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国内流浪动物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普及和重视,国家针对城市流浪动物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完善。为了树立人们对动物保护的观念和意识,改善人们对流浪动物的印象,鼓励领养,本文将研究分析国内外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现状以及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调查国内群众对于流浪动物的看法和行为举措,结合具有温和、安静提点的低饱和度色彩,针对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视觉形象进行设计。本次设计中,将商品包装及各类衍生品的色彩、图形元素的应用进行了统一,加强了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辨识度和趣味性,让人们更容易留来印象,在保护和领养流浪动物方面优先与本机构产生联想。从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角度出发,看待流浪动物问题,希望优化视觉形象设计能够在落实应用中产生一定的实际价值。
关键词:视觉形象设计 流浪动物 救助
第一章 绪论
1.1国内外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1.1.1国外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爱护动物协会(the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同时也有部分民间自发组织建立的相关动物福利机构和动物收容所,但爱护动物协会担起最主要的保护动物、收容及处理流浪动物的作用。协会结构体系健全,协会之下通常设有动物医院,动物收容中心等附属机构,用以救治和管理接受到的动物们。针对未绝育或患有疾病的动物,会先进行绝育以及治疗,为健康的动物发布领养信息。一些国家出于控制动物数量,为新增的动物提供空间和帮助的目的,会有相关规定将长时间未有人领养或年老无生存能力的动物进行安乐处理。协会招聘志愿者,承担起机构的运营,他们从事募捐、活动组织、收容中心的清洁、防疫、喂养、招领等各项工作。社会募捐是协会主要的经费来源,其中包括资金及实用物资,如猫粮、狗粮、窝舍、玩具、药品等用品。还有同设的动物医院经营所产生的收益,以及领养动物时有偿支付的费用,都将用于支持收容中心的运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爱护动物协会还会得到当地XX的支持。他们与XX签订合同,负责照顾和管理当地的流浪动物,而XX会向协会支付费用,同时还根据XX授予的权利,承担动物保护的执法职能,这也与当地的相关动物福利法规有着一定的关系。而爱护动物协会在当地群众中接纳度与知名度较高,通常情况下,主人因为某种原因必须丢弃自己的宠物,也不会随手遗弃,而是会送到收容中心,即使社区中真的出现了流浪狗,居民也会将其送到收容中心。这也与相对健全的制度、有效的宣传传播以及当地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识有关。由于在国外尤其欧X家,动物保护方面几步较早,他们在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制度和管理更为完善,有XX和法律作为支持,机构的功能和作用深入人心。
1.1.2国内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背景和发展现状
在国内,救助流浪动物的一般都是民间组织的动物救助组织,或是个人自发的进行喂养,总体来说现状并不乐观。他们管理制度往往不够成熟和完善,缺乏XX和政策的支持,和难以得到群众的有效配合。主要问题之一是收入来源单一,依靠社会捐款,少数收容中心会和小动物保护协会合作,协会分发一些社会捐助的物资,但仍入不敷出,时常需要靠救助人或志愿者自掏腰包,用自身的收入来填补动物健康治疗、绝育、喂养等开支。问题之二是接收的动物群体数量过于庞大,事实上救助的数量远跟不上被遗弃、走失的数量。养宠门槛低,人们责任心不足,对遗弃宠物的主人没有追责,导致弃养不断发生。宠物办证落实不到位,动物档案缺失,也难以寻找原主人。流浪在外的动物失去管理,被遗弃前后都未进行绝育,不断繁殖,导致了数量泛滥。国内出现过一些组织为了控制数量,效仿国外将重疾、年老或长时间无人领养的动物进行安乐的措施,但最终因为舆论压力,只能作罢。收容中心也因宣传力度不足,领养渠道不够开阔,使得救助的动物的领养率得不到有效的转换,导致收容中心面临资金不足,动物数量过多,领养效率低下,缺少XX政策支持的局面。而国内动物保护机构的形象系统简陋,多个不同组织之间的标志大同小异,缺乏特色,辨识度低也是成因之一。
1.2当今国内外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1.2.1分析国外具体的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针对小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或是《动物保护法中》包含了对于猫犬的细则。
其中大部分国家养宠物门槛较高,法律要求主人完成疫苗、驱虫等事项,并且登记动物档案,注册对应的身份信息以后,才能将宠物带回家,期间要履行饲养和适龄绝育等义务。在德国,针对养犬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名为《养狗法》,规定主人养犬之前需要参与测试,获得饲养执照,甚至还规定了主人每天出门遛狗的次数和时长,如果有人丢弃犬只,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子芯片查看登记的档案信息,寻找到之人并对其进行拘留和巨额罚款,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宠物被丢弃的现象。而德国的宠物店不能够售卖宠物,如果一定要购买,只能通过专门的繁殖场的正规途径购买,而价格非常高昂。因此大多是人会选择区当地的收容中心领养,领养宠物一样需要经过申请和审批以及签署动物保护相关文件的流程,审查合格后才能够进行领养,而领养也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不过相对于购买来说要低不少,所以收容所的领养率高达90%。
为了保障动物福利与安全,一些国家针对虐待动物的行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罚。X设有《动物福利法》、《联邦动物保护法》等,其各州及地方,都有各种关于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当有虐待动物的案件发生,行为情节严重时,当地警察会介入,当地爱护动物协会会配合警方依法进行调查,如有需要司法程序解决,爱护动物协会会承担公诉人的角色。在X虐待动物,不仅在道德上会遭受他人职责,在法律上还会视情节轻重,判以巨额罚款甚至是面临牢狱之灾。
1.2.2分析国内具体的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现在关于动物的法律政策是主要针对野生动物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小动物特别是流浪动物还没有成熟的处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缺少法律的支持和引导难以使相关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对流浪动物进行有效的保护。
近日,“山东大学生虐猫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其两个月内致80只流浪猫死亡,并将虐杀过程拍摄成视频在网上贩卖,最终处理结果为删除所有视频,校方予以退学处理,派出所为受理立案。事后该生仍不知悔改,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辱骂威胁网友,并扬言会继续虐猫的行为。虽然他遭受到网友们在道德上的谴责,但实质上的惩罚对于他来说并不深刻,无关痛痒。面对其嚣张的行径,却束手无策,无法予以深刻的惩戒。事实上这一类大规模虐待猫犬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多最后也不了了之。因为尚无法律明文规定要对虐待流浪猫狗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简而言之,这种行为目前属于违反道德的行为,尚不违法。动物保护组织也因为缺少法律和XX的支持,无法追究其责任。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相比于上述的其他国家是落后的,是目前有待填补的一个空缺。不过,一直有人大代表在建议要对这种行为立法规范。《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是由法学专家起草中的一部法律,起草的草案分为九章,其中包括禁止违法食用猫狗肉,反虐待动物的主要制度,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等多类动物的反虐待措施等,不过该法律只是专家建议稿,向有关部门或机关提出立法建议,并未真正成立。国内有关保护和管理流浪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细则有待完善。
针对养宠的相关法规的制定,我国各地方都在推进落实。以佛山市备受关注的《佛山市养犬管理条例》为例,2018年《佛山市养犬管理条例》开始启动立法程序,经过两年的立法调研和审议,3月31日广东省人大代表通过了批准实施《佛山市养犬管理条例》的决定, 5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据了解,截至2018年6月底,佛山市共有犬只数量约29.6万只,近年来,全市犬伤门诊就诊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涉犬警情不断增加,加上养犬引发的一系列噪音扰民、环境卫生等问题,也让立法规范养犬迫在眉睫。该《条例》规范了犬只经营活动,制定养犬人行为规范,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设定明确的处罚标准,从“管狗”,向规范市民“文明养犬行为”的转变。设立备案制和取消严管区,取消饲养犬只数量限制,以及免费免疫,犬只备案证明、犬牌、电子识别标识等由相关管理部门统一免费制发的措施,希望吸引养犬人去主动申报信息,也方便管理部门更好的收集信息,如未办理犬只备案或者提供虚假备案信息的,由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每只5000元罚款,对个人处每只2000元罚款。养犬尤其在城市中养犬,会牵涉到邻里关系、物业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社会公共秩序等等诸多问题,本次《条例》的实施,规范了文明养犬的行为,有望改善人与犬之间的偏见与隔阂,间接减少犬只随意遗弃的现象。
1.3分析当今流浪动物在城市生活中的现状
1.3.1国内群众对于流浪动物的看法与态度
为了能够大致了解人们对流浪动物的看法与态度,更好的了解当今流浪动物在城市生活中的现状,于是在此期间做了一份有关社会流浪动物生活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一共18题,调查时长3天,共收集到121份样本,问卷中涉及了人们对流浪动物的印象和看法,是否对流浪动物实施过帮助,对于领养动物的态度,对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认知程度等方面,以下为问卷调查结果报告。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们得知,坚持大多数人时不时都会留意到身边的流动动物,对于它们多数时候都会报以同情心,这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会想去保护或帮助流浪动物,所以会对流浪动物进行投喂,但次数都很少或频率不高,只有少数的人会固定每天都进行。虽然一半的人认为流浪动物对生活没有带来影响,不过另一半觉得有影响到生活的人中基本认为卫生问题受到最大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宠物被主人遗弃是流浪动物存在的最主要原因,也有半数人认同和主人走散、繁殖能力强、缺少集中管理同样是流浪动物形成的原因之一。相对应的,在能有效的抑制流浪动物的增多的措施中,提高居民饲养动物的条件、对弃养动物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适龄绝育以及建立收容所这些举措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超过一半的人愿意如果想养小动物会考虑通过领养的方式,而领养时动物的健康状态时最重要的,其次时外形、品种。在被问及所在地方是否有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救助站)或是社区对流浪动物是否做出过有组织的管理时,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中,绝大部分的人选择没有或是不清楚,但是认为社会组织救助流浪动物,XX介入管理时有作用和必要的。
综上可得知大多数人们对流浪动物还是予以同情,但能够长期及实质性给予帮助的人还是在少数。因为环境卫生、社区管理等问题,流浪动物始终会给人们带来困扰。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缺乏优质的具有针对性的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影响力、知名度较弱,同时视觉形象单一,辨识度弱,导致一部分人们不知如何处理遇到的流浪动物,无法联系相关机构,使得动物救助没办法有效的进行,流浪动物问题迟迟得不到缓解。
1.3.2国内群众救助及领养流浪动物的渠道
群众救助流浪动物的方式和渠道通常为以下几种:
偶遇流浪动物,随机投喂;偶尔或长期在固定地点进行投喂;针对某一只动物进行捐款;将动物送往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联系动物收容保护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用物资;成为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志愿者;群众领养流浪动物的方式和渠道通常为以下几种:
偶遇流浪动物,带回家自己饲养;他人捡到流浪动物并发布领养信息,与其联系领养;通过长期喂养流浪动物的爱心人士发布的领养信息联系领养;通过动物医院或动物收容保护机构发布的领养信息联系领养;
第二章 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元素研究分析
2.1低饱和度色彩元素在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中的研究分析
2.1.1低饱和度色彩的特征
饱和度也称为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色轮上各个颜色都是纯色,饱和度最高。改变色彩饱和度的方法有:加黑色,降低饱和度和明度;加白色,降低饱和度提高明度;加灰色,降低饱和度;加互补色,相比于直接加灰色,会更耐人寻味。色料的混合中,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的比例比同,产生的色彩饱和度也会不同。饱和度高的颜色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低饱和度颜色因为加入了黑色、白色或灰色,使得颜色更暗淡,削弱了视觉冲击感,更加内敛、低调、安静。
对于低饱和度的灰色调色彩,莫兰迪对其的运用达到了极致。灰色不像纯色那般极端、张扬,他是稳定、温和的。于此莫兰迪的画作色彩低调文雅,画面虽笼罩着一层灰色的朦胧,但并不会让人感到郁闷压抑。将低饱和度色彩作用于动物收容保护机构中,减轻人们对流浪动物具有危险性和攻击性的印象,给人带来亲切、质朴的感受,更有助于人们接受并考虑领养流浪动物。
2.1.2低饱和度色彩产生的视觉反应
色彩饱和度,总是和视觉吸引力和视觉疲劳有关。饱和度越高的颜色越鲜艳,短时间内便吸引了人的注意力,但也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看的时间越长越疲劳。而饱和度低的颜色虽不怎么鲜艳,但更加的耐看。人们在看到图像的时候,会从色彩、图案元素、构图中感受其中所传达的信息和感情,而首先接收到的就是色彩。饱和度高的色彩会因为具有冲击力,使得人处理图像信息时会具有一定的压力,而低饱和度色彩会更加和谐、平静,相对不会给人带来负面的感受。
2.1.3低饱和度色彩对于心理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高饱和度的色彩往往起着警示或引诱的作用,例如颜色越鲜艳漂亮的蘑菇、蛙类,越是危险,往往蕴含剧毒,而五彩斑斓的花则吸引昆虫为自身传播花粉。对于人而言,高饱和度色彩在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压迫感会造成心理上的恐慌和压迫。低饱和度色彩因为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给人平静、缓和的心理暗示,带来更舒服、安全的心理感受,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低饱和度色彩常被用于图书馆、博物馆等要求环境安静的场所,同时也适用于儿童医院、心里辅导中心等场所,帮助缓解人们紧张的情绪。
2.2流浪动物主题插画在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视觉形象设计中的研究分析
2.2.1流浪动物行为特征图形元素提取
流浪动物通常指无主、长期在野外生存的动物。与野生动物不同,其特指那些曾被人们收养过,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被抛弃的动物。流浪动物种类主要是猫犬两种。猫不同品种之间体型差异较小,主要差别体现在毛色上,流浪猫的毛色通常为橘色、白色、黑白、三花等,猫的眼睛瞳孔颜色较多,常见的是黄、绿、蓝,少数会出现鸳鸯瞳孔颜色。犬类不同品种之间体型差异大,耳朵、尾巴等部位各有差异,毛色多为黄色、白色、黑色,眼睛瞳孔通常为纯黑,给人天真无邪、无辜可怜的感觉。流浪猫犬多为中火田园猫和田园犬,少数混种或是宠物品种。流浪动物长期流浪在外,皮毛一般比较脏,瘦弱、甚至受伤。但在问卷调查中得知,人们领养动物,会关注动物的健康状态以及外形、品种,而且在动物收容保护机构中动物会接受到健康治疗、清洁和喂养,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不希望过多的表现动物在流浪时期身体的疾病、邋遢等负面的状态,而是展示动物可爱、温柔、干净的一面,才能给人正面的印象,引起人的怜爱之心。
2.2.2流浪动物主题插画设计元素分析
在插画的表达中,希望能够加强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展示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关系。在两者之间的互动中,人们会通过对动物进行拥抱和抚摸来表示亲近。所以会提取拥抱的动作结合动物进行绘制。运用不同花色、动作、神态的猫狗,搭配颜色做出不同的组合。
第三章 低饱和度色彩在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中的演绎
3.1低饱和度色彩主题插画在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3.1.1确定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系统标准色
运用柔和的,冲击性弱的灰色调色彩作为标准色。本次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系统标准色为深灰蓝色和浅灰粉色,土黄作为辅助色会在应用中有相应的运用。深灰蓝色代表理性,表达应该理性看待动物问题,领养动物不能一时冲动,需要仔细考虑清楚,一旦领养了就要认真负责。浅灰粉色是非常柔和的颜色,表达与动物相处温柔友善,富有爱心与同情心。土黄取自大多数流浪动物毛发的颜色。三种颜色配合使用,传达人与动物之间互相牵引的关系。同时红黄蓝三色在色相环上相隔距离120°,此配色的调和关系会产生明快的视觉效果。
3.1.2低饱和度色彩元素与流浪动物图形元素结合创作绘制插画
将人与动物通过拥抱的动作进行了连结,每一个人都伸展双臂,环抱着身前的动物,传达出友善对待动物,呼吁动物领养的理念。插画中会运用到更多的色彩去进行绘制,人与动物各型各色,表达每一个人都能够寻找到独特的,专属与自己的宠物。同时在插画中会运用不同效果的笔刷,配合同色系不同饱和度的颜色,绘制出细节纹理,比如模拟动物毛发、衣服纹路,使得画面更加丰富。
3.2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系统
3.2.1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基础系统
视觉形象设计的基础系统由标识规范、组合规范、色彩规范及辅助图形规范组成。标识由标志与文字组成,标志灵感来源于代表幸运的四叶草,天真无邪的天使。提取天使的翅膀元素与四叶草外形融合,同时加入动物耳朵、尾巴以及水滴的元素,使得标志整体看来犹如小动物可爱的背景,其背后长出一双翅膀,给人天真烂漫,纯洁无害的感觉,同时翅膀和尾巴结合犹如一片四叶草,表达出动物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幸运的碰撞,他们都是彼此的幸运。标志外围加入一圈圆弧,象征着守护。文字设计采用了标志中的水滴元素,有“滴水之恩”之寓意。
标准色彩为深灰蓝(C:74%,M:59%,Y:18%,K:0%)和浅灰粉(C:10%,M:26%,Y:12%,K:0%),辅助色为土黄(C:10%,M:27%,Y:43%,K:0%)在辅助图形会加以应用。辅助图形包括两类,一类是以动物身上的毛发色块,提取成几何形状并填充标准色彩的应用,另一类是从插画的应用以及从插画中提取出动物造型再加工的应用。
3.2.2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应用系统
针对以上基础系统,运用标准色彩、辅助图形,进行包装等衍生品的设计。应用中包括动物用品、玩具等包装识别系统,动物收容保护机构办公事物用品设计,办公关系赠品设计,员工服饰规范,广告宣传用品规范。
3.3流浪动物收容保护机构视觉形象设计相关衍生产品呈现
动物用品包装设计。
办公事物用品设计。
办公关系赠品设计。
活动宣传用品设计。
第四章 实践总结
4.1总结
本次实践是针对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了解到了原先未曾特别留意的事物,开启了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如在国内外法动物收容保护机构和动物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对比分析中,了解到了因为社会环境、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在动物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有着意料之外的巨大差别。在调查人们对流浪动物的看法时,总结出了人们对于对流浪动物的负面印象主要为具有攻击性、负有疾病、毛发不干净等方面,而且对动物收容保护机构了解不多。所以在设计中希望能够表现出动物们在得到救助后健康活泼、温顺听话的状态,来改善人们对流浪动物的态度。由此为出发点,分析色彩特性,选择温和的低饱和度色彩进行插画绘制,赋予动物可爱的形象,拉近人与动物的关系。而后续的应用中也强调了色彩与图形元素的统一,提高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辨识度,更有利于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宣传和保护剂领养流浪动物的理念的传播。
4.2设计前的思考
在确认研究方向的前提下,理清思路,以低饱和度色彩在插画、图形元素上的应用,和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视觉形象设计作为方向。通过分析国内外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现状以及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调查国内群众对于流浪动物的看法和行为举措,知晓目前在有效传达保护和领养流浪动物理念的缺失,了解到了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视觉形象系统的建立的重要性。思考在视觉形象设计中的色彩特征和特性,将色彩结合图案元素的应用方法,呈现出辨识度高、有效传达保护流浪动物理念且人们易于接受的视觉形象设计。
第五章 结语
动物保护制度是否完善,能够体现当地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意识程度,一定程度影射着国家人文主义关怀和国民素质。因为比部分人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城市中流浪动物越来越多,不论对人还是动物,都存在着安全、卫生等问题。所以,针对动物保护相关措施的推进,动物收容保护机构功能的升级都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次设计针对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视觉形象系统,相对于整个动物救助的发展蓝图只是小小的一角,真正推进流浪动物救助仍然需要得到社会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和支持,才能整整意义上的缓解流浪动物问题。本次设计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动物收容保护机构的视觉辨识度,更有趣生动的宣传和呼吁保护流浪动物,积极领养,抹去流浪动物在人们严重负面的形象,以更温柔、正面的方式出现在更多人的视野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翔.莫兰迪绘画的四个时期[J].世界美术,2011(04):86-90;
[2]刘彤,刘长宜.永恒的美感——莫兰迪[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Z1):132-134;
[3]殷硕.浅析莫兰迪绘画色彩表现[J].大众文艺,2018(12):98;
[4]纪好. 流浪动物救助公益服务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5]李璐.非营利组织参与流浪动物救助工作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07):229+246;
[6]丁佳文. 城市宠物与流浪动物管理[N]. 天津日报,2012-10-12(015);
[7]程芳慧. 公益项目中视觉传达设计的路径与价值[D].南京艺术学院,2018;
[8]朱安.国外动物保护组织和动物收容做[J].警犬,2003(05):46;
[9]林露.严文英.公益机构标志设计的视觉特点分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01):158-160;
[10]王天缘. 平面公益广告的视觉审美与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11]曹辉.色彩的意境与视觉冲击[J].装饰,2003(04):92;
[12]刘虹.解析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语言[J].装饰,2003(04):93.
致 谢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真诚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论文选题、设计思路到计划方向等方面,至始至终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给我创造了很多思考方向和学习机会,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同时一直给予我理解、鼓励和支持,让我不断改进,一直进步。正是由于她百忙之中多次审阅,提供建议,不断修改,才得以完成本次设计。
最后,由衷感谢审阅本论文的老师们。由于本人学识和水平有限,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如有僻陋,恳请老师指教。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