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背景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在全国各地,垃圾分类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在这些城市中,垃圾分类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垃圾围城”问题日趋突出,城市垃圾的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旅游城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旅游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破坏和污染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同时也会对城市的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阻碍了旅游城市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三亚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三亚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调查时间
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
三、调查地点
三亚市
四、调查对象
三亚市旅客
五、调查内容
(一)老旧小区改造中物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足
想要进行垃圾分类管理,就必须要得到居民们的配合。所以积极、全面的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就显得很重要了。通过对居民们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培养他们垃圾分类的习惯,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尚有差距,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环卫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依旧存在。宣传动员的次数不足、覆盖率不广、普及率不够,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
宣传力度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不足。垃圾分类行动大多取决于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行为往往受到周围的影响,没有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居民就不会下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导致混合投放的居民越来越多,阻碍垃圾分类工作开展。除此之外,也没有相关教育的普及,居民不知道一些废弃物具有一定冉利用的价值,增加了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难度。所以三亚市的宣传力度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垃圾分类的难点之一。
2.管理制度不完善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够齐全。虽然三亚市已出台《三亚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但未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领域的XX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对于居民而言,没有法律规定的约束,就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处理垃圾。很多都是随手一丢或者看到垃圾桶就往里面丢,并不管垃圾桶上的标识。分类投放收集设施不够完备,标识存在不清晰、不规范的现象及操作方式的普及,大部分居民都不会尝试去使用设施。除此之外没有硬性的条例规定、奖惩措施,居民们认为垃圾分类投放不仅耗费时间、而且还要耗费精力去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大多都不愿意将垃圾分类之后再投放或者使用垃圾分类相关设施。在推行垃圾分类管理之后,没有具体的执行和监督办法及手段,使得垃圾分类管理很难进行下去。
3.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不健全
目前三亚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不健全,处理效能有待提升。首先对于垃圾分类的源头处理不完善,市城区很多小区建设了生活垃圾亭,生活垃圾亭里分门别类地放置了可回收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四类分类标识桶,大大方便了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但也有一些城区街道尚未设置分类桶或分类桶不齐全或分类桶不统一,只放置了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不利于附近居民、街道商户和行人餐厨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容易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影响城区居住空气环境质量甚至有可能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分类收集和运输有待完善,在城市垃圾分类转运的过程中,要求使用专业的垃圾车辆。用厨余垃圾转运车辆转运剩饭剩菜、落叶和鱼骨头等易腐性垃圾,其他垃圾配备其他垃圾转运车辆,有害垃圾则需要配备特殊车辆,以防垃圾分类过程中垃圾再次混合,目前三亚市相关专业车辆有很大的数量缺口,运输的时间段没有合理的安排导致容易造成垃圾堆积,曝露在街道上。对于农村的垃圾分类没有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对于对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没有采用不同于城市的垃圾分类体系。
(二)加强旅游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源头分类收集
为了解决旅游城市生活垃圾难以管理的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源头分类收集,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和准确率,鼓励源头分类减量持续完善垃圾分类建设。
(1)加强定时定点模式
三亚也在实行定时定点模式,但是成效并不是很好。首先,应该严格执行定时定点模式,做到全覆盖加强管理,不能一些地方落实,另一些地方仍是老样子。其次,安排接受训练的清洁人员驻守垃圾亭来引导群众正确的分类投放和严格执行定时投放的时间安排,进而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最后,根据三亚市的营业时间、居民作息等具体情况来安排定时定点投放,建立高效的错峰直运路线。
(2)加强源头减量
可以学习厦门“江头模式”,从源头抓起,积极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从酒店方面入手,身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三亚市的酒店众多。酒店可以不主动向旅客提供“六小件”等一次性日用品并提倡旅客自备,还可以在酒店内提供垃圾分类桶使旅客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餐饮店和超市等消费购物的地方应少量提供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垃圾。积极推动“净菜进城”和“光盘行动”,让大家自觉节约粮食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对一些可以再利用的垃圾例如玻璃,废纸箱等可回收加直的回收物进行单独处理,设置专门回收和加工的废品厂,提高分类效率的同时还提升垃圾的再利用率。
2.完善制度体系
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亚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从规划入手,把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纳入新建小区的总体规划,对已建成小区进行必要的水电、污水改建改造,让垃圾分类设施能够满足使用条件。加快制定XX规章,适时启动立法工作,尽快补齐相关法规缺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宣传发动、激励引导、考核奖惩等措施,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制度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手段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性和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对于旅游景区的制度完善是关键,XX建立相关制度提高对旅游景区的评价和审核要求。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则不能评为等级景区。鼓励各景区组织垃圾回收、分类、文明旅游等活动,使游客参与环保、垃圾分类,达到参与、互动、分类的效果。快递、外卖等行业,以及集贸市场仍是“禁塑”死角,要大力推动“禁塑”新规落地。
3.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发动包括电视台、报纸等在内的专业新闻媒体、权威媒体,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对相关政策进行权威解读,报道环境卫生典型事迹和个人,营造更为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可以在公交站台、公交车和出租车等重要交通窗口进行宣传海报的张贴。可以在重点商业区,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发放点以及醒目的宣传标语。同时可以借鉴日本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正面引领作,从“娃娃”“少年”和“青年”抓起,编制幼儿、小学、中学以及高校生活垃圾分类读本、垃圾分类宣传册和垃圾分类海报,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逐步纳入校园教育,通过学校教育、趣味垃圾分类游戏、垃圾分类黑板报,从小从早向“新生代”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主动做到垃圾分类处理;同时利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间,向学生家长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垃圾分类操作指南,以学校为着力点,通过中小学生带动家里人,共同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实现
六、调查总结
随着三亚市文明旅游城市的不断建设,带来的是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也就日益突显出来。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作为城乡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能给外来的旅客留下好印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