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我国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一种方式。时至今日,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小班幼儿从家庭生活转变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上发生巨大改变。区域活动是小班幼儿了解幼儿园的重要日常活动,教师指导的态度、语言、动作、表情等关系到幼儿与教师产生交集,建立依恋。对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指导存在对小班区域活动的认知不足,师生比例过高,对于幼儿观察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减少区域指导师生比例,成立新老教师互助小组,加强区域指导培训等有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长,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促进其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教师指导
引 言
区域活动模式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相关学者从国外引进我国。区域活动所提倡的价值目标与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标一致,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学者研究的对象,而区域活动也成为我国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一种途径。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更加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探讨。
小班幼儿有不同于其他阶段幼儿的特别,他们刚从家庭教养方式转变成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方式。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步入幼儿园的第一个游戏活动,小班幼儿可以自由的,自主的选择自己想玩的区域进行玩耍,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他们在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方式较为有限,多以模仿他人和已知的玩法重复为主。学前教师的指导影响到幼儿的态度和游戏积极性,如果学前教师可以清楚认识小班幼儿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探索发现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便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小班幼儿
《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规定[1]: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6岁;幼儿园每年秋季招生。故本文研究所指向的小班幼儿为经过秋季招生进入幼儿园,且第一学期入学,年龄在3周岁至4周岁的幼儿。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又称做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2]广西师范大学李会敏、侯莉敏教授从教师和幼儿两个方面定义区域活动,她们认为区域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集体教学的延续或者是分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则是“自由游戏”“自主学习”的活动。[3]张博认为区域活动是教师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水平,创设特殊形式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活动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4]华爱华则认为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既是“游戏”也是“学习”。本研究中认为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水平与兴趣预先在教室中创设区域环境,幼儿根据自身喜好与意愿自主选择的活动。
(三)教师指导
指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指示指导;指引指导”。教师指导就是教师指示指导幼儿。李会敏认为,教师指导行为,就是一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实施对象产生指导意义的行为举止的总和。林霞认为教师指导是带着一定目的性、意义性的对幼儿产生指导意义的行为,她将教师指导区域活动分为语言层次、物化层次和活动层次三个方面。本研究中认为教师指导是指在幼儿区域活动的自主活动时间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幼儿产生影响,促进其发展的所有指导行为的总和。
二、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现状的调查结果
本人在宁德市xx幼儿园实习期间,对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所需的材料与内容进行收集。通过预先分发调查问卷,了解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和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看法,接着针对xx幼儿园小班,共三个班级进行非参与式观察法进行实地观察,观察、记录小班区域活动指导时教师指导中的现象,针对观察到的案例制作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访谈,从而收集的出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现状。
(一)教师对小班区域活动的认知情况分析
从教师对区域活动概念的认知、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以及教师对区域活动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的认知三个方面对xx幼儿园的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92.5%。
1.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认知
为了了解教师对于小班区域的认知,通过教师对于小班设置区域的看法和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类型的理解这两个问题来判断教师对于小班区域的认知现状。
(1)教师对小班设置区域的认可度
表1-1可以了解到在小班设置区域活动的认可感上,大多数的教师认可小班设置区域活动,占比89.19%。但是有4位教师不太认可小班设置区域活动,占比10.8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教师对于小班设置区域的看法存在不同意见,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小班该设置区域活动,也有些教师不大认可,认为混合年龄的区域活动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对于小班设置区域的看法会影响到教师对于活动的指导。
表1-1 小班设置区域的认可感
小班设置区域的认可感 | 认可 | 不太认可 | 不认可 |
人数 | 33 | 4 | 0 |
占比 | 81.19% | 10.81% | 0% |
(2)教师对小班区域活动性质的理解
对于小班区域活动性质划分为三个类型,主要教育活动是指将教师将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成为提升小班幼儿能力发展的主要活动;次要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将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成为辅助集体活动教育延伸的活动;非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将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成单纯幼儿游戏的活动。根据表1-2所示,在小班区域活动类型的看法上有19位教师认为小班区域属于主要教育活动,占比51.35%,有11位教师认为小班区域活动属于次要教育活动,占比29.73%,另外还有18.92%的教师则认为小班区域活动属于非教育活动。说明在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类型看法上,多数教师认为小班区域活动是提升小班幼儿能力发展的主要活动。
表1-2 小班区域的活动类型
小班区域的活动类型 | 主要教育活动 | 次要教育活动 | 非教育活动 |
人数 | 19 | 11 | 7 |
占比 | 51.35% | 29.73% | 18.92% |
2.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认知情况
为了了解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认知情况,从教师对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重要性看法、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介入的主要原因、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主要方式和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范围这四个问题去了解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认知现状。
(1)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根据表1-3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对于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重要性的看法上有22位教师认为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占比59.46%,15位教师认为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还是比较重要,占比40.54%。交谈中,多数选择教师指导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可否认教师在小班区域指导可以促进小班幼儿的游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影响到幼儿的游戏。说明教师对于区域活动指导重要性的看法不同也会对教师区域活动指导产生影响。
表1-3 小班区域指导的重要性
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 很重要 | 比较重要 | 不太重要 |
人数 | 22 | 15 | 0 |
占比 | 59.46% | 40.54% | 0% |
(2)教师介入区域活动指导的主要原因
表1-4 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介入的主要原因
指导介入的主要原因 | 幼儿发生违纪现象 | 幼儿之间发生矛盾 | 观察到幼儿无法继续活动时 |
人数 | 17 | 12 | 8 |
占比 | 45.95% | 32.43% | 21.62% |
从表1-4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介入的主要原因上,有45.95%的教师选择在幼儿发生违纪现象的时候介入指导,有32.43%的教师选择在幼儿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介入指导,还有21.62%的教师选择在观察到幼儿无法继续活动时介入指导。上述数据说明,在小班区域活动指导中,教师更加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是否有发生矛盾,教师指导重点的选择是维护班级区域的秩序。
(3)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选择
表1-5 小班区域的指导选择
教师指导的选择 | 间接指导多 | 直接指导多 | 一般指导,
让幼儿自由活动多 | 不指导 |
人数 | 11 | 11 | 15 | 0 |
占比 | 29.73% | 29.73% | 40.54% | 0% |
根据表1-5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选择上,有11位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时间接指导幼儿的情况多,占比29.73%,还有11位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时候直接指导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多,占比29.73%,剩下的15位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时候一般指导,让幼儿自由活动的情况多,占比40.54%。该表格说明该园教师对于小班区域进行指导以一般指导为主,让幼儿自由活动居多。
(4)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范围
表1-6 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范围
教师指导的范围 | 有针对指导 | 随机指导 |
人数 | 13 | 24 |
占比 | 35.14% | 64.86%。 |
从表1-6在小班区域活动时教师指导的范围上,有13位教师选择在小班区域活动时进行有针对的指导选项,占比35.14%,有24位教师则选择在小班区域活动时进行随机指导的选项,占比64.86%。该表格说明,在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范围的看法上,更多的教师更看重随机的指导,她们认为通过巡视区域,可以更好的发现幼儿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指导;而一部分的教师觉得对1-2个区域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更准确的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
(二)小班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现状
1.教师指导频率
在观察小班区域活动的情况时发现,教师指导小班幼儿区域活动多以巡视为主,指导较少。为了了解小班教师在活动中指导的频率,通过设计观察记录表以一次区域活动为单位(活动时间在15-30分钟),将教师在这一次区域活动的指导次数与指导用时进行记录,得到一起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频率,结果如下:
由表2-1所示,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次数区间在10次以下的占比全部次数的36.84%,教师指导次数区间在11-20次的占比全部次数的52.63%。教师指导次数在21-25次的次数有1次,占比5.26%。教师指导次数在25次以上的次数有1次,占比5.26%。通过访谈,教师承认小班区域活动时多以巡视为主。有的教师认为小班幼儿区域指导内容比较简单,不需要过多的指导;有些教师觉得以巡查为主,主要是因为小班幼儿刚入园,为了防止区域的活动中幼儿产生的矛盾;有个别教师则指出通过巡查区域教师可以适当喝喝水,准备材料等。
通过统计、观察和分析一次活动中教师指导次数区间、教师指导用时发现,教师指导次数区间在10次以下,教师的指导用时平均为12.1分钟,在一次活动中只有个别幼儿得到有效指导;教师指导次数区间11-20次,教师的指导用时平均为13.3分钟,活动中少数幼儿能得到指导,但指导时间过短,指导效果不明显;教师指导次数区间21-25次,教师指导用时为20分钟,活动中大多幼儿能得到指导,且每次指导用时平均为1分钟,指导效果较明显;指导次数区间25次以上的指导用时16.5分钟,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得到指导,但指导时间过短,指导效果不明显;
表2-1 小班区域教师指导频率
一次活动中教师指导次数区间 | 10次以下 | 11-20次 | 21-25次 | 25次以上 |
达到次数 | 7 | 10 | 1 | 1 |
占比 | 36.84% | 52.63% | 5.26% | 5.26% |
2.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事件的介入原因
在实习观察记录的121例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事件中,发现小班区域教师指导事件较多是因为幼儿之间发生矛盾,为了更好的了解指导事件的起因,将观察到的121例指导事件进行分类,发现如下:
如图2-1所示,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事件起因大多是被动解决矛盾,占比达到53%,其次为幼儿遇到问题教师指导帮助,占比42%。说明该园教师指导的介入原因更多是因为教师为了解决幼儿之间矛盾,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并主动介入引导方面不够重视。
图2-1 教师指导事件的介入原因
3.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事件的介入时机
研究表明,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介入时机的好坏,会影响到教师指导的结果,正确的介入时机会加深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态度,对于小班幼儿更是如此。为了了解小班区域指导的介入时机,将观察到的121例指导事件进行整理,如下图2-2所示,有66%的情况下,教师指导是选择直接介入,而剩下34%的情况下教师是观察后介入。
图2-2 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介入时机
在小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更多的是直接介入活动,经过观察之后介入活动较少。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区域活动指导时,区域过于分散很难能够照顾和观察到所有幼儿的情况。而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又比较容易发生矛盾,教师只能根据经验和判断进行指导,很难做到观察后在指导。
4.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方式
借鉴陈婷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现状的个案研究中对于教师指导方式的划分方式将收集到的指导案例进行分析与梳理,把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方式划分为直接告知、引导鼓励尝试、需求拒绝。直接告知是指教师在区域指导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等指导方式直接告诉幼儿怎么做。引导鼓励尝试是指教师在区域指导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幼儿,促使幼儿独自去发现尝试可以怎么去做。需求拒绝是指教师在区域指导过程中,拒绝幼儿不当的需求。由表2-3可以了解到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向内容的情况。其中,多数的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向内容选择直接告知幼儿,占比47.93%。其次是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拒绝幼儿的不当需求,占比42.98%,而在小班区域活动中指导和鼓励幼儿的次数最少,只占比9.09%。说明该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选择更为直接的方式告诉幼儿因该怎么去做和拒绝幼儿不当的需求,缺乏必要的引导和鼓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可以怎么去做,还可以怎么做”和“为什么不能这么去做,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影响”。教师通过直接告知和需求拒绝,提升指导的效率,但同时降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表2-3 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指向内容
教师指导的指向内容 | 直接告知 | 引导和鼓励 | 需求拒绝 |
次数 | 58 | 11 | 52 |
占比 | 47.93% | 9.09% | 42.98% |
5.教师介入指导的角色
(1)教师介入指导的角色划分
为了更好的了解教师介入指导时扮演角色,将收集到的121个教师指导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借鉴陈婷和李会敏等人对教师指导角色定位的划分方法,将教师介入指导的角色划分为游戏参与者、规则维护者和旁观者。
游戏参与者是指教师介入指导的身份是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的玩家。规则维护者是指教师介入指导的身份是区域规则的维护者。旁观者是指教师介入指导的身份是游戏之外的角色。 (2)教师介入指导扮演角色的比例
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在121例教师指导事件中,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以规则维护者身份介入指导的频率最高,达到41%,以旁观察的角色介入指导的频率次之,达到40%,而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指导出现的比例最少,为19%,详见下图:
图2.3 小班区域活动教师介入指导扮演角色的比例
由图可见,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大多是以规则维护者和旁观者的角色来进行区域活动的指导。
三、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小班区域活动的理解不足
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类型看法的不同,教师在指导小班区域活动时设置指导的目的、目标和要求上就会存在不同。在指导上体现为介入指导的原因、介入指导的时机和介入指导的角色上。对小班区域活动理解的不足会导致教师在区域活动指导中出现指导上的问题。曹文在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对区域活动的看法会直接影响教师对区域活动的重视程度。姚艳华在小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也谈到幼儿园和教师对小班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建议要进一步加深幼儿园和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师区域活动指导能力较为欠缺
李会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说到:根据研究表明,在各阶段的教育中,影响教育效果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幼儿阶段尤为如此。说明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性,而陈婷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现状的个案研究中则提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有时候没有看到一种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她就去指导。能感受到教师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却因为专业能力欠缺导致指导较为浅显,甚至负效果指导。顾丽梅在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及发展趋势上通过指导过于随意造成的问题,表现教师区域活动指导能力欠缺的影响。以上研究都反映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专业能力也是造成教师指导存在问题的因素之一。
(三)师生比例过高
在观察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情况时发现,在区域展示时多数情况只有一位教师在组织与指导幼儿区域活动,且每个班级的幼儿平均在30人以上,师生比达到1:30,过高的师生比导致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时需要分散关注,给予每个幼儿的关注度必然减少,在活动时就会出现多巡视,减少指导的时间。
在与教师的访谈时,小班教师也谈到类似问题。她们觉得区域活动中幼儿过多,没有精力和能力能顾及所有幼儿。在观察时也发现,教师在区域活动时非常忙碌,除了要进行区域的组织和指导之外,还要应对小班幼儿的突发情况。
(四)园所对小班区域活动指导培训(讲座)过少
根据表1-5可以体现,该园72.97%教师只有一次以下的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的培训,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区域指导是根据已有经验创设区域进行指导,小班区域的指导依据和指导经验较为浅薄。园所对于小班区域活动指导培训次数过少,使得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系统的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的理论知识,导致教师容易在小班区域指导中出现问题。
四、提升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建议
(一)幼儿园方面
1.组建教师指导互助小组。
每个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的理解和小班区域教师指导的理解都不同,以一个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和一个教龄尚浅的新教师组成的互助小组,通过交流沟通相应的指导经验和指导理解,促进两位教师指导能力的共同发展,老教师对教龄尚浅的新教师提供更多的案例和指导理解,新教师则为老教师提供对于案例的新观点和新看法。
2.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减少教师任务
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常会准备集中教育活动的材料或者撰写教案、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教师日常工作繁多,导致小班教师在区域活动指导的时间过少。在思考如何合理分配教师资源的问题上赞同陈婷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现状的个案研究中对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的建议,先将教师工作量量化,接着进行分析,删减或整合工作量,减少因工作繁多而缩减小班幼儿区域的指导。
3.增加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的培训
增加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的培训,可以提高小班教师对于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小班教师可以通过园所开展的区域指导培训,指导培训的理论与已自身知识相碰撞产生新的理解,接着结合自身班级幼儿的情况做出分析,从而减少在区域指导中出现问题的现象。例如;园所可以根据教师的知识经验安排不同内容的讲座,避免无效讲座。可以在讲座之前与主讲者商量进行内部教学的录像,将讲座精要制作成视频,提供给新进教师参考,增加其指导的理论与操作认知。
4.减少区域活动师生比例
减少区域活动的师生比例可以减少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时间短,需要循环,缺少观察直接介入等问题。园所可以采用减少幼儿数量控制班生数、备课教师区域活动时参与区域指导或者区域活动时主课教师负责区域组织和指导,备课教师负责其他突发情况的处理等方式降低区域活动师生比例。
(二)教师自身方面
1.丰富区域指导的理论知识
除了园所提供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培训之外,教师自身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教师可以在职进修,通过学习更深入的幼儿教育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教师可以关注他人发表关于小班区域的研究,通过自身阅读,了解他人的研究内容、方向、观点,并与自身相对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付诸于区域活动指导之中。教师可以收集他人的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通过研读记录反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到达提升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的能力。
2.加强观察的力度,加深对小班幼儿的理解
李会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提到:观察是开展和指导区域的前提,教师只有观察到幼儿的表现,准确领悟幼儿的意图,才能适宜指导。教师在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之外,还应该从身边出发,加强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时观察的力度,通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加深对小班幼儿的了解,分析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区域活动时能够有目的、有目标的进行指导。
3.合理的创设小班区域,投放适宜材料以及满足需求。
教师在进行小班区域创设时,对于区域的设置和位置需要合理的考量。小班属于个体游戏和平行游戏的阶段,所以在小班区域设置上,区域可以设置娃娃家,美工区,阅读区,建构区。在区域范围上,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可以设置的大一点,阅读区可以设置的小一点。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适当调整区域的设置和位置及大小,满足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需求。减少因为无法进入区域而发生的争吵。
教师在进行小班区域创设时,投放适宜材料以及满足幼儿的需求。小班属于个体游戏和平行游戏的阶段,所以在小班区域材料投放上,种类可以适当减少,但是数量要充足。其次,教师应定期检查投放材料的使用情况,确定有无确实,是否能继续使用等。减少幼儿因材料不足发生的争吵。
4.设置主要指导区域,提高引导和鼓励指导的次数。
教师可以根据区域活动的目的及要求,设置不同区域的指导目标及指导方向,每次活动将一个区域设置为主要的指导区域,教师在活动时主要观察该区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适当的主动介入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尽量引发幼儿的思考,并对幼儿的活动情况做出评价。教师通过设置主要指导区域,可以有效减少随机指导导致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不足。
结 论
小班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小班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小班区域活动的指导关系到小班幼儿的发展。运用调查问卷、非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从小班区域活动教师认知现状和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过程现状对小班幼儿教师区域活动指导中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该园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师的指导次数少,对幼儿的观察不足;对幼儿指导平均用时较短,指导不够深入过于浅显;被动指导次数多,主动指导次数少;教师引导和鼓励幼儿的指导较少。而造成小班幼儿区域教师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有:教师对小班区域活动的理解和小班区域活动指导的认识不足;园所对于小班区域活动指导培训较少;区域活动中师生比例过高。基于教师对小班区域的理解和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现状以及对小班区域教师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对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从幼儿园和教师自身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本研究对象仅为一所幼儿园,研究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自身能力有限,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问卷收集的样本上,对数据分析处理还不够深刻。其次,在访谈过程的记录上,由于当场做记录时间有限,只是粗略记录,待后期整理时,难免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析。再者,由于自身的一些观念还不够成熟,思维不够严谨,许多方面有待提高和完善。
致 谢
时光匆匆,转眼而逝。如今已是我步入校园的第五年,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心深感复杂,满是感慨与感恩。感谢母校,是你给予我一个深入学习的机会;感谢学院,在大学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和爱护;感谢教授过我的老师,是你们无私的付出给予我们无尽的知识,感谢同学,给我的陪伴和关心。我还要着重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岳玉阁副教授,感谢您在我大学时光和毕业论文所给予的重要指导。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谢谢你们默默的付出与支持。
参 考 文 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李会敏,侯莉敏.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辨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02):50-51.
- 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5
-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619
- 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 林霞,论幼儿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的三个层次[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3):81-84.
- 李明月.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9):110-111
- 陈婷.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现状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 白云妹.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个案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7.
- 彭诗洁. 幼儿园阅读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 董晓慧.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7.
- 韩娜.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探索[J].学周刊,2013(06):122.
- 姚艳华.小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刊),2019,16(07):234.
- 李双芳.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指导[J].学周刊,2018(19):185-186.
- 曹文.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51):376-377.
- 顾丽梅.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及发展趋势[J].教育探索,2016(05):54-57.
附录A
小班区域教师指导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本问卷旨在了解你对与小班区域活动和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看法。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最符合您个人实际情况的答案,注意不要漏题。您提供的信息将十分宝贵,恳请您如实认真填写。(注: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答案无对错之分,收集的资料仅供研究之用,不会给您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 请您不必顾虑!谢谢您的合作!)
- 您的教龄?
A、2年以下 B、3-5年 C、5年以上
- 您是否有小班幼儿经验(不含实习期)?
- 暂无教学经验 B、1-2年教学经验 C、3年教学经验以上
- 您认可小班设置区域活动?
- 认可 B、不太认可 C、不认可
- 您认为小班区域属于
A、主要教育活动 B、次要教育活动 C、非教育活动
5.您觉得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重要吗?
A、很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太重要
6.您觉得小班教师主要因为什么原因介入幼儿区域活动?
- 幼儿发生违纪现象 B、幼儿之间发生矛盾 C、观察到幼儿无法继续活动时
7.您觉得小班教师更多是选择什么指导幼儿活动
- 间接指导多 B、直接指导多 C一般指导,幼儿自由活动多 D、不指导
8.您觉得小班教师的指导形式是什么?
- 有针对指导(1-2个区域) B、随机指导(巡视区域,发现问题时指导)
9.您觉得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1、指导频率过多 2、指导频率过少 3、主动参与性指导过多 4、主动参与性指导过少
5、指导时间过多,指导过于复杂 6、指导时间过短,指导过于简单
A、1.3.5 B、1.3.6 C、1.4.5 D、1.4.6 E、2.3.5 F、2.3.6 G、2.4.5 H、2.4.6
10.您接受过小班区域活动指导方面的培训次数?
A、0次 B、1次 C、2-3次 D、3次以上
附录B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非参与式观察表
班级: 教师: 教龄:
事件编号 | 发生时间 | 所在区域 | 指导用时 | 事件详录: |
1 | ||||
2 | ||||
3 | ||||
4 | ||||
…… |
附录C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教师指导访谈问卷
- 请介绍一下您的年龄、教龄、职称、学历?
- 您是如何看到小班区域活动?
- 您在小班区域活动指导过程中指导频率高低?什么情况高什么情况低?
- 您在小班区域活动指导过程中指导多为被动?主要是什么原因?
5.您觉得目前您在指导中遇到什么困难?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