能够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能够为致力于创造一个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而主动地努力付出而能够适当的有的放矢的学会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对这个方面经过专门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如果没有激励,某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是20-30%。因此,要注重通过家庭教育加以引导激发。

  (四)整合资源,实现共同促进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目标

  敢于突破心理,多角度思考问题。孩子善于提问。要处理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回答,而且还激发他们探索自己主动寻找的过程和答案。如乌鸦喝水这个的故事,敢于让孩子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因此,就有了乌鸦喝水的新解—用吸管。由此,我们要引导孩子突破思维定势,自主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标新立异,敢于想人之所未想,受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促进孩子对新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4-35.]。

  结论

  总之,创新绝非只是一种知识特征,更是一种性格体现,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索质。创新教学的核心在于:不是帮助幼儿保存旧的价值,而是帮助他们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不是要求幼儿重复己然,而是要帮助他们学会构想、探索、思考未然,这里就要求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应有效的诱导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尹坤萍.和幼儿一起成长: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J].现代教育,2012(6):11-12.
  [2]高莉.创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3(9):36-38.
  [3]史玉清.简论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5(02):42-43.
  [4]董素华.浅谈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8-9.
  [5]肖晓红.浅谈幼儿教育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5(10):16-18.
  [6]张丽.谈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宁夏教育,2007(11):33-34.
  [7]王梅.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J].常州市天宁区兰陵幼儿园,2014(6):29-30.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文化科学出版社,2006:12-13.
  [9]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55-58.
  [10]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2-14.
  [11]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4-35.
  [12]赵健伟.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61-62.
  [13]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2-13.
  [1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4-45.
  [15]沈世德.创新与创新素质[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52-54.
  [16]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1-15.
  [17]龚春燕.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28-29.
  [18]爱德华.德.波诺著,杨新兰译.严肃的创造力[M].新华出版社,2003:36-3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07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23日
Next 2022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