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些年,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下衡量国家或地区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使信息技术能够有效融入到教育当中,国家广泛推广电子书包这一信息技术产品,以此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本文通过走访、问卷等多种形式,从教师的角度,深入调查分析当下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现状与满意程度,据此为电子书包的相关推进工作提供有效意见。
关键词:电子书包 教师 满意度调查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下社会信息高速发展,教育教学领域也实现了进一步的教学内容信息化探索及改进。现如今对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融合关注越来越多,为了实现有效的智能化教育改革和突破,电子书包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频率逐渐增多,在如今的智能化课程中,师生互动和交流中对电子书包的使用频率不容忽略。电子书包作为一种可移动的个人学习终端,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课堂所需的虚拟学具和电子课本等学习资源,为教师具体提供包括备课、授课、沟通、测验、学习状况评价等在内的功能,同时为学生提供课堂互动、考试、交流、资源搜索等功能。
电子书包是时代的产物,诞生于信息社会,能够实现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终端设备。教育学界的学者们在对电子书包进行分析时提出,电子书包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标,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契机和平台,电子书包在极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智慧化、多元化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逐渐向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极大程度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xxx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强调要推进“教育+互联网”教育模式,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加强信息化设备和管理软件的使用,建立校园的数字化教学机制[1]。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进电子书包项目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2001年电子书包就在天津开展了教学试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2017年珠三角地区开展的“电子书包智慧课堂”正式进入了农村初中的教学课堂,不断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跟上整体的教育水平。现如今,电子书包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与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师生之间交流协作的特色学习环境,但电子书包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显现出其自身的劣势,这是当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理论层面出发,国内外近50个国家广泛开展电子书包的是试点工作,我国借鉴前人的经验,不断加强对电子书包教学的研究,让电子书包走入校园的教学过程当中,促进信息化教学。然而当下的研究主要关注电子书包的作用及应用情况,有关教师对电子书包使用的满意度研究较少,因此本次研究可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从实践层面出发,本次研究的结论可以对教师在利用电子书包资源设计课程、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具体应用上提供有效指导,对教师的电子书包使用满意度进行调查有助于针对性地提高大众对电子书包的支持和认可度,推进电子书包教育应用,从而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促进当今教育朝着信息化不断发展。
(二)电子书包研究现状
Penuel, W.R(2006)认为新一代的电子书包是学生可以用来随时连接互联网享受可移动规划教学资源的电子学习设备,学生可以使用其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2]。祝智庭(2011)提出个性化、可移动性和按需服务是当前电子书包持续发展的关键,认为电子书包是整合电子课本的一个虚拟学具和阅读器,为个人提供无缝衔接的学习环境[3]。Gauthier等人(2012)认为电子书包是数字化学习者学习的平台,它以互联网作为环境基础,能支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两种交流方式,实现资源共享[5]。张立春(2015)认为电子书包融合了整个教学课堂的实体与虚拟环境,其中包括电子书包硬件本身,以及教师上课所需的相关辅导资料和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网络平台,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6]。
Chung-HuanHung(2012)阐述了电子书包在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成效,探究在教师采用电子书包教学实施与以往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后,对学生的成绩变化的影响,并且调查中小学学生对电子书包的接受程度[7]。Sprenger,KarlRussell等人(2010)通过定量法具体研究教师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情况,分析经验不同的各个学科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变化[8]。LouiseMifsudab等人(2013)分别在X和挪威开展了4次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实验,探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对新技术在教学方法中的运用情况、运用依据以及运用缘由[9]。Yastibas A E等人对教师在口语课中使用电子档案袋的看法和态度展开问卷调查[10];TeoT等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学生对计算机态度的研究分析[11];MataL等人具体研究学生对于交互式白板的使用态度[12]。
综上可知,当下国内外对电子书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相关概念定义的理论知识研究,以及电子书包的实际运用情况研究,而针对中小学教师电子书包的看法和满意度的相关调查研究较少。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次研究旨在对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教师满意度和在课堂中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当下课堂教学中使用电子书包的实际情况,为学校下一步实现开展教育信息化提供切实一句,并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改进电子书包的功能,解决当下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实现电子书包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通过中国知网、校图书馆等相关网站,查阅大量中小学教师使用电子书包的相关著作、文章、学术论文、期刊等资料,搜集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相关文献资料,对所有的资料信息进行汇总、梳理和归纳,加强对电子书包的认知,形成较为科学的电子书包在课堂中使用方式方法的认知体系,为进一步系统分析研究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满意度打下基础。
2. 问卷调查法及访谈调查法
问卷与访谈调查方法最重要的一步是设计问题,笔者将围绕中小学教师使用电子书包教学的成效、对电子书包使用的看法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访谈问题的设计;第二步是开展调研,利用空余时间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及其相关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并给发放问卷进行测评填写;第三步是整理、统计访谈调查的情况,需要根据访谈的具体内容,详细整理统计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现状、课堂成效及所存在问题的看法。具体调研中需要通过电话咨询、现场访谈、深入实践等方式,和中小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当下课堂使用电子书包的现状,梳理分析当下电子书包在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优化电子书包的使用方案找准方向。
二、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本次选择广州的两所中学、武汉两所小学的部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教师应用电子书包作为授课工具的年级作为具体采样范围,同时选取部分未在课堂中应用电子书包的老师作为对比样本,所选中的老师共200人,对其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根据具体的数据反馈发现当下教师在使用电子书包过程中常会出现的问题,由此开展对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满意度调查。
本文根据教师对电子书包在课堂中使用的情况,从对于电子书包的有用性、易用性、质量等角度设计问卷题目的方向,据此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满意度,同时对教师的性别和教龄作为具体的协变量,探究这些变量是否会引起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满意程度变化。
研究所选取的四所学校口碑较好,研究对象基本涵盖了课堂事件应用电子书包的所有试点班级的老师,因此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具体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法以及访谈法等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评估方式
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编写,随机发放“对当前课堂中使用电子书包满意程度评价表”,进行无记名填写与统计,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性别与教龄,第二部分则是从五个方向出发设计的问题及选项。
该问卷的测试题采取单选、多选和建议题相结合的形式,让被调查人员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勾选答案回答问题。本次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1)对电子书包相关功能和理论知识的认知情况;2)对课堂中使用电子书包的流畅度评价;3)对电子书包提高教学质量的认可度;4)对国内目前电子书包使用趋向的态度;5)对当前电子书包使用的意见与提议;6)对未来国内电子书包在课堂中具体应用的发展与期盼。
(二)调查具体实施过程
整体的问卷表做好后,进行线上线下两方面相结合的调研。一方面将电子版发送到网上,请学校的各位教师进行匿名填写;另一方面,给课堂中使用电子书包的试点班老师发放纸质版问卷,填写完后统一收回。利用统计问卷星后台数据,结合纸质版问卷的数据,进行当前中小学教师对于电子书包的认可程度和其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总结。在测试之前,笔者征求学校领导以及各班班主任的同意,请班主任代发纸质版、电子版调查问卷,问卷在第三天进行统一回收整理。本次纸质版及电子版问卷共发放210份,回收问卷181份,问卷回收率为86.1%,有效问卷1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8%。
(三)调查结果
30.26%的中小学教师教龄为1-3年,他们对电子书包的接受程度较好,整体满意度偏高。这部分教师认为,在教学课堂中使用电子书包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了课堂繁琐的环节,比如课堂作业可以通过电子书包直接上传,省去了因为课上收取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当学生答案上传后,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看到答案,当场学习借鉴,找到自己的不足,吸收同学好的想法,增加思想上的互动。
18.69%的中小学教师教龄为3-5年,他们对电子书包的接受程度适中,满意度中等。这部分教师认为,使用电子书包便于课外资料的共享,方便促进学生扩大对课外知识的积累,上课时候可以清晰直观地为学生展示课文相关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是使用方式较为复杂,课堂上容易出现无法处理的紧急情况,整体使用感不是很顺畅。
34.22%的中小学教师教龄为5-10年,他们对电子书包接受程度较低,满意度较差。这部分教师认为,初见电子书包时候感觉很新颖,但是当自己花了很长的课后时间练习始终没有成效,在上课过程中总时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导致课堂效率极低,对学生和教师个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师在课堂里的教学展开。
16.83%的中小学教师教龄在10年以上,他们对电子书包认可度很低,满意度非常差。这些老教师认为电子书包的目的是好的,但丝毫没有起到为课堂添加助力的作用,对于老教师来说,学习电子书包的操作过于复杂繁琐,没办法完全掌握操作方法,而电子书包里面的使用环节设计不全面,并且不适合所有科目。同时小学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时候,把电子设备带入课堂,反而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不利于老师上课,没有真正做到自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区分。
三、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使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师接受程度低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自己授课教具选用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走向。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龄较长的中小学教师都认为当下的电子书包加重了平时的备课量,一方面是要提前摸清电子书包各种功能的应用,下大功夫学习系统的操作功能,以便在上课过程中不会影响课堂进度,并且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学习新内容;另一方面,除了熟练掌握电子书包操作以外,原来备好的文案导学需要重新做成电子版导入到电子书包中,整体工作情况相较于传统授课方式更加繁琐。长此以往,教师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电子书包入驻课堂,但没办法妥善使用,使得学生和老师的精力共同被消耗,对电子书包的接受度于认同度持续下降。两方面原因导致教龄长的教师对电子书包的接受程度低,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满意度。
(二)教师期望不相符
大部分教师始终在不断摸索如何将电子书包和各个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各科教师都期盼能够在熟练操作电子书包的情况下,让提问的教师和作答的学生不要耗费大量时间在内容的输入上。同时教师期望平台上的资源配套完整详细,并且对各个套件分层递进,挖掘出电子书包自身价值,促进学生按照个人真实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层次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但是当下的电子书包中大多是老师授课的备课内容或者部分课外知识资料,与教师所设想和期盼的相差甚远。
(三)教师理念难改变
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育观念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实践教学中累计出来的,电子书包从起步到融入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老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程度。然而在整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已经固定的教学理念难以改变,导致教师即便学习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掌握了新的教学工具,但还是难以改变教师在上课途中逐渐转变为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新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放置到一旁,不再使用。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满意度的方案
(一)明确使用初衷,提升适切性
科学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拓展应用初衷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使用电子书包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大部分教师认为电子书包不适合本学科教学。对此应该提高电子的适切性,让教师在教学过程里把电子书包当作“字典”,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让电子书包参与到课堂实践中,但是不要占据或取代全部的课堂,做好真正的辅助教学任务,逐步加深对其的使用频率和效率,解决与课程的适配性问题和教师期盼问题。
(二)改变教师理念,加强认同感
在4所学校对电子书包使用的推广中发现,教龄越长的教师对于电子书包在课堂上应用的认同感越低,这是因为这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感受到电子书包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对此学校应开展相关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活动,请擅长此类的老师做宣讲,加强老教师对“教育+互联网”信息化教育的认可度与好奇心,使老教师在其中潜移默化,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入现代的教育科技技术,促进课堂多元化发展。同时,学校应该更多的培养一线教师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引领团队,让其不断加强对电子书包的理解,提高对电子书包设计课程的操作方式,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领跑者,从而改变固化的传统教师理念,鼓励并帮扶新手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操作,促进自身和学生以及同事的共同成长,以此推进电子书包在中小学各科教育中的使用。
(三)强化技术支持,提升易用性
电子书包软件的使用性能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其的使用满意程度,因此电子书包的开发商要重视产品在实践中会出现的相关应用情况,并根据教师反馈及时调整修改,不断优化电子书包的软件环境,减少因为操作繁琐复杂导致教师认可度和满意度极低的现象。同时厂家还要要及时更新配置适用的数字教育资源,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加丰富新颖的教学设计内容,让其能够通过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把授课内容同新鲜事物相联系,提升教师的体验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电子书包的应用。
五、结语
科技是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的重要生产力,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对大数据信息化网络的应用,我国现代教育信息化正在高速发展,电子书包在一线城市中普及迅速,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设立电子书包试点班。
本文基于对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试点班中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具体调查教师对于电子书包的满意度,结果表明电子书包的易用性和质量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教师对其的满意程度,教龄越大的教师对于电子书包的使用满意度越低,主要是对电子书包操作较为复杂,在课堂上运用不熟练所导致。大部分教师认为电子书包便于共享教学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高效批改作业,但是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本次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研究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以当下的数据概括全部教师视角下的电子书包使用满意度;另一方面是本人能力和时间限制,导致对满意度的调查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电子书包当下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没能提出极为有效的建议。期望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研究样本,采用更多的研究方法来探究国内中小学教师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情况及其满意程度,促进电子书包在教学领域的持续发展。
致谢
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忽然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似乎昨日才刚刚踏进宁静的校园,还未细细体会四年的欢乐时光,时间便恍若白驹过隙,一去不返。
我当是幸运的,这四年的求学之路,每每在最需要的时候,总能及时地得到师长厚爱、知己的帮助。在诸位老师严谨认真的教导下,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学习了解专业知识,提高个人专业技能。
在此要特别感谢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她是我本次毕业设计研究的老师,正是在其亲切的关怀和悉心指导之下,我才能顺利完成本次研究。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我的导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这篇论文虽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是我大学生涯的一个小结,经过此次学习过程,除了掌握了论文书写技巧外,更加学会了今后立于世间必须要有责任心,要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对待学业与工作。
而今这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这分别之际,愿未来能够不负恩师的教导,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xxx.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D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2] Penuel, W.R.(2006).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 of one-to-one computing initiatives: A research synthesi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38(3), 329–348.
[3]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4] G.Gauthier,C.Frasson,&K.VanLehn. Adaptive Hypermedia: From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To Web-Based Education[EB/OL]. http://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3-540-451080_1#page-1, 2012-06-04.
[5] 张立春,焦建利.家长对电子书包的态度及理解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2) :98-105.
[6] Hung, C.H.(2012).A Study of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s of E-schoolbag into Social Studies on Elementary Students.
[7] Sprenger K R. Perceptions of Change in Teaching styles during a one-to-one laptop initiative.[J]. Proquest Llc,2010: 763.
[8] louise Mifsud, anders I. march, Sigmund lieberg. An analysis of teacher-defined activities with mobile technologies: predecessor and successor tool use in the classroom[J].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3, 38(1):1-16.
[9] Yastibas A E, Cepik S.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use of e-portfolios in speaking class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76: 514-525.
[10] Teo T. Assessing the computer attitudes of students: An Asian perspective[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8, 24(4): 1634-1642.
[11] Mata L, Lazar G, Lazar I. Effects of study levels 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higher education[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54(C): 278-289.
[12]苏政方.“互联网+”下高中生物学“智慧课堂”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8(03).
[13]杨柳,杜玉霞.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研究——以小学美术最受尊敬的人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19).
[14]杨丽萍.通过电子书包构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05).
[15]于晓云.基于电子书包资源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5).
[16]麦波.基于电子书包环境下微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C].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 年版第一辑):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
[17]徐红彩,刘晓东.基于云课堂的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索——以安徽省阜阳市42农村云课堂应用实践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
[18]余龙.移动互联网视角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8(18).
[19]刘亚同.电子书包在贫困地区学校推广应用的叙事研究 [D].开封:河南大学,2018.
[20]康涛.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应用及效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21]管珏琪,祝智庭.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活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04).
[22]仇勇平.电子书包:建设数字化课程环境[J].上海教育,2011(08).
[23]陈靖.论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改进[J].知音励志,2017(03).
[24]刘邦奇.智慧课堂的发展、平台架构与应用设计——从智慧课堂 1.0 到智慧课堂3.0[J].现代教育技术,2019(03).
[25]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2).
[26]张永军.初中语文教育模式改革浅论[J].学周刊,2013(19).
[27]李屹璇.电子书包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的应用——基于河南省三所初中的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201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1870.html,