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动机综述
(一)学习动机含义
Dornyei将学习动机定义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刺激个体产生学习欲望、维持学习行为、达到预计目标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学习欲望减弱、最终终止学习行为等一系列环节。
2004年,Schraw,G.&Sinatra,G.M提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
刘明娟等认为学习动机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励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
张春兴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起并维持学生学习活动,从而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还有一些教育学家认为学习动机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张大均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能够说明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
尽管学者们对学习动机有不同的理解,但都一致认为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唤起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选择学习任务,以及体现学生真实的成就或表现的作用,也得到了大量动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证实。[1]
(二)学习动机分类
不同学者依据不同动机理论对学习动机有不同看法,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成就动机理论注重从需要和情绪的角度来研究动机,Ausubel将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动力,以获得学科知识为学习目标。这种内驱力源于天生的好奇心,取决于后天的实践,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凭借自身能力取得相应地位的动力,属于外部动机,以取得好成绩来获得社会认可与自尊为目标。如果一味靠这种动机去学习,一旦遇到挫折就有可能导致焦虑、厌学等情况。附属内驱力是一种期望得到他人赞扬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获得老师或家长的赞赏这种动机尤其表现在小学生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的作用逐渐减小。[3]
成就目标理论注重从目标取向角度来研究动机,成就目标指个体进行某种行为的内在目标。Elliot和Pintrich将成就目标分为四种,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持掌握趋近目标的个体,关注完成任务,提高能力;持掌握回避目标的个体,关注如何避免无法完成任务。两者都持能力增长观,认为能力是可变的、发展的,在学习中,常选择困难任务,坚持性强。持成绩趋近目标个体,关注如何取得好成绩,如何获得对自身能力的彰显;持成绩回避目标的个体,关注如何避免取得坏成绩,并避免对自身能力的贬损。两者都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不变的,是天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常选择易于完成的任务,坚持性较低。
Amabile等人在其量表中将动机分为内生动机与外生动机,其中,内生动机是指个体为满足自身兴趣而参与活动的倾向,外生动机是指个体为获得活动本身之外的其他目标,如奖励、认可等。[4]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侧重于对某门知识,某个具体的问题的研究,多数为针对语言的研究,也主要是侧重行为动机实践研究,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做了动机激发与学生特征和教师情况,师生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语言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环境及母语存在紧密关系;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取向与学习环境和学习策略关系紧密;学习动机激发的取向与学习目标关系紧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激发和作用情况与动机激发的模式紧密相关;动机激发及取向与认知评估、归属和社会认知理论紧密相关;内外激发学生动机的激发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作用明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取向与学生的个人情况,师生关系紧密。[5]
(二)学习动机差异研究
就目前网上查询结果显示这方面国外的研究较少。而且不是针对具体学科的研究,针对物理学科的研究现在没有。做了内外学习动机在电子知识这方面的区别研究,对中学生动机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性研究,也做了动机——兴趣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与学习技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取向因性别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电子知识方面,外在的学习动机比内在动机的促进学习的作用更好;兴趣型学习动机因性别关系存在的差异性不大,但与学生的学习技巧存在紧密关系。[6]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成就研究
目前国外在这方面有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数学和体育等学科,针对物理学科的没有研究。目前做了成就目标与动机的研究,动机的激发与成就目标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动机的激发的方式与学习成就相关性研究,内在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显:成就目标与动机取向紧密相关;学习成就大小与动机激发的具体方式及激发策略和学习策略紧密相关;体育课的成就目标与兴趣动机关系紧密。没有针对物理学科,学生学习动机差异性与学生学习成就相关性的研究,不能体现出不同动机的有效性。
(四)学习动机与能力研究
目前也有部分研究。针对物理学科的没有。目前做的主要是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内在动机在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悟性能力的研究。没有对动机差异性与学生能力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关系紧密;学习动机与学术能力和自控能力关系紧密;在体育方面,内在学习动机与学生的领悟能力关系密切;成就目标构成与学习动机取向紧密相关。
(五)学习动机与元认知方面的研究
有部分研究,但较少。做了认知学习与动机的相关性研究。研究显示: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下,学习动机与元认知成负相关性。换句话说就是元认知水平在高水平状态下,认知水平越高,动机的程度和促进作用越小。
(六)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这一方面国外做了不同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也做了自我效能归因分析研究,不同动机对学习进度的影响研究。研究显示:动机水平及构成与环境、信仰和自我效能感关系紧密。[7]
总之,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国外有较多的理论成果,目前国外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是怎样激发某一具体学习动机;二是怎样激发学习某一学科、某一技能或者是某一具体知识的学习动机研究。但对于学习动机的差异性的调查研究较少,对于什么样的学习动机最好,怎么样最有效的激发这些不同的学习动机没有系统的研究。就目前通过网络外文数据库查询的情况显示,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差异性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还没有。国外现在很多研究激发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8]主要是进行行为动机理论的应用研究。
三、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就国内情况而言,研究最多的是怎么激发物理学习动机的人较多,对于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和怎样最有效的激发有效的学习动机的研究较少。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探讨。物理学习动机因年级,性别,教学环境,等因素都存在着差异性。[9]下面就各个维度表述目前国内研究情况。

(一)成就动机与学习成就研究
成就动机与学习成就研究方面,目前,有部分对学生物理学习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但该研究也没有对学习成就动机差异进行研究和不同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10]结果显示:成就动机和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这方面王晓平对初二学生作了学习中的成就动机和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
佐斌和谭亚莉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性别是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源,其中以学业自我效能的效应最为明显;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动机水平中等组的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回归线位于动机水平较高组的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回归线上方,这说明在学业自我效能水平相等的条件下,学习动机中等的学生比动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反而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11]
最近有研究将动机应用于学生的拖延行为中。Senecal等人将学习拖延定义为,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并且愿意,但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一种行为。[12]学习拖延行为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具体表现为:当老师提前布置了作业时,学生总是要等到临交作业时才匆忙赶工。这种现象就是学习拖延行为,它与动机有密切关系。
在一项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和拖延行为的研究中,结果发现,动机因素与大学生拖延行为相关,此外,相比于那些自我报告为低水平学习动机的学生,那些激发了要取得积极成果的并且要比过去表现得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13]总之,对比那些低水平成绩或高水平自主需要的学生,那些激发了取得好成绩需要的学生和那些低水平自主需要的学生更可能获得更高的成绩。
(三)物理学习动机差异性研究
对于物理不习动机差异性的研究,目前有年级与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年级和性别差异的原因,物理学习动机存在着差异性;认知内驱力随年级的差异小,性别差异大;在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方面,年级与性别的差异都不明显;附属驱动力方面随年级差异不大,但与性别的差异较大。[14]对于物理学习动机差异性的研究:赵欣对北京市近千名初高中生作了物理学习动机年级与性别差异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朱长华对淮北市区的两个普通中学的792名初中生作了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主要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张世华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差异性作了调查分析。[15]
(四)关于能力的研究现状
关于能力的研究现状,主要是从物理学习动机与自我监控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成就动机、学习成绩与中学生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存在着显著正相关。[16]这方面集中对随机选取314名高中生,做了成就动机、学习成绩对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性作了调查研究。但没有作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果以及学习动机差异性研究。[17]
(五)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现状,目前仅有很少的部分研究。研究显示:学生的成就归因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并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性较高。胡象岭等对曲阜市第一中学的427名高中生进行了学习成就归因调查研究;他们也对932名高中生作了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16]
(六)物理学习兴趣与好奇心研究现状
这方面的实践调查研究就目前状况来看,还没有。其主要原因是数据获取较难。获取的数据的准确性较差。所以研究的内容多数为纯理论性的。[18]
(七)有关物理学习动机,从其它维度进行的研究
蔡玉娜对该校学生作了物理学习心理调查研究,也涉及部分心理动机的内容,但也是不全面和具体的;周恒为等对324名高中生作了非智力因素的调查研究,也涉及到部分物理学习动机的研究,但也是不太具体和全面。[19]
(八)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
对于物理学习动机怎样激发的研究,目前国内较多。普遍呈现为怎样激发物理学习动机,至于激发该学习动机的方式是不是最有效,所激发的该物理学习动机对物理的学习是不是最有效的,这方面的研究很少。[20]
参考文献
[1]姜兆萍,周宗奎.学习效能感在高中生班级环境与学习动机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1(06)
[2]任春荣,辛涛.学校在教育结果公平进程中的作用——基于学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视角[J].基础教育.2011(02)
[3]逄宇,佟月华,田录梅.自尊和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4]吴靖媛,高光珍,胡象岭.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11)
[5]杜蓓.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人格特征的关系[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06)
[6]邓福忠,赵琼.影响学习成绩因素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J].重庆医学.2010(16)
[7]宁良强,张梅.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特点及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8]张磊,孙晓晶,谷芳秋,张林.护理本科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9]朱景华.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09)
[10]孙芳萍,陈传锋.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10(01)
[11]张乐春.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
[12]李兰英.职高学生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3]孙式灵.高职学生成就目标、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4]王霞.某医学院高职医学生成就目标与学习成绩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
[15]欧惠平.中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6]于蕾.基于需要理论的中职生学习动机激发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17]徐乃香.论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D].首都师范大学2008
[18]宋倩.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9]张阳.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20]周筱瑾.顺应性评价在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过程中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